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护理查房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护理查房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护理查房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2年8月 27 日查房科室:内科

参加人员:全院护理人员

主持人:XX

责任护士:XX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这次的全院性护理查房由我们内科组织,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是颅内多发占位病变病人的护理查房。正常人颅腔内主要有脑组织、脑脊液、脑血管及其管腔内流动着的血液。在正常情况下,颅腔完全封闭,颅腔容积与其所包含内容物的体积是恒定的,颅内保持着一定的压力(大约0.69-1.96kPa,或70-200mmH2O),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脑组织脑脊液血液现在请责任护士XX介绍患者病情。

责任护士:患者黄明幸,男,20岁,因“失语1天,昏迷4小时”于2012年8月1日0时30分由急诊平车入院,神清,体形消瘦,不能言语,查体:T36.5℃,P80次/分,R22次/分,BP110/90㎜Hg.骶尾部可见2㎝×5㎝Ⅱ°压疮。带入胃管通畅,插入深度为50㎝,固定良好。入院诊断:1、颅内多发占位查因 2、重度贫血 3、糖尿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完善相关检查,心电监护、吸氧、降颅压、补液、插尿管等处理。

头颅CT检查提示:左顶叶见多发大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脑水肿区?颅内多发占位。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12.11×109 /L,RBC1.74×1012 /L,HGB50 g/L

2、电解质:K+4.97mmol/L,Na+136.4mmol/L,Cl+99.2mmol/L,Ca+2.48mmol/L 血糖10.31mmol/L

3、乙肝病毒三大阳,病毒性丙型肝炎。

患者反复高热,血涂片未检出疟原虫。尿常规示白细胞(5-8个Hp),红细胞(2-3个Hp),考虑中枢性发热和尿路感染,使用头孢三代(头孢曲松)对革兰阴性杆菌。报传染病卡,做好隔离工作。

根据以上分析,诊断: 1、颅内多发占位查因 2、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建议使用人血白蛋白、输血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症状,家属不同意。到2012-08-07患者能自行吞咽,遵医嘱予拔除胃管。2012-08-10 04:00家属要求出院,经劝说无效,遵医嘱予办理出院手续。

主持人:下面请XX介绍临床表现

XX:1、颅内压增高

(1)头痛。颅内压增高时其脑膜、重要的血管神经受牵拉引起。发病初起不典型,重时可逐渐呈持续性,甚至难以忍受。

(2)呕吐。是脑干移位和牵拉或肿瘤直接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呕吐呈喷射性,不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呕吐后头痛稍缓解。儿童因肿瘤常发生在后颅凹,早期即可出现呕吐,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3)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眼静脉回流受阻,视乳头边界欠清、静脉充血、渗出或出血。早期视力正常,中晚期因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视力逐渐减退。

(4)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慢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往往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急性颅内压增高者常有明显的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5)其他。复视、耳鸣、精神异常

(6)脑疝。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

2、占位性病变在顶叶的临床表现

(1)癫癎:对侧部分性感觉性癫癎。

(2)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身,上肢及肢体远端较重,主要损害实体觉、图形觉、位置觉、等,而浅感觉多不受影响。

(4)结构性失用症:不能描绘简单图形,或不能以积木搭成图形,可有半侧空间疏忽遗漏,多数为左侧空间,其特点为描绘图形的一半或描绘在纸的一侧(右侧)。

(5)其他:失写、失算、左右不分及手指失认症。失语、失读、视觉性空间定向障碍(体外空间或环境方位的失认),如患者起床活动后找错床位。

主持人:下面请 XX护士介绍该病的诊断检查和主要治疗措施

XX护士:

诊断检查

1.神经检查

详细检查神经系统,并应结合病史而有所侧重。

2.精神检查一般常规检查。

3.辅助检查主要为CT、MRI(核磁共振)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检测。

主要治疗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如降低颅压、抗癫癎、控制精神症状等。

主持人:下面请责任护士讲讲该病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XX: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有关。

2、生活自理缺陷:与偏瘫、认知障碍、体力不支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或中枢性发热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5、皮肤组织完整性受损: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有关

6、营养失调:与吞咽功能及摄入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有关。

7、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和药物治疗知识。

8、恐惧

9、潜在并发症:脑疝、意识障碍、呼吸衰竭。

10、交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躯体移动障碍:

1)由于患者年纪轻,20岁,右侧肢体瘫痪,患者心理负担重,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教会患者保持关节功能位置,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教会患者及其家属锻炼和翻身技巧,训练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2)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安全护理:指导患者防止跌倒、摔伤,防冻伤、烫伤。

2、生活自理缺陷:

1)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

2)将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取拿的地方,以便患者随时取用,指导患者使用呼叫器,听到呼叫立即给予答复。

3)鼓励患者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和运动,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价值感。

3、体温过高

1)注意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小时一次。该患者体温反复高热 T>40℃,遵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降温,并观察降温的效果。该患者长期头部置冰帽,使用冰帽时注意定时更换冰块、保护好双侧耳郭避免冻伤;冰敷大动脉降温时注意避开禁忌部位:胸部、腹部、足底、后颈等。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寒战等症状。

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换气。

3)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每天进行口腔护理1--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臭、口垢。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被服,注意保暖。

4、语言沟通障碍

1)保持病室安静。

2)提问尽量使用一些简单的句子,让患者用“是”“否”或点头、摇头来回答,早期使用手势语言及书写语言,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

3)借助卡片、笔、本子、手势等提供简单而满意的双向交流方式。

4)安排熟悉患者情况,能够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护士,提供连续性护理,以减少无效交流次数。

5、皮肤完整性受损

1)由于患者体质消瘦,且从院外带入压疮,每班做好压疮评估,保护皮肤,严格消毒,每日用烧伤膏换药1-2次,用无菌敷料包扎。

2)保持被褥平整、清洁、干燥。

3)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每2小时更换一次卧位,更换体位时避免推、拖、拉等动作避免皮肤擦伤。

6、营养失调

1)患者由于不能吞咽、从院外带入胃管留置,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每日4次。鼻饲前要注意检查胃管插入深度、胃管是否通畅,鼻饲时要注意鼻饲温度、量、每次不超过200ML。

2)鼓励患者进食,8月7日病人能自行吞咽,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无刺激性饮食,宜少量多餐,喂水喂饭时避免呛咳、误吸。

7、知识缺乏

1)告诉患者及家属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常见症状与并发症,以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2)帮助患者及家属学会病情观察,掌握有关自我护理知识。

3)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种类,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

8、恐惧

给予心理支持与安慰,让患者战胜恐惧心理。

9、潜在并发症:脑疝、意识障碍、呼吸衰竭

1)脱水治疗和护理:快速静脉输入甘露醇、呋塞米等强力脱水剂,并观察脱水效果。

2)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氧气吸入,以维持适当的血氧浓度。对呼吸功能障碍者,行人工辅助呼吸。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呼吸、心跳、瞳孔及意识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0、由于患者有乙肝三大阳,病毒性丙型肝炎、要注意消毒隔离工作,置病人于单人间病房、室内备有速干手消毒液,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后要消毒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主持人:下面请XX护士讲讲疾病健康指导

XX护士:

1、告知患者本病的病因,常见症状与并发症,治疗与护理。

2告知用药的种类、作用与用法。

3帮助患者及家属学会病情观察。

4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一切诱因。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

主持人:今天我们结合病历通过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做了详细的介绍,大家对该病的治疗和护理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谢谢各位的参与,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建议。

颅内占位性病变(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颅内占位性病变(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颅内占位性病变(intracranialspaceoccupyinglesion)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颅内血肿和脑脓肿等为常见。 二病因①颅脑损伤引起的各类颅内血肿(如硬脑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混合性血肿)。②各种自发性颅内出血及血肿。③颅内各种原发和转移性肿瘤。④颅内脓肿。⑤颅内各种肉芽肿。⑥颅内各种寄生虫病。⑦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 三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 在颅腔内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肿块样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和脑血肿。随着病变体积的增大,颅内压生理调节失代偿,其颅内压力超过正常值(80~180mmH2O),常伴有脑功能障碍。 2.头痛 颅内压增高时其脑膜、重要的血管神经受牵拉引起。发病初起不典型,重时可逐渐呈持续性,甚至难以忍受。 3.呕吐 是脑干移位和牵拉或肿瘤直接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呕吐呈喷射性,不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呕吐后头痛稍缓解。儿童因肿瘤常发生在后颅凹,早期即可出现呕吐,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4.视乳头水肿 颅内压增高,眼静脉回流受阻,视乳头边界欠清、静脉充血、渗出或出血。早期视力正常,中晚期因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视力逐渐减退。 5.癫痫发作 是占位性病变刺激皮层产生的异常放电。成年人的癫痫发作往往是占位性病变引起。 6.脑疝 是颅内压增高的晚期并发症。手术是唯一可靠的选择手段,可去除病变,缓解颅压高,改善症状,恢复脑功能。个别病变不能手术切除者可行颅内或颅外减压术,缓解症状,延长寿命。脱水药物可暂时减轻颅内高压,缓解症状。

侧脑室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概述

侧脑室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概述 一、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 1、部位:部位对侧脑室肿瘤诊断很重要,侧脑室肿瘤以三角区最常见,发生在该部位的肿瘤以脑膜瘤最常见,其他肿瘤包括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转移瘤。孟氏孔是另外一个较常见的部位,该部位常见的肿瘤包括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等。 2、年龄:年龄对不同侧脑室部位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侧脑室三角区肿瘤中,脉络丛乳头状瘤和室管膜瘤常见于婴幼儿或儿童,脑膜瘤常见于中年人,转移瘤常见于老年人。孟氏孔附近的两个常见肿瘤中,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常发生在青少年,而中枢神经细胞瘤常见于中年人。 3、数目: 4、形态特点: 5、密度和信号特点: 6、强化特点: 7、DWI信号特点: 8、磁共振波谱表现: 9、其它有意义的征象: 二、侧脑室肿瘤 1、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最常发生于侧脑室,偶可发生于三脑室。绝大多数出现在5岁前,尤其易发生于1岁前。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也可位于侧脑室体部。左侧多见,偶可见于双侧。 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少数呈稍低密度。 MRT1WI多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少数可接近于等信号。肿瘤具有三个特点:肿瘤内常见颗粒状混杂信号:边缘常为颗粒状凹凸不平:肿瘤分泌大量脑脊液,肿瘤完全浸泡在脑脊液中。约半数有散在钙化。增强扫描呈均质显著强化或稍不均质显著强化。 2、脉络丛乳头状癌 脉络丛乳头状癌又称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约占所有脉络丛肿瘤的10%~20%。易出现在较大的儿童。CT和MR 表现与乳头状瘤相似,难以区别。若肿瘤侵及周围脑实质则提示可能为乳头状癌。但巨大的良性脉络丛乳头状瘤也可侵犯周围脑实质。 3、脑膜瘤 脑膜瘤发生在侧脑室少见,但对侧脑室肿瘤来说,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最常见的肿瘤,最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小者常呈类圆形,形态较规则,边缘圆滑,境界清楚。大的肿瘤形态常不规则。肿瘤呈均质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境界清楚。肿瘤内钙化常见。MR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

护理查房(颅内占位)

护理查房 神经外科张琴一.病情介绍 杨大均,71床,男,54岁,因头晕、头疼、精神差、意识障碍3天于2013年3月29日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查体:T36.5°C,P70次/分,R18次/分,BP120/72mmHg,意识呈昏睡状,精神差,大声呼之可应,问答基本切题,语言含糊不清,查体合作,肢体活动、乏力。双瞳等大形圆光敏约0.3mm,耳鼻腔未见流血流液。辅查:MRI示颅内占位.诊断:颅内占位/动脉瘤?左额颞胶质瘤?现为入院第二日。颅内压力高,病情危重。 二.专科概述 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 发病机理:正常人颅腔内主要有脑组织、脑脊液、脑血管及其管腔内流动着的血液。在正常情况下,颅腔完全封闭,颅腔容积与其所包含内容物的体积是恒定的,颅内保持着一定的压力(大约0.686-1.96千帕,或者70-180毫米水柱)。所谓颅内占位性病变,是指颅腔内一定空间被局灶性病变所占据,引起临床局灶性神经症状、体征和颅压增高,这种病变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①颅脑损伤引起的各类颅内血肿(如硬脑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混合性血肿)。②各种自发性颅内出血及血肿。③颅内各种原发和转移性肿瘤。④颅内脓肿。⑤颅内各种肉芽肿。⑥颅内各种寄生虫病。⑦其它占位性病变。该患者怀疑动脉瘤。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在颅腔内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肿块样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和脑血肿。随着病变体积的增大,颅内压生理调节失代偿,其颅内压力超过正常值(80-180mmH2O),常伴有脑功能障碍。 2、头痛颅内压增高时其脑膜、重要的血管神经受牵拉引起。发病初起不典型,重时可逐渐呈持续性,甚至难以忍受。 3、呕吐是脑干移位和牵拉或肿瘤直接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呕吐呈喷射性,不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呕吐后头痛稍缓解。儿童因肿瘤常发生在后颅凹,早期即可出现呕吐,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4、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眼静脉回流受阻,视乳头边界欠清、静脉充血、渗出或出血,早期视力正常,中晚期因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视力逐渐减退。 5、癫痫发作是占位性病变刺激皮层产生的异常放电。成年人的癫痫发作往往是占位性病变引起。 6、复视、耳鸣、精神异常 7、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晚期并发症。手术是唯一可靠的选择手段,可去除病变,缓解颅压高,改善症状,恢复脑功能。个别病变不能手术切除者可行颅内或颅外减压术,缓解症状,延长寿命。脱水药物可暂时减轻颅高压,缓解症状。 疾病检查影像学检查 注意有无皮下结节、淋巴结肿大、皮肤血管痣、黑痣、色素沉着、紫纹、头部畸形、隆起、压痛、血管怒张、头颈部及眼部血管杂音、肝脾肿大、病理性肥胖等。详查心肺等脏器。颅内占位性病变,如病变较小,又位于非重要功能区,临床上可无症状。若病变位于重要的脑功能区或病变范围较大,临床常出现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和局灶性的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护理查房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2年8月 27 日查房科室:内科 参加人员:全院护理人员 主持人:XX 责任护士:XX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这次的全院性护理查房由我们内科组织,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是颅内多发占位病变病人的护理查房。正常人颅腔内主要有脑组织、脑脊液、脑血管及其管腔内流动着的血液。在正常情况下,颅腔完全封闭,颅腔容积与其所包含内容物的体积是恒定的,颅内保持着一定的压力(大约0.69-1.96kPa,或70-200mmH2O),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脑组织脑脊液血液现在请责任护士XX介绍患者病情。 责任护士:患者黄明幸,男,20岁,因“失语1天,昏迷4小时”于2012年8月1日0时30分由急诊平车入院,神清,体形消瘦,不能言语,查体:T36.5℃,P80次/分,R22次/分,BP110/90㎜Hg.骶尾部可见2㎝×5㎝Ⅱ°压疮。带入胃管通畅,插入深度为50㎝,固定良好。入院诊断:1、颅内多发占位查因 2、重度贫血 3、糖尿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完善相关检查,心电监护、吸氧、降颅压、补液、插尿管等处理。 头颅CT检查提示:左顶叶见多发大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脑水肿区?颅内多发占位。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12.11×109 /L,RBC1.74×1012 /L,HGB50 g/L 2、电解质:K+4.97mmol/L,Na+136.4mmol/L,Cl+99.2mmol/L,Ca+2.48mmol/L 血糖10.31mmol/L 3、乙肝病毒三大阳,病毒性丙型肝炎。 患者反复高热,血涂片未检出疟原虫。尿常规示白细胞(5-8个Hp),红细胞(2-3个Hp),考虑中枢性发热和尿路感染,使用头孢三代(头孢曲松)对革兰阴性杆菌。报传染病卡,做好隔离工作。

脑膜瘤患者护理查房

脑膜瘤术后护理查房 P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I1: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双瞳及神经系统症状。 I2:观察有无颅内压升高的变现。如:突然烦躁、呕吐、血压升高、脉搏慢而宏大等。 I3:遵医嘱按时应用脱水剂。 I4: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鼻导管给养3L/min。 I5:适当抬高床头15-20度角。 P2:头痛与手术有关。 I1:绝对卧床休息。 I2:按医嘱准时使用脱水剂。 I3:心理疏导。 I4:家属给予关怀与鼓励。 P3: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卧床有关。 I1:按时协助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骨凸处。 I2: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 I3:按摩及被动活动四肢。 P4:体液失衡的危险与应用脱水剂有关。 I1:定期检测电解质及血糖。 I2: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加强营养。 I3:医嘱根据电解质结果静脉给予补液。 P5:潜在并发症:癫痫、脑水肿等。 I1:按时遵医嘱应用脱水剂,抗癫痫药物。 I2: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

I3: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P6:潜在并发症:感染的危险 I1:按时足量使用抗生素。监测体液,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室内定时消毒。I2: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进食后漱口,限制探视人数。 I3:预防尿路感染,按时行会阴冲洗及膀胱冲洗,按时更换导尿袋及尿管。I4: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按时更换敷料及创引管、引流袋 P7:舒适度的改变与安置各管道有关 I1:要善固定各管道。 I2:予患者讲解各管道安置的目的及必要性。 I3:心理疏导。 I4:保留尿管于术后第二天开始间歇式关闭引流管,锻炼膀胱功能。 P8:自理缺陷与卧床有关 I1:呼叫器、常用药品放在病人易取到的地方。 I2:提供适合病人就餐的体位。 I3:协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 I4: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P9:焦虑:与卧床、疾病有关 I1:给予讲解本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告知脑膜瘤为良性肿瘤,以降低焦虑。 I2:给予心理疏导。 I3:家属陪伴左右,给予安慰及鼓励,增加疾病恢复的信心。 P10:知识的缺乏:与不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有关 I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 I2:讲解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I3:讲解配合治疗、用药的注意事项和重要性。

颅内肿瘤术后护理查房

颅内肿瘤术后护理查房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一、病情介绍:患者,xxx,男,37岁,住院号:xxxx,因“头痛伴癫痫发作40余天”于2013年3月12日入院,神志清楚,正常睁眼,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反射灵敏,正确回答问题,左上肢活动受限,其余肢体可遵命动作,未见呕吐。查T37°C,P68次/分,R20次/分,BP111/65mmHg,血常规:WBC:6.34×10*9/L,RBC:4.99×10*12/L,HGB:151.00g/L,PLT:134.00×10*/L,N:57.04%,头颅MRI提示:右侧顶叶占位,性质?协助完善相关检查,定于2013年3月15日8:30分在全麻下行右侧顶叶占位包块切除术,术毕于13:15分回病房,神志清楚,头部敷料干燥,头部两根引流管在位通畅,正常睁眼,正确回答问题,左上肢刺痛过伸,其余肢体遵命动作,术后给予给氧、心电监护、脱水降颅压、制酸、止血等治疗。 二、护理问题: <一>、头痛:与颅内压增高和手术伤口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疼痛得到缓解。 护理措施: 1.体位:全麻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度,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耐心倾听病人诉说,理解病人内心感受,与病人家属一起制定减轻疼痛的措施。 4.评估疼痛的程度,观察病人疼痛伴随症状,如:面色,呼吸,血压变化,尤其是瞳孔变化情况。 5.分散病人注意力,如听音乐等。 6.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合理安排治疗、护理时间,创造良好的环境,护理时对病人动作轻柔。 7.了解疼痛的原因,性质和程度,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和脱水剂,缓解疼痛。 护理评价:2013年3月18日:病人主诉头痛好转。 <二>脑组织灌注不足:与颅内压升高及脑血流灌注减少有关。护理目标:病员脑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减轻。 护理措施: 1.病员静卧,全麻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度,禁止头卧患侧,保持头部正直,防止呼吸不畅。 2.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 3.心电监护连续监测心电、呼吸、脉搏、血压、血样饱和度等,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头部敷料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颅内肿瘤护理查房

颅内转移瘤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4年3月7日 地点:神经外科东区病房 主查人:黄化云 记录人:倪军霞 参加人员: 责任护士:倪军霞 黄化云护士长:由于最近收到一例颅内转移瘤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对颅内转移瘤的认识和围手术期的护理,今天我们对颅内转移瘤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我首先对颅内转移瘤做一下概述: 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其病因至今不明,发病年龄高峰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他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脑转移的肿瘤原发部位以肺、乳腺、消化道肿瘤、肾癌常见,其中肺癌脑转移占30%-40%,脑转移瘤大多慢性起病,但病程往往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大约50%的患者有头痛症状,以及常见的恶心、呕吐、语言障碍、肢体肌力减退、共济失调、

颅神经麻痹等。25%的患者出现视乳头水肿。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为辅助治疗。对于颅内肿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性质,良性肿瘤手术有望治愈。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延缓复发。下面有责任护士倪军霞汇报一下病例。。 一、责任护士倪军霞汇报病历 (一)病情介绍:患者隆桂华,女,69岁,因发现肺部恶性肿瘤5月余,以肺恶性肿瘤、高血压、左下肢骨折术后、白内障、糖 尿病?于2014.2.20收入呼吸内科治疗,入院后颅脑MR示: 左侧大脑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以肺癌、左侧大脑 占位性病变,颅内转移瘤?转入神经外科治疗。查体:老年女 性,神志清,精神可,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视物模 糊,右侧视野偏盲,记忆减退,言语清晰,四肢活动自如,双 肺呼吸音清。自述偶有头痛、恶心无呕吐,血压150/90mmhg。 转入后完善各相关检查,血常规报告、血生化报告均在正常范 围,血糖 6.52mmol/L 。免疫报告梅毒试验(TPPA)为弱阳 性。无药物过敏史。术前给予头部备皮、备血、留置导尿管、 禁饮食、抗菌素皮试,监测肺功能良好,血压149/85mmhg。 于2.27.12:00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手术顺 利,出血300ml,未输血,术毕放置引流管一根,引流出血性 液体,麻醉清醒后返回监护室治疗。术后应用脱水剂、抗菌素、 营养脑组织药物治疗,微量泵泵入乌拉地尔控制血压,苯巴比 妥钠0.1g肌注q8h预防癫痫发作,患者精神症状明显,有听

颅骨占位性病变

患儿,男性,5个月。出生后发现右顶枕部肿物,渐渐性增大。0

相关疾病: ? 临床:患儿,男性,5个月。出生后发现右顶枕部肿物,渐渐性增大。 影像:右侧顶骨内见类梭型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病灶未跨越骨缝。 考虑: 1、颅骨骨膜下出血:积血位于外层骨膜下,因此止于骨缝处,其发生率随产钳助产的应用明显增高,通常生后迅速增大,形成一坚硬、紧张的肿块,最后形成钙化。首先考虑。 2、膜状腱膜下血肿,表现为较硬,有波动的肿块,生后逐渐长大,2-3w吸收。 3、皮样囊肿 相关疾病: ? 诊断右侧顶部骨膜血肿机化(非帽状腱膜) 依据:1、男性,5个月。出生后发现右顶枕部肿物,渐渐性增大。2、右顶部颅板梭形增厚,以颅骨内板增厚为主,外板稍膨胀,内外板之间见梭形软组织密度影。 诊断分析:病灶呈梭形,张力较高,符合骨膜撕裂并出血的特点(帽状腱膜组织非常疏松,一旦损伤就是一圈),本例的原因可能为小儿足月难产或胎儿较大或胎位不正等,而致出生时产道挤压伤或胎盘吸引器损伤,最后导致骨膜撕裂而出血,患儿出生后血肿逐渐增大并机化、钙化。建议询问产妇便能明确诊断!

相关疾病: ? ? ? ? 赞同宝天曼、li1980m及hyy838等战友们的意见,考虑骨膜下血肿骨化。 颅骨外板骨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颅骨外板与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的包裹性急性血肿。多伴是胎儿分娩时使用不当或过高负压吸引器吸引胎头时,骨膜被牵起与颅骨外板分离,骨膜血管损伤,骨膜与颅骨外板间局灶出血;颅顶骨和产妇骨盆间接地相摩擦,产道强韧胎头受压;再加之新生儿颅骨骨膜与颅骨外板贴合相对疏松。因颅骨骨膜终止于颅骨边缘,故颅骨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不跨越颅缝。li1980m战友在分析此例时谈到了这一点。过大血肿可造成贫血,并发化脑及败血症时可有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颅骨外板骨膜下血肿好发于顶枕部。本例发生部位应该是在右侧的顶枕部,较为这种疾病的常发部位。较大血肿由于骨膜下出血未能控制其内压力升高,对颅骨外板造成压迫,血肿液化后局部呈高渗状态,引起骨组织破坏。 文献报道头部骨膜下血肿在1月以后自行吸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本例患者出生已5个月,符合这种情况。新生儿头部骨膜下血肿骨化后的新生骨位于被血肿掀起的骨膜下。血肿骨化的双层颅骨之间有大量的深黄色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骨化时间较早的腔内还有少量未吸收完的黄褐色血肿液,病理切片显示在外层新生骨中可见发育成熟的骨小梁及造血组织。新生儿头部骨膜下血肿骨化的机制可能因颅骨为扁平骨,其生长方式为膜内化骨,新生儿组织分化能力很强,血肿两周内没有被吸收而骨膜成骨并没有停止,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生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将血肿包裹在与正常颅骨之间,最终形成骨内血肿,而内层骨在失去骨膜的营养后会逐渐破坏吸收,骨膜被血肿顶起后自然要形成骨性硬壳。一般认为,只有新生儿骨膜下血肿才会骨化,鲜见文献报道其它年龄段头部骨膜下血肿会骨化。新生儿头部骨膜下血肿骨化在很多相关专著中都描述为钙化或机化,li1980m战友也在分析中提到钙化问题,但可能这种情况并非单纯的钙化,所以这里称之为骨化似更为妥切。 骨膜下血肿骨化的CT表现:颅骨外板骨膜下血肿出血期及静止期1至3天,CT表现为自颅骨向外突出丘状软组织肿块影,4天至3周为液化期血肿中央呈低密度液化区。1周至3周血肿开始机化,颅外包块逐渐变硬。2周后CT表现为局部颅骨外板骨膜掀起骨组织血供减少发生缺血坏死,早期表现外板骨质稀疏、吸收、变薄逐渐消失,侵及板障,少数累及内板,呈不规则班片状骨密度减低区,呈急性骨萎缩改变。3周后局部颅骨外板骨膜受血肿刺激而产生弧条状、线状或壳状骨膜增生性钙化,近颅骨处位于血肿周边血供较丰富区先出现钙化;班片状骨密度减低区间杂正常骨密度影﹙可能是近内板骨膜血供区﹚,伴周围轻度骨质增生。4个月后血肿CT表现为血肿包膜呈较厚的包壳样广泛钙化、骨化。1年后血肿包膜外层与原掀起之外板骨膜粘合经膜内化骨,部分骨性包壳进一步与颅骨融合形成新的“颅骨外板”,原来颅骨内外板形成“内板”,血肿吸收机化斑块钙盐沉着呈网条状钙化,形成明显增宽的“夹层饼干”样“板障”;呈“凸镜”样或新月形之双层颅板,颅骨“内、外板”均增厚,其内缘毛糙不整并向外隆起,经过长期塑形,有的形成永久性局部颅骨外突畸形。本例表现与此极其吻合。少数骨膜下血肿外围与骨膜可钙化或骨化可演变含有陈血的低密度骨囊肿。

儿童颅内占位性病变误诊4例

儿童颅内占位性病变误诊4例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减少漏诊、误诊。方法:2010年3月~2010年8月收治4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这4例患儿误诊主要原因是病史采集不详细,忽视了其出现的临床症状的鉴别诊断。结论:临床医生在接诊患者时应该重视采集详细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在鉴别诊断时重视其病史提供的 所有信息以避免漏诊、误诊。 关键词儿童颅内占位性病变误诊 abstract objective:studying of isol(intracranial space-occupying lesion) on children so as to reduce the rate of the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on them.methods:by studying the 4 young cases of isol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retrospectively from march to august in 2010.conclusion:the main cause of the missed diagnose are mainly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an insufficient history collection of the subjects and a negligence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further study:clinicians should lay stress on a thorough history collection of the patients,including a past medical history,a family history,etc. key words children;isol;missed diagnosis

颅内肿瘤护理查房 总结

颅内肿瘤护理查房总结 颅内转移瘤的护理查房时间:2014年3月7日地点:神经外科东区病房主查人:黄化云记录人:倪军霞参加人员:责任护士:倪军霞黄化云护士长:于最近收到一例颅内转移瘤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对颅内转移瘤的认识和围手术期的护理,今天我们对颅内转移瘤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我首先对颅内转移瘤做一下概述: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其病因至今不明,发病年龄高峰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身体其他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脑转移的

肿瘤原发部位以肺、乳腺、消化道肿瘤、肾癌常见,其中肺癌脑转移占30%-40%,脑转移瘤大多慢性起病,但病程往往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大约50%的患者有头痛症状,以及常见的恶心、呕吐、语言障碍、肢体肌力减退、共济失调、 1 颅神经麻痹等。25%的患者出现视乳头水肿。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为辅助治疗。对于颅内肿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性质,良性肿瘤手术有望治愈。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延缓复发。下面有责任护士倪军霞汇报一下病例。。一、责任护士倪军霞汇报病历病情介绍:患者隆桂华,女,69岁,因发现肺部恶性肿瘤5月余,以肺恶性肿瘤、高血压、左下肢骨折术后、白内障、糖尿病?于收入呼吸内科治疗,入院后颅脑MR示:左侧大脑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以肺癌、左侧大脑占位性病变,颅内转移瘤?转入神经外科治疗。查体:老年女性,神志清,

脑干占位性病变

脑干占位性病变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脑干占位性病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干占位性病变,包括脑干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等(ICD-10: D43.103) 行开颅脑干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切除术(ICD-9-CM-3:1.591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现代神经外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可有头痛、感觉或(和)运动障碍、颅神经功能障碍(如复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等。 2.辅助检查: (1)脑干损害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2)1个月内头颅MRI T1、T2平扫加增强; (3)头颅CT。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现代神经外科学》(周良辅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手术:开颅脑干占位性病变切除术。 2.术后酌情行放射治疗。 3.术后酌情行化学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脑干占位性病变。 2.拟行开颅手术。 3.当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或CT。 (3)一个月以内的头颅MRI平扫和增强。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头CTA或MRA (2)头MRI DTI(弥散张力成像)

护理查房颅内占位

。 房护理查 张琴神经外科 一.病情介绍29月天于2013年3岁,因头晕、头疼、精神差、意识障碍杨大均,71床,男,543mmHg,意次/分,BP120/72次T36.5°C,P70/分,R18日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查体:识呈昏睡状,精神差,大声呼之可应,问答基本切题,语言含糊不清,查体合作,肢体活动、诊乏力。双瞳等大形圆光敏约0.3mm,耳鼻腔未见流血流液。辅查:MRI示颅内占位. 动脉瘤?左额颞胶质瘤?现为入院第二日。颅内压力高,病情危重。/断:颅内占位.专科概述二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 )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200mmH2O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肿等为常见。发病机理:正常人颅腔内主要有脑组织、脑脊液、脑血管及其管腔内流动着的血液。在正常情况下,颅腔完全封闭,颅腔容积与其所包含内容物的体积是恒定的,颅内保持着一定。所谓颅内占位性病变,是指颅腔内)千帕,或者70-180的压力(大约0.686-1.96毫米水柱一定空间被局灶性病变所占据,引起临床局灶性神经症状、体征和颅压增高,这种病变称为如硬脑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混合( ①颅脑损伤引起的各类颅内血肿颅内占位性病变。。 ②各种自发性颅内出血及血肿。③颅内各种原发和转移性肿瘤。④颅内脓肿。⑤)性血肿颅内各种肉芽肿。⑥颅内各种寄生虫病。⑦其它占位性病变。该患者怀疑动脉瘤。、颅内压增高:在颅腔内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肿块样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 1临床表现和脑血肿。随着病变体积的增大,颅内压生理调节失代偿,其颅内压力超过正常值(80-180mmH2O),常伴有脑功能障碍。 2、头痛颅内压增高时其脑膜、重要的血管神经受牵拉引起。发病初起不典型,重时可逐渐呈持续性,甚至难以忍受。 3、呕吐是脑干移位和牵拉或肿瘤直接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呕吐呈喷射性,不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呕吐后头痛稍缓解。儿童因肿瘤常发生在后颅凹,早期即可出现呕吐,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4、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眼静脉回流受阻,视乳头边界欠清、静脉充血、渗出或出血,早期视力正常,中晚期因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视力逐渐减退。 5、癫痫发作是占位性病变刺激皮层产生的异常放电。成年人的癫痫发作往往是占位性病变引起。 6、复视、耳鸣、精神异常 7、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晚期并发症。手术是唯一可靠的选择手段,可去除病变,缓解颅压高,改善症状,恢复脑功能。个别病变不能手术切除者可行颅内或颅外减压术,缓解症状,延长寿命。脱水药物可暂时减轻颅高压,缓解症状。疾病检查影像学检查 注意有无皮下结节、淋巴结肿大、皮肤血管痣、黑痣、色素沉着、紫纹、头部畸形、隆起、压痛、血管怒张、头颈部及眼部血管杂音、肝脾肿大、病理性肥胖等。详查心肺等脏器。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查房 共4篇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查房共4篇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查房 谢吉柳 病史简介: 患者,女,45岁,因“突发头痛头晕4小时伴呕吐”于 2009年5月21号22:00收住入院。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于完善相关检查,予消炎、护胃、止血、脱水、营养等对症处理,尼莫同持续泵入。予心电检测,氧气3L/ min持续湿化吸入。入院后呕吐三次。05-23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左后交通动脉瘤。05-24在全麻下行幕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头部敷料干燥,置硬膜外引流管一根,留置导尿管畅,尿色淡黄,05-26拔除硬膜外引流管,06-02 拔除尿管,小便自解,术后予抗炎,缓解血管痉挛,脱水降压,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术后体温波动在38℃左右,持续7天,予物理降温。05-28予腰穿,脑脊液示白细胞计数 28,06-01予腰穿,白细胞计数6,06-02停心电监测,停氧气。 05-28可进流质,06-02可进半流质,于06-10出院。 体格检查 ? T:37度 P:88次/分 R:20次/分 BP:130 /80mmHg ? 嗜睡,精神萎靡,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头颅未见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口角不歪,甲状腺未触及肿大,颈抵抗,克氏征阳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脊柱生理弯曲,四肢肌力

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 C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的定义 ? 定义: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 ? 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青少年少见。 ? 病因: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病理 ?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内膜。缺乏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巨大的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血栓分层成“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漩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 分类 ? 按动脉瘤的位置分: ? 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 ? 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 ? 按动脉瘤直径大小分: ? ? ? ? ? ﹤0.5cm 小型 0.6-1.5cm 一般型 1.6-2.5cm 大型﹥2.4cm 巨大型直径小的出血几率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