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
目录批准 3 修订页 4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说明 5 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针和目标 6 管理要求74.1概述74.2法律地位74.3组织机构74.4管理体系职责分配74.5关键岗位职责9附录A 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机构框图10 附录B 验室生物安全体系要素职责分配表10 附录C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1 危害程度分级和风险评估135.1危害程度分级135.2风险评估13 生物安全水平分级和防护屏障166.1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166.2生物安全防护屏障16 设施和设备要求177.1 BSL-1实验室17 个人防护装备198.1人员防护198.2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裙198.3护目镜、安全眼镜和面罩198.4防毒面具208.5手套20 良好的内务行为219.1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的内务行为219.2生物安全实验室特殊的良好工作行为229.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清洁24 化学品安全2510.1暴露途径2510.2化学品的储存2510.3不相容化学品的一般原则2510.4化学品的毒性作用2510.5爆炸性化学品2610.6化学品溢出26 电气设备2711.1仪器用电2711.2维修与维护271消防安全2912.1防火2912.2灭火3012.3消防训练30 废弃物处理3213.1废弃物处理3213.2清除污染3213.3高压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3213.4污染性材料和废弃物的处理和丢弃程序3313.5锐器3313.6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3313.7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342批准页伊春市南岔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简称中心)为实施、保持和改进中心的生物安全体系, 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适用法律法规和满足顾客要求, 增强顾客满意度, 实验室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 并结合中心实际而编制《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阐明了中心的生物安全方针和生物安全目标的具体要求, 是建立、运行和保持生物安全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是开展质量管理、技术运行和支持服务活动的行为准则, 也是对客户作出承诺, 全体员工应遵照执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控中。
然而,由于病原微生物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它们的实验研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等级分类为了统一管理和规范实验室的活动,国际上通常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划分为四个生物安全等级,分别为P1、P2、P3和P4级。
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严格控制实验室内的操作和生物材料的流动,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P1级实验室主要进行较低传染性或无致病性微生物的研究和培养,如大肠杆菌等。
P2级实验室适用于致病微生物的研究,如炭疽菌、结核杆菌等。
P3级实验室用于研究高度传染性和具有潜在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如埃博拉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等。
而P4级实验室则用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如埃博拉病毒接种株等。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要求为了确保实验室内的实验操作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实验室必须具备适当的通风和空气处理设施,以保证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
其次,实验室应设立生物安全柜,确保病原微生物在操作过程中不会泄漏。
此外,实验室还应配备避光门、紫外线杀菌灯等设备,以保证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首先,研究人员应穿着合适的实验服,并戴上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体液或皮肤传播。
其次,在操作前必须对实验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并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器材。
同时,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传播和处置应按照相应的安全规范进行,以避免交叉感染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培训和管理为了保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培训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实验室内工作人员与环境的生物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泄漏、扩散和传播,制定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本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由技术主管任命,他/她应至少拥有硕士学位及相应的生物安全专业资格证书,熟悉实验室内所有的设备、操作及实验项目,能提供技术支持及指导,时刻关注实验室的安全状态及生物安全风险,定期组织培训,确保实验室安全。
二、实验室标识及进出管理本实验室采用进门刷卡方式,除实验室内维护人员外,所有人员进入前必须进行身份确认,仅授权人员可进入实验室。
实验室应符合相关安全标识要求,实验室应按照实验室区域功能,并制定相应的标识说明,明确区分各个实验区域及各类样品。
标识说明应缺一不可,具有较高的精准性,以减少因标识误解而引发安全隐患。
三、实验室卫生管理实验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周边环境清洁卫生,不堆放废弃物品;每日应对实验室内地面、平台、椅子、柜子、设备等进行消毒清洁,并规定清洁时间。
实验室内有任何动植物均严禁入内,并设立灭蚊器等等清除异味、异物等的工具,确保实验室内干净卫生。
四、实验室防护设施实验室内必须配备齐全的实验室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柜、负压通风系统等。
生物安全柜具有相应级别的过滤效能,必须经过定期修理、验收、清洁及消毒,确保其正常工作。
实验室内设置必须为低气压状态的负压通风系统,以防止实验室内的病原微生物扩散。
五、实验室人员保护实验室内所有工作人员应全程佩戴一次性纱布口罩、防护手套、实验衣、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
进行实验时,应佩戴专门的实验帽子,以减少因头发等带入实验室的污染源。
六、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废弃物处理应妥善安排,严格依照实验室管理规章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应根据种类、容器等分类放置,并及时清理。
废弃物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倾倒或转移出实验室,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七、事故应急处理本实验室针对各类应急状况,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应急可被及时响应、处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概述二、实验室人员管理1.员工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严格执行实验室人员的资格审批制度,确保所有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3.实行员工健康检查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确保他们身体健康,没有携带病原微生物。
三、实验室环境管理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具备完善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2.实验室内部设施必须经常进行维护和清洁,保持干净卫生。
3.常规消毒:实验室内表面、工作台、仪器设备等必须经常进行消毒,使用规定的消毒剂。
四、实验室操作规程1.所有实验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禁止在实验室内进食、喝水、抽烟等行为。
3.实验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垃圾和废弃物,并按规定的方式处理。
4.严格遵守实验室内的标示和警示牌,不随意触摸或移动实验器材。
5.实验室内禁止使用非法、违禁物品和药品。
6.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报告,终止实验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五、生物安全事故应急管理1.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规定各类生物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如生物防护柜、消毒剂等。
3.组织定期演练生物安全应急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4.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确保事故不扩散。
六、其他管理措施1.严格监控实验室内的废液、废弃物的处理情况,确保按规定的方式处置。
2.实施实验室出入管理,设置出入口和门禁系统,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
3.加强对实验室物品和资料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登记和归还制度。
4.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进行制定的,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和培训,确保所有实验人员都能够遵守规定,正确进行病原微生物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与依据为了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保护实验人员的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病原微生物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审查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人员。
三、基本要求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
2. 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风险评估,合理设置实验室的级别。
3. 实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学历和技术能力,并接受规范的培训。
4. 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前必须编制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估和审查。
5. 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
6.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 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进行应急处理。
四、实验室分类和级别根据实验室的风险等级与特点,将实验室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一级实验室:主要进行无病原微生物、无风险微生物的基础实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没有危害。
2. 二级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类和动物有病原性的微生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对个人和环境有一定危害,但在实验操作下,不易传播给周围人群。
3. 三级实验室:主要进行高致病性且能在实验条件下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诊断、鉴定和研究,对个人和环境有高度危害,并可能向周围人群传播。
4. 四级实验室:主要进行高度致死性且能在实验条件下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对个人和环境的危害极高,并有可能对社会造成重大威胁。
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措施根据实验室级别的不同,应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1. 一级实验室:具备基本防护设施,要求实验人员佩戴一次性手套、实验服等基本防护装备。
2. 二级实验室:在一级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进口风机和无菌操作台等设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9章)
1 目的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规范设备的操作,推荐使用安全设备,避免或减少因管理或操作不当对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 职责2.1 科室/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管理,批准大型设备的使用。
2.2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指导使用人员安全操作,组织定期维护、保养、消毒,解决生物安全相关问题。
2.3 设备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要求使用设备,使用后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维护。
2.4 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仪器设备安全使用的监督检查。
3 仪器设备管理要求3.1 合理安放仪器设备,注意防尘、防震、防腐蚀、防电磁干扰、通风、避光,溜出适当空隙便于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2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妥善保存使用说明书及相关材料,记录购置事件、存放地点、管理人员、使用、保养、维修等情况。
3.3 建立培训上岗制度。
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消毒、维护程序,考核合格后或批准在仪器设备管理员指导下进行操作。
3.4 制订安全操作程序。
有特殊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活动,由实验室负责人、仪器设备管理员和使用人员共同确定需要增加的防护措施,并制定特定规程,设备使用人员按规程安全操作,严禁超过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检验工作。
3.5 登记使用运行情况。
设备使用应按要求记录使用日期、时间、运行情况和需要说明的情况并签字。
3.6 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制度。
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员应组织仪器设备使用人对所负责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发现故障应及时报修。
3.7 建议使用生物安全设备。
若条件允许推荐使用以下安全设备;生物安全柜、移液辅助器、压力蒸汽灭菌器、微型接种环加热器、一次性接种环、螺口盖试管及瓶子、防漏容器、一次性巴斯塑料移液管,一次性利器盒等。
3.8 确保安全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压力蒸汽灭菌和生物安全柜等安全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按要求进行验收;在常规使用中,应根据国际或国家标准,由授权在技术人员参照厂家的说明定期检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目录一、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1.目的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操作人员,实验对象和环境安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安全运转及在此环境下的所有检测工作;3.职责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的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4.具体要求:4.1概述4.1.1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用于对检验者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样品的各项实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4.1.1.1具备操作资质的人员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工作,其他任何人未经许可禁止进入实验室;4.1.1.2在实验室内的一切活动,必须遵照生物安全手册的规定进行;4.1.1.3实验室内污染的空气需通过高效过滤器后方能排出室外;4.1.1.4实验室内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公共污水系统;4.1.1.5实验室的所有废弃品,必须通过高压灭菌后才能处理和清洗;必须携出实验室的中间实验材料、更换维修的仪器设备、也只有在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才能携出实验室;4.1.1.6实验室内准备二级全排式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造成污染的能够置于生物安全柜内的实验操作,置其内进行,以保证实验室内空间的安全;4.1.2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要求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首先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包括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止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检测样品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4.1.3实验室工作的质量要求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即:实验产生的各项结果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必须明确完整;4.2实验室操作规程4.2.1启动实验室开始工作前半小时;开启实验室主电源,使实验室及生物安全柜投入运行;开启顺序:①开启屋顶风机②开启全排风③开启空调④开启安全柜⑤打开房间紫外线灯;4.2.2个人防护工作人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个人防护,才能进入实验室区域:1在更衣室中换穿工作服和工作鞋;2在清洁区内,根据实验要求做好防护;3实验中需使用腐蚀性试剂时,在胶乳手套外加带一次性塑料手套;需要进行可能造成污染材料飞溅的操作时,需加戴防护面罩;4.2.3进入实验室4.2.3.1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时,每进入一道门,应将此门关好,再开启下一道门;4.2.3.2进入实验室后,关闭房间紫外线灯;4.2.3.3检查实验室运转是否正常;4.2.3.4做好开始实验的各项准备;4.2.4启用标本、试剂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才将标本和试剂从冰箱中取出,直接放入生物安全柜中;用完立即归位,使其在冰箱外停留的时间尽可能短;4.2.5操作4.2.5.1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洗涤时避免液体材料飞溅;吸取、稀释液体时,将吸管插入试管底部,用吸球缓慢吸取,避免产生汽泡或汽溶胶;4.2.5.2离心时,应使用双盖封闭式离心机和全封闭试管,每管离心液总量低于最高容量1个刻度单位:平衡时不得有液体渗陋到管套中,离心机使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擦洗消毒;4.2.6观察结果不打开容器的观察允许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否则,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观察结果;4.2.7准予携出实验室的材料确保不含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才可以从实验室携出;容器表面应用75%乙醇消毒;4.2.8实验室清洁每一实验步骤完成后,均应清理台面;所有用过的试剂均应归还原位;使过的吸管等长形器材放入储存污物的盒内;锋利品放入专用的污物盒;纸巾软物品放入污物袋;在台面上喷洒75%乙醇,保持20分钟,然后以纸巾擦干;实验室的其他表面,也应经常用75%乙醇擦拭;4.2.9污染物品处理放置污染物品的容器装满时,应更换新的容器;实验结束后,对用过的污染物品进行高压消毒;4.2.10更换工作服;工作完毕的更衣顺序是,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套5分钟,然后依次除去口罩、防护服、鞋套,放入高压消毒袋内,再次浸泡手套后除去手套,用75%酒精棉球擦面部裸露部位;4.2.11实验室消毒每次工作完毕,生物安全柜内用75%酒精擦拭台面,消毒液消毒地面,开启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后,逐一关闭实验室送风和通风设备{关闭顺序与开启顺序相反};4.3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4.3.1实验记录在实验室内,实验记录应使用铅笔书写;记录内容应简明扼要,包括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和实验的基本条件等提示记忆的内容,并较详细地记载观察到的实际现象及数据结果;要求字迹应清晰,数字成行成列,以避免录入错误;4.3.2实验记录带出实验室将上述记录在纸张上的实验记录应用80福尔马林,密闭熏蒸消毒6小时后方可带出实验室;或阁着实验室玻璃窗由清洁区工作人员抄录一份;4.3.3实验记录录入计算机实验记录必须在实验结束后24小时内录入计算机;记录准确的实验报告和录入时间;再按照由实验室带出的书写记录,准确地记载实验结果和数据;录入后,书写记录保存1周,以备查验;实验记录录入后,一般不得修改;因数据记录错误,录入错误,或实际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改变,必须更改记录时,不要删除已经录入的描述和数据,而应录入新的描写和数据,并注明更改原因;4.3.4实验室记录备份每月一次,将上月计算机的实验记录做出备份,备份的实验记录不得修改;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实验记录,核对备份与原始的实验记录,对记录中的缺陷提出修改意见;4.3.5实验记录的保存年限实验记录保存一年;已使用的实验记录出具报告,发表论文,或以其他方式引用,在使用后再保存一年;如无特殊必要,备份的实验记录一般永久保存;4.3.6出具实验报告在需要出具正式实验报告的场合,报告由实验者填写署名,交实验室负责人记录核对后签字,再由单位签发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发出;4.4标本保管规则4.4.1标本进入实验室4.4.1.1出实验室采集的标本,本实验室统一登记编号,能反映出标本的来源、种类、性质、目的等相关信息;4.4.1.2有关单位送检的标本由实验室统一登记编号,注明送检单位、送检时间、种类、性质、实验目的等相关信息;4.4.2标本的保管根据标本的性质、目的进行保存,每分标本分两份,一份检测时使用,另一份备用;标本因各种原因损失时,启用后备标本,并重新备份;4.4.3标本的销毁确定不用的标本,采用高压灭菌后焚烧的方式销毁;4.5实验室装备保养4.5.1实验室定期保养实验室的定期保养按照提供实验室设备厂商的规定进行,主要是对机械和电器部分进行维护;4.5.2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的保养由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有专业人员进行;生物安全柜的滤器必须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定期由专业人员更换,其它仪器设备也应根据实际需要清洁保养;4.5.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更换仪器设备需要更新,需要离开实验室进行维修,或损坏需要更换,以及必须临时进入实验室使用,使用完毕后必须撤出实验室的贵重仪器,在撤出实验室之前必须以恰当的方式严格消毒,方可处理或重新投入使用;4.6意外情况处理4.6.1实验室意外事件的处理原则4.6.1.1造成或可能造成实验室污染,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实验室报告,由实验室负责人处理;例如实验过程中;由于标本、试剂益处溅落造成操作台或地面的污染等,应立即喷洒消毒液并覆盖浸透消毒液的纸巾,待消毒液彻底浸泡30分钟后,对污染的物品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物品高压灭菌;并填写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意外情况登记与处理记录表,实验室负责人应指导这些处理活动,并检查处理效果;4.6.1.2实验室事故可能造成气溶胶污染,如压力容器或管道破裂、离心机事故等,应立即关闭实验室,张贴禁止入内的标识;用消毒液喷雾和紫外线照射污染的区域,24小时再进行终末消毒,实验室负责人除立即采取对应措施外,应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填写意外情况登记与处理记录表;4.6.1.3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没有强毒微生物时,在实验室内受到意外伤害,如割伤、烧伤、烫伤等,在实验室内昏倒或发生身体严重不适,也有实验室负责人处理;令受到伤害的人员立即停止工作,用消毒液清洗未破损的平凡表面,伤口以碘伏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由在同一实验室内人员或派人迅速着装进入实验室,清除造成伤害的原因,清理实验材料,帮助受伤人员紧急处理并撤离实验室;受到伤害的人员应进行治疗并休息,在身体状况未恢复之前,不得重新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在经过整理,消除了造成伤害的故障之后,方可重新使用;4.6.1.4伤害事故可能导致被强毒微生物感染,例如针头刺破、锐器割伤、黏膜暴露等途径接触到感染性液体,或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培养物、污染材料溅落身体表面,意外接种等情况,首先进行局部处理,用肥皂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清水冲洗,用消毒液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暴露的黏膜应尽快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实验室负责人应向上级部门报告,对受伤害者进行隔离观察,同时根据情况预防性用药,并写出职业暴露后预防感染的评价和处理方案;4.6.2实验室人员的隔离观察发生可疑的实验室感染事故时,应对被感染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如果判定为法定的传染病感染,应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同时给予有效的隔离治疗二、人员培训考核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员3、人员培训考核制度3.1.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新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进入实验室工作的资格;培训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进行,并指定熟悉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担任辅导;培训内容包括:1相关检验的国家诊断标准、处理原则以及本手册内容;2实验室所有设备的使用方法;3个人防护方法;4实验室基本技术;5实验室消毒净化的方法;3.2.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格考试新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后,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考核;通过考核后,还须与有资格的工作人员一同工作3个月,才能获得独立进行实验室操作的正式资格;三、人员健康监护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健康监护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员3、人员健康监护制度3.1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甲肝、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每半年进行一次HIV抗体复检,并保留血样一年以上;3.2工作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并将可能涉及生物安全危害的体检结果存档,以便判断生物安全危害是否发生;3.3实验室应建立人员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既往病史、检测结果、免疫接种史等,以便对从事涉及生物安全危害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3.4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适合工作状态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出现下列情况,不应进入实验室: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患发热性疾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的状况:妊娠、在实验室内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四、生物安全检查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涉及的仪器设备比如生物安全柜等3、生物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内,每2个月以细菌培养的方式进行安全性检测;生物安全柜内放置平板培养基2个,实验室4角和中间各放置1个,半污染区放置2个;将平皿敞开5分钟,然后盖上,每平板菌落数平均不得超过2个,超过标准,需要对实验室或污染部位进行甲醛熏蒸消毒;五、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1.目的规范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行为规范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员3生物安全组织管理与行为规范3.1组织框架图单位法人{或授权}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生物安全员↓实验室工作人员3.2各类人员相应行为规范3.2.1单位法人{或授权}负责人1负责组织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立项、选址,施工队的资质验证;2负责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制定管理制度,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3负责组织对造成外环境污染、实验室污染、人身伤害事故的调查与处理;3.2.2实验室负责人1组织制定安全手册、操作规程等文件;2按照上述文件要求组织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保证实验室运行的安全和实验室工作质量的准确可靠;3组织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熟知微生物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掌握实验室设备的特殊要求并熟练操作,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决定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格;3.2.3生物安全员1对技术方法、化学品、材料与设备定期进行内部安全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安全与卫生政策与标准;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停止工作并上报实验室负责人;2与有关人员讨论研究安全政策的问题;3确认所有工作人员都具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资格;4为所有人员提供连续性的安全要教育与指导;5针对操作程序、技术方法和各种条件要求的变更,以及新设备的引进,为全体工作人员提供最新的安全文献和信息资料;6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各项技术参数,组织对实验室装备的常规保养;7所有可能涉及潜在传染性或有毒物质泄露的意外事件与事故,即使没有人员受伤或暴露,也要予以调查,并向实验室负责人员和安全委员会报告调查结果和提出建议;8当任何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疾病或缺勤与工作有关,并被记录为可能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时,协助随访调查其疾病或缺勤情况;9确保在发生传染性物质溅洒其他事件时,监督消毒净化程序得到正确执行;并对这类意外事件和事故进行详细的书面记录;10确保任何需要修理和维护的仪器设备在消毒与净化之后方可运出实验室;生物安全员由主管检验师以上的人员承担,必须具备如下资质:具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对操作的微生物有全面、完整的了解;具有组织实验室工作的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3.2.4实验室工作人员1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只允许进行实验室目的规定的操作,与此无关的活动一律不得进行; 2必须按规定进行个人防护,方得进入实验室;3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每项工作完成之后,必须清理和清洁台面,离开实验室4注意个人的健康状况,出现身体不适情况,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5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访客和喧哗;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1必须了解实验室安全原理,熟悉本手册的各项规定,熟记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应对措施;2掌握病原微生物操作的基本要求,正确、安全地实用标本,避免污染,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3必须熟悉相关实验的国家标准,能够完成标准所规定的任务;4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向生物安全员汇报;4、个人防护程序4.1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4.1.1口罩:应使用N95型口罩或12---16层棉纱口罩,最好使用防溅口罩{如31860型}如有胡须应刮去,使用应始终保持口罩与脸紧贴;一次性使用口罩应在使用后4小时丢弃,不能重复使用,不能与他人共同使用;如口罩遭到分泌物飞溅或弄湿,应严格洗手后,带上清洁手套更换;4.1.2防护面罩:实验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应佩带防护面罩,防护面罩要求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飞溅功能,重复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消毒;4.1.3防护服:实验人员工作时应穿戴一次性防护服;最好是连体式,防水及抗静电性能好,无过滤作用;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面部、腰部应有弹性收口或拉绳收口;4.1.4手套和鞋套:鞋套应为一次性防水鞋套;手套为一次性胶乳手套,须戴两副,外层手套应根据需要及时更换;4.2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4.2.1进入清洁区前穿上普通白大衣和实验室专用鞋;4.2.2进入清洁区时穿戴一次性口罩,手术帽,一次性隔离衣、两副胶乳手套和两副一次性鞋套;注意将手套和鞋套分别套在袖口和裤口外;4.2.3戴N95口罩及防护面罩、穿防水隔离服、防水鞋套、再戴外层手套;4.3个人防护用品脱卸顺序4.3.1完成实验后,在半污染区先用75%乙醇溶液消毒外层手套,然后脱掉外层手套{在脱另一只手套时,手指只能接触手套的里部};4.3.2着内层手套依次脱掉防护面罩、N95口罩、防水鞋套及防水隔离服{脱隔离服时,不要接触隔离服的外表面,应从里反脱,以保里面超外};将脱掉的物品放入专用消毒袋中就地高压消毒;防护面罩等重复使用的物品立即放入消毒液内,按有关规定消毒处理;4.3.3脱掉外层一次性鞋套,用75%乙醇溶液消毒内层手套;4.3.4戴者手套脱掉一次性口罩、手术帽、内层鞋套、然后脱掉一次性隔离衣及手套,放入消毒袋高压消毒;4.3.5用消毒巾擦拭面部,用碘伏彻底消毒双手,并用流动水冲洗;六、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1、目的纠正检验工作中的差错,及时处理责任事故,吸取事故的教训,确保检验设备和人员的安全;2、范围适用于检验工作中出现的事故分析报告、调查和处理;3、职责3.1 事故责任部门负责人填写事故报告单,报告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3.2 业务质量管理科和有关科室负责人协助中心负责人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4、工作程序4.1事故分类凡违反各项规定所造成的事故均为责任事故,按其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和大小分为以下几种:4.2 事故的处理4.2.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抢救受伤人员和仪器设备,报告上级领导;4.2.2 事故发生3日内,事故责任人写出事故发生原因、经过及教训、责任,并由发生事故科室填写事故报告单,报业务质量管理科和行政管理科;4.2.3 事故发生后5日内,由业务质量管理科和行政管理科协助中心负责人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对事故进行分析并对事故责任人作出处理;事故责任科室采取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4.2.4 重大事故发生后一周内,由中心负责人向上级主管部门送交事故处理专题报告;4.2.5 事故报告处理单等记录材料由业务质量管理科归档保存;大事故和重大事故记入事故责任人技术档案;七、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1.目的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3.具体要求:3.1在具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门口加贴专门的生物安全警示标识,以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相关区域,造成感染的危险;3.2在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威胁的生物标本储存处加贴生物安全警示标识,以防无关人员将危险标本带入安全区域对人员造成威胁;八、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1.目的确保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实验人员、物品和环境的安全2.适应范围适应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3.职责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严格遵照本管理制度执行;4.基本制度4.1在主实验室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入口处贴有醒目的生物危险标志;4.2非实验室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4.3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4.4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4.5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程序操作,降低剪除和气溶胶的产生;4.6用移液器吸取液体,严禁口吸;4.7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室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4.8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4.9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4.10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的检测,以后定期复检;如有疫苗必须进行免疫注射;4.11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经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4.12工作前应消毒,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5.实验室特殊管理制度5.1进行感染性实验室时,应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入内,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员不许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同意方可入内;5.2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模拟训练;掌握预防暴露和暴露后的消毒处理程序;5.3实验室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相应的抗体水品测定;5.4实验室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的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具体措施按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执行;5.5填写意外情况登记与处理记录表,并按规定报告给有关部门;5.6处特殊情况外,禁止在实验室内使用锐器;5.7剩余的标本应密封后置于适当条件下保存;5.8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鉴定合格的二级生物安全柜;5.9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修前必须严格消毒,方可运出;九、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1.目的。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个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目录一生物安全手册总则二生物安全组织结构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五实验室防火安全制度六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七实验室化学危险品使用准则八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九实验室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十实验室突发事件紧急预案一生物安全手册总则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修订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
二生物安全组织结构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1、中心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生物安全工作。
责任人:中心法人:普毅2、检验科成立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
一级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负责人李保山二级生物安全管理:检验科主任梁雪飞杨建彪1) 由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内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2) 督促、检查各个专业组遵守、落实生物安全情况。
3) 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
4) 组织全科定期、不定期的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级生物安全管理:李家云、张腾允、杨潋、叶丽红、黄欢、周勇1) 负责本专业组生物安全工作。
2) 全面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有关本组的相关制度。
3) 对本组的生物安全工作要有管理、有检查、有落实记录。
4) 组内监督员:由本专业组长兼任本专业组的生物安全监督员。
5) 全面传达相关会议内容,在本组内要达到知晓率10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目的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使之有效运行,明确相关部门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责,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
3组织机构生物安全管理实行中心主任责任制。
中心主任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同时委派一名中心副主任具体主管;成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相关科室的主任应对所辖科室的生物安全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科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科室或具体项目的运行管理;各级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本手册,并在相关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在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
办公室、质管办等管理部门对责任范围内的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保障。
实验室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监督员。
中心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框见图1.1-001.4各部门或人员职责4.1中心主任①对生物安全负总责;②负责建立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③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④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手册。
4.2生物安全领导小组①负责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②督导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③组织重大尝试室生物安全事故的认定、危害评估和处置方案的制定;④负责领导安全防护尝试室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⑤协调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
⑥负责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操作技术指南及规范性技术文件并按期进行评判和更新;⑦供给生物安全相关技术和政策咨询;⑧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相关的技术文件。
4.3检验科负责人①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②组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的宣贯;③组织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④决定进入尝试室的工作人员;⑤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出现的违规活动并有权停止实验;⑥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⑦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理并向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4.4尝试室技术人员及尝试举动辅助人员①尝试室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照尝试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按规定接受培训、查核、体检和预防接种;②按要求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做好实验记录;③按规程进行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紧要处理;④发现生物安全隐患或发生事故实时向有打开级报告;⑤参与相关工作的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事故认定与处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为了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方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xx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
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条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卫生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兽医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疾病研究和诊断的重要场所,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生物安全风险。
万一病原微生物泄露或误操作,就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在实验室中进行病原微生物操作之前,必须对自己和实验室进行彻底的检查和清洁。
所有的实验设备、台面、地面都需要消毒处理,确保无残留。
实验人员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如果进行感染性较高的实验,应当戴防护服,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步骤,严格遵守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任何人员都不得私自开展新的实验,必须经过上级批准后操作。
病原菌只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过程中不得喝水、吃饭或者嚼口香糖等喜好行为。
实验过后,必须全部清理干净,并对实验室进行再次消毒。
再次要注意监测实验室的空气质量和水质量,确保病原微生物的言传不及迹。
实验室要定期检查醒目标志,包括警示标志和禁止标志等。
另外,要定期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培养抗性检测,确保实验室环境内没有存在的细菌杂质。
要确保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劳动环境卫生不受污染。
最后,实验室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确保自己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安全意识,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如果发现泄漏,应立即采取正确措施。
实验室安全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演练,以检验是否有疏漏之处。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负责人应当频繁前行小组讨论,以保障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安全。
总的来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充满挑战,要确保机器的高度规范和自我纠错机制,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设施的完整性和技术水平,物资的追溯性和消毒能力,才能全面做好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宽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目录一、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1.目的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操作人员,实验对象和环境安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安全运转及在此环境下的所有检测工作。
3.职责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的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4.具体要求:4.1概述4.1.1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用于对检验者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样品的各项实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4.1.1.1具备操作资质的人员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工作,其他任何人未经许可禁止进入实验室。
4.1.1.2在实验室内的一切活动,必须遵照生物安全手册的规定进行。
4.1.1.3实验室内污染的空气需通过高效过滤器后方能排出室外。
4.1.1.4实验室内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公共污水系统。
4.1.1.5实验室的所有废弃品,必须通过高压灭菌后才能处理和清洗。
必须携出实验室的中间实验材料、更换维修的仪器设备、也只有在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才能携出实验室。
4.1.1.6实验室内准备二级全排式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造成污染的能够置于生物安全柜内的实验操作,置其内进行,以保证实验室内空间的安全。
4.1.2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要求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首先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包括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止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检测样品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4.1.3实验室工作的质量要求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即:实验产生的各项结果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必须明确完整。
4.2实验室操作规程4.2.1启动实验室开始工作前半小时。
开启实验室主电源,使实验室及生物安全柜投入运行。
开启顺序:①开启屋顶风机②开启全排风③开启空调④开启安全柜⑤打开房间紫外线灯。
4.2.2个人防护工作人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个人防护,才能进入实验室区域:(1)在更衣室中换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一、前言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公共卫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律法规,制定本。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管理1.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应当设立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政策的制定、生物安全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等工作。
生物安全委员会由实验室负责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
2.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应当指定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的落实。
3. 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接受生物安全培训,了解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具备相应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
4.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应当根据生物安全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等级,将实验室分为BSL-1、BSL-2、BSL-3和BSL-4等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实验室应当遵守相应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2.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应当制定生物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步骤,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3.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应当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应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1.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实验室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安全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实验室通风系统、消毒设备、废物处理设施等。
2.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手套、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
第三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综合防范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五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实验室应当成立生物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七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生物安全培训和演练,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和评估。
第八条实验室应当明确生物安全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任职。
第三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十条实验室应当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类,并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当制定实验活动操作规程,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对实验动物进行隔离、饲养、繁殖和处置,防止实验动物传播病原微生物。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当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防止废弃物污染环境和传播病原微生物。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室感染控制制度,定期进行实验室感染监测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实验室感染。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应急响应制度,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六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实验活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全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全文第一章总则本法规为了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制定本法规。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类与管理第一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根据安全级别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实验室。
第二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保证实验室内生物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第一节安全设施的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包括通风系统、洗消设备、防护装备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传播。
第二节设备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对实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
第四章病原微生物的获取、保存和运输管理第一节病原微生物的获取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定,获得合法的病原微生物样本,并建立相应的样本登记和管理制度。
第二节病原微生物的保存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冷冻保存和样本存储设施,确保病原微生物的保存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节病原微生物的运输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定,对病原微生物的运输进行安全管理,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漏和传播。
第五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废物管理第一节废物分类和处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消毒、封存、焚烧等,以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第二节废物运输和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废物的运输和处置进行安全管理,确保废物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六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事故应急管理第一节应急预案的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步骤,以及应急设施和物资的准备情况。
第二节应急演练和培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培训实验室人员熟悉应急处置程序和使用应急设施。
第七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第一节监督检查相关政府部门应定期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实验室进行整改或关闭。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范本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目录一、生物安全手册总则二、生物安全组织结构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五、实验室防火安全制度六、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七、实验室化学危险品使用准则八、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九、实验室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十、实验室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十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十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十三、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总则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修订: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一、医院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生物安全工作。
责任人:罗钻亮医院法人二检验科成立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
一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陈少林科主任1、由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内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2、督促、检查各个专业组遵守、落实生物安全情况。
3、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
4、组织全科定期、不定期的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曾烨小组长1、负责本专业组生物安全工作。
2 、全面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有关本组的相关制度。
3、对本组的生物安全工作要有管理、有检查、有落实记录。
4、组内监督员:由本专业组长兼任本专业组的生物安全监督员。
5、全面传达相关会议内容,在本组内要达到知晓率100%。
三级生物安全管理:科室成员1 、认真执行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法规、制度。
2 、服从小组长的工作安排。
3、行为监督员:每一位工作人员均是行为监督员。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个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目录一生物安全手册总则二生物安全组织结构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五实验室防火安全制度六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七实验室化学危险品使用准则八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九实验室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十实验室突发事件紧急预案一生物安全手册总则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修订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
二生物安全组织结构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1、中心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生物安全工作。
责任人:中心法人:普毅2、检验科成立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
一级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负责人李保山二级生物安全管理:检验科主任梁雪飞杨建彪1) 由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内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2) 督促、检查各个专业组遵守、落实生物安全情况。
3) 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
4) 组织全科定期、不定期的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级生物安全管理:李家云、张腾允、杨潋、叶丽红、黄欢、周勇1) 负责本专业组生物安全工作。
2) 全面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有关本组的相关制度。
3) 对本组的生物安全工作要有管理、有检查、有落实记录。
4) 组内监督员:由本专业组长兼任本专业组的生物安全监督员。
5) 全面传达相关会议内容,在本组内要达到知晓率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目录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目的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操作人员,实验对象和环境安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安全运转及在此环境下的所有检测工作。
3.职责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的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4.人员准入要求:(1)健康体检合格者(2)本实验室工作人员需取得检验资格证方可独立上岗工作(3)本实验室工作人员需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4)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上级机构组织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证书(5)新入人员除通过以上各项考核后还需与具有工作经验的资历人员共同工作三个月方可独立操作5.人员进入批准程序因特殊情况计划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需提出书面申请,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方可进入实验室。
二人员培训考核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员3、人员培训考核制度3.1.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新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进入实验室工作的资格。
培训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进行,并指定熟悉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担任辅导。
培训内容包括:(1)相关检验的国家诊断标准、处理原则以及本手册内容。
(2)实验室所有设备的使用方法。
(3)个人防护方法。
(4)实验室基本技术。
(5)实验室消毒净化的方法。
3.2.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格考试新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后,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考核,以保证工作人员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考核后,还须与有资格的工作人员一同工作3个月,才能获得独立进行实验室操作的正式资格。
三.人员健康监护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健康监护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员3、人员健康监护制度3.1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甲肝、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每半年进行一次HIV抗体复检,并保留血样一年以上。
3.2工作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并将可能涉及生物安全危害的体检结果存档,以便判断生物安全危害是否发生。
3.3实验室应建立人员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既往病史、检测结果、免疫接种史等,以便对从事涉及生物安全危害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
3.4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适合工作状态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
出现下列情况,不应进入实验室: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患发热性疾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的状况:妊娠、在实验室内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疲劳状态。
四.生物安全检查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涉及的仪器设备(比如生物安全柜、放置试剂的冰箱等)3、生物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内,每3个月以细菌培养的方式进行安全性检测。
生物安全柜内放置平板培养基2个,放置试剂的冰箱内冷藏箱每层放置平板培养基1个,实验室4角和中间各放置1个,半污染区放置2个。
将平皿敞开5分钟,然后盖上,每平板菌落数平均不得超过2个,超过标准,需要对实验室进行紫外线照射,污染部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五.微生物实验室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1、目的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内的各种检验仪器。
3、微生物实验室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3.1微生物实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
实验室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3.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3.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3.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
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3.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
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
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
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3.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3.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3.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3.9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3.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3.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
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3.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
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
(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
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3.13高压灭菌器使用时,定期进行生物学指示剂检测。
3.14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3.15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六.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1.目的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3.具体要求:3.1在具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门口加贴专门的生物安全警示标识,以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相关区域,造成感染的危险。
3.2在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威胁的生物标本储存处加贴生物安全警示标识,以防无关人员将危险标本带入安全区域对人员造成威胁。
3.3所有微生物实验室内各项仪器设备处加贴生物安全警示标识。
七.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1.目的确保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实验人员、物品和环境的安全2.适应范围适应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3.职责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严格遵照本管理制度执行。
4.基本制度4.1在主实验室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入口处贴有醒目的生物危险标志。
4.2非实验室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
4.3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4.4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
4.5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程序操作,降低气溶胶的产生。
4.6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
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室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
4.7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4.8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
4.9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人血清进行有关的检测,以后定期复检。
如有疫苗必须进行免疫注射。
4.10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经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4.11工作前应消毒,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4.12进行感染性实验室时,应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入内。
4.13实验室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的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具体措施按《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执行。
4.14填写意外情况登记与处理记录表,并按规定报告给有关部门。
4.15除特殊情况外,禁止在实验室内使用锐器。
4.16剩余的标本应密封后置于适当条件下保存。
4.17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鉴定合格的二级生物安全柜。
4.18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修前必须严格消毒,方可运出。
九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管和档案管理2.适用范围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处理和档案管理3、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管3.1按国家规定可以保存的菌(毒)种,由指定的专人负责登记、保存和管理。
按期传代、鉴定,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并做好有关记录。
在保存过程中发现菌(毒)种变异或死亡,应及时上报实验室负责人。
3.2本区检出的地方菌(毒)株应及时上报,因工作需要暂时保留的菌(毒)株也应按上级规定的时间进行销毁处理。
新发现的菌(毒)株,要做好原始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复核确认。
3.3菌(毒)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名称、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结果、鉴定者、审核者、传代情况、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3.4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索取菌(毒)种和向下级有关部门发放菌(毒)种时,应有2人参加办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手续要完备,并认真做好记录3.5一、二类菌(毒)种,应派专人向提供单位领取,不得邮寄;三类菌(毒)种的邮寄必须持有邮寄单位证明,并按照菌(毒)种邮寄与包装的有关规定办理。
3.6未经上级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工作之便,进行国际间各类菌(毒)种交流,做好菌(毒)种安全防范工作。
4、档案管理制度4.1、非实验室人员不得随意查看实验室记录4.2、实验室人员负责妥善保存各种样品登记本、报告单及实验室原始记录,不得擅自修改和销毁4.3、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向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任何实验室及感染者信息十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废弃物处理2.适用范围尖锐器具和其他废弃物的处理。
3.具体方法:3.1尖锐器具的处理3.1.1尖锐器具,如针、注射器等,除特殊情况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尽可能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3.1.2注射和吸取感染性材料时,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用过的针头、注射器直接放入防刺破的盛废弃锐器的容器中。
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进行高压消毒处理。
3.1.3打碎的玻璃器具,禁止用手直接清理,必须使用其他工具,如扫把、簸箕、夹子或镊子等。
3.2废弃物的处理3.2.1实验样本在处理和进行实验室检测时产生的废弃物,如一次性针头、离心管、平皿等应放入适当的容器和严格防漏的高压袋内,待实验结束后立即就地高压消毒。
3.2.2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液体物质、废弃的液体标本等放在盛有消毒液的严格防渗漏的专用容器中,并及时加盖。
3.2.4以上所有盛装废弃物的容器,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就地高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