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及其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基本技能。
4. 提高学生对化学元素周期律的认识,理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
2. 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运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元素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等。
3.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4. 利用互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实例,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2.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3. 准备一些典型的案例和练习题,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元素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等,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演示:通过展示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及发展过程;2.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3.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4.掌握使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分类及化合物的组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及分类;2.难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三、教学过程:1.概述(1)典型金属元素:钠(Na)、铜(Cu)、铁(Fe)、铝(Al);非金属元素:氧(O)、氯(Cl)、硫(S)、氢(H)。
(2)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可以方便地进行分类和记忆。
2.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1)1869年,德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的最早版本。
(2)20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门德里夫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并用电子层模型解释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1)元素周期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
(2)同一行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结构,被称为同位素。
(3)同一列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被称为同族元素。
(4)元素周期表还包括质子数、中子数、电子层数等信息。
4.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1)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族中,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电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
(2)电离能: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离能随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加;同一族中,元素的电离能随着电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
(3)电负性: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加;同一族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电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
(4)金属特性: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左侧和中间位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5)非金属特性: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右侧位置,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热导性,特别是卤素族和气体族。
5.使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分类及化合物的组成(1)使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方便地用元素的化学符号进行元素的分类。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组成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公式。
4.1.2+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内容与地位:“元素周期表”是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表中元素信息及元素周期律内容描述等都属于元素周期表(律)的表层知识。
元素周期表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表征模型,元素周期表(律)的本质在于科学家们建立了基于元素原子结构周期表位置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系统模型,反映了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未知元素卡片上各个元素的信息,建立族和周期的位置变量在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联,寻找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初步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
(2)通过评价不同编排原则,指出所建模型的局限性,优化模型,体会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模型建立的本质。
(3)通过猜测未知元素的质子数并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应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认识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4)通过应用模型给未知元素定位,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运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推知元素的位置,用周期和族的符号表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实现元素周期表模型中“位-构-性”3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推理。
教学重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核素、同位素的定义二、说教法目前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关注元素周期表的表层知识,制作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活动对象一般为学生熟知的前20号元素,编排原则大多是通过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或化学史直接获得,信息单一易得。
教学活动中既没有体现元素周期表模型建构中的科学思维的变化,也没有揭示建构历程中的科学本质。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深层含义的挖掘,对元素周期表模型演变过程中的教育价值体现不够。
元素周期表模型的生成和完善经历160余年,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尝试与归纳,故本节课尝试基于建模思想来进行教学,着重围绕模型的生成性和变化性等2个维度,通过建模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模型的认知,让学生关注模型建立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发展,理解元素周期表模型建立的本质。
元素周期表讲解教案
元素周期表讲解教案(本身无感情,内容来源于多个资料整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础知识,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发展史以及知道如何读取元素周期表上的信息。
重点难点:1.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布规律。
2. 理解化学元素的一些基础概念。
3. 熟悉素周期表的构造及其发展史。
教学内容:一、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元素周期表是指按阶数和种类排列的元素周期性表格。
这张表分为18个列和7个横向的周期。
周期表中横向的行称为周期,而列则称为族。
这张表包括的元素数量目前已经达到了118种。
二、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位置是按照电子排布的方式,也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进行排列。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布规律来推断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1.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7个周期横向排列,每个周期代表了元素电子排布的方式。
第一周期中,元素只拥有一种电子结构,即一个s电子。
第二周期中,元素具有s和p电子,第三周期则会新增一个d电子,第四周期再新增一个f电子。
每当一个新的电子进入周期表中时,它会排在现有的周期之后,新的周期从此开始。
这种在周期表中电子数目变化的规律被称为周期性规律。
2. 周年规律周期表中的18个族垂直排列,每个族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
代表2族的元素,例如氢和锂,拥有一个s电子。
代表3族的元素,如氮和磷,则拥有三个p电子,并用这种排列方式依次循环下去。
这种周期性规律称为周年规律。
3. 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分组元素周期表一般分为1A到8A,分别以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命名,它们与元素周期表各个列中的元素有着不同的化学性质。
三、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及其发展史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迈耶和门捷列夫先后提出的。
迈耶根据原子量对元素排列进行了分类,而门捷列夫则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对元素进行排列。
现代的元素周期表则是由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演化而来。
元素周期表的的构造和发展历程其实非常的复杂。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节内容,是对必修一各族元素化合物的总结和升华,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元素周期表匡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新闻情境素材“元素周期表的 4 个新成员”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探索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对于周期表前 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有了初步了解,但主要是机械记忆,对于结构的不够理解,容易遗忘,不会运用周期表解决具体问题。
这一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所以,如何能够通过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周期表结构,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新方法,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2)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2、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多媒体教学,启示探索,合作讨论。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共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篇一: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
“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是深入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本教案将围绕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和运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1.2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能够阐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1.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2. 能力目标:2.1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与元素相关的实际问题;2.2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3. 情感目标:3.1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3.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构建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全面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扩展(5分钟)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好奇心和思考。
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或展示一些与化学元素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构建(15分钟)通过展示以下几个重要科学家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构建的历史:2.1 门捷列夫的周期律法则;2.2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2.3 亨利·莫塞里的化合价概念;2.4 亨利·莫塞里的周期表;2.5 亨利·莫塞里的八族法则。
3.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信息(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自主查询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并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学习和讨论。
4.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15分钟)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表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基本结构。
元素周期表实践性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周期表实践性教学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基本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内容通过以下实践活动,教授相关知识:-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特点-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研究和合作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实践,参与讨论和团队合作。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元素周期表通过简短的引言,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第二步: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与组成通过教师的示范,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包括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
第三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的排列规律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元素的排列具有特定的规律性。
第四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硬度、导电性、反应性等。
第五步:总结与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并展示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讨论表现,以及实验报告和总结的综合评估,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6. 参考资料- 元素周期表教学课件及实验指导书-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的相关章节以上是《元素周期表实践性教学设计教案》的内容概述,希望能帮助您设计一堂富有实践性的课程,提高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3. 熟悉几个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研究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2:概念解释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元素的概念,并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解释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元素的,包括周期、族和原子序数的含义。
Step 3:学习元素周期表给学生分发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浏览元素周期表,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让学生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Step 4: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通过互动游戏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尽可能快速地掌握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Step 5: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选择几个重要的元素,如氧气、铁和金,向学生介绍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元素的作用。
Step 6:小结与评价请学生自己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用小测验或班级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案二:《元素与化学反应》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熟悉几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掌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元素表示出好奇心。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能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吗?”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Step 2:概念解释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并提出元素存在的形式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等,让学生理解元素变化的多样性。
Step 3:实验观察选择一些易于观察的元素,如铁和铜,进行实验演示。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它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呈现了所有已知元素及其重要性质。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授和理解元素周期表对于学生建立起对元素间关系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基本属性。
3.能够解释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的模式和趋势。
4.培养学生对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类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含义及表示方式•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主族、过渡族、稀土与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中行与列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上存在的模式或趋势(如电离能、原子半径等)2. 共价键与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离子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通过元素周期表判断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类型3. 金属键与金属活性•金属键的概念及特点•金属活性的定义及相关实例•元素周期表中主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特征四、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通过板书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分类和基本规律。
2.活动实践: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用元素周期表进行预测和分析。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负荷最多或有效核电荷等概念,并给出相关案例。
五、评估方式1.综合测试:对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并撰写相关报告。
六、教学资源1.元素周期表手册和网站资源。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七、教学时长安排总时长:5个课时 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板书讲解和互动活动)- 40分钟 2. 第二课时:共价键与离子键(小组讨论、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 50分钟 3. 第三课时:金属键与金属活性(实验演示和观察讨论) - 60分钟 4. 第四课时:复习和练习巩固 - 30分钟 5. 第五课时:综合测试和实验报告收集 - 40分钟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的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规律和应用。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5.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PPT展示、板书重点内容等。
6.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思考问题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和应用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答案:运用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的例子包括:
-预测元素的性质:通过查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预测元素的某些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等。
-分析化学反应: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和反应类型,可以分析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和产物。
-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合成: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反应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合成实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元素周期表的示意图、元素周期律的实例分析、不同周期和族的元素分布图等。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如果安排有关元素性质的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等,并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此外,我注意到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时表现不够积极。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元素周期表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化学元素的特性和排列方式,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元素周期表》教案,让学生感到有趣、容易理解并且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撰写教案。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及价态;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规律,以及描述这些规律的基本概念;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特性和应用方法,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为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讲授法: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表格的排列方式和规律;2. 实验法:利用化学实验在实验室中模拟元素间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反应;3. 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排列方式;2. 元素周期表中基本元素的特性、价电子和价态;3. 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知识;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评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测试、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通过这些手段,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3)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能运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2)学会利用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符号的书写;(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的特点;(3)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2)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2)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准备:(1)预习元素周期表相关内容;(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3)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历程;(2)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
2. 自主学习:(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强调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2)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组和周期特点,举例说明;(3)介绍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的方法。
4. 练习巩固:(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题,及时纠正错误。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符号;3. 练习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推断。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质的制备、药物的研发等;2. 介绍一些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3. 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练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基本知识的掌握,如填写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等。提高题则涉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等。
2.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读取
(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序号,代表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2)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用于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元素符号: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的符号,代表元素名称。
3.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的预测
(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知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2.学生在分析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预测方面,可能缺乏系统的思维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交流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有关推断教学媒体:多媒体、板书教学内容导入课题: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过渡我们按照元素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那么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教师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问题1.元素周期表有多少横行、纵行?答七个横行,18个纵行。
2.把不同元素排在同一横行的依据是什么?答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答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的电子层数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4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具体怎么划分?答1、2、3为长周期,4、5、6、7为短周期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元素种类电子层数短周期1H-He212Li-Ne823Na-Ar83长周期4K-Kr1845Rb-Xe1856Cs-Rn3267Fr-112号267问题在周期表中有两个特殊的位置,镧系和锕系,仔细观看第四页元素周期表,说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结构上有何特点?答在第六周期中,从57号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这15种元素总称为镧系元素。
排在周期表第六行,第三列。
与此类似,在第七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铹(Lr)这15种元素总称为锕系元素,排在第七行,第三列。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重要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和族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程,介绍门捷列夫、莫塞莱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贡献。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周期)、纵列(族)以及周期表中的空白区、稀有气体元素等。
3. 周期和族的分布规律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分析主族、副族、Ⅷ族等元素的分布特点。
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介绍元素周期表在化学键类型判断、化合物性质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和族的分布规律。
2.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化学键类型判断、化合物性质预测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结构及应用实例。
2. 结合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掌握周期表的横行、纵列等概念。
4. 分析周期和族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奥秘。
5.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元素周期表,加深对周期表结构的理解。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2)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即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思维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教学难点(1)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元素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如常见的金属元素铁、铜、锌,以及非金属元素氧、氮、氯等,引发学生对元素性质和相互关系的思考。
提问学生:“这些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呢?”从而引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主题。
2、讲授新课(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和族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周期表中横行和纵列的排列特点,理解周期是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族是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按照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进行划分。
②详细讲解周期的分类,包括短周期(1、2、3 周期)和长周期(4、5、6、7 周期)。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周期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③介绍族的分类,包括主族(A 族)、副族(B 族)、第Ⅷ族和 0 族。
重点讲解主族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总结和归纳。
(2)元素周期律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元素,如钠、镁、铝等金属元素和氟、氯、溴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武威市第十五中学叶承名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 e、Cu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元素的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规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
在以前对化学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4、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
构的关系。
5、教学难点: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情面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这一节课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1)基本思路: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程序进行教学。
(2)以元素周期表为主题,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从而突出重点。
(3)将周期表中潜在的规律转化为问题,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2、学法指导
以发现、探究为重点,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
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1)基本学习环节为:问题导入→分析归纳→理论升华→具体应用→课后探究
(2)本节课的基本结论较多,要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结论的发现和探究,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对于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问题的结果、结论的得出、甚至课堂小结等都计划由学生自主完成。
五、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分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课时
六、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