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
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一)干旱干旱是我国最普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例如,在1928年至1929年的陕西旱灾期间,全国940万人口中有25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解放后,干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在不断发生。
1951年至1988年,平均每年受干旱影响的耕地面积约为3亿亩(1亩=666.7平方米)。
近30年来,因干旱损失粮食1532.1亿公斤,占我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
虽然干旱在中国分布最广,但各地干旱程度不同。
1951-1990年,我国有4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即阴山与秦岭之间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西部;南岭以南的广东和福建南部、云南和四川南部;其次是阴山以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南部;湘南。
干旱灾害在中国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但其严重程度随节奏而变化。
从1951年到1990年,干旱面积最大的时期是1958-1962年、1971-1981年和1986-1988年,而轻微干旱的时期是1950-1957年和1980-1986年。
干旱的总趋势是上升。
(二)雨涝内涝是指长期降雨造成的大量积水和径流淹没低地而造成的灾害。
它是我国东部和南部严重的气象灾害。
雨涝的发生受地理位置、地形、降水、植被、土壤等条件的制约。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雨涝时空分布明显。
据研究,我国主要内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并将该地区划分为南岭、大别-秦岭、阴山四个频发区。
中国西部雨水很少,只有四川是雨涝频发的地区。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有:(1)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内涝次数最多、范围最大的地区,内涝主要发生在4~11月,5~9月内涝次数最多;(2)湘赣地区雨涝主要集中在5-7月;(3)淮河流域雨涝主要集中在6-7月;亚雨区和涝区:(1)长江中下游地区,5-7月雨涝最多;(2)南岭、武夷山地区5~7月雨涝最多。
(3)海河及黄河下游,6-8月雨涝最多;(4)四川盆地7-9月雨涝最多。
西北地区、内蒙古和青藏高原是中国内涝最少的地区,其次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自然灾害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灾害一.单选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A.水旱灾害B.沙尘暴C.台风D.寒潮2.台风有过也有功,体现在有功的一面是()A.带来狂风B.带来暴雨C.摧毁建筑物D.缓解旱情3.下面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是()A.种类多B.分布广C.频度高D.发生少4.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是()A.台风灾害B.干旱灾害C.寒潮灾害D.洪涝灾害5. 2020年10月20日,强台风“莎莉嘉”重创了海南东部地区,但台风也有有利的一面是()A.摧毁建筑物B.缓解旱情C.引发洪灾D.损坏田园6.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C.西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地区D.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7.“农作物受冻害、冰冻使电力中断、大风掀翻广告牌”是指那种灾害性天气()A.沙尘暴B.梅雨 C.台风D.寒潮8.关于中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潮不会影响南方地区B.台风是分布最广的气象灾害C.干旱只发生在西北地区D.台湾、云南、青海多地震9.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寒潮影响频繁 B.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C.地形复杂多样 D.冬季风进退规律异常10.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防治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洪灾 B.旱灾C.寒潮 D.泥石流11.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干旱 B.寒潮C.台风 D.洪涝12.我们都知道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A.降雪 B.降雨C.冰雹 D.下雾13.台风在中国登陆时间多出现在()A.秋、冬季B.冬、春季C.春、夏季D.夏、秋季14. 2020年11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降温预警:21日至24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平均气温将普遍下降6~10℃,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6℃以上,据此判断该气象灾害为()A.台风 B.寒潮C.暴雨 D.冰雹15.下面的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台风 B.寒潮C.干旱 D.泥石流16.寒潮带来的危害主要是()A.狂风和特大暴雨B.干旱C.洪涝D.低温、霜冻和大风17.下列选项中经常影响北京的是()A.地震 B.泥石流C.沙尘暴天气D.台风18.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夏季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常见洪涝灾害,江淮等地多发旱灾B.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集中在局部地区C.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D.我国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19.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A.B.C.D.20.每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出现的天气现象有()A.梅雨和伏旱B.寒潮和台风C.沙尘暴和寒潮 D.沙尘暴和大雾二.填空1.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判断对错)2.和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3.我国是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巨大危害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半年影响我国北方主要灾害性天气是.4.梅雨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天气.(判断对错)5.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区,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区.6.我国多旱涝灾害.(判断对错)7.台风来了,我要淡定从容的去逛街.(判断对错)8.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等灾害.9.季风气候同期的特点特别有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10.产生于海洋,主要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气象灾害为.三.解答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读下面“我国泥石流分布略图”,回答问题.(1)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山脉)到②(山脉),经A 省的西部、四川、B 省,到西藏东部一带.④盆地也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泥石流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3)图中③是高原,(河流)的中游流经该地形区,大量的泥沙汇入该河,长期积累对下游河道产生的影响是.(4)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有(双选)A.突发地震,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遇到泥石流,要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向高处跑C.突遇洪水,要往低的地方疏散 D.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2.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图为2020年7月中国部分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及A、B两城市各月月均温和月降水量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位于盆地,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是;(2)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除图中列出的气象灾害外,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还有、等.(3)洪水到来时,我们该如何避险?.(4)A地冬季气温特点是,此时,最容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5)根据AB两地气候资料,可以得出AB两地夏季共同的气候特征,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3.如图为侵入中国的某次寒潮路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寒潮路径①经过我国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写出两个).(2)寒潮对经过地区天气的影响是.(3)除了寒潮,我国的特殊灾害性天气还有(写出两种).(4)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多发地区是,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材料二:2020年7月18日,9号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时中心拘谨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70米/秒),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材料三:“近500年来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图.(1)寒潮通常会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从材料一种可知受灾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是(填简称).(2)从材料一可以推断出华北平原易发生(填旱灾或涝灾).此种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哪些影响(答一点即可).(3)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一带会受台风影响,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地区.材料二中提到的“威马逊”台风登陆海南,除带来强风暴雨,造成洪涝灾害,还可能引发等地质灾害.(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季.5.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1)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寒潮路径甲、乙几乎都没有经过我国第一级阶梯B.寒潮路径甲依次经过我国的内蒙古髙原、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寒潮路径乙经过图中的两座山脉都是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D.寒潮的强度从③到②再到④逐渐加强(2)寒潮路径甲所经过的①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3)寒潮路径乙经过的③省区是(全称),该省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4)请说说寒潮对经过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答出两条即可).6.如图是2020年我国某地区发生的气象灾害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这场灾害属于气象灾害中的.(2)冻雨分布严重的省份分别是:江西、湖南、贵州,贵州简称,这些省份从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上来看,它属于地区;从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来看它属于带.(3)冻雨期间严重的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冻雨严重地区,就有我国重要的南北铁路交通主干线,其中穿过我省(湖北)省会城市的铁路干线是.(4)靠近冻雨分布严重的周围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7.读“我国气象气候灾害空间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显示,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灾害更加突出.主要是因为气候显著,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影响.(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洪涝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 B.暴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C.干旱对我国西部地区造成的损失最大 D.各地的干旱灾害均发生在夏季(3)下面两种气象灾害给我国经济发展与日常生活也带来了严重危害,分别是和.(4)2020年11月12日山东气象台播报:泰安是山东省雾霾重度污染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请你至少提一条建议..8.读“2020年7月2日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城市天气预报.①北京℃,;②哈尔滨℃,;③海口℃,.9.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读图1,图2和图3,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以上三幅地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干旱出现频次>3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流域,长江流域和东南部沿海B.我国洪涝多发地区有华北平原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沿海C.寒潮是由夏季风不稳定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现象,图中入侵我国西北地区的路径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D.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于印度洋,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2)图3中A表示的山脉为,它以西是(地形区),黄河中游河段流经这里含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3)B处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下列有关该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这里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B.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C.这里海陆空交通发达,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D.旅游资源丰富(4)请在图3中填注苏尼特右旗二中所在省区的简称,这里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5)下列有关C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C省区为广东省,省内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B.C省区的珠海和汕头是近邻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区C.目前,C省和香港合作密切,形成了“C省重点发展制造业,香港重点发展服务业,两者合力创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的粤港合作模式D.C省南临南海,东临黄海,其南部地处热带,有太阳直射.10.列举题(1)列举出阿拉善盟主要的气候灾害(至少两种)(2)列举出我国气候的总特征(至少两条)。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象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事件,如干旱、洪涝、台风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农民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损失。
本文将从不同的气象灾害角度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首先,干旱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灾害最为严重的。
由于降水稀缺,土壤失水,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发育。
农民们努力栽种的庄稼无法得到充足的水分,产量显著减少。
此外,由于缺水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了土地的贫瘠程度。
干旱还会导致禾本科作物的严重死亡,进而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粮食供给和农民们的生计。
因此,干旱是农业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气象灾害之一。
另外,洪涝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洪涝是指降雨过多或河流泛滥造成大面积水浸的现象。
农田成为水淹之后,农作物在长时间内失去阳光照射和氧气供给,导致其枯萎死亡。
洪涝还会带来土壤侵蚀和肥力流失,使得土地变得贫瘠,无法再种植庄稼。
农民们不得不面对庄稼减产和生计的困境。
此外,洪涝还会造成甚至爆发一些疾病,如蚊虫滋生,给农村地区的人民带来健康威胁。
台风是夏季经常出现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也带来不小的影响。
台风过境往往伴随着狂风暴雨,强风可以摧毁农田的庄稼,特别是对于高成长期的庄稼,如玉米和大豆等,摧毁的破坏力更为严重。
另外,降雨过多还会导致农田内出现积水,使农作物的根系受到阻断而枯萎。
台风还可能给农民们的住房和家园带来巨大的破坏。
面对这种气象灾害,农民们需要尽可能采取防护措施,以保护他们的农田和生产设施。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其他例如冻害、雾霾、飓风等天气灾害也都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农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灾害对生产的损害。
例如,农民可以灌溉抗旱作物来应对干旱,修建排水系统来应对洪涝,选择抗风能力强的品种来应对台风。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相应的赔偿和帮助,以减少灾害对他们的经济负担。
生活知识_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1、干旱干旱在我国是十分常见的气象灾害,特别是北方地区。
干旱造成土壤的含水率明显满足不了作物的生长需要。
对于干旱的评定按国家标准分为5个等级,即正常或湿涝、轻旱、中旱、重旱、特旱。
正常级别是土壤的水分能够满足作物的生长所需,轻旱指土壤水分略少,对作物生长有轻微影响,而中旱作物在白天会出现叶片萎蔫,而重旱和特旱则是指水分明显不足,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已经影响到生态环境以及工业生产及人畜饮水。
干旱的主要防御对策:调整品种,选择耐旱的品种;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改变,植树造林,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开发空中水资源,抓住有利天气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2、暴雨与干旱不同,干旱是水分严重不足,而暴雨则是降水过多,水量过大导致冲刷灾害及浸泡影响,作物难以正常的'生长。
按照降水的不同暴雨分为3个级别,即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一般24h内降水量在50mm以内的为正常降水,而达到50.0~99.9mm则为“暴雨”,达到100.0~249.9mm为“大暴雨”,超过250mm则为“特大暴雨”。
暴雨一旦形成,就会形成河流水满、农田浸没,一些山区还会发生泥石流、山体滑移等地质灾害,对于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暴雨的防御措施: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特别在雨季,要随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发布的灾害信息,并提前做好堤防加固、河道清理工作;检修好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对于田间的积水要及时排除,避免长期浸泡导致作物发育受到影响;对房屋农舍进行维护,以防大雨冲灌致使房屋或围墙垮塌;人员要远离易发山洪和泥石流、滑坡的地段,避开危险区域。
3、冰雹冰雹在气象学中属于固体降水,是从积雨云中下降,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冰球直接下落到地面,危害性较大,毁坏禾苗,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抢收成熟作物;对于多雹地区,要进行植树造林,做好绿化工作,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冰雹形成的条件;对于人身的安全方面,下地生产时要带好防雹工具,避免遇冰雹砸伤;对于气象部门在做好测报的同时,要采取人工消雹作业,尽可能降低冰雹的灾害发生。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农作物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变化,我们需要科学分析和有效应对。
本文将为大家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的影响1.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重要因素。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明显,呈现出温度升高和气候异常的格局。
这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比如稻谷、小麦等一些冬小麦作物产量有所下降;而草莓等会要求大量降水的农作物则受降雨时间和降雨强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2.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部分地区的病虫害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高温干旱的作物,很容易造成生理病害,大幅度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比如北方小麦的大面积受灾就与气候异常有关。
三、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现状1.稻谷产量稻谷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气候变化对我国稻谷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尤其是近十年来,因为气象灾害频发,稻谷产量有所下降,且产量的波动幅度也越来越大。
2.小麦产量小麦是我国很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种植在中国几乎遍布全国。
近年来,因为气象灾害、产业变化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同时,人口的持续增加也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压力。
四、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策略1.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人们可以通过研究农业气象技术,针对不同的作物,创造更适合的生产条件。
也可以通过研究种植技术,增强作物的免疫力,尽量减少病虫害损失,从而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2.加快建设设施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建设设施农业,尤其是智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通过使用科技手段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好的农业产值。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气象灾害是指自然界某些气象因素的急剧变化,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损失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非常明显,既包括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包括其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应对气象灾害的影响。
一、台风、暴雨和洪涝灾害台风、暴雨和洪涝灾害是农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气象灾害,它们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经济损失。
暴雨、洪涝和台风等灾害将破坏农田,导致农作物受灾,会造成直接的农业经济损失。
2.农资损失。
台风、暴雨和洪涝灾害还会破坏农业生产设施、大棚等农业设施,损失还包括饲料、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损失,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3.损坏设备。
气象灾害在农村地区往往会导致基础设施、交通工具等设施受到破坏,影响农业生产运转。
针对此类灾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小损失带来的影响:1.应对要迅速。
在气象灾害发生前,必须要进行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
应当建设更完善的预警体系,以便做出迅速应对。
要做好农民转移救援,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水淹造成的灾害,例如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尽快将摧毁的农房和农业设施修复或再建。
2.建设农业生产保险。
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一种重置经济损失的方法,减轻灾害带来的经济压力。
同时,农业生产保险也可以促进农民的农业投资意愿,增强农民与农业直接有关的安全意识。
3.合理耕作,增加土地保育和利用。
灾后应注意恢复和保护农田和农业设施设备,加强土壤保育和利用,合理耕作,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
通过建设一定的水利工程,提高抗天灾的能力,增强他的防灾能力。
4.多元化发展农业。
当农村地区面临多种自然灾害风险时,多元化发展农业可以减少因灾害带来的损失。
这包括使用多种作物和养殖动物来分散风险,同时开展多元化的农村产业活动。
二、干旱灾害1.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干旱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破坏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答百题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答百题一、单选题:(共50题) 1.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哪个部门() A、民政部 B、水利部 C、中国气象局2. 我国减灾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A、使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率显著下降,人员伤亡明显减少 B、建设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减灾工程 C、加强减灾科学研究3. 以下气象符号表示不正确的是()A、大雨B、多云C、沙尘暴D、雾 4. 通常科学家把海拔()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的气象条件称为极端气象条件A、3000米B、3500米C、2500米D、4000米 5. 资料统计:四川的雷暴一年中主要出现在()A、夏季B、冬季C、秋季D、春季 6. 根据我国地震学家的研究,全国可以划分出许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带,阿坝州位于()的中段。
A、鲜水河地震带 B、南北地震带 C、龙门山地震带 D、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 7. 人民防空的作用是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护( )的安全,避免和减少国家经济的损失 A、国家财产 B、人民生命 C、人民生命财产 8.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A、干旱 B、洪涝 C、作物病虫害 9. 学校宿舍着火,如被烟火包围应该()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立即冲出火场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下蹲或匍匐待援 C、迅速关闭房门,用湿毛巾、床单等堵塞门缝待援 D、立即打湿身上的衣服,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出火场 10. 长时间加热饮水机会使水的活性()A、越来越好B、越来越差 11. 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 A、墙跟和墙角 B、外墙边和窗户旁 12. 如何选择滑坡临时避灾场地() A、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体的上坡 B、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体的下坡 C、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地形平坦安全的位置 D、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体所处沟谷沟口平缓地段 13. 经验证明发生撞车时最危险的座位是()A、后座B、副驾驶位 14. 外出旅游入住旅馆后,应该首先() A、了解附近的商场 B、留意察看逃生通道、安全门,最好试走一次 C、了解景点 D、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 15. 机动车行驶速度超过规定时速50%的,最高处罚2000元,是否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A、可以B、不可以 16. 泥石流发生时的正确避让() A、泥石流发生时向泥石流沟上游方向跑动 B、泥石流发生时向泥石流沟下游方向跑动 C、泥石流发生时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跑 D、泥石流来时躲在树上或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下方 17. 避让崩塌的措施() A、大雨或连续阴雨天过后可在山谷中停留 B、没有下雨时可进入有警示标志的危险区 C、攀登危岩 D、崩塌发生时,迅速向崩塌体两侧逃生 18. 如何选择滑坡临时避灾场地() A、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体的上坡 B、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体的下坡 C、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地形平坦安全的位置 D、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体所处沟谷沟口平缓地段 19. 发生滑坡后应该怎样做() A、发生滑坡后可立即进入滑坡区找寻损失的财物 B、滑坡停止后,立刻回家检查情况 C、发生滑坡后可立即回发生滑坡的地区居住 D、发生滑坡后可以马上参与营救其他遇险者 20. 油锅着火时是否可以用抹布等物垫上( )A、可以B、不可以 21. 天然地震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22. ()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A、4级B、5级C、6级D、7 级 23. 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 24. 震级和烈度都表示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条件突变或异常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干旱、冰雹、霜冻、台风、龙卷风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极大,损失不仅限于作物产量减少,还影响农业生产力的恢复和农民的生计。
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小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暴雨洪水是气象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
暴雨会导致土壤流失和水浸泡作物,破坏农田的水土结构,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歉收。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修建排水系统,包括建设排水沟和固定水沟,并定期清理;合理规划田地布局,避免长期在低洼地种植作物;加强土壤保护,采取覆盖措施,如植被覆盖、秸秆覆盖等,以减少土壤侵蚀。
第二,干旱是另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干旱会导致土壤缺水,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并且可能引发干旱性病虫害。
为了应对干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前制定灌溉计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并采用节水技术,如滴灌、雨水收集等;选用抗旱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改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分流失。
冰雹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气象灾害,它会造成作物叶片和果实的破坏,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为了保护作物免受冰雹的损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修建农业大棚或覆盖网,遮挡冰雹;种植抗冰雹的品种,在作物充分成熟前避免遭受冰雹侵袭;设置防护网或搭建灵活的农田遮蔽设施,避免冰雹对农作物的直接破坏。
第四,霜冻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
霜冻会破坏作物的细胞组织,导致植物枯死或生育能力减弱。
为了避免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时了解气象预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喷洒冻雾剂、灌溉以提高土壤温度等;合理选择农作物种植时间和品种,避免在冷区不适宜的季节种植敏感作物。
台风和龙卷风是较为罕见但破坏性极大的气象灾害,会给农业带来严重影响。
台风和龙卷风会猛烈吹袭农田,摧毁作物和农业设施。
为了减少这些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建筑物和农业设施的抗风设计,确保其稳固;合理规划农田布局,避免在易受台风和龙卷风袭击的地区种植;及时预警和撤离,确保农民的生命安全。
《2024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实证研究》范文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我国农业经济产出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我国农业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袭击,如暴雨、洪涝、干旱、冰雹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农田破坏,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经济产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和农业经济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气象局、农业部等官方发布的数据。
通过收集近十年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农业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
四、实证分析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和农业产量数据的分析,发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等与农作物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在遭受极端天气事件的年份,农作物产量普遍下降,尤其是对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影响更为显著。
2.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如暴雨、洪涝等灾害会导致农田被淹、农作物受损,农民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灾后恢复和重建。
此外,灾害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物资的运输困难,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3. 实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还对数据进行了多次校验和修正,以减少数据误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农业经济产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遭受极端天气事件的年份,农作物产量普遍下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01中学-北京市第十一届气象知识竞赛气象考题
青少年气象知识竞赛题及答案(分3部分)基础1、气象灾害是指()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A.大气B. 海洋C. 天文D. 地震2、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以上。
A.50% B.60% C.70% D. 80%3、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A.1%~2% B.1%~3% C.1%~4% D. 1%~5%4、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灾害是()。
A.干旱B.大雪C.作物病虫害D.冰雹及台风5、我国规定对出现在经度()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到八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进行编号。
A.140 B.150 C.160 D.1806、台风眼里是()风的A.大B.小C.无D.狂7、预报用语“暴雨”是指24小时内的降水量为()毫米。
A.30.0~69.9 B.50~99.9 C.50.0~104 D.51.0~101.08、在我国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分别有四种颜色,说出由轻到重的颜色排列。
A.蓝、橙、黄、红B.蓝、黄、橙、红C.黄、蓝、橙、红D.红、黄、橙、蓝9、空气有重量吗?用什么表示?有,气压(大气柱中空气的重量为改点处的气压),某地的气压值,等于该地单位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
高度愈高压,在其上的空气柱愈短。
10、火炉取暖时,引起煤气中毒的气象条件主要是:()A.温度高 B. 湿度大 C. 气压高。
请选择一个正确的。
11、干旱灾害只发生在我国北方,而洪涝灾害只发生在南方,对吗?为什么?A.对,因为北方降雨少,南方降雨多;B.不对,南方北方均可出现干旱或洪涝;C.不对,南方可出现干旱和洪涝,北方只出现干旱;D.不对,北方可出现干旱和洪涝,南方只出现洪涝。
12、天气预报中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都是以24小时内降水量可能达到多少来划分。
大雨24小时的降水量是多少?A .10—19.9毫米 B.20—39.9毫米 C .25—49.9毫米13、沙尘暴常出现在什么季节?A .春季 B. 秋季 C.冬季 D .夏季14、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但你知道它给人类做出的贡献是什么吗?A.带来风能 B.给地面带来雨水 C.调节地球大气中的能量。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
干旱
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暴雨
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热带气旋(台风)
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
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冰雹
冰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
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
低温冷冻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严重冻害年如1968、197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
197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雪灾
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危害有: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与对策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与对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气温升高、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对我
国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当机立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第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当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阻力之一。
首先,它导致了极端
天气,如强降雨、暴风雪、干旱等,严重影响了传统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其次,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要素失衡,从而使病虫害、疾病等农业灾害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最后,随着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现象也日益严重,这使得农业生产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首先,应当关注气候变化的态势,及时掌握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以便在气象灾害发生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应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好灌溉、排水、田埂等农业设施,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同时,还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掘并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新方法、新技术,例如以干耕代水稻,推广亚低温农业等。
最后,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村居民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和抗灾能力。
总之,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我们仍然有
一系列的对策可以采取,以减轻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带来的影响。
只有我们在积极防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才能够在保障人民温饱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足进步。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管理系统考核试卷
B.制定防灾减灾措施
C.跟踪监测气象灾害
D.调查农业生产情况
5.在农业气象灾害管理系统中,下列哪项功能是核心功能?()
A.数据查询
B.数据统计
C.预警发布
D.信息录入
6.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A.回归分析
B.描述性统计分析
C.主成分分析
D.逻辑回归
7.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流程?()
A.数据采集
B.风险评估
C.预警发布
D.预警信息传播
17.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
A.增加观测站点
B.提高观测设备精度
C.优化预警模型
D.所有以上方法
18.下列哪个因素可能导致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不准确?()
A.数据质量
B.预警模型
C.人为因素
D.所有以上因素
19.在农业气象灾害管理系统中,哪种模块负责处理预警信息?()
A.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
B.加强气象观测
C.制定应急预案
D.建立预警系统
14.下列哪种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
A.干旱
B.洪水
C.霜冻
D.冰雹
15.下列哪种技术可用于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中的数据传输?()
A.移动通信技术
B.卫星通信技术
C.广播电视技术
D.互联网技术
16.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下列哪个环节需要人工干预?()
B. GPS
C. RS
D.互联网+
16.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级别通常根据以下哪些因素确定?()
A.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B.灾害的潜在影响
影响我国农业的气象灾害及发生原因
影响我国农业的气象灾害及发生原因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却不是农业强国,究其原因,农业生产技术不够先进是主要的原因,反映在应对气象灾害上就是不能够及时应对常见的农业自然灾害。
我们知道,气候变化对农业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的现在,做好农业研究,保证农作物高质高产成了不可回避的课题。
在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中,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最为严重。
关注气象灾害常发地区及防治措施,有利防灾减灾,减少损失,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现状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然后主要分析了气象灾害的类型和形成原因。
以期和同仁共同探讨,促进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台风风沙风暴冷冻Abstract: China is an agricultural big country, but not the agricultural power, investigate its reason, not enough advanc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main reason, reflected in response to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s not able to respond to common agricultural natural disasters. We know that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is one of the bigges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in China now, do a good job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to ensure high-quality high-yield crop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opic. In the agricultural country in the world, our country is one of the most natural disasters, the most seriou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Focus o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ften reg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advantageou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reduce loss, improve the crop yield and quality. Combining with the authors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n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types and the reasons were analyzed. Hope and colleagues to explore and promo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to contribute to the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evere typhoon frozen sand storm一、前言我国频临太平洋,受季风和洋流的影响,我国成为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台风和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台风和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回顾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以及热带气旋导致的台风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灾害种类。
台风一、台风的成因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那么危害这么大的台风又是如何产生并且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呢。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
台风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
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
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运转。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
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
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
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
二、台风对农业的危害直接危害主要是对作物的机械损伤和生理危害,机械损伤就是台风可造成农作物和林木折枝损叶,拔根、倒伏落粒、落花、落果和受粉不良等。
受害程度因风力、株高、株型、密度、行向和生育期等而异。
同时也影响农牧业生产活动和破坏农业生产设施。
间接危害是指传播病虫害和扩散污染物等。
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
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台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产业重建方案
台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产业重建方案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部分,而台风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台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产业重建的方案,以应对台风灾害带来的挑战。
一、台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台风作为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常常伴随着狂风和暴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台风的狂风能够摧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导致作物倒伏、折断甚至连根拔起。
这对农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损失,不仅意味着他们的劳动成果付之一炬,也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应短缺。
其次,台风带来的暴雨会导致农田内的水稻、小麦等作物被淹没,无法正常生长。
同时,暴雨还会引发山体滑坡和洪水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农田的破坏。
最后,台风还会对农业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如农田灌溉系统、农机具等设备的损坏,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不便。
二、产业重建方案面对台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产业重建方案,以恢复农业生产和保障农民的生计。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供灾后重建的资金和物资支持。
这包括修复农田灌溉系统、提供农机具和种子等,以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
其次,政府还应加强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以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农业灾害救助基金,为受灾农民提供补偿和救助。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通过引进抗风、抗洪等特性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减少台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除了政府的支持,农民自身也应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台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首先,农民应加强农田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清理农田内的杂草和积水,以减少台风带来的影响。
其次,农民还可以采取合理的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台风气候的作物种植,减少灾害损失。
此外,农民还可以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台风的动态,做好防御准备。
总之,台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通过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产业重建方案,减少台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象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病,以致影响以后的繁殖生育,同时影响产乳量。
2 掠夺式挤奶奶牛的泌乳期一般300多天,之后会进入60天的干乳期。
奶牛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掠夺式挤奶,一直挤到无乳为止,甚至产犊前几天还这样进行,这样会使奶牛体内营养消耗过大,影响胎发育及泌乳量提高。
3 奶牛处于干乳期减料奶牛经过繁育泌乳,体内营养成份损失很大。
干乳期的奶牛需要得到充足的营养补充,这时候应给予全价料使其身体更快恢复。
但一些奶牛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在干乳期减少饲料喂养,结果造成奶牛膘情不好,犊牛品质下降,抗病力差,泌乳质量及产乳量下降。
4 奶牛体表不洁奶牛是比较结净的动物,如果体表不洁,会因易招蚊蝇叮咬等因素影响奶牛正常的倒嚼和休息,影响奶牛产乳量。
5 拴养奶牛许多养殖户认为少运动、少消耗,所以对使奶牛进行拴养,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拴养会使奶牛缺少运动,奶牛体内新陈代谢容易出现紊乱,食欲减退,发情不准,犊牛质量不好,产乳量下降等一切不良后果。
6 滥用药物许多奶牛养殖户不知道奶牛疾病怎样防治,一旦发生疾病,滥用药物,这样给孕期奶牛繁育及泌乳带来隐患。
7 疾病防控和净化工作不及时许多奶牛养殖户不懂如何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及净化工作,总体来说,奶牛必须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免疫和两病净化(布病、结核)。
如果不进行防疫及净化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疫病,损失巨大。
经营管理气象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刘艳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气象局,内蒙古 包头 014030)摘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巨大,不稳定的自然环境有时会给农业产量带来巨大的灾难。
但是,随着气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气象预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自然气象状况的预知能力近些年已有了很大的提高,针对突发的气象变化可以及时做好防御措施,避免过多的农业损失。
本文对气象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作以简要介绍,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产量;影响;防御对策1 种类1.1 干旱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淡水总量过少,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这种气象灾害一般都是长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xx年第4期(总第64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 No 141xxGeneral 1No 164【农民?农村?农业】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孙杭生, 徐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210044)摘要:我国是气象灾害的多发区, 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气象灾害的类型有:原生气象灾害、次生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
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冻、灾害。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气象灾害; :P 458 文献标志码:A :2) 203。
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I PCC (, 过去50年发生的气候变化有90%以。
近百年来, 我国年平均气温增加015~018℃, 。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 历来就是气象灾害严重多发地区, 气候变暖。
在全国每年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中, 气象灾害占71%, 高居自然灾害首位。
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占G DP 总值的3%左右, 占G DP 增加值的10%以上。
一、气象灾害类型分析原生气象灾害通常就叫气象灾害, 是大气因子直接作用于受害体(人类的生命、财产等) 产生的灾害, 例如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害、寒潮、冰雹、台风、干热风、雷电、高温热害, 沙尘暴、以及大风、大雾等。
从词语学的意义讲, “次生”就是“再次生成”、“第二次生成”的意思。
次生气象灾害就是再次生成的灾害, 是大气因子作用于非气象因子而间接地对受害体造成的损害, 它与原生气象灾害具有某种共生共存的关系。
例如, 暴雨(气象因子) 作用于山坡(非气象因子) 而引发泥石流所谓“衍生”就是“嬗变生成”、“演变生成”的意思。
气象衍生灾害是由于原生、次生气象灾害的发生而嬗变生成的灾害, 从严格意义上讲, 灾害的属性已经发生异变, 之所以仍然包括在气象灾害中, 是因为气象因子是气象衍生灾害的成因和条件。
气象衍生灾害与原生、次生气象灾害之间并没有共生共存的必然关系。
如:雪灾引起环境污染等。
二、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我国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 由于气候变暖, 致使极端气象灾害频发, 对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害、风雹、台风以及干热风。
(一) 干旱干旱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 在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中, 旱灾造成的损失达62%。
农业干旱是指由外界环境因素(长期无雨或降水显著偏少) 造成作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 引起生长滞缓、萎蔫、落花、落果、干枯死亡, 进而导致减产或绝收的现象。
我国各地根据农业生产的习惯和特点, 按干旱出现的季节, 将干旱分为春旱、夏旱和秋旱。
春旱发生在3—5月份, 该时期气温上升快, 空气相对湿:xx211207基金项目:国家气象局xx年度软科学基金项目(QRxx-37)) , 男, 安徽黟县人, 教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高等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作者简介:孙杭生(1949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1边疆经济与文化 xx年第4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 14, xx度低, 土壤水分丧失快, 春旱主要发生在我国黄淮流域。
夏旱多发生在7—8月, 是我国气温最高时期, 蒸发快, 且由于作物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 所以危害较大。
而秋旱在处暑到秋分这一时期, 我国北方干燥少雨, 它直接影响对作物的浇灌和播种。
我国长江流域、江淮和江南地区以夏旱为主, 有时伴有秋旱。
农业干旱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程度最大, 区域最广, 发生的频率也最多, 具有以下特征:11旱灾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但分布不均匀。
黄淮海地区每年受旱灾面积占全国受旱灾面积的50%左右, 此外, 长江中下游也是多旱灾地区, 仅这两个地区就占全国旱灾总面积的60%以上。
全国范围内,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吉林这六个省(区) 年平均受灾面积均在150万公顷以上, 属于旱灾最严重区; 河南、山西、陕西、辽宁、甘肃、安徽、湖北7省, 年均受灾面积介于100~150万公顷之间, 属于旱灾较重区。
21旱灾出现频繁且往往持续时间较长。
在我国, 局部性或区域性的旱灾每年都有发生, 从干旱持续时间看, 许多地区是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 甚至春夏秋三季连旱现, 致使旱情加重, 这种情况在长江流域伏旱期最为明显。
带来巨大的损失。
1978—xx251959—1961、1972、1978、1997和1999—xx3351万公顷, 成灾xx万公顷, 绝收39518万公顷, , 其中黄淮、华北、东北、, 50~70天, 局部地区长达一百多天; 年我国出现全国性干旱, 先后有二十多个省、自治区、2—7月的春夏大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旱情严重, 华北、; 全国受旱面积高达4054万公顷, 为建国以来之最, 其中成灾2678万公顷, 绝收800, 因旱灾损失粮食近600亿公斤, 经济作物损失510亿元, 其影响超过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年份。
(二) 洪涝我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年际变化十分明显, 洪涝灾害较为频繁, 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又一重要气象灾害, 对农业的影响程度达24%。
洪涝灾害多数是由于持续性暴雨、特大暴雨造成江河洪水泛滥, 淹没或冲毁作物, 导致减产或绝收。
我国洪涝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集中分布在长江和黄淮河流域。
1978-xx年我国平均每年洪涝受灾面积为86812万公顷。
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建国以来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十年(见表1) , 每年平均洪涝受灾面积高达153114万公顷, 成灾面积为87212万公顷。
其中1991是建国以来涝灾最严重的年份, 全国涝灾受灾面积245916万公顷, 成灾面积146114万公顷, 水灾漫及全国24个省、自治区, 其中以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八个省灾情最为严重, 直接经济损失达779108亿元。
1998年大洪水漫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受灾最重。
表1年份受灾面积(万公顷)成灾面积(万公顷) [***********]0年以来我国大涝年受灾情况(单位:万公顷)[***********][***********][***********][***********][***********]22819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三) 低温冷冻害低温冷冻灾害分为冷害和冻害。
冷害是指在作物生产期内, 因温度偏低, 影响正常生产, 或者使作物的生殖生产过程发生障碍, 导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冻害是在植物越冬期间, 在低于0℃严寒条件下, 作物体原生质受到破坏, 导致植株受害或死亡的现象。
冻害包括霜冻害和寒潮冻害。
冻害一般发生时间是秋、冬、春季, 冷害则发生在春、夏、秋季, 由于不同地区作物的种类不同, 在某个发育期对温度条件要求的差异, 因此, 冷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亦有不同的灾害名称, 如“倒春寒”、“夏季低温”、“秋季低温”以及“冬季寒害”等。
我国冷冻害偏重的年份有1993、1998和1999年。
1993年和1998年的冷冻害主要发生在江淮和江汉、江南、华北地区, 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为47118和86615万公顷, 成灾面积分别为22310和31013万公顷, 绝收5010和5211万公顷; 1999年的冷冻害主要发生在华南和西南地区, 全国有66217万公顷农作物遭受冷冻害, 其中成灾26910万公顷, 绝收6415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
xx年1月中下旬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 其中湖南、湖北、贵州、江西、安徽等省受灾最为严重。
2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孙杭生, 徐芃: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四) 风雹灾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分布特点总体上来说是山区多于平原, 内陆多于沿海, 中纬度地区多于高纬度或低纬度地区。
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区是我国雹日最多、范围最广的地区。
从青藏高原雹区往东, 可分成南北两个多雹带:南方多雹日带包括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 北方多雹日带包括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
根据一年中各地降雹的时期不同, 又可归纳为四类:春雹区, 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每年以3—5月降雹最多, 占全年雹日的70%以上; 春夏雹区, 在长江以北、淮河流域、四川盆地以及南疆地区, 每年以4—7月降雹最多, 占全年雹日的75%以上; 夏雹区, 主要在青海和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以6—10月为最多, 占全年雹日的85%~90%; 双峰型雹区, 主要在四川西北部和东北的东部地区, 每年雹日最多出现在5—6月及9—10月, 占全年雹日的70%以上。
夏雹区是中国降雹日最多、雹期最长的区域, 也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 雹害最大。
1993和xx年是我国风雹灾较为严重的两年, 年全国约有800多县(市) 出现风雹, 受灾面积66218万公顷, 成灾36316万公顷, 绝收8610, 其中受灾程度较重的有四川、河北、山东、吉林、湖北、广东、山西等省(五) 干热风在华北地区一般称为“火风”、“旱风”或;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称为“南洋风”, 主要危害水稻。
:。
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间同时受高温、, ; 二是雨后热枯型, 由于雨, 是我国北方麦区小麦开花灌浆期间的一种、河西走廊和三个地区。
干热风出现的时间一般从57月为止, 由东南向西北推迟。
危害冬小麦的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 冀中南、豫北、豫南以及鲁西等地是重灾区, 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年份受到干热风天气的影响; 危害春小麦的干热风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 重灾区是的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该区域内有的地方几乎每年都有干热风灾害出现。
(六) 台风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平均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7个, 最多的年份达12个(1971年) 。
台风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沿海地区, 但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沿海一带, 其中又以登陆广东省的为最多。
我国台风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有1971、1990、1994和1996年。
其中, 1971年有12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一年; 1990年我国台风灾害也较为严重, 全国受灾面积5162万亩, 倒塌房屋357300间, 死亡700多人,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 其中受灾最重的是闽、浙、苏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