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5aaf5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f.png)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以下是病理切片的特点的详细总结:一、显微镜下观察1.细胞结构特点:病理切片可以提供细胞组织的切面,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核的形状、大小、染色性质,细胞质的分布、颜色等。
2.细胞排列特点:病理切片可以展示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方式,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分层上皮细胞、立方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等,不同的排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组织类型和器官结构。
3.细胞核特点:细胞核是判断组织良恶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异、异型核、核仁的数量和形态等特点,可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诊断。
4.细胞浸润特点: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如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炎症细胞的浸润等,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染色特点1.常规染色:病理切片通常采用常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清素染色等,常规染色可以使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微变化。
2.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切片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对特定抗体的标记,可以检测和定位一些特定的分子、蛋白质或抗原,如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从而对病理诊断有帮助。
3.特殊染色:有些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病变无法用常规染色方法显示清晰,需要采用特殊染色方法。
如银染法用于显示神经纤维,培根酸铁染色可显示铁蓝蛋白沉积等。
三、病变特点1.病变形态:病理切片可以显示病变的形态特点,如肿瘤的大小、边界、分化程度等,炎症的程度、类型、炎细胞的浸润情况等,这些形态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病变分布: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在组织中的分布,如肿瘤的特定分布方式、炎症的范围和分布区域等,这些分布特点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或病因。
3.病变变异: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变异程度,如癌细胞的异型性、异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等,可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c08da8ee06eff9aef807a0.png)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瘢痕组织:(1)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xx(2)纤维素往往呈均质红染的玻璃样变(3)纤维细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1.肝水样变性:(1)细胞体积变大,肝xx变窄(2)胞浆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3)空泡变性,严重时气球样变性(4)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降低2.肝脂肪样变性:(1)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将核挤向一边(2)肝xx变窄3.肉芽组织:(1)有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2)纤维母细胞分布于毛细血管之间(3)炎性细胞浸润4.肾浊肿:(1)细胞内可见粉染的颗粒状物(2)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3)近端小管细胞肿胀,腔小甚至闭塞。
5.肺出血性梗死:(1),梗死灶呈凝固性坏死,肺泡轮廓保存(2)肺泡腔、小支气管腔、肺间质充满红细胞(3)非梗死区呈淤血状态6.肺弥漫性出血:(1)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散在分布(2)有炎细胞浸润(3)间质充血间质有大量红细胞7.肝淤血:(1)血xx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2)脂肪变(3)肝细胞受压萎缩、坏死或崩解8.慢性肺淤血:(1)肺泡壁增厚纤维化,大量巨噬细胞渗出(2)肺泡间隔扩张,红细胞充满肺泡间质(3)心力衰竭细胞9.血栓机化:(1)肉芽组织取代血栓(2)新生毛细血管(2)纤维母细胞(4)炎性细胞10.宫颈息肉:(1)粘膜上皮、腺体和间质增生(2)炎性水肿伴慢性炎细胞浸润(3)组织间毛细血管增生11.浆细胞:(1)核染色质呈辐轮状(2)核在一侧(3)核周晕12.巨噬细胞:(1)体积大而不规则(2)胞浆嗜酸性(3)核偏位(4)胞内有吞噬的其他细胞13.阑尾炎:(1)病变深达肌层浆膜,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肌层充血出血(3)平滑肌断裂14.嗜酸性粒细胞:(1)细胞质红染(2)细胞核呈分叶状15.鳞癌:(1)癌细胞呈团状分布形成癌巢(2)癌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炎细胞浸润(3)癌巢中间有角化珠16.乳头状瘤:(1)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2)乳头表面覆盖鳞状上皮(3)基底细胞排列整齐,基底膜完整(4)纤维脉管束17.乳腺纤维腺瘤:(1)腺体及结缔组织增生(2)腺体被纤维结缔组织挤压呈裂隙状(3)炎细胞浸润(4)间质通常较疏松,玻璃样变或钙化18.腺癌:(1)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样结构、癌巢(2)与正常腺体有共壁现象*(3)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19.海绵状血管瘤:(1)上皮细胞不连续(2)由扩张的海绵状血窦构成,充满红细胞20.淋巴结转移癌:(1)淋巴结内有癌巢(2)淋巴结不同程度破坏(3)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21.髓样癌:(1)低分化腺癌多位于乳腺(2)癌巢呈片状,较多(3)间质纤维结缔组织相对较少(4)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22.硬癌:(1)癌巢少(2)纤维组织多(3)有病理性分裂象(4)癌组织与正常细胞分界清楚23.宫颈原位癌:(1)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不侵及基底膜(2)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排列紊乱24.毛细血管瘤:(1)内皮增生(2)由大量分化良好的增生毛细血管组成(3)血管内大量充血25.纤维瘤:(1)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交叉紊乱(2)瘤细胞间有胶原纤维(3)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26.纤维肉瘤:(1)肉瘤细胞弥散分布与间质分界不清楚(2)瘤细胞异型性明显(3)多核瘤巨细胞(4)结缔组织少27.风湿性心肌炎:(1)心肌间质可见梭形风湿小体(2)中央有纤维素坏死(3)周围聚集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28.风湿性心内膜炎:(1)赘生物形成(2)血小板纤维素形成白色血栓(3)间质有粘液样变和纤维素坏死2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内膜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2)有玻璃样变,纤维帽深部有胆固醇结晶(4)周边有少量泡沫细胞30.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1)脾小动脉呈均质红染(2)小动脉管腔狭窄(3)xx厚31.大叶性肺炎:(1)分为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溶解消散期(2)肺泡轮廓完整(3)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物(4)有大量中性粒细胞32.xx细胞癌:(1)癌细胞小,圆形卵圆形,呈xx状(2)分化程度底,恶化程度高(3)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33.硅肺:(1)有硅结节生成(2)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3)结节中有内膜增厚的血管34.小叶性肺炎:(1)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周围肺泡内有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性渗出物(2)部分支气管粘膜脱落35.肝细胞癌:(1)癌细胞排成条索状,巢状(2)癌巢之间有间隙(3)癌细胞多呈多角形,嗜酸核36.门脉性肝硬化:(1)可见大小不等的假小叶(2)假小叶内有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3)肝细胞排列紊乱,有变性坏死增生现象37.慢性肝炎:(1)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2)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3)部分肝小叶被纤维组织分割,结构紊乱(4)变性坏死,增生38.胃癌:(1)癌细胞浸润平滑肌层(2)癌细胞异形大(3)腺体排列紊乱39.胃溃疡: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周围黏膜皱襞呈轮辐状向溃疡处集中40.甲状腺单纯性腺瘤:(1)肿瘤呈卵圆形,包膜完整(2)肿瘤组织大小较一致,排列紧密(3)内含胶质,与正常甲状腺相似的滤泡41.胶样腺瘤:(1)滤泡内有大量胶质(2)包膜完整,上皮细胞成立方形(3)肿瘤间质少42.滤泡状腺瘤:(1)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有包膜和血管侵犯(2)瘤细胞异型性明显4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肾小球纤维化(2)肾小管萎缩消失(3)周围肾小球代偿性肥大(4)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44.新月体肾小球肾炎:(1)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早期细胞性,中期细胞纤维性,晚期纤维性(2)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3)炎细胞浸润45.伤寒:(1)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寒小结(2)小结内可见巨噬细胞、淋巴细胞46.乙脑:(1)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网状的软化灶(2)炎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袖现象(3)xx现象(4)嗜神经现象47.肠结核:(1)肠壁内有结核结节形成(2)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3)结节内有朗格汉斯细胞(4)淋巴细胞浸润,反应性组织增生48.肝脓肿:(1)脓肿小结与周围正常肝小叶之间界限清楚(2)病灶部位有大量炎细胞浸润49.坏死后性肝硬化:(1结节大小不等(2)周围的纤维间隔明显增宽(3)肝细胞大量坏死(4)间隔中有大量的炎细胞50.混合血栓:(1)粉染均匀的血小板xx(2)血小板梁之间为充满红细胞的纤维素网和中性粒细胞51.xx淋巴瘤:(1)病变组织背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2)有不等量的R-S细胞及变异细胞(3)有病理性核分裂52.绒癌:(1)可见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细胞(2)癌细胞异型(3)肿瘤内无间质和血管5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
病理总结报告
![病理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fb4d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2.png)
病理总结报告病理总结报告根据所提供的病理标本,经过充分的病理学分析,我对该患者的疾病做出如下总结报告。
病理标本为一例男性患者的肾脏切片。
镜下观察显示,肾单位结构相对完整,但存在明显的病理改变。
以下是详细的病理描述和诊断:肾小球: 肾小球形态不规则,数量明显减少。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呈现明显的光滑带状改变。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腔变窄,部分断裂,散在炎性细胞浸润。
基底膜内可见部分颗粒物沉积。
临床背景资料显示该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多年,并出现肾功能异常。
此病理观察结果与肾小球硬化症相符。
结合肾脏切片病理学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诊断与结论:1.肾小球硬化症。
肾小球硬化症是指肾小球的功能性损伤和结构性改变,导致明显的肾小球损伤。
临床表现主要为尿蛋白增多、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
在本例中,肾小球形态不规则、数量减少,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内毛细血管腔变窄等特点支持了该诊断。
2. 高血压肾病。
该患者伴有长期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损伤,进而发展为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和肾小动脉硬化等病理改变,进而影响肾小球结构和功能。
基底膜增厚、内毛细血管腔变窄等特点与高血压肾病相符。
3.炎性细胞浸润。
镜下观察显示,肾小球内散在炎症细胞浸润。
这表明存在肾小球炎性反应,可能与病理改变和肾功能异常有关。
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根据肾脏切片的病理观察,该患者可诊断为肾小球硬化症和高血压肾病,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希望该报告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进一步进行治疗和管理,以改善该患者的疾病进展和肾功能恢复。
病理大体标本描述(个人总结)
![病理大体标本描述(个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bd3a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18.png)
病理大体标本描述(个人总结)一、病理大体标本描述(个人总结)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原因的科学,而病理大体标本描述则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大体标本的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疾病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病变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病理大体标本描述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对广大病理学工作者有所启发。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病理大体标本。
简单来说,病理大体标本就是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取得的病变组织的实物样本。
这些样本经过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显微镜下的图像。
因此,对大体标本的描述,实际上就是对我们所看到的图像进行解读。
二、病理大体标本描述的基本步骤1. 观察整体形态在开始对病理大体标本进行描述之前,我们需要先观察整个标本的形态。
这包括病变的大小、形状、位置等方面。
例如,一个肿瘤可能呈现出椭圆形、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它可能位于器官的一角,也可能占据整个器官。
通过对整体形态的观察,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病变的基本特征。
2. 观察组织结构接下来,我们需要观察病变所在的组织结构。
这包括细胞的排列、大小、形态等方面。
例如,一个炎症可能导致细胞的浸润和肿胀;而肿瘤则可能改变细胞的排列方式,形成异型性。
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观察,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病变的发展程度和性质。
3. 观察病变程度在观察了整体形态和组织结构之后,我们需要对病变的程度进行评估。
这包括病变的范围、深度、密度等方面。
例如,一个炎症可能导致病变区域的水肿、红肿;而肿瘤则可能穿透正常组织,形成转移灶。
通过对病变程度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4. 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我们需要将观察到的大体标本描述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这包括分析病变与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方面的关系。
例如,一个肺癌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而一个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腹水、黄疸等症状。
病理切片观察实训总结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训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976e4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d.png)
病理切片观察实训是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前的重要实训环节。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学生可以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疾病在组织器官中的变化,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多种病理切片的观察,总结病理变化规律,提高自身病理诊断水平。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2. 熟悉常见病理切片的组织结构;3. 了解疾病在组织器官中的变化;4. 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病理切片的制作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切片的制作技巧,为后续观察病理切片奠定了基础。
2. 常见病理切片观察(1)正常组织切片观察在实训中,我们观察了正常组织切片,如皮肤、肌肉、心脏、肝脏、肾脏等。
通过对比正常组织切片,我们了解了各种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为后续观察病变组织切片提供了参照。
(2)病变组织切片观察实训中,我们观察了多种病变组织切片,包括炎症、肿瘤、变性、坏死、血管病变等。
以下为部分观察总结:①炎症切片炎症切片表现为组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组织水肿等。
炎症切片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切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炎症切片中,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细胞浸润。
肿瘤切片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切片中,细胞形态规则,有包膜;恶性肿瘤切片中,细胞形态不规则,无包膜,易发生转移。
③变性切片变性切片表现为细胞内物质增多、细胞结构破坏等。
变性可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
可逆性变性切片中,细胞结构可恢复正常;不可逆性变性切片中,细胞结构无法恢复正常。
④坏死切片坏死切片表现为细胞核固缩、碎裂或消失,细胞质红染均质状。
坏死可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性坏死。
⑤血管病变切片血管病变切片表现为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栓形成等。
血管病变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静脉炎、动脉瘤等。
四、实训体会1. 病理切片观察是医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实训,我们掌握了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和观察技巧。
病理切片期末总结
![病理切片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a546c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6.png)
病理切片期末总结病理切片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具有高分辨率、精确性及客观性等特点。
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分期和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和诊断决策。
本文将对病理切片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在期末考试中能够有所收获。
一、常见的病理切片类型1. 组织切片:从活体或尸体中取得的新鲜组织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2. 细胞切片:从胸水、腹水、脑脊液等液体标本中采集到的细胞,经过离心、固定、染色等处理,然后制备成切片。
3. 骨髓切片:从骨髓中采集到的细胞,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4. 胎盘切片:从胎盘中取得的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5. 特殊染色切片:除了常规的组织学染色外,还采用特殊染色方法,如铁染色、胼胝体酸染色、肉芽组织染色等,以更好地观察某些特定结构。
二、病理切片的制备与染色病理切片的制备过程包括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四个步骤。
1. 固定:将取得的组织标本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固定液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2. 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通过一系列的醇溶剂处理,进一步进行脱水、透明化和浸渍,然后放入石蜡中进行包埋。
3. 切片:用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切割成5-10微米的薄片,然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4. 染色:经过脱蜡和脱水处理后,将载玻片上的切片,通过常规染色方法如血液染色(HE 染色)、酸性染色(PAS染色)等,使组织结构和细胞核染色,以便观察和分析。
三、常见病理切片的观察与诊断1. 肿瘤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细胞核形态、细胞排列方式、核分裂数等特征,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2. 炎症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炎症细胞类型、数量和炎症灶的特征,可以判断炎症的类型和程度。
3. 代谢性病变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异常,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病变,如脂肪肝、痛风等。
病理切片整理
![病理切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ca7e242f60ddccda38a0a7.png)
1、肝脂肪样变描述: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部分肝细胞排列不规律,呈空泡状,胞核被挤至一侧。
诊断:肝脂肪样变2、脾包膜玻璃样变描述:包膜明显增厚,均质、红染、半透明。
诊断:脾包膜玻璃样变3、肾凝固性坏死描述:坏死区呈楔形,区内细胞结构消失,而细胞外形和组织轮廓仍存在。
坏死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肾凝固性坏死4、肉芽组织描述: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和新生薄壁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向内腔突出。
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
此外,还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肉芽组织5、慢性肺淤血描述:肺泡壁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浅红色水肿液、红细胞及含有棕黄色含铁血红素的巨噬细胞。
肺泡间隔纤维组织轻度增生。
诊断:慢性肺淤血6、慢性肝淤血描述:淤血以中央静脉为中心。
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明显扩张,充满红细胞。
有的淤血区连成淤血带。
小叶中央区的肝细胞萎缩、消失,致使肝细胞索稀疏、离散、紊乱。
小叶周边区的肝细胞脂肪变。
诊断:慢性肝淤血7、血栓的机化与再通描述:切片中可见一动脉的横断面,波浪状红染折光的为内弹力膜,其内即为血栓。
血栓大部分已为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肉芽组织)所取代,仅残存少许成分呈均质红染状。
一些较大的裂隙有内皮细胞被覆。
诊断:血栓的机化与再通8、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描述:管壁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性浸润,可见白细胞和纤维素被肌纤维束分割的现象。
诊断:阑尾纤维组织炎9、结核性肉芽肿描述:①病灶呈结节状②结节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已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及朗格汉斯巨细胞③结节周围有纤维母细胞及淋巴细胞④部分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诊断:结节性肉芽肿10、肉瘤描述:肿瘤细胞丰富,弥漫性分布,间质胶原纤维少。
肿瘤细胞梭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大小不等。
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可见较多的病理性核分裂象。
诊断:肉瘤11、皮肤鳞状细胞癌描述:上皮细胞失去正常排列方式而突破基底膜侵入真皮,形成巢状的细胞团(癌巢),癌巢中央为红染的角化珠。
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
![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88faa51d5a8102d276a22fcf.png)
2# 肝脂变1)肝细胞内大小不等圆形空泡2)肝索增粗变宽,排列紊乱,肝窦狭窄3)脂变为胞浆内圆形边界清空泡,核挤到边缘62# 支气管黏膜上皮鳞化1)支气管正常纤毛柱状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取代2)管壁增厚3)炎症细胞浸润各层36# 干酪样坏死1)淋巴结,大部分被破坏为红染颗粒状,周围可见残存淋巴结结构2)细胞结构彻底破坏,核溶解消失,核碎片,核浓缩22# 肉芽组织1)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管腔或未形成,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2)纤维母细胞包体大胞浆丰富淡红,卵圆形、梭性或分支状3)炎细胞浸润,N,L,浆细胞4)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构成,可有透明变形10# 槟榔肝1)肝小叶中央静脉与肝窦高度扩张淤血,此区肝细胞萎缩消失2)淤血周边脂肪变肝细胞3)严重时淤血区相连16# 脾梗死1)肉眼:一半兰为正常,一半红为坏死,之间深红为充血出血带2)坏死区红染,脾细胞轮廓隐约可见,胞浆肿胀3)核溶解,核浓缩,核碎裂38# 病理性钙化1)低倍红染背景(干酪样坏死)有大片蓝紫色2)高倍蓝紫颗粒即为钙盐沉着17# 混合血栓1)淡红粗细不等珊瑚状血小板梁,边缘附有N 2)梁间丝网状、浅红色纤维蛋白和较多红细胞14# 血栓机化再通1)血栓与管壁紧密相连2)相连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机化)3)血栓内空隙被覆内皮细胞,内有红细胞9# 肺褐色硬化1)肺泡壁增厚,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2)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褐色)3)部分肺泡内淡红色水肿液4)肺泡壁内红染胶原纤束100# 纤维性脓性心外膜炎1)心外膜被纤维素、炎性渗出物取代2)红染纤维素网,内有N和脓细胞3)机化:纤维素脓性渗出物与心肌间有肉芽组织26# 化脓性脑膜炎1)三层: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软脑摸2)蛛网膜下腔大量脓性渗出物,主要为N和脓细胞3)血管扩张充血4)脑实质变化不明显111# 慢性胆囊炎1)胆囊壁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2)粘膜上皮多数萎缩,部分粘膜上皮凹陷深入肌层形成——罗阿氏窦3)各层中有慢性炎症细胞(淋巴和浆细胞)侵润110# 原发性肝细胞癌1)深染为癌组织,红染为肝组织2)癌细胞条索、片块、小梁状,梁间为血窦3)癌细胞异性性,多角形,胞浆丰富,颗粒状,嗜碱性增强,核大深染,核膜清楚,常有巨核、多核瘤巨细胞及核分裂4)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93# 淋巴结转移性癌1)肉眼卵圆形2)大部分正常淋巴组织被代以肿瘤细胞3)癌巢实体片状、条索状,其间少许纤维间质,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4)癌细胞明显异型性5)被膜下边缘窦部位有腺腔样癌细胞(乳腺单纯癌淋巴结转移)83# 鳞状细胞癌I级1)大小形状不等癌巢。
病理切片特点复习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5c0a64c850ad02df80412e.png)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瘢痕组织:(1)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2)纤维素往往呈均质红染的玻璃样变(3)纤维细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1.肝水样变性:(1)细胞体积变大,肝窦变窄(2)胞浆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3)空泡变性,严重时气球样变性(4)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降低2.肝脂肪样变性:(1)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将核挤向一边(2)肝窦变窄3.肉芽组织:(1)有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2)纤维母细胞分布于毛细血管之间(3)炎性细胞浸润4.肾浊肿:(1)细胞内可见粉染的颗粒状物(2)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3)近端小管细胞肿胀,腔小甚至闭塞。
5.肺出血性梗死:(1),梗死灶呈凝固性坏死,肺泡轮廓保存(2)肺泡腔、小支气管腔、肺间质充满红细胞(3)非梗死区呈淤血状态6.肺弥漫性出血:(1)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散在分布(2)有炎细胞浸润(3)间质充血间质有大量红细胞7.肝淤血:(1)血窦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2)脂肪变(3)肝细胞受压萎缩、坏死或崩解8.慢性肺淤血:(1)肺泡壁增厚纤维化,大量巨噬细胞渗出(2)肺泡间隔扩张,红细胞充满肺泡间质(3)心力衰竭细胞9.血栓机化:(1)肉芽组织取代血栓(2)新生毛细血管(2)纤维母细胞(4)炎性细胞10.宫颈息肉:(1)粘膜上皮、腺体和间质增生(2)炎性水肿伴慢性炎细胞浸润(3)组织间毛细血管增生11.浆细胞:(1)核染色质呈辐轮状(2)核在一侧(3)核周晕12.巨噬细胞:(1)体积大而不规则(2)胞浆嗜酸性(3)核偏位(4)胞内有吞噬的其他细胞13.阑尾炎:(1)病变深达肌层浆膜,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肌层充血出血(3)平滑肌断裂14.嗜酸性粒细胞:(1)细胞质红染(2)细胞核呈分叶状15.鳞癌:(1)癌细胞呈团状分布形成癌巢(2)癌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炎细胞浸润(3)癌巢中间有角化珠16.乳头状瘤:(1)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2)乳头表面覆盖鳞状上皮(3)基底细胞排列整齐,基底膜完整(4)纤维脉管束17.乳腺纤维腺瘤:(1)腺体及结缔组织增生(2)腺体被纤维结缔组织挤压呈裂隙状(3)炎细胞浸润(4)间质通常较疏松,玻璃样变或钙化18.腺癌:(1)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样结构、癌巢(2)与正常腺体有共壁现象*(3)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19.海绵状血管瘤:(1)上皮细胞不连续(2)由扩张的海绵状血窦构成,充满红细胞20.淋巴结转移癌:(1)淋巴结内有癌巢(2)淋巴结不同程度破坏(3)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21.髓样癌:(1)低分化腺癌多位于乳腺(2)癌巢呈片状,较多(3)间质纤维结缔组织相对较少(4)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22.硬癌:(1)癌巢少(2)纤维组织多(3)有病理性分裂象(4)癌组织与正常细胞分界清楚23.宫颈原位癌:(1)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不侵及基底膜(2)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排列紊乱24.毛细血管瘤:(1)内皮增生(2)由大量分化良好的增生毛细血管组成(3)血管内大量充血25.纤维瘤:(1)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交叉紊乱(2)瘤细胞间有胶原纤维(3)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26.纤维肉瘤:(1)肉瘤细胞弥散分布与间质分界不清楚(2)瘤细胞异型性明显(3)多核瘤巨细胞(4)结缔组织少27.风湿性心肌炎:(1)心肌间质可见梭形风湿小体(2)中央有纤维素坏死(3)周围聚集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28.风湿性心内膜炎:(1)赘生物形成(2)血小板纤维素形成白色血栓(3)间质有粘液样变和纤维素坏死2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内膜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2)有玻璃样变,纤维帽深部有胆固醇结晶(4)周边有少量泡沫细胞30.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1)脾小动脉呈均质红染(2)小动脉管腔狭窄(3)管壁增厚31.大叶性肺炎:(1)分为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溶解消散期(2)肺泡轮廓完整(3)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物(4)有大量中性粒细胞32.燕麦细胞癌:(1)癌细胞小,圆形卵圆形,呈燕麦状(2)分化程度底,恶化程度高(3)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33.硅肺:(1)有硅结节生成(2)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3)结节中有内膜增厚的血管34.小叶性肺炎:(1)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周围肺泡内有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性渗出物(2)部分支气管粘膜脱落35.肝细胞癌:(1)癌细胞排成条索状,巢状(2)癌巢之间有间隙(3)癌细胞多呈多角形,嗜酸核36.门脉性肝硬化:(1)可见大小不等的假小叶(2)假小叶内有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3)肝细胞排列紊乱,有变性坏死增生现象37.慢性肝炎:(1)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2)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3)部分肝小叶被纤维组织分割,结构紊乱(4)变性坏死,增生38.胃癌:(1)癌细胞浸润平滑肌层(2)癌细胞异形大(3)腺体排列紊乱39.胃溃疡: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周围黏膜皱襞呈轮辐状向溃疡处集中40.甲状腺单纯性腺瘤:(1)肿瘤呈卵圆形,包膜完整(2)肿瘤组织大小较一致,排列紧密(3)内含胶质,与正常甲状腺相似的滤泡41.胶样腺瘤:(1)滤泡内有大量胶质(2)包膜完整,上皮细胞成立方形(3)肿瘤间质少42.滤泡状腺瘤:(1)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有包膜和血管侵犯(2)瘤细胞异型性明显4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肾小球纤维化(2)肾小管萎缩消失(3)周围肾小球代偿性肥大(4)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44.新月体肾小球肾炎:(1)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早期细胞性,中期细胞纤维性,晚期纤维性(2)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3)炎细胞浸润45.伤寒:(1)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寒小结(2)小结内可见巨噬细胞、淋巴细胞46.乙脑:(1)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网状的软化灶(2)炎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袖现象(3)卫星现象(4)嗜神经现象47.肠结核:(1)肠壁内有结核结节形成(2)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3)结节内有朗格汉斯细胞(4)淋巴细胞浸润,反应性组织增生48.肝脓肿:(1)脓肿小结与周围正常肝小叶之间界限清楚(2)病灶部位有大量炎细胞浸润49.坏死后性肝硬化:(1结节大小不等(2)周围的纤维间隔明显增宽(3)肝细胞大量坏死(4)间隔中有大量的炎细胞50.混合血栓:(1)粉染均匀的血小板梁(2)血小板梁之间为充满红细胞的纤维素网和中性粒细胞51.霍奇金淋巴瘤:(1)病变组织背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2)有不等量的R-S细胞及变异细胞(3)有病理性核分裂52.绒癌:(1)可见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细胞(2)癌细胞异型(3)肿瘤内无间质和血管5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
实验病理切片实训报告总结
![实验病理切片实训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99674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b.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病理切片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病理诊断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病理切片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了解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掌握了病理切片观察的基本技巧,并对病理切片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和分析。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掌握切片观察的基本技巧。
2.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切片、染色、封片等。
2. 病理切片观察技巧: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观察切片的结构、细胞形态等。
3. 病理切片诊断与分析:根据切片特征,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分析。
四、实训过程1. 第一天:学习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包括切片、染色、封片等。
2. 第二天:掌握病理切片观察技巧,学习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切片。
3. 第三天至第五天:分组进行病理切片观察,每组选取一个病例,进行切片观察、诊断和分析。
4. 第六天:各小组汇报实训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5. 第七天:进行实训总结,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五、实训成果1. 掌握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了解了切片观察的基本技巧。
2. 提高了病理诊断能力,对病例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和分析。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六、实训体会1. 病理切片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病理切片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病理切片观察需要耐心和细心,只有熟练掌握观察技巧,才能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3. 团队协作在病理切片实训中至关重要,通过合作,我们共同完成了实训任务。
4. 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讨论和总结,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七、建议1. 建议学校增加病理切片实训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践。
2. 建议邀请临床医生参与实训,为学生提供实际病例,提高实训效果。
3. 建议加强实训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
![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62eea8c8f90f76c661371a73.png)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2# 肝脂变 1)肝细胞内大小不等圆形空泡 2)肝索增粗变宽,排列紊乱,肝窦狭窄 3)脂变为胞浆内圆形边界清空泡,核挤到边缘 62# 支气管黏膜上皮鳞化 1)支气管正常纤毛柱状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取代 2)管壁增厚3)炎症细胞浸润各层36# 干酪样坏死 1)淋巴结,大部分被破坏为红染颗粒状,周围可见残存淋巴结结构 2)细胞结构彻底破坏,核溶解消失,核碎片,核浓缩 22# 肉芽组织 1)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管腔或未形成,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 2)纤维母细胞包体大胞浆丰富淡红,卵圆形、梭性或分支状 3)炎细胞浸润, N,L,浆细胞 4)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构成,可有透明变形 10# 槟榔肝 1)肝小叶中央静脉与肝窦高度扩张淤血,此区肝细胞萎缩消失2)淤血周边脂肪变肝细胞3)严重时淤血区相连16# 脾梗死 1)肉眼:一半兰为正常,一半红为坏死,之间深红为充血出血带 2)坏死区红染,脾细胞轮廓隐约可见,胞浆肿胀 3)核溶解,核浓缩,核碎裂 38# 病理性钙化 1)低倍红染背景(干酪样坏死)有大片蓝紫色 2)高倍蓝紫颗粒即为钙盐沉着 17# 混合血栓 1)1 / 5淡红粗细不等珊瑚状血小板梁,边缘附有 N 2)梁间丝网状、浅红色纤维蛋白和较多红细胞14# 血栓机化再通 1)血栓与管壁紧密相连 2)相连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机化) 3)血栓内空隙被覆内皮细胞,内有红细胞 9# 肺褐色硬化1)肺泡壁增厚,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2)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褐色) 3)部分肺泡内淡红色水肿液 4)肺泡壁内红染胶原纤束 100# 纤维性脓性心外膜炎 1)心外膜被纤维素、炎性渗出物取代 2)红染纤维素网,内有 N 和脓细胞 3)机化:纤维素脓性渗出物与心肌间有肉芽组织26# 化脓性脑膜炎 1)三层: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软脑摸 2)蛛网膜下腔大量脓性渗出物,主要为 N 和脓细胞 3)血管扩张充血 4)脑实质变化不明显111# 慢性胆囊炎 1)胆囊壁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粘膜上皮多数萎缩,部分粘膜上皮凹陷深入肌层形成罗阿氏窦 3)各层中有慢性炎症细胞(淋巴和浆细胞)侵润110# 原发性肝细胞癌 1)深染为癌组织,红染为肝组织 2)癌细胞条索、片块、小梁状,梁间为血窦 3)癌细胞异性性,多角形,胞浆丰富,颗粒状,嗜碱性增强,核大深染,核膜清楚,常有巨核、多核瘤巨细胞及核分裂 4)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最新资料推荐------------------------------------------------------ 颗粒状坏死 93# 淋巴结转移性癌 1)肉眼卵圆形 2)大部分正常淋巴组织被代以肿瘤细胞 3)癌巢实体片状、条索状,其间少许纤维间质,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 4)癌细胞明显异型性 5)被膜下边缘窦部位有腺腔样癌细胞(乳腺单纯癌淋巴结转移)83# 鳞状细胞癌 I 级 1)大小形状不等癌巢。
病理实践技能总结范文
![病理实践技能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e4c3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a.png)
一、前言作为一名病理技术员,我深知自身职责的重要性。
病理实践技能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也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关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对病理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将我的病理实践技能总结如下:二、病理实践技能学习与掌握1. 病理切片制作病理切片制作是病理实践技能的核心。
我通过以下步骤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技术:(1)取材: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选取合适的组织块,避免污染。
(2)固定:采用合适的固定液,确保组织块固定充分。
(3)脱水:逐步进行酒精脱水,去除组织中的水分。
(4)透明:使用透明剂使组织块透明,便于后续操作。
(5)包埋:将透明后的组织块放入石蜡中,制成石蜡块。
(6)切片:使用切片机进行切片,确保切片厚度均匀。
(7)染色:根据病理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
2. 病理显微镜观察病理显微镜观察是病理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
我通过以下方法提高了病理显微镜观察能力:(1)熟悉病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操作技巧。
(2)学习病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各种病理变化的特点。
(3)观察病理切片时,注重细节,提高诊断准确性。
(4)加强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3. 病理诊断报告撰写病理诊断报告是病理实践技能的最终体现。
我通过以下方法提高了病理诊断报告撰写能力:(1)熟悉病理诊断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2)准确描述病理切片所见,避免主观臆断。
(3)结合临床资料,提出合理的诊断意见。
(4)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段时间的病理实践技能学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技术,提高了切片质量。
2. 提高了病理显微镜观察能力,对病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提升了病理诊断报告撰写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病理实践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病理学基础知识水平。
2. 积极参加各类病理学术活动,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经验。
医院病理技术年终总结(3篇)
![医院病理技术年终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ca41a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1.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市场的日益扩大,病理技术在医院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医院病理科的技术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病理技术工作中,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严格遵循病理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理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严格遵守病理技术操作规程,对病理标本进行规范采集、固定、制片、染色等环节,确保病理标本的质量。
在制片过程中,我不断优化制片技术,提高制片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病理学依据。
2. 积极开展病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为了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我主动学习病理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参与科室的科研工作。
在主任的指导下,我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如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分子病理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我深知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的重要性,因此,我主动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
在病理诊断过程中,我积极向临床医生反馈病理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临床病理讨论,为临床医生提供病理诊断意见。
4. 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我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我还主动请教同事和上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成效1. 病理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严格按照病理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理标本的质量,病理诊断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2.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更加紧密。
我主动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工作展望1. 深入开展病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病理切片描述
![病理切片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4f6194a10912a216147929a0.png)
病理切片描述1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不清,肝窦受压变狭或消失。
肝细胞肿大,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疏松,内含粉红色嗜酸性颗粒。
有的变圆、胞浆空亮,形成气球样变。
2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肝):胞浆中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脂肪滴),边界清晰,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肝细胞体积增大、肿胀,细胞核明显,细胞与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3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核大,胞浆红染。
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
可见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
4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5混合血栓:白色血栓: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中性粒细胞附着。
红色血栓: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所构成。
6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损伤,在心瓣膜上附有一巨大的赘生物,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其内含有大量淡紫兰颗粒状的细菌团及深蓝色的块状钙化灶。
7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尤其血管周围,有一些梭形细胞团,即风湿小体,中间为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周围有枭眼或毛虫样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及炎细胞。
8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凸起,中膜萎缩。
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及柳叶状的胆固醇结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9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横断面,由内向外共4层,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部分粘膜上皮及固有层变性坏死,阑尾腔内及浆膜层有炎性渗出物,由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和少量纤维素组成,血管扩张充血。
10肺结核: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周围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11肠阿米巴:低倍镜可见肠粘膜溃疡呈口小底大烧瓶状。
病理大体标本描述(个人总结)
![病理大体标本描述(个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8dcd6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d.png)
1.阿米巴肝脓肿(肝液化性坏死): 肝切面可见坏死灶,坏死灶中央溶解液化形成囊腔(切开时液体已流出),囊腔内壁附着破棉絮状的组织(为未完全液化的坏死组织)2.阿米巴痢疾(结肠变质性炎):肠黏膜有多个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坏死病灶,部分脱落形成溃疡,有的呈潜行性,病灶间黏膜无明显病变。
3。
槟榔肝(肝淤血和脂变):于肝切面上可见分布之暗红色斑点或条纹(因固定致黑色),斑纹间为黄色,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花纹,有如槟榔切面。
4.白喉(喉、气管的假膜性炎):在会厌、喉及气管内被覆一层不完整的灰褐色膜样物(假膜),气管的部分假膜与组织分离。
5.肠出血性梗死:部分肠段色暗红(因固定致灰黑色)污秽,失去正常光泽。
6.肠系膜淋巴管瘤:肠系膜增厚,表面结节状,切面见海绵状大小不等的腔隙。
7。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心脏体积增大,二尖瓣膜增厚、缩短,瓣叶相邻边缘相互粘连,瓣膜口狭窄,成鱼口状;三尖瓣膜轻度增厚,半口周长14cm,呈相对性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稍增厚。
8。
肺出血性梗死:肺下叶大部分呈暗红色,失去海绵状结构,与正常肺组织分界较不明显.肺的转移瘤:肺切面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球状病灶,有的从表面可以观察到,色灰白。
9.风湿性心内膜炎(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脏增大,新包膜增厚,粗糙不平,失去光泽,其脏层和壁层均有灰褐色绒毛状物被覆。
10。
肺干酪样坏死(干酪性肺炎):表面高低不平,可见整个肺叶几乎实化,切面除肺尖有小部分肺组织略近正常外,大部分质松脆,乳黄色,似干酪,部分液化排出形成一些边缘不齐的空洞,胸膜增厚,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病灶. 11.肺的转移瘤:瘤栓穿过血管浸入支气管血管周围淋巴管并增殖,肺切面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球状病灶,有的从表面可以观察到,色灰白。
12。
高血压心脏(心肌代偿性肥大):心脏体积增大,以左心室壁增厚为主,约增厚2.4cm13。
高血压性固缩肾:肾脏缩小,表面成细颗粒状,并见扩张的肾小管成小囊状,切面皮质变薄,并见管壁增厚的小血管的横切面(即垛开的小动脉),肾盂脂肪组织增生1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心室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M1波及心内膜使之粗糙,有局部附壁血栓. 15。
病理学切片总结第一季
![病理学切片总结第一季](https://img.taocdn.com/s3/m/b52bf03c4b73f242336c5f6e.png)
病理学切片总结(第一季)写在前面:病理切片考试距现在也不远了,为了方便更多的同学更好地认识切片,准确地识别并说出其典型特征,特制作该文档,并配以图片进行说明。
有些图片并不能直接显示出最具典型的部位,因为有些切片标本质量不高,敬请谅解。
这是第一季,因为后续还会有各种切片的展示,敬请期待……请将以下标本的序号及对应的病症记在书中,以便考试前使用:02-肾小管上皮水肿 03-脂肪变性 04-脾小动脉玻璃样变 06-肉芽组织07-慢性肝淤血 09-混合性血栓 10-血栓机化 11B-脾贫血性梗死 14-纤维素性胸膜炎 16-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18-伤寒淋巴结 19-鼻息肉 22-鳞状细胞癌 28-黏液腺癌31-平滑肌瘤 32-血管瘤 33-海绵状血管瘤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的切片可见肾小球周围的肾小管有些细胞体积大,染色淡红,即为病变部位(请看放大40x10倍图片)。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腔狭窄且层次不齐,细胞浆内充满红染颗粒。
有的胞浆崩解脱落入管腔。
细胞核结构清晰。
◎辨认要点:①看到肾小球,断定切片取自肾脏→②在中倍镜或高倍镜下,看到肾小管细胞明显肿大→③直接下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二、肝脂肪变性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肝脂肪变性的切片可见肝小叶结构存在,在一些小叶的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的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于一边。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下不明显,直接调至中倍镜或高倍镜→②看到许多空泡样结构,直接断定:肝脂肪变性三、脾小动脉玻璃样变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上图所示的两组标本皆为脾小动脉玻璃样变,镜下的形态有部分差异,这与切片取材有关。
以下面的一组图片为例,可见脾被膜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体积缩小,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在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
病理技术个人总结范文
![病理技术个人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0a211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6.png)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病理技术岗位工作已有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现将我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内容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保证病理技术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负责病理切片的制作、染色、封片等工作,确保病理切片质量。
3. 参与病理切片的显微镜观察,协助病理医生进行病理诊断。
4. 参与病理技术相关实验操作,如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
5. 负责病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维护、试剂采购、实验室安全等。
二、工作成果1. 通过不断学习,熟练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染色、封片等操作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参与的病理切片质量得到病理医生的高度认可,为病理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积极参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4. 在工作中发现并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如切片脱片、染色不均等问题。
三、不足与反思1. 在病理切片染色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染色不均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提高染色技巧。
2. 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对某些病理切片的病变特征识别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病理知识的学习。
3. 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对一些细节问题处理不够到位,如试剂存放不规范等。
四、工作计划1. 加强病理知识学习,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2.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病理技术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整洁、有序。
4. 积极参与科室的技术交流,与同事共同进步。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病理技术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病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病理切片详细描述
![病理切片详细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53dfb5f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4c.png)
病理切⽚详细描述⽼师归纳的1. 肾⼩管⽔样变肾⼩球周围肾⼩管体积⼤,染⾊淡红近曲⼩管上⽪细胞肿胀,向管突出,官腔不规则变⼩,胞浆有粉红⾊⼩颗粒,分布均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 肝脂肪变性⼩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较⼤,将核挤到⼀边3. 肾⼩管玻璃样变近曲⼩管上⽪出现⼤⼩不⼀的红⾊球形颗粒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梁增粗,脾⼩体中央动脉及其⼩梁的⼩动脉壁增厚,红染⾼倍镜:脾⼩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膜下可见均匀红染⽆结构物质5. 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些深蓝⾊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体和⼩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 ⾁芽组织低倍镜:表⾯有⼀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量的新⽣的⽑细⾎管垂直表⾯⽣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成⾼倍镜:新⽣⽑细⾎管由单层⽪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胞浆丰富淡红⾊,成梭型或分⽀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 慢性肺淤⾎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细⾎管扩充⾎。
⾼倍镜:肺泡腔含淡红⾊⽔肿液及⼼衰细胞、8. 慢性肝淤⾎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充⾎,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消失9. 混合⾎栓低倍镜:粉红⾊不规则⼩梁与浅红⾊区域交织存在⾼倍镜:粉红⾊⼩梁为已经崩解⽽凝聚成颗粒的⾎⼩板,⼩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板⼩梁间的浅红⾊区域为丝⽹状的纤维素及⾃溶的红细胞10. 肾贫⾎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可见轮廓模糊的肾⼩管和肾⼩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倍镜:坏死的肾⼩球及周围肾⼩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管数⽬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聚集⼤量的红细胞12. 会厌⽩喉、低倍镜:⽀⽓管上⽪坏死脱落,表⾯附着粉染的假膜⾼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13. ⼼肌脓肿14.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低倍镜:阑尾各层有弥漫的炎细胞浸润,腔有炎性渗出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浆膜⾯有炎性渗出物,⾎管扩充⾎⾼倍镜:各层浸润的炎细胞为中性粒细胞,浆膜⾯渗出物由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组成15. 异物⾁芽肿低倍镜:主要由多核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成分构成,为结节状的病变⾼倍镜:病变部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散在分布较多的异物多核巨噬细胞,边缘区可见纤维组织增⽣16. 纤维⾁瘤低倍镜:瘤细胞束状排列成⼈字形,⽻⽑性或鱼⾻状结构,间质胶原纤维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肝脂变
1)肝细胞内大小不等圆形空泡
2)肝索增粗变宽,排列紊乱,肝窦狭窄
3)脂变为胞浆内圆形边界清空泡,核挤到边缘
62# 支气管黏膜上皮鳞化
1)支气管正常纤毛柱状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取代2)管壁增厚
3)炎症细胞浸润各层
36# 干酪样坏死
1)淋巴结,大部分被破坏为红染颗粒状,周围可见残存淋巴结结构2)细胞结构彻底破坏,核溶解消失,核碎片,核浓缩
22# 肉芽组织
1)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管腔或未形成,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2)纤维母细胞包体大胞浆丰富淡红,卵圆形、梭性或分支状3)炎细胞浸润,N,L,浆细胞
4)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构成,可有透明变形
10# 槟榔肝
1)肝小叶中央静脉与肝窦高度扩张淤血,此区肝细胞萎缩消失2)淤血周边脂肪变肝细胞
3)严重时淤血区相连
16# 脾梗死
1)肉眼:一半兰为正常,一半红为坏死,之间深红为充血出血带2)坏死区红染,脾细胞轮廓隐约可见,胞浆肿胀
3)核溶解,核浓缩,核碎裂
38# 病理性钙化
1)低倍红染背景(干酪样坏死)有大片蓝紫色2)高倍蓝紫颗粒即为钙盐沉着
17# 混合血栓
1)淡红粗细不等珊瑚状血小板梁,边缘附有N 2)梁间丝网状、浅红色纤维蛋白和较多红细胞
14# 血栓
机化再通
1)血栓与管壁紧密相连
2)相连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机化)3)血栓内空隙被覆内皮细胞,内有红细胞
9# 肺褐色硬化
1)肺泡壁增厚,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2)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褐色)
3)部分肺泡内淡红色水肿液
4)肺泡壁内红染胶原纤束
100# 纤维性脓性心外膜炎
1)心外膜被纤维素、炎性渗出物取代
2)红染纤维素网,内有N和脓细胞
3)机化:纤维素脓性渗出物与心肌间有肉芽组织
26# 化脓性脑膜炎
1)三层: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软脑摸
2)蛛网膜下腔大量脓性渗出物,主要为N和脓细胞3)血管扩张充血
4)脑实质变化不明显
111# 慢性胆囊炎
1)胆囊壁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粘膜上皮多数萎缩,部分粘膜上皮凹陷深入肌层形成——罗阿氏窦3)各层中有慢性炎症细胞(淋巴和浆细胞)侵润
110# 原发性肝细胞癌
1)深染为癌组织,红染为肝组织
2)癌细胞条索、片块、小梁状,梁间为血窦
3)癌细胞异性性,多角形,胞浆丰富,颗粒状,嗜碱性增强,核大深染,核膜清楚,常有巨核、多核瘤巨细胞及核分裂
4)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
93# 淋巴结转移性癌
1)肉眼卵圆形
2)大部分正常淋巴组织被代以肿瘤细胞
3)癌巢实体片状、条索状,其间少许纤维间质,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4)癌细胞明显异型性
5)被膜下边缘窦部位有腺腔样癌细胞(乳腺单纯癌淋巴结转移)
83# 鳞状细胞癌I级
1)大小形状不等癌巢。
边界清,癌巢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可见横纹肌片段2)分化好,癌细胞似鳞状细胞,层次分明,似基底细胞、棘层细胞
3)细胞间桥,角化珠内有蓝紫钙盐沉积
78# 肠腺瘤
1)全为癌组织,
2)大量大小不一增生腺体,排列不规则,部分腺腔内蓝染粘液
3)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为肿瘤间质,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或出血
4)癌细胞似正常细胞为大:单层;粘液分泌细胞,核位于基底,上方为粘液分泌空泡,似杯状;核浆比正常;排列整齐,核分裂少
86# 肠腺癌
1)大部分为癌组织,腺体状,癌巢染色深,大小形态不一,排列紊乱,可见浸润到粘膜下层和肌层
2)癌细胞多,多层,异性性明显,核极性消失,不一定在基底部,核大深染,核浆比大,核分裂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3)无杯状细胞
4)可有坏死
71# 纤维肉瘤
1)染色蓝,胶原纤维较少,瘤细胞丰富,排成人字、羽毛、鱼骨形2)间质血管丰富
3)瘤细胞异性性明显,核大深染,核浆比增大,可有坏死
64#纤维瘤
1)染色红,丰富红染胶原纤维、增生瘤细胞2)瘤组织分化成熟,近似正常纤维组织
3)纤维纵横交错编织状,其间少许血管
4)瘤细胞核细长深染,无核分裂,无坏死
74# 霍奇金病
1)脾,正常组织全为肿瘤组织代替
2)肿瘤组织分为2种:肿瘤性细胞成分,反应性细胞成分
3)肿瘤性细胞成分:形态各异R-S细胞,胞浆丰富,嗜碱性,细胞大小不一,单、二、多核,核膜厚而清楚核仁大、居中、嗜碱性,周围空晕;其中双核等大对称为镜影细胞,诊断意义
4)反应细胞:N, L, 浆,酸
5)间质血管增生、轻度纤维化
72# 非霍奇金淋巴瘤
1)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被瘤细胞取代
2)瘤细胞弥漫分布,大小一致,核较大园,似淋巴细胞,间质少
117# 原发性高血压肾
1)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变,肾小管萎缩、变性、消失,纤维组织增生2)一部分肾小球代偿肥大、肾小管代偿扩张
3)入球动脉玻变、小动脉硬化
4)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25# 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1)黏膜上皮部分脱落坏死、缺损
2)各层充血、间质水肿,N浸润
3)阑尾腔内脓细胞、浆液、红细胞,阑尾浆膜和系膜充血,并纤维素和N细胞为主渗出物
139# 脾小动脉透明变性
1)脾,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小闭塞
2)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红染均质折光蛋白物质
138# 肺脓肿
1)肺中多发性散在小脓肿
2)液化坏死大量脓细胞
3)可能见紫蓝色菌落
4)肺组织血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浆液渗出
135# 异物肉芽肿
1)多核异物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结节状
2)多核异物巨细胞体积巨大,多个核散在,部分吞噬有类脂质形成的空隙3)嗜碱性无结构线头异物
4)纤维组织增生、玻变
77# 皮肤乳头状瘤
1)肉眼如树枝状乳头状从皮肤表面突起
2)实质为增生鳞状上皮
3)乳头中心为间质:血管,纤维,少量炎细胞浸润4)间质与实质成“手指手套状”
5)细胞异性性小,组织结构异性性大
143# 冠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
1)冠脉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
2)内膜深层粥样坏死灶,胆固醇结晶,钙化,底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淋巴细胞3)血管壁增厚,继发血栓,管腔狭小
4)心室壁坏死灶,心肌细胞坏死红染核消失、细胞轮廓清晰、N细胞浸润
5)陈旧性坏死区有肉芽机化
6)部分坏死区有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