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总复习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精品教学ppt课件
严复 理论武器:翻译《天演论》,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化论
影响
爱国性 —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机
进步性 —主张符合历史潮流
启蒙性 —冲击了旧文化,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客观上 有利革命思想的传播(近代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三、学制度——【加试】2、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其出现的背景(20世纪初)
四、学文化——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代表、内容、影响(1915年)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变法(公车上书) 民主共和(三民主义、论战) 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
1895年
1905年
1915年
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号召中国向十月革命学习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各种社会主义社团、刊物、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
2、【加试】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民族资产阶级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过程
代表及主张
提出 孙中山 1894年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宣传
章太炎 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康有为保皇立宪的主张 邹容 1903年《革命军》,宣传反清革命
20高考历史:第46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实践:1898年,发动__戊__戌__变__法_。 ③意义:起到_思__想__启__蒙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得到 进一步传播。 ②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资__本__主__义__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以__陈__独__秀___为代表的中国 先进知识分子力图“根本之救亡”。 ④直接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_尊__孔__复__古__的逆流。
②魏源编撰《海国
图志》等
中国面临内 “中学为体, 创办一批近代企
洋务派 忧外患的形 _西__学__为__用__”“师 业;开设一批
势
夷长技以自强” _新__式__学__堂__
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 形势,对当时的思 想解放有重要启迪 作用,迈出了向西 方学习的第一步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 历程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_资__本__主__义__的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 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君__主__立__宪__制度。 ④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概况 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青__年__杂__志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 动的序幕。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主要阵地:《__新__青__年__》_。 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_兼__容__并__包__”的办学方针,推 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化 第42讲 马克思主
第42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20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表明李大钊( ) A.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B.萌发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C.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D.主X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解析:选A。
题干材料“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强调的是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故选A项。
材料无法体现建党的思想,排除B项;“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联俄的政治主X,排除D项。
2.1920年,梁启超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
”梁启超( ) A.质疑否某某方资本主义文明B.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C.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解析:选C。
在1919年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的归宿是社会主义,根据材料表述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工业基础,说明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
3.1921年2月,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
”这一论述反映了( ) A.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B.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C.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D.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解析:选C。
根据材料“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不难得知,早期的共产党人同各种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思想斗争,故选C项。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3.新文化运动前期: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深化理解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思潮态度原因洋务思潮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思潮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相结合顽固势力强大,借孔子的名义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三民主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建设新文化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时间阶段特点主要表现1949~1956年深受苏联影响(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6~1966年曲折中前进(1)1964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发射了第一枚中近程导弹(2)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1966~1976年遭受严重挫折(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2)高考制度被废止,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全面繁荣(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2)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深化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精华版)
1.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是否有道理? 提示:有一定道理,二者有继承关系,但也有明显区别。洋务
派继承并实践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但是,魏
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
的;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自强,
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具有怎样的本质特征。 提示:(1)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挽救民族危机结合起来,宣传 ‚变法图存‛。
(2)以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在民思
想为武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代替封建
主义。
3.陈独秀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主张尊孔„„势必复辟。”这 是为什么? 提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维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
真民主‛,即由君主专制逐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宣传西方的
民主政治学说。
主题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史料探究】
1.陈独秀反对尊孔复古思想逆流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 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 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1840—1949)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辛亥革命之后人们思想的变
化。
(1)‚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 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认为西 方的社会生活完美、理想,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从而以是 否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为评价的标准。而对中国传统的东 西,则存在着彻底否定的倾向。 (2)这种心理的变化是新文化运动思想特点的体现,全盘
高考历史大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技文化活动主题7讨论解放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
活动主题7 讨论解放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活动目标(1)阅读近代以来中国历次思想解放的相关材料,了解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发生的社会条件、重大历史影响。
(2)分析每次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材料,总结思想解放对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的规律认识。
(3)理解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认识“思想解放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火车头”这一历史结论。
活动内容类型材料探究问题学术情境材料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革命的内涵,如下图所示: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一词的众多新含义开始出现,表达知识分子风气或以诗言志的“诗学革命”、打破不平等的“女界革命”“经济革命”和推翻旧王朝的“排满革命”。
然后“社会革命”“家庭革命”“文学革命”“科学革命”“产业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出现,其含义均为这些领域发生彻底变化和相应主体在该领域实行根本变革之意。
问题 1 据上述材料指出戊戌变法前后“革命”观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试析其原因。
提示变化:从顺从天道进行周期性王朝更替,到社会的各领域发生彻底变化或实行根本变革。
原因: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加深;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是大动荡、大破坏的同义词;和平改造清政府以变法图强。
问题 2 新文化运动后期以来,“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是哪些原因促成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提示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惨烈程度,暴露出了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弊端,让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传统的民主政治的道路存在巨大的隐患;巴黎和会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对中国国家利益的任意处置,让相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指导总结1.从思想解放层面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第十三单元新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
《共同纲领》 、政府、首都、国旗、国歌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
国家副主席
中共党员
孩子们不理解黄炎培为什么到了70岁还要出 来做官,他说:过去不愿做官是不愿意入污泥,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 民的官。经过周密安排,4位政务院副总理中有2 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 位是民主人士,21位政务委员中有9位是民主人 权。 民主人士 士,105个部长和副部长职位中,民主人士占了 49个。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张 澜 宋庆龄 李济深
的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信大祥绸布店职工祝贺实行公私合营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有什么历史作用? 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建国初期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 二、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标志:第一届人大的召开
(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确认)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955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内蒙古自治区 1947
西藏自治区 1965 广西壮族自 治区1958
刘少奇
朱 德
建国初期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一、新中国的成立
1、背景: 2、成立经过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史精品PPT课件
批判专制;倡导工商皆本;
提倡经世致用和个性,挑战正统、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 从性质和地位看
带有一定民主色彩, 但不属于资产阶级思想, 仍属于儒学范畴,也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
• 从历史影响和作用看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 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但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作用极其有限。
专题简括
①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②的主要思想主张 ③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
为什么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进步思潮呢?
(明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1、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空前强化; 阶级、民族矛盾尖锐,
使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工商业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的两
c 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进步意义表现在:
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对君主专制进行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 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批判理学,后世产生
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近现代中国思想史
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近现代中国思想史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一主流思想近代化此后儒家思想继续保持其主流地位两个世纪,儒家文化的这种稳定性,源于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在鸦片战争以前,这种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没有受到过有力的冲击,而鸦片战争改变了这种状况。
爆发于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不同于以往发生过的任何一次战争。
当时的英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已经在世界上建立起庞大的殖民主义体系,鸦片战争就是英国为了向亚洲扩张而发动的一次殖民主义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经济逐渐遭到破坏,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专制制度也随之发生动摇。
而作为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反转过来为之服务的传统文化,已不能有效地回答和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这就迫使传统文化不能不革新,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新的经济成分即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逐渐发展和新的阶级即资产阶级不断成长的新形势,这样,传统文化就向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方向转化了。
另一方面,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西方文化也随之涌入。
西方文化即资本主义文化,它在中国人面前表现出即野蛮又先进的双重性格。
当这种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碰撞时,就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弱点和弊端,这就迫使传统文化不能不向西方文化学习,因为按照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总是落后文化向先进文化学习。
于是,中国文化就开始摆脱以往的隔绝状态而走向世界了。
以材则徐,魏源为先导,“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它表明19世纪4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从中西文化的最初撞击中,破天荒地发现了在至高至善至美的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不足,而一向被认为粗鄙的“夷人”却有某些“长技”,传统文化的不足正需要用“夷技”来弥补和纠正。
这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它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等新思想都属于地主阶级新思潮,都有爱国的一面,二者的关系体现在①都主张利用西方科技抵御外敌②引进西方技术并得以完全实践③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④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2.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学习的主流。
以下不属于西学东渐内容的是 A.耕者有其田 B.男女平等C.君主立宪 D.民主与科学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A.明确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维新变法5.顽固派反对变革封建制度,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反驳的理由A.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驳斥顽固势力言论B.从进化论观点出发反驳顽固势力言论C.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这一言论D.从逻辑学角度批驳顽固势力6.维新派痛切抨击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为中国痼弊文明之一大根源”。
他们主张在中国普及文化教育,造就维新人才,以挽救民族危亡。
其措施A.创办《中外纪闻》刊物宣传知识 B.设立新式学堂传授知识C.成立强学会等团体宣传知识 D.废除科举制度兴普教7.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说:“他们所非难本社的,无非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追本溯源是因为新文化运动A.创办《新青年》刊物 B.拥护民主、科学C.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D.宣传马克思主义8.1915年,陈独秀在《警告青年》中说“世称近世欧洲历史‘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其中的“解放历史”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B.欧洲启蒙运动C.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D.马克思主义诞生9.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
一时北大人才云集,有学术界的精华,还有学有专长但思想守旧的人,实质是A.兼容并包、百家争鸣 B.资产阶级新文化战胜封建旧文化C.推动中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D.体现北大的开放性10.阅读下面三幅图片:下列关于三个人物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人物 B.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过贡献C.都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 D.政治主张一致,救国道路相同11.1920年,上海《东方杂志》刊登了《苏联第一次对华宣言》“苏维埃政府愿意‘把沙皇政府独自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给中国人民’。
”一文。
其结果A.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北洋军阀政府腐败不敢接受C.沙皇政府消极对待此宣言D.中国爆发大规模的学生运动12.孙中山曾说过:什么是主义?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为此他A.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理论 B.领导辛亥革命C.建立中华民国 D.创立三民主义13.美国总统肯尼迪曾提出过“民有、民治、民享”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一定影响,启迪了A.孙中山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14.三民主义提出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反对民族革命,认为革命将会招致亡国灭种。
革命派认为革命是以建立民主政治为目的,不会引起内乱,革命A.为民众利益,会得到广泛支持B.不以排外为目的,不会招致外国的干涉C.以会党为中心,领导革命胜利D.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宪法作保障15.孙中山与时俱进,“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体现在A.改组国民党 B.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确立三大政策 D.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16.毛泽东在回顾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建立新中国,只能是工人阶级(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选自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1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8.2008年5月13日,四川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组织官兵奔赴灾区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A.中国先进的生产力B.中国先进文化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我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C.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建成南京长江大桥D.研制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建成大亚湾核电站20.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6所师大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加强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D.支持落后地区教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其中21题15分,22题16分,23题15分,24题14分。
共60分)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同盟会素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
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唯民生问题尚待解决……——《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
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
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材料三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问答,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的“富民思想”是如何体现的,之后又有何新的发展?(2分)其富民思想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评述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观点。
(4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4)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忠实地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发展而奋斗”。
请举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方面继承发展三民主义的事例。
(2分)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邓小平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这一点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党的会议摘要材料三 2008年12月23日,“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暨中国晶牛第十届毛泽东思想研讨会”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召开。
研究会会长王长林指出,再过两个多月便是“两个务必”提出60周年纪念日。
本月也是胡锦涛总书记率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全体同志赴西柏坡重新强调“两个务必”6周年。
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观点体现的共同原则。
(2分)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这些原则的?(3分)(2)依据史实回答,“两个务必”何时提出?(2分)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了哪些重大问题?(4分)(3)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什么?(3分)(4)毛泽东、胡锦涛都强调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反映了共产党的什么精神?(2分)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
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材料二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干部评价标准。
材料三我们一定紧紧地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胡锦涛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本质是什么?简述这一理论历史地位(4分)(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历史地位?(7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4分)24.(14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
……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
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二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
1 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