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2000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2)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2)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篇二《戊戌变法研究述评》摘要: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尝试。
近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集中研究了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对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的评价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将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希望可以和学者继续思考研究。
关键词:戊戌变法;性质;人物;失败1898年,在维新派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后,正式开展了戊戌维新运动,进行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政治改革,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可以实现资产阶级的专制。
然而这场爱国主义的改革在短短103天后宣布失败。
一、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的性质到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学者的热议。
早些年,社会支持赞成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戊戌变法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认为:“社会革命是被统治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对现行社会制度的根本否定和变革”。
蒋达勇指出:“对当时清王朝腐朽制度是承认、维护、改良,还是从根本上否定、改变它,是鉴别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社会改良运动还是一场革命的首要问题。
”从运动主体对现存腐朽制度的态度的角度来讲,戊戌变法运动应是一场社会革命而非社会改良运动。
余明侠提出:“不能将洋务派与顽固派等量齐观。
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之间实存在着密切的递嬗传承的关系。
”因此判定戊戌变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要从洋务运动谈起。
余明侠认为:“有些论著往往将洋务运动视为与维新变法运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进程,这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洋务运动毋庸置疑是一场社会改革,而戊戌变法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2000字范文

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2000字范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教师应多角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2000字的2000字的近代史纲要论文,欢迎阅读!2000字的近代史纲要论文篇1:《试谈革命先驱----孙中山》每当提到孙中山,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振奋,是热血,虽然他所在的年代离我们很远,但他对我们国家、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他是一个伟人,他的伟大是任何人都无法取而代之的。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也想发表一下个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感受,斗胆对这位伟人做一下评价。
一、伟大历史地位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这段话已经大概反映了孙中山的部分伟大贡献。
具体来说,他的伟大贡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篇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姓名:黄永超班级:2010020901 学号:105020940026 指导老师:刘晓研【内容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条约体系,不仅夺占了大量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而且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等,使其侵略势力逐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与此同时,中国缓慢地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并且促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救国救民【正文】一、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
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国廉价工业品的大量倾销,又促使了中国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构走向解体,同时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首先,中国从此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中国人民面临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的同时,还必须遭受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受洋鬼子的种种欺压。
其次,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社会性质的改变,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主权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是灾难,而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则是进步。
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论文2000字

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论文2000字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纲要之鸦片战争2000字论文篇一:《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摘要]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它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同时,它既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促进作用,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抑制作用。
[关键词] 鸦片战争;近代化;关系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无数仁人志士寻求着强国之梦。
中国的近代化,也随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中诞生了。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试图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以奕诉、曾国藩等人为代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他们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适应近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社会结构的转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封建等级结构,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等级结构发生了动摇。
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在名义上权力如前,实际上大不如前。
政令难以完全贯彻,八国联军侵华,皇太后和皇帝逃难。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让武官失去了社会地位,文官在洋人面前也唯唯诺诺,使广大民众对官员失去了信任。
这时下层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百姓开始追求平等、自由和人道。
如浙江的“堕民”、“丐户”在雍正年间被允许开豁除籍,但多数人没有能够实现,光绪末年他们再兴抗争,得到平民的支持。
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论文2000字

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论文2000字每个人都知道中国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但是我们大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认识又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2000字论文,欢迎阅读!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2000字论文篇一:《试论蔡和森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摘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各自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探索中都做出了有益贡献。
蔡和森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之一,在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探索和认识过程中,有其独到的见解,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蔡和森;近代中国国情;认识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之一,蔡和森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原理对中国社会的性质、社会主要特点以及社会各阶级及其政治态度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形成了一些理论观点。
一、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及社会特点的探索蔡和森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蔡和森最早提到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述是在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的《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一文中,该文指出:“在中国现在半封建的武人政治之下,无论哪派军阀财闽得势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总不外是‘恐怖的资本主义’”[1](p88),首次提出了“半封建”概念。
尽管这时蔡和森还没有跳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模式,但是他已经迈出了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可喜的第一步。
一九二二年九月,《统一、借贷与国民党》一文中指出:“中国在国际地位上早已处于半殖民地地位”[1](p107),又提出了“半殖民地”的概念。
之后,一九二六年蔡和森在莫斯科做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长篇报告,这篇报告完整地指出,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创造性的贡献。
蔡和森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特点很早就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他对近代中国社会特点有其独到的论述。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1摘要:众所周知,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的戊戌变法等。
然而,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关键字:爱国;救世;危机;新潮;出路正文:1840年,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亦从此拉开,中国也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猛然被对世界打开,众多的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同时这也引起了国内封建集团的极力抵触,外国资本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
一、林则徐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林则徐经世派主要是提倡经世致用的主张,清朝统治的衰落和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迫使他们去反思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探求挽救衰世的办法,开始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的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禁烟不禁商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关于近代史的2000字大学论文(2)

关于近代史的2000字大学论文(2)近代史的2000字论文篇二:《浅谈辛亥革命》【论文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它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下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伟大革命。
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改革尝试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封建民主孙中山成功失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在取得巨大革命成果之后,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也为本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蒙上了失败的阴影。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他们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实力。
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权利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
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4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
此后,陆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他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大学近代史论文2000字

大学近代史论文2000字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大学近代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大学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一《论中国革命新道路》摘要: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毛泽东思想中无处不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字:毛泽东思想;革命;中国特色要革命就必须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近代中国80年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尽管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但是马列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并不意味着中国革命面临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批评和抛弃了“城市中心论的错误思想,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革命家的智慧,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
首先,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
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对待农民,是中国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运动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
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
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
“中国的人口百分之八十是农民,我们讲的人民主要就是农民。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强调说:“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
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
近代史纲要论文2000字范文(2)

近代史纲要论文2000字范文(2)近代史纲要论文2000字范文篇二《浅论戊戌时期不缠足运动的局限》【论文关键词】戊戌时期不缠足运动局限【论文摘要】不缠足运动是戊戌变法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维新派在不缠足运动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从风俗改革入手变革社会制度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明智之举。
然而维新派无论在理论宣传上还是不缠足运动中都存在明显的缺陷。
无论是从其范围还是从区域,无论是从层次还是从实际功效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缠足的风俗是中国独特的现象,然而由于这种畸形的性心理和病态审美观而形成的封建陋俗使广大女性依附于男性。
在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下,女性受封建伦理和纲常名教的压制和束缚,没有丝毫权益可言。
甲午战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思潮兴起,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变法图强,宣传西方民主、自由之思想,第一次掀起不缠足运动,目的是争取解放被奴役的广大女性。
由于近代特殊的国情和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不缠足运动有着极大的局限性,本文着重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众所周知,不缠足运动并没有铲除缠足的陋俗,这固然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很大关系,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也与维新派本身的特点有关,然而维新派在不缠足运动中的局限也不可忽视。
从范围来看,不缠足运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不缠足会。
而在那些没有成立不缠足会的地方,不缠足运动没有得到开展。
即使成立了不缠足会的地方也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
戊戌时期各地共成立不缠足团体仅二十几个,影响并未波及全国。
而且,不缠足运动多在城市的上层社会展开,只有部分地区深入乡村民众之中。
女校也是维新派进行不缠足运动的一大阵地。
女校规定女校学生必须是天足,如果已经缠足则必须放缠。
然而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各地兴起的女学堂受到顽固派以及其他方面的抵制。
1900年,大多数女学堂被迫终止。
因而从范围上来说不缠足运动并没有在全国展开,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即使在某个地区也是极不协调的,本身就没有展开就消亡了。
大一近代史论文2000字

大一近代史论文2000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为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民族奋斗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一近代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大一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一《论中国近代革命》[摘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为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民族奋斗史。
民族民主革命是他的主题,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他的内容。
回顾中国近代史,探索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历程。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民族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族主义革命。
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
中国人民饱受列强的欺压与凌辱,深受国弱民贫的危害。
鸦片战争的屈辱、联军侵华的无奈、日本扩张的悲惨遭遇……但同时,就其本质与主流上来说,中国近现代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民族民主革命、艰苦探索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了世界知名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鸦片战争以前中过是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中国的社会矛盾也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也拉开了中国革命的序幕。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中国革命的目标是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革命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
革命因为前后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族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大学中国近代史结课论文2000字

大学中国近代史结课论文2000字中国近代史是一个西学东渐、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是我国历史上最让人无法忘怀的一段历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2000字结课论文,欢迎阅读参考!中国近代史2000字结课论文篇一:《浅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摘要: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前人对此进行过大量的总结。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大方向上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一次新的探究。
关键词:戊戌变法宏观微观改革原因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对于中国的瓜分已经变得有恃无恐,中国即将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况。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
这场变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通过分析戊戌变法过程中,维新派的表现,中国的国情,能构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同时,对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就此改革者开始了他们与各种保守力量的较量。
从微观上看,原因如下:一、康有为本人对于皇权的过度依傍和自我膨胀。
之前的洋务运动,在康有为眼里过于温和,而且这样一点一滴的改良,满足不了当时中国的迫切需要。
所以,他希望进行一次大手笔的改良。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他一直在幻想有一天自己可以出将入相,皇帝能够对他言听计从,使他可以利用手中的君权发动一场变法。
这种思想必然会造成康有为对权力的渴望,对皇权的依傍。
在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康有为不管是作为一个学者,还是一个政治家,他都是有很多过人之处的。
但是,他的自我膨胀也是他不能克服的顽疾。
“汪大燮说他听张元济说,康有为和弟子曾在广西刻过“俚言书多册分送,其中说话亦无甚奇!惟每说及己则称康子,而康字必大于余字数倍”。
[1]在1897年,康有为游历桂林时,居然自命不凡的把它看到的山川,洞穴命名为“康岩”“素洞”,[2]康有为犯了一个大忌,那便是他触动了中国士人的伤疤。
近代史2000字论文

近代史2000字论文第一篇:近代史2000字论文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简单地把它的发生归于某些个人的因素,尤其是企图从个人品质上找原因,都无助于我们正确的总结历史经验。
文化大革命是党和毛泽东在探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时走入歧途的结果。
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他们尖锐的形式,相当充分地暴露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体制等方面从在的缺陷。
从政治、法律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1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必须把党和国家的的工作重心转到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不受干扰,必须对社会主义建立后国内的阶级现状和阶级斗争作出合乎客观实际分析,并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
3要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根本任务,坚持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4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制度化。
5必须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团结,才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经济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1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变化。
2经济政策的正确必须要用思想理论的正确作保证。
3生产力布局的改变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能盲目进行急于求成。
4现代化的生产,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劳动制度,不能搞“无政府主义”。
5加速增加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6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采取闭关政策,必须加强对外交流。
二继承发扬抗战民族精神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
顽强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近代史论文范文2000字怎么写(2)

近代史论文范文2000字怎么写(2)近代史2000字论文篇三《近代史话语的变迁》[论文关键词]近代史;话语;革命;近代化[论文摘要]纵观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是在“革命”与“近代化”两种话语模式中展开。
各个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规定其研究方式。
左右其话语权。
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中国近代史话语的变迁过程的回顾和述论来解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中国近代史话语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以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的“近代化”话语和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为代表的“革命”话语,前者以中西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来构建中国近代史话语,后者以帝国主义侵略为主线构建中国近代史话语。
两种话语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其角色地位在一定时期互相变换。
1949年以前,近代化话语是正统、是中心,居主导地位。
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正统,近代化话语则被边缘化,其角色正好互换。
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了大量从近代化视角来审视中国近代史的论著,近代化话语日益受到学者的青睐,近代化话语有趋向主导地位的态势,保守地说至少可以和革命话语平分秋色。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外交问题影响中国的内政非常深刻和直接,许多内政做法都是以外交举措为转移。
帝国主义在中国扮演着控制内政的重要角色,因此20世纪初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多是从外交史起步。
刘彦著的《中国近时外交史》1910年完稿,重点探讨中西关系。
蒋廷黻1923年从美国回国后首先着手近代外交史的研究。
这一时期近代史和外交史合二为一,外交史的研究是广义的外交史研究,即“所有中国对外力挑战的反应之种种内政的举措与变革的研究,所有中国不同阶段内的自强的努力,如不同的维新运动与革命运动的发动与发展,均列入范围之内。
因为这些内政举措与变革的原始推动因素,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无不可以从中发现一条‘外力’影响与操纵的线索——这是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与拥有完整主权与强大政权的近代大国,很不相同的一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2000字大学生论文(2)

中国近代史纲要2000字大学生论文(2)中国近代史纲要2000字论文篇3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
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
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
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湘军。
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
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
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
此后用兵更为谨慎。
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
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
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
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
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
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
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
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
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
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
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
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

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篇一:《当代大学生之五四精神初论》[摘要]五四精神作为启蒙现当代知识分子的核心思想,以关注人文、个性解放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
而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步遗失这种自我意识和整体意识,并且形成一股不良的社会观念。
本文将从五四精神的核心出发,剖析这种社会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五四精神”;个性解放;社会责任感;“立人”思想;和谐社会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文明的、自由的、民主的国度都会拥有属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核心精神,如美国的实用主义、英国的绅士风度,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而以五四运动为发端产生的五四精神,则成为现当代中国的核心精神之一.它作为中国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了国家的兴盛与富强不断努力前行。
一、“五四精神”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五四精神”代表着进步、自由、平等、创造与和平的有机统一。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是民主与科学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同时,五四精神也升华了爱国主义,集中体现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把握时代潮流的伟大理想。
而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近现代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特征。
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以独立的人格、身份和价值标准,借助知识、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来表现自身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思考和“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关于近代史的2000字大学论文

关于近代史的2000字大学论文关于近代史的2000字大学论文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近代史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近代史的2000字论文篇一:《鸦片战争的探讨》摘要: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体制开始解体,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此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这次鸦片战争,使我们看清了清政府及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的表现,进一步认识了清政府的本质,通过对清王朝衰败过程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本文主要阐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对这次战争的看法。
关键词:鸦片战争、危害;19 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此时的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的晚期,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清王朝正做着“天上王国”的白日梦。
清王朝对世界的局势全然不知,已呈现衰败的迹象,始终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工业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而英国商人却需要大量的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丝绸等商品。
当时的英国政府感觉到单靠正当的贸易手段无法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于是英国资产阶级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开始大力发展鸦片贸易,开始把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并且输入量逐年增多,到1839年猛增到40000多箱,英国资产阶级在鸦片贸易中大发横财。
由于鸦片输入猛增,使吸食鸦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力,影响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
近代史论文范文2000字怎么写

近代史论文范文2000字怎么写据中国历史记载,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2000字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2000字论文篇一《略述我国近代史上的政权更迭》[摘要]1840年,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亦从此拉开,我国也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我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猛然被对世界打开,众多的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同时这也引起了国内封建集团的极力抵触,外国资本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各种爱国、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相继展开,我国也由此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在革命的展开中,清政府统治很快被北洋军阀统治所取代,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孙中山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取代了袁世凯领导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直至新中国的成立,我国政权才又得以稳固。
本文据此简述了我国近代史上的政权更迭。
[关键词]我国近代史;政权更迭;革命爆发;救亡图存一、简述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七个重要的历史阶段1、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并开始不断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也基本形成。
3、20世纪初,我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进入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
4、191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我国开始展开,国民革命运动大规模进行。
5、1927到1937年,国共进入十年对峙时期。
6、1937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我国进入了八年抗战时期。
7、1945到1949年,我国展开了持续四年的解放战争,从此结束了我国的近代史,标志着我国现代史的开端。
二、1、我国近代史上的三个统一的历史政权(1)1840-1912,清政府统治时期,沿用几千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统治形式。
(2)1912-192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建立起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关于近代史的大学论文2000字

关于近代史的大学论文2000字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近代史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近代史的2000字论文篇一:《论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摘要: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
关键词:洋务运动《马关条约》民族危机一八九四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将中国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导致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在以前的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已经全军覆灭,在威海卫战争中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了维护清朝廷的统治的自救运动,学习西方先进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强国力。
其成果也较显著,不过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运动的成果不堪一击。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日本欺负中国的气焰更加嚣张,逼迫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3、中国开放府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5、片面最惠国待遇;6、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7、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8、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迫使中国不得插手朝鲜事务。
近年来各国的领土主权引起的冲突不断,从而我们愈发明白领土主权的重要性,无论是军事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民族因素。
《马关条约》割让的土地占日本本土面积比重很大,可大方面发展经济。
关于近代史的大学论文2000字(2)

关于近代史的大学论文2000字(2)近代史的2000字论文篇三:《浅谈文化形态学的近代史》中国文化有两次大转型,一次是殷商之际的汤武革命,完成了由“神”到“圣”的转变;一次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开始了由“圣”向“人”的转变。
关于第二次文化转型的研究,晚清近代史备受人们关注。
《通往立宪之路》(以下简称为《通往》)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完成的一部晚清史研究的力作。
该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晚清史研究,而是一部作为文化转型期的晚清史、具有文化形态学意义上的史学论著。
文化转型期的晚清史中国有两个,一个是王朝中国,一个是文化中国。
就两个中国的关系来说,作者认为,文化中国“以自然形态言之,它为‘江山’;以社会形态言之,它是‘民间’;以文化形态言之,它叫‘历史’。
历代王朝,便从这历史的本体里生长起来的,它不但是诞生王朝的产床,同时也是埋葬王朝的墓地,王朝史只是它的一部分”(《通往》,P9)。
因此,在作者看来,“文化中国”是源始的、基础性的、活的文化生命体,而“王朝中国”如唐宋元明清等王朝历史,只是“文化中国”的一次经历或一种存在方式而已。
根据以上的基本区分,作者对历史的时间概念也有了自觉认识。
一般来说,历史事件被排定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中,这种排序象征着因果关系,即在前的事件总被理解为在后事件的原因,比如近代史(1840年到1919年),这里时间的数字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在先发生的鸦片战争,被理解为在后事件(如五四运动)的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如毛虫岀茧,凤凰涅槃,转型期总是充满痛苦而又难以预知的,近代的中国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中央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余年来,中国褪去强大传统帝国的光环,在历史潮流的驱使下,开始了像现代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但是这一转变并不容易。
清政府的腐败,封闭,使得18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如一潭死水,而统治者却还沉醉在泱泱大国的美梦里,而不能理智的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变现状,又反观大洋彼岸,英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确定了君主立宪,资本主义的剥削欲望已经昭然若揭,对着远东大陆这边沃土虎视眈眈。
但其实站在一个足够理性的角度,从现在的角度出发,理性评价清政府本身,统治者也不是没有采取措施,统治者一度希望通过廉政,减少税收等手段来改变国家生厂力落后,国民生活贫苦的现状,暂且不论来自贪官污吏的影响,然而客观因素却从根本上决定了,这样的适用于传统帝国的措施是无法拯救落后于世界发展脚步的中国的,因此,清王朝的覆灭并不能简单归结于一个王朝的没落,而是一个时代的尾音!既然中国没有自发的进行这样的转型,于是必然将会出现外力来迫使中国改变。
于是有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虽然这一系列的变动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难,颠沛流离,战火不断,国家动荡,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也使中国丧失了大量国家主权,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家一度面临巨大危险。
但也打醒了沉睡的中华人民和统治者,使这个落
后帝国开始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强大起来一定要进步,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运动,中国才开始慢慢对近现代的文史法律自认科学有了一定了解,而这些理论基础是一个国家想要发展不可或缺的。
所以辩证看来列强的欺侮在给中国带来不可磨灭的创伤的同时,也在将中国的发展向前推进。
而且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发现,越是动荡的年代越是会诞生卓越的人才,古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近代的中华民国也是大家辈出,越是动荡越是自由也就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不难发现,经过近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潮流从传统儒家仁义礼爱的思想转变为各种形态的多种思想一齐发展,这说明国人开始自己思考,开始反省自身,重新认识世界了,这无疑不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所以纵观中国近代这一百来年的历史不仅是一段充满坎坷的充满耻辱的中国的磨难史,也是一段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寻求光明的传奇。
正如唐玄宗所说:“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
”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将来,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虽说历史的巨轮从未停止过前行,但很多规律无论时光如何荏苒都依旧亘古不变。
如何正确的认识历史,并从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提炼出一些对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仍具有价值的东西来,是一个值得毕生探求的问题,所以即便是对于我们这样的理工科学生来讲,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作为必修课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即使有再完备的专业知识,如果对历史一无所知,又如何对于国家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更无谈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了。
但是历史摆在那里,是不会被改变的,但是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却是根据时间,个人阅历等客观因素改变的。
就我自己来说,这不足两个月的近现代史学习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对于清政府的偏见,我们都不是历史的参与者,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兴许也算不上,很多事情都是道听途说,只言片语口耳相传下来或许就不再是那个意思了,社会主流对于清政府的态度无疑是消极的,鸦片战争,各种不平等条约,闭关自守都和清政府脱不了干系,所以在我们这些对于历史知之甚少的人眼中清政府就是腐朽,懦弱,失败的代名词。
殊不知,清政府更确切的是康乾盛世后的晚清政府,也是有不少为了兴盛强大做出的正确举措的,就说道光皇帝吧,他也着实辛苦,面对衰相毕露的一个偌大王朝,他竟然需要极端苛减自己的花销以应对国家经费不足的情况。
再说袁世凯吧,一直由于称帝一事被深深诟病着,至今仍被流传为一个阻碍了中国发展,侵占了革命成果的大罪人。
虽说称帝一事确实不符合历史潮流,自然也不可能行得通,但是当你弄清楚前因后果就发现其实袁世凯也并非罪不可恕。
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你不仅要知道袁世凯称帝,你还需要了解袁世凯是个怎样的人,在称帝之前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称帝之后又经历了怎样的变故,最后这场历史的闹剧又以怎样的状态拉下帷幕。
其实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是所接手的中华民国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烂摊子,极需要一个明智的领导人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已带领国家恢复元气。
然而事实却是,实权都在议会手里,而袁世凯徒有大总统虚名却无法掌握实权,议会又没有走入正
轨,整天做的事就是打没有结果的嘴巴仗,野心勃勃的袁世凯被捆住了手脚,一心想有所为,现实却是看着乱成一团的国家干着急,再加上奸佞之人的撺掇才有了后来称帝之事。
而且袁世凯一生都是极力反对日本人的,他早就看清了日本人在中国的侵略野心,所以其实袁世凯还是一心向着中国的,不论是他作为军阀,抑或大总统,或者皇帝的时候,都是没有忘记自己的立场,虽然他对于个人权利的追求造成了他的失败,但是他所做出的贡献也应该被辩证看待!
所以,我们大学生学习历史并不能只是了解历史,更要辩证的看待历史,并从过去汲取教训,才能学以致用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