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对集团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确保各项活动和服务安全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2 职责
安委会:负责集团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工作;
安委办:具体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负责汇总风险评估与控制信息,编写风险评估和控制年度报告;
各安全专业组:负责指导各自领域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并组织各自领域集团层级的风险评估组;
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填报风险评估与控制信息,编写本单位风险评估报告;
3 风险评估小组
3.1 各基层单位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包括本单位分管领导、相关科室主任(班组长)、安全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岗位工作经验的作业人员;
3.2 集团成立不同安全领域的安全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包括集团分管领域安全的领导、总/副总工程师、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安全管理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岗位工作经验的作业人员组成,必要时邀请外部专家参加;
3.3 所有评价小组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隐患)评价工作。
4 评价范围、对象及顺序
4.1 评价范围包括管理领域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和服务,包括生产操作、储运、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承包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常规生产活动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所有可能导致重大危害和影响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应充分识别和评价;
4.2 评价对象: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装置;安全设施、应急设施、消防设施等;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生产操作、作业任务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等作业;
4.3 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频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培训;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曾发生过的各类事故记录、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4.4 可能导致重大危害和影响的活动应优先进行风险评估;
5 评价方法
5.1集团危害识别方法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SCL),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评价方法。
6 识别危害的根源和性质
6.1 评价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现状和潜在的危害,包括:
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声、振动、湿度、辐射、高温、低温、生产性粉尘等),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及穿戴不正确、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6.2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火灾和爆炸;冲击与撞击;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设备、设施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可能造成环境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人身伤害、死亡;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
6.3 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目前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比如火灾、爆炸、泄漏、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
7 评价风险和影响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7.1 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发生后的后果及影响的严重性,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的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单位形象的影响;
7.2 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7.3 评价风险(风险度R=L×S)。结合所识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及后果的严重性(S),决定其风险的大小。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轻微的或可忽略的(R=L×S=1~3); 可容忍的(R=L×S=4~8); 中等的(R=L×S=9~12); 重大的(R=L×S=15~16); 不可容忍的(R=L×S=20~25)
8 风险控制
8.1 各单位应对所识别的需采取控制改进措施的中等的风险、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进行汇总,并填写本单位的《风险及控制改进措施单》,汇总后交集团安委办备案;
8.2 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涉及复杂技术的风验事项,由安委会各安全专业组组织评估小组采用隐患识别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对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隐患的危害程度,确定治理方案;
8.3 各单位根据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规定,对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实施控制改进,并做好现场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安委办定期通报重大及不可容忍风险控制情况;
8.4 各单位要将具有中等的需采取控制改进措施的风险,纳入各单位闭环管理,根据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规定,逐项实施控制改进,并做好防范措施;
8.5 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
8.5.1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消除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的措施;控制风险的措施;
8.5.2 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HSE(健康、安全、环境)教育培训;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8.6 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技术保证和服务。
9 危害及风险信息更新
9.1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更新危害及风险信息;
9.2 有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应及时更新危害及风险信息;
9.3 危险化学品管理涉及的安全评价,根据有关法规要求进行;
10 风险评价报告
10.1每年年底前各单位完成本单位风险评价报告,报安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