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开课系:交通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学时:36学分:2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根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了本教学大纲,本课程主要讲授: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由于条件限制,学习主要以理论为主。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本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新能源汽车结构及组成原理、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新能源汽车维护。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学生认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机。
4.要求学生掌握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电动汽车基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驱动布置形式及关键技术。
5.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与相关技术。
6.要求学生掌握部分新能源汽车维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新能源;2.了解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3.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1.新能源汽车概述;2.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第二章纯电动汽车教学要求1.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特点;2.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3.掌握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和影响因素4. 了解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6.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纯电动汽车概述、;2.纯电动汽车结构原理;3.典型纯电动汽车分析、4.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5.纯电动汽车的维护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混合动力汽车教学要求1.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及相关技术;2.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与结构3.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4.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混合动力汽车概述;2.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3.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第四章天然气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天然气汽车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熟悉天然气汽车主要类型、应用和结构;3.认识天然气汽车的优点;4. 了解天然气汽车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形式;教学内容1.天然气汽车概述;2.天然气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第五章液化石油气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液化石油汽车的结构;2.掌握液化石油汽车主要参数;3.会识读不同汽车的标记;4.了解液化石油气专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了解液化石油气汽车维护教学内容1.液化石油气汽车概述;2.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六章醇类燃料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醇类燃料汽车的特点、分类和应用;2.理解醇类燃料汽车性质特点、结构与工作原理;3.理解醇类燃料汽车维护教学内容1.醇类燃料汽车概述、2.醇类燃料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维护第七章其他新能源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其他新能源的组成、类型及特点;2.掌握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参数;3. 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形式教学内容1.生物柴油汽车2.二甲醚汽车3.氢气汽车;四、学时分配建议五、学习质量标准1、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尤其是难点和重点,学习质量优秀2、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理解,对课程内容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学习质量良好3、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基本理解,对课程内容基本掌握,但可能不太全面,其学习质量中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时:32学分:2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新能源汽车技术》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机电维修岗位,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特性,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展的方向,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三、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种类;(2)掌握新能源汽车燃料的特性;(3)掌握动力电池与能量存储的工作原理;(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技术;(5)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2)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4)具有小组团结、协作能力;3.素质目标1页(1)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2)能够举一反三,检修不同车辆;(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开课系:交通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学时:36学分:2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根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了本教学大纲,本课程主要讲授: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由于条件限制,学习主要以理论为主。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本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新能源汽车结构及组成原理、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新能源汽车维护。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学生认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机。
4.要求学生掌握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电动汽车基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驱动布置形式及关键技术。
5.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与相关技术。
6.要求学生掌握部分新能源汽车维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教学要求1. 了解新能源;2. 了解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3.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1. 新能源汽车概述;2.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第二章纯电动汽车教学要求1.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特点;2.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3. 掌握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和影响因素4. 了解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6. 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 纯电动汽车概述、;2.纯电动汽车结构原理;3.典型纯电动汽车分析、4.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5.纯电动汽车的维护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混合动力汽车教学要求1.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及相关技术;2.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与结构3.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4. 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2. 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3.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第四章天然气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天然气汽车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熟悉天然气汽车主要类型、应用和结构;3.认识天然气汽车的优点;4.了解天然气汽车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形式;教学内容1. 天然气汽车概述;2. 天然气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第五章液化石油气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液化石油汽车的结构;2.掌握液化石油汽车主要参数;3.会识读不同汽车的标记;4.了解液化石油气专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了解液化石油气汽车维护教学内容1. 液化石油气汽车概述;2. 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六章醇类燃料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醇类燃料汽车的特点、分类和应用;2.理解醇类燃料汽车性质特点、结构与工作原理;3. 理解醇类燃料汽车维护教学内容1. 醇类燃料汽车概述、2.醇类燃料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维护第七章其他新能源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其他新能源的组成、类型及特点;2.掌握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参数;3.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形式教学内容1. 生物柴油汽车2. 二甲醚汽车3. 氢气汽车;四、学时分配建议高级检测章节内容合计讲授实践备注1 新能源汽车概述2 22 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 2 23 纯电动汽车概述 2 24 纯电动汽车结构、工作原理 2 25 典型纯电动汽车分析 2 26 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2 27 纯电动汽车的维护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2 28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 2 29 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 2 210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2 211 天然气汽车概述 2 212 天然气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213 液化石油气汽车概述 2 214 液化石油气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215 醇类燃料汽车概述、 2 216 醇类燃料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维护2 217 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 2 218 考试复习课 2 0 2合计36 34 2五、学习质量标准1、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尤其是难点和重点,学习质量优秀2、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理解,对课程内容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学习质量良好3、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基本理解,对课程内容基本掌握,但可能不太全面,其学习质量中等。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专业课程。
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机械构造和电子控制的构造和性能,并掌握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柴油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的区别。
对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和维修的一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初步学会动手检测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为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产制造、设备管理、营销服务、维修保养等打下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结合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加深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能够学以致用。
本课程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课题教学设计不同的活动,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
通过一体化教学,教学可在传统教室、实训室进行。
在学习情境中,可设计的活动包括学习目标、任务分析、知识链接、实际操作、结果检查等内容。
每一个任务的学习都以任务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的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基本技能。
本课程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立的。
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52课时。
学时分配方案建议见课程内容和要求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新能源汽车构造,工作原理。
2.掌握新能源汽车日常维护、常见故障处理。
(二)技能/能力培养目标1.能查询车辆信息,初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
2.状况制定维护维护工作计划和作业表。
3.能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交流慢充系统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拓展模块课程、职业考证模块课程二、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新能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员掌握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核心技能。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熟悉新能源汽车的总体构造,了解各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开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尊重个体差异、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注重素质教育。
这些理念共同构成了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培养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
经过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售后企业、高校的合作研讨,同时参考新能源汽车职业资格标准、新能源汽车技术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内容,归纳出适合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的教学项目: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熟悉新能源汽车的总体构造,了解各系统的工作原理等多个方面。
课程以典型案例,依据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依托专项技能和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序化,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初级到中级”的职业成长规律。
最新《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新能源汽车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一门能力拓展课。
它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原理和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的基本设计方法,为做好毕业实习报告以及今后从事汽车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电动汽车类型、电动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电机、蓄电池、电动汽车维修与包养等内容,同时介绍了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和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是从事汽车行业人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学习和参考的实用教程和资料。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国内相关政策;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了解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了解电动汽车常用驱动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与驱动特性;掌握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的基本计算方法;了解电动汽车保养和维护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优势。
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毕业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本课程建议学时36学时。
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16学时。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3. 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4. 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5. 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二)能力目标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2.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3.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4.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三)素质目标1.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4.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科学创新的意识。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1、前言1.1 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3、课程内容和要求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5、实施建议5.1 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
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024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动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动车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新能源汽车的机械构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性能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区别。
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维修的一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初步学会动手检测、调试、和维修纯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习原理、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完成整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程序来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检测能力的培养。
主要任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各部件功用与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柴油机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区别、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相关部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4)掌握新能源汽车能量传递路线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5)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2.能力目标(1)挑选和使用所需工具,独立拆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部件:电池、电机、控制电脑、发电机、动力和控制线束等。
(2)能够说明电池和电机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各自的性能影响参数和各自的影响结果。
(3)清晰梳理电动汽车的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并能单独完成线束的拆卸、清理、检查和重新安装。
(4)根据新能源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传输路线,能对其中能量的转换过程进行测试,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正确充电操作。
(5)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测试与维修。
(6)独立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故障检测与维修。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新能源汽车技术是现代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构造、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维护、调试、维修和改进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诊断和维修;2.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最新发展,具备行业前瞻能力;3.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测试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生产操作;4. 具备新能源汽车的改进和优化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艺、测试方法、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1. 电动化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了解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特点和性能指标,能够进行基本的车辆维护和维修;2. 混合动力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种混合动力系统的优缺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3. 氢燃料电池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氢气储存、燃料电池发电等关键技术,能够进行安全操作和简单的维护保养;4. 其他新能源汽车技术:如太阳能汽车、智能汽车等,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特点,能够进行基本的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企业实习等。
同时,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
四、课程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表现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察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的基本概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推荐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了解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
全面了解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量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三、内容标准第一章为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重点讲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石油短缺2.环境污染3.气候变暖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势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及发展趋势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1.基本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要使学生掌握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等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驱动电机系统的种类及特点,最终获得检修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的能力。
2、课程的功能定位本课程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立足点,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驱动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驱动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等,熟悉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和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实用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实践、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等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驱动电机系统的种类及特点,最终获得检修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的能力。
2、课程具体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组成;2.了解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电机及控制器常见故障;4.掌握电机及控制器故障检测方法;5.掌握基本工具设备和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6.掌握旋转变压器的基本作用及检测;7.掌握高压元器件的绝缘测试;8.了解电机相关性能测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车辆进行检查;2.能运用摇表对电动汽车高压部分进行绝缘检查;3.能对驱动电机系统的故障进行分析;4.能就车更换驱动电机;5.能正确使用CAN卡对知豆H1车型读取报文;6.能看懂报文格式;7.能对照报文找出故障范围;8.能发现电路检测维护过程中的安全隐患;9.能正确使用常规的仪器,仪表工具;10.能识读汽车电路系统中常用英语词汇;345678四、教学资源1、教学团队(1)课程负责人熟悉新能源汽车技术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教师。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岗位职业要求为指导,通过工作情境设计、案例分析、理实一体化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本课程的教学。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框架结构: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二、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且又具专业特点的课程总体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等。
(一)总目标通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熟悉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动力电池的分解、组装和检测方法掌握驱动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与检测方法。
了解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内部组成部件;理解动力电池为何要进行平衡管理和热管理;掌握动力电池的安全管理与数据通信;了解驱动电机管理控制模块的功能,直流-直流的原理,直流变交流的原理,以及驱动电机管理模块的检测与诊断。
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动力驱动单元的驱动形式和特点。
学分和学时分配:10学分,建议课时为96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64学时。
对学生选课的建议:必修四、实施建议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编写、教与学、教学评价、课程费源开发与利用等建议,并提供典型案例,体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参考学时
1.新能源汽车概述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简要说明我国的能源紧缺
●说出汽车尾气排放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分类
●了解能源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能源的分类
2
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结构特点
●说出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特点
●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结构
●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
4
2.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1.电能存储装置
●说出电能储存装置的种类
●了解电能储存装置的基本概念
●掌握电能储存装置的性能指标
4
2. 动力电池的分类和充电
●列举动力电池的分类
●掌握电动汽车的充电
2
3.动力电池
●说出三种动力电池的区别
●掌握动力锂电池的特点
4
3.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
统1.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掌握蓄电池的管理系统
●掌握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了解电源转换装置
2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
●掌握串并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管理系
统
2
3.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
●描述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
●掌握客车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分布
4
4.新能源汽车电动机驱动与
控制系统1. 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
●说明电动机的分类及各部件的名称
●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
●了解轮毂电动机
4
2.电动机驱动模块常见故障及排除
●了解普锐斯的驱动电机的检查项目
复述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2
5.纯电动汽车1、纯电动汽车的组成与结构原理
●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
●描述其电动汽车的组成部件
●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2
2.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了解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掌握电动机控制技术
●掌握能量管理技术
4
6.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与特点
●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
原理
4
2. 典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介绍
●了解雪佛兰沃蓝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描述比亚迪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
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掌握串联式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掌握并联式结构与工作原理
●描述混联式结构与工作原理
4
4.丰田普锐斯的动力组成
●了解普锐斯的动力组成
●掌握普锐斯的驱动电机
12
总课时60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内容描述涉及的主题参考学时
教学活动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活动引入〗
学生课前收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
景;教师引入活动主题,向学生明确活动
目标、程序、任务单。
〖活动展开〗
主题 1.新能源汽
车概述
2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内容描述涉及的主题参考学时
学生每4人一组,进行活动分析;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学生分组讨论三次能源革命事件,完成任务单的相关内容;每组1人代表介绍本组收集的资料。
〖活动小结〗
学生互评总结,教师点评;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活动二:参观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活动引入〗
教师引入活动主题,向学生明确活动
目标、程序、任务单;学生每4人一组,
查阅教材资料,针对任务单中提出的问题
进行讨论。
〖活动展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储配站实
地参观;各组讨论,完成任务单中相关内
容,并制作PPT。
〖活动小结〗
各组汇报评价意见,教师点评;教师
进行活动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主题 3. 新能源汽
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2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
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适应燃气行业发展的需要。
(6)教材中专业技术的专用英文名词应提供中文注释。
5.2 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例,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考、实践、讨论、交流、评价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5.3 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技术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与特别鼓励,要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5.4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1)注重实训指导手册的开发、应用。
(2)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同时,建议加强该课程常用教学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数据库,努力实现学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构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议设立本课程实训室,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