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为了解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沉降现象,进而判断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沉降观测,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项目组织和管理2.观测人员:负责实施沉降观测工作,包括安装测点、测量数据记录等。
3.设计人员:负责制定观测方案和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三、工作步骤和流程1.观测方案制定: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规模确定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点数量和位置、观测周期等。
2.测点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负荷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测点位置,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测点标定:在测点位置进行标定,包括建立参考基准点和确定测点坐标系。
4.测点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测点设备,包括测点支撑物、测点盘等。
5.数据采集:按照观测方案规定的周期,进行数据采集工作,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校正、数据拟合等。
7.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8.报告编制:根据评估结果,编制沉降观测报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安全措施1.观测人员必须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在观测过程中,严禁随意移动或拆除已安装的测点设备。
3.在观测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周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设备和材料1.测量仪器:包括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
2.测点设备:包括测点支撑物、测点盘等。
3.数据处理软件:包括测量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软件。
六、预算和时间计划1.预算:根据项目规模和要求进行预算,包括设备采购、人员费用等。
2.时间计划:根据工作步骤和流程,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
七、质量控制1.观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熟练掌握观测工作的操作技能。
2.观测设备必须经过校准和调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 引言沉降观测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基沉降进行监测和测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情况,判断地基是否稳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布置、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2.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沉降观测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 确定观测区域和观测点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观测的区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区域。
然后在观测区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通常选择地面或地下的固定点作为观测点。
2.2 建立基准点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地基沉降的变化,需要建立一个基准点。
基准点可以选择稳定的建筑物或其他固定物体作为参考。
在建立基准点时,需要注意避免基准点受到施工活动的影响。
2.3 设置基准水准点除了建立基准点之外,还需要设置基准水准点。
基准水准点是用来确定各个观测点的高程差异,从而准确测量地基的沉降变化。
设置基准水准点时,需要考虑到观测点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3.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布置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是沉降观测的关键。
常见的沉降监测设备包括水准仪、测量自动站、应变计等。
在选择监测设备时,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具体需求、观测精度要求以及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1 水准仪水准仪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设备之一,用于测量地基的沉降。
水准仪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精度的要求和工程的实际情况。
3.2 测量自动站测量自动站是一种全自动化的沉降观测设备,可以连续进行观测,并实时传输观测数据。
测量自动站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精度的要求和观测周期。
3.3 应变计应变计是用来测量地基应变变化的设备,可以间接反映地基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应变计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精度的要求、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应变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地基沉降变化的结果。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是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现象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案。
通过对主体结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可以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的变形情况,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个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的示例:一、观测点的布置1.根据工程的特点和主体结构的形状、结构特点等因素,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方案。
观测点应覆盖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如基础、柱子、梁等,以全面观测主体结构的沉降情况。
2.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性进行合理的确定。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的间距应根据主体结构的尺寸和变形情况来决定,一般为5米-10米。
3.观测点的布置应均匀分布在主体结构的不同位置,以减小观测误差。
同时,观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到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的临时结构和荷载情况,避免对观测结果的干扰。
二、观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1.主体结构沉降观测需要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观测仪器包括测距仪、测角仪、水准仪等。
2.观测设备和仪器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和高精度的测量精度,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3.在选择仪器和设备时,还应考虑到工地环境的复杂性和恶劣性,选择具有防尘、防水、抗干扰等功能的仪器和设备。
三、观测方法和频次1.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高斯仪测量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施工进度、主体结构变形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施工周期或者变形速率来决定观测频次。
3.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措施,避免沉降过大或过快导致的安全隐患。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观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可靠的沉降数据和趋势。
2.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洗、筛选和校正等步骤,以消除人为误差和其他干扰因素,得到准确的观测数据。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它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在长期使用或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将提出一个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1.确定观测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定数量的观测点,包括建筑物周围地面和建筑物内部的不同位置。
观测点应尽可能分布均匀,能够代表样本的整体情况。
2.仪器设备准备:准备好沉降仪器,包括沉降测量仪、水平仪、测量杆等设备。
确保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以校准仪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工作人员培训:对参与观测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仪器的操作技术、观测点的选择和标记、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施工流程1.观测点的选择和标记: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点。
在每个观测点上,用标杆或标志物标记出观测位置,以便后续的测量。
2.建立基准点:在观测点附近选取一个基准点,它应远离施工活动区域和可能引起沉降的因素,如道路交通、振动源等。
用水平仪确定基准点的水平面,并用钢板或钻孔的方式将基准点固定在地面上。
3.测量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测量方案,使用沉降测量仪和测量杆等设备进行测量操作。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静态测量或动态测量的方法。
4.数据记录和处理:在每次测量后,将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及时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沉降变形的具体数值和趋势。
5.定期检查和维护: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观测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数据的准确性。
如有需要,可以对观测点进行重新选择或调整。
三、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安全: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标记好观测点,防止人员误入观测区域。
2.数据记录的安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可以采用电子数据存储和加密传输等措施,保护数据的安全。
通过以上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地进行沉降观测工作,并获得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一)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1、设备准备:充分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检校仪器、检定钢尺、对所有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尺应根据计量法的要求,定期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2、技术准备:测量员要熟悉工程现场情况和定位条件、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相对关系,建筑物标高以及设计对测量的精度要求等。
熟悉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环境及原有建筑物的关系:GPRS点的坐标、标高,建筑物的朝向,定位依据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间距及夹角;首层室内±0.000的绝对标高,室外地坪的竖向布置(标高、坡度)和绿化及道路,地上、地下管线的安排等,要特别注意的是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布局。
要对图上全部尺寸进行核对,当各图纸核对无误后,对于总平面图要以轴线为准,核对基础、非标准层、标准层的有关尺寸,标高是否相对应。
校核GPRS点的坐标及标高:为保证整个场地定位和标高的准确性,对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点均应进行严格的校核,以取得正确的定位依据。
核算设计图上定位点的坐标与其边长、夹角是否对应。
实地校测定位点,要求高精度。
但常因种种原因点位稍有移位,为了校核点位和防止误用移动的点位,应会同甲方一起对点与点距离及夹角进行实地校测,当发现错误或误差超限时,请甲方妥善处理。
用水准仪实地校测甲方所给水准点间的高差,发现问题请甲方处理。
桩的保护:所有的控制桩均用砼墩加固及维护栏保护,并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复核。
如有变动,立即采取措施恢复。
3、基础放线验线:建筑物基础放线的基本步骤:根据基坑边上的建筑物控制桩(即轴线引桩,但要经场地控制校核后方可使用)用经纬仪仔细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和主要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土方开挖深度不一样,基础底标高也就不一致,为了控制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时的标高,在基础土方开挖时,将标高引测至基坑四周。
在人工清土及基础施工时可将水准仪架在基坑内进行测量。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项目背景施工建筑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目标通过沉降观测,旨在确保建筑物的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超过安全标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三、观测原理通过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沉降探测器,测量建筑物自身的沉降变化。
观测采用全自动仪器,定时测量和记录建筑物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内容1. 建筑物主要结构的沉降观测: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包括地基、框架等关键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
2. 建筑物周边地基的沉降观测:监测建筑物周边地基是否存在沉降,以及沉降的程度和方向。
3. 建筑物使用期间的沉降观测:在建筑物使用期间进行定期观测,监测建筑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沉降情况。
五、观测方案1. 观测仪器的选择: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观测仪器,如全自动测量仪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设备安装: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和要求,合理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3. 观测时间间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观测的时间间隔,建议在施工期间每天进行观测,使用期间每月进行观测。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生成沉降曲线,并与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进行比对,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5. 数据报告与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编制观测报告,提出监测建议和必要的调整措施,在沉降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实施修复工作。
六、质量控制方案1. 设备质量把关:选择正规可靠的设备供应商,确保所选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2. 安装质量把关:设定建筑物沉降观测仪器的安装要求和方法,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3. 数据准确性把关:严格按照观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避免人工操作和仪器误差对数据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数据分析标准把关: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符合规范和要求,避免主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工程测量、水平垂直度控制及沉降观测
工程测量、水平垂直度控制及沉降观测
(1)工程测量
按照规划局规定的建筑红线和设计图纸,以甲方提供的定位基点,利用全站仪和经纬仪复核柱基施工的轴线,并建立轴线控制网,将轴线网点投影在地面上,并用C20砼浇筑20cm*20cm的墩,在上面标注轴线网点,并经常进行复核。
一般用吊锤传递轴线,弹线后钢尺丈量来传递标高。
(2)水平控制
本工程楼面的水平控制使用水准仪、由甲方所提供水准点引入,待首层柱砼浇注后将该标高引至首层柱上。
以上各层用钢尺由下层标高向上度量的标高用水准仪引到该层柱子上,以控制上层楼面的水平。
(3)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正确,可用经纬仪把轴线投测到各层楼板边缘或柱上,用钢尺直接丈量,把标高传递上去。
(4)沉降观测
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
在建筑物附近设三个水准点作为基点,其高程从国家二等水准点按二类水准测量要求引测,并定期复核。
沉降观测点采用φ20圆钢制作,与预埋于墙柱内的铁件焊接。
观测周期为每施工一个结构层观测一次(或按设计要求)。
工程竣工后,依照施测数据,编制成果,作为竣工资料。
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方案
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和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施工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安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旨在探讨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的方案,以供相关工程参考。
二、观测目的1. 确保工程施工期间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防止因施工引起的沉降变形过大导致建筑物损坏。
2. 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施工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3. 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采取措施提供预警。
4. 积累沉降观测数据,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三、观测依据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 相关设计文件和图纸4. 工程施工周边环境调查资料四、观测内容1. 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2. 周边地下管线的沉降观测3. 周边道路的沉降观测4. 施工现场本身的沉降观测五、观测方法1.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确保观测精度。
2. 采用铟合金尺作为水准尺,提高观测的稳定性。
3. 采用自动化观测系统,提高观测效率。
4. 采用连续观测方法,掌握实时沉降情况。
六、观测步骤1. 在施工前,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初始观测,获取基准数据。
2. 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数据。
3. 当发现异常沉降情况时,及时进行加密观测,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 施工结束后,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最终观测,评估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七、观测人员及设备1. 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培训,熟悉观测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2. 配备精密水准仪、铟合金尺、自动化观测系统等先进设备,确保观测精度。
八、数据处理与分析1. 观测数据应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进行处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房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房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房屋工程的施工和使用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沉降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房屋工程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
本方案旨在对房屋工程沉降观测的实施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房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二、目的及意义1. 目的:通过沉降观测,及时了解房屋工程的沉降情况,保障房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2. 意义:可以及时发现沉降问题,避免出现房屋工程的不稳定情况,降低安全隐患。
三、观测方案1. 观测目标:对房屋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包括建筑物整体沉降观测和局部区域沉降观测。
2. 观测内容:(1) 建筑物整体沉降观测包括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地基土壤的沉降情况等。
(2) 局部区域沉降观测包括房屋周边地表沉降情况、基础沉降情况等。
3. 观测方法:采用测量仪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具体包括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
4. 观测周期:建议进行每月一次的观测,以及每季度一次的定期归档观测数据的工作流程。
四、观测工作流程1. 确定观测点: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地理位置,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2. 设置观测仪器:在观测点上设置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
3. 进行观测:按照预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获取观测数据。
4. 数据处理:对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5. 制作观测报告:根据分析结果,制作观测报告,反馈到相关部门和业主,以便及时处理沉降问题。
五、观测报告1. 报告内容:(1) 每次观测的具体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沉降情况的评估和分析,包括造成沉降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3) 针对性的建议和处理意见。
2. 编制要求:报告应准确反映观测情况,内容清晰、准确、简洁。
六、质量保证1. 观测人员:观测工作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测设备: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工具,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一、施工测量控制技术方案施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保障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精度,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下面给出一个施工测量控制的技术方案。
1.制定测量标准和规范: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制定测量标准和规范,确定测量的基准和参考平面,确保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准确性。
2.确定测量控制点: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结构特点,在施工现场确定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
3.制定测量方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选用和校准、测量时机等内容。
4.进行基本测量:在施工前进行基本测量,包括地面控制点的建立、测量控制网的布设等,以提供后续测量工作的基础数据。
5.进行定位测量: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定位测量,包括平面定位测量、高程定位测量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部位的位置准确。
6.进行变形测量:对于需要进行变形观测的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变形测量,包括位移、倾斜、变化率等参数的测量,以及记录和分析变形数据。
7.进行精密测量:对于需要进行精密控制的工程,如大型桥梁、隧道等,要进行精密测量,包括使用高精度仪器和仪器的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8.进行复测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复测和监测,对施工进展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其目的是记录土地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判断变形程度,便于对工程进行调整和控制。
下面给出一个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
1.确定沉降观测点:在工程周围和重要结构部位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分布均匀,并标识清楚,以便进行沉降观测。
2.建立沉降点基准:在每个沉降观测点附近建立基准点,确定起始标高,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基准。
3.安装测点:在沉降观测点上安装测点,可以选用激光测距仪、水平仪等仪器进行安装,确保测点的位置准确。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沉降观测是工程地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监测土地表面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确定。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观测任务:明确观测任务,包括监测对象、观测时间、观测周期等。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观测任务的时长和频率。
2.观测项目:根据工程的特点,确定需要观测的项目,例如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等。
3.观测方法:确定观测方法,包括采用水准仪观测、全站仪观测、GPS观测等。
根据观测准确度和经济性的要求来选择观测方法。
4.观测参数:确定观测参数,包括水准点的位置、高程、坐标等。
根据观测任务的要求来确定观测参数。
5.数据处理:确定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以及结果的总结和报告。
6.资金预算:根据观测任务的要求,预估观测所需的人力、设备和材料等费用,制定合理的观测施工方案。
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1.平整地点:选取地面平整、无明显隆起或下凹的地点作为观测点,避免有施工活动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地面变形。
2.稳定基础:确保观测点的基础稳定可靠,避免土体松动或沉降。
3.多点布置:根据工程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常用的布置方式包括等间距布点、紧密布点、等高差布点等。
考虑到工程的不同部位,可以采用多种布点方式组合使用。
4.控制测量点:在布置沉降观测点的同时,还需布置一些控制点,用于校正观测数据,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控制点可以选择在观测点附近的地表或建筑物上。
5.校正因素:在布置沉降观测点时,还需考虑到各种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例如,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土体的沉降,需要选择与地下水位变化相一致的时间段进行观测。
综上所述,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是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只有制定合理的观测施工方案,并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布置观测点,才能确保沉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道路沉降的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解决沉降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观测设备选择、观测点设置、实施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等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 制定沉降观测方案:在进行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确定观测的时间、频率、观测点等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观测。
2. 选择观测设备:根据观测方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
一般常用的设备有沉降标杆、水准仪、全站仪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观测。
3. 安排观测人员:确定观测人员及其职责,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观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4. 保障工程安全:在进行沉降观测施工之前,需要对观测区域进行安全评估工作,确保观测过程中观测人员的安全。
5. 确定观测点位置: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具体位置,在观测点周围进行清理和整理工作,以便观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三、观测设备选择1. 沉降标杆:沉降标杆是常用的观测设备,用于测量地表沉降的情况。
沉降标杆一般由一根稳定的基柱和上部的标记杆组成,通过测量标记杆和基柱之间的相对位移来确定沉降的情况。
2. 水准仪:水准仪是用来测量地面或建筑物水平方向的仪器。
在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中,可以使用水准仪来进行水平方向的观测,从而确定地面的沉降情况。
3.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可以实现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和距离的测量。
在道路工程沉降观测中,可以使用全站仪来实现高精度的沉降观测工作。
四、观测点设置在进行道路工程沉降观测时,需要合理设置观测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2.观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季节变化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观测频率。
七、数据分析及处理
1.数据收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工程地基沉降变化规律;
3.数据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电子测斜仪;
(4)电测水位仪:选用高精度电测水位仪。
五、观测点布置
1.地面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地基范围,合理布置观测点,确保观测点覆盖整个地基区域;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整个工程地基及其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
2.观测内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地基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电子测斜仪测量方法;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
1.观测方法:
(1)地面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方法;
(3)地基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测斜仪测量方法;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电测水位仪测量方法。
2.观测设备:
(1)水准仪:选用高精度自动水准仪;
(2)全站仪:选用高精度全站仪;
(3)测斜仪:选用高精度测斜仪;
3.观测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监测手段,用于监测土地或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份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一、施工区域划定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确定施工区域的范围和边界。
一般来说,施工区域应包括待观测的土地或土地基础以及周边一定距离的范围。
具体范围的确定应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
二、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施工区域内,以充分反映整个区域的沉降情况。
2. 观测点的数量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每个观测点的间距不应超过50米。
3. 观测点应选择在无干扰的地方,尽量避免水体、高原、斜坡等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
三、观测点施工观测点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地面准备:清理施工区域,去除杂物和障碍物。
如果地表土层较厚,可以进行土层开挖或表层剥离。
2. 底板构筑:在每个观测点的基准点位置,采用混凝土基础或钢板基础进行底板构筑。
底板面积一般为1平方米左右,厚度在20厘米左右。
3. 启动设备:在底板上安装沉降仪器和测量设备。
根据具体项目要求,可以选择激光仪、自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设备。
4. 数据传输:将测量设备与计算机或数据记录器相连接,确保观测数据能及时传输和存储。
5. 沉降观测:启动测量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的时间间隔应根据具体项目需要确定,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四、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结合具体项目的要求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清理,包括去除异常数据和噪声。
2. 数据处理:根据观测数据,进行沉降计算和分析。
可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进行评估。
3. 结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观测结果,评估土地或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判断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对后续工程提供参考建议。
以上是一份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施工和数据处理,能够准确评估土地沉降情况,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方案目录第一章施工控制测量综述 (1)1概述 (1)2施工场地平面控制测量 (2)3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7)第二章施工测量方案的选用 (8)1测量依据 (8)2测量仪器的选用 (9)3建立平面控制网 (9)4建立高程控制网 (11)5控制网复核 (12)6桩基阶段测量 (12)7基坑开挖阶段测量 (13)8测量准确度保证措施 (13)第三章沉降观测 (14)1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14)2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 (15)3沉降观测年限及成果分析 (16)4沉降观测结束后应提交的成果 (17)5沉降观测质量保证措施 (18)第一章施工控制测量综述1、概述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
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和选用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1.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及使用频繁等特点。
2、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2.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11-1所示,设xoy 为测量坐标系,x ′o ′y ′为施工坐标系,x o 、y o 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 ′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 ′x ′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
设已知P 点的施工坐标为(x ′P 、y ′P ),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 P 、y P ):⎩⎨⎧'+'+='-'+=ααααcos sin sin cos P P o PP P o P y x y y y x x x (11-1)如已知P 的测量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图11-1 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ααααcos )(sin )(sin )(cos )(o P o P P o P o P P y y x x y y y x x x(11-2)2.2建筑基线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
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1)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因素来确定。
常用的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 ”形、“十”字形和“T ”形,如图11-2所示。
(2)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 1)建筑基线应尽可能靠近拟建的主要建筑物,并与其主要轴线平行,以便使用比较简单的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
2)建筑基线上的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A CB D图11-2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3)建筑基线应尽可能与施工场地的建筑红线相连系。
4)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为能长期保存,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3)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施工场地的条件不同,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有以下两种:1)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 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的建筑用地界定基准线,称为建筑红线。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红线可用作建筑基线测设的依据。
如图11-3所示,AB 、AC 为建筑红线,1、2、3为建筑基线点,利用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的方法如下:首先,从A 点沿AB 方向量取d 2定出P 点,沿AC 方向量取d 1定出Q 点。
然后,过B 点作AB 的垂线,沿垂线量取d 1定出2点,作出标志;过C 点作A C 的垂线,沿垂线量取d 2定出3点,作出标志;用细线拉出直线P 3和Q 2,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1点,作出标志。
最后,在1点安置经纬仪,精确观测∠213,其与90˚的差值应小于±20″。
2)根据附近已有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在新建筑区,可以利用 11 C 图11-3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建筑基线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坐标,用极坐标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11-4所示,A 、B 为附近已有控制点,1、2、3为选定的建筑基线点。
测设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建筑基线点的坐标,计算出测设数据β1、D 1、β2、D 2、β3、D 3。
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1、2、3点。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值也不完全相符,因此,需要精确测出已测设直线的折角β′和距离D ′,并与设计值相比较。
如图11-5所示,如果Δβ=β′-180˚超过±15″,则应对1′、2′、3′点在与基线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等量调整,调整量按下式计算:ρβδ2∆⨯+=b a ab (11-3)式中 δ——各点的调整值(m );a 、b ——分别为12、23的长度(m )。
如果测设距离超限,如D D D DD -=∆'>100001,则以2点为B图11-4 根据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准,按设计长度沿基线方向调整1′、3′点。
2.建筑方格网由正方形或矩形组成的施工平面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或称矩形网,如图11-6所示。
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1)建筑方格网的布设 布设建筑方格网时,应根据总平面图上各建(构)筑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置,结合现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
如图11-6所示,先确定方格网的主轴线AOB 和COD ,然后再布设方格网。
(2)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测设方法如下:H B图11-6 建筑方格网′ δ ′2 δ 图11-5 基线点的调整1)主轴线测设主轴线测设与建筑基线测设方法相似。
首先,准备测设数据。
然后,测设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轴线AOB和COD,如图11-6所示。
主轴线实质上是由5个主点A、B、O、C和D组成。
最后,精确检测主轴线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与设计值相比较,如果超限,则应进行调整。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11-1所示。
表11-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A、B和C、D安置经纬仪,后视主点O,向左右测设90˚水平角,即可交会出田字形方格网点。
随后再作检核,测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是否与设计值相等,测量其角度是否为90˚,误差均应在允许范围内,并埋设永久性标志。
建筑方格网轴线与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因此,可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计算简单,测设比较方便,而且精度较高。
其缺点是必须按照总平面图布置,其点位易被破坏,而且测设工作量也较大。
由于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工作量大,测设精度要求高,因此可委托专业测量单位进行。
3、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3.1施工场地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建筑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一般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应根据施工场地附近的国家或城市已知水准点,测定施工场地水准点的高程,以便纳入统一的高程系统。
在施工场地上,水准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安置一次仪器即可测设出所需的高程。
而测图时敷设的水准点往往是不够的,因此,还需增设一些水准点。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点、建筑方格网点以及导线点也可兼作高程控制点。
只要在平面控制点桩面上中心点旁边,设置一个突出的半球状标志即可。
为了便于检核和提高测量精度,施工场地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或附合路线。
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相应的水准点称为基本水准点和施工水准点。
3.2基本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不受施工影响、无震动和便于实测,并埋设永久性标志。
一般情况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其高程,而对于为连续性生产车间或地下管道测设所建立的基本水准点,则需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其高程。
3.3施工水准点施工水准点是用来直接测设建筑物高程的。
为了测设方便和减少误差,施工水准点应靠近建筑物。
此外,由于设计建筑物常以底层室内地坪高±0标高为高程起算面,为了施工引测设方便,常在建筑物内部或附近测设±0水准点。
±0水准点的位置,一般选在稳定的建筑物墙、柱的侧面,用红漆绘成顶为水平线的“▼”形,其顶端表示±0位置。
第二章测量方案选用1、测量依据依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与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引测。
根据设计结构图、有关技术核定单及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进行计算和测量放线。
2、测量仪器选用电子经纬仪 DJ105D 型号T2秒级水准仪 DSZ3 自动安平水准仪水准仪 DSZ3 自动安平水准仪钢卷尺 50m和30m以上仪器均应鉴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
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及时校正来保证测量精度。
3、建立平面控制网在施工范围内设立测点,算出方位角及距离,在施工现场内建立合适的测量控制网。
采用控制点座标测定,各点进行角度交会平面控制。
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局部、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单位的测量基准。
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
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
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
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
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
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
首级控制网设置备用控制点,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
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
控制网建立完毕,交监理方复核确认。
由于本项目的工程巨大,分期、分段施工工况复杂,虽然此次施工只包括桩基、围护、挖土等部分工程,但为了方便后续塔楼结构工程施工,在布设平面控制网时要从整个项目的施工为出发点,必须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
又由于各组控制网都是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
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