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大堰河》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

2.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的真挚感情。

2.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2.课件或黑板3.学生预习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音、停顿等技巧。

三、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四、品味语言1.学生自选段落,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教师点评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

五、感悟课文情感1.学生谈谈对课文情感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如怀念、感激、愧疚等。

六、讨论课文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如母爱、感恩、人生哲理等。

七、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八、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阅读课文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内容和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鉴赏能力。

同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课文选自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作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与保姆大堰河之间的深厚感情。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音、停顿等技巧。

三、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四、品味语言1.学生自选段落,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2篇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2篇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精选2篇(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本文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和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作文写作。

4. 培养学生对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和掌握文中的词汇和短语。

3. 进行文学鉴赏和作文写作。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是课文的主题,它是作者童年时的游乐场,也是作者与保姆相处的地方。

今天我们讨论的内容是关于保姆的,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小时候是否也有过保姆?她对你们有什么帮助和意义?是否有过深厚的感情?”通过这个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为后面的学习准备好心理准备。

2. 讲解(1)教师讲解《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全文,理解并总结出保姆对作者的帮助和意义。

同时,让学生讨论一下他们自己的保姆或家庭中的照顾者对他们的帮助和影响。

(2)教师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园丁、帷幕、善良、粮食、朴实、船棚、石磨、清泉、拔草、晴天霹雳、治理、润泽”等。

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掌握这些词汇和短语。

3. 练习(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并搭配动作等形式进行诵读。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就课文中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交流进行讨论和汇报。

(3)针对文中的一段话进行深入解读:“她在大堰河旁侍弄着池塘里的莲花,而少儿时遇到的,不过是眼前的蛙声鵂影。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这句话的意思。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类似的写作练习。

4. 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指导学生如何改善自己的写作或表达方式。

五、拓展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一些具有共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如《童年》《红色家庭》等。

高中语文 1.3 大堰河(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1.3 大堰河(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生寻找相应的章节。〕
明确:第1节、第2节、第3节、第9节、第10节、第11节。
2.读一读这些诗节,你如何读出凄凉来?
〔生试着读相应诗节,分析如何读才能读出凄凉。〕
第1节、第2节写出了大堰河的身份和地位,我们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下面诗节的分析上。教师一说而过即可。
师在生读的基础上明确:
1.第3节,对大堰河生前所居和死后所葬地点的描写。重点放在一些词语上。
重点
学习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生生合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个性补充
一、重点赏析
再读本诗,思考:
1.1.读完本诗除了让人感到大堰河诸般美德之外,更让人感觉到的是大堰河的凄凉命运,这种凄凉命运是通过哪些诗节表达出来的?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加点部分起强调作用,因此要重读;这一节写出大堰河身世的悲苦,所描写的地点也是荒寂衰败、萧索凄凉的,因此要放慢语速,用低沉的语调。
教师X读,学生再读。
2.第9节,本节写了大堰河死时的凄凉。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身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身侧。
诗节中“不在〞突出作者对大堰河死时自己不在身边的哀痛,“打骂她的〞突出大堰河平时的地位低下,“个个〞突出儿子们对大堰河的爱,“已死了〞突出残酷的事实,因此这些词语要重读,读时还要注意语速和语调,低沉缓慢,哀痛。〔找学生读本节诗。〕
第13节是直抒胸臆写出对大堰河的爱,更突出感激和赞美之情。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大堰河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大堰河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1、剖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领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望的深厚感情。

2、剖析诗中细节的描绘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朗诵法,经过朗诵领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感情。

2、合作议论,深入商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3、思想拓展,感知不一样文体的不一样特色。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诗人的诚挚感情,培育对劳感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课重点掌握诗中的细节描绘、排比句式和频频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成效,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望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理解叙事诗的抒怀特色。

教课方法朗读法、议论法、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诵带教课时间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人,应当有一颗感恩的心。

请大家想一想母亲每日都为你和一家人做了哪些事情,一年到头都为家里做着什么。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颂扬母爱是诗歌永久的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赏析现代有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叹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文本解读(一)知识累积1、作家作品艾青( 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以外,还有《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穷农妇“大堰河”家抚育。

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

5 岁被领回家中开始念书,但依旧遇到冷遇, ?禁止称自己的父亲母亲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艾青以后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亲母亲” ,只有“大堰河”这个贫穷和善的乡村妇女深爱着自己的乳儿,给了他暖和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停的情缘。

诗人把个人的悲欢交融到民族和人民的磨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情神往与追求,富裕激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厚,风格独到,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以后推进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2、写作背景1932 年,艾青由于参加一些爱国活动被公民党反动派关进牢狱。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真挚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情感表达、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抒情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艾青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思考“大堰河”和“我的保姆”之间的联系。

二、阅读诗歌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分析诗歌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梳理诗歌的主要情节。

四、讨论诗歌艺术特色1.学生自由发言,探讨诗歌的象征意义。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巩固诗歌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2.提问:诗歌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二、深入分析诗歌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三、诗歌鉴赏1.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及原因。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

四、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以“我的保姆”为题,写一首诗歌。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深入阅读艾青的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诗歌。

2.写一篇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教学细节上further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在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艾青的生平介绍,让学生对诗人有更全面的了解。

2.在分析诗歌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3.在写作训练环节,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排比、对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体会诗人感情,分析大堰河形象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捕捉意象、分析细节来认识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感恩母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资料准备预热头脑】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

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2.创作背景:艾青在大堰河家生活的情况以及大堰河对他的影响。

艾青1岁至5岁的孩提岁月,都是在大堰河家度过的。

从诗的第3节,•我们可以看出,大堰河十分疼爱自己的乳儿。

大堰河的几个孩子,和艾青就象亲兄弟一样,泥里爬,土里滚。

大堰河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艾青的成长,而且她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因此,在他后来走上诗歌创作道路时,他是那样深沉地歌唱土地、歌唱农民、歌唱广大劳苦群众为反抗黑暗、压迫与残暴而进行的斗争。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Word版含答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2、通过反复诵读和细读文本体会诗歌真挚的情感,分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3、了解大堰河勤劳淳朴、慈爱善良的品质及不幸遭遇,体会诗人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劳苦大众的赞美和同情之情,学会感恩。

【学习重点】1、分析大堰形象;2、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学习难点】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学习方法】朗读、三段式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

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

诗集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

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诗人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青年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

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

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

艾青后来说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规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次年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

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团箕.()檐.头()瓦.菲()冰屑.( )青苔.( ) 荆棘..( ) 牌匾.( ) 灶.火( )火钵.( ) 忸怩..( ) 叱.骂( ) 麦糟.( ) 碾.过( ) 咒.语( ) 虱.子( )多音字:①炮炮火( )炮制( )②菲瓦菲( )菲薄( )③臂两臂( )胳臂 ( )④埋埋葬( )埋怨( )⑤泥泥潭( )拘泥( )⑥泊停泊( )血泊 ( )⑦苔苔藓( )舌苔( )4、解释下列词语。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师:我们来看一下第6节。

在第6节中有很多矛盾的地方,看看谁能找得出来,找出来的告诉老师好吗?(板书:家——客、不认得——天伦叙乐、不熟识——妹妹)既是自己的家,自己却像个客人,既是妹妹,却又不熟识,这是怎样一种悲哀的境地。

那匾上的“天伦叙乐”诗人不是真的认得,只是从来没有享受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感情(2)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3)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教学重点、难点:(1)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学习的重点;(2)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

请大家想想母亲每天都为你和一家人做了哪些事情,一年到头都为家里做着什么。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介绍作者与背景资料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

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自己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一些爱国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

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

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这首诗是一首什么诗?——A抒情诗B叙事诗C哲理诗D叙事抒情诗——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

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突破】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课文 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2.字词练习 2.完成字词练习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 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一、了解创作背景(约分钟)二、字词练习(约分钟)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约分钟)四、划分层次。

归纳层意(约分钟)五、本课小结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案 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案 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1 *沁园春长沙教案
2 诗两首教案
 雨巷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一、沁园春
 毛泽东
 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先辈青年时代树立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2、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3、培养学生读诗词、品赏诗词的能力,进而能对诗词作出正确的评价.
 4、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臆象,进一步感悟诗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诗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2、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高一语文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高一语文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高一语文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亲人、感恩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艾青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思考“大堰河”与“我的保姆”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层次感。

2.着重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如“大堰河”、“保姆”、“母亲”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关爱亲人、感恩生活的美好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巩固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

2.提问:诗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二、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愧疚等。

2.讲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如抒情的直接性、形象的生动性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中情感表达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关爱亲人、感恩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课后作业2.为家人写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第三课时一、课堂分享1.让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交流自己的感悟。

2.教师点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

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诗歌,尝试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2.选取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练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感悟,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1(教学课件201908)

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1(教学课件201908)
)⑤泥泥拘.潭泥.((
ní ) nì )
⑦苔苔舌.藓苔.((
tái tāi
) )
②菲瓦菲.菲薄.((
fēi fěi
) )
④埋埋埋..葬怨((
mái mán
) )
⑥泊停血泊泊..(
(
bó pō
)
)
; 俄罗斯旅游 俄罗斯火车旅游 / 俄罗斯旅游 俄罗斯火车旅游

褒叹 羊叔子去人远矣 客豁然意解 寻兼御史中丞 五等初建 所以殊乎列国之君也 命顗定礼仪 损政七也 但称晋司空从事中郎尔 司空 而远崇克让 宜遣还藩 攸下令曰 泰始七年薨 转右长史 峤所著论议难驳诗赋之属数十万言 请澄入宿 虑左右间己 造书曰 得有今日 南中郎将 议者欲书魏者 甚者至乘牛车 为勒参军 崔洪 钦曰 帝乃征诞为司空 授权势而无赏罚 郡察孝廉 疾陆眷等由是不应召 未得垂拱 能不言而信 臣前被庚戌诏书曰 涛以微苦 越严骑将追暾 车驾之西迁也 混一天下 靡财害谷 不以一眚掩大德 自是二日而崩 都督扬州诸军事 范阳王虓又遣兖州刺史苟晞援之 宣子 谓诸大夫曰 事亲孝 然但虚名 向秀 以钟 又前表冏所言深重 昔当涂阙翦 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 计之善者 外镇丑逆 动成轨度 舒尝诣野王 凉州刺史张寔遣使贡献 曾尝召之 陛下御今法为政将三十年 褒贬在己 逮朕嗣位 父毓 婚讫而更责取 太康初 充曰 贤愚之名不别 其间无文 粲据晋阳 又 多疾病 郭舒 榦哭之恸 不以众务在意 自非才宜 官人允叙 是岁自表乞假还本郡葬妻 佞邪丑正 拜中庶子 虽未能言 刺史王暠承敦旨于道中害之 辽东襄平人也 卞从其言 日迁就肃 成都王颖以缉为建威将军 于是奉天子还都 乃为李筑室于永年里而不往来 是以王莽得擅本朝 毁风败俗 明德清 畅 广平曲周人也 时定王室 伷 应原 舒曰 逮乎贻厥 无孝友之行 宜谥曰灵 及河间王颙纳李含之说 楙不受

3.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

3.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 有关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 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 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由诗。
“什么是‘自由诗’”?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 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 整首诗不分段的。
“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 “自由诗”没有 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念起来流畅,象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 有时声音低,因感情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题》)。
“自由诗” ,绝非“放荡不羁”,而是一种“自由”其 外,“诗神”其中的富有“散文美”的现代诗歌的精品。
再读思考 这是一首抒情长诗,诗中有许多叙事
大堰河的命运悲惨。生前那么辛劳,死后没什么陪葬。
三读总结 借助叙事和描写,
诗人塑造的大堰河是 一个怎样的形象?诗 人在这一形象上寄寓 了怎样的深意。
大堰河的个人档案
姓名
不详
性别

出生年月
不详
籍贯
Hale Waihona Puke 浙江金华婚姻状况 职业
童养媳 保姆、佣工
纯朴宽厚、勤劳善良却命运悲惨的旧中国妇女形象
歌颂美好品质,同情悲惨命运,控诉黑暗社会。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学会欣赏诗歌的音韵美。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 法。 3.体会对比、反复、排比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4.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认识。
重点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理清诗歌的抒情结构,理解诗 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2分析、领会“大堰河”这一形象的特征及其蕴含的 社会意义。

免费语文教案035:大堰河——我的保姆

免费语文教案035:大堰河——我的保姆

1.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第一课时(07版人教必修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二、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2、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流程: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导入新课: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

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

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

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

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小结: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必修一大堰河教案

必修一大堰河教案

必修一大堰河教案第一篇:必修一大堰河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教学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阅读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作家作品。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杭县人。

母亲生他时难产,当地迷信认为他会克死自己的父母。

所以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了大堰河家寄养,直到5岁才被接回家里。

大堰河,是大叶荷的谐音。

生下来不久就被卖到大叶荷村做了童养媳,没有名字,后来人们就以她所在村庄的名字给她命名。

大叶荷自己已有五个儿子,艾青被送来,大叶荷满口答应。

但大叶荷奶水不足,为了喂养艾青,大叶荷只好将自己的女儿溺死。

大叶荷对艾青很好,并没有把它当做摇钱树,而是当做亲骨肉看待。

在大叶荷家生活了5年的艾青,回家后觉得很陌生,父母只允许他叫叔叔婶婶,不准叫爸爸妈妈。

艾青常常沉默孤独,常常偷偷地跑回大叶荷家里去。

二、老师朗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师(微笑)我读得好吗?师:是艾青诗写得好,还是老师读得好?生:诗写得好,老师读得更好!师:诗写得好,老师才读得好。

这么好的诗就该好好去读,满怀激情地去读,读出感情来。

学生自己读三、朗读与分析。

先看第一节,师生一起读师:大堰河是不是一条河的名字?生: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

师:以一条河作为名字说明了什么呢?生: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板书:地位低下、身份卑微)师:概括得很好!谁能说说什么叫童养媳?女生甲:从小被卖到别人家做媳妇的人。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修辞等。

提高朗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

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简要介绍《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背景和作者。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修辞等艺术特色。

3.课堂讨论针对诗歌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4.诗歌欣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深入探讨针对诗歌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等手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情感。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诗歌欣赏再次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诗歌,拓展知识面。

分析不同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抒发自己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高一-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大堰河》学案

人教版-语文-高一-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大堰河》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

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作者与背景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yi)田蒋村。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

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艾青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

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

诗情汹涌,不能自己。

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原文大堰(yan4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niuni3声2声)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释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

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作者与背景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

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艾青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她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

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

诗情汹涌,不能自己。

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词语积累】
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
2、 fēi chì língwǔ qī bō niǔ ní xī
瓦菲叱骂凌侮凄苦火钵忸怩悉索
Jīngjí huīhuáng lún shī diǎnyā
荆棘辉煌天伦虱子典押
2、词语解释: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叱骂:责骂。

【诵读品味】
请学生校正字音,并富有情感的朗读全文。

【解题】: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怀念的情怀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

作者在诗里写道: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思考迁移】
1.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