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整合技术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扬州市“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对于初中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但是,单纯地开设信息技术课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而把信息技术和各个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提高各个学科的教学效率。
通过与多学科的整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学科互动的能力,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1、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能处理、编辑、存储和呈现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技术。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综合地应用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十一五〞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城西小学现代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组【内容摘要】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模式,设计出〔寻找〕符合新课程标准以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实施方案〔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进展课堂教学必定是与某种学科进展有机整合下一种教学。
所以制定〔寻找〕好信息技术与课堂学习整合有效教学设计方案〔策略〕,是顺利开展课堂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前提条件。
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高效策略〕,即有一般学科教学根本要求与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根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
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特点,在丰富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范畴与重点。
一、课题概况〔一〕课题名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①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点、有效措施。
②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新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课程影响力。
③通达探索,树立新教育技术观念,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使媒体成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与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身潜能工具〔主要观点〕④找到能合理有效在恰当时候,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措施,到达现代信息技术或校园网络与小学学科最正确整合。
〔二〕课题界定:〔1〕信息技术。
指能够支持信息获取、传递、加工、存储与呈现一种技术。
是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
〔2〕学科教学。
是指在小学阶段以班级授课制形式,适龄儿童集中学习有关各学科较之独立、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技巧教学形式。
在一定单位时间内一般有一名教师进展授课。
〔3〕有效整合。
本课题研究中有效整合概念指是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社区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有机地运用于小学教学各个环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申报: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融合有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
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我们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界定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样的发展演变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专业化正在渐渐衰减,以至已经出现了取消信息技术专业学科,将其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共同培养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只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还应该承载起培养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等重要的信息素养的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和发展的新课题。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央电教馆和省市计算电教馆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论文评比、教学竞赛规模盛大,参与面广,成效显著。
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而国际上,比较早提出“整合”思想的是美国“2061计划”。
2061计划指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扩大这种从经验出发的学习”,“打破现存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限制”。
在“整合模式”里,“2061计划”并不是孤立地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是在每个课题里都强调了“建议学生应获得亲身体验”,主要是实验和社会调查,还特别强调了“观察、测量和分析”在技术应用里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该项计划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没有专门的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标准规范
建立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标准体系,规范教 学资源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
落地实施
确保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在学校层面 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 合。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掌握程度不高,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 堂上的优势。
海量教学资源库
建立涵盖各学科、多媒体形式的丰富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广泛的教学素材选择。
在线资源编辑
提供直观易用的在线编辑工具,使教师能够快速修改和调整教学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 。
跨平台同步
支持教学资源在多种终端设备间的同步共享,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便捷访问。
师生交互机制的优化
互动式教学
通过在课堂上鼓励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 通。
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并分析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
深入探索教学实践
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方式。
完善理论研究框架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和完善理论研究框架。
促进产学研结合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
研究总结与展望
1 成果总结
本研究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了信 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创新 实践与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系 统性的解决方案。
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 度融合,有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 创新与变革。
提升教学质量的需求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 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 高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未来人 才至关重要。
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适应当下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和学习方式的需求。
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生物教学中,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因此,开展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并实施实践活动,评价实践效果,探讨教师角色转变和培训,以及分析学生学习动力与表现,从而为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提供实践依据和经验总结。
希望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生物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不仅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具有积极意义,也具有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方法,通过对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实践活动,评价实践效果,分析教师角色转变和培训现状,以及探讨学生学习动力与表现等方面,旨在为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完整)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红山区第八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学校教育乘上信息技术快车,近年来,信息技术装备成了学校装备的重点,并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笔重要教学资源,目前,我校班班配备了触摸式一体机,装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两间微机室,百兆光纤进校园,建起了多媒体校园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
然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现状到底如何呢?检索了一些资料,亲身参加了实践,在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教育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
其一,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的脱节,使信息技术作为单纯的技术让学生学习,本应成为手段却成了目的;其二,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有时成了教学的一种点缀,有时只是把课本搬到屏幕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画蛇添足,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更有甚者,通过电脑以直观的或虚拟的形象替代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那么,信息技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教学结合?它作为一种要素加入到教学中,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巨大的投入应该有怎样的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选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进行实践与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1方法,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中期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历史子课题组 2008-10-20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人类在21世纪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创新成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很难使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育正面临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探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并进行实践,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十分必要的。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创新教育、学生自主意识培养等方面,我国教育领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较大的进步。
⑴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走上了课堂,多媒体教育以其生动的演示功能对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起到了重要作用,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探究性、研究性和差距性,在很大程度上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品。
目前,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研究,还只停留在表层上,各地研究程度上并非很深,效果也不十分明显。
因此,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⑵ 2002年9月,江泽民在北师大百年校庆上指出:“进行创新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进现代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目前,由于现代教育手段普及的程度不高,多媒体教育应用推广的时间不长,因此,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其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有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电力调度中心的虚拟化与信息整合技术研究
目前 ,电 力 调 度 中 心 的 业 务 系 统 有 EMS、广 域 监 测 分 析 保护 控 制 ( AMAP) w 系统 、 电力市 场 系统 、计划 编制 系统 、TMR 系 统 、水 调 自动 化 系 统 、 电 气 设备 检 修 系 统 、运行 管 理 系统 ( MS 等 系统 , O ) 所涉 及 的 服务 器型号和 数量 如下 : Alha ev r HP p S r e E 4 , S 0 E 2 等 1 多 台( 装 T u 4 S 5E 4 , S 5 O 安 r 6 操 作 系统)S N ; U V 8 , 8 等近 1 台( 装 8 0 V4 0 0 安 S lr 操作 系统 )HP小型 机( UN X , oa i s ; HP I) I M 小 型机( I )D 6 , L 3 0 D 6 B A X , L 50 D 8 , L 30 等 数十 台( 安装 L n x或 W i d ws iu n o 操作 系
i CHN0L0GY Nr0RM A ¨0N E l
信 息 技 术
电 力调 度 中心 的虚 拟 化 与 信 息 整 合 技 术研 究
吴 丹 ( 常山供 电局 浙江衢 州 3 4 0 2 2 0)
摘 要: 本文 以电力调度 中心不 同应 用 系统 的整合 为背景 , 整合 的不 同层次提 出 了整合方案 : 件层次 上的整合方案是 引入虚拟化技术 , 就 硬 基于 VMwa e S S r e 平 台虚拟化不 同应用需要 的硬 件和操 作 系统环境 , r E X e v r 实现对服 务器的整合 。 关键词 : 电力 虚拟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 M7 4 3 F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2 3 9 ( 0 8 1 () O 1 -0 1 7 - 7 12 0 ) b - 0 8 I J
信息化发展新技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挑战:区块链技术在安全性、隐私保护、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挑战
技术瓶颈:区块链技术在性能、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技术瓶颈 法律法规:区块链技术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 规来规范其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05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定义:人工智能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 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原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大 量的数据训练,使计算机能够学习到某种 规律或模式,从而实现智能行为。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 心,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使计算机能够 学习到某种规律或模式,从而实现智能行 为。
远程管理
智能交通:通 过物联网技术 实现交通信息 的实时采集和
智能调度
智能医疗:通 过物联网技术 实现医疗设备 的远程监控和
健康管理
工业自动化: 通过物联网技 术实现工业设 备的智能监控
和远程控制
农业信息化: 通过物联网技 术实现农业生 产的智能化和
精细化管理
物流信息化: 通过物联网技 术实现物流信 息的实时采集
个性化教学
政府管理:利 用大数据进行 城市规划和管 理,提高城市
运行效率
大数据技术的处理方法和挑战
处理方法: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
挑战:数据量巨大、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孤岛等问题
解决方案:采用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数据加密等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推动数据驱动的智 能决策和智能服务。
采油厂信息建设整合提升配套技术研究
工 程 技 术
C m u e D S f w r n p l c t o s o p t r C o ta ea dA p ia in
2 1 第 5期 0 0年
采油厂信息建设整合提升配套技术研究
马 鑫
( 利 油 田经 济 开 发 研 究 院 , 山 东 东 营 胜
息 建 设整合 提 升配套 技术 体系 。 ( )信 息化采 油厂 建设 技术 一 通 过 该配 套技术 的研 究 ,实 现采 油厂 信息 化建 设 内容 的清 晰 梳 理 与科学 分解 ,明确信 息 化建 设 的五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 “ 据 数 中心 、 应 用 中心 、决 策 中 心 、 队伍 保 障 、 设施 保 障 ”。通 过 应 用 ,实 现采 油厂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 划 、标 准 、建 设 、应 用 、 管 规 理 ”的 “ 统一 ” ,采油 厂信 息化 建设 实现快 速 、整 体推进 。 五 ( )定制化 源 头数 据管 理 二 通 过定 制化 源头 数据 管理 技术 的研 究 与应 用 ,实现数 据采 集 体 系的规 范化 建 设 、标准 化管 理 、准确 化数 据采 集 、可靠 化应 用 支 持 ,数据 管理 实现 统一 部署 、集 中采 集 、统 一管 理、授 权应 用 的科 学 管理 ,形成 信息 应用 的 高效 、可靠 支持 。 ( )采 油厂 主干 业 务流程 梳理 三 通过 主干 业 务流 程 的清理 ,建 立生 产 管理专 业部 门 的业务 流 程 部署 与优 化 平 台 , 为信 息 建 设 提 供 看得 见 的 整 体部 署 “ 略 战
中 图分 类号 :U234 8.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7
施工现场人员与设备协同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研究
施工现场人员与设备协同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研究摘要:施工现场人员与设备协同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研究旨在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施工现场人员与设备之间的高效协同。
本研究通过对信息化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套整合性的协同管理系统。
该系统涵盖了人员调度、设备监测、工作流程优化等方面,通过实时数据共享和智能算法的运用,实现了人机协同工作的最佳配合。
此研究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施工现场;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人机协同;效率提升引言在建筑施工领域,人员与设备之间的协同管理一直是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课题。
然而,在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中,人员与设备之间的协同仍然存在许多难题,如信息不畅、调度不灵活等。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整合先进技术的管理系统,以实现更高效的施工现场协同管理。
本文将深入研究信息化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一种系统化的协同管理方案,为解决施工现场管理难题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途径。
一、施工现场协同管理的挑战在当今建筑施工领域,实现施工现场人员与设备的高效协同管理是一项关键性任务,然而这一目标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施工现场的协同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员的合理调度、设备的有效监测、信息的即时传递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背景下,施工现场协同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之一是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
在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中,人员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和口头沟通,这往往导致信息传递的滞后、不准确。
例如,当需要调整工人的工作任务或更改设备的使用计划时,这些信息的传递需要经过多层次的人工中转,容易引发信息失真和滞后,影响施工计划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另一个挑战是调度效率低下。
在庞大而繁忙的施工现场,合理的人员和设备调度对于项目的整体进度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调度方法通常基于经验和主观判断,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学习效果。
因此,制定一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知识水平;2.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经验,促进教师信息化教育水平的提高;3.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与实践平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施步骤:1.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1)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2)研究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效果,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环节。
2.制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模式和方法:(1)选择适合的学科和年级,明确整合的目标和内容;(2)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结合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3)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活动,记录和分析实践过程和效果。
3.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水平:(1)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组织教师交流和分享经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推广;(3)搭建教师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和案例。
4.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经验:(1)整理和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经验,形成研究文献和教育资源;(2)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教育展示活动,分享实践经验和教学成果;(3)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拓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领域。
五、评估与反馈:1.设立评估指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2.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3.综合评估结果,对研究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六、预期成果:1.一份完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实施方案,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2.一批教师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水平;3.一批相关研究成果和教育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推广和应用;七、实施时间计划:1.第一年: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的初步尝试;2.第二年:完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模式和方法,在更多学科和年级开展实践活动;3.第三年: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经验;4.第四年:总结研究成果,编写研究报告和教育资源,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教育展示活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信息社会要求具有新的文化基础——信息能力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知识经济时代。
麻省理工学院的西蒙-佩伯特博士提出: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它将引起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有自主学习能力,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学有所创的高素质毕业生。
基于这一目标,占领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有现实的而且有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正迅速地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改变着整个社会。
人类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化决定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正象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数字不再是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这就要求信息社会的新型人材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形态全面变更、信息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全新要求,这种能力也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具备的文化基础之一。
可以这样说,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文盲”,就将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主要通过国家和学校的课程来培养,因此,课程必须适应文化基础的变更而变更,将信息能力的培养纳入各种层次的课程范围之内。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
(2)整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全民教育发展的基础策略国家报告》也提出了“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能力”等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活动记录2
活动日期:2014 年9 月13 日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级别学校活动地点会议室活动主持人:邓万顺参加人员:语数外教师活动目的: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活动内容及形式:内容: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式:交流、研讨活动过程:分析一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学理念水平不高。
二、教学条件不具备也影响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匮乏。
四、通信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层次不够。
活动评析及思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进而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活动日期:2014 年11 月27 日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级别学校活动地点:会议室活动主持人邓万顺参加人员:语数外教师活动目的:探讨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养的对策与措施活动内容及形式:内容:探讨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培养的对策与措施形式:交流、研讨活动过程:对学科教师的先期培训和定期培训,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一、不断培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培训,加强理论指导,提高教师与学科教学整合深度。
三、加强合作学习、研讨交流。
四、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宣传和奖励机制,为他们做好后勤工作。
活动评析及思考:应该尽力改善办学条件,给他们最好的展示平台,给他们最多的学习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料,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活动日期:2015 年4月8 日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级别校级活动地点会议室活动主持人:陈仲勋参加人员:教主科的教师活动目的:课题组活动理论学习活动内容及形式:内容:课题组活动理论学习形式:交流、研讨活动过程: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整合技术研究作者:姚荣财(神华国华寿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摘要:电厂各种应用系统的相继建立,形成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库,而由于历史和规划的原因,这些子系统和信息资源库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和不同的应用开发技术。
各子系统具有各自的用户管理和授权机制,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之间具备很强的互补性,但相互之间又缺乏甚至没有数据共享关系和通常的交换途径,作为电厂的管理层无法获得一个整体的数据视图,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数据的全面分析和利用。
因此,“数字电站”的建设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整合平台对电厂内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使电厂内的各个信息管理系统达到无缝连接。
关键词:孤岛、信息整合、统一平台、统一界面1、信息整合的必要性中国企业信息化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散的过程,后信息化时代面临着系统整合,优化IT架构,提升IT价值的新阶段,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本质就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的共享与有效利用,而目前大多企业在多年的信息化工作中建设的系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自独立,已经成为应用和数据的孤岛,难于共享数据和资源,企业决策者无法集中看到所有关键数据。
同样电力系统也不例外,电力业务需求不断的变化、系统不断增加、流程错综复杂、系统越来越不堪重负,一个成熟的发电厂信息业务系统至少有20个,多者到达30个,除设备管理系统、实时数据库主要生产系统外,还包括技术监督、锅炉压力、设备点检系统、小指标等系统,各系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是关联性不大,各自为战,有了新的业务后再增加一套独立应用系统,逐渐的形成了以下局面:●不是没有系统,而是信息孤岛太多;●不是没有数据,而是信息不一致,难以整合;●系统太多,登陆界面繁琐,每次登陆都输入不同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繁琐;●业务变化快,僵化的IT基础设施难以迅速响应。
●多通道访问;●多个系统交互方式;●数据不一致,采集困难;●流程不能贯穿多系统。
由此可见信息整合势在必行。
2、整合的原则在信息系统整合工作要遵从以下原则:业务需要当先。
业务需求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应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集团要求以及分公司办公及生产需要,来确定业务需求,来部署IT系统基础架构、系统相应的功能模块。
平台成熟稳定。
系统整合不论是数据库、中间件以及系统平台都要选择成熟的系统,不会因为平台局限而导致系统整合失败。
经济安全实用。
系统整合时除考虑性价比外,还要注重应用实例和最终效果,并且能够适应电站需求而变化,还要考虑平台、中间件及数据库数据及系统安全风险。
高扩展性。
电站的信息系统随业务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丰富,系统在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的考虑系统构架、数据规范标准、数据库表结构和接口标准化等方面的扩展和开放。
平台使用简单。
数字化电站要实现“无人值守、一键启动”的功能,电厂人员数量少,系统流程简单、易用、高效更为重要。
3、整合的目标结合目前电厂的实际情况,系统整合最终目标实现以下“三个统一”。
统一的界面标准,统一的身份管理。
使用者通过WEB方式访问公司业务时,登陆同一个平台,一次登陆统一认证,减轻了使用者登陆业务系统访问多个页面,多次认证的问题,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统一系统架构平台,支持功能扩展。
系统建设在统一的架构下进行,保证新增功能、系统变更与整体信息化平台的技术兼容性和一致性,保证系统的持续性和发展性。
统一数据管理,保证数据准确唯一。
在信息系统建设初期要对数据库进行长远规划,将电厂的生产数据统一管理、存储和备份,保证数据准确唯一的基础上,便于数据共享与互联。
4、整合的实现方法“数字电站”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电厂系统内的信息孤岛,其核心是在人、流程和信息三个层面的全面整合。
“数字电站”应该能够为全厂员工提供统一的、一站式的服务渠道; 能够将厂内的各种业务流程穿接起来,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够支持电厂从基建管理、生产管理、资产管理、经营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业务模块,基本涵盖了电厂所有业务范围,支撑电站全生命周期。
面向服务的电厂信息化主要提供三个方面的整合能力:⏹用户界面整合⏹流程整合⏹数据整合4.1用户界面整合服务通过建立一套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系统(Portal),整合电厂各种内部应用系统,通过Web方式发布信息,对用户进行安全管理及个性化服务,并支持后续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的业务网站和应用系统,实现资源整合,在减少重复投资的前提下,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
信息门户系统的建设使电厂的用户可以使用单一的入口访问多种类型信息。
无论信息存贮在何处、无论信息的格式如何,Portal都可以按照用户所关注的方式个性化地收集、展现这些信息,并能够由多种类型的设备(如PC 的Web 浏览器,或WAP移动电话上的浏览器)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取。
Portal是新一代的工作台,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在这样一个工作平台上进行日常工作、学习。
Portal给用户提供了依据各自权限的、个性化的工作界面,通过该界面可以对电厂后端核心业务系统和其他IT 应用系统进行访问。
4.2流程整合服务在电厂内有一些业务流程要跨越多个应用系统,“数字电站”应该能够以电厂数据中心为依托,建立起跨越多个应用系统的、共享的服务平台。
数字电厂流程服务提供业务流程管理器(BPM),管理业务流程的生命周期和流程模型,调用相关服务(如门禁、财务)来集成合适的业务功能。
流程模型应该和人工交互分离。
流程模型专注于业务流程,应该能够支持服务组件化(SCA)和BPEL业务流程执行语言。
流程模型应该能够支持不同类型的人工任务(人-人,机器- 人,人- 机器) ,具有授权和人员指派功能,提供灵活的调升(Escalation)机制。
4.3数据集成服务构建物理统一数据库,将分布在各个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等)中公文等基础数据按照一个统一的格式和规范集中和共享,一方面可以使得各个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成为可能,同时可以在这个统一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综合信息应用,例如决策分析系统等。
5、整合的优势电厂对系统进行整合后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集成程度高,使用简便。
统一的门户平台将业务功能模块化处理,各业务模块基于同一信息流转平台,实现对电站设备、运行、检修、物资、行政等业务流程直接打通,实现集成化管理,提升业务信息的流转效率。
二是功能扩展易。
统一的生产门户平台基于同一技术架构,当新增业务功能时,只需开发一个新的模块即可,而不需重新部署新的系统、网络和硬件,扩展十分方便。
三是数据一体化。
统一的生产管理门户平台建立在一个数据库上,从源头解决了数据分散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和透明性,同时为数据共享提供了基础。
数据库的单一化也大量减少了数据接口,降低了数据管理的难度。
四是维护量减少。
一套信息系统,一套软硬件平台,一套网络配臵,系统维护工作量大幅下降。
客户端通过浏览器登录,基本实现了“零维护”。
五是投资大大降低。
相对多个单一业务系统独立建设,统一的生产信息平台从软硬件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上都具备明显的优势。
6、整合面临问题认清整合问题的实质,做好系统规划很多企业常规的信息化建设策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企业需要财务,那就上线一套财务系统,企业需要OA,那就上线一套OA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上线了大大小小若干个零散的系统。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短期内可以解决企业所急需的一些问题;但随着业务发展的逐步深入,企业的IT系统就变得非常僵硬,不能够适应业务的发展了。
体现在,这些系统的数据是割裂,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互联互通;流程是孤立的,不同系统之间的流程无法协同;界面是分散物,你要做不同的业务,就要登陆不同的IT系统。
于是,我们的先驱们,在搭建了一堆大大小小的IT系统以后,也尝试着要进行数据集成、流程协同、界面的统一与规范,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这些异构的系统很难集成。
举例说明,这一个个大大小小的IT系统,就像建筑行业中盖的一堆堆毫无规划意识的民房,想让它们通水,就拉一根管子,接通水,想通电,就再拉根电缆接上电,这种做法带来的成本太高,甚至经常出现把民房推翻重建的现象。
这也像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样缺少什么系统就上什么系统,缺少统一系统规划。
制定短期和长期实施策略信息整合最彻底、最全面的方法是将企业现有系统全部弃之不用,按照信息资源规划重新构建新的系统,但是这是不现实的。
实际上,在进行整合时,不仅做不到这种彻底全面的整合,高层次的整合实现起来也是很困难的,这就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因此在具体实施整合时,不应一味地追求大而全的一蹴而就的高层面整合,而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首先制定目标明确、易于实现、见效快的短期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中长期的规划。
企业人员全员参与在信息整合时不仅IT人员参与,企业业务人员也应参与,整合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数据、业务流程、平台、网络、用户等,这其中数据通常被当作主要考虑因素,但是整合的基础还是业务流程,企业中不同应用、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与联系都是发生在业务流程的背景下的,所以,进行数据整合时,必须对业务流程有透彻的了解,同时由于整合涉及的范围广,几乎可能遍及企业的所有流程,因此必须要有业务人员的深入参与,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与亲自参与,定期组织会议,尤其在整合的需求分析阶段,业务人员应起主导作用。
7、结论电站在信息系统整合时要做好统一规划,整个业务系统逐渐由分布独立部署向集团一体化发展、分散管理数据向集中平台一体化发展、下属企业运营管理向集团管控一体化发展,整个集团实现统一平台、统一登录。
整合项目即非软件开发项目,也非具体的技术方案,它几乎涉及企业信息系统技术和管理的各个层面,所以不能把所有事情交给IT公司,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组织与IT人员应具备深入参与的能力与水平,企业要培养自己合格的CIO、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
参考文献信息资源整合技术[1] 信息资源整合技术书籍作者:彭洁图书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7[2] 信息整合教程作者:周敏华星白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1-01作者简介作者:姚荣财工作单位:神华国华寿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部门:工程技术部邮寄地址: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神华国华寿光电厂职务:信息主管职称: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