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措施
洪显利刘衍玲
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包括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在陈述性知识阶段,行为程序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被学生学习,其过程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相同,即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概念、规则、事实和行动步骤等的意义,并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把它们纳入个体的知识结构中。
可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对陈述性知识教学的措施在此阶段也适用。
转化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自动化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
因此,为促进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并达到自动化,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对示范的动作技能或认知操作进行任务分析
教师应该对示范的动作技能或操作进行任务分析,明确学生必须具备哪些基础知识、技能,确定有待示范的动作单元序列。
如果学生缺少基础知识、技能,那么应首先进行这方面的教学。
(二)选择适当的示范方式,创造学习情境
依据动作特点、学生特点和设备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选用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媒体呈现动作,通过重放、慢放、定格等控制手段,让学生对动作有细致的观察机会,教师也可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动作。
(三)按顺序逐一示范分解的动作或操作,同时给予言语讲解
在示范和讲解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学生理解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认识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目标意向”和自己可能达到的作业水平预期。
(2)给学生提供有关动作组织和编码等方面的具体、有效的学习策略。
如讲解时,恰当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
一般来讲,新技能常常包含了部分学会的技能,或者新技能是若干已学会技能的不同组合。
因此,通过类比分析新技能与原有技能的共同之处,使学生较快地复制原有技能的认知结构于新技能中,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技能,而且有利于原有技能向新技能的迁移。
(3)示范的速度不宜过快,每一次示范的内容不能太多。
这是因为初学者需要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和处理接收到的信息,而短时记忆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因新的信息量过多而超载。
当超载发生时,学习便不能进行了。
(四)合理使用练习与反馈
设计变式练习题,给学生提供把分解动作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练习的机会。
无论是模式识别程序还是动作序列程序,只有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加以运用才算是被真正掌握了。
促进程序性知识向不同情境迁移的教学策略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变式练习题。
例如,学生学习了“浮力”概念后,就要让他们鉴别各种存在浮力的情境,如浮在水上或沉在水下、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的木头或金属的物体等;学生学习了浮力定律,让他们计算各种情况下物体所承受的浮力的大小;学习了一项动作技能后,也要让学生在变换场地、变换工具或变换对手等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等。
练习时,师生可相互问答。
学生通过问答可增进理解,避免失误;教师通过问答可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指导、矫正。
练习时,指导学生将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相结合,从而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身体练习是指通过实际的动手、动口、动笔等外部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练习;心理练习是指身体不实际活动,而是在头脑内对各种动作进行回忆、想象的联系形式。
哈比(S.F.Harby)对自由投篮,理查森(A.Richardson)对打网球、倒车、投标枪、肌肉耐力、理牌、玩魔术等技能的研究发现,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相结合,其效果最佳。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动脑和动手、动口、动笔相结合进行练习。
同时,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有利于提高练习效果,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反馈有外部反馈和内部反馈之分。
外部反馈是由外部感官提供的反馈,可以由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也可以由指导者告知;内部反馈是由内部线索获得的反馈,对于运动技能来说是指由动觉信息提供的反馈,而对于智力技能来说则是指通过元认知的自我监控获得的反馈信息。
内部反馈是技能逐步趋于自动化、产生式系统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
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外部反馈信息,学生适当的内部反馈系统就不能尽快建立,相反还有可能会建立起不适当的内部反馈系统,从而严重阻碍技能的形成。
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或练习之后,及时告知他们练习进行的情况和结果。
对于运动技能的反馈,教师还可以通过录像、照镜子或其他手段,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供真实与客观的信息,促使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并克服过高估计自己的倾向。
练习与反馈应针对程序性知识的不同类型进行。
如果程序性知识是模式识别,教师就应使用在不相关属性上截然不同的例子进行练习以促进学生对模式的概括,或使用例子与匹配的非例子同时练习以促进学生对模式的辨别,让学生有分类练习的机会;而反馈时不仅要显示学生行为表现是否正确,而且应指明原因,尤其是答案错了,要使学生明白答案错在哪个部分或什么地方。
如果程序性知识是一个行为序列,要注意练习的先后顺序,即练习复杂技能之前应练习基本技能,让学生应用程序性知识,使其程序化;此外,把几个相似的问题一起给出让学生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对行为序列程序的组合。
而反馈时,在程序化阶段应侧重于行为序列程序应用的准确性方面的反馈,在组合阶段则侧重于应用的速度反馈。
(五)提供重复示范和演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提供重复示范、讲解、演练和回答学生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作、操作的实质,使动作达到熟练化、精确化程度,以便学生在紧急或必要情境下也能恰当地表现出相应的动作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