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doc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简介(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是以我校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基础建立的,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发展理论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4人,硕士13人。

拥有专业图书室,藏书3万余册,期刊200多种。

近几年学科承担各类课题40余项,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或教科书20余部,获得各类奖30余项。

硕士生导师:陈敬佑(1948—),男,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教授,校重点学科带头人。

现任浙江林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高校党建、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998年以来,主持了省教育厅21世纪教改重点课题《基于生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等6项部、省、厅级科研课题。

在《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农业教育》等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学》、《育人为本是大学校园建设的灵魂》等10多篇学术论文。

出版《高等林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著作3部。

硕士生导师:王长金(1962—),男,浙江淳安人,中共党员,教授,现任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浙江林学院吴越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林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主持省、厅级各类课题10项。

先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浙江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有多篇论文获奖。

出版专著《传统家训思想通论》,获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硕士生导师:苏小明(1955—),男,甘肃庆阳人,中共党员,教授,校重点学科负责人,人文学院思政系主任,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问题。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级培养方案….doc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级培养方案….doc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4级培养方案一、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简介我校2005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现在我们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生。

本学科点主要研究领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

本学科点有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其中博士后出站人员3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入选各类人才项目7人。

近5年来,本学科点一共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8项,教育部课题10项;出版各种学术著作50部,其中专著19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28篇,其中权威刊物15篇,一级刊物4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收录41篇;获省部级奖6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招收八届研究生,已经毕业的四届研究生主要在教育、事业、企业等行业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党政工作。

二、培养目标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宣传、行政管理等领域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要求研究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原理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培养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高等院校、党校、哲学研究机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政机关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理论宣传和组织行政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重大问题研究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和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和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3年制)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时学分开课时间授课方式考核方式1 2 3必修课公共课052180100101218020030121802001第一外国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001836312√√√专业基础课7777777703228020010322802002博士生导师讲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周秀英韩喜平304040122√√专业课03228020290322802030032280203103228020320322802033032280203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中共党史专题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宋连胜杜君韩广富刘洁吴自聪陈方南404040404040222222√√√√√√讲授作业选修课0322802035032280203603228020370322802038032280203903228020400322802041重大前沿理论问题研究国外社会主义流派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国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刘洁韩广富吴自聪陈方南阎少华盛海英张淇404040404040402222222√√√√√√√讲授作业补修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韩喜平王为全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实现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创造和自我反思、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之中。

因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运动、制度形态的发展一般过程,而且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史、教育史和自我捍卫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定位及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定位及研究领域
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已经 8 多年 了, 0 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 已经讲 了半个多世纪 , 可时至今 日, 我们对 “ 什么是马克思 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个根本性问题 , 仍还有进一步弄清楚的迫切需要 。设立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历史进程 、 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研究 , 对马克思 主 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及其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的科学体系的研究 ,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面
称为“ 研究所”不意味着改变 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思路 , , 但是这个名字告诉大家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师
再也不要走单纯的教学的路子 , 而一定要走科研和教学并重的路子, 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
学科 建成 标志 性 的二级 学科 。 马 克思 主义 中国化 研究学 科 的研 究领 域 。笔者 认 为 , 马克 思 主 义中 国 化研 究 这 个 二 级 学科 中最 在 主要 的是 要加 强三 方面 研究 : 一是 马 克思 主 义 中国化 历史进 程 的研究 , 包括 马 克思 主 义 中国化进 程 的基
化事业不断地顺利 、 健康向前发展 。
荡 , 切需 要巩 固 马克思 主义在我 国整 个意 识形 态领 域 特别是 哲学社 会科 学领域 的指 导地 位 , 迫 把马 克思
主义立场 、 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中,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 。这是繁
荣发 展哲学 社会 科学 的一个 核心 问题 。设立 马 克思 主 义 中国化 研 究二 级 学科 , 入 研 究我 们 党 领导 人 深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

我校2000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012年获批第九轮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中,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前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经过近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渊源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问题研究等较为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多篇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大篇幅转载,10余项成果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考博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考博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考博真题考试内容-育明考博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3年2人2014年1人2015年2人①1101英语或1102日语或1103俄语②22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含原著)③33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试包括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和专业综合复试。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6:1左右(竞争较激烈)2、本专业有4个研究方向: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02马克思人的学说中国化研究03马克思主义创新研究04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研究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同等学力考生和跨一级学科考生加试(笔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5、同等学力的考生,须在报考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出版专著或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

6、考试时间安排:3月26日上午外语,下午专业课一;3月27日上午专业课二。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张老师叩叩:七七二六、七八、五三七)二、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博士招生人数及报考统计(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年份招生方式及人数公开招考报名人数报录比复试分数线2013年公开招考(12人)63人5:1外语>=50专业课>=60 2014年公开招考(11人)70人6:12015年公开招考(13人)68人5:1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共有5个博士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各专业之间报录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成就、问题与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成就、问题与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成就、问题与对策■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斌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学术界针对学科内涵、学科定位、研究领域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主要就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相对全面地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对策,旨在更好地推进该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全面发展。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问题,成为专家学者的重点研究领域。

学术工作者针对该学科建设中的学科内涵、学科定位、研究领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在取得较大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就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全面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对策,旨在更好地推进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重点,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多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规律、特点和理论成果。

[1]近年来,一些科研单位和学者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

(一)学科定位精准,学科意义深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处于中心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标志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和继承,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和保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学科意义主要体现在学术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上,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政治宣传、社会服务等方面,既有助于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用辩证的思维发展马克思主义,又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特别是对于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确保正确稳定的社会发展方向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涉及到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应用必然要受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因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同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还应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保证理论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首先,应当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其中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的元素,并加以理论总结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尊重人民、注重社会公正以及寻求和谐共荣的思想,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

例如,孔子的“仁爱”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一致的,儒家的“君子”品质可以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相结合。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当关注中国实际,特别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的,因此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还应当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演进和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而不断发展。

因此,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理论创新,并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要求来进行科学研究。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际来进行深入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刘德军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老师和本学科点研究生必须认真对待与搞明白的问题。

今天,我借学校论坛的机会,着重讲一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前沿的几个问题,以供老师与同学们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展概况(一)学科发展现状中共中央决定: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

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中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

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2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1个,总计46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点9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3个,总计168个。

如此庞大的研究队伍,如此众多的招生数量,再加上在各地的宣传部、党校、社科院、军队院校中,还有一支颇为壮大的研究队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成为研究人员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

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会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搞得不好,则只能适得其反。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含量亟待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建设亟待规范。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生命力所在。

(二)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郭建宁教授,就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郭教授认为,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品位,规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他提出的总体思路主要有以下五点:1、以历史为线索。

即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社会变革、文化转型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从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线索、发展格局、经验教训和当代走势。

2、以实践为基础。

即紧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当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理论马克思理论诞生于1848年,当时马克思在《共产主义宣言》当中第一次阐述了其理论体系,并由此拉开了世界无产阶级国家发展的序幕。

自马克思理论出现至今,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中断,并且我国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会直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础和指导,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打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才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

(一)民族理论的规律马克思思想在诞生之前,由于人们受到君主制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制约,导致各国均未对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化的阐述,而马克思却提出各民族的关系主要是取决于每一个民族之间生产力和内部交流的发展规律,进一步解释了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改变对区域内民族发展的影响作用。

人类祖先逐渐对自然环境进行征服,如我国最早的部落、氏族等群居体系,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村庄等大型民族混居体系,并引导了各部落间的联盟行为。

联盟在产生后,各部落之间开展文化和经济交流,促进、加速了新民族的形成,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将部落和联盟视为民族形成的基础。

共同的生存地域也是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也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并使民族内部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民族发展的趋势各国家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均具有明显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本身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民族的消亡也必然是其发展中的最终结局,也是民族发展的最终选择。

随着地区民族生产力的逐渐加强,其消亡也成为了客观事实。

在历史发展当中,各民族间的经济程度、文化习惯以及政治政策等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民族的独立和隔绝性所导致的,究其原因则主要在于劳动力的差异。

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使民族得到了有效增强,但其所具有的剥削特性使其始终无法实现多民族的完全融合。

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国家内民族的凝聚力,就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彻底实现各民族间的平等,为民族融合提供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 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体系,自19世纪中叶进入中国以来,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探讨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展开。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最早通过西方传教士和留学生的介绍进入中国,但真正引起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视和接受,是在20世纪初的中共成立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批判的理论体系,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3.1 第一个历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国的革命斗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成功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2 第二个历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践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3.3 第三个历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也随之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化。

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和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状和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中国的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究内容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503)一、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二、研究方向(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或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理论成果。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理论体系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理论体系、实践价值及其最新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源”、“流”关系,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比较研究的最新动态。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当代中国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新课题,特别是回答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三、学习年限(一)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二)要求前2个学期修满规定学分,此后时间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理论成果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直面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昭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主要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2.马克思主义在边疆多民族地区大众化问题研究。

二、培养目标
基础理论知识目标: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 全面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专业技能目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具有较强的调研分析、组织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及所学专业知识研究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特色目标:依据学院“五个一”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使其具备讲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使其具备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边疆民族地区大众化的基本理论与依据理论并推进实践工作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现状分析报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现状分析报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现状分析报告一、学科概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它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够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在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并在新的实践中获得新的发展.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的中国的特性,带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它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会在新的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

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二级学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个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密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深入研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学科队伍本学科教师队伍共22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学科队伍、职称结构合理,但学历层次较低。

详细情况见下表。

三、科研现状(一)学术论文1.史历,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 理论前沿,2007,10(499):31-32,CN-3807/D, 中文核心2.史历,论科学发展观价值选择的未来性和整体性,中国市场,2007,187-90,CN11-3358\F,中文核心3.史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经营与管理,2007,3,41-42,CN12-1034/F经济类核心4.刘双,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维度中的思想道德建设, 科学社会主义,2007,3,109-112,CN11-2797/D, 中文核心5.史历,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维度中的思想道德建设, 职业时空,2007,1(3),27-28,CN13-1349/C, 中文核心6.秦小霞,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前景及制约因素分析,学术界,2008,3(263-268)ISSN-1002-1698,核心7.秦小霞,转型时期乡村社会的政治结构变迁及政治改革问题探析.农业经济,2007,3 6-7,CN21-1016\F, 中文核心8.秦小霞,新时期农民发展问题及乡镇体制改革初探,中国市场,2007,1 45-46,CN11-3358\F, 中文核心9.王冰,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与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 110-113页,中文核心10.彭秀兰,青少年文化世界的本质与德育的使命,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0页)CN42-1024/G411.张爱红, 学校德育信度和效度缺损归因及对策探析,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3,CN 13-1377/P12.张爱红,从档案看马君武的道德观,兰台世界2007.06,63-64,CN21-1354/G2, 中文核心13.张爱红, 论传统孝道在新农村背景下的现代功能及重构途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34-36,CN41-1011/C, 中文核心14.王卫华,WTO规则对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挑战析,经营与管理2007.11,11-13,CN12-1034/F, 核心15.王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重新阐述,教育与职业2008.4 126-127页, 核心16.王冰,试论高等学校德育的制约及其化解,教育与职业2008.9 108-109页, 核心17.王冰,浅谈邓小平干部选拔思想,科学管理研究2007.12 133-134页,中文核心18.王冰,EQ理论于大学生精神状态提升的关系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40-42页,中文核心19.王伟,浅论江泽民知识分子政策的创造性发展,理论新探索,007,1,8-9,CN62-1031/F20.王冰,青年学生对迷信现象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45-47页,中文核心21.王冰,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建构特征,中国成人教育2008.3 47-48页,中文核心22.李振堂,高校教师群体心理特点及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中国成人教育,2008(1),37-1214/g4,核心23.高联合,从行为训练到理性提升,当代青年研究2008,268(7):49-52CN31-1221/C,中文核心24.洪军,浅谈大班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福建论坛,2008,6:99-100 CN35-1268/C,中文核心25.王伟, 浅论江泽民知识分子理论的形成背景, 世纪桥,2007,1,5、15,CN23-1464/D26.朱大锋试析大昭保沼“文明相容的人权观”天中学刊,2007,22(3):28-30,CN41-1232\C27.朱大锋,略论先秦儒家、法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5):89~91,CN 50-1138/C28.朱大锋,自由、责任和人道主义,黑龙江教育学报,2008,27(10):22~24,CN 23-1143/G429.李振堂,孙中山的伦理观,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2008(9)69-70,cn32-103230.李振堂,正视农村教育不公平问题,经营与管理,2008(4),79-80,cn12-1034,核心31.李振堂,科尔伯格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的借鉴意义,天中学刊,2008(4)138-14032.张爱红,浅谈大学教育发展定位的人文取向,教师教育研究,2008(3)84-85 ,cn 11-5147/g433.刘双,构建和谐社会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天中学刊2008年第23卷第6期第19-21页34.王伟,党的小康社会基本理论形成过程探析,党的小康社会基本理论形成过程探析2008,7:5-8CN41-1396/C35.李振堂,高校院校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农村经济2008(4):73-74CN21-613936.高联合,“灌输”与青少年道德教育,天中学刊,2008,23(6):136-137 CN41-1232/C(二)论著、教材1.秦小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功能与创造性工作》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2,ISBN 7-206-04487-52.史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发展观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5,ISBN 7-206-05289-73.刘双,《批判和构建近世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8,ISBN978-7-80183-955-74.刘双,《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红旗出版社,2007,6,ISBN978-7-5051-1513-25.刘双,《发展经济学的变革与发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6,ISBN7-206-05289-96.羊守森,朱鸿飞,洪军,王永恒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ISBN978-7-81131-300-07.李振堂,《思想道德修养》,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ISBN 978-7-227-08042-18.牛耀堂,曹忠义,张爱红,李振堂,王文卓等,《邓小平理论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8 ISBN 978-7-215-06508-69.张爱红,《批判和构建近世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ISBN978-7-80183-955-7(三)科研项目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编号:2007A020):《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价值选择》,主持人:史历.主要完成人:史历,秦小霞,李春生,丁如剑,羊守森,付昆等2.河南省科技厅项目(编号:0724********):《合并高校校园文化整合问题实证研究》,主持人:张爱红,主要完成人:张爱红,曹忠义,李振堂3.河南省教育厅:2006-ZX-208:《当代青年的使命与生态环境教育》,主持人:史历.主要完成人:史历,秦小霞,张婷,何中喜,王万玲,聂向山4.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JKGHAG-208,《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主持人:刘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
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科学体系、历史地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大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研究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回答、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重大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群众所关注的迫切问题的过程中,推进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教学目的和要求:引导研究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密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等进行学习和研究,以科学认识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

教学大纲
第一专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条件。

第二专题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历史进程。

第三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内容、地位。

第四专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思想、社会建设思想。

第五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六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第七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考核方式:撰写论文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宋连胜主编
《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文选》
《江泽民文选》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30503)一、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二、研究方向(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或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理论成果。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理论体系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理论体系、实践价值及其最新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源” 、“流”关系,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比较研究的最新动态。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当代中国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新课题,特别是回答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三、学习年限(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 4 年,达到正常毕业要求可提前 1 年毕业。

学习年限为 3~7 年。

(二)要求前 2 个学期修满规定学分,此后时间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工作。

四、筛选、分流(一)博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考核具体办法参照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

(二)中期考核于第 3 学期初,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进行;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由院部有关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教研室有关负责人组成。

(三)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完成情况、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健康状况、综合考试等。

(四)考试方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笔试采取开卷方式。

(五)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准备阶段;考核不合格,按《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21 学分,其中:(一)必修课1.学位公共课 2 门,共 4 学分:(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学分。

(2)专业外语, 2 学分。

2.学位专业课 2 门,共 4 学分:(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 2 学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 2 学分。

3.前沿讲座, 5 学分。

前沿讲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博士研究生本人在讨论班上作专题综述(不少于 5 次);二是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术讲座(不少于15 次)。

前沿讲座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前沿讲座考核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

(二)选修课(至少选 4 门), 8 学分。

1.学校面向博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计2学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 2 学分。

3.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 2 学分。

4.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2 学分。

5.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2 学分。

6.当代资本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2 学分。

7.当代社会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2 学分。

8.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2 学分。

9.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 学分。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专题研究, 2 学分。

1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专题研究, 2 学分。

12.科技哲学专题研究, 2 学分。

13.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潮, 2 学分。

1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 2 学分。

1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研究, 2 学分。

16.科学社会主义学研究, 2 学分。

17.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研究, 2 学分。

18.第一外国语, 3 学分。

(注: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选修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三)补修课凡是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考生,以及其他需要适当补课的考生,必须补修 1 门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基础课,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记学分。

六、学位论文(一)基本要求1.学习期间,在提出论文答辩申请前,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并以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至少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两篇CSSCI 期刊收载的论文, CSSCI 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 CSSCI 集刊两篇折抵一篇,成果要求中所指的学术论文不含综述类文章。

2.学位论文不得少于8 万字。

3.学位论文至少要用 2 年的时间完成;最长不得超过 4 年。

(二)选题与开题报告1.在导师指导下,博士研究生于第 2 学期末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2.选题必须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前沿性、创新性、可行性。

3.博士研究生应于第3 学期初,中期考核之前提交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合格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于每年10 月份组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通过后,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三)定期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每隔 3—5 个月,博士研究生要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博士研究生导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的顺利进展。

(四)学位论文预答辩博士生在申请学位答辩前 3 个月向本专业和相关专业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全面报告学位论文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五)全面审查学位论文1.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深厚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创新性。

2.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做到:选题新颖,并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逻辑结构严谨;资料翔实、论据充分;语言优美,文风朴实;富有原创性。

3.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征求指导教师、其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后,按照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格式,装订成册。

4.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迟不晚于答辩当年的 3 月底),向研究生秘书提交25 份按规定格式装订成册的论文。

5.研究生秘书在征求分管领导意见后,送交校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匿名评审;研究生及其导师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专家学者的看法。

6.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未通过专家评审,按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实践环节(一)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实践环节采取教学实践和社会调研两种方式。

(二)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堂讲课、专题讲座。

(三)社会调研由各研究方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安排社会实践或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参加学术论文、访问有关专家学者、搜集科研材料等。

(四)各实践环节结束后,写出总结报告。

附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表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开课总学学授课单位考试学期时数分或教师方式必学位公共课DP1209001D0*******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专业外语1 36 2周向军、徐艳玲、考试费利群等2 54 2 朱贵昌等考试周向军、徐艳玲、修学位专业课课公共选修课选修专业课选修课D0*******C08009002D0*******DP0891011CP0891021DP1209002D0*******D0*******D0*******D0*******D0*******C08009003D0*******D0*******D0*******D0*******D0*******D0*******D0*******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前沿讲座第一外国语第二外国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当代社会主义前沿问题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前沿问题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科学社会主义学研究1 54 2费利群等考试1 54 2周向军、徐艳玲、考试费利群等2-6 40 5 考查1 40 3 外国语学院考试3 54 2 外国语学院考试1 362 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2 36 2 周向军、车美萍等考试2 36 2徐艳玲、周向军、考试胡和勤、赵蕾等2 36 2 徐艳玲等考试2 36 2 傅永军、徐艳玲等考试2 36 2徐艳玲等考试2 36 2费利群等考试2 36 2 周向军等考试2 36 2 何中华等考试2 36 2 周向军等考试2 36 2 周向军、高奇等考试2 36 2 费利群、刘雅静等考试2 36 2 周向军等考试2 36 2 徐艳玲等考试补修课D0*******马克思主义学1540周向军等考试附件二阅读文献和主要参考书目(中文部分)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列宁选集》( 1—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4.《毛泽东文集》(1—8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5.《邓小平文选》(1—3 卷),人民出版社 1994、1993 年版。

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版。

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

9.《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

10.《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

11.《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

12.周向军著:《走向理想的精神家园——毛泽东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3.周向军等著:《壮丽的日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泰山出版社1998 年版。

14.周向军等著:《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 年版。

15.周向军等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6.刘陆鹏著:《制度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17.樊瑞平等著:《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8.徐艳玲著:《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19.徐艳玲著:《整合发展:当代中国发展新视角》,济南出版社 1998 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