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论钢筋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分析探讨》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重点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是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组合来实现结构的承载功能。

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构件尺寸和布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实现结构设计要求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采用预制构件进行装配,这种方法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近年来,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施工技术,例如模具无缝施工技术和全钢模板施工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具有一定的环保优势。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其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而且破坏形式复杂多样。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增加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提高柱和梁的抗震能力、增加连接节点的刚度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使用新型材料和新技术来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了解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并且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更加环保和经济的建筑结构设计。

电大土木本科毕业论文

电大土木本科毕业论文

电大土木本科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创造性得以发挥,从而达到培养会计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下面是电大土木本科毕业论文,欢迎参考阅读!第一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实践1土木工程创新史的简要回顾现代土木科技的发展肇始于现代经典力学理论的建立。

在这之前,古代的工程师是基于直觉的经验与实践的摸索来进行土木工程建设。

直觉的经验来自于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与模仿,比如金字塔模仿了沙堆,使人直觉地意识到类似的三角结构是安全和稳定的。

在精致的科学理论出现之前,实践的摸索是人类建设活动的主旋律,不仅创造了人类辉煌的建筑史,也凝聚了古代工匠或者说古代工程师创新的智慧。

近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科技飞速的进步,同时土木工程科技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新的理论、材料、工具的大量涌现,使土木工程的面目出现了巨大变化。

可以说,土木工程创新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使人类真正地进入到城市化时代。

土木工程中划时代的创新包括混凝土的发明、钢铁的发明、玻璃的发明以及以电力和石油作为能源催动的各种机械的发明等;包括工程力学理论的发现和建立;包括计算机的出现所带来的计算革命;包括以悬索桥、斜拉桥、钢结构、预应力体系为代表的工程结构形式的创新等等。

所有这些伟大的创新构筑了当代社会的全部面貌,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活。

2工程项目创新方法与创新实践2.1创新的分类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分成了5种,即: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2)使用新的生产方式;3)发现新的市场;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

按照此分类,工程技术创新包括了前4种。

笔者认为,如果从需求来源分类,创新可以分成2种,即主动创新和被动创新。

主动创新以需求为导向,如人类产生了更加方便的跨越江河的需求时,人们开始检索人类的知识库,并尝试建立新的知识,通过知识的组合以及创意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实现了创新(如现代的悬索桥、斜拉桥等跨越能力强的结构形式的创新);被动创新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强度,为我们构建起了高楼大厦、桥梁隧道等众多宏伟的建筑工程。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空间,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钢筋混凝土,顾名思义,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主要材料组合而成。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如砂、石子)、水和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而成。

其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然而,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却相对较弱。

这时候,钢筋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钢筋具有出色的抗拉强度,将其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既能抗压又能抗拉的复合材料。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协同工作至关重要。

混凝土能够为钢筋提供良好的保护,防止其受到腐蚀和火灾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钢筋能够有效地承担拉力,增强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发挥作用,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优异的性能。

钢筋混凝土的优点众多。

首先,它的成本相对较低。

与其他一些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和钢筋的原材料容易获取,价格较为亲民,这使得大规模建设成为可能。

其次,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在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减少了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再者,它的施工工艺相对成熟。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然而,钢筋混凝土也并非完美无缺。

它的自重大是一个明显的缺点。

这意味着在一些对结构重量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如大跨度桥梁,需要采取特殊的设计和施工措施来减轻自重。

另外,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特性也可能会对结构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收缩会导致混凝土体积减小,产生裂缝;徐变则会使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

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功能、荷载情况、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配置数量和位置等。

土木工程项目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研究论文.doc

土木工程项目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研究论文.doc

土木工程工程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研究论文土木工程工程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研究论文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开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工程施工标准逐渐提升。

由于土木工程大量使用混凝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就是应用混凝土结构技术。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当今行业各个土木工程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并未到达健全的程度,依然存在一些漏洞,例如裂缝、技术等问题,亟待改善。

1.1土木工程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看到的土木工程,主要是经过施工工作人员应用多种建筑材料、设备和施工技术来建立和维护的。

土木工程是涉及面较为复杂的一个流程,具备非常多的属性,包括实践性、综合性以及社会性。

实践性具体表现为一定要依靠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而成;综合性即土木工程包含多方面因素,如施工勘察、设计等等;社会性主要是由于工程工程受到社会环境影响非常大,在不同的时间以及地点具备不同的施工技术水平。

1.2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型材料的混凝土,主要是应用胶凝材料来实现对各种施工材料的有效复合,从而构成一种具备良好性能的建筑材料。

这种复合型材料的重点是应用砂石和水,按照标准比例实现胶合,应用有关的设备实现良好搅拌来发挥水泥的性质。

土木工程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同样是土木工程工程施工材料,其具有非常良好的性能,制作工艺比拟简便,价格低廉。

2.1温度变化因素外界因素对混凝土的浇筑有很大的影响,其容易由于温度的改变而产生裂纹,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关注浇筑温度产生的影响。

外界温度的下降,导致混凝土内部和外外表温度差增加,构成温度应力。

温度应力的大小与内部和外表温差的上下有关系,温差越高,温度应力越高。

温度应力容易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纹。

实际的工程工程中,需要混凝土的施工面积非常大,所以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结构都较为厚重,从而构成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这个约束力会伴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厚重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多种约束力,也会导致裂缝产生。

2.2混凝土自缩现象混凝土结构中,硅灰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姓名:学号:分校:指导教师: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年月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一、题目: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二、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三、主要任务与要求(一)主要任务1. 简要介绍工程施工的概况协调和准备。

2. 重点论述工程施工的方案和措施。

3. 详细论述工程施工中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基本要求1. 熟悉相关规范,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能力;一定的论证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 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毕业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排版规范、装订整齐。

毕业论文一般要求5000至10000字为宜,应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4. 毕业论文文本按规范化要求装订。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为了论证其在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再多方案评选时确定最优方案。

然而施工组织设计的各种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多且非统一,评价工作较复杂且忌缺乏定量、简便的方法。

评价结果受人为因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计算复杂。

本文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施工方案;组织设计;保证措施;进度计划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41、工程概况------------------------------------------------------- 42、编制依据------------------------------------------------------- 6 第二章施工部署及协调------------------------------------------------ 71、工程管理目标--------------------------------------------------- 72、环境保护目标--------------------------------------------------- 73、施工总体部署-------------------------------------------------- 114、施工协调------------------------------------------------------ 13 第三章施工准备----------------------------------------------------- 141、施工现场准备-------------------------------------------------- 142、施工技术准备------------------------------------------------- 153、物资条件准备-------------------------------------------------- 154、施工机械选型与准备-------------------------------------------- 165、劳动力准备---------------------------------------------------- 16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 171、施工测量------------------------------------------------------ 182、土方工程------------------------------------------------------ 183、基坑排水、降水------------------------------------------------ 194、脚手架工程---------------------------------------------------- 195、钢筋工程------------------------------------------------------ 216、模板工程------------------------------------------------------ 267、混凝土工程---------------------------------------------------- 298、地下室防水工程------------------------------------------------ 3310、屋面工程----------------------------------------------------- 3611、室内防水工程------------------------------------------------- 3812、装饰装修工程------------------------------------------------- 3813、安装工程----------------------------------------------------- 47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71、质量管理体系-------------------------------------------------- 572、贯彻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583、施工准备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60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05、试验计划------------------------------------------------------ 74 第六章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761、安全管理目标-------------------------------------------------- 762、安全管理方针-------------------------------------------------- 763、安全保证体系-------------------------------------------------- 764、安全生产责任制------------------------------------------------ 785、安全管理制度-------------------------------------------------- 816、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827、防护措施------------------------------------------------------ 828、通道口安全隔离设置-------------------------------------------- 829、“三宝四口”防护---------------------------------------------- 83 第七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831、文明工地的目标------------------------------------------------ 832、环境方针------------------------------------------------------ 833、管理体系及制度------------------------------------------------ 835、文明施工管理-------------------------------------------------- 85第八章环境保护措施------------------------------------------------- 861、环境方针------------------------------------------------------ 872、环境保护的措施------------------------------------------------ 87第九章确保工期技术组织措施----------------------------------------- 881、组织措施------------------------------------------------------ 882、技术措施------------------------------------------------------ 893、材料供应------------------------------------------------------ 904、农忙、节假日施工措施------------------------------------------ 90第十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901、雨季施工措施-------------------------------------------------- 902、冬期施工措施-------------------------------------------------- 91第十一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921、施工进度网络计划---------------------------------------------- 922、施工进度计划实施及调整---------------------------------------- 93第十二章主要资源需用量计划----------------------------------------- 931、劳动力计划---------------------------------------------------- 932、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计划------------------------------------------ 953、主要周转材料投入计划------------------------------------------ 96第十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961、现场总平面布置-------------------------------------------------- 972、施工临时用电的布置---------------------------------------------- 983、总平面管理措施100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1 施工测量4.1.1 测量工具准备本工程主要测量工具有:全站仪1台(如右图),经纬仪1台,激光铅垂仪1台,水准仪2台,5m铝合金塔尺2根,100m钢卷尺2把,无线对讲机八套,所有工具仪器必须按规定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本科毕业论文(土木工程定稿)

本科毕业论文(土木工程定稿)

本科毕业论文(土木工程定稿)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所选的毕业论题是《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通过对前人经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深入了解了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方法。

现将论文细节向您呈现,请评阅。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抗震设计是在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材料。

因此,混凝土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质,其抗震设计对于建筑技术工作者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具体目标如下:1. 探究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2. 分析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受力状态,探索抗震性设计的基本思路。

3. 研究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和设计准则。

4. 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1.3 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阅读、计算分析、实例分析等方法研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2.1 混凝土在地震中的受力状态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动力响应:由于地震波的作用,结构会产生一定的振动。

2. 弯矩和剪力:由于结构的自重和地震的作用,结构会发生弯曲和剪切变形。

3. 稳定性: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要承受大于静态荷载的力,因此需要考虑稳定性问题。

2.2 影响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1. 结构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结构系统特征。

2. 结构材料的物理性质。

3. 环境、荷载和结构状态的变化。

4. 文件中规定的考虑因素。

第三章抗震设计方法3.1 基本原则在地震中,建筑物的受力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设计师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课程,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是怎么样的吗?下面就由店铺为你带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希望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篇【1】摘要:本文从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发展历史阶段、使用现状等展现钢筋混凝土的良好前景和对社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项对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进行简单介绍,并阐述钢筋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施工要点和施工工艺,同时阐述部分钢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引言:随着人们对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在土木工程发展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和混凝土的组合结构在应用进一步拓展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

根据美国混凝土学会预言,在混凝土的性能将获得显著提高,把混凝土的拉、压强度比从目前的1/10提到1/2,并且具有早强、收缩徐变小的特性;未来将会建造高度600米-900米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跨度达到500-600米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以及钢筋混凝土海上浮动城市,海底城市,地下城市等。

一、概述(一)综合叙述钢筋混凝土从19世纪开始采用以来,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其发展极为迅速。

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广的结构形式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结合成整体共同受力的工程结构。

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

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探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探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探讨
姓名:
学号:
分校:
指导教师: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一、题目: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探讨
二、起止日期2010 年9月10日至2010 年11 月18日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一)主要任务
1. 简要介绍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的目的、原理及常用设备。

2. 重点论述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及主要检测方法。

3. 详细论述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分析,并提出对不合格问题处理方法。

4. 简要总结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的进步及不足。

(二)基本要求
1. 熟悉相关规范,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能力;一定的论证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 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毕业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排版规范、装订整齐。

毕业论文一般要求5000至10000字为宜,
应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4. 毕业论文文本按规范化要求装订。

混凝土毕业论文

混凝土毕业论文

混凝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探析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摘要:本研究生论文主要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了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好质量防控,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字:混凝土表面硅酸盐水泥质量掌控凡可以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

水泥的质量掌控水泥是混凝土应用材料之首。

目前我国的水泥品种较多,按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

通用水泥主要用于一般土建工程,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

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采用食用油水泥;(2)运往工地的水泥,应当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至存有显著标志的仓库中,严禁混装;(3)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当防尘防潮,已变色结块的水泥应当经处置并检验合格方可采用;(4)水泥库房理应排洪、通风措施,维持潮湿;(5)先出厂的水泥先用;(6)应当防止水泥的散佚浪费,做好环境保护。

骨料的质量掌控(1)砂砂优先选用优质江砂或河砂,混凝土工程应选用中粗砂,对于泵送混凝土,砂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39~43%。

(2)石子碎石针片状颗粒状所需严格控制。

针片状含量很大,直接影响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石子粒形好,吻合方或圆形,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适合布局泵送混凝土或高强泵送混凝土。

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从而改善了可泵性。

特别重要的效果是掺加原状或磨细粉煤灰后,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减少绝热条件下的温度升高。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建筑行业的面貌,为人类创造了无数宏伟而坚固的建筑杰作。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性能较弱;而钢筋则具有出色的抗拉性能。

将钢筋嵌入混凝土中,使得两者协同工作,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种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的坚固结构。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如砂、石子)、水以及外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水泥在与水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逐渐硬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胶凝体。

骨料则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增强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

水的作用是促使水泥的水化反应,外加剂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流动性、延缓凝结时间等。

钢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承受拉力。

其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热轧钢筋、冷轧钢筋等。

钢筋的强度、直径、形状等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设计要求来确定。

为了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钢筋表面通常会设计有一定的纹路或变形,以增加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众多。

首先,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使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无需大规模的维修和更换。

其次,它的防火性能较好。

混凝土在高温下能保持一定的强度,而钢筋则被包裹在混凝土中,受到较好的保护,不易因高温而失去强度。

再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相对较为简单,可以在现场浇筑成型,适应各种复杂的建筑形状和尺寸要求。

此外,它的成本相对较低,原材料易于获取,这使得它在大规模建筑工程中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

然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并非完美无缺。

它的自重大,这在一些对结构重量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可能会成为一个限制因素。

此外,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裂缝,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同时,钢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腐蚀,从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

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2014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00001)

2014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00001)

2014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AbstractThe problem of the concrete crack is a common and difficult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In this paper, from the design, material, mix ratio, construction site maintenance and other causes of common cracks in concrete engineering are discussed. Reasons for concrete cracks,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material selection,concrete mix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ite mainten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ack control measures.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concrete crack: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filling method, grouting method, structure method of reinforcement, concrete replacement method, bionic self-healing.Keywords: concrete; crack; cause; control;4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0)4.1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0)4.1.1.表面处理法 (10)4.1.2填充法 (10)4.1.3灌浆法 (10)4.1.4.结构补强法 (10)4.1.5混凝土置换法 (10)4.1.6仿生自愈合法 (10)5 结论 (12)5.1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2)5.2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2)5.3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1 概述1.1 课题的提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是一个带着有普通性被工程界很为关注的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整体性强等优点,能够满足各种建筑功能和造型的要求。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抗拉强度较低;而钢筋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

将钢筋配置在混凝土中,使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主要承受拉力,从而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通过粘结力共同工作。

粘结力由化学胶结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组成,它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在受力时能够协调变形,共同承担荷载。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1、混凝土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其主要组成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其品种和强度等级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

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其级配和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水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应使用清洁、无有害物质的水。

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流动性、延缓凝结时间等。

2、钢筋钢筋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热轧钢筋、冷轧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等。

热轧钢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钢筋类型。

钢筋的强度、延性和焊接性能等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1、结构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需要进行各种计算,包括承载力计算、变形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等。

承载力计算是确定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变形计算是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使用性能,裂缝宽度计算则是控制裂缝的开展,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2、构造要求除了进行结构计算外,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构造要求。

例如,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箍筋的间距和加密区等。

构造要求的目的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可靠性,防止出现局部破坏。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1、模板工程模板是用于成型混凝土的临时结构,其质量和安装精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尺寸和形状。

钢筋混凝土毕业论文

钢筋混凝土毕业论文

钢筋混凝土毕业论文钢筋混凝土毕业论文摘要: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等优点,其应用范围广泛。

本文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及其优点,对其生产、构造、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优点;生产;构造;施工Abstract: Reinforced concrete, as a common building structural material, has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trength, good durability, and strong plast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scope is extens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nd advantag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 building, and researches its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advantages;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Content1.钢筋混凝土的概述2.钢筋混凝土的优点3.钢筋混凝土的生产4.钢筋混凝土的构造5.钢筋混凝土的施工6.结论1.钢筋混凝土的概述钢筋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或砂石等骨料、水和钢筋组成的一种重要的新型建筑结构材料,它是一种强度高、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的材料。

它在建筑中应用广泛,如房屋、桥梁、隧道、水利工程、地下洞室等建筑结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批次专业:土木工程(本科)批次: 2017第2学期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广播电视大学二0一7年二月二十八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级级级级:土木工程学生姓名名:一、题目:施工组织设计二、起止日期 2016 年 8 月 1日至 2017年 3 月 18 日三、主要任务与要求(一)主要任务1.能够比较全面的阐述有关施工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

2.能够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有关施工组织设计的部署和进程。

3.结合案例,通过分析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基本要求1. 熟悉相关规范,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能力;一定的论证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 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毕业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排版规范、装订整齐。

毕业论文一般要求5000至10000字为宜,应包括摘要(500字左右)、目录、正文、参考文献(6篇以上)。

4. 毕业论文文本按规范化要求装订。

摘要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一个建筑工地上进行建筑生产,要有各种建筑材料、施工机具和一定生产经验及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要遵照建筑生产规律,遵守生产的技术规范以及技术文件的规定。

如何将劳动者、材料、机具在空间上按照一定的位置,时间上按照一定的顺序,数量上按照一定的比例有机的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的指挥,以期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建筑施工组织和管理的核心问题。

建筑施工组织对统筹建筑施工全过程、促进技术进步、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工程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是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其目的是使工程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使整个工程在施工中获得相对的最优效果。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一个拟建或在建工程进行施工准备或施工生产的技术经济文件。

电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电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指导老师:学生姓名:专业:土木工程 (本)年级:学号:年月目录一、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失控的原因----——--———---—-——---—-—--———--11.合同条款欠严密—--——--——-—--—--—-—---—-—--———--——-——————--—--—22.施工组织设计欠优化-—-——-————--—--—------—-—-——-—--———---—-———23.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管理混乱—-———-———--—-————-———--————--———-——24。

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2二、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采取的措施—--———-—--—-—-—-—-——-—-——--31.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跟踪与管理—-—----—-——32.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33。

正确处理工期、质量、造价三者之间的关系-————-——------—---—-———45.做好市场材料及设备的询价,建立询价体系———-—-—--——-------——-——5浅谈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着技术和经济相分离的状况。

我国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把工程造价看成是财务、概预算人员的职责,认为与己无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只注重工程质量控制及工程进度控制,忽略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控制。

如果技术人员忽略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人员不懂得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工程造价就难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从本人从事造价工作十几年来所做过的工程项目及所收集到的工程实例来看,结算超预算50%以上的情况普遍存在.一、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失控的原因1.合同条款欠严密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是双方(或数方)当事人关于建设项目事宜依法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协议。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

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它具有出色的耐久性和强度,可以承受大量的荷载。

因此,钢筋混凝土被认为是一种可靠且经济实用的建筑材料。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钢筋混凝土相关的论文,了解它们对建筑和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首先,钢筋混凝土论文涉及了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这些论文通常关注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钢筋的拉伸和弯曲强度。

例如,一篇名为“钢筋混凝土桥梁的静力试验”的论文描述了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负载试验,探究了材料受力时的变形和破坏问题。

其次,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是另一个研究重点。

这些论文研究了如何通过改变混凝土配合比、钢筋排列方式和预应力等方面来设计更加坚固和可靠的结构。

例如,一篇名为“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管理”的论文,讨论了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来确保高层建筑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钢筋混凝土也可用于抗震和抗风等特殊场合。

钢筋混凝土论文研究了如何利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来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风能力。

例如,一篇名为“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与分析”的论文,介绍了当前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并探究了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

最后,一些钢筋混凝土论文涉及了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问题。

这些研究探究了如何通过使用可持续材料和智能建筑技术来减少钢筋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材料的性能和效率。

例如,一篇名为“动态社区智能制造的建设与应用”的论文,探讨了如何利用智能建筑技术和可持续材料来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和安全的建筑。

总之,钢筋混凝土论文是建筑和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

这些论文涵盖了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设计和施工、抗震和抗风性能以及环境和能源问题。

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论文,可以更好地了解钢筋混凝土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论钢筋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分析探讨
姓名:
学校:
学号:
指导教师: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年月日
内容提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以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制作而成,为了合理的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深入的了解混凝土和钢筋的性能,对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相互作用和共同工作的了解,是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性能并对其分析与
设计的基础。

当在混凝土中配以适量的钢筋,则为钢筋混凝土。

钢筋和混凝土这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之所以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主要靠两者之间存在粘结力,受荷后协调变形。

再者这两种材料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此外钢筋至混凝土边缘之间的混凝土,作为钢筋的保护层,使钢筋不受锈蚀并提高构件的防火性能。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者性能特点,可形成强度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其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好,可模性好,结构造型灵活,以及整体性、延性好,减少自身重量,适用于抗震结构等特点,因而在建筑结构及其他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混凝土并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单一材料。

它离不开混凝土用原材料的发展,离不开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对象的发展变化。

应该从土木工程大学科的角度来认真对待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是这样,首先要分析工程项目的结构、构件特点、设计要求,预估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和风险,立足当地原材料.然后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线路、技术手段。

配制出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要求和使用要求的优质混凝土。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随着现代水泥工业、水泥加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材料的品种不断增多,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

文章以高性能混凝土为例,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并对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搭理分析,随着建筑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求混凝土工作性能好、强度指标高、耐久性好,而且还要求混凝土结构有光洁如镜的外观,尤其是清水混凝土结构(即不再加外装饰的结构)要求更为突出,通过分析水泥标号、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骨料的强度及级配等级配比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指出提高混凝土性能、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保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技术途径。

关键词:钢筋建筑材料结构性能承载力分析研究
目录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的历史及发展 (3)
第二章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原理 (5)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的优缺点分析 (7)
3.1 钢筋混凝土的主要优点 (7)
3.2 钢筋混凝土的主要缺点 (8)
第四章组成材料对混凝土的影响 (9)
4.1 钢筋 (9)
4.2 水泥 (10)
4.3 骨料 (10)
4.4 混凝土用水 (10)
4.5 外加剂 (11)
4.6 掺合料 (11)
第五章钢筋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建议 (11)
第六章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的历史及发展
混凝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

从现代人类的工程建设史上来看,相对于砌体结构、木结构和钢、铁结构而言,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兴结构,它的应用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有的考古学者认为,水泥的起源约在公元前5—10万年,以后在公元前3000年,用熟石膏和石灰混合在一起建造了著名埃及的金字塔,这是现存的最早的混凝土结构物。

其后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用这种水泥建造了很多建筑物和公路。

钢筋混凝土自被莫尼尔发现以来走过了将近50年的历史。

并逐渐取代木、土、石等天然材料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

它的发展也代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

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随着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大量使用,我国在混凝土结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已取得较大的发展。

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可靠度与荷载分析、单层与多层厂房结构、大板与升板结构、高层、大跨、特种结构、工业化建筑体系、结构抗震及现代化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基本理论和设计工作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国内现浇钢筋混凝土工艺发展概况现浇钢筋混凝土在国内己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但是在解放前,基本上依靠手工和简单工具操作,生产水平很低。

解放初期,较快地发展了混凝土的各种机械化作业,推动了房屋建筑由砖木结构向砖混结构和钢筋凝混土结构发展,由低层平房
向多层和高层转变,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

其主要原材料水泥产量已于2010年达到18.82亿吨,占世界总产量70%左右。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认为法国园丁约瑟夫·莫尼尔于1849年发明钢筋混凝土并于1867年取得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