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惯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的训练。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认真倾听的养成。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听取他人发言等方式,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在家庭作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的配合,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完成作业,避免干扰和打扰。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四)作业惯的养成。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正确的作业姿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惯。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批改的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一)在培养小学生研究惯的过程中,及时提醒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持久性和自控性差,为了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教师不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
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二)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
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学生耳濡目染,对其良好的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
小学生还有争强好胜心理和模仿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来做榜样,激励他们向小伙伴研究。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迈入学校生活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开始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习惯不仅对学习有益,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下面,我将从作业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四个方面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一、作业习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校园,开始接触系统化的学习。
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对日后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
家长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方便他们集中精力完成作业。
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养成每天按时做作业的习惯,不要拖延或偷懒,做到每天按时复习,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学习上要做到认真对待,独立完成,不要依赖家长或他人。
家长还要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通过这些做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饮食习惯饮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均衡的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多让孩子吃一些蔬菜水果,饮食方面要做到多样化,增加孩子的食欲。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少吃垃圾食品。
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不挑食,不偏食,尊重食物,学会分享。
通过这些做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三、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和心理发育都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开始学会自理,这个阶段是培养卫生习惯的重要时期。
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对卫生习惯无所谓。
教育孩子保持身体干净整洁,勤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只是个人卫生,还要学会保持居室和公共场所的整洁。
要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醒孩子不要乱吃东西,特别是外面买来的食物,要注意卫生安全。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新的学期开始了,我接了一年级。
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朋友们行为习惯都不适合小学生的要求。
好动,好说,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好像是他们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
万事开头难,面对五十二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
与孩子们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讲究卫生等点点滴滴抓起。
多鼓励,少批评,多评比,多给学生做示范,树立榜样,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
比如:爱护校园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等的洁净,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保护眼睛……如此多的“该”与“不该”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
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
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
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
尤其是对刚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卫生,根本就不懂。
为此,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
但是光靠平时的讲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自觉性。
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
所以在平时我比较注意以身示范,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不断地教育。
如学生个人卫生里有一条:“勤洗手、剪手甲”。
平时我不但要求学生做到,我自己也首先做到勤洗手、剪指甲。
又比如:当地上有纸时,我会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就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如地上有纸屑时,会有学生去打扫干净等。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起点,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上学的习惯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应该培养的第一个习惯。
准时到校不仅能培养孩子守时的观念,还可以让他们养成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
我们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早上的时间表,让孩子按照时间表完成早晨的准备工作。
我们还可以培养孩子自己穿脱校服、整理书包等自理能力,让他们逐渐学会照顾自己,培养自主性和责任感。
上课的习惯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之一。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律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可以教孩子们认真听讲、专心听课,不打瞌睡、不看小说、不聊天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
培养孩子们按时交作业、带齐文具、做好笔记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阅读的习惯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应该养成的习惯之一。
阅读是拓展孩子视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儿童故事书等,让孩子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并引导他们懂得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培养他们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洗手、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等,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刷牙等,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意识。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是一个逐步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在校园里的第一步,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一年级的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核心。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习惯,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遵守班级规则等。
学生还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对书籍的兴趣和爱好,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一个人日常生活的基础,对身心健康和个人形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如按时睡觉、早起锻炼等。
学生还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健康的食物,合理搭配饮食。
学生还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牙齿清洁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还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
家庭和学校都应该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和引导,建立起良好的习惯养成氛围。
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教环境,鼓励孩子规律、自律地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学校应该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社交习惯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开始,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学习、生活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谈一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习习惯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重点之一。
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自律等方面。
在学习态度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对学习保持热情和好奇心,不断提高自信心。
要教育学生学会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学习,不断追求进步。
在学习方法方面,老师要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包括听课、做作业、背诵、复习等。
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自律方面,老师要教育学生学会遵守学习纪律,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生活习惯包括个人卫生、作息规律、饮食健康等方面。
在个人卫生方面,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等,培养孩子爱洁净、爱整洁的好习惯。
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作息时间,远离熬夜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在饮食方面,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远离垃圾食品,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行为规范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
行为规范包括文明礼貌、秩序整洁、团结友爱等方面。
在文明礼貌方面,要求学生言行举止文明得体,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乐于助人,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
在秩序整洁方面,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维护校园秩序,保持教室、卫生间、食堂等公共场所的整洁和环境卫生。
要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乐于分享,建立良好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处于对外界事物认知的初步阶段,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对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一、形成意识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生活,很多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需要从头培养。
所以,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对良好习惯的意识。
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好的习惯对他们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小实例和小游戏等形式,向学生灌输养成良好习惯的观念。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培养好的习惯。
二、日常教育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生活中,老师都要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指导和规范。
在学校,老师可以通过举办小型的习惯养成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好的习惯。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日常交流,从小事做起,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房间、洗碗、扫地等家务活动,让孩子从小学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激励引导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除了要有严格的要求和要求外,更要有激励和引导。
老师和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奖励,鼓励他们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保持积极性。
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更有动力去养成好的习惯。
四、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他们的合作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家庭教育讲座、学习分享会等活动,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而家长也要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与学校共同合作,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创造更好的环境。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通过培养意识、日常教育、激励引导等手段,共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习惯养成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努力,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生活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品质和健康发展。
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定时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固定的作息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保证足够的休息。
2. 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可以教育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念。
3. 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勤换衣服、勤洗澡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身体的整洁和健康。
家长和老师可以教育孩子养成定时复习的习惯,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增加学习效果,避免遗忘。
2. 积极参与课堂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主动思考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保持专注教育孩子养成保持专注的学习习惯,避免在学习时分心,提高学习效率。
4. 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和老师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减少家长的帮助,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关爱给予激励在学习中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肯定,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学会克服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孩子的品行和人格的养成。
1. 尊敬师长教育孩子学会尊敬师长,遵守校纪校规,学会遵从老师的指导和要求。
2. 团结友爱教育孩子学会团结友爱,尊重同学,帮助他人,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
3. 守时守信教育孩子学会守时守信,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做到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习惯养成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正式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将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
下面将从学习规划、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方面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首先是学习规划的习惯养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的习惯。
他们应该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分解任务,制定学习计划。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日历、计划表等工具,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划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是学习环境的习惯养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
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他们应该注意避免干扰因素,如电视、手机等,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
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如书籍、音像资料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是学习方法的习惯养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对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学会分类整理、总结归纳、自主学习等。
他们应该教会孩子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体验和探索,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家长要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培养作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目标、计划、方法和态度,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也应该发挥好自己的教育职责,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行为习惯的培养一、一年级孩子应培养的行为习惯1、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专心致志是形容一个人做事全神贯注,一心一意。
在学习时就应该专心学习,在玩耍时就应该专心玩耍。
有调查显示,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差不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取得的成绩就大不一样。
做事专心的人往往成绩卓著,而时时分心的人终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2、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
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
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作为家长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强求孩子读书很难以理服人。
3、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要认为书写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
书写能力是学力的指标,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4、培养孩子有条理的习惯。
生活有条理、学习有条理的习惯对孩子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此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条理性思维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孩子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
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5、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
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6、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对于犯错误的孩子家长不应训斥,而应视为教育引导的机会,帮助孩子找出错误之所在,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
学生在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和老师需要重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合作。
学校是学生知识的源泉,家庭是学生品行的摇篮。
家庭和学校需要形成良好的互动与配合,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携手合作,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吃饭等。
家长和老师还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启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启发孩子的兴趣可以让他们主动去培养良好的习惯。
若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若孩子喜欢动手做实验,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养成积极实践探索的习惯。
通过启发孩子的兴趣,可以让他们在快乐中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关注个性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兴趣和习惯都各有不同。
家长和老师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对于外向的孩子,可以指导他们养成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对于内向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养成主动表达的习惯。
只有关注个性差异,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注重榜样的力量。
孩子是最容易受到身边榜样影响的群体,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做好自身的榜样力量。
家长和老师需要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规律作息、坚持锻炼、积极学习等。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引导孩子关注一些社会榜样,比如一些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等,让他们从榜样中学到更多的品行和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养成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学习,尚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时候正是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
但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太过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育,应以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为前提,并施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
下面是我经过一期的实践,对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所获得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一旦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想要纠正过来是很困难的,所以从学生刚入学我就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1、为了加强学生学习注意力,每当学生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时,和学生对口令:“一二三,快坐好”“左手和右手,快点交朋友”“小眼睛,看黑板”,我在班上反复训练,还把这些口令告诉课任老师。
每当学生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时,这些口令却能起到不错的效果,甚至比你喊破嗓门或敲破桌子的效果还要好。
2、强调读书姿势写字姿势。
在每次写字前都强调写字的姿势,我训练学生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一年级小学生最爱发言,老师问题一出,他们就高举小手“我我我”,甚至从座位上站起来。
我就要求他们:“谁的手举得最端正,我就喊谁。
”此时我就教他们如何正确举手:左手放胸前,右手举旁边。
有些孩子你没有喊到他,他就一声长叹——“哎”,像泄了气的皮球,别人的发言也就与他不相干了,这时我就要求他们:“同学大声说,我们静静听。
”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4、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记好作业,每天早晨我都当面批改作业。
虽然这些都是细微之处,但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就是要从这些细微之处抓起,而且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一年级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共五则范文)
一年级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一年级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年级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以游戏为主。
随着进入学校,学习将会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孩子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
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我觉得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这将会对他们的学习质量、道德品质、能力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入学教育不容忽视,作为家长,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
可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一)行为上的准备:行为上的准备包括: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时间观念、文明行为、正确举止等。
(1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纪律。
上了小学将要到一个受纪律约束的环境里,此时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学校要遵守纪律,上课专心听讲,不能玩东西,不与同学说话,发言时要先举手,老师同意了再讲。
排队、上课时行动迅速,不带零食或其他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到校。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这包括: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放学后,如无家长接要按时回家,不要在路上玩耍;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
(3培养文明行为。
要求孩子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要尊重长辈和老人,要关心弱者和需要帮助的人,要会用礼貌语言。
家长尤其要教育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
(4 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站、坐、行姿势。
家长要注意孩子看书、写字时的正确坐姿,孩子看书、写字时,身体要坐直,眼睛距离书本需一尺左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胸前距离桌子一拳。
物质准备:(1)学习用品的准备。
刚入学的孩子,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注意力较容易分散。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小学生是以6-7岁的儿童为主,处于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就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分别进行探讨。
一、心理特点:1.依赖性:一年级小学生在刚刚踏入小学的阶段,会对老师和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需要他人的支持和指导来适应新环境。
2.幼稚性:一年级小学生还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过渡的阶段,对于学习和社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幼稚性,需要逐渐培养和提升。
3.竞争意识:随着小学生进入集体生活,他们会逐渐形成与同伴之间的竞争意识,但往往缺乏正确的竞争观念。
4.自尊心发展:小学生开始构建自己的自尊心,在认同感和自我认知方面逐渐定型。
5.学习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于学习也有强烈的兴趣,但由于年幼,注意力较短暂,容易分心。
二、行为习惯的养成:1.规律生活:为了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需要建立起良好的作息规律,包括固定的起床、上学、放学和就寝时间。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养成刷牙等习惯,注重公共场所卫生,提高健康意识。
3.培养自理能力:一年级小学生要逐渐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脱衣物、整理书包、整理床铺等日常生活技能。
4.学习方法的养成:教导小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分解任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管理能力。
5.培养社交能力: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友善待人的习惯,增强小学生的集体观念。
6.竞争观念的培养: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竞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培养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的精神。
为了养成合适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特点,教师和家长在一年级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几点对于教师和家长的建议:1.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开始正式接受学习的阶段,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三个方面谈一下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首先是作息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作息习惯对于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作息习惯养成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每天早上定时起床,晚上定时睡觉。
在睡前可以为孩子讲一个故事,帮助孩子放松心情。
可以培养孩子每天定时锻炼的习惯,比如晨跑或者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和注意力。
其次是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计划,制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在学习时,可以教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关掉手机和电视,减少干扰。
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动力和兴趣,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和思考。
在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
最后是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所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让他们自己收拾玩具、图书,保持家居整洁。
教给孩子基本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等。
饮食方面,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年级⼩学⽣良好⾏为习惯的培养 对于低年级⼩学⽣来说,从⼀⼊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今天⼩编要和⼤家分享的是⼀年级⼩学⽣良好⾏为习惯的培养,希望能够帮助到⼤家,家长⽼师们赶紧收藏吧。
⼀年级⼩学⽣良好⾏为习惯的培养 ⼀、读书习惯。
先让学⽣养成双⼿捧书读的习惯。
⼆、写字习惯。
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 三、坐姿。
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三!”学⽣应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势予以个别提⽰,既达到了⽬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
四、注意⼒。
⼩学⽣的⼼理特点决定了⼩学⽣集中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注意⼒的能⼒。
可针对⼩学⽣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或者⾛到学⽣中间,利⽤“暗⽰法”提请学⽣注意,“拍⼀拍”、“拨⼀拨”、“点⼀点”等;如不便⾛下讲台,可⽤“稍停法”(暂时停⽌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
除此⽽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法的灵活运⽤,对培养学⽣的集中注意⼒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具正确使⽤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学⽣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培养教育的范围。
只要⽼师⼼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法,要求⼀致,就可使学⽣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为习惯。
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种⽐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为倾向。
它也是⼀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为⽅式。
⼩学语⽂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提⾼学⽣的品德修养和审美的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要达到这个标准,我认为应从培养⼩学⽣良好的⾏为习惯开始。
对于⼩学⽣⽽⾔,中⼩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童长⾝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道德情操、⼼理品质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时期。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在小学一年级时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家庭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1. 树立榜样孩子天性模仿,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从小事做起,如保持整洁、守时等等。
这样将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规范。
2. 建立规章制度家庭中的规章制度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
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简单明了的规则,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整理好书包等。
并且要明确规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以增强孩子的自律性。
3. 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孩子的作息时间对于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另外,合理安排孩子的娱乐时间,避免过度沉迷电子产品。
4. 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家务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勤劳习惯非常有帮助。
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家务任务,如整理书桌、清洗餐具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
学校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班级规则老师在学校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他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明确各类活动的要求和规范。
并且要及时进行规则的宣传和强化,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2.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通过考勤和纪律培训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提供充实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如团队合作、坚持不懈等。
4.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习惯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首要任务。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接触学习的起点,他们在这个阶段需要从玩耍的状态过渡到学习的状态。
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要求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课,按时复习课堂内容等。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习惯包括睡觉、饮食、作息等方面。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孩子们需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保证孩子们身体健康,并且有利于集中精力学习。
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培养的重点。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们养成吃饭时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的好习惯。
睡前洗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习惯也需要加强培养,为孩子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习惯也是重要的。
有些孩子在一年级阶段可能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调皮捣蛋、不尊重他人等。
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引导和纠正这些行为,让孩子们养成尊重师长、团结友好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培养孩子们的健康习惯,如勤洗手、适当运动等。
这些习惯可以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律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律是指孩子们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按照规则和纪律去做事。
在一年级阶段,孩子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坚持和自律。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来帮助他们养成自律的习惯,比如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收拾玩具等。
只有在自律的前提下,孩子们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律习惯,孩子们才能在学习和成长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入学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关注和引导孩子逐步养成好的习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1、作息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作息时间比较规律,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也需要有一定的规划。
家长可以教会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在充足的睡眠后,孩子的精神状态会更加饱满,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2、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量增多,在学习中需要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和老师可以教孩子逐渐养成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奋斗的习惯。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适当调整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生活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入到学校生活中,需要逐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家长和老师可以逐步教孩子认知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如如如何自理自己的衣物、如何收拾自己的书包,如何使用学习工具等。
其他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早上需要自己整理自己的被子,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和盘底干净的学习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4、交往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更广泛的社交圈子,所以家长和老师也需要逐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多与同学交往,坚持互相尊重的原则,理解和包容别人的不同观点,把握交往中的人际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建立友谊。
在学校中,卫生健康是重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患上一些常见的孩子疾病,如感冒、发烧、痢疾等,家长和老师可以教会孩子正确地洗手方法、如何注意口腔卫生,以及养成饮食习惯。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习惯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够影响一个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的入门年级,对于学生来说,养成好的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非常有益。
那么,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浅见: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多给孩子提供有趣的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多让孩子看到家长们在读书,让他们模仿家长的行为。
3、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朗读、讲解和讲故事,让孩子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二、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习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2、为孩子定时定量地安排饮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刷牙、洗脸、洗手、整理书包等。
1、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2、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3、对于作业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
1、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如班级聚会、运动会等,让孩子有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
2、要让孩子知道友谊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如何与他人协作。
3、让孩子明白言语的力量,学会如何言行一致、彼此尊重。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期的坚持的,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家长和老师的辅助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从而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刚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其实,他们智力上存在的差异较小,竞争的是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
事实证明,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而良好的习惯要有一个养成、教育及训练的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
下面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就一年级新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即时表扬,天天评比
一年级的孩子的特点是单纯,好胜心理强,所以要多表扬、多鼓励。
对一年级学生的表扬不仅是语言的激励,如“你真棒”“你又给了老师一个惊喜”“你真了不起”等等,还要注意运用肢体语言,如点头赞赏、竖起拇指表示夸奖、与学生握手表示赞赏,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或拍拍肩膀。
为了激发好胜心,强化行为习惯,随时随地发小粘贴是最好的评价方式。
晨读中朗读认真的;上课最快准备好学习用品的;翻书最快的;下课站队最齐、在走廊不跑跳的;眼操、间操做得最认真,动作规范的;中午吃饭最干净的;课堂认真倾听,能重复上来老师、同学话的;发言声音响亮的……都会得到一枚粘贴,贴在手背上。
每天放学前都要及时总结,得到粘贴最多的五名同学,就可以获得一个奖品。
奖品并不贵重:铅笔、橡皮、格尺、动物磁力扣等都可以。
尤其是颜色鲜艳、外表美观的小奖品最能激发到他们的感观。
对孩子越有吸引力的奖品,就会越产生越大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入学一个月后,再把奖品转化为红旗粘贴,贴在墙上的评比栏上。
也可加入小组评比的方式,定期给获胜小组颁奖。
小组评比的好处就是增强集体荣誉感,用整体带动个人。
二、重视关键的“第一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年级的班级管理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站队,第一次上间操,第一次写本簿,第一次做眼保健操,第一次大扫除等。
每个方面的“第一次”老师都要做好思想准备,制定目标,做好规划,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对孩子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甚至可以制造点紧张的气氛。
比如第一次写本簿,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写字本是非常重要的,每次都要给校长看,校长来评比哪个班写得最好,哪个同学写得最好。
写得好的孩子还要在上面贴大拇指粘贴。
所以一定要规范整洁的书写。
另外只有用一次橡皮的权力,如果能看出来涂抹痕迹,肯定就没有粘贴了。
这样孩子就会很重视起本簿的书写。
再比如第一次大扫除之前,先要进行一个劳动的培训,并明确纪律要求。
老师先示范用抹布擦地的方法,并提出能获得粘贴的标准:不仅擦得干净,而且不说话、不打闹,干得最认真的孩子。
这样孩子一开始就接受正确的信息,明确应该怎样做。
避免不懂规矩没有头绪的乱做,事后老师再想纠正,就没有先入为主的效果了。
有些老师对第一次重视不够,总觉得小孩子好糊弄,便得过且过,草草了事,孰不知久而久之,孩子的坏习惯就形成了,到时再想改就难了。
三、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
一年级孩子虽然喜欢表扬,但也不能一味的称赞。
对于那些行为习惯特别不好的,做出违反原则行为的孩子,要进行适当的惩戒教育,让孩子经受一点挫折,明白做错事就要承担责任。
比如:孩子们在某一方面表现特别好,可以奖励给全班同学讲一个故事。
而表现最不好的孩子,不可以听故事。
其实所谓的不能听,也不过是把头转过去,把耳朵捂起来。
但这无疑对其他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震慑作用。
再如:下课了,把拿书总是特别慢的孩子留在教室里单独练习,选组长或是纪律监督员,对其发布口令,反复的练习。
之后告诉这个孩子,课上继续观察他的表现,如果有所进步,就不用再练了。
这种单独训练,不断强化,对那些行为习惯特别不好的孩子非常实用。
四、培养小干部
以上这些评价和奖励制度,如果单靠老师一个人来执行,那一定会非常辛苦,而且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充分发挥孩子的管理才能,尽快培养起来一批小干部。
首先要思考班级需要设立的岗位。
在纪律方面的管理干部要最先培养起来。
“纪律监督员”4人,负责组织同学下课排队走出教室,上课集队、喊队;“眼保健操监督员”4人,负责轮流监督眼保健操;“卫生监督员”2人,负责班级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而还有一些荣誉称号是轮流的:“环保小卫士”、“文明好少年”,表现好的孩子都可以争先当选,一周一评比。
这些称号用袖标或是挂牌的形式佩戴在孩子身上,更能激发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除此之外,为了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设立关灯、浇花、擦黑板、关电脑、收发作业等具体岗位,由卫生监督员监督。
争取班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五、对口令
利用口令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为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一年级孩子擅长动作记忆,口令使用过程中适当配上一些简单动作,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老师的发令要注意有节奏,干脆利落,学生做到应答自动化。
如为了提醒学生上课的坐姿,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对口令:老师说“身体”,
学生对“挺直”;老师说“小手”,学生说“背后”;老师说“小脚”,学生说“摆齐”;老师说“眼睛”,学生说“看老师”等。
使用口令,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教师一说到某句口令时,学生便会立马做出相应动作。
在整顿纪律的时候,可以用拍手的方式,避免老师口舌的劳累。
比如,老师拍两次手,学生们拍三次手,拍手的同时,孩子也就安静了下来。
六、专项注意力训练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时间短,所以刚入学的第一个月每天抽出几分钟,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注意力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
注意力训练前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告诉孩子:“现在我们要进行1分钟注意力训练了。
眼睛看老师,老师走到哪,你的眼睛就要跟到哪里,如果老师看到你时,发现你的眼睛没有看老师,那老师就会宣布你淘汰。
”这种游戏的形式,学生非常喜欢。
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入对看懂老师表情的训练。
如:“同学们,老师的眼睛是会说话的。
谁能看懂老师的眼睛,谁就是老师的知心人。
老师通过眼睛以及头势告诉你起立,你就要起立;如果老师的表情是冲你笑,也请你冲老师笑;如果老师用眼睛瞪你,说明你表现不好,就请你马上改正。
学生通过此项训练最大的好处时,很快就能看懂老师的脸色,上专科课时有溜号的学生,我在门外发现了,只要一个眼神,孩子就能马上改正。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要使一年级的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自觉地接受纪律的教育,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就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