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概念复习》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说课稿:第2节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说课稿:第2节运动的描述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体育运动、车辆行驶等,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物体的运动,增加学习的直观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演示和视频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认同。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这是理解物体运动的基础。
-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这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核心内容。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物体运动和观察者,增强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的新课导入方式将采用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会播放一段关于物体运动的短视频,如车辆在城市道路中的行驶、运动员在赛道上的奔跑等,通过生动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实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一章《机械运动概念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概念复习》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 管理,教育文档----------------------
---------------------------------------------------------------------------------------------------------------------------------------------
从物理走向社会,解释 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我们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
慢呢?
复习比较运动快 提问: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慢的两种方法,复 还有哪些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 习重点知识速度。
巩固重点知识,升华对 速度的理解。
来定义的?完成导学案。 Nhomakorabea--------------------------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 管理,教育文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根据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会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提升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2. 多角度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3. 会用平均速度来粗略计算变速运动,会测量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1. 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并合理地解决问题。 2. 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习交流能力。 3. 会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修正自己不正确观点的科学精神。
第一章《机械运动概念复习》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复习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温习知识来构建知识的网络、 掌握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升华对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说课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说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说课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说课

二、 说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要求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熟悉 和熟练; • 2、能力目标:能正确应用本章知识点解决 相应的问题,能综合应用本章知识点进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熟练 的掌握本章节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学习 兴趣与学习愿望。
三、
说教学的重难点
• 1、本章节的重难点包括:⑴单位换算;⑵ 测量方法及读数;⑶参照物的选取与判断, 相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⑷速度公式的应用, 应用题解题过程;⑸匀速直线运动的 析;(7)实验测量平均速与实验的细节问 题等。 • 2、复习的顺序:知识点梳理,典例分析, 重难点强调,布置练习。
• 1、设计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 引导为辅 ; • 2、复习内容选取:(1) 基础知识的复习比 较系统;(2)例题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和 综合性 ; • 3、复习内容设计: (1)在学生基础知识掌 握的基础上,本次复习课的设计更强调方 法,细节,与思路 ;(2) 教学过程的安排更 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说 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十分荣幸在此为大家说课,
我的说课题目是:“《机械运动》复习课” 恳请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一、说本章节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1、本章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章。 • 2、本章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个系统内容, 是运动学比较简单和基础的内容。 • 3、本章分为四个小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 4、前三节涉及到本章的知识点,第四节属 于应用部分。
• 例三、甲乙两人相距150米,分别以速度大 小为3m/s和4m/s的速度同时相向而行,在 出发时一只狗以5m/s的速度跑向乙,遇到 乙后再返回跑向甲,如此往复直到甲乙相 遇,问小狗共行了多少距离?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机械运动的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的选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物体运动速度的分类;4. 加速度和减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知识;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理解,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及计算;2.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物理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描述它们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运动。

2. 知识点讲解:(1) 机械运动的概念: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参照物的作用,举例说明如何选择参照物;(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介绍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4) 加速度和减速度:讲解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举例说明如何计算;(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介绍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一、机械运动1. 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二、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1. 概念:物体运动速度的分类2. 关系: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之间的联系三、加速度和减速度1. 概念: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2. 计算: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计算方法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 概念:物体运动轨迹的分类2. 区别: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运动类型,并解释原因。

机械运动说课稿初中

机械运动说课稿初中

机械运动说课稿初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机械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机械运动”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后续学习力学、热学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对物体的运动有初步的认识,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运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能够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机械运动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的选择以及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教学难点(1)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参照物。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等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物理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适宜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适宜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学具准备】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答复: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到达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根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1μm= m、1nm= m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A.1 mm B.1 cm C.1 dm D.1 m2、完成以下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106m= km=884443 〔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适宜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掌握机械运动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掌握机械运动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掌握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机械运动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机械的结构、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是机械工程师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这样才能设计更加先进、实用的机械结构。

本文将对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教学,以供学习和参考。

1. 刚体在机械运动中,刚体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刚体是指具有形状不变的物体,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形变或变形的物体。

在机械工程中,大多数机械件可以近似地看做刚体,这是因为它们的形变程度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机械运动中刚体这个概念非常的重要。

2. 运动描述机械运动中经常涉及到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描述。

在运动学中,我们常常使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其中:位移:是指物体在一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

其计算方式为,位移 = 结束位置 - 起始位置。

速度:是指物体经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其计算方式为,速度= 路程 / 时间。

加速度:是指物体的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量。

其计算方式为,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

通过这些参数的描述,我们可以在机械的运动学分析中进行精确的计算和预测。

同时,这也是机械工程师设计机械结构时需要的重要基础知识。

3. 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基本包括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一条直线进行的运动。

它是机械运动中非常基础的运动形式,常用于机械零件的轨迹规划、机械手的运动轨迹设计等领域。

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绕着一个旋转中心进行的运动。

它是机械运动中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机械零件的旋转运动、发动机的旋转运动等都是旋转运动的典型应用。

4. 运动的姿态描述在机械运动分析中,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非常重要。

在区分机械运动时有时需要使用不同的坐标系进行描述。

常用的描述方法是欧拉角和四元数。

欧拉角是指我们在机械运动中采用的一种坐标系描述方法。

机械运动说课稿

机械运动说课稿

机械运动说课稿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导学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目标】1、了解国际单位中,时间与长度的基本单位,并制定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3、了解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4、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难点】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手表和停表测量时间。

2、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吗,参照物的实际运用。

3、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的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知识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还有卷尺、游标卡。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可____________,但是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5、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正确使用刻度尺:零刻度线要___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刻度线。

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___________的下一位。

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写上________。

【合作探究】1、(1)1m = _______ dm = _______ cm (2)1cm = _______ mm = _______nm(3)250cm = _______ m =_______km2、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1)学校学生课桌的高度80_______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_______(3)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是2.2_______(4)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5_______3、某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数据记录如下:26.12 cm,26.13 cm,26.1 cm,26.11 cm,26.02 cm;错误的数据是 ______;物理课本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机械运动》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机械运动》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题、计算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二、典型例题解析
三、课堂集训
四、课外作业
法制渗透内容
无法制渗透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剑河县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授课人:、九年级班 学科物理
课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23年3月6 日至7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机械运动复习精品教案

机械运动复习精品教案

《机械运动概念复习》教学设计江汉油田东方红学校陈彦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能准确选择参照物、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参照物选择。

(2)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2.学习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引入结合本章所学知识,由电影生死时速中的片段提出问题,并最后用剪辑的片段揭晓答案。

播放图片和视频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知识梳理巩固基础1、机械运动定义机械运动(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1)空间位置的改变(2)方位的改变四幅图,分别表示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而平时认为静止的房屋等却也是不停在运动的,以此引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1)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2)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练习:《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跟头云”十万八千里。

这些镜头通常采用“背景拍摄法”:(1)在拍摄过程中,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演孙悟空演员是,地上的山川、湖泊是.(2)看电视时,观众能产生孙悟空腾云驾雾远去的感觉,则选择的参照物是.提出问题展示ppt看四幅图,提问给予道具等进行辅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并详细解释按所学知识进行表演以配图的方法展示在生活中的机械运动。

并从中引出问题。

学以3、运动的分类(1) 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2) 按照速度是否改变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利用小车运动的动画,让学生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

4、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定义:指物体在通过的路程●公式: 公式的变形、注意:(1)v、s、t必须对应;(2)单位必须统一;(3)符合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四步必须明确。

说课物理机械运动

说课物理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复习课说课稿随县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彭森一、说教材机械运动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一单元,是学生走进物理殿堂的第一步;在此之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物理,但是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教材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通过设置实验,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感受机械运动,体验运动的分类,运用速度公式实践操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辩证的看待运动和静止.(四)重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运动的快慢判断。

速度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参照物的理解和运用;平均速度的运用。

三、说教法学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观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列举,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机械运动的相关知识.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总结知识点,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和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图片资料.课时安排4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1.教师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复习:通过自主复习,你认为这部分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难点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把你的问题记录下来,看谁找的问题最多。

初中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初中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教案:初中机械运动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了解测量中的误差。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2. 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以及误差的处理。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机械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机械运动现象。

2. 提问学生关于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复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10分钟)1. 通过课件和教案,简要复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强调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强调参照物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三、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10分钟)1. 通过课件和教案,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解释速度的含义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速度计算的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四、复习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以及误差的处理(10分钟)1. 讲解如何使用刻度尺、钢卷尺、秒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过程,了解测量中的误差。

3. 讲解如何处理测量误差,强调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误差。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和误差的处理。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参照物选择、速度计算和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复习内容。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机械运动》是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内容,以往这个内容在初三,所以练习册上出现的练习题是按照学生在学习物理一年后的程度上设计的,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设题需要考虑学生已有基础,一些能力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避免人为拔高对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目标:(一)将本章的知识以*络的形式表示出来,应包括以要求中的内容: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通过练习巩固以上述要求,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

总结自己学习物理经验。

形成知识*络图是为了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学习后要整理的习惯。

以下*络图是按照物理量、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分类做的,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内容的分类,在物理量中以长度、速度为例,将物理量的要素呈现出来——定义、单位、公式、测量。

典型例题:例1、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注意:区分“估计值”和”估计数字”,只要是某个物理量的值要有单位。

例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答案:,注意: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测量结果准确程度一定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时的准确程度一致例3、如图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为cm。

意图: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紧贴被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区分误差和错误例4、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

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请说明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意图:准确表达、发散思维训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4. 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机械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4.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目标,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运动员的跑步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运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4.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运动的特点,如在操场上进行跑步实验,观察物体的抛掷等。
(二)问题导向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如何计算的?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一次复习课。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及其计算等知识。通过复习,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点,加强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培养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
2.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7X.2.2机械运动-说课稿

7X.2.2机械运动-说课稿

第二节机械运动(说课稿)科学组:王联城07.03.28本节课是选自七年级第二章的第二节的第二个课时本节课的速度概念、公式及起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初二初三的深入学习速度打下基础,本节安排参照物后面,对巩固前面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要求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不同方法。

速度公式是在初中的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量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习惯。

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学生在科学学科中是第一次见到,是一个难点也是有个重点。

(地位和意义)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地位和学生已有的基础制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得出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并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知道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技能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巩固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够体验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与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求速度计算题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并有强烈的交通安全意识。

根据学科的特性、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水平制定以下重点和难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公式,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关系。

2.根据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其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及公式换形计算。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为降低学生对公式应用的难度,本节课采用启发讲授法,并贯穿使用联系巩固的方式,不仅较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很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严密的解题的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达到上述目标,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学过程如下:1. 创设情境: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想挑选几个同学出来去参加苍南县学生运动会,大家动动脑筋,有几种方法呢?请大胆表达出你的想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概念复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运动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的初始章节,对促进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重要的作用。

本章内容是今后学习运动和力等知识的基础,熟练掌握本章知识对学好整个力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从长度测量入手,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实例分析,带领学生逐渐解开运动的实质。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②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③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现象,实验探究等构建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等概念,掌握通常研究物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机械运动的问题,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②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事物的相对性。

本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订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掌握研究物理的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来谈谈这节课的教法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对全章知识点做一梳理,在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问题归纳整理,教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方给以强调和点拨。

教学中通过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习题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教学中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片段等,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质,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分析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在指导学生解决经典例题时,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尽量多动脑,多动手,多交流,不断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根据我校的“三——162理想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导学案的精心编写者,课堂教学的总导演、总设计师,课堂上老师只是欣赏者、评判者、激励者、参与者、指导者。

我将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自主学习、重点解析、总结归纳、反馈练习。

下面我来具体的说说教学程序。

三、说教学程序
(一)、自主学习
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先自学,再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点评,完成知识梳理。

实现参与就有快乐,合作就会成功,行动就有收获。

(二)、重点解析
1、首先给出3个课堂活动。

活动1:估测课桌的长宽高,让学生利用人体上的尺度进行估测;活动2:测量硬币的直径,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寻找多种测量方法;活动3:用停表测1min内脉搏的跳动次数,加强停表的使用。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生活中哪些物体在运动?”从身边的事例入手,直观感受机械运动。

老师展示图片(高山流水,奔驰的骏马,翱翔的飞机,嬉戏的小鸟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加深学生印象。

3、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片段,带领学生分析列车的运动,知道如何选择参照物。

通过滑雪爱好者、观光缆车、航天飞行员、电梯等实例分析,发现“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的情况也不同”,得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通过观看体育运动视频,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然后抛出一个问题“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与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它们的运动快慢明显不同。

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定义推出公式,由公式得到单位。

5、观察图片中甲乙两车的运动,知道直线运动的形式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变速运动,如自行车运动、赛车、越野训练等。

6、经典例题解析,加强速度公式的运用。

例1选自课本例题,在此基础上做了问题拓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2是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牌问题,让学生认识速度计、明白标志牌的含义等,将物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例3是火车过桥(山洞、隧道等)问题,重点让学生理解这类题型的总路程等于车身长+桥长。

例4进一步巩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理解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不是一回事。

4个例题难度层层递增,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同时通过例题讲解,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养成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

(三)、总结归纳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对于本章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归纳。

(四)、反馈练习
通过反馈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知识,并且能够及时查漏补缺。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进行板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很好地展示了全章知识点。

长度单位和换算
长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机械运动
时间单位和换算
时间的测量、秒表的使用方法
运动的
快慢
测量平
均速度
运动的
描述
时间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较快慢的方法
速度
定义
单位、单位换算
公式
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骤
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运动形式
五、说评价反思
物理概念的建立是一个由复杂到简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知识的过程。

对初二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了自信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中国古代也有一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变讲台为舞台,把舞台还给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导向,以质疑反思为习惯,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在快乐中构建高效理想课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