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含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 诲女知之乎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
B. 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 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
D. 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
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答案】(1)A
(2)C
(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5)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分析】(1)B女通“汝”C.知:通“智”D.说通“悦”。
(2)A项:自己。
B项:了解,知道。
C项:旧知识;所以。
D项:反省。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说、女”的通假。
(4)此题考注意①句中“故”“为”的意思,②句中“罔”“殆”的意思。
(5)题目要求写出四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从不亦乐乎;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死而后已;任重道远这些成语中任意写出四个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⑴A;⑵ C;
⑶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⑷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⑸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⑷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⑸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视④谓曰:“我辈败⑤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人名。
②值:适逢。
③郡:城。
④相视:看望。
⑤败:毁坏。
⑥班军:调回军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 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 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1)C
(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A项的“去”解释为:离开;B项的“委”解释为:丢弃;C项的“义”解释为:正义,情义/含义;D项的“而”解释为:表转折关系。
故选C。
(2)句子翻译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故断句为: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分析得出: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分析得出:舍生取义;结合“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分析得出:坚守信义。
故答案为:⑴ C
⑵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⑶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
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胡人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
②天雨 ________
③公将焉之 ________
④乃往,身自罢之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给这则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答案】(1)约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
(2)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3)文候与虞人期猎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雨”是名词用如动词,“下雨”的意思;“期”是古今异义词,“约定”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虽(虽然)、岂(怎么)、期(约定)”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本文叙写的主要事件是“文侯与虞人期猎”,可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
故答案为:⑴约定;下雨;到、去、往;于是,就;
⑵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⑶文候与虞人期猎。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⑶本题考查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本文叙写的主要事件是“文侯与虞人期猎”,可用此作为文章的题目。
【参考译文】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
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
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①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注】①吹豕之法: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割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弛担持刀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③顾无计可以死之________
④股直不能屈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遂自之以归。
(3)【乙】段中有一句话与【甲】文中开头写屠夫处境的句子相对应,这句话是________。
(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屠夫怎样的特点?
【答案】(1)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2)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3)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4)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弛”这里是解除,放下的意思,“洞”这里属于此类活用,名词活用于动词,打洞。
“顾”这里是顾虑、考虑的意思。
“股”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大腿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径:径直;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遂:于是,就。
负:背;以:连词。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3)根据【甲】文中“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的句子,可知这句话应为: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4)结合两文内容分析,最开始【甲】文中的屠户的做法是投以骨,【乙】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奔入伏焉,【甲】文中屠户最后抓住时机勇敢地杀死了两只狼,【乙】文中的屠户捉住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据此可知两文中屠户的特点是: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故答案为:⑴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⑵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⑶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⑷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句子即可。
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据此再概括答题。
【附参考译文】
【乙】一个屠夫傍晚走路,被狼追赶。
道路旁有农夫夜耕时留下的临时草棚,(屠夫)跑进去趴在里面。
狼从草苫中伸进一只爪子。
屠夫急忙捉住狼爪,让它不能离开。
(屠夫)考虑着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于是(用它)割破(狼)爪子下面的皮,用杀猪时吹气的方法往里吹气。
(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捆起来。
(屠夫)出去一看,狼膨胀得像牛一样,大腿挺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不能舍上。
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
②俭以养德________
③夫学须静也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作者诸葛亮在文中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三个条件?
(4)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1)有道德的人;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学习;振奋
(2)①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立志,学习,惜时。
(4)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以”这里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励”这里是振奋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年纪。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从“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看出要成才必须要立志、学习;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以看出成才必须要惜时。
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4)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思考,诸葛亮写这篇文章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要立志学习,要珍惜时间,不要到了老了后悔,这也启示我们要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故答案为:⑴有道德的人;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学习;振奋
⑵①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⑶立志,学习,惜时。
⑷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⑷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
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主旨并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
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
知州①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辄自往驱之。
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
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公休矣,毋多言取困②。
”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
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
狐亦不击之。
或对语问其故,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
狐是日即去。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①知州:官职名称。
②取困:自取尴尬。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有书室为狐所据________
②然公爱民________
③辄自往驱之________
④公休矣________
(2)用“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4)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士玉“令仆妇居此室”的原因。
【答案】(1)被;然而;就;停止
(2)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贪钱乃畏后患/故我亦不避公。
(3)鬼神见了你都要回避,何况我呢?
(4)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狐狸就让妇人住书房。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为”是“被”;“休”是古今异义词,“停止”的意思。
(2)语句“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的意思是:但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
故正确的句读是: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贪钱乃畏后患/故我亦不避公。
(3)在此题中,要注意“犹(还)、敛避(收敛躲避)、况(何况)”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依据“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这一语句可知: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才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狐狸就让妇人住书房。
故答案为:⑴① 被;② 然而;③ 就;④ 停止。
⑵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贪钱乃畏后患/故我亦不避公。
⑶鬼神见了你都要回避,何况我呢?
⑷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狐狸就让妇人住书房。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沧州孝廉刘士玉,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狐狸白天和人作答对话,还向人投掷瓦
石,但却看不到他的形貌。
时任沧州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个优秀的官吏,听说这件事之后亲自前往驱赶作怪的狐狸。
刚刚开始口若悬河的大谈特谈人妖不属同类应该互相回避的道理,就听见房檐间朗声说道:”你作官很爱民,也不贪取钱财,所以我不敢用瓦石砸你。
但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
董大人你差不多就可以了,再不要多言自取尴尬了。
”董思任听后狼狈而归,好几天都闷闷不乐。
刘士玉的一个女仆很是粗拙愚蠢,但偏偏她不怕狐狸,狐狸也不用石头投掷攻击她。
有次对话的时候,有人因为这事向狐狸询问其中的缘由。
狐狸说:“她虽然是个卑下的奴仆,但却是个真正的孝妇。
鬼神见了都要回避,何况我这样的狐怪呢?”刘士玉就命令这个女仆住在这间屋子里,狐怪当天就离去了。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寓言四则》)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①其仆市②履于肆③,仆私其直④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⑤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⑥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使:命令,派。
②市:买。
③肆:店铺。
④直:同“值”,价值。
⑤踵:到,走到。
⑥缪:同“谬”,错误,荒谬。
(1)选出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适:恰逢
B. 他日,友人来过过:拜访
C. 逾年而事暴暴:暴露
D. 而悔谢曰谢:感谢
(2)用“/”给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4)《穿井得一人》《疑人窃履》,可以给读者哪些启示?请写出相同点及不同点。
【答案】(1)D
(2)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3)①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
②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