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分类

合集下载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2.(2020浙江1月选考,1,2分)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
A.Na2O2
B.H2SO4
C.CH2Cl2
D.SiC
解析
A项,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且
O
2 2
中存在共价键;B项,H2SO4不存在离
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CH2Cl2只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D项,SiC只
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名师提醒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合物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石油、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c.原理:反应方程式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 ✕ ) (2)纯碱属于碱、甘油属于油脂 ( ✕ ) (3)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 ✕ ) (4)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 ✕ ) (5)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属于物理变化 ( ✕ ) (6)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 )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5)属于单质的有 ①③⑤ 。 (6)属于化合物的有 ②⑥⑧⑨⑩ 。 (7)属于混合物的有 ④⑦ 。 (8)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⑩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5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5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五)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一、分类法及其应用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为和。

1、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成分,可将物质分为和。

2)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可将纯净物分为和。

①单质一般分为和。

②无机化合物根据组成和性质,又可分为、、、氧化物、氢化物等。

③一般根据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2、化学反应的分类按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数目的多少分为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按反应中分为离子反应反非离子反应应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中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按反应的热效应分为二、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及其分类概念:分散系是指把分散到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组成:由和组成溶液:分散质离子直径分类:胶体:分散质离子直径介于之间。

浊液:分散质离子直径。

2、胶体的性质与制备: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而形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

2)胶体微粒透过滤纸,透过半透膜。

3)胶体的分散质离子电荷,比如Fe(OH)3胶体的胶粒带电。

4)胶体粒子有运动。

5)Fe(OH)3胶体的制备向加入1~2mL 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制备方法实质上利用了氯化铁的反应,解释其制备原理:。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酸酐)——某含氧酸脱去一分子或者几分子水,剩下的部分是该酸的酸酐。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部分氧化物,如SO2、SO3、CO2等。

写出下列含氧酸的酸酐:H2SO4H2SO3H2CO3H2SiO3HNO3HClO4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大多数酸酐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注意特例:除外,它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SO2与水反应;SO3与水反应②酸酐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注意少量过量问题)少量SO2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过量SO2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③酸酐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二氧化碳与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碱性氧化物——某碱脱去一分子或者几分子水,剩下的部分是碱性氧化物。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具有(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没有数量意义,只论,不论个数。

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原子是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原子的要发生变化。

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金属单质也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但实际是由和构成的。

离子:带的原子或原子团。

绝大多数盐、强碱和某些低价态金属氧化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注: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式,在单质中的元素称为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称为元素。

二、物质的分类1、基本概念(1)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2)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3)单质:同种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游离态)(4)化合物: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化合态)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盐:由和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注:1、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常见的分类方法常用的两种是______ ______法和_____ _______法。

注: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2、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如题型一、物质的分类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2O、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煤的干馏B 石碱的风化C 丁烷的裂化D 石油的分馏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罐贮运浓硫酸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5.通过复习总结,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Na2O、NaOH、Na2CO3、NaCl、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B.简单非金属阴离子只有还原性,而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并伴有能量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就一定没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也没有能量变化6.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由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 SiO2转变成H2SiO3B Cu(OH)2转变成Fe(OH)2C CaCO3转变成Na2CO3D Cu转变成Cu(NO3)2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有机物不导电B.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C.SO2可用作食品防腐剂D.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9.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10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_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分类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没有数量意义,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的微粒。

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金属单质也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但实际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某些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S8、Br2、I2和Ar等),氢化物(如氨气、水等),酸酐(如SO2、SO3、P2O5等),酸(如硫酸等),和有机物等由分子构成的。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绝大多数盐、强碱和某些低价态金属氧化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2.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式,在单质中的元素称为游离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称为化合态元素。

3.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化合态)5.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6.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组合)保持不变。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组成中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场伴随着物理变化,有放热、吸热、改变颜色、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

7.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聚集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和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和热稳定性等。

8.物质的分类: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微观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

2.宏观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3.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特点:互为同位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6.定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7.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4.浊液: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5.胶体: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

五、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六、物质的鉴别与分析1.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区分。

2.分析: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七、物质的制取与合成1.制取: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获取物质。

2.合成:通过化学反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新的物质。

八、物质的用途与环境保护1.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2.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涉及元素、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等多种概念,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鉴别、分析、制取、合成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为学习化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奠定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区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方法:根据纯净物的定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因此,选项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习题: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方法: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只有一种分子或原子)有固定的组成,有化学式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
、N
2
、Cl
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含有多种分子)无固定组成,无化学式。

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
纯净物
(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酸HCl H2SO4HNO3
碱NaOH Ca(OH)2 KOH
盐NaCl CuSO4 Na2CO3
注意:同种元素可形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

因此描述单质和化合物时必须指明是纯净物。

例如:CO和CO2 都是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O3 和O2 都是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H2O2和H2O组成元素也相同。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教学讲义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教学讲义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教学讲义一、物质的组成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01离子构成的。

①元素:具有□02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原子是□0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0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06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07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4)同素异形体二、物质的分类1.常见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2.分散系(1)概念:□05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3)三种分散系比较(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27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②聚沉a.概念:使胶体粒子聚集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b.方法:加入□28电解质溶液、加热、搅拌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c.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

③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29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④渗析胶体粒子□30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错因: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种类不变。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变化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物质
混合物
化合物 分散系 其他
溶液 浊液 胶体
2021/8/11
7
单质
冶金分类 黑色金属 Fe、Cr、Mn 有色金属 其它金属
金属 密度分类 轻金属 Na、Mg、Al 重金属 Cu、Hg、Pb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非金属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
稀有气体单质 均为单原子分子
2021/8/11
8
化合物

气态氢化物 一般为气态,共价化合物,H为+1价,非
金属显最低价;如HCl、H2S、NH3等
化 物
固态氢化物
固态,离子化合物,H为-1价,如NaH、 KH、CaH2等;
不成盐氧化物
的数目为 D
(A)4
(B)6
(C)7
(D)8
2021/8/11
18
综合练习 3.
5.(2000年全国高考题) 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质具有吸收
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 D )
(A)高分子化合物
S
(B)烃
HC
S CH
(C)无机物
CC
(D)有机物
HC
CH
S
S
6. 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
聚乙烯、蛋白质、纤维素硝酸酯等高分子化合物;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如二甲苯。
混合物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熔沸点
2021/8/11 纯1净3 物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精品讲练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一样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一样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根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目前人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化学反响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②离子的生成途径: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铜等。

注意: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响的根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

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一样,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假设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基〞、“根〞、“碳正离子〞“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物质的组成 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 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一、物质的组成:宏观组成: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微观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等3、酸酐一般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SiO2、Mn2O7不能与水直接反应。

4、一种酸酐可以对应多种酸,如HPO3和H3PO4的酸酐均为P2O5。

三、分散系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

(2)组成: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2)特征:均一、稳定,(填“能”或“不能”)透过滤纸,(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3)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光柱”形成——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②布朗运动:胶体颗粒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中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带电规律:A、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吸附阴离子);B、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吸附阳离子,故一般不宜在水田施用硝态氮肥)。

④胶体的凝聚: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使胶粒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而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

(此外加热、将两种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混合也可使其凝聚)实例:①MgCl2用于止血;②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③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⑤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⑥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中考专题--物质的构成、组成和分类笔记

中考专题--物质的构成、组成和分类笔记

中考专题-----基础知识概念辨析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分类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一、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征:小、动、隙。

(小东西)分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也就是化学名称是石字旁的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学生形成分子或原子概念过程中可能有以下困惑和误解: 1、为什么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原子。

【解释】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原子不一定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H 2O 的化学性质是由H 2O 分子保持的,而不是由H 原子和O 原子来保持的,因为水的直接构成微粒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如果水是H 原子和O 原子直接构成那就会具有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因为金属的直接构成微粒是由金属原子。

2、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

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大不相同,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2H 2O水分子分解示意4H2O2H 2O 2分 子:是相同的。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吗?也就是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解释】物质不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等。

如:氧气由氧分子直接构成,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直接构成。

4、分子是最小粒子吗?【解释】说“分子是最小粒子”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分子不是最小粒子,他仍然可分(他是由原子构成的);同样说“原子是最小粒子”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他也仍然可分(他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3)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3.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1)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称为酸。

(2)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称为碱。

(3)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如CO2、CaO、NO、Na2O2等。

①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aO、Na2O、Fe2O3、CuO等。

②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SO3、SO2、CO2、SiO2等。

③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4.常见物质的分类5.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3)三种分散系比较(4)胶体的性质和制法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

②电泳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系里作定向移动。

③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a.加热或搅拌)b.加入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c.加入电解质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

物质的组成、分类

物质的组成、分类

金牌化学高三专题系列之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1.(1)宏观,物质由 组成。

(2)微观上,物质由 构成。

2.原子、分子和离子比较概念 构成物质的类别及部分代表物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1.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2.某些非金属化合物:二氧化硅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1.非金属单质:氧气、氢气、稀有气体等2.非金属氢化物、酸酣、含氧酸、有机物等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得到的带电的微粒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3.离子与基团的比较4.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区别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不带电,为缺电子物质,呈电中性两者通过得失电子可以互相转化 NO - Cl -CH +5.物质的分类溶液 胶体 浊液物质混合物纯净物空气、水煤气、漂白粉分散系单质金属(如Na 、Mg 、Al 等) 非金属(H2、C 等,含稀有气体,如He 等)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6.分散系及胶体(1)分散系:化学上指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依据分散质的离子大小不同,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2)胶体定义: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3)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 电泳、③聚沉:。

(4)胶体性质原因揭秘①胶体带有一定电性:由于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选择性的吸附胶体中的某种离子而带有一定电荷。

一般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的胶粒带负电。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无机化合物氢化物:HCl 、H 2S 、H 2O 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CaO 等成盐氧化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 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 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 二元酸:H 2SO 4、H 2S 等 三元酸:H 3PO 4等 按酸根是否含氧按酸性强弱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 弱酸:CH 3COOH 、HF 等 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HCl 、HNO 3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碱按水溶性可溶性碱:NaOH 、KOH 、Ba(OH)2等 难溶性碱:Mg(OH)2、Ca(OH)2等 按碱性强弱强碱:NaOH 、KOH 、Ba(OH)2等 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 酸式盐:NaHCO 3、KHCO 3等 碱式盐:Cu(OH)2CO 3等 复盐:KAl(SO 4)2·12H 2O 等②胶体均一、稳定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直径较小,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同种胶体的胶粒因吸附分散剂中相同的离子而使胶体粒子带有同种电荷,彼此相互排斥,阻碍了胶粒的凝聚;次要原因是胶粒小,质量轻,布朗运动剧烈,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胶体的稳定性,使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如涂料、颜料、墨水的制造,洗涤剂、喷雾剂的应用等。

化学九年级物质分类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物质分类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物质分类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而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物质的分类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物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化学九年级物质分类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1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物质的组成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1.1 单质单质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常见的单质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惰性气体。

金属元素如铁、铜和铝都是单质的例子。

非金属元素如氧、氮和氢也属于单质。

1.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如氧化物、酸、碱等;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肪类和蛋白质。

1.2 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酸碱性、导电性、燃烧性、溶解性等。

1.2.1 酸碱性根据物质对溶液的酸碱指示剂的变化可以对物质进行判断。

酸性物质会使蓝色石蕊溶液变红,而碱性物质会使红色酚酞溶液变紫。

1.2.2 导电性导电性是指物质能否导电。

金属等具有自由电子的物质可以导电,而非金属则一般不能导电。

1.2.3 燃烧性燃烧性是物质能否燃烧。

可燃物质如纸张、木材等可以燃烧,而不可燃物质如铁、玻璃等则不能燃烧。

1.2.4 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能否在某种溶剂中溶解。

可溶解物质如食盐可以在水中溶解,而不溶解物质如石油则不能在水中溶解。

二、不同类型物质的特点和应用不同类型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在学习物质分类时也需要了解这些特点和应用。

2.1 金属金属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的特点,常用于制造工具、建筑材料、电线等。

2.2 非金属非金属一般没有导电性和延展性,但在化学反应中往往发生剧烈的反应,例如氧气可使燃烧加剧。

非金属广泛用于制造化工产品、医药品等。

2.3 惰性气体惰性气体是一类极不活泼的气体,例如氦、氖等。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很难参与,主要用于充填灯泡、焊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解析碱石灰属于混合物,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A项错误;盐酸属于混合物,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根据概念,五水硫酸铜是纯净物,油酸属于酸,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氧化铜属于碱性氧化物,三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D项正确。

答案 D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HCl、KMnO4、NaOH、Na2O2不可能归为一类B.灰霾粒子平均直径在1 000~2 000 nm,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H2SO4、NaCl、KCl、Na2CO3、FeCl3、NaOH中能相互发生反应的共有4组D.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SO3等解析HCl、KMnO4、NaOH、Na2O2均属于化合物,A项错误;灰霾粒子平均直径在1 000~2 000 nm,它不符合胶体微粒直径大小,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错误;NaCl、KCl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H2SO4能与Na2CO3、NaOH溶液反应,Na2CO3还能与FeCl3溶液反应,FeCl3还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相互发生反应的共有4组,C项正确;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够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D项错误。

答案 C3.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A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B错误。

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C错误。

答案 D4.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化合物②能与硝酸反应③钠盐④电解质⑤离子化合物⑥氧化物A.②⑤⑥B.①②⑥C.①③④D.①④⑤解析①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①正确。

②Na2O、NaOH与硝酸反应均生成NaNO3和H2O,Na2CO3和硝酸反应可生成NaNO3、CO2和H2O,NaCl、Na2SO4与硝酸不反应,②错误。

Na2CO3、NaCl、Na2SO4是钠盐,Na2O属于钠的氧化物,NaOH属于碱,故③⑥错误。

④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④正确。

⑤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⑤正确。

即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④⑤,故本题选D。

答案 D5.已知中学化学中一些常见反应可表示为A+B―→C+D+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该反应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 .C 和D 有一种一定是盐D .反应物之一可以是酸、碱、盐解析 A 项正确,如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项正确,如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C 项错误,如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该反应的产物中没有盐。

D 项正确。

答案 C6.下表中有关变化和反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解析 干馏是化学变化,A 项错误;2FeCl 3+Cu===2FeCl 2+CuCl 2不是置换反应,B 项错误;木炭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木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C 项正确;在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生成Fe(OH)3胶体,不是沉淀,D 项错误。

答案 C7.下列实验或生产操作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①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后形成沉淀 ②用石墨制取金刚石 ③二氧化氮经加压形成无色液体 ④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 ⑤水泥和水混合后硬化 ⑥用渗析法除去混在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A .①②③B .②④⑥C .③⑤D .①⑥解析 ①盐析、⑥渗析均属物理变化。

答案 D8.对于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 nm之间B.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半透膜C.加热蒸干并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前者带电荷、后者不带电荷解析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加热FeCl3溶液能促进其完全水解生成Fe(OH)3沉淀,加热Fe(OH)3胶体能使其发生聚沉得到Fe(OH)3沉淀,灼烧均生成Fe2O3;两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都带有电荷。

答案 C9.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A项,因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正确;B项,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错误;C项,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 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正确;D项,该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

答案 B10.A、B、C、D分别是Fe、HCl(稀)、NaOH(溶液)、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及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图所示:则物质B为A.Fe B.HCl(稀)C.NaOH(溶液)D.AgNO3(溶液)解析物质B与A发生中和反应,则B为酸或碱,又由于B与C可发生置换反应,可判断B为HCl(稀),C为Fe,A为NaOH(溶液),则D为AgNO3(溶液),故选B。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10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

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解析(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A、B、C均为氧化物。

(2)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为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为化合物,所以C 为化合物,D 为单质。

(3)2 mol NO 和2 mol CO 反应生成2 mol CO 2和1 mol N 2,因此消耗的A(NO)和生成的C(CO 2)的质量之比为30∶44=15∶22。

(4)化学反应前后遵循质量守恒,即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因此质量也就不变,但生成了新物质,化学键发生了变化。

答案 (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都含有氧元素(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3)2CO +2NO =====催化剂加热2CO 2+N 2 15∶22(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但生成了新物质,化学键发生了变化。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2.(15分)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明易记的效果。

例如,根据碳素钢的含碳量,将其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利用数轴的分类法可将其表示为根据这一分类法回答下列问题:(1)将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如下数轴(常温下):(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 2SO 4、KCl 、Na 2SO 3、Na 2CO 3、NaCl 、NaOH 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方案: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①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l 、NaCl 溶液的pH 等于7;H 2SO 4溶液的pH 小于7;Na 2SO 3、Na 2CO 3、NaOH 溶液的pH 大于7。

由此有的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Na 2SO 3、Na 2CO 3与NaOH 都划分为碱类,这样划分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②在方案Ⅰ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和N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

③在方案Ⅱ中,三种钠盐用其他化合物中的________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④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Na2SO3、Na2CO3、NaCl、NaOH和H2SO4、KCl两类。

在用H2SO4鉴别四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SO3和Na2CO3很容易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请你帮忙解决这一难题(试剂只限于上述六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①不合理,Na2SO3、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是因为发生了水解反应,但从化合物的分类来看它们都应属于盐②利用焰色反应,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色的为KCl,焰色反应呈黄色的为NaCl③H2SO4Na2CO3+H2SO4===Na2SO4+CO2↑+H2O,Na2SO3+H2SO4===Na2SO4+SO2↑+H2O④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许H2SO4溶液,并分别加入稍过量的两种未知溶液,充分混合,再向混合溶液中分别滴入Na2CO3溶液,若有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Cl溶液;若无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OH溶液13.(15分)几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如下:可供参考的信息有:①甲、乙、丙、丁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

A、E、F、G四种物质中含同种元素。

②A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2,元素质量之比为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