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件
法理学课件
![法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93de472e3f5727a5e962b4.png)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以法或法律现象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首先,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其次,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
再次,法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法学的研究对象可锁定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法律制度和规范的研究;第二,对有关法律事实的研究;第三,对有关法律主体的研究;第四,对规范、事实、主体和社会其他现象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第五,对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研究。
第六,对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
关于法学的词义:我国先秦时称:刑名法术之学古罗马时称:有关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有关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第二节法学与相邻学科法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特殊关系:1.从认识论上,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又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在现代社会,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法律现象的许多问题不单是法学的问题,而是属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双边问题或多边问题。
3.在法治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都可能转化为法律问题。
一、法学与哲学1.哲学是法学研究的指导。
2.法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
法理学是对法的一般基础的哲学反思。
3.哲学的研究方法同样适合于法学。
二、法学与政治学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法学的研究对象。
2.政治与国家、与权力分不开,法律的核心是要确定国家制度、权力分配。
3.现代政治都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就是法治政治。
法学的核心内容是法治,法治的基础是民主。
4.法学是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的。
三、法学与经济学1.法与经济的关系决定了两门学科之间的联姻关系。
经济的发展既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第一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法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经济规律的研究,对经济学的借鉴。
2.民主与法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学的论证。
3.现代法学引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方法。
4.经济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也直接关系到法学的走向。
四、法学与社会学1.法学研究不能脱离社会,法离不开社会,法学也离不开社会学。
法理学全套课件
![法理学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56adb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2.png)
❖第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运作方式与其 他类型的权利义务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分类
❖ (一)基本权利义务、普通权利义务 ❖ (二)绝对权利义务、相对权利义务 ❖ (三)第一性权利义务、第二性权利义务 ❖ (四)个体权利义务、集体权利义务、国家权利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在历史上,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来源于罗
马法之“法锁”(法律的锁链,juris vinculum)观念。
所谓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 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关系 。
概念。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 的表现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 则,也不是任何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 法律规则。
三、法律规则的分类
❖ (一)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 (二)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 ❖ (三)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二)法律原则适用的方式 1、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是从内在方面保证法
的确定性。
2、从整体上来说,法律规则的适用方式是涵 摄(subsumption),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是衡量 (balancing)。
3、在整个过程中,法律人必须进行充分的说 理和论证。
第三节 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二、法律部门 三、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问题:你认为上述哪一种或哪些观点有道理?为什么?
❖ 3、讨论 美国最高法院曾审理过“格林斯潘诉斯利特”一案。
在此案中,为了说明判决的理由,最高法院的法官直接援 引了包括奥地利、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和瑞士等国的 有关法律规定。
法理学ppt
![法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81961d763231126edb1161.png)
法理学第一章法的起源第一节法起源的一般规律一、原始社会概况二、法的产生(一)法产生的原因●法的产生是同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以及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分不开的。
●法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二)法产生一般过程及其标志●法产生的一般过程:●第一,法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行为的调整方式逐渐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
●第三,法律规范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
●第四,法律、道德、宗教等行为规范由混沌一体逐步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
法的产生的主要标志:●第一,认可、制定、实施和保障法律的特殊公共权力系统即国家的产生。
●第二,社会成员之间权利和义务出现分离。
●第三,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
三、法和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一)在产生方式上●(二)在体现的意志上●(三)在实施方式上●(四)在维护的秩序上●(五)在适用的范围上第二节法律制度概说一、奴隶制法●(一)奴隶制法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二)奴隶制法的特征二、封建制法●(一)封建制法的本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二)封建制法的特征三、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一)资本主义法的产生●1、封建社会中后期带有资本主义因素法律的出现●2、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二)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三)资本主义法的基本原则●(四)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一)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二)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征●1、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其根本使命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当代中国法的特征第二章法律发展第一节法律继承●一、法的继承的含义和特点●二、法的继承的理论和实践根据●三、法的继承的内容第二节法律移植●一、法律移植的含义●二、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第一,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落后国家要赶超先进国家,就必须要移植先进国家的某些法律甚至理念,来改造本国的法律及法律环境,以保障和促进本国的社会发展,力求本国在较短时间内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法理学 课件
![法理学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3de4172e3f5727a5e96262.png)
第一章:法的概念和作用 第一节法的概念一、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法律的词义 1. 西方国家关于法、法律的词义 法: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又称自然法、理想法、应然法 法律: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又称实在法、现实法、实然法 2. 中国关于法、法律的词义 “法”,汉字古体:“灋”。
《 说文解字》:“灋,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 “律”,《说文解字》:“律,均布也”。
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
“法”和“律”合成一词,清末日本输入。
当今中国,法和法律一般通用,但有广狭两层含义。
广义上,指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狭义上,指根本法和法规之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二)法的基本特征 1. 法是调整行为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
(1)法调整的是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 (2)法具有规范性 ○ 一般性、概括性、效率性 ○ 规范作用:评价、预测、指引、强制 2.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
(1)制定或认可:国家创制法的基本形式 (2)国家意志性 ○统一性:法律精神、法律体系 ○普遍性:约束力 ○正统性和正当性:道义3. 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权利义务性。
(1)是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 (2)是法调整人们行为的基本形式 (3)不同于其他权利义务:道德、宗教教条、纪律、习惯 4.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特殊强制性。
(1)是社会各种强制力中最强的一种 (2)是法的特殊权威性的外在表现 (3)其道德基础是法的正当性 (4)是法实施的最后而非常规形式 二、法的本质 (一)法的本质诸观点 ○神意说:中世纪基督教神学 ○理性说:亚里斯多德、西塞罗、格老秀斯、孟德斯鸠、卢梭 ○规则说:凯尔逊、哈特、管仲 ○命令说:边沁、奥斯丁 ○公意说:卢梭 ○统治阶级意志说:前苏联、我国的一些学者体现主体)法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国家主权者阶级对立社会是,民主社会是人民 ○ 法是国家主权者基于自身根本利益的制度性安排 (2)法意志的内容由相应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口、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性要素 其他要素对法有间接性影响 三、法的概念 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国家的主权者公意的体现,是由国家专门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并由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
法理学 课件
![法理学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e66c56336c1eb91a375dac.png)
第一章:法的概念和作用第一节法的概念一、法的基本特征(一)法、法律的词义1. 西方国家关于法、法律的词义法: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又称自然法、理想法、应然法法律: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又称实在法、现实法、实然法2. 中国关于法、法律的词义“法”,汉字古体:“灋”。
《说文解字》:“灋,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律”,《说文解字》:“律,均布也”。
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
“法”和“律”合成一词,清末日本输入。
当今中国,法和法律一般通用,但有广狭两层含义。
广义上,指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狭义上,指根本法和法规之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二)法的基本特征1. 法是调整行为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
(1)法调整的是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2)法具有规范性○一般性、概括性、效率性○规范作用:评价、预测、指引、强制2.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
(1)制定或认可:国家创制法的基本形式(2)国家意志性○统一性:法律精神、法律体系○普遍性:约束力○正统性和正当性:道义3. 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权利义务性。
(1)是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2)是法调整人们行为的基本形式(3)不同于其他权利义务:道德、宗教教条、纪律、习惯4.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特殊强制性。
(1)是社会各种强制力中最强的一种(2)是法的特殊权威性的外在表现(3)其道德基础是法的正当性(4)是法实施的最后而非常规形式二、法的本质(一)法的本质诸观点○神意说: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理性说:亚里斯多德、西塞罗、格老秀斯、孟德斯鸠、卢梭○规则说:凯尔逊、哈特、管仲○命令说:边沁、奥斯丁○公意说:卢梭○统治阶级意志说:前苏联、我国的一些学者(二)法的本质由相应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体现主体根本利益的、国家主权者的公意。
(1)法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国家主权者的公意○法是公意,非私意或众意○法是国家主权者的公意:阶级对立社会是,民主社会是人民○法是国家主权者基于自身根本利益的制度性安排(2)法意志的内容由相应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口、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性要素其他要素对法有间接性影响三、法的概念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国家的主权者公意的体现,是由国家专门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并由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
完整课件:法理学(第三版)
![完整课件:法理学(第三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100f7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d.png)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法学及其体系 第二节 法理学的对象 第三节 法理学的意义 第四节 法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法的性质
第一节 法的定义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章 法的价值第一节 法的价值概述 第二节 法的主要价值 第三节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第四章 法的作用
第一节 法的作用概述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 法的局限性
第一节 法的现代化的含义 第二节 法的现代化的类型 第三节 法的现代化的条件
第二十五章 法治国家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 第二节 近代法治国家的形成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
第十三章 法的执行
第一节 法的执行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法的执行的种类 第三节 法的执行的原则 第四节 法的执行的体系
第十四章 法的适用
第一节 法的适用的特征 第二节 法的适用的原则 第三节 法的适用的地位
第十五章 守法与违法
第一节 守法 第二节 违法 第三节 法律责任
第十六章 法律监督
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念 第二节 法律监督的构成和分类 第三节 法律监督的体系
第五章 法与社会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 法与经济 第三节 法与政治 第四节 法与道德 第五节 法与科学技术
第六章 法的分类
第一节 法的分类概述 第二节 法的一般分类 第三节 法的特殊分类
第七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律概念 第二节 法律规则 第三节 法律原则
第八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部门 第二节 法律体系
第二十一章 法的起源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第二节 法起源的原因和标志 第三节 法起源的形式和规律
法理学课件
![法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4e4dcd8bd63186bcebbc91.png)
第九章法律实施第一节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一、法律实施法律实施,也叫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
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律实施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律的遵守、法律的执行和法律的适用。
法律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
二、法律实现法律实现是指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达到法律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结果。
法律实现是将法的实施的过程性与法的实效的结果性结合的一个概念。
综合对法律实效、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的评价标准以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评价标准,对法律实施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标准1)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是否能够按照授权性规范行使权利,按照义务性规范履行义务,是否能够根据法律设定的法律后果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2)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率及对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3)各类合同的履约率与违约率,各种民事或经济纠纷的发案率及结案率,行政诉讼的立案数及其审结情况;(4)普通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他们的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的提高或提高的程度;(5)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比较的可比性研究;(6)社会大众对社会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公正、公共福利等法的价值的切身感受;(7)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8)有关法律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第二节执法一、执法的含义狭义的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及授权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与司法等比较,执法主要有以下特征:(1)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所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及人员。
(2)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
(3)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4)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
二、执法的原则(一)依法行政原则亦称合法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执法的最高准则。
其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全部行政管理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完全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法理学课件
![法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1d53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2.png)
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具有 普遍性、规范性和可诉性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 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 律行为是 指具有法 律意义的 行为,包 括合法行 为和违法 行为。
特征:
(1)具有 法律意义: 法律行为 对法律关 系产生影 响,具有 法律效力。
(2)以意 思表示为 核心:法 律行为需 要行为人 通过意思 表示来表 达自己的 意愿和目 的。
法治国家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完善法治国家建设的对策建议 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实践探索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添加 标题
逻辑结构: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添加 标题
特点:普遍性、可诉性、可预测性、可操作性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定义 和特点
法律原则的种类 和作用
法律原则与法律 规则的关系
法律原则在实践 中的应用
法律概念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具有阶级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规范体系
法律渊源
法律
地方性法规
地方政府规章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国际公约
宪法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国际惯例
法律部门与法律关系
法律部门:宪法、行政法、刑 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程 序法等
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
法律关系:权利与义务、权力 与责任
法律关系的特征:主体、客体、 内容、变动性
法理学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法理学课件
![法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68791ca300a6c30c229f04.png)
三、封建时期(西汉至清末)——儒法结合, 外儒内法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宗法制度为中心,礼 法结合,德主刑辅的伦理法学。
四、晚清以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西 方法治文明传入 鸦片战争以后,引进西方法治文明,国内 带来的层起波澜的法律改革和实践,中西 法律文明产生了冲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法学的历史
一、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以德配天”、“明德慎 罚”的法律思想 “天”的观念发展以及人的地位上升 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以“儒”、“法”为代表的百家法律思想,奠定了中 国以后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渊源 1.孔孟为首的儒家法律思想——仁政德化,礼法结合 2.韩非为首的法家法律思想——“不别亲疏,一断以法” 3.老庄为首的道家法律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 4.墨子为首的墨家法律思想——“兼相爱,交相利”
第四章 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法学方法论 一、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法学,就必须坚持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法学,就必须坚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三、用唯物辨证法研究法学,就必须坚持 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第二节 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阶级分析方法 二、价值分析方法 三、实证分析方法
第一章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以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为其 研究对象。这里讲的法不仅指纸面上的法,而且 指现实生活中的法。 1、法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存在构成基础 2、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法律现象 1)立法层面上的法 2)现实生活层面的法
第二节 法学与相邻学科
2.“社会主义”的本质包涵两个层面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
法理学课件
![法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77f89abd64783e08122b8c.png)
法律调整对象 法律调整方法
◆划分原则:整体性原则;均衡原则;着 眼现在兼顾未来。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苏联模式的法律体系理论 以公法、私法和社会保障法模式的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第9章 权利与义务
• 法律权利 • 法律义务 • 权利、义务与法律
一、法律权利
▲法律权利释义
▲法的效力范围 1、法的对象效力 2、法的空间效力 3、法的属时效力 4、法的属事效力
第7章 法的要素
• 法的要素释义 • 法律概念 • 法律规则 • 法律原则
一、法的要素释义 ▲法的要素的含义 ▲法的要素的分类
二、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的含义 ▲法律概念的功能 1、表达功能 2、认识功能 3、改进、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的功能 ▲法律概念的分类 ▲当代中国的法律概念
三、法学与相邻学科 ▲法学与哲学 ▲法学与政治学 ▲法学与经济学 ▲法学与社会学 ▲法学与历史学 ▲法学与逻辑学
第2章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 西方法学的历史 • 中国法学的历史 • 法学教育的发展
一、西方法学的历史
▲古希腊时期法的研究及古罗马时期法学的兴起 ▲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法学 ▲十七世纪以后的西方法学 17-18世纪的古典自然法时代 19世纪中期以后的哲理法学、历史法学、功利主 义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20世纪以来,新自然法学、新分析法学、社会法 学、行为主义法学、存在主义法学、综合法学、法律 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法学等学说流派。
第8章 法律体系
• 法律体系释义 • 法律体系的构建
一、法律体系释义 ▲法律体系的概念与特点 ▲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之比较
1、法律体系与法制体系 2、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 3、法律体系与法系
二、法律体系的构建
法理学 讲义 ppt课件
![法理学 讲义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09c206d15abe23492f4d62.png)
(1)作为哲学的法理:研究焦点集中于 法律的本质、规律、意义和价值问题上。
* 法理学是一个以研究法律问题为宗旨的 学术门类。
* 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律的基本问题或者说 更具有一般性的法律问题。
* 法理学是哲学方法在法律领域的运用
17
(2)法律规范中的法理:重点关注立 法的精神和法条中的原理问题 * 法条背后的法理 *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 法律知识的和谐统一 (3)生活中的法理:研究焦点集中于 社会生活实践提出的法理问题
3.法学是正义之学
首先,法学的研究对象即法律与正义有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次,法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和深入。
12
3.法学的体系
(1)含义
法学体系是由各法学分支学科所组成的有机 联系的知识整体.
(2)分类:
* 从认识论角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 从各种法律类别角度,分为国内法学、国际 法学、法律史学和外国法学。
第一专题 总论
The Pandect of Jurisprudence
1
专题语录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和一 般理论,其研究的内容是法律的一 般性、普遍性问题,提供的是法律 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它是法学的入门导向,是学习其他 法学学科的基础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5
一、从法学到法理学
form law study to jurisprudence
6
(一) 什 么 是 法 学?
7
1.法学的研究对象
(1)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
【名人言论】
大部分英国人想象中的法律,呈现出千奇百怪 的现象:头戴头盔的警察管理公共交通和处理公共场所 的纠纷;议员们对某些立法文件进行争论,直到擦得光 亮的大笨钟宣告休会时间已到;头戴假发、面无表情的 法官刻板无味地宣布某个被告做了不应做的事情;或一 副猫头鹰架势的律师透过厚厚的眼镜片,从四面镶着黑 色珐琅质护板的桌子上四下张望。所有这些,在某种程 度上“体现着法律”。
法理学课件ppt
![法理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5839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1.png)
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
从原始社会的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出现,标志着法律制度的萌芽。
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以习惯法为主,强调家族和群体的利益,缺乏个体权利的保护。
古代法律制度的代表
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法等。
中世纪法律制度
02
01
03
中世纪法律制度的形成:随着宗教势力的崛起,教会 法和封建法成为主导。
中世纪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宗教和封建关系为核心, 强调身份和等级。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秩
序。
保障公民权利
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维护社会公正和平等。
促进社会发展
法律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基 本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
03
法理学的基本理论
自然法学派
自然法学派主张法源于 自然,是自然法则的一 部分,具有普遍性和永 恒性。
自然法学派强调自然法 和自然权利,认为人类 社会的法律应该符合自 然法的原则,保护人的 自然权利。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各界对法律实施和监督的参与和关注,包括舆论监督、公民监 督等。
社会监督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能够反映社会各界的意见和诉求,对法律的制定 和实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法律与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方面具有密 切联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而道德则对法律 起到补充和支持的作用。
法律与宗教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宗教对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 宗教信仰和教义往往成为某些法律原则和规定的基 石。
法律与经济
法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经济发展的 重要保障。它能够保护产权, 促进市场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激励创新和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封建制法
(1)确认、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地主 的人身依附关系 (2)公开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3)维护专制王权 (4)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法理学
八、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一)资本主义法的特征 (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契约自由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理学
(二)资本主义的两大法系
法理学
六、法的历史类型
(一)法历史类型的含义及划分标准 含义:按照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及所体现的 国家意志的性质不同对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以及现 实中存在着的法所作的分类。 划分标准:(1)经济基础的性质 (2)体现国家意志的性质
(二)法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根本原因 (2)社会改革是基本条件
B.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
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 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
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
法理学
解析:法与宗教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社会意识, 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 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属于广义的文化现象的组成部 分。在社会发展早期,法与宗教是浑然一体的,没有 严格分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与宗教逐渐 分离,二者的调整范围也分离开来。法只规范人的行 为,退出了对人的精神领域的调整。而宗教却在规范 人们行为的同时,还控制着人的精神。在当今社会, 除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法与宗教都严 格分离,只有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把某些宗教教义作为 本国法的渊源。根据上述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的一般 知识可知,选项A、B、D正确,C项错误。故本题的 答案为C.
(1)法系的含义 根据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传统和外部
特征而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把形式上具有相同特 点、属于同一法律传统的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划 分为一种类型,它是一种超越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 的法律现象的总称
法理学
(2)罗马法系
又称大陆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法典法系, 是指传承罗马法的传统,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 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蓝本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若干国家和法的演进
•
社会中的法 法的作用
•
法法理与学 其他社会因素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 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 • 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 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 法律的创制和实现 • 法律的价值
法理学
法学的历史
• 中国古代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 西方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法学派别
第二讲:法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
经济根源 二、法产生的原因 政治根源
文化根源
法理学
三、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1)形式表现为个别调整到普遍调整 (2)形成经历了从习惯演化成习惯法再到成文法 的过程 (3)形成经历了与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的混沌 一体到逐渐分化独立的过程
法理学
四、法产生的标志
(1)国家的产生 (2)权利和义务的划分 (3)解决纠纷的专门机关的出现
法理学
A.《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 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 B.《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 缺乏强制性 C.《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 神不相符合
法理学
答案:B 选项B错误。古印度法是印度奴隶制时期的法律 制度,具有强制性。 选项ACD正确。作为一种东方奴隶制法,古印度 法具有东方法和奴隶制法的共性,比如维护君权、夫 权、父权,维护奴隶主的特权,诸法合体,缺乏抽象 概念和规则等。又独树一帜,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宗 教密不可分;严格维护种姓制度;是法律、宗教、伦 理等各种规范的混合体。
法理学
课堂讨论
• 实证主义法学派代表人物:哈特 • 主张的观点:恶法亦法 • 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富勒 • 主张的观点:恶法非法 • 论题:恶法是不是法?你的观点
法理学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 分析法律的方法 • 比较法律的方法 • 法律推理的方法 • 社会调查的方法 • 历史考察的方法 • 其他研究方法 法理学
第一讲:法理学绪论
一、法理学的学科地位和历史沿革 二、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理学
三、法学的性质
(1)制度关联性 (2)务实性 (3)经验理性 (4)职业性 (5)价值取向性
法理学
法理学的学科体系
法的特征、
•
法的要素、
•
法的本体论 法的 体系、渊源
•
法律关系
•
法律行为
•
立法、执行、司法、
•
法的运行
法律责任、法律监督
法理学
七、古代法律制度
(一)奴隶制法 (1)公开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2)惩罚方式残暴、野蛮,具有极大随意性 (3)公开确认和维护等级特权和社会不平等 (4)明显带有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痕迹
法理学
《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五卷第一 百五十八条规定:“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 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 定。”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 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 苦。”第八卷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婆罗门贫困时, 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 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第十一卷第八十一条规定: “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 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 一说法是错误的?(2009年卷一第8题)
代表性国家或地区: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日本、英国的苏格兰、
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加拿大魁北克省
法理学
(3)英美法系
• 又称判例法系、海洋法系,是指以中世纪以来至今的英国法律, 尤其是以英国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若干国家和地区法律的 总称
法理学
五、法与习惯的联系和区别
(一)法与习惯的联系 (二)法与习惯的区别 (1)法与习惯产生的方式不同 (2)法与习惯体现的本质不同 (3)法与习惯实施的方式不同 (4)法与习惯适用的范围不同 (5)法与习惯的历史使命不同
法理学
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2006年卷一第2题) 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