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PPT

斜裂缝两端密集,中部稀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纵筋 截断处都有斜裂缝);其沿梁高度方向的位置较 多地在中和轴以下,个别贯通梁高。
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1.2mm,近跨中约 0.1~0.5mm;裂缝深度一少则4根,多则22根,一般 为10~15根。
混凝 土受 冻或 养护 温度 过低 事故 案例 图片
因此,可以认为与大气接触的楼板上面受干燥 空气和强风的影响成为产生较多失水收缩裂纹 的主因,而曾受模板保护的楼板下面这种失水 收缩裂纹会比较少一点。经过对灌注楼板是预 留的试块和对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试验,均能达 到设计要求。
这说明具有失水收缩的混凝土初期裂纹对楼板 的承载力并无影响。但是为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还应使用树脂注入法进行补强。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 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 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 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10mm。
事故 处理 方案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 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 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 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 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
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 进行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
四、 混凝 土施 工缝 处理 不当 事故 案例
某会议室门厅,屋面板为预制楼板,而大梁、圈 梁、雨罩均为现浇C20钢筋混凝土构件(图2.27)。 施工时,大梁混凝土先灌筑,圈梁、雨罩混凝土 因故后浇灌,但却不适当地将施工缝留在大梁梁 端与圈梁交接处(图2.27甲),而且施工缝处的混 凝土没有妥善处理,又由于该处混凝土没有侧向 限制而无法振捣,实际上形成松散的一堆 。
第三讲: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1.2mm,近跨中约 0.1~0.5mm;裂缝深度一少则4根,多则22根,一般 为10~15根。
混凝 土受 冻或 养护 温度 过低 事故 案例 图片
因此,可以认为与大气接触的楼板上面受干燥 空气和强风的影响成为产生较多失水收缩裂纹 的主因,而曾受模板保护的楼板下面这种失水 收缩裂纹会比较少一点。经过对灌注楼板是预 留的试块和对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试验,均能达 到设计要求。
这说明具有失水收缩的混凝土初期裂纹对楼板 的承载力并无影响。但是为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还应使用树脂注入法进行补强。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 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 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 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10mm。
事故 处理 方案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 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 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如图 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 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
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 进行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
四、 混凝 土施 工缝 处理 不当 事故 案例
某会议室门厅,屋面板为预制楼板,而大梁、圈 梁、雨罩均为现浇C20钢筋混凝土构件(图2.27)。 施工时,大梁混凝土先灌筑,圈梁、雨罩混凝土 因故后浇灌,但却不适当地将施工缝留在大梁梁 端与圈梁交接处(图2.27甲),而且施工缝处的混 凝土没有妥善处理,又由于该处混凝土没有侧向 限制而无法振捣,实际上形成松散的一堆 。
第三讲: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分析
混凝土事故案例分析ppt课件

提示:施工日记、拆模试块、原材料进场检验、现场 观察、取样试验
精选课件
3
三、混凝土强度不足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
1、没有严格的配合比设计 2、没有严格控制水灰比 3、和易性不好 4、原材料的影响
(1)水泥:种类、强度、安定性、保存期、受潮 (2)砂子、石子:强度、颗粒级配、成分 (3)水:质量 5、施工工艺:搅拌、浇注、振捣、养护
28
例案3、某市计量局测试中心楼,五层框架结构,独立基 础,基础工程验收时,发现有10个基础出现位置偏差。作 为承建单位该如何处理此事故?
精选课件
29
例案4、龙岩市西城片区经济适用房B区1#楼,于2008年 5月20日浇捣2至3层楼梯剪力墙砼,拆模后发现A5交 AC/AJ轴处出现墙面错位20~30㎜,蜂窝作为承建单位 该如何处理此事故?
精选课件
24
4、对外墙施工缝处水平状露筋、孔洞的处理措施: (1)疏松砼凿除、凿毛、压力水清洗 (2)墙面、底板植筋(深度不小于100㎜) (3)支模浇S6,C35自流砼 (4)新增砼100㎜厚,覆盖洞口每边不小于300㎜
精选课件
25
五、砼构件错位、变形
(一)混凝土错位、变形的原因
1、读错图纸 2、放线错误 3、施工顺序不当 4、施工工艺不当 5、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精选课件
19
例案2、福建省某市两幢框架结构的8层住宅 楼,总建筑面积5560㎡,主体施工至三层楼 面时,发现部分框架节点及柱身(梁底下 0.5m范围内)的砼呈疏松状。为了解已施工 部分砼实际质量情况,在现场使用超声回弹综 合检测,结果表明,外观好的砼均达到设计强 度。如何处理?
精选课件
20
临时支撑示意图
置换混凝土采用加固型高强无收缩C35混凝土。 结构拆模后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 外观质量进行查,并对加固型混凝土强度及时进行检测,其 3d混凝土抗压强度为35MPa,完成满足设计要求
精选课件
3
三、混凝土强度不足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
1、没有严格的配合比设计 2、没有严格控制水灰比 3、和易性不好 4、原材料的影响
(1)水泥:种类、强度、安定性、保存期、受潮 (2)砂子、石子:强度、颗粒级配、成分 (3)水:质量 5、施工工艺:搅拌、浇注、振捣、养护
28
例案3、某市计量局测试中心楼,五层框架结构,独立基 础,基础工程验收时,发现有10个基础出现位置偏差。作 为承建单位该如何处理此事故?
精选课件
29
例案4、龙岩市西城片区经济适用房B区1#楼,于2008年 5月20日浇捣2至3层楼梯剪力墙砼,拆模后发现A5交 AC/AJ轴处出现墙面错位20~30㎜,蜂窝作为承建单位 该如何处理此事故?
精选课件
24
4、对外墙施工缝处水平状露筋、孔洞的处理措施: (1)疏松砼凿除、凿毛、压力水清洗 (2)墙面、底板植筋(深度不小于100㎜) (3)支模浇S6,C35自流砼 (4)新增砼100㎜厚,覆盖洞口每边不小于300㎜
精选课件
25
五、砼构件错位、变形
(一)混凝土错位、变形的原因
1、读错图纸 2、放线错误 3、施工顺序不当 4、施工工艺不当 5、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精选课件
19
例案2、福建省某市两幢框架结构的8层住宅 楼,总建筑面积5560㎡,主体施工至三层楼 面时,发现部分框架节点及柱身(梁底下 0.5m范围内)的砼呈疏松状。为了解已施工 部分砼实际质量情况,在现场使用超声回弹综 合检测,结果表明,外观好的砼均达到设计强 度。如何处理?
精选课件
20
临时支撑示意图
置换混凝土采用加固型高强无收缩C35混凝土。 结构拆模后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 外观质量进行查,并对加固型混凝土强度及时进行检测,其 3d混凝土抗压强度为35MPa,完成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l )拌制 2 )混运凝输土的搅拌要注意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 用3 )入运浇工输筑拌应应和满满时足足的三以加个下料基要顺本求序要::求水:泥加入砂中干拌 两①①遍混保-凝加证土入混应石凝在子土初干的凝拌浇前一筑浇遍量筑-;加,水如湿已拌有至初均凝匀现即象可,。 则②用②应机自应再械由使进搅 倾混行拌落凝一时高土次的度在强投对初力料于凝搅顺少之拌序筋前,是混浇才:凝筑能土砂完入,子毕模由-;水;料泥如斗-倒混、入凝漏 石土斗筑③③在进混子浇在浇行凝,筑运筑 浇 土将竖输前筑的水向过有时高泥结程离,度夹构中析不不于混应现应超砂凝保象超过石土持,过之前3混m必间,2凝m;须。底土;对重最部的对于新后应均竖配拌加先匀向筋和水浇性结较后搅入,构密才拌避浇或能,免 不产浇不50会生筑便~1使分。捣00水 层 实m泥离的m吸析结厚水、构与成水,混团泥不凝,浆宜土产流超成生失过分“、相60坍夹同cm落生的。度”水否变现泥则化象砂,以。浆应及, 产采避生用免初串产凝 筒 生等、蜂现溜窝象槽麻。和面振。动串筒下料,防产生离析。
2019/11/9
16
一、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 2. 混结 凝构 土施 结工 构过 材程 料的 的质 质量 量控 控制 制
2.5 钢筋绑扎施工质量问题
混凝土垫块数量不足
基础梁施工完成后发现柱筋偏位
柱筋偏位
受力主筋未绑扎到位 线管不要大量水平穿过剪力墙
2019/11/9
17
一、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9
一、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 2. 混结 凝构 土施 结工 构过 材程 料的 的质 质量 量控 控制 制
2.2 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设置
在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因施工技术等原因 不能连续进行而需要设置竖向或水平的施工缝。
2019/11/9
16
一、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 2. 混结 凝构 土施 结工 构过 材程 料的 的质 质量 量控 控制 制
2.5 钢筋绑扎施工质量问题
混凝土垫块数量不足
基础梁施工完成后发现柱筋偏位
柱筋偏位
受力主筋未绑扎到位 线管不要大量水平穿过剪力墙
2019/11/9
17
一、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9
一、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 2. 混结 凝构 土施 结工 构过 材程 料的 的质 质量 量控 控制 制
2.2 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设置
在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因施工技术等原因 不能连续进行而需要设置竖向或水平的施工缝。
建筑施工钢筋工程及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讲义(附图)

三、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处理
2.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
3)混凝土施工工艺存在问题 (1)混凝土拌制不佳。 (2)运输条件差。 (3)浇灌方法不当。 (4)模板严重漏浆。 (5)成型振捣不密实。 (6)养护制度不良。
三、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处理 2.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
2.混凝土浇筑的厚度:
插入式振捣: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一、施工要求:
3.施工缝的留置: 1)施工缝宜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3)有主梁、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 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一、施工要求:
4.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 以及软弱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 混凝土内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
(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 百分率等。 (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三、事故类别与原因:
1、钢筋材质达不到材料标准或设计要求 常见的有钢筋屈服点和 极限强度低、钢筋裂缝、钢筋脆段、焊接性能不良等。 2、漏筋或少筋 不当等。 主要原因有:看错图,钢筋配料错误,钢筋代用
1)测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当试块试压结果不合格, 估计结构中的混凝土实际强度可能达到设计要求时, 可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或钻孔取样等方法,测定混 凝土实际强度,做为事故处理的依据。 2)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 3)减小结构荷载。 4)结构加固。 5)分析验算挖掘潜力。 6)拆除重建。
混凝土工程事故文稿演示

2
2.间接原因
1)老办公楼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该房屋建造时未经设计,结构 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结构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处于危险状态。
2)装修工程组织不规范。该工程违规发包,施工单位无资质; 施工前未对房屋进行安全性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 足;施工中,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当墙体 遭受暴雨后,未作检查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ONE
1.现场处理,救治伤员。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
生点划定危险区域,疏散人群,减少不必要伤亡。
积极抢救现场受伤人员,将受伤人员疏散至 安全地点进行救护。
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对现 场进行处理,在接近被埋人员时必须 停止机械作业。
采用人工挖掘,防止误伤被 埋人员。
2006
3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6月10日施工方开始组织施工作业人员按通常工序,开始铲除内 外墙粉刷层,至16日建筑外墙和2-4层内墙粉刷层已基本铲除,房屋 门、窗除底楼一扇门未拆除外,其余已全部拆除。17日至18日,因 连续暴雨暂时停工。6月19日晨雨停后,施工方于7时左右组织16名 工人进场准备施工(其中4人在三楼、四楼准备粉补电路线槽,8人 在一楼、二楼搬活动室桌椅,4 人在楼外西南角安装卷扬机、准备吊 灰)。8时许,一名在楼房外作业的工人发现因雨水浸泡的墙体局部 变形开裂,墙砖掉落、大梁下挫,在尚未来得及采取加固措施的情 况下,该幢大楼突然整体坍塌。事故造成11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 经济损失685万元。
2
3)装修工程发包违反相关规定。该工程实施前,工程装修决策 未经社区“两委会”讨论通过,钱桥社区未按规定办理有关报 批、审批手续,也未进行工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共48张PPT)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3.1
工程案例解析
原因分析
①模板支撑强度不足:支模使用的立柱为去皮圆杨木,直
径细且不直,受荷后变形过大,发生失稳破坏;
②施工顺序不当:在下部结构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直接施
工上部结构,且措施不当; ③间接原因:施工方案不详细,技术交底不清,安全检查不 认真,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技术人员盲目蛮干。
缝宽度为2mm,最大挠度为10 mm,无法正常使用。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3.1
工程案例解析
板厚、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将设计板厚140mm改 为80mm,钢筋间距由120mm改为200mm。这是挠度过大 和板底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 :采用回弹仪检测,该板混凝土强度为C18;负筋未参 与工作:在支座处凿开混凝土后,发现负筋踩倒或踩 弯,使负筋不起作用,这是板顶支座处产生裂缝的主 要原因。
模板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2模板 尺寸偏差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施工放线 错误
尺寸超出 允许偏差值
意外撞击
纠偏复位
局部调整
表3-1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表3-2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3.2
模板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位置不准确、漏放、漏埋、
多数裂缝宽0.05~0.5mm,有的裂缝已上下贯通,但其余楼
层均无裂缝。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3.1
工程案例解析
原因分析
查看施工记录,发现施工时 气温高达30℃,大气干热,相对 湿度不到40%,而且当日有七、 八级大风,如此干燥的大气加上 热风猛吹,混凝土的干缩比一般 情况下可增大4~5倍,可使混凝 土在浇筑后立即发生开裂。尽管 浇筑后也按一般情况盖上草帘, 但浇水不足,热风一吹,很快蒸 发掉了。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ppt课件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 规定柱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 10mm。
事故原因分 析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凿剔面上,经 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 叭口的模板,如图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 土为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上的混 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进行超声波探伤,查 明是否还有隐患。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
1
骨料中含过 量杂质事故
案例 图片
事故分析及 原因
分析如下: 屋面局部倒塌后曾对设计进行审查,未发现任何问题。在对施 工方面进行审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 进深梁设计时为C20混凝土,施工时未留试块,事后鉴 定其强度等级只是C7.5左右。在梁的断口处可清楚地看出沙石 未洗净,骨料中混有鸽蛋大小的黏土块、石灰粒和树叶等杂 质。
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7.2.7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且V﹥0.07fcbh0时,梁中箍 筋的最大间距为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 这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是纵筋在梁 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1.5条规定,“纵向 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 钢筋在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钢筋对 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 合的。
事故加固方 案
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达到预定混凝土强度 拆除楼板模板时,发现板上有无数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如 图2.16所示。裂缝宽0.05~0.15mm,有时上下贯通,但其总体 特征是板上裂纹多于板下裂纹
事故原因分 析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凿剔面上,经 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 叭口的模板,如图2.19(e);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 土为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上的混 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进行超声波探伤,查 明是否还有隐患。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梁、板、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
;.
1
骨料中含过 量杂质事故
案例 图片
事故分析及 原因
分析如下: 屋面局部倒塌后曾对设计进行审查,未发现任何问题。在对施 工方面进行审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 进深梁设计时为C20混凝土,施工时未留试块,事后鉴 定其强度等级只是C7.5左右。在梁的断口处可清楚地看出沙石 未洗净,骨料中混有鸽蛋大小的黏土块、石灰粒和树叶等杂 质。
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7.2.7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且V﹥0.07fcbh0时,梁中箍 筋的最大间距为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 这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是纵筋在梁 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1.5条规定,“纵向 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 钢筋在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钢筋对 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 合的。
事故加固方 案
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达到预定混凝土强度 拆除楼板模板时,发现板上有无数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如 图2.16所示。裂缝宽0.05~0.15mm,有时上下贯通,但其总体 特征是板上裂纹多于板下裂纹
混凝土工程事故ppt正式完整版

事故造成11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修损。失68主5万要元。施工内容为铲掉1.8米以下房屋内墙面和全部
1 经综合分析认为:由于房屋结构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装饰
主要施工内容为铲掉1. 主要施工内容为铲掉1.
外墙面的原有粉刷层并重新粉刷,以及水电安装。
该20工21程年实5月施,前钱,桥工社程区装决修定决对策老未办经公社楼区进“行两重委新会6装”月修讨1。论0通日过,施钱工桥社方区未开按始规定组办理织有施关报工批、作审业批手人续,员也按未进通行工常程工设计序。 ,
日常检查中,对辖区内未报批的村镇建设工程巡查不到位,未 能及时发现并制止钱桥社区违规实施建设工程的行为。无锡市惠 山区房管局没有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未能发现钱桥社区坍塌房屋 存在的安全隐患,对辖区内房产安全检查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3 事故处理
2006
3
2007
ONE
1.现场处理,救治伤员。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
4)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
场进行处理,在接近被埋人员时必须
无02022锡1PA职R教T园TW区O(钱桥街道)规划建设局在实际工作中,未按有关建筑领域预防坍停塌止事故机专械项整作治业工作。要求,认真开展事故防范工作。
主要施工内容为铲掉1.
建设单位必须依法依规进行项目管理,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项目招投标工作。
此次坍塌房屋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老工式办人公房进,场为砖准混结备构施。 工(其中4人在三楼、四楼准备粉补电
路线槽,8人在一楼、二楼搬活动室桌椅,4 人在楼外
西南角安装卷扬机、准备吊灰)。8时许,一名在楼房
房屋信息
1
此次坍塌房屋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老式办公房,为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 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67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 当钢筋的间距较大时,钢筋周围混凝土的收缩因较多地受钢筋约束, 收缩较小,而远离钢筋的混凝土收缩较自由,收缩较大,从而产生了 裂缝。在实际工程中,常会遇到凝缩裂缝。 • 2)冷缩裂缝是指构件因受气温降低的影响而收缩,且在构件两端受 到强有力约束而引起的裂缝,一般只有在气温低于0℃时才会出现。 • (3)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有表面温度裂缝和贯穿温度裂缝两种。 • 1)表面温度裂缝是因水泥的水化热产生的,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 中。在浇捣混凝土后,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易散发,于是混凝土内部和表面之间产生了较大 的温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 三、因设计和计算失误引起的混凝土结构事故
• • • • • • • • (一)因设计引起的事故 1. 事故原因 (1)房屋长度过长而未按规定设置伸缩缝。 (2)把基础置于持力层的承载力相差很大的两种或多种土层上而未 妥善处理。 (3)房屋形体不对称,质量分布不均匀。 (4)主、次梁支承受力不明确,工业厂房或大空间采用轻屋架而没 有设置必要的支撑。 (5)受动力作用的结构与振源振动频率相近而未采取措施。 (6)结构整体稳定性不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 • • • • • • • • 3)拌合水质量不合格; 4)掺用外加剂质量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1)随意套用配合比; 2)用水量大; 3)水泥用量不足; 4)砂、石计量不准; 5)外加剂用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上一页 下一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和处理ppt课件

精品课件
2、施工操作违反规程 3、环境因素影响 4、构件受力、变形、使应力超越砌体强度 二、主要表现 1、开裂 2、屋面渗漏 3、基础沉降
精品课件
三、常见裂缝的种类和原因 (一) 、种类 1、荷载裂缝 2、沉降裂缝 3、温度裂缝
(二)、原因 1、地基不均匀沉降
精品课件
2、地基不均匀冻降 3、温度变化 4、地震等灾害] 5、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地基工程事故的原因
一、地质勘探问题 1、勘察工作不认真、提供的指标不准确。 2、勘察不全面。 3、钻孔深度不够。 4、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
二、设计报告及计算问题 1、设计方案不合理。 2、盲目套用图纸。
精品课件
3、设计计算错误,荷载不准确。 三、施工问题 1、不按图纸施工。 2、偷工减料,使得砌体,等达不到要求。 3、管理不善,不按建设要求和施工程序办事。 四、环境及使用问题
精品课件
第四节 钢结构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一、屋盖结构质量事故 1、特点: 1)、承重构件有薄壁细长杆件组成 2)、荷载的计算和计算简图和实际值 较接近 3)、制造安装和使用中出现的各种缺 陷,使钢结构屋盖成为钢构件中破坏最严 重的构件之一。
精品课件
2、具体案例分析(课本172) 二、吊车梁结构质量事故 1、实腹式吊车梁 2、桁架式吊车梁 3、制动式吊车梁 4、吊车梁结构与柱连接处 5、吊车轨道及车挡
精品课件
4、现场管理不当 5、地基不均匀沉降 二、常见加固方法
1、增大截面法 2、外包钢法 3、预加应力法 三、构造要求
精品课件
第十节
砼裂缝的处理
一、裂缝的种类 1、荷载裂缝 2、沉降裂缝 3、温度裂缝 4、收缩、干缩裂缝 5、施工裂缝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分析及防治措施ppt

常见的问题还有: (1)使用小水泥厂生产的低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造成构件裂缝。 (2)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筑的预
制板的裂缝,一般不规则,呈网状形分布。 (3)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混合拌制的混凝土所浇筑的
构件,因收缩不同而产生裂缝。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缺陷 分析与防治措施
③游离氧化钙。因为水泥生料在烧熟过程中氧化钙与氧化 硅、氧化铝、氧化铁的化学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尚剩余一些 氧化钙没有被吸收,所剩在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结构致密,遇 水反应缓慢,固相体积增大1.98倍,一般需要3~6个月才能完 全水化。国家标准规定采用试饼法或雷氏夹法判定。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缺陷 分析与防治措施
在专用的仓罐或水泥库内。
•
如因存储不当引起质量明显降低或水泥出厂时间超
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1个月)时,应在使用前对其
质量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的结果使用。
•
(7)对重要结构部位使用的水泥,除检查其出厂
合格证外,尚须检验其安定性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合格后方可应用,并须存放在专用水泥库内。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缺陷 分析与防治措施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缺陷分析与防治措施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缺陷 分析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事故有: • (1) 结构或构件内漏放、错放钢筋; • (2) 钢筋尺寸、位置误差严重; • (3) 混凝土强度低下; • (4) 严重的蜂窝、空洞; • (5) 结构构件裂缝; • (6) 建筑物和构件错位,变形; • (7) 设备基础振动以及建筑结构倒塌等。 • 本节将着重阐述现浇结构的质量问题。
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造成构件裂缝。 (2)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筑的预
制板的裂缝,一般不规则,呈网状形分布。 (3)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混合拌制的混凝土所浇筑的
构件,因收缩不同而产生裂缝。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缺陷 分析与防治措施
③游离氧化钙。因为水泥生料在烧熟过程中氧化钙与氧化 硅、氧化铝、氧化铁的化学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尚剩余一些 氧化钙没有被吸收,所剩在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结构致密,遇 水反应缓慢,固相体积增大1.98倍,一般需要3~6个月才能完 全水化。国家标准规定采用试饼法或雷氏夹法判定。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缺陷 分析与防治措施
在专用的仓罐或水泥库内。
•
如因存储不当引起质量明显降低或水泥出厂时间超
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1个月)时,应在使用前对其
质量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的结果使用。
•
(7)对重要结构部位使用的水泥,除检查其出厂
合格证外,尚须检验其安定性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合格后方可应用,并须存放在专用水泥库内。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缺陷 分析与防治措施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缺陷分析与防治措施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缺陷 分析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事故有: • (1) 结构或构件内漏放、错放钢筋; • (2) 钢筋尺寸、位置误差严重; • (3) 混凝土强度低下; • (4) 严重的蜂窝、空洞; • (5) 结构构件裂缝; • (6) 建筑物和构件错位,变形; • (7) 设备基础振动以及建筑结构倒塌等。 • 本节将着重阐述现浇结构的质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分 析与处理
一、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承载力不足的 原因及表现
(一)梁、板承载力不足的原因 梁、板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见表3-8。 (二)梁、板承载力不足的事故表现及处理措施 1.正截面的破坏特征及处理措施 (1)破坏特征。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属受弯构件,正截面的 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试验表明,受弯构件 裂缝出现时的荷载约为极限荷载的1500~2500。对于适筋梁, 在开裂以后,随着荷载的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塑性特征,并在破 坏前,钢筋经历较大的塑性伸长,给人以明显的预兆。
(一)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不足的原因 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如图3-20所示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分 析与处理
(二)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方法 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预应力法 等。现以增大截面法为例进行介绍。增大截面法又称外包混凝 土加固法,是一种常用的加固柱子的方法。由于加大了原柱的 截面及配筋量,不仅可提高原柱的承载力,还可降低柱子的长 细比,提高柱子的刚度,取得进一步的加固效果。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分 析与处理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补强加固方法
(一)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 (二)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技术 (三)粘贴钢板加固法 (四)增大截面加固法 (五)施工预应力加固法 (六)承载力加固的其他方法 1.梁的斜截面承载力加固 2.阳台、雨篷等悬臂构件的加固
三、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细微的裂缝是正常的、 允许的(例如,一般构件不超过0.3mm)。但是,如果出现的裂 缝过长、过宽就不允许了,甚至是危险的。许多混凝土结构在 发生重大事故之前,往往有裂缝出现并不断发展,这点应特别 注意。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表现与 处理
三、因设计和计算失误引起的混凝土结构 事故
(5)受动力作用的结构与振源振动频率相近而未采取措施。 (6)结构整体稳定性不够。 (二)因计算失误引起的事故 1.事故原因 (1)任务急,时间紧,计算和绘图错误而又未认真校对。 (2)荷载漏算或少算。 (3)抄了一个图或采用标准图后未结合实际情况复核,有的甚至认 为原有设计有安全储备而任意减小断面,少配钢筋或降低材料强度等 级。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分 析与处理
2.斜截面的破坏特征 梁的斜截面抗剪试验表明,斜裂缝始自两种情况,一种是首先 在构件的受拉边缘出现垂直裂缝,然后在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 用下斜向发展;另一种是出现在梁腹的腹剪斜裂缝,对于T形、 I形等腹板较薄的梁,常在梁腹部中和轴附近首先出现这类裂缝, 然后随着荷载的增加,分别向梁顶和梁底斜向发展。 当箍筋配置数量过多时,箍筋有效地制约了斜裂缝的扩展,因 而出现多条大致相互平行的斜裂缝,把腹板分割成若干个倾斜 受压的棱柱体。 当箍筋配置数量过少时,斜裂缝一旦出现,箍筋承担不了原来 由混凝土所负担的拉力,箍筋应力立即达到并超过极限强度, 并产生脆性的斜拉破坏。
五、因施工管理与技术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事故
(一)概述 施工管理与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是引起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的主 要原因,其表现见表3-7。 1.因配筋失误而引起的事故 2.因材料不合格而引起的事故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表现与 处理
3.因模板问题而引发的事故 (一)概述 因结构使用、改建不当引起事故的情况如图3-4所示。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表现与处理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
理 第三节 特殊工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
事故分析与处理 第四节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
处理 小结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表现与 处理
一、混凝土结构表层缺损
混凝土的表层缺损是混凝土结构的一项常见通病。在施工或使 用过程中产生的表层缺损有麻面、蜂窝、表皮酥松、小孔洞、 露筋、缺棱掉角等。这些缺损影响观瞻,使人产生不安全感。 缺损也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增加维修费用。当然,严重的缺损 会降低结构承载力,引发事故。
第三节 特殊工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 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一、框架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常见质量事故 现浇钢筋混凝土枢架结构中柱、柱梁连接常见质量事故如图322所示。 2.常见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 (1)柱平面错位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1)放线不准确,使轴线或柱边线出现较大的偏差。 2)下层柱模板支立不垂直、支撑不牢或模板受到侧向撞击, 均易造成柱上端移动错位。 3)柱、主筋位移偏差较大,使模板无法正位。
(一)因设计方案引起的事故 1.事故原因 (1)房屋长度过长而未按规定设置伸缩缝。 (2)把基础置于持力层的承载力相差很大的两种或多种土层 上而未妥善处理。 (3)房屋形体不对称,质量分布不均匀。 (4)主次梁支承受力不明确,工业厂房或大空间采用轻屋架 而没有设置必要的支撑。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表现与 处理
(4)所遇问题比较复杂,而作了不妥当的简化。 (5)盲目相信电算,因输入有误或与编制程序的假定不符而 输出结果并不正确也盲目采用。 (6)设计时所取可靠度不足或偏低。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表现与 处理
四、因混凝土强度不足引起的事故
混凝土强度不足对结构的影响程度较大,可能造成结构或构件 的承载能力降低,抗裂性能、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和抗侵蚀性 能的降低,以及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下降。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分 析与处理
但是,当实际配筋量大于计算值时,便成为实际上的超筋梁。 超筋梁的破坏始自受压区,破坏时钢筋不能达到屈服强度,挠 度不大。超筋梁的破坏是突然的,没有明显的预兆。 (2)处理措施。 1)如果是少筋梁,必须进行加固。可选用在受拉区增加钢筋 的加固方法。 2)如果是适筋梁,则可根据裂缝的宽度、构件的挠度和钢筋 的应力来判断是否进行加固。裂缝宽度与钢筋应力之间基本呈 线性关系:裂缝愈宽,裂缝处应力愈高。当采用在受拉区增加 钢筋的方法加固时,应注意加筋后不致成为超筋梁。 3)如果是超筋梁,由于在受拉区进行加筋补强不起作用,因 此必须采用加大受压区截面的办法或采用增设支点的办法进行 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