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思维是与众不同的创新性思维,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比如求异性与逆向性。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有突破性的、打破常规地思考问题。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有不能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会产生困惑、探究的心理,它会使学生主动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路。所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可以由多方面进行理解、探讨。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想别人没想的事情就是创新。创新未必是新的东西,旧观念的更改或者对物质本身的改变都可以是创新。同理,创新思维就是与从未出现过的思维方式。小学生应当有的创新思维,不是与从不同的创造和发明,而是学习和生活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同一个知识,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可以认为是创新;同一问题,用另一种解法也是创新。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场所

是课堂,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学生是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大胆改革。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扮演的应当是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大方向,与学生一同探寻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的手脑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进行转变。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给小学生适当的心理支持

小学生刚步入学校,心里很惶恐。来到学校,教师就成为了他们最信任的人,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

习兴趣和态度。教师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点头的动作,认真倾听学生的态度,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鼓励和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迸发,教师的支持就是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信任,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认真的倾听,对学生的成功由衷的鼓励和分享,并且分担学生的困难,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他们形成完善人格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潜质的思想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问题闸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灵活模仿,模仿中出新意

模仿不是创新,但其中也有创新因素。小学低年级的

学生具有特别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性较强的模仿,避免机械呆板的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例如,在教学“有关减法”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先创设猴子卖桃的童话情境: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1只,还有几只?让学生列式,然后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并列一个算式。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2只,还有几只?”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4只,还有几只?”还有的学生说:“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卖了0只,还有几只?”……学生的这些模仿,不都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吗?不都富有新意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小小的新意,不就是创新的表现吗?这样的模仿练习,既巩固了旧知,又学习了新知,同时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好奇心

儿童的天性是对什么都好奇。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起点。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

我们始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在教学“年、月、日”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书上讲的数拳法能不能倒过来数呢?”“为什么要规定4年一闰?”“2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而要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总之,教师耐心培养、提高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既要依赖于扎实的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思维方法。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掌握假设、迁移等思维方法,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