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一)教学目标

明王朝自中期以后逐渐衰败,进入晚明更面临着朝政腐败、满清崛起、矛盾激化的积重难返,江河日下,内外交困的局势。李自成起义推翻大明王朝,清军入关并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至此,历史进入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即清王朝的统治时期。本课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其后果。

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总体规律和个性特征;结合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论述历史事件的状况。

2. 过程与方法

比较秦末、明末农民起义,学会归纳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基本规律以及各自的特点的能力。

阅读有关明末社会状况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学会综合不同角度分析社会现状的能力。

从“内重”、“外重”和“内外俱轻”三个方面的实例,学会探讨中国古代史上王朝灭亡的基本规律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自朱元璋建立明王朝(1368年)至晚明已有250多年的历程,为什么会出现积重难返、内外交困的局势?乃至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加上满清的入关,就此断送了其将近280年的统治?分析晚明的社会概况,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也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如何看待满清的统一和各地的抗清。

原先盘居于东北地区的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清朝,由于吴三桂引其入关,不仅击溃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而且能在短短的十余年,陆续平定各地的抗清活动,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如何看待满清的统一和各地的抗清这又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建议

(一)教学过程建议

●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1)明王朝自建朝到灭亡将近280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史上可谓是继汉唐以来的一个强盛的王朝;回顾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在经济、政治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政策和措施,可谓是中国古代汉民族所建立王朝中的一个顶峰与极端,然而,为何也逃脱不了被推翻的结局呢?教材中所表述晚明的积重难返、内外交困的社会危机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先提出问题,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结合练习与测评1加以分析和归纳。

(2)“内”主要体现于一是统治者自身的因素——政治腐败。明代中期以来皇帝多数不理朝政,以致造成宦官专权以及朋党争斗的混乱政局;末代皇帝朱由检虽力图振兴朝纲却不能治愈明朝的百年沉疴,又因其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终而无法挽回江河日下的局势。二是统治者大肆的收刮——民怨沸腾。明末统治腐败加速财政危机,在农村土地兼并使广大农民失去生存的基础、赋税沉重(失去土地后的造就缴纳赋税以及加派的“辽饷”、“练饷”、“剿饷”)逼得农民无法生存;城市中的矿监税使的恣意盘剥以及加派的苛捐杂税,致使工商市民怨声载道,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3)“外”主要体现在满清的崛起与南下——威胁统治。满清的崛起与南下是的晚明王朝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威胁。了解满清兴起的基本状况: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讲清南宋时“金”与明末“大金”的基本情况);皇太极1636年称帝逐渐占领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改金为清、女真为满洲又说明其窥测中原,伺机长驱南下的目的。摇摇欲坠的晚明王朝面临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劲的对手。

“内”矛盾激化,“外”虎视眈眈,晚明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4)结合“探索与争鸣”,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举出“内重”、“外重”和“内外俱轻”三例,并探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古代社会王朝灭亡的共性与个性,以及王朝灭亡的基本规律特征。

●明末农民起义

(1)对晚明来说,内部社会矛盾首先激化——明末农民大起义。明末的陕北农民除了面临土地兼并和赋税沉重的原因外,还面临着自1627年以来连年大旱引起的大饥荒,以致出现“人相食”的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

结合“名家史论”组织学生比较秦末、明末农民起义的异同点。同——统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王朝的暴政,繁重的赋税和残酷的刑律,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明末的政治腐败,赋税杂税加上连年饥荒、民不聊生,激化社会矛盾,最终酿成农民大起义。都直接推翻统治王朝。异——秦末农民起义发生在王朝的初建阶段,主要是与秦初的统治政策的急功近利有关。明末农民起义发生在大明王朝建朝近300年,土地兼并恶化,各种矛盾积重难返的情况下。

(2)明末农民大起义以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军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在陕北米脂揭竿而起率部加入闯王高迎祥部后承袭闯王号;1640年率军进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相应和支持,迅速扩大;1643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率军经山西直捣京师,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不久遭吴三桂

和清军夹击战败退却;1645年在湖北遭地主武装袭击遇害。

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主要攻占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最后进入四川,于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5年在与清军的交战中兵败身亡。

(3)组织学生归纳中国古代社会农民起义的基本特征。一是在中国古代史上曾经多次推翻统治王朝,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二是农民起义的结局不外乎,成功建立新政权重新做皇帝,如秦末、元末农民起义;失败被镇压,如明末农民起义,说明出身于小生产者的农民是不能突破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框架。

●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

(1)明朝灭亡。1644年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将近280年统治的明朝灭亡。

(2)满清入关。满清入关是在李自成推翻明朝之后,结合“读图学史”蜿蜒万里的明长城为什么抵挡不了满清的铁骑?组织学生分析满清入关成功的原因:满清此时正处于兴起阶段,多次打败明军,逐渐占领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虎视眈眈地窥测中原,伺机长驱直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后迅速腐化蜕变;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

(3)满清的统一和各地的抗清。满清不仅入关占领北京,而且经十余年,陆续平定各地的抗清活动,建立其对全国的统治。如可看待满清的统一和各地的抗清?满清在统一过程中的大肆烧杀掠夺,对中原及南方广大地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和损失,这是无可否认的。满清在统一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的汉化,联系“练习与测评”2加深理解,再者从统一和汉化与战争和割据的角度加以思考。各地的抗清为什么不能成功?与明末的社会矛盾有关、与南明政权的不得力有关、与各地抗清的不统一有关,也与清军的强势有关;同时结合“文献选读”加深对“亡国”、“亡天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各地抗清涌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结的理解。

(二)知识结构图示

三、栏目和习题分析

1. 名家史论

同——统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王朝的暴政,繁重的赋税和残酷的刑律,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明末的政治腐败,赋税杂税加上连年饥荒、民不聊生,激化社会矛盾,最终酿成农民大起义。都直接推翻统治王朝。

异——秦末农民起义发生在王朝的初建阶段,主要是与秦初的统治政策的急功近利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