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1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两则消息的内容,掌握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
2. 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能够识别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3.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尝试撰写简短的新闻。
4. 体会作者在消息中体现的情感与立场,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5.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感受文字的力量。
教学重点1. 理解新闻的六要素及其在文本中的体现。
2.分析两则消息的写作特点,特别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3. 体会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和革命胜利的艰难。
教学难点1. 理解新闻的结构及其作用。
2. 体会作者在新闻中表达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新闻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吗为什么新闻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重要明确:新闻的主要作用是报道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和公开性。
新闻让我们及时了解世界的变化,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消息二则》,这两则消息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通过学习,我们将了解这场战役的规模与意义。
3.结合背景:介绍1948年秋天起,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的历史背景。
二、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特别是以下词语:横渡、顽强、封锁、雄壮溃退、锐不可当、磅礴、胜利2. 提问:这两则消息分别报道了什么事件它们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成功渡过长江的事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则简要概述了渡江战役的胜利。
3. 讨论:为什么这两则消息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明确:这两则消息不仅记录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增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D*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教案#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消息的结构等相关知识。
2、理清消息的内容和结构,品味消息的语言,体会其特点。
3、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体会作者感情,学会新闻写作。
【教学重点】1、积累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消息的结构等相关知识。
2、理清消息的内容和结构,品味消息的语言,体会其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体会作者感情,学会新闻写作。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布置任务“播”撒梦想,“音”你而来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新学期伊始,我校“校园之声”广播站特招募晨间新闻时段播音员!主要负责播报时事新闻和近期校园热点。
请各位同学踊跃参加,广播站欢迎你的加入!试播稿件:《消息二则》。
情境任务:任务一:初试·新闻知识多积累任务二:复试·新闻内容细研读任务三:面试·新闻报道试播报二、任务一:初试·新闻知识多积累晨间新闻播音员需要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请各位同学参加选拔,完成测试。
满分20分,得15分以上的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复试。
1、什么是新闻?(3分)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的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新闻的三个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分)真实性: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不能虚构或夸张。
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准确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还是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都要完全准确可靠。
3、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掌握消息的六要素。
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能够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
理解消息语言的特点。
分析消息的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区分消息和其他文体的不同。
体会消息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消息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朗读法:通过朗读消息,感受消息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分析法:分析消息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新闻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新闻的了解和认识,引出消息这一新闻体裁。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讲解消息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消息是一种简要、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最新变化的新闻体裁。
消息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简明性等特点。
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结合具体的消息实例,分析消息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介绍阅读消息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浏览标题,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其次,阅读导语,把握消息的核心信息;然后,阅读主体,了解消息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最后,阅读背景和结语,加深对消息的理解。
以一篇简单的消息为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分析《消息二则》的内容和主题分别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篇消息。
引导学生找出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例如,“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句话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了国民党军队的溃败。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消息阅读一《消息两则》【教学目标】了解新闻基本常识。
2.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
3.把握消息的三个特点:内容具体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4、把握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5.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教学重点】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消息的三个特点:内容具体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预习导学案(一)字词对对碰(给下面生字词中的加点字注音)溃退泄气督战要塞业已摧枯拉朽锐不可当(删去、已完成课前预习,读一读)(二)作者名片夹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阅读初体验1、新闻和消息的定义以及区别2、认真阅读,仔细辨认,看课文有几部分知识。
要注意它皆否的五个部分:标题、电头、导语、主体、新闻背景、新闻结尾3、新闻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活动热身:1、借助材料(语文书中的注释、旁批、补白、技巧点拨),自主学习,了解相关新闻知识2、语文作业本P1 第1题任务一:明确新闻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什么,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分类(广义狭义);3、消息新闻的特点;4、新闻的六要素;5、消息(狭义的新闻)的结构;明确:新闻的概念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的就是“消息"。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用的新闻体裁。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写作消息的基本格式和要点;2.训练学生写作小标题;3.培养学生抓住重点、注意细节的能力。
二.重难点1.灵活运用表达消息的基本句型;2.学习并掌握如何写作示意图。
三.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并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即消息的基本格式和要点。
2.讲解重点(15分钟)a.提醒学生写作消息时要突出关键词和要点;b.为学生讲解如何运用丰富的句型表达消息;c.介绍写示意图的方法和步骤。
3.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消息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作。
4.呈现和修改(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写的消息提供给教师,然后教师在黑板上逐个呈现并指导学生修改。
5.总结(5分钟)向学生总结消息写作的要点,并结合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评价进行点评和鼓励。
四.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学校举行篮球比赛"的消息。
五.板书设计消息写作要点:1.标题(1-2个单词,一般用斜体字书写);2.时间(which day、when);3.地点(where);4.人物(who);5.事件经过(what);6.参与人数(how many);7.结果(how接形容词)。
示意图的制作步骤:1.确定表达的内容和结构;2.根据内容和结构选择图形;3.绘制图形;4.加入关键词。
六.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可以在复习了消息写作的基本要点后,进一步强化对消息写作格式和技巧的掌握。
练习环节将提供实际的案例供学生练习,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将借助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巩固了消息写作的基本技巧,而且还学会了制作示意图,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要素以及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次。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消息的结构,明确各部分的作用。
(2)品味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2.教学难点:(1)理解渡江战役的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消息的写作手法,尝试进行消息写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消息。
那么,什么是消息呢?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它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及时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两篇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感受消息的独特魅力。
二、知识备查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2.背景介绍1949 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国民党反动派赶紧派人前往北京和谈,以争取时间部署兵力。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 月 21 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 日 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 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三、字词把握1.请同学们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字音和字形。
溃退(kuì tuì)泄气(xiè qì)督战(dū zhàn)要塞(yào sài)业已(yè yǐ)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
2. 学习阅读消息,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3. 品味消息的语言,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4. 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
(2)品味消息的语言,体会其准确性和简洁性。
2.教学难点:(1)理解消息中作者的主观倾向和情感表达。
(2)学习消息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
而新闻就是及时报道这些事情的一种文体。
今天,我们将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消息二则》,来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
二、检查预习1. 请同学们说说对新闻这种文体的了解,包括消息的特点。
明确:新闻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狭义上新闻即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消息的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性,前者要求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后者要求用事实说话,真实是消息的生命。
2. 阅读课文,根据消息的结构特点,思考这则消息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标题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是“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诸城进击中",结语是“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3. 积累重点字词。
明确: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荻港(dí)。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案
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重点)2.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难点)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法指导】1.默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1课时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古人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
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知识卡片1.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2.写作背景1949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
这篇消息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3.文体知识(1)新闻的定义: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迅速地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基本要求:①内容真实准确;②报道迅速及时;③立场观点鲜明;④语言简明扼要。
(3)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字词积累芜湖( wú ) 溃退( kùi ) 泄气( xiè )歼灭( jiān )要塞( sài )督战( dū )锐不可当( dāng )业已:已经溃退:被打垮而后退。
八年级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八年级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学会准确、简洁地撰写消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消息范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2)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新闻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
(2)学会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撰写消息。
2、教学难点(1)如何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按照消息的结构进行组织。
(2)培养学生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客观准确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几则近期的新闻消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消息的特点。
(2)提问学生对新闻消息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消息的定义和特点,如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等。
(2)讲解消息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明白在撰写消息时要准确涵盖这些要素。
(3)剖析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重点讲解标题和导语的作用和写作方法。
3、范例分析(1)选取几则具有代表性的消息范例,让学生分组阅读和讨论。
(2)引导学生从六要素和结构的角度分析范例,总结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4、写作实践(1)给出具体的新闻事件或话题,让学生撰写一则消息。
(2)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5、作品展示与评价(1)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6、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消息的知识和写作方法。
(2)强调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新闻,提高新闻素养。
7、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后关注一则新闻事件,并将其改写为消息。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范文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范文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两条新闻报道。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生动形象,富有教育意义。
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同时,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新闻阅读经验,对新闻的基本格式和特点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新闻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把握新闻主题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传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闻的基本格式和特点,提高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从新闻报道中提炼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闻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难点:理解新闻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把握新闻主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新闻报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新闻报道视频,用于课堂呈现。
3.课文文本:提前打印好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新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新闻报道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新闻的特点。
随后,教师展示课文文本,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炼关键信息。
学生完成后,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1《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学习内容及任务。
2.阅读二则消息,了解消息构成要素,学会概括新闻事实。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重点:了解消息构成要素,学会概括新闻事实,明晰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明确核心问题1.消息定义:消息作为一种文体,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2.核心问题:阅读这两则消息,我们知道了哪些新闻事实?3.观看视频,了解渡江战役【设计说明】知晓学习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二、重点读析,学习第一则1.请学生朗读第一则,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1)这则消息是哪家新闻媒体报道的?(2)从哪个地方发来的报道?(3)什么时间报道的?学生关注文章开头黑体字部分,知晓答案,结合旁批,明确“电头”是消息构成部分。
校对练习册第1题。
2. 快速阅读第一则消息,提取主要内容。
方法:参照语文书p2新闻“六要素”完成作业单第3题,上台交流。
3. 阅读,思考:这则消息中,哪些语言交代了事实?哪些语言隐含作者的立场和情感倾向?圈画重要词句(1)关注标题、导语、主体中交代的事实(事实是可以被核实的)标题: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军溃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等。
追问:表述这些事实的语言有哪些共同点呢?明确:描述事实时尽量使用中性词。
(2)关注称谓、明显的带有情感色彩的修饰语、句子之间关系称谓:“我”“国民党反动派”修饰语:“胜利”“英勇”“英雄式”句子之间关系: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对比,对人民解放军的褒扬和对国民党军的蔑视。
4.总结阅读路径首先,关注电头,从电头中知道了报道消息的新闻媒体。
新华社。
知道了消息的报道时间二十二日二时。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第一篇:《消息二则》教案《消息二则》一、背景知识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但是,日本政府予以拒绝,并先后三次扩军动员,准备进行本土决战。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宣布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
1945年8月17日,日本天皇发布敕chì 谕,命令所有武装部队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向同盟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04分,受降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日本投降代表团11人代表日本向盟国投降。
由美国、中国、英国、苏联以及其他对日作战的战胜国受降。
此后,驻海外的日军陆续向盟国投降。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了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
二、《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填写下表,看看你对新闻5W要素的掌握情况。
何时今晚7时何地何人杜鲁门总统何事日本投降了为何原子弹轰炸,俄国宣战试归纳这篇消息写了哪些新闻事实,运用了哪种消息结构形式明确:这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课包括了两则新闻报道。
第一则报道是关于我国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的新闻,第二则报道是关于我国科学家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新闻。
这两则新闻报道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提高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他们对于我国的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背后的科研过程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并引导学生思考新闻背后的科研过程和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把握新闻的关键信息,提高新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倾听与表达的能力、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把握新闻的关键信息。
2.难点:学生能够分析新闻报道背后的科研过程和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新闻报道,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和关键信息。
2.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分析新闻报道,探讨新闻背后的科研过程。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科学家们的科研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新闻报道的相关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新闻报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新闻阅读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第一则新闻报道,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和关键信息。
《消息二则》教案
Part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前知
回顾旧知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回顾与本课相关 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情境导入
创设与消息相关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究欲望。
明确目标
向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 标和任务,使学生有目的 地进行学习。
教学策略设计
STEP 01
讲解示范
STEP 0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问题,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Part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概述
消息的定义和特点
简要介绍消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 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包括真实性
消息的语言特点
深入分析消息语言的特点,如准确、客观、简洁 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和掌握这些特点。
3
消息实例的分析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分析消息实例的方法,包括从结构 、语言和内容等方面入手,全面理解消息的内涵 和特点。
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难点一
如何理解消息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01
难点二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消息实例?
03
难点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05
02
解决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消息实例,引导学 生发现和总结消息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同时 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讨论。
04
解决方法
提供多个消息实例供学生练习和分析 ,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 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技巧。
06
解决方法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消息二则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
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春天图片课前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jīn()tǔ()漂禁吐piào()jìn()tù()(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读后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味诗蕴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消息的特点、结构和要素。
- 学会阅读消息,能够准确把握消息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 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能够撰写简单的消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和分析消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通过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激发学生对新闻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
- 通过对优秀消息的学习,感受新闻的力量和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消息的特点、结构和要素的掌握。
- 消息的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消息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 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方法。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消息文本,分析消息的特点和结构。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消息的理解和看法。
4. 写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消息案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新闻视瓶或展示一则新闻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新闻的?新闻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息。
(二)讲授消息的相关知识1. 消息的特点(1)真实性:消息必须真实可靠,报道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时效性:消息要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简短性:消息的篇幅一般较短,语言简洁明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达主要信息。
(4)客观性:消息要客观地报道事实,不带有主观色彩。
2. 消息的结构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息二则》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读法。
预习要求:1. 先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再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五要素”。
2. 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
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二、介绍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研读“‘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相关内容,教师补充介绍。
)1、新闻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各个时期的优秀新闻作品,汇聚成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资源。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新闻的特点:⑴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
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
⑵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
⑶时效性。
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
“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是时间上的新。
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
二是内容上的新。
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有的新闻,如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也追求文字形象、生动,以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
2、消息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导语,即开头部分,将全文最重要的内容作概括性的说明。
消息写作,以概述为基本表达方式。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
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
如:《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
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结尾,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芜湖: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四、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
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⑴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⑵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小结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
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
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1)时代背景简介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四、分析本消息的结构:消息结构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必不可少)电头():是发布消息、电讯的固定格式,具体交待发布消息的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
【附】: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在各省、市和自治区都设分社,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并向国外发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
如:法国:法新社。
英国:路透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消息的文体知识)本文电头中发电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标题:新闻内容的提要。
(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三标齐全,或只有主标。
(前)引标:交待背景,点明中心。
(中)主标。
(后)副标:概括主要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
本文标题以凝练的语言,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横渡”写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思考: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
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较详细了解新闻的内容)本文的导语: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