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部编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
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龚自珍(1792—1841), 号定
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 思想家和诗人。 其作品内容丰富,具有鲜 明突出的社会现实内涵。在艺 术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 羁,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 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 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 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 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小
结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相当复杂,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
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里。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 字、词、句标注出来。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 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 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 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 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 等大量名作。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 感情?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 故友如云,往事如烟;
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 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 番作为。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 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 又有广阔天涯。
七下古代诗歌5首
七下古代诗歌5首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分别是《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
- 《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
- 《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
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 《登飞来峰》:此诗是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
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之前奏。
- 《游山西村》:此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
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 《己亥杂诗》: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慷慨豪迈的笔调,描写出诗人兼具爱国与忧民的情怀,因而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与感奋。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亲自阅读这些古代诗歌,以更好地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课件
背景小链接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 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 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 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 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 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 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 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 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内心无比痛苦,因此独自一人来到附 近的幽州台上,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
一、知所登之地
关于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 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 其师郭隗(wěi)就是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 的第一位贤才。不久,就有很多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 纷前来,燕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幽州台又名“蓟(jì)北楼”。
二、绘所见之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 人显得渺小,让人感到一丝凄凉,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三、感所抒之情
用“我从_______(词或句子)中读出了诗人 _______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背景小链接
小贴士:
“浮云”在古代诗歌 中,往往用来借代奸 邪小人,汉陆贾《新 语》:“邪臣蔽贤, 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 君主,后泛指小人当 道,社会一片黑暗。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 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 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 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 写下这首七绝。这首诗是他初 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 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 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 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和古代文言文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和古代文言文
汇总
本文档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和古代文言文的汇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古代诗歌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风萧萧,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古代文言文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装不下;帝乃问群臣曰:“朕之龙何在?”臣对曰:“龙驭在东海之滨有潜龙涧水,其下有穴,龙潜穴中。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者,楚人也,字子山,为楚官至太尉,深得楚王重。
廉颇者,赵武灵王时楚之陵阳人,为赵将,多所助成,赵聘之东至,许
之以令尹。
当是时,黥布自赵归楚,号称将军,齐、赵、燕、韩、魏、楚,皆争之往使,而惟楚王最亲之。
布说楚王与布共立霸,楚
王以布为将。
破赵军于长平,布亡赵将司马卬等百馀人。
七下语文书部编版必背古诗词
七下语文书部编版必背古诗词七年级下册语文书部编版中包含了多首必背的古诗词,以下是部分精选的古诗词内容:1. 《观刈麦》 -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 《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课件【三篇】
【导语】课件,即课⽂教学时的开场⽩,教师⼀⾛上讲台,就⽤⼀篇课件引⼊课⽂教学,就像⼀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
课件的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纲的要求、⽂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灵活运⽤的。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古代诗歌五⾸》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1.登幽州台歌 教学⽬标: 1.体味诗的阔⼤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怀才不遇的苦闷 3.诗⼈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千⾦市⾻。
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
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陈⼦昂的⼀⾸诗《登幽州台歌》。
⼀、⽂学常识: 1.这是⼀⾸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由灵活。
2.陈⼦昂:字伯⽟,唐代⽂学家。
⼆、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陈⼦昂是⼀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昂为参军。
陈⼦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昂⾝上。
陈⼦昂内⼼⽆⽐痛苦,他独⾃⼀⼈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传世名作。
四、赏析 1.前两句诗是什么⾓度写的?“古⼈”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时时⾓度(前、后)。
古⼈指古代礼贤下⼠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休,⽽⾃⼰的⽣命短暂,⽽⾃⼰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的才华,功业未成,空⽼⼀⽣。
写出了作者⽣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度写的?诗⼈为什么见此景⽽涕下? ——空间⾓度(天、地)。
空间⽆限辽远。
在⽆限的时间与空间⾯前,诗⼈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对此景,想到⾃⼰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涕,眼泪。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作者】陈子昂【朝代】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作者】杜甫【朝代】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朝代】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朝代】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朝代】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文翻译前:过去。
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四、问题归纳1.“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创作背景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
古
代诗 五首
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
幽
前 / 不见 / 古人,后 / 不见 / 来者。
州
台 歌
chuàng
tì
念 / 天地 / 之 / 悠悠,独 / 怆然 / 而 / 涕下。
陈子昂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用于招纳贤才,因 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
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 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gǔn)州(今属山东省) 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 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 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 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飘逸、豪放,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歌
沉郁顿挫,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
著有《杜工部集》。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 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 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 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 “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 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 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 “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部编版语文七下古代诗歌五首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 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合作探究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 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2、体会“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两句中的“钟”和“割”的表达效果? 3、理解分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 鸟”这两句?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天宝三 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当时,他 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 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 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 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 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 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 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
课堂小结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 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 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 畏困难的胸怀。
游山西村
陆游
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 阴人(今浙江绍兴)。南宋著名诗人。有 《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
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 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
诗歌大意
(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 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 那样的贤君。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 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 怅然泪下。
合作探究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 两句有何表达效果?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 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 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 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 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 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 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 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 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 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63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 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 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 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 和眼界的空阔,充满对泰山迷人山色的沉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览”字之中充满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 心和气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 景物,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望
杜
甫岳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杜甫也常 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 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 《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 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游山西村
莫:不要。
酒陆以清浑游为:贵浑。浊。
豚:小猪, 这里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 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用丰 足的菜肴款待客人。
疑:怀疑。
暗:暗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山重峦叠嶂, 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 面没有路,(突然)出 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 山村。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体诗中表语气停顿的虚词 古体诗中,常用“之”“夫”“兮”“哉”等虚词,
表示语气停顿,使句式便于诗人表达情感,具有艺术感染 力。《登幽州台歌》上两句每句三个停顿,音节比较急促; 后两句各增加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一个语气停 顿,充分表达诗人的悲伤之情。前后句式,长短参错,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总结登幽州台歌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文翻译前:过去。
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四、问题归纳1.“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
2.这首诗歌,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五、课文主题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
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望岳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7张ppt)
如果
拄着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趁着月明来闲游。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 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的门。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
联
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
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
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hún
tún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guān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zhǔ
kòu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腊月所酿的酒。
小猪,这里
不要。
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备足鸡 肉、猪肉款待客人。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上。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 联
“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可见农家的热情好客。
怀疑
暗淡,因柳密而深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明亮,因花儿而明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 联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美;
又富含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性;
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吹着箫,打着鼓。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 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情感:向前望,望不见古代的贤君;往后看,看不到当今的明主。
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炼字:“念”字表现了诗人容纳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主旨】诗人通过抒发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的文人遭受压制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阅读回答:1.请简要分析“念”和“独”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念”字写出在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个人的渺小孤寂;“独”字表现了诗人内心孤独悲凉之感。
2.本诗前两句中使用了两次“不见”,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2分)答: 两次“不见”相互映照,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不见求才的明君,既表露出对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的钦佩仰慕,也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愁感伤。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修辞:以设问统领下文。
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
炼字:“未了”写出了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了山势绵延不尽。
这是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上句用虚笔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炼字:“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炼字:以“云”衬托山高,“入”字写出了倦鸟归巢,目光由近及远。
壮美的山景触发了诗人的感受,胸中激起了浩然之气,眼界顿然大开,视野开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炼字:“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雄伟。
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辞官南归 离情浩荡 肠断天涯
己
亥
杂 诗
表明心志
落红有情
化泥护花
失落离愁
甘愿奉献
不甘沉沦 为国效力
古代诗歌五首
读读写写
悠悠(yōu) 岱宗(dài) 吟鞭(yín) 叩门(kòu)
缘( yuán)
怆然(chuànɡ)涕( tì )
决眦( zì ) 凌( línɡ )
遮(zhē)
拄杖(zhǔ)
豚( tún ) 箫鼓(xiāo)
衣冠( ɡuān) 天涯( yá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梓 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 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 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 玉集》等传世。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写 飞来山上千寻塔, 景 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即浙江绍兴城 外的宝林山。 千寻:极言塔高。形容 高耸。 闻:听说。
夸张
诗意: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 望见旭日东升。
1.“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 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 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 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 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 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陆游罢官闲居在家,心情相 当复杂,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 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 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 的诗歌创作里。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
风俗美
颈联表达了江南农村春 社日的热闹景象。读者 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 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 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 民的热爱。
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 之夜来闲游。能随时拄杖,轻 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尾联写诗人的愿望。诗人 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 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 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 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 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 象跃然纸上。
风景美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风光,写景 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 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 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假 设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 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 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 变化的哲理,表达了宋诗特有 的理趣。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 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箫鼓:名词作动词,吹箫击鼓. 古风:古老的乡俗.
诗词赏析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他们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深厚。
首联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
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
作了有力的铺垫。 “足鸡豚〞形容农家待客的菜
肴极为丰富,照应“丰〞字,暗示出农民又过了一
个丰收年。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 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原文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原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的原文如下:
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即景说理,又用典直抒胸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
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蕴含 着生活的哲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 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 想家、文学家。
抒情叙事,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 脱的气概。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 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 称其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气概,展 现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体现了诗 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展开联想,运用比喻,移情于物,表 现诗人脱离官场,仍心怀家国的一腔 热情。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掌握正确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一定高度, 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迷惑。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 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多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导语设计
设计1:(文本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设计2:(视频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设计3:(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设计4:(背景导入)
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己亥杂诗》。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重点)
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前后
(寂寞苦闷)
悠悠怆然
己亥杂诗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重点)
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重的哲理意蕴。
(重难点)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叙事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 花明/又一村。
写景抒情景色迷人
景美人更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课堂上能够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觉力,从诗句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PPT演示、图片、声音,范读、读一读等方式,进行渲染意境。
4.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设问能扣住文体特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不足之处:
1.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默读重视不够,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默读时间有点少了,因为默读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是体验作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善,多学、多思、多请教、多观看专家们的讲座,在反思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上
有新的飞跃。
2.学生课外阅读还需要老师引导和加强,否则很难提高他们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