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PAM_PVP与表面活性剂SDS的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PVP与表面活性剂混合模板对CaCO3结晶的调控作用

PVP与表面活性剂混合模板对CaCO3结晶的调控作用

PVP与表面活性剂混合模板对CaCO3结晶的调控作用丁红霞;尹晓爽;杨文忠;唐永明【摘要】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别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成混合模板,在CaCl2、Na2 CO3体系中调控合成CaCO3晶体,考察结晶温度对CaCO3晶体的影响.采用电导率法确定混合模板中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浓度.通过扫描电镜( 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 - IR)及X线衍射仪(XRD)对晶体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DS与CTAB结合到PVP长链上的浓度分别为2.4和1.1 mmol/L.在PVP-CTAB模板中,5℃时为方解石的层状CaCO3聚集体,25℃时有部分球形球霰石出现,90℃时得到了棒状文石晶体.在PVP-SDS模板中,5和25℃时均为方解石型球状CaCO3聚集体,90℃时得到棒状文石晶体.【期刊名称】《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3)004【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聚合物;表面活性剂;CaCO3结晶【作者】丁红霞;尹晓爽;杨文忠;唐永明【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23+1CaCO3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生物矿物。

在生物体内,CaCO3通过分子识别、化学控制及空间约束作用被组装成特定的结构,从而具有特殊的光学和力学功能[1-2]。

受到生物矿化的启发,近年来,利用各种模板有效调控制备形貌、尺寸和晶型可控的CaCO3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和难点[3-5]。

在这些模板中,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混合体系是人们应用的一种重要软模板。

采用这种超分子自组装的结构制备形貌可控的无机材料已有报道。

如:Maria等[6]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氧乙烯(PEO)溶液中制备CuS;Cheng等[7]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体系制备层状CdS;郭静等[8]利用双亲嵌段共聚物与SDS 或CTAB制备不同形貌CaCO3等。

表面活性剂对导电聚吡咯性能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导电聚吡咯性能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导电聚吡咯性能的影响高延敏;梁宁【摘要】采用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十二苯磺酸(DBS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3种表面活性刘为软模板,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0℃冰水浴条件下制备导电聚吡咯。

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考察其对聚吡咯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用FTIR、XRD、SEM等对聚吡咯材料进行表征。

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和PPy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协同作用,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够直接调整聚吡咯分子的形貌;掺杂DBSA、SDS可合成球状结构聚吡咯,掺杂CTAB可合成棒状结构的聚吡咯,并且当”(PPy):n(CTAB)-5时,合成的聚吡咯导电性能最好。

%Polypyrrole (PPy) was synthesized using CTAB, DBSA, SDS as soft template and (NH1)2S2O8 as oxidant at 0 ℃. By changing the type and dosage of the surfactants,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tants on PPy was studied. The proc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frared spectra(FT IR), X-ray diffraction(XRD).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were measured by four- probe techniqu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existed cooper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tant and PPy. Adding surfactants can adjust the conjugating structure of PPy molecular. The PPy spherical struc ture was fabricated in DBSA-PPy and SDS PPy system. The PPy nanorods was fabricated in CTAB-PPy system. When n (PPy): n (CTAB) was 5, its conductivity was best.【期刊名称】《功能高分子学报》【年(卷),期】2012(025)002【总页数】5页(P206-210)【关键词】聚吡咯;表面活性剂;软模板;形貌;导电率【作者】高延敏;梁宁【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江苏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0作为一种典型的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具有导电率高、空气中稳定、氧化电位低和易于制备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在电化学、电极材料、光学以及导电材料等方面[1-5]。

简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

它基于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电荷差异,通过电场作用将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带。

SDS-PAGE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SDS的作用: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使蛋白质分子迅速与其结合,并赋予蛋白质大量的负电荷,使得蛋白质在电场中按照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离。

2.聚丙烯酰胺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聚合物,可以形成一种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孔隙,可以通过孔隙大小筛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蛋白质分子。

3.电场作用:在电泳槽中施加电场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会向阳极迁移,迁移速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的质量和形状。

通过以上原理,可以将蛋白质样品加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孔隙中,然后施加电场,蛋白质按照其分子量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离,最终形成不同的蛋白质带。

2. 应用SDS-PAGE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以下是SDS-PAGE的几个主要应用:2.1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

通过SDS-PAGE,可以将混合蛋白质样品根据其分子量进行分离,得到纯化的蛋白质。

这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2 亚细胞结构研究通过SDS-PAGE,可以将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中的蛋白质分离出来,进一步研究其在细胞内的定位、功能以及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这有助于揭示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功能机制。

2.3 蛋白质质量测定通过SDS-PAGE,可以通过与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标准品进行比较,估计未知蛋白质的分子量。

这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在生物过程中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4 蛋白质组学研究SDS-PAGE结合质谱技术可以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

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

表 面活性 剂与 聚合物 的相互作 用是 表面 活性剂 学 科 的一个 重要 研究领 域 ,它 不仅有 助于加 深 对分子 问 相 互作用 和疏 水聚集 现 象等 的理论认 识 ,而且 与表 面 活 性剂 的诸 多应用领 域 密切 相关 。 由于 表 面活性剂 和 聚 合物 品种众 多 ,可 组成 无 数的表 面活性 剂 一聚合 物
离子 表 面活性 剂 一共 聚物 ( 聚氧 乙烯 醇 醚/ 氧 乙 如 聚 烯 一聚 乙基乙 烯 一聚氧 乙烯 共聚物 ) 。 2 表面活 性剂 一聚合 物相 互 作用机 理 表 面活性 剂 与 聚合 物 发 生 相 互 作 用 而 形 成 络合 物 ,开始 形成 络合物 时 的表 面活- 性剂浓 度 ( 称临界 聚 集 浓度 cc a)小于 表面 活性剂 的临 界胶束 浓度 (I ) CI ,  ̄ C
面活性 剂 一均 聚 物 ( Ⅸ 一10 聚 丙 烯 酰 胺 ) 和非 如 0/
收稿 日期 :2 0 一0 —0 ;修 回 E期 :20 —1 0t 5 8 l 0 1 2—0 9 作者 简介 :冯 先 华 (94一) 16 ,男 ,湖 北人 , 18 99年 毕业 于成 都 科 技 大学 .硕 士 ,副 教 授
【 .hh w h m
联 系电 话 :  ̄2 ) 86 44 07 8604,E—m i i n @ a :x eg l f
43 ・
维普资讯
蠹论 与
日 学工业 用 化
塘 台量增 加 。
第3 2卷
性剂分子的结合起促进作用或协同作用 抑制作用或 反协同作用 、不产生任何影响或非协同作用 。根据结 台等温线 ,即表面活性剂结合量与未结合表 面话性剂 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 了解结合过程 的性质 .例如 可 些体 系的结合等温线可用 H l d '方程来描述 :

浅谈表面活性剂对疏水缔合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浅谈表面活性剂对疏水缔合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浅谈表面活性剂对疏水缔合水凝胶性能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高分子凝胶是能够吸收并保持大量水分的聚合物三维网络.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组织相似性和相容性,水凝胶在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化学交联水凝胶由于力学性能差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合成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水凝胶.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发了一些具有独特网络结构和良好力学性能的水凝胶,例如拓扑水凝胶、双网络结构水凝胶、纳米复合水凝胶和大分子微球复合水凝胶等.另一方面,植入生物体的凝胶由于受到外力挤压和体液侵蚀等原因易在凝胶中形成微观裂纹,这些裂纹的传播不仅破坏了凝胶结构的完整性和力学性能,缩短凝胶植入体寿命,还会危及生物体的健康.但是,受损的凝胶难以用人工的方法修复.自愈合材料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自动做出恰当的响应,进而进行自我修复,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可以预见兼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自愈合功能的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疏水缔合作用是构建生物体组织的重要物理作用之一,可用来构建物理的疏水缔合凝胶(HA凝胶).近来,本课题组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胺基十八羧酸钠(NaAAS)为原料成功的合成了高强度HA凝胶.然而HA凝胶在常温下不具有自愈合的能力.本文在凝胶体制备系中引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了含有新的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缔合凝胶(SHA凝胶),并讨论了SDS的存在对凝胶力学性能、溶胀行为和自愈合性能的影响.1实验部分原料与仪器丙烯酰胺(AM),工业级,丙酮重结晶3次;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化学纯,乙醇重结晶3次;丙烯酰胺十八酸钠(NaAAS)按文献合成;四甲基乙二胺(分析纯)和过硫酸铵(分析纯)直接使用.实验仪器为ShimadzuAutographAG-I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杭州万达仪器厂PHS-2C数字酸度计.水凝胶样品制备HA凝胶的制备方法和结构表征详见文献.以AM,NaAAS和SDS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制备SHA水凝胶.凝胶样品根据初始反应溶液中NaAAS和SDS的含量分别被命名为xHAn和xSHAn-m凝胶,其中x代表AM的质量浓度百分数,n代表NaAAS相对于AM的摩尔百分数,m代表SDS相对于AM溶液的质量百分数.当x=10时,为简便将x省略.凝胶的拉伸性能测试用AG-I型试验机(日本岛津公司,Shimadzu)对凝胶试样进行拉伸机械强度测试.荷载单元为1kN,测试温度为室温.十字头速度为100mm/min.用试样初始横截面积计算拉伸强度.夹具之间距离为15mm,用来计算样品拉伸变形.凝胶样品为5mm半径×7mm长,其初始横截面积()用来计算拉伸应力,弹性模量取自凝胶样品伸长率在100%~200%之间的测量值.凝胶的溶胀行为测试用于溶胀实验的SHA凝胶样品的尺寸均为5mm 半径×5mm长.室温下,称量凝胶的初始质量W0,将样品放入装有过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浸泡,蒸馏水每天更换.每隔一段时间将样品从蒸馏水中取出并擦干凝胶表面的蒸馏水并称重记为WT,然后在烘箱中干燥至恒重WD.凝胶的溶胀度(SR)和凝胶分数(F)分别用下式计算:SR=(WT/WD)×100%(1)F=(WD/W0)×100%(2)同时还测得SHA凝胶在pH=3,pH=11及/LNaCl中的溶胀动力学.自愈合性能测试将5mm半径×6cm长的SHA凝胶平均切断,伤口处用少量水处理后原位进行愈合.愈合后的凝胶进行拉伸测试.通过拉伸前后的断裂伸长率评估SHA凝胶的愈合效率.2结果与讨论凝胶的网络结构在没有任何外加化学交联剂的条件下,在水溶液中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胺基十八羧酸钠(NaAAS)为原料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了高强度疏水缔合水凝胶(HA凝胶).在HA凝胶网络中,NaAAS缔合胶束作为多官能度交联剂将亲水性大分子链连接.引入SDS 后的SHA凝胶照片如图1所示,凝胶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并且干燥后的SHA凝胶仍然具有比较好的透明度,说明SHA凝胶的网络分布很均匀.与HA凝胶不同,在SHA凝胶网络中,NaAAS增容的SDS胶束在SHA凝胶网络中充当物理交联点.凝胶和HA凝胶的机械性能传统化学凝胶由于力学性能差而无法被拉伸,而HA凝胶和SHA凝胶都具有非常良好的力学性能.图2显示了具有相同AM和NaAAS含量的HA1凝胶和SHA1-m系列凝胶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HA1凝胶的断裂伸长率为2700%,引入少量的SDS后进一步提升了凝胶的韧性.SHA1-m系列凝胶的断裂伸长率都高于4000%,SHA1-3凝胶的伸长率超出了实验仪器的测试范围还未见其有断裂的迹象.SHA凝胶这种强的拉伸性能可以归因为其分布匀均的交联网络,SDS胶束之间的PAM柔性链具有均一的尺度.因此,应力可以均匀的分布在聚合物分子链上,使得断裂难以发生.而对于HA凝胶,由于NaAAS胶束在反应前溶液中发生团聚,使得交联点网络分布不均匀,PAM分子链尺度不均,在外力作用下较短的分子链由于应力较集中而易发生断裂,因此其力学拉伸性能弱于SHA凝胶.从图2还可以看出,SDS含量对SHA凝胶力学拉伸性能有很大影响.含有少量SDS的凝胶力学性能弱于SHA1-1凝胶,最大断裂强度出现在240kPa.这可能是由于体系中少量的SDS使凝胶网络分布不够均匀造成的.而随着SDS含量的增加,分配到每个SDS 胶束内的疏水单体含量下降,一方面使得接枝到每个胶束的PAM分子链减少,交联密度降低,另一方面使得每个交联单元的疏水缔合强度下降,反映到凝胶的宏观性能则表现为凝胶模量和强度下降.但大量SDS的存在使得交联点网络分布更加均匀,因此凝胶具有更高的断裂伸长率.图3考察了NaAAS含量对SHA凝胶和HA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于SHA凝胶,断裂强度在SHA4-3凝胶出现了峰值.增加NaAAS的含量,分配到每个SDS胶束内的疏水单体含量增加,使得接枝到单个胶束的PAM链数目增加,交联密度升高,并且胶束缔合强度增加,因此,随着NaAAS含量的增加,凝胶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增加.进一步增加NaAAS的含量使得凝胶内部交联点网络分布更加不均匀,因此凝胶变脆.而HA凝胶具有其独特的力学耗散机理,因此随着NaAAS含量的增加,其断裂强度单调上升.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在研究范围内,含有相同AM和NaAAS含量的SHAn-3凝胶都具有较HA强的力学性能,然而随着NaAAS含量的增加,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例如SHA5-3凝胶的为2025%,断裂强度为为,而对应的HA5凝胶的为1813%,断裂强度为这也说明增加疏水单体的含量造成了SHA凝胶交联点分布不均匀.尽管如此,我们可以通过调节SDS 和NaAAS的浓度来调节凝胶的性能,使得SHA凝胶的模量、伸长率和断裂强度较HA凝胶有较大提升.图4显示了不同水含量的SHA凝胶的力学拉伸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凝胶中水的含量对凝胶的拉伸力学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水含量的降低,单位体积内聚合物分子链的数量的增加提高了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物理缠绕作用,SHA凝胶交联网络内网链构象变化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随着聚合物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断裂伸长率则下降.20SHA3-3凝胶的断裂强度达到710kPa,但其断裂伸长率仍在2000%以上.凝胶的溶胀性能图5是HA1凝胶和SHA1-3凝胶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胀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在水溶液中HA1的溶胀动力学,其溶胀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溶胀—去溶胀—平衡溶胀.因为在溶胀过程中HA凝胶疏水交联点部分解缔合,并随后与游离的疏水基团聚并,凝胶交联密度增大,因此HA凝胶表现出上述独特的溶胀行为.在溶胀过程中HA凝胶不溶解,并且未见聚合物质量损失.SHA凝胶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溶胀—去溶胀—平衡溶胀过程,在大约在30h时间里达到最大值,随后进入溶胀度下降阶段,在60~70h后达到溶胀平衡阶段.同步测试凝胶分数曲线表明,凝胶分数先迅速下降,并随凝胶进入溶胀平衡阶段后达到稳定.溶胀8天后,通过凝胶分数值计算发现,%的SDS分子从SHA 凝胶网络中脱离.因此,与HA凝胶不同,SHA凝胶的溶胀度主要是由SDS分子扩散出凝胶网络造成的.在/LNaCl溶液中,小分子电解质增强疏水交联点的缔合强度,因此,HA凝胶和SHA凝胶都展现出类似化学凝胶的溶胀度力学曲线.凝胶的自愈合性能SHA凝胶则展现出良好的自愈合能力.在湿润环境经过3天,被切断的凝胶已经愈合,但伤痕仍可见.愈合后的凝胶样品的力学测试中能够承受较大形变.图6(e)是没有原凝胶样品和自愈合后凝胶样品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尽管愈合后的凝胶样品的伸长率和拉伸强度较弱,但仍可被拉伸至自身形变的10~20倍左右.先前的研究发现HA凝胶在不同浓度SDS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溶胀行为.在低浓度SDS溶液(1wt%)中,由于疏水交联点的缔合得到增强,HA凝胶表现出化学凝胶的溶胀特点;而在高浓度SDS溶液(5wt%)中,HA凝胶溶解,这是由于疏水交联点完全溶解在SDS胶束中造成的.进一步用水或浓度1wt%的SDS溶液处理HA凝胶断口后发现其不能愈合;而以高浓度的SDS溶液(5wt%)处理HA凝胶断口则可以促进其愈合.这说明SDS在SHA凝胶的愈合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当以一定的水涂在SHA凝胶断裂处,由于凝胶内部高浓度的SDS能够向断裂处扩散,SHA凝胶在断裂处的SDS胶束溶解疏水单体而重新生成交联点,使SHA凝胶实现愈合.SDS胶束为疏水缔合凝胶的愈合提供了动态交联点,因此,从表2可以看出,凝胶中SDS含量越多越有利于愈合.凝胶体系中水含量也对凝胶的愈合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高水环境下,由于SDS和NaAAS浓度较低,二者相互作用几率较小,因此愈合效果很差.而随着水含量的减少,凝胶愈合效果增加,如15SHA4-6愈合后可恢复约70%.3结论通过胶束共聚的方法分别得到了具有较高机械性能的HA凝胶和SHA凝胶.在HA凝胶中,由疏水单体形成的胶束起到物理交联作用,将亲水的聚合物分子链交联起来,形成三维的凝胶网络;而在SHA凝胶中,疏水单体与SDS组成的增溶胶束起到物理交联作用.调节疏水单体和SDS的浓度,可以调控SHA凝胶的力学性能,使SHA凝胶较HA凝胶具有更高的伸长率,更高的强度和模量.研究SHA凝胶的溶胀过程发现SDS在盐水溶液中可以保持在凝胶体系中,但很容易从凝胶体系扩散到水中.由于SDS的可移动性,SHA 凝胶具有良好的自愈合性能,并且随着凝胶中SDS含量和聚合物含量的增加自愈合效果越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相互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相互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相互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而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聚合物。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SDS和PAM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相互作用现象。

这种相互作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乳化性能。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疏水的十二烷基链和一个亲水的硫酸钠头基。

这个结构使得SDS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疏水链朝向内部,亲水头基朝向外部。

这种胶束结构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提高液体的分散性和乳化性。

而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丙烯酰胺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线性或交联的聚合物。

PAM具有很高的分子量,可以在水中形成大分子网状结构。

这种结构能够增加液体的粘度和黏度,提高液体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

当SDS和PAM共同存在时,它们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

一方面,SDS可以与PAM分子的亲水基团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SDS-PAM复合物。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改变PAM分子的空间构型和溶解度,影响PAM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另一方面,SDS的胶束结构可以包裹PAM分子,形成SDS-PAM胶束。

这种胶束结构可以增加PAM分子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改善PAM的流变性能和加工性能。

SDS和PAM的相互作用还可以影响它们在溶液中的行为。

例如,当SDS和PAM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加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变得更加显著。

此时,SDS和PAM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增强,导致溶液的黏度和流变性能增加。

同时,SDS和PAM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间排列结构,影响溶液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

在工业应用中,SDS和PAM的相互作用可以被利用于多种领域。

例如,在油田开发中,SDS-PAM复合物可以作为增稠剂和流变剂,提高水驱油的效果。

在废水处理中,SDS-PAM胶束可以作为絮凝剂和沉淀剂,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

碱、聚合物对表面活性剂吸附影响分析

碱、聚合物对表面活性剂吸附影响分析

I n l f u e n c e O f Al k a l i a n d Po l v me r O n Ad s o r p t i o n 0 f S u r f a c t a n t
£ EI HQ 0 一 l i n, T ANG Ju n
( Ya n g t z e Un i v e r s i t y , Ea r t h S c i e n c e s I n s t i t u t e , Hu b e i J i n g z h o u 4 3 4 0 0 0,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e a d s o r p t i o n o f s u r f a c t a n t o n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 i s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e e n s u r f a c t a n t a n d c h e mi c a l s u b s t a n c e s o n s a n d s t o n e s u r f a c e . I n AS P c o mp o u n d s y s t e m s o l u t i o n . e 腩c t o f a l k a l i o n t h e a d s o r p t i o n o f s u r f a c t a n t i s g r e a t 。 a te f r a d d i n g a l k a l i , a d s o r b e d s u r f a c e a c t i v e a g e n t o n s nd a s t o n e s u r f a c e d e c r e a s e s , a n d t h e a d s o pt r i o n c a p a c i t y d e c l i n e r a n g e i s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t o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a l k a l i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1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a l k a l i a d d i t i o n c a n ma k e t h e c l a y mi n e r a l s ’a d s o pt r i o n c a p a c i t y f o r ni a o n i c s u r f a c e a c t i v e a g e n t r e d u c e b y 7 0 % t o 8 0 % .a n d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 s ‘

碱、聚合物对表面活性剂吸附影响分析

碱、聚合物对表面活性剂吸附影响分析

碱、聚合物对表面活性剂吸附影响分析作者:韩威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3期[摘要]地下原油储层中的砂岩表层成分和表活剂之间的作用,是对吸附能力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表面活性剂在油藏中的吸附机理展开介绍,并从碱、聚合物角度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碱;表面活性剂;吸附中图分类号:TE35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3-0301-01油田上广泛使用的三元复合驱技术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出现的化学驱油技术,它是基于二元复合驱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新型的三次采油工艺,其实现的原因利用表面活性剂与碱性物质相互间的共同作用,让复合的驱动液体和石油表面生成超低界面的张力。

而碱性物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原油对表面活性剂以及聚合物之间的吸附能力变低的现象,而聚合物可以对复合驱动液体的流动情况实现有效的控制。

通过广大科研人员十多年来的技术攻关,国内的三元复合驱油工艺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很多油田的产能区块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原油产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通过大量的应用效果调查,利用三元复合驱技术与水驱技术进行比较中发现,可以提高20%的原油产量,所认三元复合驱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1表面活性剂在油藏中的吸附机理地下原油储层中的砂岩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机理是利用其表层中带正电的物质成分和具备负电的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吸引而产生的,吸附能力的大小是由砂岩表层的物质特性来决定的。

砂岩对复合驱动液中的表面活剂进行的吸附时,一些其它的作用力对会表面活性剂也起到吸附能力,主要作用力有非极性键、静电引力、空间作用力和去溶剂化作用力等。

2表面活性剂在油世故中的吸附模型三元复合驱动液体中的表面活性剂在地下储层中的砂岩物质表层中的吸附等温线的类型主要有C型和S型等。

而表面活性剂在地下储层中的砂岩表层上的吸附数学模型,是以热力学相关的平衡知识为基础的,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学术界认可并得以大面积应用的为Langmuir吸附数学模型,它是假定地下储层中的砂岩表层处理均质状态,仅有固体和液体两种物质,处在极端的吸附条件下而生成的单层饱合吸附作用而利用数学公式所获得的结果。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相互作用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相互作用
同时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涉及胶体化学和高分子溶液物理化学的许多基本问题。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可使高分子链的构象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高分子的存在影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和聚集数等物理参数及溶液流变性、胶体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界面吸附行为、水溶液的增溶量等均发生重大变化。通过对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流变性的研究,可获得有关胶束大小、形状以及高分子链形态等方面的信息。因此研究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Shirahama与其合作者提出SDS以类胶束簇(micelle-like clusters)的形式与高分子链缔合,SDS胶束分散分布于伸展的高分子链上,类似于“项链上的珍珠”(“pearls on a necklace”),即“珍珠项链”模型(pearl necklace model)。在该模型中,为了减弱缔合于高分子链上表面活性剂胶束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高分子链处于伸展状态,这一图像得到后来Francois粘度实验研究中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表现出聚电解质行为实验结果的支持。Shirahama随后对PEO/SDS、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SDS体系的研究证实与高分子缔合的SDS胶束的聚集数小于通常表面活性剂胶束的聚集数[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及其复配体系广泛的工业应用赋予其基础研究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丰富的研究内容。本论文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细致地探讨,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
通过粘度、电导及表面张力研究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相互作用,当cac(临界聚集浓度)<CSDBS<cac2(第二临界聚集浓度)时,SDBS主要通过负电性的离子头基与PVP带有部分正电的侧基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以单体形式与PVP链缔合,而当cac2<CSDS<psp(高分子饱和浓度)时,与PVP缔合的SDBS分子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形成类胶束聚集体。

抗盐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的体相和界面性能及协同增效原理

抗盐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的体相和界面性能及协同增效原理

抗盐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的体相和界面性能及协同增效原理水溶性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均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功能性添加剂,一直是物理化学领域中值得深入研究的焦点,聚合物主要用于维持较高的体相粘度,表面活性剂主要用来降低表/界面张力。

已有研究表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可展现出优于单一组分的体相或界面性能,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可使复合体系的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在三次采油及日用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然而,已见报道的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复合体系中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大多带相反电荷,此类体系的相互作用依赖于pH、电解质浓度及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电荷密度,通常只能在很窄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比例范围内实现增效,且复配后易产生沉淀,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对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间存在弱相互作用的复合体系,有可能通过界面和体相中的弱相互作用实现协同增效,并可避免强相互作用复合体系的风险。

因此,复合体系弱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十分重要,但现有文献报道较少。

另外,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常涉及到无机盐浓度较高的情况,如油田化学和日用化学领域中常用的聚合物即因抗盐性不理想,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极大限制。

因此,采用具有抗盐性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复合体系,研究其分子行为和相互作用机理,揭示优化其体相和界面性能的理论机制,对于指导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的实际应用,以及探索降本增效的技术途径均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为此,本文选择了具有较强抗盐性的新型合成聚合物(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A-PAM))以及天然聚合物(一种深海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EPS)和卡拉胶),研究它们与油田化学和日用化学领域中常用的几种抗盐性好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体系的性能,结合分子模拟手段和实验研究方法,考察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行为和相互作用,揭示了基于氢键或疏水作用力等弱相互作用优化体系体相和界面性能的机理,并考察了各种因素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以及电解质浓度和温度等的影响,所取得研究成果丰富了对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科学认识,并为新型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在二元驱、泡沫驱及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聚合物粘结剂PVP、PAM和PVA结构与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聚合物粘结剂PVP、PAM和PVA结构与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聚合物粘结剂PVP、PAM和PVA结构与性能的分子动力学研究柴卫红;汪焰恩;魏庆华;杨明明;张映锋;魏生民【摘要】在粉末打印骨支架的工艺中,粘结剂的性质是影响骨支架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模拟方法对三种常用高分子粘结剂的体系进行了构建和模拟,从微观分子层面研究了聚合物粘结剂PVP,PAM和PVA的部分性质,比如密度、内聚能及力学性能,并对三种粘结剂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对其内在关系进行了揭示.此外,还通过建立粘结剂与羟基磷灰石的界面相互作用模型,对三种粘结剂与羟基磷灰石的界面结合能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影响高聚物粘结特性的根本原因.这一工作不仅对常用粘结剂的基本性质进行了预估,而且对骨支架粉末粘结工艺中粘结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During the process of bone scaffold manufacturing with 3D printing technology,the properties of binder is a key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quality of bone scaffold.In this paper,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build and simulate the models of three commonly used polymer binders,and some properties of polymer binders PVP,PAM and PVP are investigated from a microscopic molecularlevel,such as density,cohesive ener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ree binders are compared and studied,and then the internal relations are also revealed.Moreover,the interaction models of binders and HA surfaces are constructed,and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energies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respectively,and the root reason affecting polymer bonding properties is also found.This work not only predicts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commonly used binder,but also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hoice of binder for the bone scaffold manufacturing by 3D printing technology.【期刊名称】《计算力学学报》【年(卷),期】2018(035)003【总页数】6页(P344-349)【关键词】聚合物粘结剂;分子动力学;内聚能密度;结合能;机械性能【作者】柴卫红;汪焰恩;魏庆华;杨明明;张映锋;魏生民【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7.11;O3131 引言随着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基于微滴喷射原理的三维粉末粘结打印技术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骨支架制备方面技术已比较成熟[1,2]。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聚合物相互作用减阻研究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聚合物相互作用减阻研究

第52卷第1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Vol. 52 No. 1 2018 年 1 月J O U R N A L O F X I,ANJIAOTONGUNIVERSITY Jan.2018DOI:10. 7652/xjtuxb201801005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聚合物相互作用减阻研究王青会S刘冬洁S魏进家12(1.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2.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710049,西安)摘要:为探究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减阻效果,对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 T A C和非离子型聚合物P A M的纯溶液和混合溶液进行瑞流减阻实验测量。

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 T A C溶液 中加入不同浓度非离子型P A M,混合溶液减阻的临界温度均相同但低于相应纯C T A C溶液的临 界温度,而超过临界温度后混合溶液减阻能力的下降趋势更缓;各个温度下混合溶液的减阻稳定区和纯C T A C溶液基本一致,且减阻稳定区内的摩擦系数也都相同;在超过临界雷诺数的减阻破坏区,混合溶液减阻效果更好,且P A M浓度升高,溶液减阻能力增强。

提出了表面活性剂胶束联结在聚合物长链上形成了内部交联密集、结构稳定的混合网状结构模型,应用此模型合理解释了C T A C溶液中加入非离子型P A M形成的混合溶液的湍流减阻现象。

关键词:减阻;混合网状结构模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聚合物中图分类号:T K0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3-987X(2018)01-0026-07Investigation on the Drag Reduction by Interaction ofCationic Surfactant with Nonionic PolymerWANG Qinghui1,LIU D ongjie2,WEI Jinjia1'2(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in Power Engineering, X i(n Jiaotong University,2.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X 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 i?an 710049, China)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drag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of surfactant with polymer, turbulent drag reduction tests with pure cationic surfactant CTAC and nonionic polymer PAMand their mixed solutions were carried out.As nonionic polymer PAM with differentconcentrations were added into the CTAC solution,the critical temperatures for drag reduction of the mixed solutions were all the same,but below the one for the corresponding pure CTACsolution.And the drag reduction tendency of the mixed solution decreased more slowly when exceeding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Both the drag reduction stable zones of the mixed solutions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n the stable zones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pure CTAC solution at each t emperature.The mixed solution’s drag reduction ability was good even in thedrag reduction damage zones,and this ability could be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AMconcentrations.Surfactant micelles were attached to the polymer chains,forming stable mixed network structures because of the dense inner cross-linkings.Turbulent drag reduction收稿日期:2017-06-21。

两性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两性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两性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摘要】制备了一种两性聚合物,利用粘度法、界面张力法研究了两性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粘度先增加、再降低;同时,聚合物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也有较大影响,聚合物的加入使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增大,油/水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

【关键词】两性聚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粘度界面张力1 引言水溶性两性聚合物(water-soluble amphoteric polymers)是分子链上含有正负两种电荷的水溶性高分子。

普通聚合物溶液通常随着矿化度的增加,其粘度明显下降。

与仅含有一种电荷的阳离子型或阴离子型聚合物相比,两性离子型聚合物的性能更为独特。

在盐溶液中,其粘度非但不降低,反而增高,与常见聚合物是不同的。

因为正负电荷基团同时存在于两性聚合物中,并且正负电荷基团的数目相等,形成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呈电中性,所以这类聚合物表现出反聚电解质溶液行为。

普通的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电荷,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静电排斥力。

在水溶液中,这种静电排斥作用使分子链形态较为舒展,因此表现出流体力学体积大,导致聚合物粘度大;在盐溶液中,盐所电离出的离子使分子基团间沿聚合物分子链的静电排斥力作用减弱,结果是聚合物分子链蜷曲,宏观上表现出粘度明显下降,这就是一般聚合物的聚电解质效应。

近年来,季铵盐阳离子和磺酸盐阴离子聚合物倍受关注。

学者们希望在医药、水处理、纺织、湍流减阻、油田开采、胶体保护等方面能很好的应用两性聚合物。

有研究表明,此类聚合物在油田钻井液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实验部分该聚合物反应为三元共聚反应,羧酸基甜菜碱单体、丙烯酰胺和实验室自制的疏水单体共聚反应。

羧酸基甜菜碱单体和疏水单体实验室已经制好,因此本文只需要原理中的第三步,及聚合物的合成。

该实验中采用共聚法来合成两性聚合物,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

SDS和PVP强化生物淋溶锰矿废渣的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SDS和PVP强化生物淋溶锰矿废渣的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SDS和PVP强化生物淋溶锰矿废渣的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SDS和PVP强化生物淋溶锰矿废渣的性能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意义:锰矿废渣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其含锰量较高,但利用率低、环境负载大。

近年来,人们采用生物淋溶技术,在锰矿废渣表面种植锰氧化细菌等微生物,利用其代谢产物溶解锰矿废渣中的锰元素,提高其利用效率。

然而,生物淋溶锰矿废渣的效率仍有待提高。

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表面活性剂山梨酸钠(SD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生物淋溶锰矿废渣进行强化处理,提高锰矿废渣的利用效率,降低其环境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计划采用以下方法,对SDS和PVP强化生物淋溶锰矿废渣性能进行研究:1.制备锰矿废渣及细菌菌株:采用实验室自制的方法,制备锰矿废渣并分离纯化锰氧化细菌等微生物。

2.生物淋溶锰矿废渣的处理:利用SDS和PVP对生物淋溶锰矿废渣进行强化处理。

3.分析锰矿废渣显微结构和物化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比表面积(BET)、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分析锰矿废渣的显微结构和物化性质。

4.测试锰矿废渣淋溶效率:测定锰矿废渣淋溶过程中的锰离子浓度变化,评估处理后锰矿废渣的淋溶效率。

四、预期成果和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成功制备锰矿废渣和纯化锰氧化细菌等微生物,并验证生物淋溶锰矿废渣的可行性。

2.通过SDS和PVP强化处理生物淋溶锰矿废渣,提高其利用效率,并分析锰矿废渣的显微结构和物化性质。

3.通过对锰矿废渣淋溶效率的测试,评估处理后锰矿废渣的性能,为实现锰矿废渣的资源化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成果有望为锰矿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对推动锰矿废渣的绿色化和环保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低聚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的相互作用

低聚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的相互作用

低聚表面活性剂(oligomeric surfactants) 可视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一或几乎同一的两亲成分,在其头基或靠近头基处由联接基团(spacer groups)通过化学键将两亲成分联接在一起而成联接基团常见的有聚亚甲基(polymethylene)、聚氧乙烯(polyoxyethylene)和聚氧丙烯基(polyoxypropylene),也有刚性的或杂原子的基团。

Gemini是其中的二聚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示意见图1.1)。

1-疏水基团;2-亲水基团;3-联接基团图1.1 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示意图国外对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1971年,Burn等首次合成一族双阳离子头基双烷烃链表面活性剂。

1991年,美国Emory大学的Menger等合成了以刚性间隔基联接离子头基的双烷烃链表面活性剂,并起名为“Gemini型表面活性剂”。

同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Rosen小组也采纳了“Gemini”命名。

至此,引发了各国对该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热潮。

在Gemini表面活性剂中,两个离子头基是靠联接基团通过化学键而连接的,由此造成了两个表面活性剂单体离子相当紧密的连接,致使其碳氢链间更容易产生强相互作用,即加强了碳氢链间的疏水结合力,而且离子头基间的排斥倾向受制于化学键力而被大大削弱,这就是Gemini表面活性剂和单链单头基表面活性剂相比较,具有高表面活性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两个离子头基间的化学键联接不破坏其亲水性,从而为高表面活性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可见上述通过化学键联接方法提高表面活性和以往通常应用的物理方法不同,在概念上是一个突破。

显然,联接基团链的化学结构、链的柔顺性以及链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到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以及所形成聚集体的形状。

例如,对柔性联接基团链,当其长度小于斥力造成的两个头基间平衡距离时,联接基团链将被完全拉直;反之,当链长度大于两个头基间的平衡距离时,联接基团链将卷曲,在气/水界面上伸入空气一端,而在聚集体中则插入胶团内核中,以减少其自由能。

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相互作用分析

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相互作用分析

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相互作用分析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相互作用分析摘要:由于工业中对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广泛应用,使得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起到了更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对工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详细的探究和分析,并从探究和实验中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相互作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一、非离子水溶性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和试验证实,Cabane指出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是表面活性剂以类胶束聚集体的形式与高分子链缔合,该结论与Shirahama的“珍珠项链”模型结论在理解上具有一致性。

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者和专家提出了相反的结论,即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中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相互作用是相互驱动的。

其解释如下:1.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链上醚氧原子部分质子化会使高分子链带正电荷;2.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极性基团之间存在静电的相互作用;3.十二烷基硫酸钠离子头基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链的乙氧基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明确,在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在大范围上提出了表面活性剂以类胶束聚集体形式缔合于高分子链的观点,而在相对较小范围内提出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的相互作用的驱动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种观点是具有相互补充的意义的。

二、多糖类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由于多糖类高分子主链上含有大量羟基,主链上的氢键作用使得其拥有非常高的链刚性,所以多糖类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与传统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胶束聚集体的数量和结合数量等方面。

除此之外,将含有疏水性侧基的多糖类高分子与表面活性进行复配时,由于混合后的胶束化使得高分子链发生物理性质的交联,所以也会引起溶液流变性质的变化。

聚合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介观模拟

聚合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介观模拟

聚合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介观模拟苑世领;徐桂英;蔡政亭【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年(卷),期】2002(032)006【摘要】作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DPD)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十二烷基氧丙基-β-羟基三甲基溴化胺(C12NBr)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三维模拟格子中,聚合物链均方末端距r2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一种首先减小,接着增加,然后又减小的趋势.构型和结构分析表明C12NBr的加入能够引起聚合物链的二面角分布发生改变,这意味着C12NBr与HPAM发生了相互作用.同时DPD三维模拟格子可以直观地表现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的聚集形态.结果表明:分子模拟可以作为实验的一种补充,在介观层次上提供信息.【总页数】5页(P1-5)【作者】苑世领;徐桂英;蔡政亭【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12【相关文献】1.聚合物PVP与表面活性剂AOT相互作用的介观模拟 [J], 苑世领;刘成卜;徐桂英;蔡政亭2.阴离子型丙烯酸酯类两亲接枝聚合物的合成、溶液性质及其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 [J], 李芳;王永强;洪昕林;凌建雄3.聚乙二醇与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相互作用的介观动力学模拟 [J], 陈果;郭昊;王青标;陈忠秀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乳液相互作用 [J], 张海超;房宽峻;蔡玉青5.聚合物选区激光烧结粉末熔合介观模拟 [J], 蔡令令;丁浩亮;孟娟;温馨;严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在表面相对表面吸附点的 竞争吸附形成两组分共存的表面膜, 聚合物分子在 表面的吸附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压缩了表面相中表 面活性剂的浓度。随 SDS 浓度的增加, 表面相中的 聚合物分子逐渐被表面活性剂分子取代, 表面相中 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当 SDS 浓度超过 CMC 后, 表面相中的聚合物分子完全被取代, 表面膜主要由 表面活性剂分子构成。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其与
研究溶液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的关 系, 发现在不同的聚合物浓度情况下, 都会出现当表 面活性剂浓度处于其临界胶束浓度 CMC 附近时, 界面张力出现最低值, 低于 CMC 时界面张力随 SDS 浓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大于 CMC 后界面张 力随 SDS 浓度的增加而回升 , 最 终 达 到 平 衡 的 情 况。且聚表相互作用使溶液界面的界面张力比纯表 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有所升高。
最小) 。但不同浓度下的变化趋势又存在差异, 主要 体现在: 聚合物浓度越高, 出现粘度最大值( 最小值) 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越低; 聚合物浓度越高, 在高表面 活性剂浓度下聚表体系粘度比单独聚合物溶液的粘 度下降越多。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SDS 浓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由 上 图 可 以 看 出 SDS 浓 度 较 低 时 就 能 显 著 降 低表面张力, 而且变化很快, 但是降低到一定值( 1g/ L) 时不再继续降低了, 依此计算 CMC 就在其附近。 表面张力曲线出现最低点, 与文献介绍不同, 主要是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纯度影响。 3.2 SDS/ PAM 和 SDS/ PVP 混合体系的粘度行为
参考文献 [1] 赵国 玺. 表 面 活 性 剂 物 理 化 学 [M] 修 订 版. 北 京 大 学出版, 1991. [2] Nagarajan R . Thermodynamics of nonionic polymer- micelle association [J]. Colloids and Surfaces, 1985, (13): 1- 17. [3] 叶仲斌, 施雷庭等. 新型缔合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 相互作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3, VOL25, NO1. [4] 李干佐, 隋卫平, 徐桂英. 日用化学工业, No.5, 1996. [5] Krishnan Chari, J. Phys. Ⅱ France 5:1421- 1426, 1995 [6] Cooke D. J., Dong C.C., Lu J. R ., Thomas R . K., Simister, E. A. and Penfold J., J. Phys Chem. B 102(1998) 4912. [7] Purcell I.P., Lu J.R ., Thomas R .K., Howe A.M. and Penfold J. Langmuir,14(1998)1637. [8] Purcell I.P., Thomas R .K., Penfold J. and Howe A.
聚合物相互作用的饱和点时, 过量的表面活性剂分 子仅形成正常的表面活性剂胶束[6- 8]。
4. 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 聚合物 PVP 和
PAM 与表面活性剂 SDS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 用, 它们通过缔合作用形成混合胶束状聚集体, 导致 溶液性质显著变化. 这种相互作用会影响聚表混合 体系的粘度和溶液界面的表面张力。
本文采用溶液粘度法和表面张力法进行研究, 通过考察聚 /表复合体系的体相粘度变化和界面张 力变化来研究聚 /表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剂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 即存在一个 临界胶束浓度( CMC) , 需通过测量表面活性剂溶液 的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的变化来确定。
对于聚表体系, 为了考察 PAM 及 PVP 与 SDS 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体相粘度和界面张 力的影响, 分别取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和不 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复配, 并测定其表面张力 和体系粘度的变化。
本 文 的 目 的 是 研 究 阴 离 子 型 表 面 活 性 剂 SDS 与 PAM 以及 PVP 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及机理, 从 而对聚表二元体系的实际应用做出理论指导。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
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大约 30000000, 分析纯; 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分子量大约 30000, 分析 纯;
由图 2、图 3 曲线分析在不同聚合物浓度下, 聚 表体系的相对粘度随 SDS 浓 度 的 变 化 趋 势 均 表 现 为, 随着表面活性剂 SDS 浓度的增加, 聚 表 复 合 体 系的粘度先增加( 降低) 后降低( 增加) , 然后趋于平 衡, 在某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下相对粘度达到最大( 或
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后, 其粘 度表现出明显的聚电解质特征, 并且电粘效应随表 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表面活性剂达到临 界胶束浓度( CMC) 之前, 聚合物分子与表面活性剂 分子发生缔合作用, 且在此过程中, 氢键起到了主导 作用。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 CMC) 时,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粘度随表面活 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这主要是因为聚合物 与表面活性剂胶团发生缔合作用, 是大分子链上电 荷数目增多, 静电斥力是聚合物分子进一步伸展造 成的[4- 5]。 3.3 SDS/ PAM 和 SDS/ PVP 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行 为
从 不 同 浓 度 聚 合 物 溶 液 与 不 同 浓 度 SDS 作 用 相对表面张力曲线变化可以看出, 聚合物- 表面活
2008 年第 2 期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开发指南 - 17 -
性剂混合体系的界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 趋势为: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处于其临界胶束浓度 CMC 附近时, 界面张力出现最低值, 低于 CMC 时 界 面 张 力 随 SDS 浓 度 的 增 加 而 迅 速 降 低 , 大 于 CMC 后界面张力随 SDS 浓度的增加而回升, 最终 达到平衡。与纯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变化曲线比较 可知混合体系表面张力发生了变化, 二者发生了相 互作用。其原因在于当 SDBS 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后 , SDBS 的 进 一 步 增 加 将 促 使 在 油 水 界 面 上 膜 的 形成, 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 使界面张力升 高。
研究溶液粘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的关系, 发现在不同的聚合物浓度情况下溶液粘度曲线均呈 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同样形状, 其粘度最高值均位于 同样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 CMC) 附 近。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在 CMC 前后存在两种不 同的分子聚集体形成机制。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 CMC 时, 表面活性剂在聚合物疏水微区富集, 促进 相互缔合, 形成混合胶束, 不断产生聚合物交联结 构, 使溶液粘度上升。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 CMC 时, 表面活性剂自身形成胶束, 聚合物疏水体增溶于 胶束, 并随胶束数量增加, 聚合物交联程度不断降 低, 导致溶液粘度下降。
2008 年第 2 期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开发指南 - 15 -
聚 合 物 PAM/PVP 与 表 面 活 性 剂 SDS 的 相 互 作 用
张天宇 代加林 陈 东 ( 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都, 61050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聚合物 PAM/ PVP 与表面活性剂 SDS 混合体系的相对粘度和表面张力研究, 证明 聚合物 PAM/ PVP 与表面活性剂 SDS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这两种聚合物很容易和表面活性剂相互 作用, 通过缔合, 形成混合胶束状聚集体, 导致溶液粘度剧增。随聚合物溶液中 SDS 的加入, 溶液粘度发生起 伏变化, 出现最大值( 最小值) 。而二者的相互作用使体系溶液的表面张力在 SDS 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 前 后呈现先减小后增大, 最后趋于平衡的情况。且聚表相互作用使溶液界面的界面张力比纯表面活性剂溶液的 界面张力有所升高。
由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这些优良性 质, 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涂料、化妆品、洗涤剂、食品、 药 物 、感 光 材 料 、采 矿 和 采 油 等 诸 多 领 域 [2]。 特 别 是 在油田的三次采油过程中,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二 元体系已经开始作为高效驱油剂使用, 并且还在不 断研究完善中。
在众多的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中, 聚合物驱 和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是较为成熟的技
术。但单独的聚合物溶液只能提高驱替相的粘度, 不 能明显降低界面张力; 相反, 单独的表面活性剂溶液 只能降低界面张力, 不能提高驱替相的粘度, 故单独 的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都不能将原油采收率提 高到满意程度。如果能够综合这二者各自的优点, 形 成既增粘又降低界面张力的聚表二元体系, 就能够 达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3]。
关键词: 聚合物 PAM/ PVP,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 相对粘度, 表面张力
The Inter action Between Polymer PAM/PVP and Sur factant SDS
Abstr act: This paper has researched relative viscosity and surface tension of the solution mixed with Poly- mer PAM/ PVP and Surfactant SDS, and proved that th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ymer PAM/ PVP and Surfac- tant SDS is exist. These two kind of polymer is easy to interact with the surfactant, and form mixed micelle con- geries by association, This reflect on the increase of the viscosity. The viscosity will be changed and appeared a max value (minimum valu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factant. And the interaction causes the instance that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solution minis before the CMC, then increase, and finally goes balance. And the interaction causes that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mixed solution is higher than the surfactant sol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