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的美——顾城

合集下载

顾城

顾城

人物素材之顾城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

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

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

[2]一、人物生平顾城[3],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

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

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

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这种距离让他感到痛苦。

1973年开始学画,写诗事业也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

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1978年底顾城开始阅读张贴在北京西单体育场围墙外(后被称作“民主墙”)的首期地下诗歌刊物《今天》。

并通过这份刊物更多更深地认识到外面的世界。

1979年初参加北京西城区文化馆业余诗歌小组。

7月:在上海至北京的火车上与谢烨相识,并堕入爱河。

11月:在《诗刊》首次发表诗作,为《歌乐山诗组》。

与谢烨的相识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到多个城市游历,对看到的城市、社会风貌、人情冷暖而写诗,但始终反感城市的喧闹世俗并没有感到归属感。

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全诗赏析

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全诗赏析

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全诗赏析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全诗赏析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该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该如何进行赏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安徒生和作者本人都曾当过笨拙的木匠。

(一)你推动木刨,象驾驶着独木舟,在那平滑的海上,缓缓漂流……刨花象浪花散开,消逝在海天尽头;木纹象波动的诗行,带来岁月的问候。

没有旗帜,没有金银、彩绸,但全世界的帝王,也不会比你富有。

你运载着一个天国,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所有纯美的童心,都是你的港口。

(二)金色*的流沙湮没了你的童话连同我——无知的微笑和眼泪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当我回来的时候眉发已雪白沙漠却成了一个碧绿的世界我愿在这里安歇在花朵和露水中间我将重新找到儿时丢失的情感赏析:顾城从少年时代就喜欢读安徒生童话,他说:“当我打开安徒生童话,浅浅的脑海里就充满光辉。

我向它走去,我渐渐透明,抛掉了身后的暗影。

只有路,自由的路。

”一个是丹麦的童话作者,一个是中国的“童话诗人”;然而,在对艺术美的追求上,在对人生的体验上,二人却有相通之处。

顾城追求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他想和安徒生一样“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

《给我的尊师安徒生》,就是“童话诗人”顾城用自己的诗美学观和自己独特的心境,建构的一个梦幻般的诗的空间。

在这里,没有昏暗的工作间,没有飞扬的锯屑,有的是“缓缓漂流”的“独木舟”和“散开的浪花”,有的是“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

这是一个美丽、纯净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既是安徒生的,也是诗人自己的`;然而,现实的-阴-影总要潜入那美好的梦境。

诗人感觉到“金色*的流沙/湮没了你的童话/连同我——/无知的微笑和眼泪”。

人生的厄运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将苦涩的“种子”“埋葬”在地的深处,让它重新发芽,将荒芜的“沙漠”变成“一个碧绿的世界”。

顾城将眼泪在生活的蚌贝中磨砺成晶莹的诗句,将“遥远而清晰”的梦,雕琢成高于现实世界的艺术天国。

[顾城的朦胧诗代表作]顾城的诗歌代表作

[顾城的朦胧诗代表作]顾城的诗歌代表作

[顾城的朦胧诗代表作]顾城的诗歌代表作顾城的诗歌的代表作《我总觉得》我总觉得顾城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

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因为陆地的破裂,迸溅到各方。

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远方。

一九八O年六月借助于意象的比喻进行并列式的呈现,把焦点集中在一种感觉上面,使这首诗成为有较完整的结构之作。

在“星星”与“绿葡萄”、“人类”与“小彩豆”、“心灵”与“野蜜蜂”之间,诗人所完成的是物象之间的比喻;而在“星星”、“人类”、“心灵”的遥相呼应之间,他却完成了一种空阔的从物到人、从人到心的思考。

“星”与“心”的微妙联系,不也是一种隐秘的天人合一和物我共存的暗示吗赏析2:顾城(1956-1993),是一位极有个性的朦胧派诗人。

他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写的是雨滴中闪现的世界,写那“遥远而清晰”的梦,写梦中的“天国”。

他善于以一颗童真的心,展开奇谲的幻想,创造奇异的意象,隐曲地表现诗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想,因此,他被称为“童话诗人”。

在《我总觉得》这首诗中,诗人以孩子的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透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理性思考,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心灵沟通的遗憾与无奈,是一曲发人深省的理想悲歌。

这首诗由三节构成,每一节的前三句是写“我”理想中的世界,后两句写现实生活。

我们先来看看“我”理想中的世界。

“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

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理想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地美丽、温馨。

星星像一串绿葡萄生长在一起,人类像一碟小彩豆聚集在一起,心灵像一窝野蜜蜂依恋在一起。

它们的特点都是聚拢在一起。

“绿葡萄”、“小彩豆”、“野蜜蜂”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让人产生联想。

现代最美10首朦胧诗

现代最美10首朦胧诗

现代最美朦胧诗现代最美10首朦胧诗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芒克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地炉台,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只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顾城朦胧诗艺术特色

顾城朦胧诗艺术特色

顾城朦胧诗艺术特色
顾城的朦胧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极强的语言形式:顾城的诗歌语言现代感极强,他运用跳跃的短句、迷离的色彩和奇特的意象组合来表现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弹性。

2. 极强的反传统姿态:顾城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不和谐的语法搭配、违反逻辑的奇特修饰,以及各种景象和跳跃性的事物,营造出来的意境所要传达的含义往往超出了诗的字面含义,增强了诗歌的含蓄和朦胧感。

3. 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顾城的朦胧诗通常不直接表达情感或思想,而是通过构建一个模糊、朦胧的诗境来让读者自行感受和理解。

他的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常常是隐约、含蓄的,需要读者深入挖掘和体验。

4. 主题多解多义:由于顾城的朦胧诗常常使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其诗歌主题往往具有多解多义的特点。

这使得不同的人在读同一首诗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感受。

总的来说,顾城的朦胧诗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反传统姿态、模糊朦胧的诗境以及隐约含蓄的诗意,展现出了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深度。

著名诗人顾城人物简介

著名诗人顾城人物简介
• 《一代人》等作品引起关注
• 成为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顾城的创作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氛围
• 社会动荡,人心惶惶
• 文人遭受迫害,创作受限
顾城的创作态度
• 坚守文学信仰,坚持写作
• 以诗歌为武器,反映社会现实
文化大革命对顾城创作的影响
• 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 促使顾城探索新的诗歌表现手法
• 随着对顾城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顾城及其作品
• 顾城研究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 AT C H I N G
Docs
对子女的教育理念
• 强调个性,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 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在顾城的影响下成长
• 接触诗歌,培养了良好的审美观
• 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顾城的生活态度:追求自由与理想
对自由的追求
⌛️
• 强调个性,追求自由,
反对传统
• 在生活和创作中都表现
出对自由的渴望
顾城的生活态度

• 坚守文学信仰,坚持写
对理想的追求

• 以诗歌为武器,反映社
会现实

• 通过诗歌表达对自己理
想的追求
• 为实现理想付出了巨大
的努力
04
顾城的死亡与遗产
顾城的死亡:悲剧性的结局与谜团
顾城的死亡原因
• 在新西兰激流岛因意外去世
• 具体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顾城死亡的悲剧性
• 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因意外离世
顾城与谢烨的爱情
• 执着而深沉,充满了浪漫和激情

顾城简介

顾城简介

谢谢!
童话诗人
他一生都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 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著, 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 人世界里,他情愿“闭上眼,世界 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 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 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 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 顾城认为 “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 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 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 的美”。
代表作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 代表作品: 《一代人》、 《远和近》、 《黑眼睛》、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长篇小说《英儿》(与谢烨 合著)、 10月,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寓所与谢烨发生争执,在 冲突中谢烨受伤倒地,顾城随即自缢身亡,谢烨在送医院途中 死去。顾城杀妻的过程成谜。 媒体报道称“顾城用斧头杀妻”,而依据顾乡(顾城之姐)在 《顾城最后的十四天》所说,斧头根本就是不相关的偶然在场 物件,没有丝毫血迹,与案件无关,谢烨也仅仅是在额头上有 个不注意就看不到的小伤口而已。 因此对顾城杀妻衍生出两种说法,一是蓄意谋杀,二是误伤。
顾 城
顾城(1956年9月24日 — 1993年10月8日),朦胧诗 主要代表人物。 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 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 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 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 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 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 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 的经典名句。
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 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 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 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 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部作 品中,就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 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 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 成人世界的污尘。他没有诅咒黑暗, 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 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 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 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 风尘。

顾城的朦胧小诗十首句句深入人心

顾城的朦胧小诗十首句句深入人心

精心整理
顾城的朦胧小诗十首,句句深入人心
顾城,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

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雪人》在你的
悄悄隐没十几里水路睡了有人放浆唱歌咿哦咿哦十几里水草晃了早起的人遮遮灯火《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在窗帘后面被纯白的墙壁围绕从黄昏迁来的野花将变成另一种颜色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在一个小站上注视着周围的荒草让列车静静驰过带走温和的记忆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就在大海旁
精心整理
边像金橘那么美丽所有喜欢它的孩子都将在早晨长大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图片及部分文字信息均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本作者,予以删除。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顾城诗集

顾城诗集

顾城诗集一、朦胧诗选我的幻想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美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恒与生命;谁知他们竟水火不容。

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太阳照耀着太阳照耀着冰雪冰雪在流着眼泪它们流到了地上变成了一汪汪积水太阳照耀着积水积水在逐渐干枯它们飞到了天上变成了一团团云雾太阳照耀着云雾云雾在四方飘荡它们飘到了火道变成了一个个空想铭言用堤,可以捕住无边的浪;用帆,可以捕住无形的风;用爱,可以捕住无踪的梦;用钱,可以捕住无情的心。

生命幻想曲把我的幻想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碰击着,“轰隆隆”─雷鸣电闪!我到哪里去呵?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 * *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黑夜像山谷,白昼像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时间的马,累倒了。

黄尾的太平鸟,在我的车里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像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着,赤着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路……时间在我的心上缓缓碾过破碎的薄冰下又涌出了泥浆——陈旧的血我躺着,沉默着因为我是路命里注定要被践踏我受伤了我把伤痛传给——大地于是,森林开始抖动湖泊发出低低的呻吟那巨大笨重的山脉也蜷缩在一起然而,我却伸展着沉默我的痛苦不会随着呼喊像候鸟般——飞散也不会由于乌云的倾翻而减轻甚至最纯的雪也无法包扎和掩盖我是路我是一条胶结的无法流动的河因为那些重镇和新城那些瘤的吮吸我才变成了今天的形态呵,够了还是听北风唱一支骗人的歌吧!让冰的针芒给我纹身我的心上再没有绿色几束干枯的车前草升向天庭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朦胧派诗人顾城诗作《别》赏析

朦胧派诗人顾城诗作《别》赏析

朦胧派诗人顾城诗作《别》赏析朦胧派诗人顾城诗作《别》赏析只有风能体会,这句诗出自著名的朦胧派诗人顾城诗作《别》。

那么在《别》中,抒发了作者顾城对失去的旧情的深切依恋和对未来飘渺无望,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引起人们的感叹。

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像水中的落花,就像花上的露水……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顾城诗集》美点赏读一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此诗写于1979年6月,发表于1980年的《星星》诗刊第3期。

这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爱情诗,主要抒写了“我”在与恋人的“别”时瞬间的怅惘情怀,借以表达穿过黑暗的时光隧道初见曙光的“一代人”的矛盾心境,也道出了现代人的一种普遍的人生感慨。

开篇以“手帕轻挥”这一象征性动作营造出一个在融融春日中情人分别的场面。

春天原本是爱情萌发、生机勃勃的季节,是情侣们缠绵厮守的美好时光。

就在这“杨柳弄春柔”的烟花三月,“你”和“我”却面临着令人伤怀的离别,可谓“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手帕轻挥”这一满溢柔情的动作描绘出情人依依惜别时的黯然神伤与若有所思,它有着太多意蕴,不由引起“我”的疑虑与猜测:“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远去”是意味着毅然决然放恋人去单飞追梦,还是潇洒背后独自吞咽相思之泪?“马上返回” 是对放飞爱人的暗自悔恨,还是对“我”的万般不舍与眷恋?一切尽在不言中。

“手帕轻挥”的心思无以言说,却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复杂微妙的思绪与愁怀。

诗人精心选择了两个独特的比喻性意象“水中的落花”和“花上的露水”,诉说情怀。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春花含情,朝露无意。

这两个意象都是无比美好而脆弱、短暂、飘忽、难以捉摸、惹人伤感的。

分手是无因的,离别是无由的,仿佛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80年代初被称为“朦胧诗人”的青年作者,一般都是“文革”期间就开始写诗的。

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五人,当时经常被看成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注:如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了他们的诗合集《五人诗选》)。

他们都在《今天》上发表诗,并在围绕这一刊物所形成的集结中,表现了某些共同的诗歌追求。

因而后来也有将他们称为“今天诗群”的。

芒克、多多等在白洋淀“插队”就写过不少诗,芒克又是《今天》的主要创办者之一。

但在“朦胧诗”运动中,人们对他们所知不多。

这与他们在“朦胧诗”热潮中相对沉默,而他们“文革”间的创作又不被更多读者了解有关。

1985年《新诗潮诗集》(注:《新诗潮诗集》(内部交流,老木编选)上、下两册,由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编辑出版。

上册中收芒克、多多的诗各近三十首。

)的出版,芒克、多多等在“文革”中的诗才有较多的汇集。

另一值得考虑的因素是,多多等70年代的更带“个人性”特征的诗作,与当时的社会性情感和问题的诗歌主题存在距离。

他们的创作在时代潮流的选择中被“遮蔽”。

“文革”中的青年诗歌写作,在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反思潮流中,并不是所有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都会获得较充分的继续生长的条件。

除了上举的五人以外,70年代末才开始写作的梁小斌、王小妮等,这一时间也被归入“朦胧诗人”的行列。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市。

“文革”时曾在闽北山区“插队”,开始写诗和散文时,得到当时“流徙”在闽西北山区的诗人蔡其矫的指导。

70年代末,结识了北方的北岛等作者,成为《今天》的撰稿者,她的诗也开始广泛流传。

开始,诗界对她的态度也犹疑不决。

不过,在朦胧诗这些有争议的诗人中,她最先得到有限度的认可,也最先得到出版诗集的机会。

(注:舒婷的诗集主要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诗合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五人诗选》等。

她的《双桅船》出版于1982年,并获得中国作协的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19799~1982)。

而北岛、顾城、杨炼等在大陆正式出版第一部个人诗集,都要迟至1986年。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80年代初被称为“朦胧诗人”的青年作者,一般都是“文革”期间就开始写诗的。

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五人,当时经常被看成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注:如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了他们的诗合集《五人诗选》)。

他们都在《今天》上发表诗,并在围绕这一刊物所形成的集结中,表现了某些共同的诗歌追求。

因而后来也有将他们称为“今天诗群”的。

芒克、多多等在白洋淀“插队”就写过不少诗,芒克又是《今天》的主要创办者之一。

但在“朦胧诗”运动中,人们对他们所知不多。

这与他们在“朦胧诗”热潮中相对沉默,而他们“文革”间的创作又不被更多读者了解有关。

1985年《新诗潮诗集》(注:《新诗潮诗集》(内部交流,老木编选)上、下两册,由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编辑出版。

上册中收芒克、多多的诗各近三十首。

)的出版,芒克、多多等在“文革”中的诗才有较多的汇集。

另一值得考虑的因素是,多多等70年代的更带“个人性”特征的诗作,与当时的社会性情感和问题的诗歌主题存在距离。

他们的创作在时代潮流的选择中被“遮蔽”。

“文革”中的青年诗歌写作,在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反思潮流中,并不是所有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都会获得较充分的继续生长的条件。

除了上举的五人以外,70年代末才开始写作的梁小斌、王小妮等,这一时间也被归入“朦胧诗人”的行列。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市。

“文革”时曾在闽北山区“插队”,开始写诗和散文时,得到当时“流徙”在闽西北山区的诗人蔡其矫的指导。

70年代末,结识了北方的北岛等作者,成为《今天》的撰稿者,她的诗也开始广泛流传。

开始,诗界对她的态度也犹疑不决。

不过,在朦胧诗这些有争议的诗人中,她最先得到有限度的认可,也最先得到出版诗集的机会。

(注:舒婷的诗集主要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诗合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五人诗选》等。

她的《双桅船》出版于1982年,并获得中国作协的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19799~1982)。

而北岛、顾城、杨炼等在大陆正式出版第一部个人诗集,都要迟至1986年。

朦胧的美——顾城

朦胧的美——顾城

他的一生
• 顾城,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
工,顾城写诗功力深厚,不但新诗了得,还精于 写旧体诗及创作寓言故事诗,顾城是朦胧诗派的 主要代表人之一,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 人。他12岁时辍学,“文革”前即开始写诗。 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 调编辑等。《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 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重新开始 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 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 代表诗人。
1971年盛夏自潍河归来
《生命幻想曲》赏析

前一节里用“瀑布”来隐喻“阳光”,随之又用 瀑布洗黑人的皮肤,来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 而皮肤被晒黑,原是一种健康美的标志,因此, 它们之间复杂而又巧妙的隐喻结构所形成的意象 暗示出了诗人渴望于自己的生命在光明世界锻炼 得更强壮这么一种健康的情调。(1)后一节里, 用“纤夫”来隐喻“太阳”,又用“绳索”来隐 喻“强光”,用纤夫背着绳索我在逆流中前进, 来暗示这一种昂扬的气概,光明的信念,鼓舞着 生命,使他在任何险恶的困境中奋力前进。(2)
黄庭 刘杰辉 徐季然 钟贯西 郑华鑫 制作
寄语
•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顾城的诗的意境太 朦胧了,都快被他的诗给整晕了。而那 些能理解他的诗的人,已经是非常不错 了。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内心,给大 家带来对这位“神秘”的人物——顾城 的解读。
顾城简介
• • • • • • • 姓名:顾城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56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1993年10月8日 职 业:诗人 代表作:《一代人》、《英儿》、《白昼的月 亮》、《黑眼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 • 所属诗派:朦胧诗派
3、来临(抽象变形法)

顾城诗歌的特点是什么风格

顾城诗歌的特点是什么风格

顾城的诗大都比较经典,他无论是新诗体还是旧诗体又或者是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那顾城诗歌特点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顾城的诗歌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顾城的诗歌特点顾城诗歌特点很容易总结。

顾城诗歌的特点有以下几个:读起来很简短,文字其实也很简单,并不像一般的诗歌一样有着咬文嚼字的意义。

顾城的诗歌充满着像童年时代的幻想,干净无瑕,充满浪漫纯真的色彩。

顾城喜欢用朦胧的手法来写诗,中间顺势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顾城的诗歌最重要一点的是没有传统诗歌的用词深意来提升整首诗的文学价值,而是他用的手法是传统大大不同的,简单明了的文字,简短的话语,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感觉。

顾城的诗歌很有感染力,那是因为顾城写诗的时候,并没有主要围绕哪个特别的主题来写。

看起来是好无厘头的几个文字凑的,但是连着读起来,好像在说每个人,让读者的心有所触动,为诗文营造的环境而动容,这就是顾城的诗歌特有的感染力,让每个读他的人感受好的氛围,然后简短之间有深有寓意,理解之后,韵味在心头挥之不去,赞叹好诗。

顾城的诗歌,偶尔有着丝丝忧愁和哀伤,就像是小孩子对于成年之时的迷茫,也不是很重,也不是很轻,但是那个度会让人觉得而很舒服,不如其他诗歌那种一悲到底,没有迂回之地。

好似了现在的一句话,“给你一个眼神,自己琢磨去”。

在有些诗歌略带哀伤的时候,顾城习惯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去暗示,而且暗示的东西都是很简单明了。

所以根本就没有猜想,淡淡的哀伤就直面扑来了。

顾城的诗顾城1956-1993,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顾城是当代唯灵浪漫主义的诗人。

顾城的诗大都比较经典,他无论是新诗体还是旧诗体又或者是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顾城的诗后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出版《顾城的诗》,上市之后于一九八六年其中的黑眼睛再版,不过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作了修改。

顾城的诗是他在时期开始创作的,他后来学过画,还在北京做过木工。

一九八五年的时候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从此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创造生涯。

朦胧诗派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朦胧诗派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朦胧诗派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本文导读:这个诗派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组织,也没有发表过宣言,但是他们的艺术主张和创作都有着一定的共性,构成了一个新的诗群,被称为是“崛起的诗群”。

一开始他们还是在继承现代诗的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风格,但是很快的,他们就开拓了新的领域,自成一派。

其实“朦胧诗派”这个词说起来还是挺陌生的,但是只要列出来他们的代表人物,我们一定听说过,就像北岛、顾城、舒婷、海子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也正是诞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名句的这些诗人,在80年代他们代表着一代人,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诗歌风格。

舒婷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小编在题目上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话是顾城的一首诗《一代人》,这首诗其实可以完美的形容朦胧诗派的诗人。

他们是一群向往光明,并且十分渴望的人,也会用一系列意象,十分隐喻的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

所以他们的是个往往有很多意象,用的也很好,算是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一个新天地。

这个诗派在一定程度上还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开拓了很多现代诗歌的可能性,他们的诗各种似乎有无限的宝库,有着很高的含金量。

朦胧诗派的开端众说纷纭,但是一般认为这个诗派是从北岛等人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后来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在一开始都是活跃于《今天》杂志。

他们的风格受西方现代派影响,以此为基础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些诗与当时盛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是个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所以在一开始并不受欢迎。

其实“朦胧诗”一开始以贬义,在1980年,《诗刊》上等出了一篇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这篇文章中,指出了当时新风格的诗歌“写得十分灰色、怪癖,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当时这个作者讽刺这类诗歌为“朦胧体”。

当时老一辈作家对这些新诗体冷嘲热讽,但是支持这些新诗体的声音一直不断。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朦胧诗代表作(十首最经典的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文学的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艺术思潮,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梁、、、芒克等。

朦胧诗以内在的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运用整体意象象征和渐进性意向感受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掩盖情感,使诗歌文本介于表意和隐意之间,呈现出诗境模糊、诗意空泛含蓄、意蕴丰富、主题多元阐释和多义性等特点。

它以“反叛”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变革。

他们在诗歌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表达,在艺术上广泛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力。

“朦胧诗”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发表宣言。

但他们以各自独立而又共同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成就,形成了一个“崛起的诗歌群体”。

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议。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远近——顾城你们一会儿见。

看一会儿云我认为当你看着我的时候,你离我很远。

当你看云的时候,你离得很近。

“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封住了我的壁炉,当灰烬叹息贫穷的悲哀,我仍然固执地铺着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在深秋变成露珠,当我的花依偎着别人的感受,我仍然固执地用凝结霜的枯藤,在荒凉的土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我的手指在地平线上冲浪,我想用手掌托住太阳之海,黎明摇曳的温暖而美丽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信未来,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拂去历史尘埃的睫毛,她有能看穿岁月篇章的学生。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我们腐烂的肉体,那些失落的忧郁,失败的痛苦,那是动人的眼泪,深切的同情,或者给一个轻蔑的微笑,苦涩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我们的脊椎感兴趣,无数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

是的,我在焦急地等待他们的评价。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顾城,中国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顾城的的简介,欢迎参考学习!诗人顾城的的简介顾城,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

12岁时辍学养猪。

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

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自杀。

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人物生平顾城,男,北京市人,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2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媒体捕风捉影称“顾城用斧头杀妻”,令诗人在死后从童话诗人被妖魔化成精神异常的杀人恶魔,死后蒙冤。

(从顾城姐姐顾乡所做“顾城最后的十四天”中看,斧头只是偶然在场物件,跟案件根本无关。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

顾城爱情诗13首

顾城爱情诗13首

顾城爱情诗顾城爱情诗13首导语: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爱情诗总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下面就来一起欣赏下。

1、《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2、《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3、《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他们挨的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上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从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1981年3月4、《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5、《山影》山影里现出远古的武士挽着骏马路在周围消失他变成了浮雕变成纷纭的故事今天像恶魔明天又是天使6、《微微的希望》我和无数不能孵化的卵石垒在一起蓝色的河溪爬来把我们吞没又悄悄吐出没有别的只希望草能够延长它的影子7、《无名的小花》野花,星星,点点,想遗失的纽扣,撒在路边。

顾城的简介代表作品

顾城的简介代表作品

顾城的简介代表作品顾城简介顾城,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北京诗人之家,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

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其作品被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诗人顾城的创作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顾城的诗》。

诗集《白昼的月亮》。

顾城是中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

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

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

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经历过“_”的一代青年,对著名朦胧诗人顾城(1956年9月~1993年10月)的这两句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

在顾城冥寿50周岁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顾城文学系列”首卷――《顾城文选·别有天地》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顾城1962年开始写诗,1987年5月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后定居新西兰,1993年10月8日,他与妻子谢烨双双死在新西兰激流岛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亮》、《黑眼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 • 所属诗派:朦胧诗派
他的一生
• 顾城,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
工,顾城写诗功力深厚,不但新诗了得,还精于 写旧体诗及创作寓言故事诗,顾城是朦胧诗派的 主要代表人之一,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 人。他12岁时辍学,“文革”前即开始写诗。 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 调编辑等。《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 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重新开始 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 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 代表诗人。
评评顾顾城城的的诗诗
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七种表现手法的妙处 :
象征隐喻法:(象征)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 臆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诗中 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也无所指,但深层 却有无穷的意蕴。
抽象变形法:(对立面的转化与融合、“水火相 容)“离形得似” ,“变形”的关键就在于作者主 观感受和客观真实的对立巧妙地变成“无理之中的 有理”。
黄庭 刘杰辉 徐季然 钟贯西 郑华鑫 制作
寄语
•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顾城的诗的意境太 朦胧了,都快被他的诗给整晕了。而那 些能理解他的诗的人,已经是非常不错 了。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内心,给大 家带来对这位“神秘”的人物——顾城 的解读。
顾城简介
• 姓名:顾城 • 民族:汉族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1956年9月24日 • 逝世日期:1993年10月8日 • 职 业:诗人 • 代表作:《一代人》、《英儿》、《白昼的月
我不知道怎样爱你
在高低不等的水洼里 有牡蛎,有一条 被石块压住的小路 通向海底,水滴 在那里响着 熄灭了骤然跌落的火炬 铅黑黑的,凝结着 水滴响着 一个世纪,水滴
我不知道怎样爱你
在回村的路上 我变成了狗,不知疲倦地 恫吓海洋,不许 它走近,谁都睡了 我还在叫 制造着回声 鳞在软土中闪耀 风在粗土中叹气 扁蜗牛在舔泪迹
呵,没有万王之王,万灵之灵 你是我的爱人,我不灭的生命 我要在你的血液里,诉说遥远的一切 人间是陵园,覆盖着回忆之声
《来临》赏析
▪ 诗人意象的变形其实是诗人心态的体现,情绪的流露, 就顾城而言,他的童年充满梦幻,而少年时代的他,梦 幻被现实击碎,纯真的少年压抑了自己,面对文革中红 海洋中的暴行,躁动和血腥味道,他敏感的心变得恐惧, 以至有些畸形。他极度渴望纯蓝的天,纯白的云,可现 实的污染和残酷愈发导致他内心的苍凉和悲哀,他笔下 的世界往往开始是纯美的,是用“纯银”的声音和色彩 去构制的一个“天国”,而最终却都归于悲哀心情下灰 色视线中的一片灰暗的世界。诗人的主观意识犹如各种 凸形凹镜,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的不同于古典主义的接近 照相式的效果,它的效果是一种表现歪曲了的内在真实, 从而带着极强的刺激性和无尽的魅力。
1971年盛夏自潍河归来
《生命幻想曲》赏析
前一节里用“瀑布”来隐喻“阳光”,随之又用 瀑布洗黑人的皮肤,来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 而皮肤被晒黑,原是一种健康美的标志,因此, 它们之间复杂而又巧妙的隐喻结构所形成的意象 暗示出了诗人渴望于自己的生命在光明世界锻炼 得更强壮这么一种健康的情调。(1)后一节里, 用“纤夫”来隐喻“太阳”,又用“绳索”来隐 喻“强光”,用纤夫背着绳索我在逆流中前进, 来暗示这一种昂扬的气概,光明的信念,鼓舞着 生命,使他在任何险恶的困境中奋力前进。(2)
朦胧诗派
•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
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派”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 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 “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派”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 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 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 “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派”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 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 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 种意义上讲,“朦胧诗派”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 树的崛起。
4、眨 眼(物象叠合法) 顾城
——在那错误的年代里,我产生了这样的“错 觉”。
我坚信, 我目不转睛。
彩虹, 在喷泉中游动, 温柔地顾盼行人,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团蛇影。
时钟, 在教堂里栖息, 沉静地嗑着时辰,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口深井。
品品顾顾城城人人生生
❖他他不不是是道道德德的的楷楷模模,,尽尽管管他他确确秉秉持持了了更更高高的的道道德德——— 他—远他比远道比德道要德复要杂复。杂在。这在个这意个义意上义,上顾,城顾不城但不无但法无删 除法,删而除且,是而一且个是最一生个动最的生摹动本的。摹本。 ❖一一位位作作家家写写道道::““信信他他所所要要信信的的,,做做也也做做所所信信的的,,从 这来从 他 的点就这本,说是点 来 人, 自说 就 们对 己, 是 确顾 。对 自 实城 ”顾 己 已的 本城 。 经责 着的”忘备“责本却又原备着了渐谅又“顾渐”渐原城褪与渐谅为去“褪”何,缅去与而风怀,“死轻 ”风 缅,云 的轻 怀更淡 目云 ”记。 的淡 的不他 ,。 目清本 人 们顾确城实的已生经涯忘历却程了,顾唯城一为记何得而只死是,朦更胧记诗不所清营顾造城的意生 涯象历,程和,一唯个一被记抽得离只了是真朦实胧面诗貌所的营偶造像的,意但象显,然和,一纪个 被有念 定抽这顾的离些城 说了 。不 :真 反该 中实 思只 国面 顾有 不貌 城这 需的 之些要偶死。爱像,反无,我思能但们顾的显应城诗然当之人,坚死。纪定,念的”我顾说们城:应不中当该国坚只不 需要爱无能的诗人。 ”
❖ 物把人诗转人换的法主:体(情借感物完喻全人倾,注托于物客言观志物)象把,诗通人
的主体过情把感物完象全拟倾人注化于表客达观到物以象物,言通人过的把目物的象。拟人
化表达类到似以于物“言托人物的言目志的”。。 类似于“托物言志”。
❖ ❖
评评顾顾城城的的诗诗
❖因意取因象意法取:象(法:利(用利想用象想,象即,知即知觉觉与与表表象象的的功功 能能,,然然后后以以错错觉或或幻幻觉觉去去感感受受这这些知些觉知之觉中之的中表的象, 表完象全,抛完开全作抛为开客观作实为在客的观客实观在物的象。客观物象。 ❖ 省省略略跳跳跃跃法法::((诗诗的的前前前前后后似后是似毫是无毫联无系联,系 ,完完全全是是没没有有关关联的联意的象意,象只,是只那是么并那列么着并,列不着同,意 不象同之意间象完之全间是完跳跃全式是的跳,跃省式略的了,其中省的略过了渡其或中某的些 过有渡关或联某的些词有句关。联的词句。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像山谷, 白昼像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时间的马, 累倒了。 黄尾的太平鸟, 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的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 像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着, 赤着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 像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类的歌曲, 千百年后 在宇宙中共鸣。
朦胧派的诗的特点
• 意境朦胧 • 批判黑暗的社会 •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 对“人”(人民)的特别关注 •
作品赏析
• 他留给我们最神秘的一面就是他的作品 了。接下来就给大家欣赏几首。
• 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七种:一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 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 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 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3、来临(抽象变形法)
顾城 ▪ 请打开窗子,抚摸飘舞的秋风
夏日像一杯浓茶,此刻已经澄清 再没有噩梦,没有蜷缩的影子 我的呼吸是云朵,愿望是歌声
请打开窗子,我就会来临 你的黑头发在飘,后面是晴空 响亮的屋顶,柔弱的旗子和人 他们细细地走动着,没有扬起灰尘
▪ 我已经来临,再不用苦苦等待 只要合上眼睛,就能找到嘴唇 曾有一只船,从沙岸飘向陡壁 阳光像木浆样倾斜,浸在清凉的梦中
天微明,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哪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织成摇篮, 把我的灵感和心 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红花, 在银幕上绽开, 兴奋地迎接春风,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片血腥。
为了坚信, 我双目圆睁。
《眨 眼》赏析
诗中的“彩虹”、“时钟”、“红花”和“蛇影”、 “深井”、“血腥”是美丑截然分明的两种物象, 而诗人眨眼之间彩虹变成蛇影,蛇影又和彩虹叠合, 两者互动互换,使无形中映射出另一个物象,即诗 人的无形的心灵世界。在他的心中崇尚美,渴求美, 但往往美的东西会在瞬间被摧毁,变得丑陋不堪。 这样一种物象叠合实为诗人不同情感的叠合,情感 依靠物象来流露,而物象又真实地反映内心情感, 二者互为依存,构制了眼中象和心中意巧妙的结合 的领域。
我不知道怎样爱你(因意取象法)
顾城

我不知道怎样爱你

走私者还在岛上呼吸 那盏捕蟹的小灯 还亮着,红的 非常神秘,异教徒 还在冰水中航行 在兽皮帆上擦油 在桨上涂蜡 把底仓受潮的酒桶 滚来滚去
我不知道怎样爱你
岸上有凶器,有黑靴子 有穿警服的夜 在拉衬衣,贝壳裂了 石灰岩一样粗糙的 云,正在聚集 正在无声无息地哭 咸咸地,哭 小女孩的草篮里 没放青鱼
评评顾顾城城的的诗 诗
通感法:(无形变有形,感觉成真实)感觉
❖ 通的感沟法通:,(即无我形们变常有说形的,通感感觉。成真实)感觉的 沟通,即物我象们叠常合说法的:通(感物。象交叠,形成新的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像象)叠不合同法的:物(象物在象注交入叠作,者形主成体新情的感物之像后)交不 同 进的而物 成叉 手象 为叠 法物另在合 。人一注在转种入一换物作起法象者,:的主进(表体而借现情成物手感为喻法之另人。后一,交种托叉物物叠象言合的志在表)一现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