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5年电子信息材料产业主要产品进出口额比较统计
我国各地区信息产业竞争优势的综合评价分析
2 评 价指标 体 系和评 价方 法
2 1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构 建 的 原 则 . 设计 信息产业竞争 优势评价 指标 体系 的 目的是 为 了建立
评价 系统 ,作 为比较分 析各省市 竞争优 势的标准 和尺度 ,并 为 最 终 提 供 建 议 服 务 ,应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
( )整体性原则。要尽 量反 映出信息产业 竞争优 势的各 1 种 因素 ,同时结构合理 ,全 面 、科学地 反映信息 产业 的发展 现状 。
( ) 导向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 该科学有效地 反应 信息产 2 业竞争优势的基本特征 ,使评 价结果 能为改善 和提高竞 争力 提供建议 。 ( )综合性原则 。即总量类指标 与结构类指 标相结合 的 3 原则 ,采 用总量类 指标主要从 总数上 反映情 况 ,采 用结构 类 指标 即 比重/ 比率指标 主要从结构上反映现状 。
l 信 息产 业竞争 优势评 价 的研究 综述
随着 中国信 息产业 的发 展 ,构建信 息产业竞 争优 势的评 ( )可 比性原则 。本文所构建的评 价指标体 系应 是能 够 4 价指标体系成为重要的课题 。杨建 华和卢 波… 建立 了电子信 对不 同区域 的产业竞争 优势进行 横 向比较的 ,保证评 价 目的 息产业发展能力的评价 指标体 系 ,包含 了四项一级 指标 :经 的可实现性 ,易于进行 比较 和排序 。 济能力 、技术 创新 与扩散 能力 、环境支 撑能力 、持续发展 能 (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数 据原 则上要从 现有统 计指标 5 力。王刚和王欣 设计 了信 息产业综合 水平 指标体 系,包 含 中产生 ,少量需重新统计 的指标应该 是确定 的且要考 虑到可 了信息产业规模水 平 、信息 产业结构水 平 、信息 资源利用 水 获 得 性 。 平 、信息产业贡献水平 、信 息产业 劳动力水 平这 5项 一级 指 2 2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标 。吴艳霞 、殷仲 民 选用 了两类 指标建立 了电子信 息产 业 本文在上述指标体系构 建原则 的指导下 ,结合 综述 中前 的竞争力评价模型 :投入类指标和产 出类指标 。 人 对于信息产业竞争优势 的研究 ,综合 考虑 国内信息产业 的 加 权 主 成 分 T P I ( ehiu rO drPe rn eb 发展现 状 ,并且 考虑 本文将采用 的评 价方法 ,构建 了信息产 O SS T cnq ef re rf e c y o e Smiryt Iel oui )价值 函数模 型 是 主成 分分 析方 法 业竞争优 势的评 价指标体 系 ,如表 1 i l i a Slt n at o d o 所示 。 和 T PI O SS方法 的结合 。这种 方法既 可 以得 到一个 客 观 的权 在这一评 价指 标体 系 中,包 含 了三 个 子 目标 ,分别 是 : 重 ,也可 以降低 指标 维 度 ,并 对 全 国各 地 区 的信息 产 业 进 综合经济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竞争优势 、环境支撑竞 争优势 , 行全面 、合理 、客观 的优 劣 排 序 。 目前 ,这 一 方 法 大 多 用 每个子 目标下分别包含 了不 同数量 的一级 指标 ,每个一 级指 在供 应链合作 伙 伴 的选 择 ,以及 医 院 医疗工 作 的综 合 评 价 标 下又包含 了能反应一级 指标 的二 级指标 。这 一评价 指标体 上 。当然 ,也有 学者 把这 种 方 法 引入 到 区域竞 争 力 的评 价 系的特点就是适合于定量分析。 和测度分 析上 ,例如董 晓辉 H 运用 加权 主成分 T P I 对 O SS法 这 里所使用的数据均 为二 手数据 ,主 要来源为 中国统 计 20 0 5年度 我 国东 部地 区知 识竞 争 力进 行 了测 度 ,并 根据 测 局 网站 、 商道网站 、《 诚 中国统计年 鉴 20 ) 中 国信息 产 07 ,《 度结果进 行 了模 式分 析 。郭新 艳 和郭 耀 辉 采 用 加权 主 成 业年鉴 ( 电子卷 )20 ) 《 07 , 中国 电子信息 产业 年 鉴 ( 件 软 分 T PI O SS价值 函数模 型 ,以 2 0 0 1年 我 国 3 0个省 市 自治 区 为样本进 行实 证分 析 ,探讨 我 国科 技 竞 争力 分 布特 点 。因 此 ,这 种方法用 于 区域 信 息产 业竞 争 优 势 的 比较 分析 具有 定 的合理性 。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5年半导体材料生产量.销售量和出口量汇总统计
计量单位
企业数(家) 本年生产量
公斤
279526056.3
公斤
1
11457
公斤
19
24038361.39
公斤
3
17226096.21
公斤
42
238250141.7
万片
39
250988.27
万片
9
85187.31
万片
5
85326.05
万片
25
80474.91
公斤
5
公斤
3
万只
1
万只
3
万只
9
万只
16
吨
75593 150062.8 1147229 34806.78 544750 3543
20713 23346183.65 394.6 202433 6677252.73 12581504.2 155101.78 531718152 22851064
》
本年出口量
8071930.98
60642.99
8011287.99 26745.8 58.97 14670 12016.83
179 4622
19
公斤
36
平方米
11
20700 23455344.4 403 206961 6503829.93 13993907.6 158062.05 535181328 23395401
摘编自《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
量汇总统计 本年销售量
276067842.1 11457 23368748.15 16154461.92 236533175 250470.14 84794.97 84922.05 80753.12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6年(第30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统计(二)
18
技 航术 天股 信份 息有 股限 份公 有司 限
19
公 宇司 龙计算机通信科
20
技(深圳)有限公司
51
东 天旭 马集 微团 电有 子限 股公 份司 有
52
限公司
53
舜 上宇 海集 斐闭 讯有 数限 据公 通司 信
54
技 浙术 江有 大限 华公 技司 术股份
55
有 浙限 江公 晶司 科能源有限
56
75
技 上有 海限 华公 虹(司集团)有
76
限 万公 利司 达集团有限公
77
司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
78
限 深公 圳司 市神舟电脑股
79
份有限公司
80
普 哈天 尔东 滨方 光通 宇信 集集 团团 股
81
份有限公司
82
风 南帆 通股 华份 达有 微限 电公 子司 集
83
团 骆有 驼限 集公 团司 股份有限
66
有 中限 冶公 赛司 迪集团有限
67
公 铜司 陵精达铜材(集
68
团 广)东有生限益责科任技公股司份
69
有 惠限 科公 电司 子(深圳)有
70
限 中公 国司 华录集团有限
71
公 深司 圳市共进电子股
72
份 安有 徽限 天公 康(司集团)股
73
份 双有 登限 集公 团司 股份有限
74
公 福司 州福大自动化科
93
限 阳技股份
95
有 北限 京公 华司 胜天成科技
96
股 厦份 门有 宏限 发公 电司 声股份
97
有 华限 润公 微司 电子有限公
98
司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
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年份(万人2008年677.31 2007年408.59 2006年505.07 2005年439.64
从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通讯设备、计算机行业正在一年年迅猛发展。
企业的数量从
2005年的8868个发展到2008年的14347个。
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
2. 1通信业
我国通信业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也最快,发展模式己由羊断经营转向竟争开放,
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通信综合能力基木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据中国信息年鉴和中新网披露:2001年我国的通信网络己形成“八纵八横”的格局,光缆线
路总长度为197万公里,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659个城市,2 070个县(区),还开通了中日、
中美、亚欧等多条陆地和海底光缆。
经过2002 .2003年的发展,中国电信网络规模进一步
2. 4广播电视业
据国家广播电形电视总局统计,目前国家广电光缆干线网为3. 8万公里,省级干线网为10万公里,地市、县分配网近300万公里,连通一亿户家庭。
2003年,全国广播形视系统总收入己达696亿兀。
广播电视业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文化环场和舆论氛围的同时,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 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pdf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8)第一节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8)(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8)(二)重点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 (9)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 (12)(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12)(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重点省市发展分析 (16)第四节中国重点区域信息产业发展分析 (19)第二章计算机产业 (23)第一节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23)1.中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 (23)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3)3.产业聚集已经显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 (24)4.产业出现了剧烈的企业结构变化和地区结构变化 (25)第二节中国计算机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25)1. PC (26)2.服务器 (26)第三节中国计算机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36)1. PC (36)2.服务器 (44)第三章通信设备产业 (47)第一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47)1、运营业:电信业务收入与用户增长不同步 (47)2、通信设备市场:运营商发展思路主导作用增强 (48)3、电信行业逐步走向薄利 (48)4、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高速增长 (49)5、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49)6、一批国内企业迅速崛起 (50)7、网络演进务实进行 (52)8、产业链竞争将成为行业竞争的新模式 (53)9、国际市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54)10、中国政府明确支持TD-SCDMA技术标准 (55)第二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56)1.程控交换机 (56)2.GSM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56)3.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57)第三节中国通信设备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58)2.主力厂商分析 (62)第四章集成电路产业 (73)第一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73)第二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75)1.计算机类集成电路 (75)2.工业控制类集成电路 (79)3.消费类集成电路 (84)4.通信类集成电路 (89)第三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92)1.竞争格局分析 (92)2.主力厂商分析 (96)(1)Intel (97)(2)TI (98)(3)东芝 (99)(4)三星 (99)(5)Infineon (100)(6)飞利浦 (100)(7)ST (101)(8)Hynix (102)(9)Motorola (102)(10)联发科技 (103)第五章消费电子产业 (105)第一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05)1.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106)2.低价竞争成为市场争夺焦点 (108)3.数字电视成为市场投入的热点 (109)4.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109)第二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12)1.数码相机 (112)2.数码摄像机 (118)3.彩色电视机 (120)4.端电视机 (124)5.DVD影碟机 (129)第三节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33)1.竞争格局分析 (133)2.主力厂商分析 (134)(1)东芝 (134)(2)联发科技 (134)(3)飞利浦 (135)(4)三星 (136)(5)意法半导体 (137)(6)瑞萨 (137)(7)松下 (139)(9)NEC (141)(10)TI (141)第六章软件产业 (143)第一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43)(一)产业现状与特点 (143)(二)重点省市发展概要 (149)第二节中国软件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55)(一) 总体概况 (155)(二) 系统软件发展状况 (157)(三) 支撑软件发展状况 (160)(四) 应用软件发展状况 (162)第三节中国软件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64)(一)竞争格局分析 (164)(二) 主力厂商竞争力评价 (169)第七章 IT服务产业 (178)第一节中国IT服务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78)第二节中国IT服务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80)1.维护支持 (180)2. IT咨询 (181)3.系统集成 (181)4. IT运营管理 (181)5. IT培训 (182)第三节中国IT服务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182)(一)竞争格局分析 (182)(二)主力厂商分析 (189)第八章互联网产业 (193)第一节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概括 (193)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环境 (193)2.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特征 (194)第二节中国互联网产业重点产品分析 (195)1.接入服务 (195)2.内容服务 (196)第三节中国互联网产业企业竞争分析 (203)1.接入服务 (203)2.内容服务 (211)第九章结束语 (222)第一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22)(一)计算机产业 (222)1.环保型显示器、大容量磁盘走向普及 (222)2.笔记本显示器走向两极化 (222)3.内存技术换代,软驱退出市场 (222)4.无线应用成为主流 (223)5.IA服务器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223)6.服务器低端市场细分化加剧 (223)(二)通信设备产业 (225)1.通信行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225)2.行业发展动力来自运营业的平稳健康增长 (228)3.外资企业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228)4.一批国内企业快速做强 (230)(三)集成电路产业 (231)1.集成电路之设计业发展趋势 (231)2.集成电路之芯片制造业发展趋势 (234)3.集成电路之封装测试业发展趋势 (234)(四)消费电子产业 (235)1.未来三年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35)2.新型产品比例将会保持加速上涨趋势 (236)3.品牌竞争和反倾销成为竞争主要手段 (239)4.国际消费电子产业向中国深层次转移 (240)5.众高科技企业纷纷涉足消费电子产业 (240)(五)软件产业 (241)1.信息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241)2.行业应用软件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嵌入式软件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软硬结合的着力点,Linux软件成为市场的热点 (242)3.新一轮重组将打造新的软件骨干企业 (242)4.软件人才结构将逐渐趋于合理 (243)5.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244)6.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增强软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45)(六)IT服务产业 (246)1.用户需求日趋理性,高端服务持续增长 (246)2.大型服务商主导市场,服务商走向分工竞合 (246)3.用户关注的重点由价格转向投资回报率 (246)4.应用外包服务在中小企业及非商用市场日渐普及 (247)5.融合IT技术与行业知识是IT服务商能力发展的方向 (247)(七)互联网产业 (248)1.网络环境的改善和网民的增长将促使互联网内容产业快速发展 (248)2.市场需求引导产品和技术发展,宽带接入市场将有较大增长 (248)3.文化产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将进行不断的融合 (249)4.构建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将成为互联网业务市场发展的关键 (250)5.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将影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250)第二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251)(一)有利因素 (251)1、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51)2、巨大的市场潜力 (252)3、集群不断形成,集群竞争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认识和采用 (252)4、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业的跨国转移,将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253)(二)不利因素 (253)1、产品与技术标准制订宽松且不及时,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 (253)2、加入世贸组织及文化背景差异引起合资企业“拆火”和单干风盛行 (253)3、知识产权意识不强,针对中国企业的倾销调查案例频出 (253)4、进口压力加大,产业面临较大冲击 (254)第三节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254)(一)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 (254)1、加强规划,实施电子产业振兴政策 (254)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55)(二) 建立健全产业预警及贸易磨擦应对机制 (255)1、成立消费电子产业预警机构,加强部际沟通与协调 (255)2、建立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制定统一的应对战略 (255)3、建立企业的预警机制是重中之重 (256)4、加强外贸、内贸市场产品信息收集与发布 (256)5、尽早确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性质 (256)(三) 加大产业重组力度 (256)1、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257)2、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差异化和品牌国际化发展道路 (257)3、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管理 (257)4、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58)(四)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拓展国内市场空间 (258)(五)广泛吸收外资,促进产业升级 (258)(六)加强出口协调,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发展 (258)第一章总论1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宏观概括(一)产业现状与特点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作者:孙浩翔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在经济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呈现出产业集聚效应。
文章以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相关的产业集聚外部性等。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规模经济效益;数据来源;模型构建;指标选择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F20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3-000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3.00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变成21世纪的新兴产业,而电子信息制造业开始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
从目前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同时也非常符合我国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发展模式。
根据马歇尔原理,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之间空间上的聚集可以很好地产生外部经济模式出现的集聚效应,对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下信息制造业出现集聚区域效应比较好的是美国的硅谷以及台湾的新竹,他们的成功经验说明了产业集群对于整个信息制造业这一资本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从我国的中关村科技园(几乎是我国信息科技园区的代表)来看,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却不是很好。
那么我国的电子产业制造业能否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影响规模效应的因素等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客观的研究。
1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指标选择虽然信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不得不承认电子信息产业依然还属于一种较新的产业集群,它与我国的其他国民经济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在研究中为保证数据具有可比性,借鉴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的信息划分基础来对当下我国的信息生产制造业进行合理划分。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5年各省市软件产业主要指标汇总统计(一)
8683253
嵌入式系统软
69808213
142482 1414005 19596 2863 1698 2477838 573776 123609 1802860 25902467 2466737 140497 1400804 11011 7039025 303929 569560 454623 22523703 5191
181763.98 399934 1316660.29 558401 2778024.15 255827 1052899.81 572627.76 2344568.86
单位:万元
地区
软件企业合计 一.按省市分列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按计划单列市分列 大连市 宁波市 厦门市 青岛市 深圳市 三.按副省级城市分列 沈阳市
1764 708 1022 1298 2097
15068197 3859993 9217448 13014088 42176299
6084642 979287 2305490 4150229 7503225
1639
14831215
4573223
长春市 哈尔滨 南京市 杭州市 济南市 武汉市 广州市 成都市 西安市
21712261 2502559 337104 116210 134460 10852227 1275661 653839 11852435 16334771 9632211 854767 6281803 299471 13915899 771780 5331530 2036254 17236892 89928 112096 2002534 8297108 424495 114548 3165409 114629 2962 45573 60015
中国信息年鉴2017:2012-2016年黑龙江省信息化发展基础数据
2012-2016年黑龙江省信指 标单位2012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增加值亿元25利润总额亿元20.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120.6利润总额亿元12.3微型计算机产量万台 3.56电子元件产量亿只 2.9微型计算机销量万台 3.57电子元件销量亿只 2.91通信业电信业务总量亿元297.2固定通信业务总量亿元68.4移动通信业务总量亿元228.8电信业务收入亿元246.6电信业增加值亿元140电信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97光缆总长度万公里40.1长途光缆总长度万公里4局用交换机容量万门640.8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4912.1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万户776.1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万户2853.83G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4864G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电话普及率部/百人94.7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74.4广播电视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8广播电台座14广播节目套数套10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8电视台座15电视节目套数套118有线电视用户万户613.24数字电视用户万户372.15有线电视普及率%48.4有线电视传输网干线网络万公里17.85计算机与网络互联网普及率34.5宽带上网用户数万户-手机上网用户数万户768科研与人才专利授权数件20261科研与开发(R&D)经费支出额亿元129.6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95教育经费占GDP比重% 3.98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70.45注: 带“*”数据指本科和专科学生,包括成人高校的普通本专科学生数,不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育厅,《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黑龙江统计年鉴》。
江省信息化发展基础数据2013201420152016125.4152.6295.42320.792833--17.725.342.7840.87137.59138.69144.72152.5913.5913.8220.9216.273.47 3.5 1.7 1.051.82.1 1.8 2.23.47 3.5 1.7 1.11.8 1.9 1.82.2338.2385.9459.29752.772.472.7--240.2313.2--273.8260.3239.1-123.9132.5128.4-108.997130.4-43.449.855.1-4.5 4.6 4.6551344.57401.81070-5388.77185.27318.7-747.8640.5596497.93020.43457.83329.83445.6837.41094.4705.6483.9-165.1845.71691.898.3106.9102.99103.878.890.287.36-98.698.6298.6498.8214141414909510111198.898.8298.8498.9315151515105118117121 703.87764.59685.68651.4620.73701.39619.67642.655.2259.8645.71-18.118.2517.86-39.541.744.5-459.6484.6519.55751160129220092510.919819154121894218046115.4170-157.70.8 1.1-13.47 3.5--71.873.173.5273.59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黑龙江省教(黑龙江省信息中心提供)。
电子工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解读201908)
391,电子器 者 有 喷 漆 工 艺 璃、电子专用 长 三 角 、
件制造397, 且 年 用 油 性 漆 材料、电子元 珠 三 角 区
电 子 元 件 及 ( 含 稀 释 剂 ) 件、印制电路 域 2019 年 ,
电 子 专 用 材 量10t及以上的 板、半导体器 其 他 2020
料制造398,
件、显示器件 年
生产工艺见表2-3。 b)电子电路
电子电路是指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印制元件、印制线路或两者结合的导 电图形的印制电路或印制线路成品板。包括刚性板与挠性板,单面印制电路板、双面印 制电路板、多层印制电路板以及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和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等。生产 工艺如下图所示。主要产污环节如表2-4所示。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电声器件及零件的产能单位为万只/a, 电子电路的产能单位为m2/a,电子专用材料的产能单位为kg(只)/a;
其他电子设备的产能单位为台(套、个)/a。
■主要原辅料及燃料
4.4.2.1 主要原辅料 a) 计算机制造排污单位、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排污单位 原料种类包括:HIPS(抗冲击性聚苯乙烯)颗粒、ABS(丙烯腈-苯乙烯-丁
规定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工业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基本情况填报要求、许可排放 限值确定和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合规判定方法以及自行监测、管理台账与执行报告等环境 管理要求,提出了电子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适用管理环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电子工业排污单位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及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 理信息平台填报相关申请信息,适用于指导核发机关审核确定电子工业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 许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者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关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分析
用 以上信息产业 部门划分标准 , 根据 20 03年 间投 入数据 。 表1 我国 息产 投 产出 信 业 入 表
单 亿元 位:
\产
巾
出’ \
\
投入
中 投 入 问
4270 71. 98, 9 2 28 l 2. 0 46 8 O
最 终 最 产 在GP 终 品 D
息产 业 的发展 水平 不平衡 , 与发 达 国 家的差距 还很 大。
[ 关键词]信息经济; 投入产出分析; 信息化水平 [ 中图分类号 ]4 [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 2 0 9 (06 0 0 3 0 17 — 58 20 )2— 00— 4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深入 , 明, 信 对经济发展来说 , 重要 的并不在于信息技术本 息产业在我国经济中所 占比重 日益加大 信息产业 身 , 而在于信 息技术 能否尽快走 向产 业化与市 场 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 , 据中国信 化 , 使我国产业结构处于渐进的持续调整过程 中。
息部 门统计 , 我国的信 息产业 以每年平均 3 % 的 0
( ) 息产 业投 入产 出分 析方 法 二 信
数率迅速增长 , 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不 由于信息产品在社会再生产部门的关联性 , 因 断 上 升 , 03 年 对 工 业 G P 的 贡 献 率 达 到 此可以从 国民经济角度来分析信息产品的经济效 20 D 2 %‘ 。由此可见 , 息产业正 在逐步 成为我 国 益 。把信息经济划分为若干不 同但有相互关联 的 l 2 J 信 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 并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社 部 门, 借助线形方程来模拟信息经济结构和社会生 会经济形态 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 。 产过程 , 以此综合分析相关信息经济部门的经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