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古代历史通史高考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通史政治:井田制(经济基础)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层层分封分封制(上层建筑)特点: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内容:把土地、人民分封给子弟、功臣、先代帝王后裔,拱卫周王朝统治

作用:①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②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出现强国兼并弱国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宗法制(大宗小宗)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

结,维护了周朝的统治秩序,对后世影响极深夏商周注:1.宗法制史分封制的核心和依据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3.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奴隶制)经济:农业:原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青铜农具的阶段

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

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商业:商朝因从事商业的人多而著称。文化: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殷商时期甲骨文金文(铭文)是汉字的起源夏朝:农业历法《夏小正》商代《殷历》夏商时代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

政治:背景:社会处于大变革中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魏、赵、秦(同时出现)

变法: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经济:生产力进步(出现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瓦解步确立封土地兼并问题建土地所有制农业: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出现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出现原因:1.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使得生产力提高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商鞅变法)

小农经济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评价:①有一定生产资料,有生产积极性②有利于精工细作的发展③十分脆弱④规模小,不利于扩大生产和交换,阻碍社会发展

发展小农经济的有利因素1.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提高2.拥有一定生产资料有生产积极性3.农民为生存努力,精耕细作4.政府的重视

发展小农经济的不利因素:1.分散,抗灾能力弱2.分散,难以扩大规模3.阶级剥削严重

中国古代农业特点:1.精耕细作铁犁牛耕2.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3.自给自足缴纳赋税4.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赋税:春秋时期齐: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

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1.农业的补充与从属2.历史悠久领先世界3.多种经营形式并存4.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春秋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范蠡被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奴隶制瓦解)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经济政策: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

战国重农抑商影响:积极(封建社会前期):1.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封建制兴起)家的经济基础2.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口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封建社会后期)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收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社会进步

思想:思想:百家争鸣(春秋孔子、老子;战国孟子、荀子、庄子、法家、墨家);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教育上开创嗜血、提出有教无类、注重全面发展(六艺)、整理典籍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养浩然之气

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

老子:提出道的哲学概念、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小国寡民的政治追求

庄子:天道无为、道无所不在

法家:李悝著有《法经》,韩非子主张:将法术势相结合、事异则备变、加强君主集权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百家争鸣的意义:①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②儒家思想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孕育了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标准;道家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器③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文艺:《诗经》;《离骚》;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

科技:算术:算

天文历法:战国时期石申《石氏星表》(现存最古老星标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

三公九卿制:皇帝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御史大夫太尉丞相

(监察)(行政)(军事)

少府治粟内史廷尉典客宗正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

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封制是世袭,郡县制是由皇帝任免与分封制比较:1.

调动,不得世袭2.分封制地方有独立性,郡县制地方没有任何独立性

经济:商业:推行重农抑商、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市”的形成与发展秦国(咸阳)(长安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令、长管理)手工:青铜器轻巧华丽,瓷器生产技术成熟

赋税:秦朝赋税沉重

文化:统一文字(篆隶通行)思想上:焚书坑儒

推行法家学说

设立乐府机构

政治:增强君主专制措施①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②皇帝创办由亲信近臣构成的外朝

监察体制:西汉时期设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

选官制度:察举制(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向朝廷推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察举制意义:积极:为选士制度开了先河,有利汉代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知识和倡行注重德行的民风,促进教育的发展。消极:导致权力分散,弄虚作伪、伪诈公行,被举荐之人素质得不到保障

行政区划:沿用秦朝郡县制,在郡之上设置了州

经济农业::生产工具:①铁犁牛耕得到普及②汉代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东汉时期发明了耦犁,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轻便的一牛挽犁

赋税:①西汉时期编户齐民(行政;赋税制度)②人头税(赋税沉重)③土地税(赋税较轻)④服兵役徭役

中国古代赋税特点:①各个朝代征收税赋的比例和数额有所不同②中国古代赋税的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③征发无度、无有定准

中国古代赋税评价:正面:能够保证封建朝廷财政收入负面:农民负担沉重、失去土地

水利工程:①农民创造“井渠”“坎儿井”至今影响吐鲁番、哈密一带②王景治黄河

手工业:①田庄手工业得到发展②西汉时在长安设立工厂“东西织屋”;在齐郡设“三服官”③汉朝纺织技术相当发达(马王堆出土素纱禅衣)④汉代铁业官营制;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从起初的阳)西汉(洛自然通风到人

力皮囊鼓风再到畜力鼓风;东汉杜诗发明水排④东汉的青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东汉(长安)商业:①商运活跃②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九市;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而形成车水

马龙的繁荣景象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③汉经济政策:①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丝衣乘车②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初为了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④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⑤汉武帝时期开创丝绸之路以通商思想:西汉初无为而治的作用:积极: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恢复②有利于封建社会稳定③有利于生活

改善消极①土地兼并,商贾膨胀②边境不宁③王国问题汉代新儒学:

——为主张:①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加强中央集权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强化君权;同时用神权来限制君主权利③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③宣扬“天人合一”带有神学倾向.特点:①外儒内法,兼并各家思想②.实质:借神权强化皇权,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②是儒家影响:积极:①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理论依据消极:①有神学思想,使两汉时期迷信泛滥学说逐步成为正统思想③推动了教育发展

②禁锢人民思想,使科技不发达新儒学和旧儒学的区别:①旧儒学是百家之一,新儒学当做真理独尊②旧儒学谈论现实问题,新儒学谈论神学③旧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新儒学成了“政治敲门砖”④旧儒学在充实发展,新儒学当做圣经教育:①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教科书:五经;教官:五经博士;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者做官;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科技:算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制计数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应用算术专著农学:西汉汜胜之编写《汜胜之书》,是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奠定之作医学:,奠定中医临床医学基础,被誉为医家“万世宝典”东汉末,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

四大发明: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书写用纸,东汉时期蔡伦发明蔡伦纸(特点:造价便宜,便于携带)文化:隶书在汉代走向成熟;汉代设置乐府;汉赋(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汉武帝时期,赋的创作走向全盛(西汉:杨雄《甘泉赋》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东汉:张衡《西都赋》《东都赋》班固《西京赋》《东京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