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成语(公开课)
正确使用成语(公开课)

2、对象错位
4、语意重复 6、敬谦错位 ?
在使用成语过程中,我们要注意______________
看一看,小结高考成语考查规律
2014年全国部分省市高考考查成语汇编
【2014全国大纲】 盖棺论定 敝扫自珍 风声鹤唳 叹为观止 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 【2014新课标卷】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2014新课标二卷】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2014安徽卷】 弥足珍贵 登堂入室 蒸蒸日上 当仁不让 【2014广东卷】 不瘟不火 大而化之 连篇累牍 如鲠在喉 【2014山东卷】 不寒而栗 反戈一击 广开言路 各有千秋 2、从成语的来源来看,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成语或 【2014四川卷】 无可厚非 报刊上经常见到又常用错的成语。 无可非议 安之若素 息息相关 【2014江苏卷】用心 匠心 别树一帜 别有洞天 浑成 饱满 【2014浙江卷】推脱 不只 不瘟不火 大而化之 【2014安徽卷】 弥足珍贵 登堂入室 蒸蒸日上 当仁不让 【201辽宁卷】空谷足音 洞若观火 外圆内方 倚马可待 3、从试题的组合来看,所涉及的四个成语大都从成语的意义、使用对象、 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进行考查。 【2014天津卷】精细 精确 用心倾听 凝神谛听 【2014江西卷】词语 词汇 不免 未免 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宾,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友谊”。 相敬如宾:只能针对夫妻而言。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 像对待客人一样。
3、现实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 改革,甚至阻挠改革。 褒贬误用
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没有心机。是褒义词 。
语意重复 4、“感动中国”人物陈健,为朋友守墓37年,这种信守承诺的精
神,使他在海内外闻名遐迩。
【高中语文】成语公开课)(定稿)

例:周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练: 高攀龙(攀龙附凤 )王人美(成人之美 ) 龚自珍(敝帚自珍)陈残云(风卷残云 ) 陶成章(出口成章)杜鹏程(鹏程万里) 王任重(任重道远)马致远(宁静致远)
在下面表情的词后面填上一
个与眉毛有关的四字格成语:
例:蔑视——横眉冷对 舒畅—— 扬眉吐气 喜悦—— 喜上眉梢 忧愁—— 愁眉苦脸 兴奋—— 眉飞色舞 愉快—— 眉开眼笑
一、张冠李戴
【解读】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若使用不当, 就要出差错。
【例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 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 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解析】“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 此用于“人”,适用对象误 。
二、望文生义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 导致误用 。
(见义勇为 )
《论语-为政》
4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国语-晋语》)
( 有名无实)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 )——(孟郊-《登科后》)
成语之最
最遥远的地方—— 最荒凉的地方—— 最昂贵的稿费—— 最高的巨人—— 最长的一天—— 最大的巴掌—— 最吝啬的人—— 最厉害的贼 ——
天涯海角 不毛之地 一字千金
顶天立地 一日三秋 一手遮天 一毛不拔 偷天换日
成语的特点
①源远流长。 ②精炼含蓄。 ③定型不变。
高考视点
知识点剖析:
成语因其言简意赅,运用频繁,而 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正确使用成 语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 查的内容以常见成语为主,侧重考查 容易用错的成语。考查的角度有近义 成语的辨析,有适用对象、范围、语 境的判断,词义准确性的考查,词义 感情色彩的分辨等。
2018高考语文正确运用成语复习(公开课)学案

正确使用成语专项复习梁慧复习目标:1.了解考纲2.掌握高考常见的成语类型及解题技巧(重点)复习重点掌握高考常见的成语考查类型及解题技巧。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二、考情分析三、考纲解读考纲中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就是说要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等。
(能力层级为D级)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这就要求考生应从两个方面把握词语:一是正确理解词语的语义,看使用得是否正确;二是正确使用词语,看表达效果是否更好。
高考真题再现判断下列成语正误。
1、(2017高考1卷)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2、(2017高考1卷)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3、(2017高考2卷)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4、(2013·全国大纲卷)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5、(2010·全国Ⅱ卷)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6、(2012·浙江卷)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2007山东卷)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8、(2012·辽宁卷)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总结:常见考试类型: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语义重复搭配不当多义成语五、正确使用成语考点一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指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蕴是约定俗成的,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地理解,导致理解不确切而造成的运用错误。
咬文嚼字公开课课件

咬文嚼字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汉语》教材第四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的内涵与外延、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境意义及修辞效果。
通过深入剖析“咬文嚼字”这个成语,使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词语的内涵与外延,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2. 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学会运用词语表达情感。
3. 掌握词语的语境意义及修辞效果,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咬文嚼字成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现代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a. 播放一段采访视频,采访对象在表达时出现词语使用不当的情况。
b. 学生讨论:采访者在表达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2. 知识讲解:a. 讲解词语的内涵与外延,举例说明。
b. 讲解词语的感情色彩,举例说明。
c. 讲解词语的语境意义及修辞效果,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a. 给出两个句子,让学生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b. 讲解答案,分析错误原因。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b. 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的内涵与外延2. 词语的感情色彩3. 词语的语境意义及修辞效果4. 咬文嚼字成语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他说话总是模棱两可,让人难以捉摸。
2)这位演员表演得栩栩如生,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b. 仿写一个咬文嚼字的句子,并解释其语境意义。
2. 答案:a. 1)不恰当,应改为“含糊其辞”。
2)恰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咬文嚼字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推荐阅读:《咬文嚼字》杂志。
公开课用_正确使用成语

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指搬运书籍时,(因为书多)把牛累得 出汗;存放书籍时,(因为书多)装满了屋子。这里明显 是因为不知道使用对象,而把用于书的成语扩大到人身上。
2 、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
蔻年华、风华正茂。
其次,要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 误的能力。以下为成语误用的类型。
高考成语运用九种常见错误类型
(一)望文生义(二)误用褒贬 (三)用错对象(四)谦敬错位 (五)重复累赘(六)搭配不当 (七)前后矛盾(八)不合语境
(九)不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
(一)望文生义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正确含 义,只是从字面上去牵强附 会,做出不正确的解释。
4、“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 形容生活艰辛。
5、"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 间不可用。
(四)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 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是 敬辞,只能用于别人。如 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 敬错位。
1、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是敬词,多用于感谢别人。
“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 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二)误用褒贬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 褒义词:词义带有赞许、肯定等感情色
彩的词。 贬义词:词义带有不赞成、否定等感情
色彩的词。 命题者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要 注意辨析。
1、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 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 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 争着赶去。贬义词。
成语运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成语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和作用。
2. 学习常用的成语及其运用。
3. 培养学生记忆成语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 常用的成语及其意义。
3. 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理解成语在语言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习成语(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学生跟读并记忆。
常见成语:1) 画龙点睛:在作品或事物的关键地方起到关键作用。
2) 独一无二:独特而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3) 刻舟求剑:盲目按照以前的方法行事,不顾环境的变化。
4) 金玉良言:非常好的忠告或建议。
5) 两全其美:可以同时满足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
3. 成语运用练习(3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填入合适的成语来完成句子。
例:1) 她用一句________,给我提了个醒。
2) 他工作中的经验是________。
3)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________的注意。
4) 她母亲对她的________话,让她警醒了很多。
5) 为了________,大家一起努力工作。
4. 成语运用游戏(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运用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出题,其他小组成员猜测成语的意思,并用成语造句。
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成语的学习和运用,强调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来进行评价。
可以评价的方面包括学生对成语定义和意义的理解、记忆成语的能力以及运用成语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组织成语故事会,分享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运用。
例如,读一些古代诗词或小说,学生找出其中的成语,并理解其在作品中的含义和作用。
3. 制作成语卡片,供学生学习和记忆成语使用。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正确运用成语(公开课)

练习篇
1、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 “国家破产”的边缘。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望文生义。
2
浩如烟海:形容图书、典籍等极为丰富。用错对象
3、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 忍痛割爱。
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 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2、八(6)班涌现出四个优秀小组,十多个先进学 生,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 “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用在此处显得大词小用。
七、敬谦错位 该用敬辞的地方误用了谦辞,
积累篇
常见语义前后矛盾的例子:
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 没有份量的不刊之论 浮光掠影的看留下极深印象 精心组织而不期而遇
积累篇
常见的谦词和敬词:
蓬荜生辉(谦词) 鼎力相助(敬词) 不情之请(谦词) 敬谢不敏(敬词) 才疏学浅(谦词) 高抬贵手(敬词) 信笔涂鸦(谦词) 不吝赐教(敬词) 一孔之见(谦词) 洗耳恭听(敬词)
“耸”和“骇”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也有 明显的区别。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使人震惊, 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 “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 震惊的事。
总结篇
误用类型
1、望文生义 3、褒贬误用 5、前后矛盾
2、用错对象 4、语义重复 6、不分轻重
7、谦敬错位 8、近义混淆
该用谦辞的地方误用了敬辞。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 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 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亡羊补牢》。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明白“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道理,遇到问题时要勇敢面对,积极解决。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亡羊补牢》。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亡羊补牢》的课件或黑板。
2. 成语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亡羊补牢》的。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成语“亡羊补牢”的思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理解寓意(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羊丢失了要赶快修补羊圈呢?(2)学生讨论,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即出了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补救,防止更大的损失。
4. 应用成语(1)教师出示成语卡片,学生朗读并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2)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成语“亡羊补牢”进行语言表达,如造句、演小剧等。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如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等。
6.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将课文《亡羊补牢》背诵给家长听。
(2)用成语“亡羊补牢”写一篇小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议论文等形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活动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中班语言公开课优质教案《成语接龙》

中班语言公开课优质教案《成语接龙》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选自中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趣味成语》,详细内容为“成语接龙”。
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成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至少10个新成语,并能够运用成语接龙方式进行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成语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语记忆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成语接龙游戏规则,以及如何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成语卡片、黑板、成语接龙游戏规则海报。
2. 学具:学生准备一本成语词典(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以一个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对成语故事兴趣,从而引导他们进入成语接龙游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通过展示成语卡片,讲解成语接龙规则,并以“一心一意”为例,展示如何进行成语接龙。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练习,我在一旁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 游戏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我担任裁判,记录每个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成语接龙规则2. 常用成语列表3. 学生分组及成绩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至少10个成语接龙,家长签字确认。
答案示例:一心一意 > 意气风发 > 发扬光大 > 大公无私 >私心杂念2. 家长反馈:请家长在作业完成后,给予孩子适当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成语接龙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记忆困难。
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加强对成语记忆方法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成语故事书籍,解更多成语背后故事,激发他们对成语兴趣。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成语接龙比赛,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_正确使用熟语课件_公开课

• 在下列句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 1、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制球 能力再强,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 功亏一篑。 也会—— • 2、联合国安理会有明确的职权范围,不 应—— 越俎代庖,介入其它机构处理的 事情,特别应尊重联合国大会的权威。 • 3、为迎接奥运,出租车司机学普通话、 说普通话已——蔚然成风 ,令来津的游 客刮目相看。 • 4、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 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普通百姓没有 丝毫的迟疑和退缩,用自己最朴素无华 的行动,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 淋漓尽致 。 支援”的传统美德诠释得——
应试技巧
1、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2、反复阅读,抓住语境 3、熟悉词义,避免误用 4、重视积累,减少盲点
新题探究
请写出出自《鸿门宴》的成语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 犯群众的利益 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 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 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 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 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7.形近混淆
(1)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 他在世界杯赛场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 救了意大利队。
(2)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 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一蹴而就。
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孚”是“令人信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动力大,收到的成效却 服”之意。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 很小。句中把它与语素位置不同且语意完全相反 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 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 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B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 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 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 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 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 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 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 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 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 “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
成语运用(公开课)

成语误用情况
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 再用成语,则造成重复。
成语误用情况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 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 些成语中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 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仔 细辨析成语意思,则容易造成望 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 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 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 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这个成语的词义与所要 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 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把“降价的烽火”理解为“火中取栗”的“火”显然是望文生义。而且 “火中取栗”也带有贬义,用在本句不合适。
9、2003年杭州市中考题:
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 扬厉,在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 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 市场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 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 B.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 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 C.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 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 D. 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 是否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
成语公开课(微)

“汗牛充栋”只能形容书多。
错误类型二:对象不当
5 、刘翔继 5 月破世界纪录之后,又以 12 秒 88 的成绩获世界冠军,消息传来,国人弹 冠相庆。 6、汪锦元长期打入汪伪内部做情报工作, 不料东窗事发,被捕入狱。
弹冠相庆: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 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东窗事发:比喻阴谋已败露。
“登高自卑”不是登上高处感觉自己的渺小。本指登 山从山底下开始,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 “罪不容诛”不是说罪行不够处死,而是说判处死罪 还抵偿不了罪恶。
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
3、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 斗,几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堪称人类 历史上“最珍贵的友谊”。 4、今年消费者对小型发电机反应冷淡, 造成厂家发电机大量积压,各仓库发电机 汗牛充栋。
错误类型三:褒贬失当
7 、每个考生都要注意休息,否则有个三 长两短,就会影响考试。 8 、大家休息时,小金还在割稻子。他挥 汗如雨,身上衣服全湿透了。
“三长两短”多指意外的事故或灾祸,常作死 亡的委婉语,形容考生有些言重了。 “挥汗如雨”只能用于指很多人。一个人应为 “汗流浃背”。
错误类型四:轻重失当,范围不清
错误类型六:谦敬错位
13、有一个同学跟我说:“想到八个月后 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 有准备好呀!” 14、《文史资料存史选编》中的不少资料 是属于空前绝后的,被尘封了几十年,如 果不是这次清库工作,极有可能被湮没。
“心有余悸”应针对已经过去的事而言,高考 是八个月后的事,用在此不合逻辑。
成语与衣食
凤冠霞帔 黄袍加身 锦衣玉食 钟鸣鼎食 千里莼羹 粗茶淡饭 Nhomakorabea语与住行
钩心斗角 窗明几净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高枕无忧 车水马龙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正确运用成语(公开课)

文化背景差异
总结词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对某些成语的理解和使用可能存在偏差。
详细描述
学生对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不足,导致在使用时出现误解或误用,如将“愚公移山”简单地理解为毅力与坚 持。
03
中职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方 法与技巧
深入理解成语含义
总结词
理解成语的含义是正确运用的基础,需 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些成语的用法,分享各自 的理解和经验,促进相互学习。
写作中正确运用成语的技巧
理解成语含义
避免生僻和歧义成语
在写作中运用成语前,应深入理解其 含义,确保使用准确。
尽量少用生僻和容易产生歧义的成语, 以免造成读者困扰。
选择合适语境
根据文章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增强 表达效果。
阅读理解中成语的运用分析
VS
详细描述
首先,学生需要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其次,学 生可以通过多读、多写、多听、多说等方 式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培养语感。
注意成语的适用语境
总结词
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适用语境,学生需要准 确判断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详细描述
学生应了解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场合,注意区 分褒义、贬义和中性成语的使用情境。同时, 学生还需要关注成语的语体风格,选择适合 口语或书面语的成语。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加强口语表达训练
通过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注语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资源
1 2
关注语言发展的动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演变。教师应关 注语言发展的动态,及时更新教学资源。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4.知识积累:易张冠李戴的成语
休戚相关 炙手可热 振聋发聩 车水马龙 明日黄花 汗牛充栋 两小无猜 络绎不绝 济济一堂 相敬如宾
崭露头角 芸芸众生 雨后春笋 扣人心弦 悬壶济世
(三)练兵——当堂演练,学以致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成语误用的望文生义和对象误用两种类型,下节课我们将受汉民族的成语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辨析成语的适用对象
教学重点
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辨析成语的适用对象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直接导入
成语是中华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成语也是高考的一大重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如何正确辨析并使用成语。
2、教学内容
(1)观阵——透析考点,熟悉题型
1.考查等级:E(表达应用)
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考查重点和难点:
①联系语境考查,生活中常见易错的成语
②多义成语
③近义成语
3.题型:正误判断和近义辨析
从错误干扰项的设置情况看,考查的内容重点集中在成语运用中的望文生义、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褒贬误用、谦敬错位、适用对象错误、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几种情况。
四、布置作业
《3读3练》P18-19
板书设计:
正 确 使 用 成 语
1、望文生义
2、对象误用
了解高考考查要求
通过例题,理解望文生义题型,并能解答此类题型
通过课堂练习运用解题技巧
学生解释成语的关键语素
成语错用类型与情境判断(公开课)

成语与生活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 攻艰克难……
“攻艰克难”应为“攻坚克难”。
众志成城,共克时坚。
“共克时坚”应为“共克时艰”。此外也常 见“共赴时艰”“共度时艰”等表述。
这种哄抬物价、发“疫情财”的行为令人 不耻。
“令人不耻”应为“令人不齿”。
不到3天,社区的消毒水几乎消耗殆尽。
请指出如下为什 么错误:
1. 目前的当务之急 2. 津津乐道地说
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 用于别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 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虚怀 若谷。
请指出下列成语使 用是否正确。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 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 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 居室蓬荜生辉。
美好的景物让人感到生动美好。(第 一步) 呼之欲出
此处使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不合 乎“生动美好”的语境,充当陈述性 的成分不恰当。(第二步)
⑤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 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 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 头。”
林黛玉说宝玉是一个虚有其表的人。 (第一步) 苗儿不秀
第二个意义,符 合“黛玉调侃宝玉徒有其表”这一语境 (第二步)
⑥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在 有一个多月就进考场了,我们要做好充分 的准备,避免届时心有余悸。
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考场 上紧张害怕。(第一步) 心有余悸
成语意思中 的“回想起来”与句子“考场上” 的语境矛盾,充当句子成分来说明 “届时”不当(第二步)
指手画脚 说话时用手脚动作示意,也比喻瞎指挥, 妄加评论指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语义重复
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词语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 语意重复。 1、夜黑风高,周小羽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 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2、刘小杨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 言之隐的苦衷。 3、小石头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 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4、班主任忍俊不禁地笑了。 5、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6、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救人。
“耸”和“骇”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也有 明显的区别。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使人震惊, 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 “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 震惊的事。
总结篇
误用类型
1、望文生义 3、褒贬误用 5、前后矛盾 7、谦敬错位 2、用错对象 4、语义重复 6、不分轻重 8、近义混淆
12.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 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B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 母不要评头论足。
五、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 回事,前后矛盾。 1、 三组组长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2、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 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3、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军战 士, 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六、不分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有些成语词义较轻。特定的语境 要选用轻重相配的成语,否则会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 “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巧极 其精巧。)
三、褒贬误用
有一些成语,带有感情色彩,在该用褒义词的句中 用成了贬义词,在该用贬义词的地方用成了褒义词。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 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像成群的鸭子一样争先恐后地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相追逐,含贬义。) 2、园丁康居工程要启动了,消息一传出,广大教 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 “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做官或升官,其同伙也应将 得到提携而互相庆贺,含贬义。)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 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 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2、王校长的一番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对 这件事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 。 “抛砖引玉”中的意思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
6、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一提到运河近几年的治理变化,管委会的老 李夸夸其谈,喜形于色,充满了建设的自豪。 B、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不断出现,有如雨后春 笋。
C、厦门鼓浪屿海滩的美景,使游客们留恋忘返, 望洋兴叹。 D、由于乡亲父老的艰苦奋斗,只不过几年,我 的家乡就改头换面,山青水绿,牛肥粮多了。
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 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 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 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 设身处地与身临其境
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前者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一般形容人;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一 般形容物,不指人。
练习篇
1、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 “国家破产”的边缘。
积累篇
常见语义重复的例子:
好像如芒在背 真知灼见的意见 至今还记忆犹新 人民生灵涂炭 难言之隐的苦衷 津津乐道地说 浑身遍体鳞伤 显得相形见绌了 让人贻笑大方 责无旁贷的责任 忍俊不禁地笑了 目前的当务之急 海内外闻名遐迩
积累篇
常见语义前后矛盾的例子:
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 没有份量的不刊之论 浮光掠影的看留下极深印象 精心组织而不期而遇
积累篇
常见的谦词和敬词: 蓬荜生辉(谦词) 不情之请(谦词) 才疏学浅(谦词) 信笔涂鸦(谦词) 一孔之见(谦词) 鼎力相助(敬词) 敬谢不敏(敬词) 高抬贵手(敬词) 不吝赐教(敬词) 洗耳恭听(敬词)
积累篇
容易混淆近义词及反义词
屡试不爽与屡试屡爽 狼狈为奸与朋比为奸 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 耳濡目染与耳闻目睹 息息相关与休戚相关 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
A
11、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A眼前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皱纹,一看 就使人感到这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B.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已经 蔚然成风。 C.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加飞黄 腾达,可以作为艺术反映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彩 。 D.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 天面面相觑的写字台上。
2、王校长的一番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对 这件事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 。
“抛砖引玉”中的意思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 自己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一般用在自 己身上。
八、近义混淆
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 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 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 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2、八(6)班涌现出四个优秀小组,十多个先进学 生,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 “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用在此处显得大词小用。
七、敬谦错位
该用敬辞的地方误用了谦辞, 该用谦辞的地方误用了敬辞。
5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 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 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 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 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实战篇
1、下列句子加横线成语运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A、我们班的张新同学喜欢学别人说话腔调, 学得惟妙惟肖。 B、小明真是独出心裁,制作的风筝就是与众 不同,令人叫绝。 C、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 热情鼓动起来。 D、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 下风。
2、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6、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 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用于贬义。误用褒贬
7、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 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 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搭配不当
10、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 多段落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B.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 识之土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起死 回生。 C.要在学术上推波助澜,并不是抛弃国学, 国学的精粹不但不能丢,有些还应深入研 究。 D.扮演蔺相如、伍子胥等人物的都是9至11岁 的小演员,他们栩栩如生的演出展现了 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7、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新建的雷峰塔横空出世,成为西湖南线一 个重要的景点。
B、西博会狂欢节那天,大家拥到大街上去, 社区里十室九空。 C、半山腰的松柏根深蒂固,才显得枝繁叶茂。 D、纳米电子技术有望水到渠成地成为目前以 硅等为基础的微米集成电路技术的“接班人”。
8、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C ) 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 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望文生义。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各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 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图书、典籍等极为丰富。用错对象
3、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 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不得不放弃原属于自己的东西。用错对象 4、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不情之请:谦辞,不合理的请求。使用错误。颠倒谦敬
期末复习之
——正确运用成语
成语是汉语言的瑰宝,是长期习用的定 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 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在口 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来源:
(1) (2) (3) (4) (5) 历史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传说 古典文学作品 生活中的约定俗成
D
D、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也无可非 议,因为谁也不能规定作者应该怎样写。
4、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D) A.这两本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 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 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 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D.美丽的画面与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 这部影片达到很高的艺术效果。
自己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一般用在自 己身上。
七、敬谦错位
该用敬辞的地方误用了谦辞, 该用谦辞的地方误用了敬辞。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 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 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 都涣然冰释了。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 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 D、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 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9.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 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 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B.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为他们 送行,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朋友失约,对 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C.“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 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瓜 熟蒂落。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 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 异思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