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①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如:冰融化为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碘升华,蜡烛融化等②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③本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主要是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
④伴随现象: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①定义: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②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③本质:分子或粒子本身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粒子。
④伴随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4.特别提醒①爆炸有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如:火药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
瓦斯爆炸、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原子弹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②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不是化学变化。
③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浑浊的泥浆水放置较长的时间会产生沉淀。
④有变色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红墨水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
⑤产生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干冰升华、碘升华。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①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性质的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③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①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性质的确定:通过化学变化来确定。
③内容: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方法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4.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例如:因为铜有导电性所以铜可以做导线。
因为导线是用铜做的所以这个用途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讲解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①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②胆矾的研碎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的胆矾无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氢氧化铜沉淀等)④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块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特征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变联系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实例实验③和④、燃烧、腐烂、发酵、金属生锈、火药爆炸等实验①和②、凝固、挥发、升华等本质区别(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有其他(新)物质生成【要点诠释】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知识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测等)通过化学变化可知实例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要点诠释】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习要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习要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单质- 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2. 原子和分子-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电子-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第三单元物质的制取和纯净1. 常见气体的制取-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分解法、置换法、复分解法2. 物质的纯净- 过滤: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 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分离混合物第四单元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酸:能释放出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 氧化剂:接受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提供电子的物质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化学1. 食物中的化学- 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存期的物质2. 生活中的化学- 洗涤剂:去除污渍的物质- 燃料:汽油、柴油、天然气等- 化肥和农药: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虫害的物质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研究要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一、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例如: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 溶于水;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某些性质也会随着变化
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大气压为101kPa)
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
球,并渐渐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
钠的物理性质有:
硬度:__较__小____,密度:比__煤__油___大__而__比__水___小__, 熔点:__较__低____,颜色:__银__白__色____。
化学性质有:
该金属能够与___水___不__需__要__发__生__化__学__变__化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作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熔点、沸点、密度等。
3.物质的__性__质___决定物质的__用__途___(填“性质” 或“用途”)。
新课导入 说说下图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冰融化
木头燃烧
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
图标 名称
说明
护目镜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 睛
排风
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 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
热烫 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或用到温度较高 的仪器。应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 免直接触碰
图标 名称
说明
明火
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 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举例 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硬度、密度、导电性、导
稳定性等
热性、延展性、吸附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变化)。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详解 新人教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详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含考试重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重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变,主要指形状改变和三态变化。
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
2、化学变化(重要):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重要):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等。
2、物理性质(重要):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光泽、导电性等。
常用“能、会、易、可以”描述化学性质。
3、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蜡烛:密度比水小,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最低,加热用外焰加热。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1、常见事故的处理(重要):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要用沙子或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泼灭。
大量的酸(或碱)液洒到桌子上:要加适量的NaHCO3(或CH3COOH)溶液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并用抹布擦净。
2、固体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原则: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重要):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一横:先将试管或容器横放。
二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或容器口。
三慢竖:把试管或容器慢慢竖起来,使药品滑到底部。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一斜:先将试管平放或倾斜。
二送: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不: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别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XXX、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干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爽朗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索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别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歪(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办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别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别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洁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别聚成水滴也别成股流下。
(7)可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别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别尝、手别摸、鼻别闻(闻的办法:扇闻)未讲明药品用量时:液体普通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梳理】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1、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实例冰→水→水蒸气、酒精挥发、石蜡融化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蜡烛燃烧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时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
胆矾的研碎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例题:1、A、酒精挥发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C、火药爆炸D、气球爆炸E、汽油燃烧F、海水晒盐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H、米饭烧焦I、植物光合作用J、发生沙尘暴判断以上选项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牛奶变酸C、煤气泄漏遇火爆炸D、蒸汽锅炉爆炸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物质B、物体C、运动D、实验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5、化学是在、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与的科学。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官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例题:1、酒精是一种()的液体,具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实例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沸点、挥发性、导电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等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实例物理变化:发光、发热、挥发、蒸发等化学变化:燃烧、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酵、分解等二、化学实验和探究1、科学探究(1)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2)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三“关注”:关注性质、关注变化、关注过程与结论2、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分为外焰、中焰、内焰。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蜡烛燃烧表达式:3、人体呼吸实验(1)探究方法: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法)(2)吸入:空气(主要是氧气和氮气,但氮气基本不参与反应)呼出: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氮气不参与反应)三、实验基本操作1、托盘天平的使用(1)精确度是0.1g(2)使用规则:左物右码(3)药品质量=砝码重量+游码重量(4)药品是干燥固体时,需要在左右盘先放一张大小和质量相同的纸;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时,需要放在玻璃器皿中。
2、仪器连接(1)玻璃管与胶皮管或橡胶塞连接时,都要先用水润湿。
(2)橡胶塞塞入容器口时不能把容器抵在桌面上。
(3)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段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3、药品取用(1)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凑近闻药品气味【正确方法是: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不品尝药品节约原则: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只能放入指定容器中。
(2)固体药品取用块状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3)液体药品取用①取用大量液体:一倒: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防止污染药品或者腐蚀试验台】二向:标签必须朝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三紧挨: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防止药液损失】四还原:倒完液体之后应该立即塞紧瓶塞、放回原处、标签朝外【防止药品潮解或变质】②取用少量液体:使用胶头滴管在容器正上方竖直滴加,不能接触容器壁【防止污染试管或试剂】取液后,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胶帽】③取用定量液体:使用量筒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药品直至液面靠近目标刻度,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直至达到目标量。
最新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水的沸腾;
将蓝色块状的胆矾 磨成粉末;汽油、 酒 精挥发;铁水铸成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木柴燃烧;
铁的生锈;往石灰 石中加盐酸有气体
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蜡烛融化
物理变化
同时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
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
他物质, 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 如一些
中和反应, 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
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
热。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 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物理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物理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
性、碱性等 化学性质确定:通过化学化可知 化学性质内容: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注意: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 “可、易、能、会 ”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
镁带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物理变化 :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讲解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点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观点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重点梳理】知识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研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①水的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沸腾液态的水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液态的水无水②胆矾的研碎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蓝色粉末状的胆无状矾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蓝色的氢氧化铜有(氢氧化铜沉应现蓝色积淀积淀等淀等)④石灰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与块状石灰石石灰石渐渐溶解;烧杯中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盐酸的澄清的石灰水变为白色体等)反响污浊【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点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观点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反响变化中常陪伴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特点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积淀等变现象联系必定陪伴发生物理变化不必定陪伴发生化学变化实例实验③和④、焚烧、腐化、发酵、金属实验①和②、凝结、挥发、升华等生锈、火药爆炸等实质差别(判断依变化时能否有其余(新)物质生成据)【重点解说】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点是有其余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陪伴发生一些现象,但必定要注意现象不过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照。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因此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必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知识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观点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立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经过化学变化可知测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可燃性、稳固性、开朗性、氧化实例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性、复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腐化性等【重点解说】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别:能否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完整
碳和碳的氧化物
1. 碳的单质及性质2. 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1.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2. 燃料的种类及燃烧产物3.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 金属的化学性质3. 金属的冶炼与防护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完整
单元
主题
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1. 化学与人体健康2. 化学与环境3. 化学与能源
第九单元
溶液
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 溶液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3.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计算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 酸碱的指示剂2. 酸的通性及常见酸的化学性质3. 碱的通性及常见碱的化学性质4.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十一单元
பைடு நூலகம்盐化肥
1. 盐的概念及分类2. 常见盐的化学性质3. 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的性质及作用
1. 空气的成分2. 氧气的性质及制取3.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 水的组成和性质2. 水的电解3. 水的净化与保护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2. 原子的构成3.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行为,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可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不可燃性等。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条件下,其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其分子结构并未改变,如溶解、融化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条件下,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败等。
第二章:原子与分子1.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具有质量、电荷和能量。
原子由原子核和外部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有正电荷,外部电子带有负电荷,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金属钠等。
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组成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盐酸等。
3.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分子是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第三章: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 碳的化合物碳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具有多种化合物。
碳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以碳为主要元素,如烷烃、醇等。
无机化合物主要是碳与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盐等。
2. 金属元素和金属氧化物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金属氧化物是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氧化铝、氧化钙等。
3. 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元素具有较弱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氢等。
非金属氧化物是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转变,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物质组成发生改变的过程。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1.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初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2. 物质的变化2.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指物质发生新的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如燃烧、氧化等。
•物理变化:指物质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情况下发生形态或状态上的改变,如溶解、融化等。
2.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式。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在反应物的右边,生成物在生成物的右边,反应条件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上方或下方。
2.3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单代换反应: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被另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替代。
•双代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 物质的性质3.1 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性质差异•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振动幅度小。
•液体:不固定形状,具有一定体积,分子之间有一定空隙和运动自由度。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空间较大,分子运动自由。
3.2 物质的可燃性和不可燃性•可燃性:指物质与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
•不可燃性:指物质不能与氧气发生燃烧。
3.3 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性:金属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传导电子。
•非金属导电性:非金属物质导电性较差,不能传导电子。
3.4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指物质在溶剂中能否完全溶解。
•可溶性:物质能够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不溶性:物质不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4. 小结通过本文的归纳,我们对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知道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了解了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类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成,微观上没有新分⼦⽣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冰的升华、⽊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成,微观上有新分⼦⽣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体、改变颜⾊、⽣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状态、⽓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属性、⾮⾦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团:在许多化学反应⾥,作为⼀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个原⼦⼀样的原⼦集团。
离⼦:带电荷的原⼦或原⼦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数)的⼀类原⼦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海⽔、⾃来⽔、⼟壤、煤、⽯油、天然⽓、爆鸣⽓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种分⼦;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化学式表⽰;③纯净物可以是⼀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属单质、⾮⾦属单质及稀有⽓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
2.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例如金属在空气中会氧化,酸与碱反应会发生中和反应等。
二、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组成没有改变。
例如物质的相态变化,如固态变液态、液态变气态等。
2.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例如燃烧、酸碱反应等。
第二篇: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一、金属1.金属的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塑性,并且大多数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2.金属的应用: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建筑和制造各种工具、设备等。
二、非金属1.非金属的性质:不具备金属的特点,包括导热性和导电性较差,多为非金属光泽。
2.非金属的应用:例如氧气用于支持燃烧,氮气用于保护食物和制造化肥等。
三、盐类1.盐类的性质:一般呈结晶固体,可导电、可溶于水,味道咸。
2.盐类的应用:用作调味品,也广泛用于制药工业、冶金工业和农业等。
第三篇: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一、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1.文字描述:通过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2.示意图: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关系。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1.化学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箭头隔开。
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号隔开,表示它们的混合。
3.反应物和生成物前面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4.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必须相等,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三、化学方程式的平衡1.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可以通过调整系数使反应方程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2.平衡反应方程式要保持原子数目相等,同时要保持不可压缩气体和不可溶性固体的浓度不变。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一些归纳,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也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化学九上知识点1~3单元总结
化学九上知识点1~3单元总结化学九上知识点(人教版)1 - 3单元总结。
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举例: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 举例: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易挥发(挥发性)。
4.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 举例: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可通过蜡烛浮于水面得出),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可通过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外焰部分最先变黑得出),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燃烧产物有水(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被点燃。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方法:- 收集两瓶呼出气体(排水法)和两瓶空气。
- 比较氧气含量: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在空气中木条燃烧时间更长,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 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向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水的沸腾;
将蓝色块状的胆矾磨成粉末;汽油、酒 精挥发;铁水铸成
木柴燃烧; 铁的生锈;往石灰
石中加盐酸有气体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融化物理变化同时
蜡烛燃烧化学变化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物理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物理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
性、碱性等
化学性质确定: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化学性质内容: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注意: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带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