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性理论
七、毒性
4、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 以毒攻毒 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药性理论
2013.03
中药药性理论
一、药性定义 基本性质、特征、功能 二、药性内容 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有毒无毒
中药药性理论
三、四气
1、定义
寒、热、温、凉 2、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寒凉药 温热药
中药药性理论
3、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用药程度 寒热错杂
中药药性理论
依据脏腑经络相关学说,注意脏腑病变
的相互影响
中药药性理论
七、毒性 1、毒性的含义 古代广义 现代概念 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
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
中药药性理论
七、毒性 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剂量过大
误服伪品 炮制不当 制剂服法不当 配伍不当 药不对证、自行服药 乳母用药、个体差异
四、五味 1、定义 辛、甘(淡)、酸(涩)、苦、咸 2、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辛:行、散
甘:补、和、缓(淡:渗、利) 酸(涩):收、涩 苦:泄、燥、坚 咸:下、软
中药药性理论
五、升降浮沉 1、影响因素 四气五味 升浮:味辛、甘;气温、热 沉降:味苦、酸、咸;性寒、凉 质地轻重 升浮:质轻
沉降:质重
炮制配伍
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少量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也随之下降
中药药性理论
五、升降浮沉 2、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宜升浮不宜沉降 病变部位在下,在里宜沉降不宜升浮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 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复杂病机升降浮沉并用
中药药性理论
六、归经 1Biblioteka Baidu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脏腑经络学说 2、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便于临床辨证用药 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
七、毒性
4、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 以毒攻毒 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药性理论
2013.03
中药药性理论
一、药性定义 基本性质、特征、功能 二、药性内容 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有毒无毒
中药药性理论
三、四气
1、定义
寒、热、温、凉 2、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寒凉药 温热药
中药药性理论
3、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用药程度 寒热错杂
中药药性理论
依据脏腑经络相关学说,注意脏腑病变
的相互影响
中药药性理论
七、毒性 1、毒性的含义 古代广义 现代概念 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
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
中药药性理论
七、毒性 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剂量过大
误服伪品 炮制不当 制剂服法不当 配伍不当 药不对证、自行服药 乳母用药、个体差异
四、五味 1、定义 辛、甘(淡)、酸(涩)、苦、咸 2、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辛:行、散
甘:补、和、缓(淡:渗、利) 酸(涩):收、涩 苦:泄、燥、坚 咸:下、软
中药药性理论
五、升降浮沉 1、影响因素 四气五味 升浮:味辛、甘;气温、热 沉降:味苦、酸、咸;性寒、凉 质地轻重 升浮:质轻
沉降:质重
炮制配伍
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少量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也随之下降
中药药性理论
五、升降浮沉 2、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宜升浮不宜沉降 病变部位在下,在里宜沉降不宜升浮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 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复杂病机升降浮沉并用
中药药性理论
六、归经 1Biblioteka Baidu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脏腑经络学说 2、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便于临床辨证用药 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