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比喻修辞鉴赏
论述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
论述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散文是一种以自由的形式表达作者情感、思想和见解的文学体裁。
而修辞手法则是一种通过言辞技巧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手段。
在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
首先,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在散文中,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当作者写到“他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时,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眼神是多么炯炯有神,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到亲切而真实。
其次,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结构或词语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
在散文中,排比可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和力度,使读者更加投入。
例如,当作者写到“我看见了悲伤,我看见了欢笑,我看见了希望,我看见了失落”时,读者会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全面观察和深刻思考,这样的排比让人感到思绪翩翩而丰富多彩。
此外,修辞手法中的夸张也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手法。
夸张可以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并达到强调或讽刺的效果。
在散文中,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
例如,当作者写到“他的笑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唤醒”时,读者会感受到主人公的笑声是多么独特和有力,这样的夸张让人感到充满活力和张力。
最后,对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两个相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在散文中,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当作者写到“阳光下的花朵如此娇艳,而雨中的花朵如此坚韧”时,读者会感受到阳光和雨水对花朵的不同影响,这样的对比让人感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坚强。
总之,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排比、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都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见解。
当然,这只是修辞手法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可以在散文中发挥作用。
散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散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散文作为一种文字表达的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效果。
而要使散文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则成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一、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他的心像冰雪一样冷漠”这样的比喻句,使人对他内心的冷漠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比喻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具情感色彩和亲近感。
例如,“树叶在微风中低语”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
3.夸张夸张是为了强调某种程度或情感,将事物描述得更加夸张和夺人眼球。
通过夸张手法,作者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比如,“他痛得连半个月都站不直身子”,通过夸张表达了他的疼痛程度和不堪忍受的状况。
4.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结构或相似句式的词语或句子,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力度和节奏感,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例如,“红日当头,蓝天白云,花香鸟语”,通过排比手法,使描写更加丰富多样。
二、描写技巧1.感官描写感官描写是通过对事物的色彩、声音、味道、触感和气味等感官的描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
感官描写可以使散文更加生动鲜活,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2.典型描写典型描写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特点、形态和特征的描述,使读者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形象和理解。
典型描写可以使散文更加具体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将动态和静态的描写进行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力。
通过动静结合,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节奏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4.时间空间表达时间和空间是散文中重要的表达要素,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写,可以使作品更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表现
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表现散文是一种以言辞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
修辞手法作为一种文学技巧,被广泛地应用于散文中,丰富了散文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就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表现进行探讨。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常用于散文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比如,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作者可以通过比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比如,“那湖水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青山绿水,美得令人心醉”。
二、夸张的运用夸张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描写人物形象或者情感时,夸张手法可以使形象更加生动,情感更加深厚。
比如,“他的笑容可以照亮整个城市,使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三、排比的运用排比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通过重复的句式和用词来加强表达的力度。
在散文中,排比可以用于描写事件的连续发展,或者强调某种情感或意义。
比如,“我走过了山川大河,踏过了丛林沼泽,穿过了岁月的长河。
”四、反问的运用反问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常常用于散文中,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反问,作者可以引发读者思考,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环境吗?”五、拟人的运用拟人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可以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散文中,拟人可以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描绘人物形象或者表达作者的情感。
比如,“太阳慢慢地在天空中升起,阳光照耀下,大地仿佛沐浴在温暖的怀抱中。
”六、夸张与对比的结合运用夸张和对比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现手段,它们常常结合在一起应用于散文中,营造出一种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主题。
比如,“在这个繁华喧嚣的城市中,他只是一道微弱的光芒,默默守护着那些被遗忘的人们。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在散文中起到了丰富表现力和提升艺术价值的作用。
通过比喻、夸张、排比、反问、拟人等手法的运用,散文得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更加深刻打动人心。
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表现
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表现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它不同于诗歌的押韵和节奏感,也不同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塑造。
散文通过文字的组织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展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表现,以及它们对作品的意义和效果。
一、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们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和联想,赋予作品更加丰富的意义和形象。
比如,在描写自然景观时,作者可以用比喻来增强描写的效果。
他可以将夕阳比作燃烧的烈焰,将大海比作无垠的蓝色巨幕,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壮丽和美妙。
而隐喻则更加含蓄和深入,它通过对事物的象征意义的运用,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比如,作者可以用“黑夜”来隐喻人生的困苦和挣扎,用“阳光”来隐喻希望和温暖,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二、排比和对偶排比和对偶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现形式,它们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平衡和对比,使作品的语言更加流畅和有节奏感。
排比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排列在一起,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
比如,“山高水长,花开花谢,日出日落”,通过对词语的反复使用,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而对偶则是指将相对的词语或句子放在一起,形成对比和对立。
比如,“春风吹绿了山川,秋雨洗净了尘埃”,通过对词语的对立和对比,使作品的意义更加深入和丰富。
三、夸张和借代夸张和借代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现形式,它们通过对事物的夸张和借代,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和夸张,使作品具有戏剧性和张力。
比如,“他的笑声如雷霆般响亮”,通过对笑声的夸张描述,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而借代则是指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使作品具有象征意义和深度。
比如,“月亮是夜空的明灯”,通过将月亮借代为明灯,使作品具有浪漫和诗意。
四、反问和设问反问和设问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们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是指作者提出一个问题,但不期望得到回答,而是通过问题本身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法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法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它通常以自由的形式展现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在散文中,修辞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下面将从几个常见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法入手,分析它们在散文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比喻。
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格。
在散文中,比喻常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特点或者表达作者的感受。
比如,散文中常常会出现“如”、“像”等词语,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一位作家可以用“她的笑容如春风般温暖人心”来形容一个女孩的笑容温暖而美丽,这样的比喻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其次,我们来谈谈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或语言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在散文中,排比常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强调某个观点。
比如,一位作家可以写道:“我不怕困难,我不怕失败,我不怕痛苦。
”通过这种排比的方式,作者强调自己的坚强和勇敢,使读者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再次,我们来谈谈反问。
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但并不期望对方回答,而是用来表达某种观点或者加强语气的修辞手法。
在散文中,反问常常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或者强调某种观点的重要性。
比如,一位作家可以写道:“你难道不觉得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关爱吗?”通过这样的反问,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思考社会需要更多的关爱,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最后,我们来谈谈夸张。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者程度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者产生某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散文中,夸张常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特点或者表达作者的情感。
比如,一位作家可以写道:“他的笑声震耳欲聋,仿佛能够把整个世界都震颤起来。
”通过这样的夸张,作者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笑声的强烈和有力,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
综上所述,散文中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散文摘抄加赏析
散文摘抄加赏析散文摘抄加赏析11、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高尔基《时钟》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时钟的无情,提醒我们珍惜时间。
2、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这句话运用叠字,展现了文字的音韵美,表现了雪的冷艳与凄丽。
4、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5、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张爱玲《秋雨》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写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
——张爱玲《心愿》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秋叶》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8、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
——丰子恺《竹影》赏析:寥寥数笔,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作画的情景,幽默风趣,用笔简练而独到,充满了丰子恺作品独特的魅力。
9、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语言精致优美,富有感染力,言语间充满了对桐花的喜爱,让读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这漫山遍野的桐花开放的胜景。
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与效果
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与效果散文是一种以叙述、议论为主线,以抒情、描写为辅助的文体。
为了增加散文的艺术感和表现力,作家们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既能够增加文章的艺术魅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有助于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一、比喻比喻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共同点来突显事物的某种特征或形象。
在散文中,合理运用比喻能够为文章增添形象化的表达,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
比如,描述美丽的风景时,作者可以运用比喻,如“湖水像一面明镜,绿树如同披上了一层华丽的锦缎”。
二、排比排比是将几个并列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连续的呈现,用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在散文中,排比的运用可以使文章节奏流畅,增强语言的力度。
例如,“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名利,更是快乐;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钱财,更是幸福;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是心灵的富足。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或表现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在散文中,夸张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比如,描述一个人的勇敢时可以说:“他敢于直面生活的重重困难,勇往直前,仿佛无所畏惧。
”四、对比对比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
在散文中,对比的运用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领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意义和思想。
例如,可以通过对比描述大自然的变迁:“春天的花朵绽放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而冬天的世界则银装素裹,一片苍白。
”五、借景借景是通过描写一个景物或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寄托思想。
在散文中,借景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情感色彩,增强读者的共鸣和感受。
比如,描述思乡之情时可以写道:“远望故乡的群山,我不禁泪流满面,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六、反问反问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意义,用来突出问题或观点的重要性。
在散文中,合理运用反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金钱?是地位?还是亲情和友情?”七、拟人拟人是给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性或动作,使其更加具体形象化。
散文中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
散文中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1. 比喻: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抽象概念或给予具体事物更多意义的修辞手法。
比喻能够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字,并生成更强烈的感触和意象。
2. 拟人: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增强散文的感人和引人入胜的特色,使读者对文中事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 夸张: 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或表达进行过度放大,以达到强化修辞效果的手法。
夸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产生戏剧性和幽默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示作者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
4. 对比: 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或反对的事物并列进行描述,以突出它们的差异或关系的修辞手法。
对比可以使文中事物显得更鲜明、更有张力,丰富散文的表现力和意义。
5. 排比: 排比是通过将相同的句式结构或表达形式进行连续的重复,以增强修辞效果的手法。
排比可以使句子或段落更富韵律感,更具口语化特点,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6. 比拟: 比拟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突出它们的相似性或共同点的修辞手法。
比拟可以使散文更具说服力和启迪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7. 反问: 反问是指作者在文中提出一个问题,并不作回答,以引发读者思考的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激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加深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增加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层次。
8. 借代: 借代是借用某个特定事物的形象、象征或代表来描述其他事物的修辞手法。
借代可以使散文更具隐喻性和意义上的丰富性,增强读者对文中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以上8种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经常被使用,它们能够增添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好地体验和领悟文中的意义与情感。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与夸张在现代散文中的表现形式与功效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与夸张在现代散文中的表现形式与功效修辞手法解析:比喻与夸张在现代散文中的表现形式与功效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在现代散文中,比喻与夸张作为常见的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功效令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一、比喻在现代散文中的表现形式与功效比喻是通过运用类似事物之间的共性特征,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描述事物的性质、特点或感受。
在现代散文中,比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形象丰富,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1. 生动形象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描绘或比较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使作品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例如:在描写大自然时,作者比喻山峰如巨人挺立,让读者感受到山峰的雄奇和壮美。
2. 喻意深远的哲理比喻哲理比喻通过将某一具体形象与哲理概念相结合,表达出深邃的道理。
这种比喻常常以寓言的形式出现,让读者通过具象形象得到启示。
例如:在一篇散文中,作者将“心”比喻为灯盏,告诫人们要珍惜、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
3. 反讽和警示的比喻反讽和警示的比喻通过揭示事物背后的真相、弊端或讽刺现实,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警醒。
例如:作者通过将“金银财宝”比喻为“心灵的漩涡”,启示人们要追求精神的内心富足,而非追逐物质的堆积。
比喻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现代散文中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通过生动的形象、哲理深邃的寓意以及反讽警示的功效,比喻在现代散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夸张在现代散文中的表现形式与功效夸张是一种突破现实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放大来表达感受或强调某种情感。
在现代散文中,夸张常常被用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1. 夸张的形象描写夸张的形象描写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描写风雨交加的天气时,作者将雨水夸张地比作倾盆大雨,让读者感受到天气的狂暴和不可抵挡。
朱自清散文比喻句赏析
朱自清散文比喻句赏析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散文比喻句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朱自清散文比喻句赏析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叶子。
喻体:亭亭的舞女的裙。
相似点:圆形,舒展,形态相似。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
本体:白花。
喻体: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
相似点: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本体:荷花的清香喻体:渺茫的歌声相似点:似有似无,时续时断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本体:月光。
喻体:流水。
相似点:月光照下来和水向下流相似。
5.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本体: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喻体:笼着轻纱的梦。
相似点:朦胧,恬静,柔美。
6.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本体:朗照,淡月喻体:酣眠,小睡相似点:透彻朦胧7.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本体:月色,光与影喻体:“和谐的旋律”和小提琴的名曲相似点:柔和、和谐、优雅8.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本体:树色。
喻体:一团烟雾。
相似点:迷茫,朦胧。
9.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本体:灯光。
喻体:渴睡人的眼。
相似点:昏暗,没有精神。
朱自清散文风格作者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例如《荷塘月色》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
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荷塘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小宁静”,而追求刹那问安宁的心境的反映。
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从而产生了“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所谓“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
散文的比喻修辞鉴赏
散文的比喻修辞鉴赏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考察的内容: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所描写的景物、象征意义、品质的特征的理解、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的理解。
比喻是散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好的文章往往离不开比喻修辞,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对文中比较重要的比喻句加以赏析,对于理解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甚至一篇文章,是十分重要的。
一、明确比喻形式,是赏读的门径在阅读时准确而明确地认知比喻的形式,是进一步深入地赏析比喻的门径。
按照本体、喻体、比喻词是否出现,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三部分皆有)、暗喻(无比喻词)和借喻(只有喻体)三种类型,不管是哪种类型,喻体是必须出现的。
比喻和其他语言形式一样,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知晓比喻句的类型就能深入赏析其中蕴含的美、事理和情感。
暗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③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杨沫《青春之歌》)④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袁鹰《十月长安街》)借喻: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几个区分:比喻和拟人借喻和象征: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借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借喻和借代: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
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修辞手法在散文鉴赏中的应用
修辞手法在散文鉴赏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技巧,它通过言辞的艺术化处理,以丰富形象、夸张表达、情感渲染等方式,使散文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散文鉴赏中,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下面将从比喻、排比和拟人三个方面介绍修辞手法在散文鉴赏中的具体应用。
一、比喻的应用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有相似性质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文中所描述的事物。
在散文鉴赏中,比喻的应用可以使作品更具形象感和情感色彩。
例如,《骆驼祥子》中写道:“真正的人是要赶走饥饿的兽怪的。
”这个比喻将饥饿比作兽怪,用来形容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通过比喻,作者以生动的形象刻画了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痛苦和渴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排比的应用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系列语句或词语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使得文句的语调和格调更加鲜明。
在散文鉴赏中,排比的应用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力量和节奏感。
例如,北岛的《波兰来信》中写道:“我活下来,活着,活着/我看见/我看见太阳”。
“活下来、活着、活着”这一系列排比犹如拍打心灵的节奏,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生命的坚韧和活力。
通过排比的运用,作品更加生动有力,表达出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拟人的应用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以人的形象和行为,使得文中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
在散文鉴赏中,拟人的应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思想性。
例如,茅盾的《子夜》中写道:“狂躁的风/悄悄地在街头巷尾摩挲。
”这里的风被拟人化,它狂躁地摩挲着街头巷尾,给人一种不安和焦躁的感觉。
通过拟人,作品更加形象生动,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总结:在散文鉴赏中,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通过比喻的运用,作品更加形象感和情感色彩;通过排比的应用,作品更加有力量和节奏感;通过拟人的运用,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思想性。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叙述技巧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叙述技巧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或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在散文中,修辞手法和叙述技巧被广泛运用,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分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叙述技巧,并举例说明其在散文中的应用。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类比来揭示它们之间关系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作品更生动形象,并引发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作者通过将自己比喻为“狂人”,表达了对现实的愤懑。
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体现其特点和形象。
在散文中,拟人常常用于把握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例如,在钱钟书的《围城》中,作者通过拟人手法,将城墙形象地描述为“巨人”,以表达城市中人们心灵的困扰和压抑。
二、排比与对偶排比是一种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排比常用于强调和重复,使作品更加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如,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作者运用排比手法将几代人的命运史描绘为“热情、浪漫、苦难”,以突出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对偶是一种将两个相对的思想、形象或句子进行对比和平衡的修辞手法。
对偶可以使作品更加对称和平衡,同时凸显其中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在米兰·昆德拉的《存在的耐心》中,作者通过对偶手法,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以表达对于存在的不同观点。
三、夸张与反问夸张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夸大描述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作品更加夸张和生动,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在骆宾王的《金陵词》中,作者通过夸张手法将江山如此美丽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使作品更具说服力和表达力。
例如,在杨绛的《我们仨》中,作者通过反问手法,将自己的心情和生活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叙事结构与描写细节叙述是散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恰当的叙述结构和描写细节。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叙述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宏伟的故事世界,通过描写细节刻画了丰富的人物形象。
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散文作为一种以散文体形式展现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这些手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传达信息,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散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是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可以丰富作品的意象,增强读者的感知体验。
比如,作者可以比喻黄昏的天空如同一幅油画,将读者带入作品的情境中。
类似地,象征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象征,作者可以以符号的方式表达某种意义,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比如,一只自由的鸟常常被用来象征自由和梦想。
二、铺陈与省略铺陈是指对某一事物进行详尽的描绘和叙述。
通过展开描述细节,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阅读者可以通过丰富的细节构建自己的意象。
然而,过多的铺陈也可能让作品显得冗长。
省略则相反,就是有意地从作品中删除某些信息。
省略可以通过模糊描写或者断片的叙述来实现,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
适度的省略可以使作品更加诗意和思考性,激发读者的联想。
三、对比与对照对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技巧,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显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对比可以增加作品的张力,引起读者的思考。
比如,作者可以通过对比一个人的童年和成年时期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流转和成长的感悟。
对照则是对两个事物进行并列的描述,通过比较展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对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作品的内涵。
比如,通过对照一个城市的忙碌与郊外的宁静,作者可以表达现代都市生活的困惑与追求。
四、夸张与反语夸张是一种夸大事物特征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作者可以渲染情境,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感受。
夸张可以使作品更具戏剧性和感染力。
比如,作者可以夸张地描绘一个人的表情,将读者带入情感的深渊。
反语则是一种用反面意义表达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语,作者可以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思考。
反语可以使作品更具冲击力和独特性。
例如,作者可以用“丧失信心的成功”来形容一个人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挫折和失意。
解读古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与句式结构
解读古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与句式结构古代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旨在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对人生、社会、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深入解读古代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
比如《醒世恒言》中的“绿珠翠雨”就是对美景的比喻。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定形象和能力,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红楼梦》中的“胖大厨”一角就是对炊事员的拟人描写。
3. 排比:排比是通过将同类事物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修辞效果和节奏感。
比如《史记》中的“诸侯起兵,义师并起,千里相招,万民奔赴”形成了鲜明的排比对比。
4. 倍数修辞:倍数修辞是通过重复某一词语或短语,表达强烈的程度和感情。
例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重复强调师承的重要性。
5. 对偶:对偶是通过将语句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对比、镜像处理,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例如《山海经》中的“神仙之境,以人为镜;妖魔之区,以人为钩”对比神仙和妖魔之间的区别。
二、句式结构1. 并列句:并列句由两个或更多个相同结构的独立子句组成,用于并列陈述或对比事物。
例如《史记》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用并列句表达了兴亡与责任、四海与兄弟的关系。
2. 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起到限制和具体描述的作用。
例如《红楼梦》中的“看灵活东篱插柳,象索发钏满头雪”中的“看灵活东篱插柳”修饰了“象索发钏满头雪”,加深了描写的细节。
3.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从句,用于表示时间、条件、原因等关系。
例如《庄子》中的“渔父则吝,樵者则怨”中的“渔父则吝”和“樵者则怨”是表示条件关系的状语从句。
4. 修饰性动词短语:修饰性动词短语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绘。
运用比喻论证的哲思散文
运用比喻论证的哲思散文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说明某一概念或观点。
在哲思散文中,运用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以下是一篇关于比喻论证的哲思散文。
标题:比喻的力量:思维的灯塔第一部分:比喻的魅力比喻,如同一盏灯塔,照亮思维的迷途。
它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将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类比,使思想得以更加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就像一幅画卷,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和观点转化成了可感知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其中的含义。
第二部分:比喻的作用比喻是思维的桥梁,架起了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人们探索世界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比喻的魔力就在于它能够将一个陌生的概念与一个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使读者在类比过程中找到共通之处,从而建立新的认知和理解。
比喻还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当读者在比喻的引导下,将自己置身于某一场景或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投入其中,与作者共同体验和思考。
比喻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引发共同的思考和反思,从而达到与读者的心灵交流和共鸣。
第三部分:比喻的局限性尽管比喻有着诸多优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喻是一种隐喻的表达方式,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才能理解。
对于那些对比喻所用的事物不熟悉的读者来说,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扰和误解。
比喻也有可能引发歧义和误解。
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比喻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读,甚至可能与作者原本意图相悖。
在运用比喻时,作者需要注意言之准确,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歧义或误导。
第四部分:比喻的应用比喻在文学创作、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文学创作中,比喻可以为作品增添生动的色彩和深度的内涵。
在教育教学中,比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在科学研究中,比喻可以用来解释复杂的理论和现象,使其更加通俗易懂。
比喻也是思维的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拓展思维的边界,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有何独特风格
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有何独特风格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
在散文的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犹如璀璨星辰,为其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那么,散文中的修辞手法究竟有何独特风格呢?首先,比喻手法在散文中常常展现出形象生动的独特魅力。
它不像在诗歌中那样追求凝练与跳跃,而是更注重通过贴切、自然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复杂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比如,一位散文家描写孤独时,说“孤独如同深夜里独自绽放的花朵,无人欣赏,却依然吐露芬芳”,这里将孤独比作深夜独自绽放的花,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无人问津却又坚韧存在的孤独状态。
这种比喻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却能直抵人心,让人仿佛亲眼看到了那朵孤独的花,嗅到了它散发的芬芳。
拟人手法在散文里则赋予了万物以生命和情感。
它让无生命的物体变得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
当我们读到“风儿轻轻抚摸着我的脸庞,带来了远方的问候”,风儿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一个温柔亲切的友人。
散文中的拟人不像童话中那般夸张奇幻,而是以一种细腻、真实的方式,让我们在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和情感的流淌。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和温暖。
夸张手法在散文中并非为了追求荒诞离奇,而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某种情感或感受。
比如“我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淹没了我的心”,用潮水的汹涌来形容思念的强烈,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内心那无法抑制的情感。
这种夸张并非脱离实际的幻想,而是基于真实情感的一种放大,使读者能够更强烈地共鸣。
排比手法在散文中形成一种气势磅礴、节奏明快的表达效果。
它不像议论文中的排比那样着重于论证的严密性,而是更注重情感的宣泄和氛围的营造。
“春天,是花朵的盛宴;夏天,是绿叶的狂欢;秋天,是果实的庆典;冬天,是雪花的舞会。
”通过这样的排比,我们仿佛置身于四季的更替之中,感受到每个季节独特的魅力和生命的律动。
它让散文的语言充满了力量和韵律,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散文的修辞手法与运用
散文的修辞手法与运用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自由灵活的形式和真实生动的语言,深受读者喜爱。
而在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让作品更具魅力和艺术性。
本文将从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角度,探讨散文的修辞手法与运用。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在散文中,比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可以使用比喻来营造绚丽多彩的画面。
比如,“湖水像一面明镜,倒映着天空中的白云,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通过将湖水与明镜进行比喻,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湖水的清澈和美丽。
二、拟人的运用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在散文中,拟人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情感和生命力,增加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描写季节变迁时,可以使用拟人来赋予季节以人的特征。
比如,“春天像一个害羞的少女,轻轻地走进了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通过将春天比喻为害羞的少女,使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希望。
三、排比的运用排比是一种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
在散文中,排比可以增加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例如,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可以使用排比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个性。
比如,“他勇敢、聪明、正直,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通过使用排比,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四、夸张的运用夸张是一种夸大事物特点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在散文中,夸张可以使作品更加夸张生动,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在描写自然灾害时,可以使用夸张来突出其破坏力和威力。
比如,“地震来袭,大地如同剧烈的摇晃,房屋纷纷倒塌,人们如同被巨兽追逐般四处逃窜。
”通过夸张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地震的可怕和破坏力。
总结起来,散文的修辞手法在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散文鉴赏中的常见修辞与表达方式
散文鉴赏中的常见修辞与表达方式散文是一种以故事、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而修辞和表达方式是散文达到目的、引发读者共鸣的关键元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散文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杂文家杨绛在《洗澡》中写道:“他像一只从笼子里放飞的鸟,自由自在地在这房间里飞来飞去。
”通过将洗澡的人比喻为自由飞翔的鸟,让读者对他的心情和行动产生直观的共鸣。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性化的形象和行为。
例如林语堂在《古人描绘天山》中写道:“长空碧碧,长空怆怆。
”这里将长空拟人,赋予了它的颜色和情绪,通过这种手法营造出一种深邃、哀怆的氛围。
二、夸张与略缩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夸大的修辞手法,以增加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比如鲁迅在《故乡》中写道:“这个胖女人大概一百二十公斤,一排鱼缸轻轻摇晃,就唱起好大好大的开怀。
”通过夸张描写胖女人的体重和声音,让读者感受到她的庞大和独特。
略缩则是对事物进行简化处理,以达到简洁明了的表达效果。
例如鲁迅在《自序》中说:“我不了解未来。
如果有人断言这世界未来的事都可以知道,我便绝不信他。
”通过略缩句子,鲁迅强调自己不了解未来的态度,突出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谦虚和怀疑。
三、排比与反问排比是将几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使用,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如余秋雨在《世界的模样》中写道:“京都有名胜古迹,大理有白族风情,丽江有纳西悲歌……”通过排比句子的结构,作者使得每个地方的特色和魅力更加鲜明。
反问是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事实或观点,一般为了加强说理的力度。
例如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难道有人我这么聪明吗,我这么善良吗,我这么可靠吗?”通过反问的方式,作者强调了主人公的质疑和自嘲。
四、细节描写与对比细节描写是通过详细而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部编版七年级现代散文中的修辞教学
部编版七年级现代散文中的修辞教学修辞是现代散文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在表达文笔娴熟、准确的还能够增加文本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在七年级的现代散文中,修辞多用于描写和抒情的部分,能够使文本更为生动、形象,并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思考。
一、形象的比喻比喻是现代散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巧妙地比较,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描绘出所要表达的形象。
比如:1. "她的笑声像一阵清风,轻柔而婉转,让人心旷神怡。
"这句话通过将笑声和清风进行比较,使得笑声显得轻柔、宜人。
2. "他的眼睛像两汪明亮的星光,仿佛要传达出无尽的温暖和希望。
"这句话通过将眼睛和星光进行比较,使得眼睛显得明亮而有神。
通过比喻,作者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夸张的修辞夸张是现代散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夸大某种现象或情感的程度,来达到艺术的效果。
夸张能够强化表达的效果,使文章更鲜明、生动。
比如:1. "他的胃口大得像一头饿狼,吃不饱似的,永远是停不下来。
"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他吃饭的数量之多和胃口之大。
2. "那个人的嘴巴大得可以容纳整个太阳,每次一张开,就像要吞食掉整个世界。
"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那个人的嘴巴的巨大。
通过夸张,作者能够使描绘的事物更为突出、明显,给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感受和印象。
三、生动的拟人拟人是现代散文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形象化,增加文本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比如:1. "太阳在天空中高踞着,像个开心的小孩,在蓝天上挂起了金黄色的笑脸。
"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太阳赋予了开心和笑脸,使太阳的形象更为生动。
2. "花朵低下了头,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心中的故事。
"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花朵诉说故事的能力,使花朵显得有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比喻修辞鉴赏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考察的内容: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所描写的景物、象征意义、品质的特征的理解、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的理解。
比喻是散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好的文章往往离不开比喻修辞,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对文中比较重要的比喻句加以赏析,对于理解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甚至一篇文章,是十分重要的。
一、明确比喻形式,是赏读的门径在阅读时准确而明确地认知比喻的形式,是进一步深入地赏析比喻的门径。
按照本体、喻体、比喻词是否出现,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三部分皆有)、暗喻(无比喻词)和借喻(只有喻体)三种类型,不管是哪种类型,喻体是必须出现的。
比喻和其他语言形式一样,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知晓比喻句的类型就能深入赏析其中蕴含的美、事理和情感。
暗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③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杨沫《青春之歌》)④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袁鹰《十月长安街》)借喻: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几个区分:比喻和拟人借喻和象征: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借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借喻和借代: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
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
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3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二、与表达方式联姻赏读不管何种体裁的文章都可以用到比喻,各种表达方式中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用到比喻。
在不同的文体或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比喻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喻所涉及的对象与角度不同,比喻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如有的比喻用在写景的句子、段落中,表达方式是描写,比喻的作用即是描摹景物的形、色、香、味、态等。
三、知晓比喻表达的作用效果,结合语境赏读阅读时,应将文体或表达方式与比喻的对象结合起来,了解比喻的作用效果,在具体语境中赏读。
1、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例如:1、朱自清的《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的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海燕3、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2、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在说明性的文字中,介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时或与另一种事物的关系时,运用比喻,能变得直接可感、具体明白。
如《看云识天气》:“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
”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云的形态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它用“招牌”一词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2、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比喻刻画人物形象,更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运用比喻刻画作品中涉及的人物形象能更生动、细腻、丰富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或内在特点,使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例如鲁迅的《故乡》中:“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此句运用比喻,“木偶人”形象地比喻了闰土精神麻木、动作迟钝、表情呆滞、默默无语的思想性格特征和外貌形象特征。
3、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理解接受。
在议论文或议论性的段落中,比喻句能使复杂的论述显得简约,使深奥的道理显得浅近,使抽象的观念显得直朴,便于接受。
如傅雷的《傅雷家书》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用形象的比喻告诚儿子,不要过分悲伤、消沉,父母理解他在国外的艰难。
4、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比喻感情使情感更强烈,明白。
在抒情性的散文、诗歌中,文章感情的抒发者,可能是作品中的人物,也可能是作者。
抒发情感时,运用比喻可以使抒情者的心理感觉显得更细致、更深切,可以使人通过比喻将感情体会得更具体实在、更透彻贴切。
例如《黄河颂》中:“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直抒“一泻万丈,浩浩荡荡”那种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从而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心如刀绞”、“心急如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都是通过比喻的形式来细腻地传达了抒情者复杂的心理感受,能使读者(听者)对所表达的感情体会得细致入微、入心动魄。
综上所述,理解赏析文章中的比喻句,首先应该从宏观上明确比喻的作用。
而要明确这一点,需要做到:注意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需要弄清对象,或角度。
当然,有时比喻的作用不限于上述中的某一点,可能兼及几个方面。
另外,弄清本体和喻体,抓住相似点,扣合语境与意旨,运用生活经验,充分联想想象,挖掘比喻的意蕴,是理解赏析比喻的更具体的方法。
叙事比喻句:他大口大口的吞咽着,又如猛虎下山一般。
人物比喻句:鲁迅的《故乡》中:“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此句运用比喻,“木偶人”形象地比喻了闰土精神麻木、动作迟钝、表情呆滞、默默无语的思想性格特征和外貌形象特征。
写景比喻句:1、朱自清的《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的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状物比喻句:《看云识天气》:“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
”4、抒情比喻句:他仿佛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5、议论比喻句:回望人生,其实人生就像一个苦瓜,先苦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