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热学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传热学 知识点 概念 总结

传热学 知识点 概念 总结

一、参考书目:传热学A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二、基本要求1. 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 能够对常见的导热、对流、辐射换热及传热过程进行定量的计算,并了解其物理机理和特点,进行定性分析;3. 对典型的传热现象能进行分析,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求解;4. 能够用差分法建立导热问题的数值离散方程,并了解其计算机求解过程。

三、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初步计算公式;热阻;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和稳态导热:温度场、温度梯度;傅里叶定律和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单层及多层平壁的导热;单层及多层圆筒壁的导热;通过肋端绝热的等截面直肋的导热;肋效率;一维变截面导热;有内热源的一维稳态导热。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集总参数法;描述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第四章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导热问题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用差分法建立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离散方程。

第五章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分类、牛顿冷却公式和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速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的概念;横掠平板层流换热边界层的微分方程组;横掠平板层流换热边界层积分方程组;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比拟的概念;相似的概念及相似准则;管槽内强制对流换热特征及用实验关联式计算;绕流单管、管束对流换热特征及用实验关联式计算;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特征及对流换热特征及用实验关联式计算。

第六章凝结与沸腾换热:凝结与沸腾换热的基本概念;珠状凝结与膜状凝结特点;膜状凝结换热计算;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

第七章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热辐射的基本概念;黑体、白体、透明体;辐射力与光谱辐射力;定向辐射强度;黑体辐射基本定律:普朗克定律,维恩定律,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兰贝特定律;实际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黑度;灰体、基尔霍夫定律。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围绕传热学的基本概念、传热方式、传热方程、传热实验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传热学的相关知识。

一、传热学的基本概念1. 热量传递热量传递是指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产生的热量的传递过程。

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

2. 传热方程传热方程描述了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数学关系,是传热学的基础理论。

传热方程一般包括传热率、温度差和传热面积等参数,可以用来计算热量传递的速率和大小。

3.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描述物体材料对热量传递率影响的重要参数,通常用符号h表示。

在物质传热过程中,传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热量的传递速率。

4. 传热表面积传热表面积是指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流经的表面积,是计算热传递速率的重要参数。

传热表面积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有关,也与传热方式和传热系数有关。

5. 热传导热传导是一种物质内部热量传递的方式,指的是热量通过物质内部原子、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是传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6. 热对流热对流是一种物体表面热量传递的方式,指的是热量通过流体传递到物体表面,然后再由物体表面传递到其它介质的传热过程。

7. 热辐射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是物体之间没有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热量传递的重要方式。

热辐射是传热学的另一个基本概念之一。

二、传热方式1. 传导传热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原子、分子的直接作用而传递的方式。

在传导传热过程中,热量的传递是从高温区向低温区进行的,其传热速率与温度差和物质的传热系数有关。

2.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流体传热传递的方式,包括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

在对流传热过程中,流体的流动是热量传递的主要形式,其传热速率与流体的流速、温度差和传热面积有关。

3.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是物体之间没有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热量传递的重要方式。

在辐射传热过程中,热量的传递不依赖于介质,而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进行的。

传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传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简述导热问题的求解方法。
稳态导热问题:采用傅里叶定 律和热传导方程求解
非稳态导热问题:采用热传导 方程和热容率方程求解
复合材料导热问题:采用复合 材料导热系数和热容率方程求 解
辐射导热问题:采用辐射传热 方程和角系数求解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传热方式
传导传热:通过固体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和电子运动来实现热量传递 对流传热:通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和摩擦来实现热量传递 辐射传热:通过电磁波辐射来实现热量传递 复合传热:以上三种传热方式的组合,如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的组合
传热过程
传热方式: 传导、对 流、辐射
传热速率: 表示传热 过程快慢 的物理量
热力学第四定律: 卡诺定理,表示 在一个自发过程 中,系统的熵增 加与系统吸收的 热量成正比。
03 简答题
简述传热学的基本任务。
研究热量的传 递规律
探讨传热过程 中的能量转换
和传递机制
提高传热效率, 降低能耗
解决工程实践 中的传热问题, 如热处理、制
冷、空调等
简述对流换热的计算方法。
牛顿冷却公式:用于计算流体 与固体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
原理: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导致流体流动,从而实现热量传递
影响因素:流体的种类、温度、流速、固体表面的形状和材质等 应用:空调、暖气、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换热器等设 备。
辐射换热
原理:热辐射的能量与温度、 波长和频率有关
定义: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 热量的过程
应用:太阳能利用、室内采 暖、食品加工等领域
与其他传热方式的区别:不 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进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表示在一个热力 学过程中,系统 吸收的热量等于 系统释放的热量。

(完整PPT)传热学

(完整PPT)传热学
温度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因材料而异,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 导热系数会增加。
压力
对于某些材料,如气体,压力的变化会对导热系数产生显著影响。
稳态与非稳态导热过程
稳态导热
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在稳态导热过程中,热流 密度和温度分布保持恒定。
非稳态导热
物体内部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热流 密度和温度分布会发生变化,通常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对导热过程的影响。
热辐射基本概念和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在热平衡状态的物体所辐射的能 量与吸收的能量之比与物体本身 物性无关,只与波长和温度有关。
给出了黑体辐射力随波长的分布 规律。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全波长辐射力与温度的四 次方成正比。
热辐射定义
维恩位移定律
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 的现象。
黑体的最大单色辐射力对应的波 长与绝对温度成反比。
流体物性
包括密度、粘度、导热系数等,影响流动状态和传热效率。
流动状态
层流或湍流,影响传热系数和温度分布。
传热表面形状和大小
影响流动边界层和传热面积,从而影响传热效率。
温度差
传热驱动力,温差越大,传热速率越快。
牛顿冷却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冷却定律
描述对流换热过程中,传热速率与温差之间的关系,即q = h(Tw - Tf),其中q为传热速率,h为对流换热系数,Tw和Tf 分别为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
(完整PPT)传热学
contents
目录
• 传热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导热现象与规律 • 对流换热原理及应用 • 辐射换热基础与特性 • 传热过程数值计算方法 • 传热学实验技术与设备 • 传热学在工程领域应用案例

传热学基本知识总结

传热学基本知识总结

传热学基本知识总结传热学是研究热能在物质中传递的科学,是物体内部的热平衡和热不平衡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

传热学的基本知识涵盖了传热的基本概念、传热方式、传热导率与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等内容。

以下是对传热学基本知识的总结。

一、传热的基本概念1.温度: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程度的度量。

温度高低决定了热能的传递方向。

2.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

热量沿温度梯度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

3.热平衡:物体内部各点的温度相等,不存在热量传递的状态。

4.热不平衡:物体内部存在温度差异,热量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二、传热方式1.热传导:固体内部的分子传递热量的方式,通过分子的碰撞传递热量。

2.对流传热:液体或气体中,由于温度差异而产生的流动传递热量的方式。

3.辐射传热:热能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热量的方式,无需介质参与。

三、热导率热导率是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用导热系数λ来衡量。

热导率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与物质的材料、温度有关。

热导率越大,物体传热能力越强。

四、传热数学描述1.热量传递方程:描述物体内部传热过程的数学方程,根据物体内部各点之间的温度差和传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热传导方程、热对流方程和热辐射方程。

2.热导率公式:用来计算物体传热量的数学公式,通常与热导率、温度差、传热面积等物理量相关。

五、传热实例1.热传导:例如铁棒的两端被加热,热量通过铁棒内部分子的传递向另一端传递。

2.对流传热:例如空气中的对流传热,空气受热后变热上升,形成了对流传热。

3.辐射传热:太阳的辐射热量通过空间传递到地球表面,为地球提供能量。

在工程中,传热学常常运用于热工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工程师可以通过对传热方式的研究和对材料热导率的了解,提高传热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例如,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通过优化散热结构和选择高热导率的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温度,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传热学也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系统、汽车引擎、核反应堆等领域。

2-传热学基础

2-传热学基础

AT
4
对于两个相距很近的黑体表面,由于一 个表面发射出来的能量几乎完全落到另 一个表面上,那么它们之间的辐射换热 量为 :
A T1 Q
Q A (T T )
4 1 4 2
T2
实际物体辐射热流量
AT
4
其中Φ——物体自身向外辐射的热流量, 而不是辐射换热量; :物体的发射率(黑度),其大小与 物体的种类及表面状态有关。
2
—— 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 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h是表征对流换热过程强弱的物理量
影响h因素:流动原因、流动状态、流体物性、 有无相变、壁面形状大小等, 而且与流体的
流速有关
一般地,就介质而言:水的对流换热比 空气强烈;就换热方式而言:有相变的 强于无相变的;强制对流强于自然对流。 流动强制对流
1. 定义与特征 定义: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 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 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对流换热:流体与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间接触 时的热量交换过程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对流换热的基本规律 -牛顿冷却公式
流体被加热时,q h(t w t f )
t f 1 t w1 Q A 1
t w1 t w 2
Q A1
Q A 2
t w 2 t w3
Q A2
1
2
t w3 t f 2
四式相加
t Q 1 2 1 1 1 Ak A1 A1 A 2 A 2 t f1 - t f2
表示成热阻的形式,有
Q A 1
t w1 t w 2
Q A1
Q A2

传热学第二版刘彦丰知识点总结

传热学第二版刘彦丰知识点总结

传热学第二版刘彦丰知识点总结传热学第二版是一本介绍传热学基础知识和应用的教材,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章介绍了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基础。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传热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热量守恒和热力学不可逆性原理。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传热学的三种传热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传热学中的传导现象和传导方程。

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其传热方式与物质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

本章还介绍了传导方程的推导及其解法,其中包括了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的处理方法。

第三章介绍了对流传热,包括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是指由密度差异引起的流动,而强制对流是通过外界施加的力来引起的流动。

本章还介绍了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计算方法,以及流动和传热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辐射传热,包括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传热的特点和辐射传热方程的推导。

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波的传递而实现的热量传递,其特点是不需要介质的存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热量。

第五章介绍了传热学中的传热器件和传热系统。

传热器件是指用于传热的装置,如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等。

传热系统是由传热器件和其他组成部分组成的整体,如蒸汽发生器、冷却塔等。

本章还介绍了传热器件和传热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第六章介绍了传热学中的传热实验和传热测量技术。

传热实验是通过实验手段来研究传热现象和参数的变化规律,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传热理论和验证传热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本章还介绍了传热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温度测量、热流量测量和热阻测量等。

传热学第二版是一本全面介绍传热学基础知识和应用的教材,涵盖了传热学的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传热学的基本概念、传热方式、传热方程和传热器件等,还可以学习传热实验和传热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传热学》第五版名词解释总结(沈阳建筑大学09级考试重点)

《传热学》第五版名词解释总结(沈阳建筑大学09级考试重点)
t tw t 0, ( )0 x x t w t f
u 0, v 0, u f (r )径向分速度为零 x
2)层流紊流判别 Re=2300,Re 中的 u 为断面平均流速,定性尺寸为管径 3)管内流体平均温度:管断面流体平均温度;全管长流体平均温度(常热 流: (t1+t2)/2,t (t ' t ' ' ) / 2 常壁温:
传热学概念总结 ————————————第一章———————————————— 1)热量传递的动力:温差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传递方式:导热,热对流,热辐射 3)导热:单纯的导热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4)对流换热:导热+热对流 5)辐射换热:概念: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辐射换热; 特点:伴随能量形式的转换(内能-电磁波能-内能) ,不需 要直接接触, 不需要介质, 只要大于 0k 就会不停的发射电 磁波能进行能量传递(温度高的大) 。 6)温度场:是指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的温度的总称 7)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所构成的面 等温线: 不同的等温线与同一平面相交, 则在此平面上构成一簇曲线称 (注:不会相交不会中断) 8)温度梯度:自等温面上一点到另一个等温面,以该点的法线温度变化率 最大。以该点的法线方向为方向,数值也正好等于这个最 大温度变化率的矢量称为温度梯度 gradt(正方向朝着温度 增加的方向) 9)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 10)热流矢量:等温面上某点,已通过该点最大的热流密度的方向为方向, 数值上也正好等于沿该方向热流密度的矢量称为热流密度 矢量(正方向高温指向低温)
4
3)
边界层:当具有粘性且能润湿壁面的流体流过壁面时粘滞力将制动 流体运动形成边界层

传热学讲义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

传热学讲义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

第一章 导热理论基础本章重点:准确理解温度场、温度梯度、导热系数等基本概念,准确掌握导热基本定律及导热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物质内部导热机理的物理模型:(1)分子热运动;(2)晶格(分子在无限大空间里排列成周期性点阵)振动形成的声子运动;(3)自由电子运动。

物质内部的导热过程依赖于上述三种机理中的部分项,这几种机理在不同形态的物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导热理论从宏观研究问题,采用连续介质模型。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傅里叶定律1-1 导热基本概念一、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一)定义:在某一时刻,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称为即为温度场(标量场)。

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在直角坐标系下,温度场可表示为:),,,(τz y x f t = (1-1)(二)分类:1.从时间坐标分:① 稳态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温度分布与时间无关,0=∂∂τt ,此时,),,(z y x f t =。

(如设备正常运行工况) 稳态导热:发生于稳态温度场中的导热。

② 非稳态温度场:随时间而变化的温度场,温度分布与时间有关,),,,(τz y x f t =。

(设备启动和停车过程)非稳态导热:在非稳态温度场中发生的导热。

2.从空间坐标分: ① 三维温度场:温度与三个坐标有关的温度场,⎩⎨⎧==稳态非稳态),,(),,,(z y x f t z y x f t τ ② 二维温度场:温度与二个坐标有关的温度场,⎩⎨⎧==稳态非稳态),(),,(y x f t y x f t τ∆tt-∆tgrad t③ 一维温度场:温度只与一个坐标有关的温度场,⎩⎨⎧==稳态非稳态,)()(x f t x f t τ 二、等温面与等温线1.等温面(isothermal surface):在同一时刻,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面即为等温面。

2.等温线(isotherms):用一个平面与等温面相截,所得的交线称为等温线。

为了直观地表示出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可采用图示法,标绘出物体中的等温面(线)。

《传热学》名词解释总结——考试专用

《传热学》名词解释总结——考试专用

————————————第一章—————————————1)热量传递的动力:温差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传递方式:导热,热对流,热辐射3)导热:单纯的导热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4)对流换热:导热+热对流5)辐射换热:概念: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辐射换热;特点:伴随能量形式的转换(能-电磁波能-能),不需要直接接触,不需要介质,只要大于0k就会不停的发射电磁波能进行能量传递(温度高的大)。

6)温度场:是指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的温度的总称7)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所构成的面等温线:不同的等温线与同一平面相交,则在此平面上构成一簇曲线称(注:不会相交不会中断)8)温度梯度:自等温面上一点到另一个等温面,以该点的法线温度变化率最大。

以该点的法线方向为方向,数值也正好等于这个最大温度变化率的矢量称为温度梯度gradt(正方向朝着温度增加的方向)9)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10)热流矢量:等温面上某点,已通过该点最大的热流密度的方向为方向,数值上也正好等于沿该方向热流密度的矢量称为热流密度矢量(正方向高温指向低温)11)傅里叶定律:适用于连续均匀和各项同性材料的稳态和非稳态导热过12)导热系数比较:金属大于非金属大于液体大于气体,纯物质大于含杂质的。

13)导热系数变化特点: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液体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金属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非金属保温材料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多孔材料要防潮。

14)导热过程完整的数学描述:导热微分方程+单值性条件。

15)单值性条件:几何条件(大小尺寸)+物理条件(热物性参数+热源有无等)+时间条件(是否稳态)+边界条件16)边界条件: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的温度值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热流密度第三类边界条件:已知边界面周围流体温度t和面界面与流体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17)热扩散率:a,表示物体被加热或被冷却时,物体部各部分温度趋向均匀一致的能力。

传热学概念整理

传热学概念整理

传热学第一章、绪论1.导热:物体的各个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2.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称为热流量。

3.热流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流密度。

4.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5.对流传热: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流体与物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6.热辐射:因热的原因而发出的辐射的想象称为热辐射。

7.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树枝上等于冷热流体见温差℃1=∆t ,传热面积21m A =时的热流量值,是表征传热过程强度的标尺。

8.传热过程:我们将热量由壁面一侧流体通过壁面传递到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1.温度场:各个时刻物体中各点温度所组成的集合,又称为温度分布。

2.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瞬间温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面。

3.傅里叶定律的文字表达:在导热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积的导热量,正比于垂直该界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而热量的传递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4.热流线:热流线是一组与等温面处处垂直的的曲线,通过平面上人一点的热流线与改点热流密度矢量相切。

5.内热源:内热源值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产生或消耗的热量。

6.第一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点上的温度值。

第二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

.第三类边界条件: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及周围流体的温度ft 7.热扩散率a :ca ρλ=,a 越大,表示物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越大;a 越大,表示材料中温度变化传播的越迅速。

8.肋片:肋片是依附于基础表面上的扩展表面。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1.非稳态导热: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非稳态导热。

2.非正规状况阶段:温度分布主要受出事温度分布的控制,称为非稳态导热。

传热学第一章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ppt课件

传热学第一章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ppt课件
爆破学、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通风 与空气调节 、安全管理学等专业知识,这些都与传热相关。
*
太原理工大学
8 / 51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Thermal
➢ 温度场的测算和换热量的计算; ➢ 环境变化对温度场的影响;
➢ 极限温度的控制:为使一些设备能安全经济地运 行,需要对热量传递过程中物体关键部位的温度进 行控制。
*
太原理工大学
24 / 51
(2)对流换热的分类
• 无相变: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换热
Thermal
• 有相变:沸腾、凝结、凝固、熔化等。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流 体的流动。 如:暖气片表面附近受热空气的向上流动 强制对流:流体的流动是由于水泵、风机或其它压差 作用所造成的。 如油冷却器、空气预热器等。
两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
太原理工大学
33 / 51
(6)总 结
Thermal
在实际问题中,这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往往不是单独 出现的,这不仅表现在互相串联的几个环节中,而 且同一个环节也常常如此。例如: 一块高温钢板在厂 房中的冷却散热。
*
太原理工大学
28 / 51
(2)辐射换热的特点
Thermal
•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 间发出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本身的属性,等温时为 动态平衡);
•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中间介质,而且在真空中 辐射能的传递最有效;
• 不仅有能量的转移,而且还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Thermal
§1-1 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安全工程 技术中的应用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讲主要有 热量传递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其内容包括:

传热学第五版答案

传热学第五版答案

第一章、一、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特点及热传递方式辨析。

1、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

试解释原因。

答: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里进人更多的空气。

而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里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20℃,1.01325×105Pa 时,空气导热系数为0.0259W/(m ·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而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因而效果更明显。

2、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工作,穿单衣感到舒适,而冬季在保持22℃的室内工作时,却必须穿绒衣才觉得舒服。

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原因。

答:首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大区别是室外温度的不同。

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气温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出室外传向室内。

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低,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

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

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22℃)比夏季略高(20℃),但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

根据上题人体对冷感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的原理,在冬季散热量大,因此要穿厚一些的绒衣。

3、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热传递方式(1)由热水到暖气片管到内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换热(强制对流);(2)由暖气片管道内壁至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导热;(3)由暖气片外壁至室内环境和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4、冬季晴朗的夜晚,测得室外空气温度t 高于0℃,有人却发现地面上结有—层簿冰,试解释原因(若不考虑水表面的蒸发)。

解:如图所示。

假定地面温度为了T e ,太空温度为T sky ,设过程已达稳态,空气与地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 ,地球表面近似看成温度为T c 的黑体,太空可看成温度为T sky 的黑体。

传热学课件第四版-第一章

传热学课件第四版-第一章
空间飞行器重返大气层冷却;超高音速飞行器 (Ma=10)冷却;核热火箭、电火箭;微型火箭(电 火箭、化学火箭);太阳能高空无人飞机
b c d
微电子: 电子芯片冷却 生物医学:肿瘤高温热疗;生物芯片;组织与器 官的冷冻保存 军 事:飞机、坦克;激光武器;弹药贮存
e
f

冷: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热泵;高温
传 热 学
(Heat Transfer)
第一章 绪 论
§1-1 概 述
1.1.1 传热学(Heat Transfer)的研究内容
1 传热学: 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讲主要
有热量传递 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
热量传递过程的推动力:温差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由高温热源传给 低温热源 有温差就会有传热 温差是热量 传递的推动力
1.1.2 传热学研究中的连续介质假设
基本假定: 所研究的物体中的温度、密度、速度、压力 等物理参数都是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 对于气体而言,所研究物体的几何尺寸要远大于 分子间的平均自由程。 在微机电系统中,所研究物体的几何尺寸常在微 米到毫米之间,微机电系统内的流动和传热问题不满 足连续介质的基本假定。
0
q dx
tw2
tw1
dt q
tw1 tw2

q
t w1 t w 2 t w1 t w 2

t r t R
t
t w1
dt
dx
Φ
A

Q
tw2
R A
r
0

x
导热热阻
t w1
Q

t w2
单位导热热阻
图1-3

传热学完整课件PPT课件

传热学完整课件PPT课件
( 1 )稳态传热过程; ( 2 )非稳态传热过程。 1 )稳态传热过程(定常过程)
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热传递 过程均称稳态传热过程。) 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的热传递过程均称非稳态传热过程。 各种热力设备在持续不变的工况下运行时
的热传递过程属稳态传热过程;而在启动、停 机、工况改变时的传热过程则属 非稳态传热 过程。
.
❖ 3 )教育思想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 传热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表达方
面从以往单纯的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服务转 变到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 这是传热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核心。从 实际工程问题中、科学研究中提炼出综合 分析题,对培养学生解决分析综合问题的 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
❖ 2 、研究对象
第一章


.
§1-0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 1 、传热学 ❖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 ❖ 1)物体内只要存在温差,就有热量从物
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 2)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热量就会自发
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
2 、热量传递过程 根据物体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热量传递过程 可分为两类:
❖ ( 3 )非导电固体: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 的振动所产生的弹性波来实现的,即原子、 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实现的。
.
❖( 4 )液体的导热机理:存在两种不同的 观点:第一种观点类似于气体,只是复杂些, 因液体分子的间距较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对 碰撞的影响比气体大;第二种观点类似于非 导电固体,主要依靠弹性波(晶格的振动, 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产生的) 的作用。
.
b 微电子: 电子芯片冷却 c 生物医学:肿瘤高温热疗;生物芯片;组 织与器官的冷冻保存 d 军 事:飞机、坦克;激光武器;弹药贮 存 e 制 冷: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热泵; 高温水源热泵 f 新能源:太阳能;燃料电池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后答案前五章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后答案前五章

第一篇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系统:状态参数:热力学平衡态:温度:热平衡定律:温标: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循环:可逆循环:不可逆循环:二、习题1.有人说,不可逆过程是无法恢复到起始状态的过程,这种说法对吗错2.牛顿温标,用符号°N表示其温度单位,并规定水的冰点和沸点分别为100°N和200°N,且线性分布;1试求牛顿温标与国际单位制中的热力学绝对温标开尔文温标的换算关系式;2绝对零度为牛顿温标上的多少度3.某远洋货轮的真空造水设备的真空度为0.0917MPa,而当地大气压力为0.1013MPa,当航行至另一海域,其真空度变化为0.0874MPa,而当地大气压力变化为0.097MPa;试问该真空造水设备的绝对压力有无变化4.如图1-1所示,一刚性绝热容器内盛有水,电流通过容器底部的电阻丝加热水;试述按下列三种方式取系统时,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1取水为系统;2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3取虚线内空间为系统;1不考虑水的蒸发,闭口系统;2绝热系统;注:不是封闭系统,有电荷的交换3绝热系统;图1-15.判断下列过程中那些是不可逆的,并扼要说明不可逆原因;1在大气压力为0.1013MPa时,将两块0℃的冰互相缓慢摩擦,使之化为0℃的水;耗散效应2在大气压力为0.1013MPa时,用0+dt℃的热源dt→0给0℃的冰加热使之变为0℃的水;可逆3一定质量的空气在不导热的气缸中被活塞缓慢地压缩不计摩擦;可逆4100℃的水和15℃的水混合;有限温差热传递6.如图1-2所示的一圆筒容器,表A的读数为360kPa;表B的读数为170kPa,表示室I压力高于室II的压力;大气压力为760mmHg;试求:(1)真空室以及I室和II室的绝对压力;(2)表C的读数;(3) 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图1-2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功: 热量: 体积功: 节流:二.习题1.膨胀功、流动功、轴功和技术功四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2.下面所写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请更正;⎰+∆=+∆+∆+∆=+=+∆=∆21221pdVH Q w z g c H q wdu q w u q s δ3.一活塞、气缸组成的密闭空间,内充50g 气体,用叶轮搅拌器搅动气体;活塞、气缸、搅拌器均用完全绝热的材料制成;搅拌期间,活塞可移动以保持压力不变,但绝对严密不漏气;已测得搅拌前气体处于状态1,搅拌停止后处于状态2,如下表所示;状 态 pMPa vm 3/kg ukJ/kg hkJ/kg 1 3.5 0.00711 22.75 47.64 23.50.0191697.63164.69活塞与气缸壁间有一些摩擦;求搅拌器上输入的能量为多少 耗散效应将输入能量转化为热量 q=u2-u1+pv2-v1 =h2-h1 4.1kg 空气由p 1=5MPa,t 1=500℃,膨胀到p 2=0.5MPa,t 2=500℃,得到热量506kJ,对外做膨胀功506kJ;接着又从终态被压缩到初态,放出热量390kJ,试求:1膨胀过程空气热力学能的增量;2压缩过程空气热力学能的增量;3压缩过程外界消耗了多少功 5.一活塞气缸装置中的气体经历了2个过程;从状态1到状态2,气体吸热500kJ,活塞对外作功800kJ;从状态2到状态3是一个定压的压缩过程,压力为p=400kPa,气体向外散热450kJ;并且已知U 1=2000kJ, U 3=3500kJ,试计算2-3过程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500= U2-U1+800 U2=1700-450= U3-U2+400V3-V2 V3-V2=6.现有两股温度不同的空气,稳定地流过如图2-1所示的设备进行绝热混合,以形成第三股所需温度的空气流;各股空气的已知参数如图中所示;设空气可按理想气体计,其焓仅是温度的函数,按{h}kJ/kg=1.004{T}K计算,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RT, R=287J/kg·K;若进出口截面处的动、位能变化可忽略,试求出口截面的空气温度和流速;m3=m1+m2h3=h1+h2图2-17.某气体从初态p1=0.1MPa,V1=0.3m3可逆压缩到终态p2=0.4MPa,设压缩过程中p=aV-2,式中a为常数;试求压缩过程所必须消耗的功;p1=aV1-2p2=aV2-2∫pdV=∫aV-2dV=-aV2-1+aV2-18.如图2-2所示,p-v图上表示由三个可逆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循环;1-2是绝热过程;2-3是定压过程;3-1是定容过程;如绝热过程1-2中工质比热力学能的变化量为-50kJ/kg,p1=1.6MPa,v1=0.025m3/kg,p2=0.1MPa,v2=0.2m3/kg;1试问这是一个输出净功的循环还是消耗净功的循环2计算循环的净热;(1)顺时针循环,输出净功;(2)Q=W=W12+W23+W31W12=50W23=W31=0图2-29.某燃气轮机装置如图2-3所示;已知压气机进口处空气的焓h1=290kJ/kg,经压缩后,空气升温使比焓增为h2=580kJ/kg,在截面2处与燃料混合,以w2=20m/s的速度进入燃烧室,在定压下燃烧,使工质吸入热量q=670kJ/kg;燃烧后燃气经喷管绝热膨胀到状态3’,h3’=800kJ/kg,流速增至w3’,燃气再进入动叶片,推动转轮回转做功;若燃气在动叶片中热力状态不变,最后离开燃气轮机速度为w4=100m/s;求:1若空气流量为100kg/s,压气机消耗的功率为多少2若燃料发热量q=43960kJ/kg,燃料消耗量为多少3燃气在喷管出口处的流速w3’是多少4燃气涡轮3’-4过程的功率为多少5燃气轮机装置的总功率为多少图2-31 W1=100kg/sh2-h12 m43960=100kg/sh2-h130.5w3’2-0.5w22=h3’-h24Ws=0.5100kg/sw42-w3’25Ws-W1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基本概念克劳修斯说法:开尔文说法:卡诺定理:熵流:熵产:熵增原理:二.习题1.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否表述为:“功可以完全变为热,但热不能完全变为功”,为什么等温膨胀过程热完全转化为功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熵增大的过程为不可逆过程;只适用于孤立系统2)工质经不可逆循环,∆S >0;∆S =03)可逆绝热过程为定熵过程,定熵过程就是可逆绝热过程;定熵过程就是工质状态沿可逆绝热线变化的过程4)加热过程,熵一定增大;放热过程,熵一定减小;根据ds≥△q/T,前半句绝对正确,后半句未必,比如摩擦导致工质温度升高的放热过程;对于可逆过程,都正确;3.某封闭系统经历了一不可逆过程,系统向外界放热为10kJ,同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20kJ;1按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量;2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系统熵的变化为正、为负、可正可负亦可为零;4.判断是非对画√,错画×1在任何情况下,对工质加热,其熵必增加;2在任何情况下,工质放热,其熵必减少;3根据熵增原理,熵减少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4卡诺循环是理想循环,一切循环的热效率都比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低;5不可逆循环的熵变化大于零;5.若封闭系统经历一过程,熵增为25kJ/K,从300K的恒温热源吸热8000kJ,此过程可逆不可逆还是不可能25<=8000/300不可能6.空气在某压气机中被绝热压缩,压缩前:p 1=0.1MPa,t 1=25℃;压缩后:p 2=0.6MPa,t 2=240℃;设空气比热为定值,问:1此压缩过程是否可逆 为什么 2压缩1kg 空气所消耗的轴功是多少2 若可逆,W=Cv240-257.气体在气缸中被压缩,压缩功为186kJ/kg,气体的热力学能变化为56kJ/kg,熵变化为-0.293kJ/kg·K;温度为20︒C 的环境可与气体发生热交换,试确定每压缩1kg 气体时的熵产; SF=-186-56/273+20= S2-S1=SF+SG8.设一可逆卡诺热机工作于1600K 和300K 的两个热源之间,工质从高温热源吸热400kJ,试求:1循环热效率;2工质对外作的净功;3工质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 1 1-300/1600=13/16 2 40013/16=325 3 400-325=759.已知A 、B 、C3个热源的温度分别为500K,400K 和300K,有可逆机在这3个热源间工作;若可逆机从热源A 吸入3000kJ 热量,输出净功400kJ,试求可逆机与B,C 两热源的换热量,并指明方向; 3000/500+QB/400+QC/300=0 3000+QB+QC=400 QB=-3200 QC=60010.试论证如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则必然违反开尔文说法以及违反开尔文说法必然导致违反克劳修斯说法;11.有A,B 两物体,其初温T A >T B ,两物体的质量相等m A =m B =m,其比热容亦相等c A =c B =c,且为常数;可逆热机在其间工作,从A 吸热,向B 放热,直至两物体温度相等时为止;1试证明平衡时的温度为B A m T T T ⋅=;2求可逆热机对外输出的净功;SA-SM=lnTA/TM SM-SB=lnTM/TB SA-SM= SM-SB 12.如图3-1所示,用热机E 带动热泵P 工作,热机在热源T 1和冷源T 0之间工作,而热泵则在冷源T 0和另一热源T 1’之间工作;已知T 1=1000K 、T 1’=310K、T 0=250K;如果热机从热源T 1吸收热量Q 1=1kJ,而热泵向另一热源T 1’放出的热量Q H 供冬天室内取暖用;1如热机的热效率为ηt =0.50,热泵的供热系数εh =4,求Q H ; 2如热机和热泵均按可逆循环工作,求Q H ;3如上述两次计算结果均为Q H >Q 1,表示冷源T 0中有一部分热量传入了温度T 1’的热源,而又不消耗除热机E 所提供的功之外的其他机械功,这是否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 1 W= Q 1ηt =10.5=0.5kJ Q H =W εh =4=0.54=2kJ2 W=11-250/1000=0.75kT Q H =0.75310/310-250=3.875kJ3 不违反,T1>T1’图3-1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与过程一.基本概念理想气体: 比热容:二.习题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写成w u q +∆= 或 ⎰+∆=21pdv t c q v 两者有何不同q=Δu+w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普适的表达式q=Cv ΔT+∫pdv 内能等于定容比热乘以温度变化,适用于理想气体;体积功等于压力对比容的积分,适用于准静态过程;所以该式适用于理想气体的准静态过程2.图4-1所示,1-2和4-3各为定容过程,1-4和2-3各为定压过程,试判断q 143与q 123哪个大图4-13.有两个任意过程1-2和1-3,点2和点3在同一条绝热线上,如图4-2所示;试问△u 12与△u 13谁大谁小 又如2和3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呢4.讨论1<n<k 的多变膨胀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变化以及气体与外界热传递的方向,并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加以解释; 内能增加,吸热5.理想气体分子量M=16,k=1.3,若此气体稳定地流过一管道,进出管道时气体的温度分别为30℃和90℃,试求对每公斤气体所需的加热量气体的动能和位能变化可以忽略; R=RM/M=8314/16q123=u3-u1+w123 q143=u3-u1+w143 w123>w143所以2->3为绝热膨胀过程,内能下降;所以u2>u3;Cp-Cv=RCp/Cv=kq=CpT2-T16.某理想气体在气缸内进行可逆绝热膨胀,当容积为二倍时,温度由40℃下降到-40℃,过程中气体做了60kJ/kg的功;若比热为定值,试求c p与c v的值;q=Δu+w0=Cv-40-40+60p1v k= p12v kp1v=R273+40p22v=R273-40w=RT1/k-11-T2/T1Cp=Cv+R7.某理想气体初温T1=470K,质量为2.5kg,经可逆定容过程,其热力学能变化为∆U=295.4kJ,求过程功、过程热量以及熵的变化;设该气体R=0.4kJ/kg·K,k=1.35,并假定比热容为定值;Cp-Cv=RCp/Cv=kW=0, Q=∆U, ∆T=∆U/2.5kgCv, ∆S=8.在一具有可移动活塞的封闭气缸中,储有温度t1=45︒C,表压力p g1=10kPa的氧气0.3m3;在定压下对氧气加热,加热量为40kJ;再经过多变过程膨胀到初温45︒C,压力为18kPa;设环境大气压力为0.1MPa,氧气的比热容为定值,试求:1两过程的焓变量及所作的功;2多变膨胀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1过程1为定压过程,焓变于加热量40kJ;过程2的终了状态和过程1的初始状态比较,温度相同,理想气体的焓为温度的函数,所以过程2的焓变为-40kJ;9.1kg空气,初态p1=1.0MPa, t1=500︒C,在气缸中可逆定容放热到p2=0.5MPa,然后可逆绝热压缩到t3=500︒C,再经可逆定温过程回到初态;求各过程的∆u,∆h,∆s及w和q各为多少并在p-v图和T-s 图上画出这3个过程;10.一封闭的气缸如图4-3所示,有一无摩擦的绝热活塞位于中间,两边分别充以氮气和氧气,初态均为p1=2MPa,t1=27︒C;若气缸总容积为1000cm3,活塞体积忽略不计,缸壁是绝热的,仅在氧气一端面上可以交换热量;现向氧气加热使其压力升高到4MPa,试求所需热量及终态温度,并将过程表示在p-v图及T-s图上;绝热系数k=1.4图4-3V1=0.0005m34106V O2/T O2=21060.0005/273+274106V N2/T N2=21060.0005/273+27V O2+ V N2=0.00121060.0005k =4106V N2k11.如图4-4所示,两股压力相同的空气流,一股的温度为t 1=400℃,流量1m=120kg/h ;另一股的温度为t 2=150℃,流量2m=210kg/h ;在与外界绝热的条件下,它们相互混合形成压力相同的空气流;已知比热为定值,试计算混合气流的温度,并计算混合过程前后空气的熵的变化量是增加、减小或不变为什么400+273120+150+273210=120+210T T=熵增过程图4-4ΔS=Q1/423-1/67312.如图4-5所示,理想气体进行了一可逆循环1-2-3-1,已知1-3为定压过程,v 3=2v 1;2-3为定容过程,p 2=2p 3;1-2为直线线段,即p/v=常数;1试论证233121---+>q q q ;2画出该循环的T-s 图,并证明233121---∆+∆=∆s s s ;3若该理想气体的c p =1.013kJ/kg·K,c v =0.724kJ/kg·K,试求该循环的热效率;1一个循环,内能不变,输出正功,总的吸热量为正; 3T2=2T3=4T1Q12=CvT2-T1+p1+p2V3-V1/2= CvT2-T1+CpT3-T1/2+CpT3-T1’ =Cv3T1+CpT1/2+Cp2T1/2T1’为压力p2以及容积v1在p-v 图对应的温度 图4-5Q23=-CvT2-T3=-Cv2T1 Q31=-CpT3-T1=-CpT1 W=Q12-Q23-Q3 效率=W/Q1213.1kmol 理想气体从初态p 1=500kPa,T 1=340K 绝热膨胀到原来体积的2倍;设气体Mc p =33.44kJ/kmol·K,Mc v =25.12kJ/kmol·K;试确定在下述情况下气体的终温,对外所做的功及熵的变化量;1可逆绝热过程;2气体向真空进行自由膨胀; 1 k=p1VT1=p22vT2p1V k =p22V k T2=W=∫pdv=ds=02T2=T1W=0ds=设计可逆定温过程。

传热学第五版课件完整版

传热学第五版课件完整版

二、第三类边界条件
常物性时导热微分方程组如下:










d r dt 0 dr dr
dt dr
r r1 h1 t f 1 t r r1
dt dr
r r 2 h2 t r r 2 t f 2
根据第一类边界条件时的结果:
dt tw1 tw2 1
1 1

2 2

i i

二、第三类边界条件
常物性时导热微分方程组如下:




dt
dx dt
dx
d 2t 0 dx 2 x0 h1 t f 1 t x0
x h2 t x t f 2
根据第一类边界条件时的结果: (此时壁温tw1和tw2为未知)
qx


t x
qy

t y
qz

t z
第二节 导热系数
每种物质的导热系数可通过实验确定
常用物质可查表获取

固相>液相>气相

金属>非金属

晶体>无定形态

纯物质>有杂质物质
纯金属>合金
导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压力
气体的导热系数: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于分子运动速度和比定容热容增大), 压力对其影响不大(密度增大但自由程减小)
长度为l的圆筒壁的热阻:
1 ln d2
2l d1
单位管长单层圆筒壁的热流量:
ql

l

tw1 tw2 1 ln d2
2 d1

高等传热学

高等传热学

如果
0
常数
Dvi p 1 div(V ) fi 2vi D xi 3 xi
§1-2 基本守恒方程式
不可压缩流体,二维稳定流动,直角坐标系下
常数
u 2u 2u u p u v f x 2 2 y x y x x 2v 2v v v p u x v y f y y x 2 y 2
流体位移结果+控制体内流体动量的时间变化率=体积力+表面力
§1-2 基本守恒方程式
v n vi dA
A

v i d f i d jj n j dA A
根据散度定理,
div v v v i i d f i d jj n j dA A
§1-1导热基本定律
Fourier定律 内容:热流密度在任一方向上的分量与该方向上 的温度变化率成正比。 dt 表达式: q n grad (t ) ▽t
dn
An

dt n dn t t q y q x y x
§1-3 正交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式
第三节 正交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式 一、正交坐标系
概念:三个坐标曲面相互正交,两个坐标曲面交线为坐标曲线或坐标轴。 推导:正交坐标的弧微分与正交坐标之间的关系 正交坐标系(u1,u2,u3),直角坐标系空间一点M(x,y,z)
dsi dx dy dz
( H H1 H 2 H3 )
dV ds1 ds2 ds3 H1 H 2 H3 du1du2du3 H du1du2du3

传热学

传热学

传热学的基本概念:第一章:传热的基本形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特点:伴随着能量的转换,不需要冷热物体直接接触,不论温度高低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温度场:某一时刻空间各点温度的统称温度面:温度场中搜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所构成的面等温线的性质:等温面或两条不同温度的等温线不会彼此相交,他们是物体中完全闭合的曲线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傅里叶定律确定了“热流失量”和“温度梯度”的关系保温材料:反分度不高于350度,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材料多孔材料的导热系数受湿度影响很大!热扩散率:表征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物体内各部分文图趋向均匀一至的能力!单值性条件:几何条件,物理条件,时间条件,边界条件(第一类:已知物体边界面上的温度,第二类:已知任何时刻边界面上的热流密度值,第三类:已知边界面周围流体的温度和边界main与流体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导热系数:反应了物体的导热能力第二章:第一类边界条件下:通过平壁导热:导热系数一定,则温度分布为“线性函数“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则为““二次曲线通过圆筒壁的导热:对数曲线肋片的:双曲函数曲线有内热源的温度分布不再是无内热源的直线分布而是抛物线分布临界热绝缘直径:热阻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肋片高度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如果继续增加高度,散热量增加很少导致肋片效率降低。

提高肋片效率同时减少肋片的重量。

接触热阻:由于固体表面不是理想的平整,所以在两固体接触的界面上容易出现接触点或只有部分接触而不能完全的和平整的面接触,从而给导热过程带来的额外热阻。

影响因素有:表面的粗糙度,挤压压力,间隙中介质种类。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包括周期性的和瞬态的集总参数法的的使用条件:必握数Bi<0.1综合温度:工程上将室外空气辐射与太阳辐射两者对维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的一个假想的温度衡量周期性非稳态导热的特征:温度波得衰减和延迟现象第五章按流动的起因:分为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按流态分:层流对流换热和紊流对流换热流体的热物理性质包括:比热容,导热系数,密度,粘度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气体则增加流体外掠平板:临界雷诺数为500000普朗特的值大小反应了:动量的传递能力与热量传递能力的比值雷诺数: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格拉晓夫:浮升力项和粘滞力的比值怒谢尔特:表征无量纲过余温度梯度的大小,反应了对流的强弱!第六章管内流动:分界线2300,10000在长热流条件下,充分发展段的管壁温度也呈现:线性变化的,且变化的速率与流体断面的变化速率一致常壁温条件下,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将严管长的按对数曲线规律变化在弯曲的管道中流动产生的离心力,将在流场中形成二次环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汽动力装置基本特点
1、热源,冷源 2、工质(水,蒸 汽) 3、膨胀做功 4、循环 (加压、加热、 膨胀做功、放热)
过热器 锅 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凝 汽 器
给水泵
图1-2 蒸汽动力装置
• 具有一定动能的蒸汽推动叶片,使轴 转动作功。 • 作功后的乏汽从汽轮机进人冷凝器, 被冷却水冷凝成水,并由泵加压送入 锅炉加热。 • 如此周而复始,通过锅炉、汽轮机、 冷凝器等不断把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 而来的热能中的一部分转变成功,其 余部分则排向环境介质。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 热能在热机中转变成机械能的过
程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热力系统 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 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坐标图 工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过程功和热量 热力循环
1-1 热能在热机中转变成机械能 的过程
热力工程利用矿物燃料的化学能 燃烧产生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蒸汽动力装置
• 热力系统 • 系统:用界面从周围的环境中分割 出来的研究对象,或空间内物体的 总和。 • 外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 • 界面:假想的、实际的、固定的、 运动的、变形的。
• 依据:系统与外界的关系,系统 与外界的作用: • 热交换、功交换、质交换。
常见的热力系统有四类:
(1)闭口系统——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不变
热力系统: 为分析问题方便,和力学中取分离 体一样,热力学中常把分析的对象从周 围物体中分割出来,研究它与周围物体 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传递。 这种被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 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叫做热力系统, 周围物体统称外界。 系统和外界之间的分界面叫做边界。 边界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假想 的。
同样的研究对象内燃机: 1.内燃机在气缸进废气阀门都关闭时 ,取封闭于气缸内的工质为系统就是 闭口系统; 2.把内燃机进、排气及燃烧膨胀过程 一起研究时,取气缸为划定的空间就 是开口系统。
简单可压缩系:
在热力工程中,热力系是由可压缩流体 (如水蒸气、空气、燃气等)构成的。 这类热力系若与外界可逆的功交换只有 体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一种形 式,则该系统称为简单可压缩系。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
经验告诉我们,若令冷热程度不同的两个 物体A和B相互接触,它们之间将发生能量 交换,净能流将从较热的物体流向较冷的 物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达到相同的冷热程 度,不再有净能量交换,这时物体A和物 体B达到热平衡。
当物体C同时与物体A和B接触而达到热平 衡时,物体A和B也一定热平衡。
热能动力装置的工作过程可概括成:
• 工质自高温热源吸热,
• 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而作功, • 并把余下部分传给低温热源。
动力循环简图
Thermal efficiency
Q1
热机 Q2
低温热源
热效率
高温热源
W
1-2 热力系统
工质——实现热能和机械能互相转化的 媒介物质。 热源——向给定系统提供式获取热量的 物体,其作用就是一个热源或冷源(又称 低温热源) 热力系统——被一封闭边界面包围的物 质的任一集合或空间的任一区域(控制体)
1-3 状态及状态参数
1.状态——某一时刻,热力系统中工质所 处的某种宏观状况,是全部宏观性质的综 合,又称热力学状态 2.状态参数——从各个不同方面描述工质 状态的物理量
状态参数的特征
• 特征:状态参数的微分是一个 全微分
2 d x x x 或 d x 0 1 2 1
• 状态参数的这一特性表现在数 学上是点函数,其微元差是全 微分,而全微分沿闭合路线的 积分等于零。
因此蒸汽的膨胀过程是发生在有宏观运 动时。
火力发电装置基本特点
1、热源,冷源 2、工质(水,蒸 汽) 3、膨胀做功 4、循环 (加压、加热、 膨胀做功、放热)
过热器 锅 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凝 汽 器
给水泵
3. 其他型式的热机可能还有另外的方式 和特性。
4. 但是概括地看来,无论哪一种动力装 置,总是用某种媒介物质从某个能源 获取热能从而具备作功能力并对机器 作功,最后又把余下的热能排向环境 介质。
(2)开口系统——系统与外界有能量和 物质交换 开口系统的特点:
开口系统中的能量和质量都可以变化, 但这种变化通常是在某一划定的空间范 围内进行的,所以开口系统又叫做控制 容积,或控制体。
• 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按系统与 外界有无物质交换) • 闭口系统:系统内外无物质交换, 称控制质量。 • 开口系统:系统内外有物质交换, 称控制体积。
强度量和广延量 • 压力和温度这两个参数与系统质 量的多少无关,称为强度量。 • 体积、热力学能、焓和熵等与系 统质量成正比,具有可加性,称 为广延量。
• 但广延量的比参数,例如比 体积、比热力学能、比焓和 比熵,即单位质量工质的体 积、热力学能、焓和熵,又 具有强度量的性质,不具有 可加性。
基本状态参数介绍 • 一. 温度及热力学第零定律 • 热力学第零定律: 无论多少个 物体互相接触都能达到热平 衡。 • 温标: 表示温度高低的尺度叫 温度标尺,简称温标。
系统划分的方法 • 1.把整个蒸汽动力装置划作一 个热力系统,计算它在一段 时间内从外界投入的燃料, 向外界输出的功,以及冷却 水带走的热量等。这时整个 蒸汽动力装置中工质的质量 不变,是闭口系统
2.倘若只分析其中某个设备,如汽 轮机或锅炉中的工作过程,它们 不仅有吸热作功等能量交换过程 ,而且有工质流进流出的物质交 换过程。这时如取汽轮机或锅炉 为划定的空间就组成开口系统。
图1-1气缸与活塞
• 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在气缸中燃 烧,释放热能,燃气的温度、压 力大大高于周围介质的温度和压 力而具备作功的能力。
• 它在气缸中膨胀作功; • 推动活塞,气体的能量通过曲柄 连杆机构传给装在内燃机曲轴上 的飞轮,转变成飞轮的动能; • 飞轮的转动带动曲轴,向外输出 轴功,同时完成活塞的逆向运动, 排出废气,为下一轮进气作好准 备。
mc BT 2
2
当这一性质相同时,它们之间达到热平 衡。这一宏观物理性质称为温度。 从微观上看,温度标志物质分子热运动 的激烈程度。对于气体,它是大量分子 平移动能平均值的量度,其关系式为:
mc BT 2
2
mc 2
2
BT
(1-1)
式中:T是热力学温度;B=(3/2)k, k=(1.380058 + 0.000012)×10-23J/K是玻尔 兹曼常数;是分子移动的均方根速度。
• 每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空气和 燃料即被送入气缸中,并在其中 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作功。 • 活塞不断地往复运动,曲轴则连 续回转。飞轮从气体那里所得到 的能量,除了部分作为带动活塞 逆向运动所需的能量外,其余部 分传递给工作机械加以利用。
• 排出的废气把一部分燃料化学能 转换来的热能排向环境大气 。
空气、油 废气
吸气
压缩 点火
膨胀
排气
内燃机装置基本特点
1、热源,冷源 2、工质(燃气) 3、膨胀做功 4、循环 (加压、加热、 膨胀做功、放热)
2. 蒸汽动力装置中:
工质的吸热、膨胀、冷凝等过程分别发 生在不同的设备里, 而且蒸汽虽然在进入喷管时速度较低(20 ~50 m/s),但膨胀后冲出喷管时蒸汽 的速度却很大(500~1200 m/s),
工程热力学讨论的大部分系统都是简单 可压缩系。
• 根据系统内部状况划分: • 可压缩系统:由可压缩流体组成的系 统。 • 简单可压缩系统:与外界只有热量及 准静态容积变化。 • 均匀系统:内部各部分化学成分和物 理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是由单相 组成的。 • 非均匀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 所组成的系统。
工质———我们把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 互转化的媒介物质叫做工质; 热源———把工质从中吸取热能的物系 叫做热源,或称高温热源;把接受工质 排出热能的物系叫做冷源,或称低温热 源。热源和冷源可以是恒温的,也可以 是变温的。
1. 如利用燃气轮机的高温排气作热源在 余热锅炉里加热水,由于热源的热容 量不是无穷大,故而热源(燃气轮机 的排气)的温度不断下降,是变温热 源。 2. 又如用环境大气作冷源,由于其热容 量非常大,故可以认为是恒温热源。
工程热力学不深入研究各种热机的具体 结构和各自的们构造不同,工作 特性不同。例如, 1. 活塞式内燃机的燃烧、膨胀、压缩和 排气都发生在气缸内,而且可以说气体 的膨胀过程发生在气体无宏观运动的状 况下;
内燃机装置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上述整套设备 为热动力装置 内燃动力装置
• 在当今热力工程所利用的热源物 质主要是矿物燃料。 • 从燃料燃烧中得到热能,以及利 用热能得到动力的整套设备(包 括辅助设备),统称热能动力装 置。
• 内燃机的主要部分为气缸、活塞 (图1-1) 内燃机工作时,活塞作往 复运动.由于这一运动并借助于连 杆和曲柄使内燃机曲轴转动,以带 动工作机器。
• 单元系统:一种均匀的和化学成分 不变的物质组成的系统。 • 多元系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组成的系统。 •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 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 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 三相系统。
• 注意: • 系统的选取方法仅影响解决问题 的繁复程度,与研究问题的结果 无关。
(3)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 换 当热力系统和外界间无热量交换时,该 系统称为绝热系统。
(4)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即无能量 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孤立系统的特点: 1. 热力系统和外界无能量交换, 2. 热力系统和外界也无物质交换。 3. 孤立系统的一切相互作用都发生在 系统内部。
• 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 • 绝热系统:系统内外无热量交换 (系 统传递的热量可忽略不计时,可认 为绝热) •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传 递也无物质交换 • =系统+相关外界=各相互作用的子系 统之和= 一切热力系统连同相互作用 的外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