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植树的牧羊人》新公开课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了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
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
整体感知
2.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 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情节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 的形象。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整体感知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在荒山上默默地牧羊,选 一片荒地,毫无生趣。
种、种树。
改为养蜂,继续种树,而且 已萌发生机,有了溪水。
种的树品种逐渐增多。
八十七岁,住在自己凭一 已经变得生机勃勃,环
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境优美。
认识人物
找出文中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参照示例,以“他是
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老人做事一丝不苟,态度十分虔诚、 认真。
主题探究
本文通过写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 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 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老人勤劳朴实、 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高贵品质。
写法探究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对比手法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板书设计
三 初遇——荒地——选种,种树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激趣导入
一片几千公顷的荒山,几十年的 时间被一个人一点一点全部栽上了树, 荒山变得有了生机,大家相信这是事实 吗?
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 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 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 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拓展延伸
1.2009年的植树节主题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请 你为2017年的植树节写一句主题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广植绿色树,造福千万代。
2.3月12日到了,同学到小明家邀请小明参加学校的植树造林活动,小明 妈妈认为会耽误儿子学习,表示反对。请你以小明同学的身份劝说小明 的妈妈同意此事。要求:得体委婉,理由充分。 阿姨,我是小明的同学,我们今天去参加植树活动既能为地球添一份绿色, 也能放松心情,减缓压力。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学习。请您允许小明参 加这个有意义的活动,好吗?
写法探究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平实,刻画细腻。 细读文章,你会发现,老人做了如此伟大的壮举,但是
文中并没有描写他怎样的豪言壮语,怎样刻画他坚定的信 念,而是平叙了“我”三次见到他的过程,每一次都写得十 分自然、平实,没有运用过多的修饰,但是让读者读来却从 内心里感觉到其力量的强大。再者文中对老人的刻画不乏 细致之处,如第五、七、九自然段的描写,虽看似简单的几 个小动作,却在作者笔下熠熠生辉,老人的形象不仅逐渐明 朗起来,而且逐渐高大起来。
次 见
再见——绿树成荫——养蜂、种树
牧羊人 无私毅力
面 最后——生机勃勃环境优美——没有动摇
拓展延伸
辩论: 当今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现代机械越来
越先进,是不是不需要像牧羊人这样的精神了?
拓展延伸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 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 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一 读一读字音
bēi
阿尔卑斯
h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干涸
zhà
乍
huà
白桦树
nèn
鲜嫩
hǒu
吼叫
jǔ
榉树
zuó
琢磨
bò
薄荷
xiàng
橡树
预习诊断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干涸( hé c)huōtān坍塌(
)
戳(
)
chó酬u劳(
)
山毛榉( jǔ ) 白桦树( huà )
薰衣草( xūn ) 废墟( xū )
预习诊断
深层探究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 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干净利索,做事认真的人。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 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 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认识人物
示例:他是一个干净利索、做事认真的人,从“看得出, 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 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这一外貌描写可以看出。
他是一个心底无私的人。“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 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 不知道。”这样朴实的语言和平实的回答,足见其是一个心 底无私的人。
布置作业
搜集5句关于奉献精神的名言警句, 并找出一句谈谈你的理解,整理在读书笔 记上。
写法探究
1.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前后照应,深化主题。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是最明显的特点。开头 提到“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 多”,既开篇点题,又留下悬念,引导读者继续读下去。最 后一自然段,既有抒情,也有评价,既深化了主题,又给我们 留下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难道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只有上帝才能做到吗?
2.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 干枯,没有水。 (2)酬劳: 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3)坍塌: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不毛之地: 不长草木的地方。 (5)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6)沉默寡言: 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7)连锁反应: 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生活。 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 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 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 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 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示例1:黎族教师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十九年的坚持,悬崖绝壁一道 狭窄天梯上几千次的来来回回,为一个十几年没有学校的小山村的孩子们 搭建通往美好生活的知识桥梁。
示例2:抗震英雄武文斌:在军校学习就要毕业的他本不在领导考虑 的救灾人员名单内,他坚决请缨,与战友共赴灾区救灾。34天内别人休息 他不休息,其中3天的轮休日他也放弃了。最终劳累过度,他不幸因肺血管 破裂失血过多而牺牲。他2008年初刚结婚,本打算救灾回去后选日子补 拍婚纱照,最后新婚妻子只能怀抱他的遗像拍照,完成英雄最后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