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军将官职

合集下载

宋朝军队里面的官职有哪些?从高到低,全部都要。

宋朝军队里面的官职有哪些?从高到低,全部都要。

宋朝军队里面的官职有哪些?从高到低,全部都要。

分享:腾讯微博QQ空间腾讯QQ新浪微博| 收藏禽兽,放开那|分类:历史话题2010-09-09宋朝军队里面的官职有哪些?从高到低,全部都要。

20宋朝军队里面的官职有哪些?从高到低,全部都要。

岳飞时期的。

满意答案忙忙盲目2010-09-09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武职官员等级制度。

秦汉时期,官员的等级称“石”。

魏晋以后,官员的等级称“品”,多数朝代的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18级(每品分正、从两级)。

唐宋时期,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32级。

隋唐以后,在品之外还设有“武阶”。

阶数多少各朝不等,多者45阶,少则18阶,每阶均有等级称号,如骠骑大将军、昭武校尉、陪戎副尉等。

以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冠服佩饰标志官员的品阶,是中国古代武阶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它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武职官员的等级制度已趋完善。

清朝末年,清政府参仿西方军事制度,实行营制改革。

从1904年开始至1911年3月,历时6年多,逐步地在中国军队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衔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武阶制度。

中国初次建立的军衔设6等18级:上等第一级包括大将军、将军、正都统,第二级为副都统,第三级为协都统;中等第一级为正参领,第二级为副参领,第三级为协参领;初等第一级为正军校,第二级为副军校,第三级为协军校;额外军官一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正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定军衔等级为6等16级:上等军官称将军,中等军官称都尉,初等军官称军校,每等分大、左、右3级;额外官佐1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元帅兵马大元帅将军卿校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尉太尉、大尉、中尉士上士、中士、下士兵马大元帅兵马副元帅服紫色,金玉带,(金夸)十三。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辅国大将军正二品镇军大将军从二品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怀化将军正三品下云麾将军从三品上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上归德将军从三品下服绯色,金带,(金夸)十一。

话说历史上宋军军衔——武阶官

话说历史上宋军军衔——武阶官

话说历史上宋军军衔——武阶官一、军衔:北宋后期,制定了武阶官体系,注意,不是武散官。

武阶官与武散官,并立。

武阶官,即军衔;武散官,就是那些镇国大将军之类的荣誉称号。

屡经调整,至南宋高宗时期,武阶官最终确定为六十阶,分为八大梯次,即,八等六十级。

八大梯次:一、太尉;二、横班正使;三、诸司正使;四、横班副使;五、诸司副使;六、大使臣;七、小使臣;八、五品尉勇。

六十阶:1、太尉,正二品;横班正使:2、通侍大夫,正五品;3、正侍大夫,正五品;4、宣正大夫,正五品;5、履正大夫,正五品;6、协忠大夫,正五品;7、中士大夫,正五品;8、中亮大夫,从五品;9、中卫大夫,从五品;10、翊卫大夫,从五品;11、亲卫大夫,从五品;12、拱卫大夫,从六品;13、左武大夫,从六品;14、右武大夫;从六品。

诸司正使:15、武功大夫,正七品;16、武德大夫,正七品;17、武显大夫,正七品;18、武节大夫。

正七品;19、武略大夫,正七品;20、武经大夫,正七品;21、武义大夫,正七品;22、武翼大夫,正七品;横班副使:23、正侍郎,从七品;24、宣正郎,从七品;25、履正郎,从七品;26、协忠郎,从七品;27、中侍郎,从七品;28、中亮郎,从七品;29、中卫郎,从七品;30、翊卫郎,从七品;31、亲卫郎,从七品;32、拱卫郎,从七品;33、左武郎,从七品;34、右武郎,从七品;诸司副使:35、武功郎,从七品;36、武德郎,从七品;37、武显郎,从七品;38、武节郎,从七品;39、武略郎,从七品;40、武经郎,从七品;41、武义郎,从七品;42、武翼郎,从七品;大使臣:43、敦武郎,正八品;44、修武郎,正八品;小使臣:45、从义郎,从八品;46、秉节郎,从八品;47、忠训郎,正九品;48、忠翊郎,正九品;49、成忠郎,正九品;50、保义郎,正九品;51、承节郎、从九品;52、承信郎,从九品;五品尉勇:校尉:53、进武校尉;54、进义校尉;副尉:55、下班值应;56、进武副尉;57、进义副尉;58、守阙进义副尉;59、进勇副尉;60、守阙进勇副尉。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

宋朝文官、武将、爵位、品阶一览(一)枢密使:神宗定新制,以枢密院掌边防机密、兵符、军籍、差除路分都监以上及将官诸班直内外禁军之事。

是故枢密院之地位,有与民国训政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相近似。

武穆任枢密副使,奉旨位在参知政事席上,乃在朝议事,排列席位,仅次於左右相。

调任万寿观使奉朝请,乃有官而无专守。

(二)宣抚使:宋以任使将相重臣总师征讨之官称,无定额。

北宋大臣范仲淹、富弼,南宋名将韩世忠均曾任之。

武穆任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在光复襄阳诸郡之後,任职四年以上。

(三)节度使、制置使:辖诸路军务,恩数与执政同。

朝廷宗室近属,年资久者,若任除将帅,始授此官。

或以功勋显著之帅守充之。

武穆曾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相当於明、清之总督,民国省区以上绥靖主任。

制置使亚於节度使。

武穆曾任舒、蕲、鄂、岳、荆南、黄、复州(今皖、鄂、湘三省地区)制置使。

(四)开府仪同三司:按武穆於绍兴与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乃宋文职官阶三十七阶之首,各阶称谓、俸额如下表:(表摘录自杨树藩之宋代文官制度,略)(五)太尉: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共分六十阶,太尉乃六十阶之首,为北宋政和年间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职之首。

武职阶俸,较文职为低,因宋代重文轻武,而武穆每以战功晋阶,荣宠擢拔,乃加以文阶。

武穆於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已拜太尉(按天子任命曰拜),犹若现在上将,再晋几星。

按武穆文武官阶,均晋至首阶(武职自五十七阶起),兹列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六十阶称谓如下:(1)太尉,(2)通侍大夫,(3)正侍大夫,(4)宣正大夫,(5)履正大夫,(6)协忠大夫,(7)中侍大夫,(8)中亮大夫,(9)中衞大夫,(10)翊衞大夫,(11)亲衞大夫,(12)拱衞大夫,(13)左武大夫,(14)右武大夫,(15)武功大夫,(16)武德大夫,(17)武显大夫,(18)武节大夫,(19)武略大夫,(20)武经大夫,(21)武义大夫,(22)武翼大夫,(23)正侍郎,(24)宣正郎,(25)履正郎,(26)协忠郎,(27)中侍郎,(28)中亮郎,(29)中衞郎,(30)翊衞郎,(31)亲衞郎,(32)拱衞郎,(33)左武郎,(34)右武郎,(35)武功郎,(36)武德郎,(37)武显郎,(38)武节郎,(39)武略郎,(40)武经郎,(41)武义郎,(42)武翼郎,(43)训武郎,(44)修武郎,(45)从义郎,(46)秉节郎,(47)忠训郎,(48)忠翊郎,(49)成忠郎,(50)保义郎,(51)承节郎,(52)承信郎,(53)进武校尉,(54)进义校尉,(55)下班祗应,(56)进武副尉,(57)进义副尉,(58)守阙进义副使,(59)进勇副尉,(60)守阙进勇副使。

北宋后期的官员制度

北宋后期的官员制度

北宋后期的官员制度北宋后期的武将制度武将:骠骑大将军从一辅国大将军正二上镇国大将军正二冠军大将军正三上怀化大将军正三云麾将军从三上归德将军从三忠武将军正四上壮武将军正四宣威将军从四上明威将军从四定远将军正五上宁远将军正五游骑将军从五上游击将从五昭武校尉正六上昭武副尉正六振威校尉从六上振威副尉从六致果校尉正七上致果副尉正七翊麾校尉从七上翊麾副尉从七宣节校尉正八上宣节副尉正八御武校尉从八上御武副尉从八仁勇校尉正九上仁勇副尉正九陪戎校尉从九上陪戎副卫从九文臣(夹带一些武职):正一品:尚书令、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中书令、侍中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左仆射、右仆射、枢密使正二品: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枢密副使、宣徽南院使、宣徽北院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院大学士从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端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左卫上将军、右卫上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正三品: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学士、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学士、天章阁学士、宝文阁学士、翰林学士、枢密都承旨、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节度使从三品:太子宾客、龙图阁直学士、天章阁直学士、宝文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御史大夫、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吏部侍郎、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左骁卫上将军、右骁卫上将军、左武卫上将军、右武卫上将军、左屯卫上将军、右屯卫上将军、左领军卫上将军、右领军卫上将军、左监门卫上将军、右监门卫上将军、左千牛卫上将军、右千牛卫上将军、府尹正四品:太子詹事、龙图阁待制、天章阁待制、宝文阁待制、御史中丞、枢密副都承旨、秘书监、殿中监、太常卿、宗正卿、左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观察使从四品:左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光禄卿、卫尉卿、太仆卿、大理卿、鸿胪卿、司农卿、太府卿、国子祭酒、少府监、将作监、司天监、内客省使、节度留后、观察留后正五品:太子少詹事、中书舍人、门下给事中、直龙图阁、直天章阁、直宝文阁、枢密承旨、左骁卫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左屯卫大将军、右屯卫大将军、左领军卫大将军、右领军卫大将军、左监门卫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左千牛卫大将军、右千牛卫大将军、防御使从五品:太子左庶子、太子右庶子、太常少卿、宗正少卿、客省使、引进使、四方馆使、东上阁门使、西上阁门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殿前都虞侯、侍卫马军都虞侯、侍卫步军都虞侯、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右金吾卫将军、府少尹、团练使正六品:太子左喻德、太子右喻德、左司谏、右司谏、光禄少卿、卫尉少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鸿胪少卿、司农少卿、太府少卿、国子司业、都水使者、军器监、吏部郎中、户部郎中、礼部郎中、兵部郎中、刑部郎中、工部郎中、客省副使、引进副使、四方馆副使、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副使、诸军都指挥使、刺史从六品:少府少监、将作少监、军器少监、司天少监、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起居郎、起居舍人、司封郎中、司勋郎中、考功郎中、度支郎中、金部郎中、仓部郎中、祠部郎中、主客郎中、膳部郎中、职方郎中、驾部郎中、库部郎中、都官郎中、比部郎中、司门郎中、屯田郎中、虞部郎中、水部郎中、左骁卫将军、右骁卫将军、左武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左屯卫将军、右屯卫将军、左领军卫将军、右领军卫将军、左监门卫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左千牛卫将军、右千牛卫将军、王府长史、王府司马正七品:左正言、右正言、太常博士、皇城以下诸司使、枢密兵房副承旨、枢密吏房副承旨、枢密户房副承旨、枢密礼房副承旨、吏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从七品:中书主事、门下主事、尚书主事、国子博士、太常丞、宗正丞、秘书丞、殿中丞、皇城以下诸司副使、阁门通事舍人、诸军副都指挥使大都督府司马、京县令正八品:太子中允、太子中舍、太子洗马、太子诸率府率、左赞善大夫、右赞善大夫、大理正、左卫中郎将、右卫中郎将、左金吾卫中郎将、右金吾卫中郎将、左千牛卫中郎将、右千牛卫中郎将、节度行军司马、节度副使、赤县令从八品:太子诸率府副率、中书令史、门下令史、尚书令史、东头供奉官、西头供奉官、左班殿直、右班殿直、秘书郎、著作佐郎、光禄丞、卫尉丞、太仆丞、大理丞、鸿胪丞、司农丞、太府丞、少府丞、将作丞、军器丞、司天丞、诸军都虞侯、留守判官、节度判官、观察判官、县令正九品:大理评事、秘书省校书郎、御史台主簿、太常主簿、宗正主簿、秘书主簿、殿中主簿、光禄主簿、卫尉主簿、太仆主簿、大理主簿、鸿胪主簿、司农主簿、太府主簿、少府主簿、将作主簿、军器主簿、司天主簿、国子助教、指挥使、留守推官、节度推官、观察推官、军事判官、赤县丞从九品:副指挥使、州别驾、州长史、州司马、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录事参军、教授、县丞【高一品以上者为“行”,下一品者为“守”,下二品以下者为“试”,品同者不用行、守、试,馀职准此】詳細:中央直属部门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是啥都管的总指挥(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土军、蕃军,四夷官封承袭之事,舆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图。

宋朝武将官职有哪些?对应现代的什么官

宋朝武将官职有哪些?对应现代的什么官

宋朝武将官职有哪些?对应现代的什么官⼀、宋朝武官官职介绍前的基本知识1、宋朝官员品级⾮常“珍贵”,跟明清朝那种通货膨胀式的官员品级相差⾮常⼤。

⽐例明清称“七品芝⿇官”,在宋朝七品属于⾼级官员,称为“升朝官”,具备上朝⾯君的资格。

正六品的宋朝⽂⾂,就具备了当宰相的资格。

清朝⼀艘铁甲舰的舰长就是总兵衔(正⼆品),换作现代,航母舰长也就是上校、⼤校军衔。

所以,千万不要把清朝的品级观念,带⼊到宋朝、带⼊到现代社会中来。

2、宋朝武官正任官,最⾼品级是正⼆品的节度使,但是整个国家也只有三两个,已经属于荣誉职位,授官之后,基本就是留在京城当“镇国柱⽯”不再外派。

次⼀级的是“节度观察留后”,直接就是“正四品”3、宋朝的官员多有三个头衔,即官、职和差遣。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学之选,⽽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是虚衔⽤来定俸禄和官位,职是宋朝⼠⼤夫的特殊职称,差遣才是实际职务。

宋朝区分⽂武以阶官为准,⽽不以差遣为准。

宋朝武官制度更复杂,除阶官外,还有正任官、遥郡官、荣誉加衔等。

本⽂只介绍官(军衔)、差遣(职务)两个有实质意义的4、我军现代军衔三等⼗级,都是实职。

宋朝武官阶,分成共有三等七级60阶。

其中最⾼的横班13个等级,⼏乎是虚设的,⼀个皇帝在位的时代也没有⼏个⼈能当上只有少数神⼀样的存在的如狄青、岳飞、韩世忠等5、宋朝武官品级⾮常珍贵。

⼀个步军指挥(军队单位)500,率兵武官连品级都没有。

韩世忠⽣擒⽅腊之后才被授予最低的“从九品”。

狄青在西夏威名赫赫的时候,也是连品级都没有。

⼆、宋朝武官官阶(军衔)介绍武阶官依其官阶可分为横班、诸司使、使⾂三等;横班正使、诸司正使、横班副使、诸司副使、⼤使⾂、⼩使⾂、⽆品尉勇七级60阶;横班:相当于元帅;诸司使:相当于各级将军;⼤使⾂、⼩使⾂:相当于⼤校、上校、中校、少校;⽆品尉勇相当于:上尉、中尉、少尉、各级军⼠长(1)太尉(正⼆品)=[太尉主兵官为武阶之⾸](2)通侍⼤夫(内客省使:正五品)←(3)正侍⼤夫(延福宫使)←(4)宣正⼤夫←(5)履正⼤夫←(6)协忠⼤夫←(7)中侍⼤夫(景福殿使:正五品)←(8)中亮⼤夫(客省使:从五品)←(9)中衞⼤夫(引进使)←(10)翊衞⼤夫←(11)亲衞⼤夫(从五品)←(12)拱衞⼤夫(正六品)←(13)左武⼤夫(东上阁门使)←(14)右武⼤夫(西上阁门使:正六品)=[横⾏正使13阶为⼤夫,正五品到正六品](15)武功⼤夫(皇城使:正七品)←(16)武德⼤夫(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17)武显⼤夫(左藏库、东西作坊使)←(18)武节⼤夫(庄宅、六宅、⽂思使)←(19)武略⼤夫(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20)武经⼤夫(西京左藏库使)←(21)武义⼤夫(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使:正七品)←(22)武翼⼤夫(供备库使)=[诸司正使8阶为⼤夫,正七品](23)正侍郎(延福宫副使:从七品)←(24)宣正郎←(25)履正郎←(26)协忠郎←(27)中侍郎(景福殿副使)←(28)中亮郎(客省副使)←(29)中衞郎(引进副使)←(30)翊衞郎←(31)亲衞郎←(32)拱衞郎←(33)左武郎(东上阁门副使)←(34)右武郎(西上阁门副使:从七品)=[横⾏副使12阶为郎从七品:⼀般不作武阶官升迁之必经梯级] (35)武功郎(皇城副使:从七品)←(36)武德郎(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37)武显郎(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38)武节郎(庄宅、六宅、⽂思副使)←(39)武略郎(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40)武经郎(西京左藏库副使)←(41)武义郎(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从七品)←(42)武翼郎(供备库副使)=[诸司副使8阶为郎,从七品](43)敦武郎(内殿承制:正⼋品)←(44)修武郎(内殿崇班:正⼋品)=[⼤使⾂2阶为郎,正⼋品(含从⼋品阁门只候)](45)从义郎(东头供奉官:从⼋品)←(46)秉义郎(西头供奉官:从⼋品)←(47)忠训郎(左侍禁:正九品)←(48)忠翊郎(右侍禁)←(49)成忠郎(左班殿直)←(50)保义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1)承节郎(三班奉职:从九品)←(52)承信郎(三班借职:从九品)=[⼩使⾂8阶为郎,从⼋品到从九品](53)进武校尉(⽆品)←(54)进义校尉←(55)下班祗应←(56)进武副尉←(57)进义副尉←(58)守阙进义副使←(59)进勇副尉←(60)守阙进勇副使(⽆品)=[⽆品阶尉勇]三,宋朝基层武官差遣(官职)介绍(这个级别的武官军衔是“⽆品级勇尉”,也就是最⾼是上尉).宋朝军队编制及官职:⼤凡5⼈为伍(伍长)→5伍25⼈为押(押正)→2押50⼈为队(正副队将)→前后2队100⼈为都(马军=军使、副兵马使;步军=都头、副都头)→5都500⼈为营或部(正副指挥或正副将)→5营2500⼈为军(正副统制、同统制、统领)→⼏军为厢(正副都统制);厢为受中央直接指挥的最⾼作战单位,由⽂职使相(或兼都统制)指挥;营(部)是作战的基本单位,步兵1营(部)为500⼈,骑兵1营(部)为400⼈。

宋朝官职等级

宋朝官职等级

宋朝官职等级宋朝官职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等级宋朝官职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宋朝武将官衔

宋朝武将官衔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从七品 40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从七品 41
武郎翼 供备库副使 从七品 42
敦武郎 内殿承制 正八品 43
修武郎 内殿崇班 正八品 44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45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从八品 46
忠训郎 左侍禁 正九品 47
节度使(从二品)、
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观察使(正五品
)、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史(从五品)
这些武将虚衔。而事实上,这些武将虚衔,作用比阶官还大,很多武将官职大小的比较,都是通过这些虚衔来比较的,大家可以理解成阶官的一种补充。
忠翊郎 右侍禁 正九品 48
成忠郎 左班殿直 正九品 49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正九品 50
承节郎 三班奉职 从九品 51
承信郎 三班借职 从九品 52
下班祗应 殿侍 无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将官阶情况,先比较品,同品官职就比较阶次。看到这些东西,会有人会问,当一名武将,从阶官来说,升到正五品之后,上面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从正五品到从二品?其实,在这个中间, 还有从四品的诸卫将军,正四品的诸位大将军,从三品的诸卫上将军,正三品上护军这些环卫官。此外,还有:
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 正五品 5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正五品 6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从五品 7
中卫大夫 引进使 从五品 8
翊卫大夫 从五品 9
亲卫大夫 从五品 10
中缺
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 正六品 12
左武大夫 东上合门使 正六品 13
右武大夫 西上合门使 正六品 14

宋朝各级官职和职能一览表

宋朝各级官职和职能一览表

宋代官职(三师)(三公)(三孤)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正一品(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一品总理全国政事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枢密院枢密使(知院事) 从一品正二品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副使(同知院事) 正二品门下省侍中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佐侍中中书省中书令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侍郎佐令尚书令奉天子命而施政尚书省左、右仆射佐令左、右丞相佐令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副使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正三品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翰林侍读学士正三品翰林侍讲学士正七品崇政殿说书从七品谏院知谏院掌规谏朝政缺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各一人) 从二品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侍郎(各一、二人) 从三品郎中正六品员外郎从六品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二品专掌监察、执法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

“中丞”为实际上之台长。

御史中丞从三品台长侍御史(台院) 从六品殿中侍御史(殿院) 正七品监察御史(察院) 从七品(九卿)(九寺)卿(各一人) 正四品(或从四品)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少卿(各一至二人) 从五品(或正六品)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司业正六品国子博士正八品国子监丞正八品路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谓“漕司”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和刑狱南宋谓“宪司”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南宋谓“仓司”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南宋谓“帅司”府知府事(各一人)(府尹) 开封尹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少尹) 开封少尹从六品(判官)(推官) 开封府均从六品州(判某州事)(刺史) 从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等级宋朝官职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列表

宋朝官职等级宋朝官职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北宋军将官职

北宋军将官职

北宋军将官职军将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但是你知道北宋军将官职?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北宋军将官职,希望能帮到你北宋军将官职骠骑大从一辅国大正二上镇国大正二冠军大正三上怀化大正三云麾从三上归德从三忠武正四上壮武正四宣威从四上明威从四定远正五上宁远正五游骑从五上游击将从五昭武校尉正六上昭武副尉正六振威校尉从六上振威副尉从六致果校尉正七上致果副尉正七翊麾校尉从七上翊麾副尉从七宣节校尉正八上宣节副尉正八御武校尉从八上御武副尉从八仁勇校尉正九上仁勇副尉正九陪戎校尉从九上陪戎副卫从九北宋的官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混乱、最让人难以琢磨的一套官制系统,难住了多少票英雄汉已不计其数。

其军官名目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在下不才,仅凭一知半解小议一下,见笑诸君。

北宋开国,鉴于五代战乱相寻、武将夺权、藩镇割据蔚然成风。

那时侯,节度使就是半个皇帝,弄好了称帝,弄不好也能称王,实在弄得太糟了被人兼并了那是你没能耐。

宋朝开国后,决策层就致力于结束这种混乱局面。

于是,先通过一系列手段将节度使的权力化为乌有,再将禁军里有威望的大将派到地方当节度使。

将地方精锐收归中央,建立起一支强大精锐的禁军,直接由皇帝统辖。

地方只有老弱残兵供官府差使,称为厢军。

这么一来,节度使成了空壳子,厢军都是老弱病残,地方上闹不起来了。

禁军归皇帝统辖,轮流驻防京师,将领也要轮换,“山转水也转”,京城也闹不起来了。

这些其实大家都知道,我还是说正题吧-----北宋军官。

由于复杂到了一定程度了,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说,只好随意说,说到哪算哪。

★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这些从前的封疆大吏级的人物如今全是闲散人等,如果他没有其他官衔职务的话,那他就是不干事光拿钱的主了。

而且很多都是遥领,即不到所在的地方赴任。

如宋初崔彦进开始是果州团练使,果州在四川,而四川当时还不是宋朝的领土,因为他在禁军中有职务,所以就在禁军中工作。

后来崔彦进官做大了,宋辽满城之战得胜后,他因功升任河阳三称节度使,这个藩镇在孟州。

宋朝军队编制

宋朝军队编制

宋朝军队编制.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

宋朝武装力量主要由禁军、厢军、乡兵、蕃兵构成,此外,还有土军和弓手。

零点看书禁军是中央军。

包括皇帝宿卫军和征战戊守部队,分别隶属三衙。

其任务是卫皇宫、守京师、备征战和屯戍边郡、要地。

有步军印马军两个兵种,水军和炮军附属于步军。

其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4级。

厢辖10军,军辖5营,营辖5都。

每都100人。

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部头马军称副兵马使。

指挥营是禁军基本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战,常以此计算兵力。

为防止武将叛乱,禁军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

同时实行“更戊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

厢军属地方军。

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役兵。

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侍卫马罕司、侍卫步车司。

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

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分军、指挥、都3级,统兵官与禁军同。

乡兵也称民兵。

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方民众武装。

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

担负修城、运粮、捕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

各地乡兵名目很多,编制亦不统一,或按指挥、都,或按甲、队,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编成,最多之时,陕西、河北、河东谙路总数达42万余人。

蕃兵是北宋西北部边防军。

由陕西、河东与西夏接壤地区的羌人熟户部族军组成。

诸部族首领被封军职.率部族军戍守边境。

其编制因族而异,或按部族、性、族,或按族、标、队,至神宗时才统一采用指挥、都的编制。

土军和弓手属地方治安部队。

由巡检相县尉统辖。

土军为神宗时所设,隶属各地巡检司;原为吏役,轮差民丁充当,后改为雇募民丁,隶属于各地县尉司。

宋朝武将官职一览表

宋朝武将官职一览表

宋朝武将官职一览表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

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

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

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

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宋朝时候的军衔

宋朝时候的军衔

宋朝时候的军衔宋朝(960一1279)是在结束唐末五代割据纷争基础上重建的统一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

其军制奠定于北宋初年,南宋相承,但又有差异。

北宋开国后,赵匡胤为矫治前代将帅拥兵自重、割据分裂之弊,即进行军制改革。

采取兵权集中于皇帝,臣僚分揽军政,中央萃集精兵,更番戍守边城要地.抑制将权,以文治武,内外相制,守内虚外等改革措施,对强化中央集权,开创宋代基业,起了积极作用。

但其后继者奉此为基本国策,遵从不变,则又导致了冗兵坐食,战力积弱,国势日衰,致使两末百万兵将,在与辽、西夏、金的抗衡中屡遭失败,最终为起于漠北的元朝所灭。

军事领导体制宋朝军队的建立、调动和指挥大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其下军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职官二》)。

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军政、军令,制定战略决策等事。

正副长官为枢密使、枢密副使,或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

一般由文官担任,依次宰相,却与宰相对持文武二柄。

南宋中期,规定宰相兼抠密位为定制。

三衙,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为中央军事指挥机关。

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武帅,分统全国禁军和厢军,其地位低于枢密院长官。

率(帅)臣是禁军出师征战或戊时临时委任的统军大帅,官名为都部署(后改名都总管)、钤辖、都监等,统领当地分屑三衙禁军,事毕则罢*后又子路或州、府设经略安抚使、经略快、安抚使等职为率臣,兼管较大地区军民内政,由文臣任正职,武将任副职。

军事行动一般须奉命于皇帝、宰相和枢密院。

枢密院、三衙、率臣,职权分割,上下相维,使军权高度集中于皇帝。

此外,尚书省还没有兵部,主要掌管仪仗、武举、兵器、马政、地图等军务事宜,兼学厢军、乡兵、土军、蔷兵、边境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封与承袭等。

兵役制度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

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

宋朝官员品级列表

宋朝官员品级列表

宋朝官员品级列表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当时发明了许多火药、纸张等印刷技术,以及改革教育体制。

当时有许多精英官员,他们对政府工作带来了许多良好的影响。

宋朝官员有不同的品级,下面就是宋朝官员品级列表。

一级官员:太尉、大司马、廷尉、大理卿、大学士、侍郎、尚书兼任。

二级官员:司徒、司空、司马、司礼、司寇、尹、太傅、殿中将军、参军。

三级官员:侍郎、尚书、太仆、大夫、中邮、按察使、御史大夫、左右金吾卿。

四级官员:郡守、郎中、大理卿、按军使、校尉、佐政、给事副使、郡公、安史大夫、赐名大夫。

五级官员:宰相、户部尚书、右丞相、北府君、中书令、南府君、给事员、牙门掾、大司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礼、大司寇、傅。

六级官员:左同门、右同门、御史中丞、御史右丞、右使中丞、诰曹掾、司业参军、左使中丞、司马参军、尚书参军、太仆参军、中曹掾、司农参军、律曹掾。

七级官员:太子尚书、少师、寻野使、太子太傅、尚书令、太傅、光禄大夫、大夫、长史、御史、治中左史、少尉、文心官。

八级官员:监军右史、监军中史、右史、左史、征服右史、征服中史、给事右史、给事中史、佐政右史、佐政中史、御史官、雍正右史、雍正中史、参军右史、参军中史、宗正右史、宗正中史、治中右史、治中中史、治右右史、治右中史。

九级官员:官师、长史大夫、户部尚书、司空大夫、司马大夫、司徒大夫、司礼大夫、司寇大夫、太仆大夫、宰相大夫、郎中。

十级官员:令大夫、郎大夫、庶子、从事大夫、过江使、征调司、粮饷司、巡抚司、户部太史、征右衙门、征臣、八宿司、门下状元、增正太史、交趾衙门、司空、司马、司徒、司礼、司寇。

宋朝官员分为十类,官员的权力从一级开始,随着升官等级的提升而得到不断提高。

尽管这种分级制度种存在封建等级制度,但它有利于精英官员的晋升,从而尽可能激发官员们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

因此,宋朝官员分级制度促进了政府官员的发展,为宋朝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朝官职表知识讲解

宋朝官职表知识讲解

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右光禄大夫
右光禄大夫 正奉大夫
7
品级
职官
职官表 文散官 武散官


从三品
龙图/天章/宝文/显谟/
徽猷/敷文阁直学士、 御史中丞、开封尹、尚 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
银青光禄 大夫
云麾将军、归 德将军
军、太子宾客/詹事
开国侯
护军
给事中、中书舍人、太 正四品上 常/宗正卿、秘书监、 正奉大夫 正四品 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 中奉大夫
忠/中侍大夫
定远将军 宁远将军
开国伯
上轻车 都尉
轻车都 尉
开国子
上骑都 尉
宋代文官京朝官寄禄官阶沿革表
北宋前期寄 禄官阶
元丰改制
元祐分左右
绍圣之制
大官之制
吏部、兵部 侍郎
左正议大夫
左正议大夫 正议大夫
户部、刑部 侍郎
正议大夫
礼部、工部 侍郎
右正议大夫
右正议大夫 通奉大夫
中书舍人、 给事中、太 通议大夫 子宾客
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
/平和/保安大夫、翰林
正七品上
良医、赤县令
正七品
朝请郎 宣德郎
致果校尉 致果副尉
云骑尉
前行员外 郎,侍御史
朝请郎
左朝请郎
右朝请郎
中行员外 郎,起居舍 人、起居郎
朝散郎
左朝散郎 右朝散郎
后行员外 郎,左、右 司谏,殿中
侍御史
朝奉郎
左朝奉郎 右朝奉郎
朝请郎
朝请郎
20
正侍郎
武功大夫
15
亲卫大夫 亲卫大夫
11
骁骑尉
太常、光禄 少卿
左朝议大夫 朝议大夫

宋朝官衔制度

宋朝官衔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漕司(即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财赋和监察 路 监司 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刑狱监察 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仓储监察。
监察区
帅司,即安抚司(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
兼任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 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
幕职官管军 曹掾官管政
“走马承受” 监视,直接向朝廷汇报
宋朝官衔制度
正五品: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 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 从五品: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 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 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 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 正六品: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 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 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 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 旨、副承旨,骁骑尉。 从六品: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 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 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 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
宋朝官衔制度
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 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 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 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 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为正八品。 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 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 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 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 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 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 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 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 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 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 为从八品。

北宋文武将官职

北宋文武将官职

北宋文武将官职北宋文官职北宋前期,沿袭唐制,官阶分本官阶和散官阶。

文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共二十九级,武散官从骠骑大到陪戎副尉共三十一级与唐二十九阶相比,增加正三品怀化大,在冠军大下;从三品归德,在云麾下。

太宗初年,为避光义讳,将文散官命的正议大夫改为正奉大夫,通议大夫改为朝奉大夫等。

京朝官和选人,遇郊祀等庆恩,每次加五阶,到朝散大夫以上,每次加一阶。

武官诸司使以上,如使额高者加金紫光禄大夫阶;内殿祟班初授,加银青光禄大夫阶。

散阶较为复杂,但作用不大,所以在神宗改制时废除了。

此后,散官专指闲散不管事的官职,如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副使、团练副使、州别驾、长空、司马、司十、文学、助教等。

北宋前期的本官阶,是在太宗末年和真宗时期确定的。

其中文臣自太师、太尉、太博到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共四十二阶;武臣自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到左右班殿直、三班奉职、三班借职,共二十七阶。

神宗元丰改制,将原有的京朝宫本宫阶改为职事官的名称,而新定的京朝官本官阶即寄禄官阶采用了原有的散官阶名称。

这种新定的京朝官寄禄官阶,自开府仪同三司到承务郎共二十五阶。

其中自开府仪同三司到通直郎,共二十阶,属升朝官;自宣德郎微宗政和间改称宣教郎到承务郎,共五阶,属京官。

哲宗元佑三年1088,将朝议、中散、正议、光禄、银青光禄、金紫光禄等大夫分置左、右,比前增加了六阶。

次年,进一步将朝请大夫到承务郎的官阶各分为左、右,增加了十四阶。

绍圣1094一1098到大观1107—1110间,恢复新法,基本取消了左、右之分。

高宗时,举行元佑之政,再次分置左、右:文臣为左,其他人为右。

孝宗淳熙初1174,又取消了左、右字。

祟宁二年,将选人的本官阶进行改革,以便与京朝官的本官阶统一起来。

政和二年1112,再次改换选人的最后三阶名称,由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改为从政郎、修职郎、迪功郎。

其间,还在大观初年1107,增加升朝官的寄禄阶,计有宣奉、正奉、通奉、中奉、奉直等大夫,共五阶。

宋朝官员品级

宋朝官员品级

宋朝官员品级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御史大夫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文散官:光禄大夫武散官:镇军大将军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御史中丞、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开封府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府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侮校尉、御侮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军将官职军将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但是你知道北宋军将官职?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北宋军将官职,希望能帮到你北宋军将官职骠骑大从一辅国大正二上镇国大正二冠军大正三上怀化大正三云麾从三上归德从三忠武正四上壮武正四宣威从四上明威从四定远正五上宁远正五游骑从五上游击将从五昭武校尉正六上昭武副尉正六振威校尉从六上振威副尉从六致果校尉正七上致果副尉正七翊麾校尉从七上翊麾副尉从七宣节校尉正八上宣节副尉正八御武校尉从八上御武副尉从八仁勇校尉正九上仁勇副尉正九陪戎校尉从九上陪戎副卫从九北宋的官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混乱、最让人难以琢磨的一套官制系统,难住了多少票英雄汉已不计其数。

其军官名目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在下不才,仅凭一知半解小议一下,见笑诸君。

北宋开国,鉴于五代战乱相寻、武将夺权、藩镇割据蔚然成风。

那时侯,节度使就是半个皇帝,弄好了称帝,弄不好也能称王,实在弄得太糟了被人兼并了那是你没能耐。

宋朝开国后,决策层就致力于结束这种混乱局面。

于是,先通过一系列手段将节度使的权力化为乌有,再将禁军里有威望的大将派到地方当节度使。

将地方精锐收归中央,建立起一支强大精锐的禁军,直接由皇帝统辖。

地方只有老弱残兵供官府差使,称为厢军。

这么一来,节度使成了空壳子,厢军都是老弱病残,地方上闹不起来了。

禁军归皇帝统辖,轮流驻防京师,将领也要轮换,“山转水也转”,京城也闹不起来了。

这些其实大家都知道,我还是说正题吧-----北宋军官。

由于复杂到了一定程度了,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说,只好随意说,说到哪算哪。

★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这些从前的封疆大吏级的人物如今全是闲散人等,如果他没有其他官衔职务的话,那他就是不干事光拿钱的主了。

而且很多都是遥领,即不到所在的地方赴任。

如宋初崔彦进开始是果州团练使,果州在四川,而四川当时还不是宋朝的领土,因为他在禁军中有职务,所以就在禁军中工作。

后来崔彦进官做大了,宋辽满城之战得胜后,他因功升任河阳三称节度使,这个藩镇在孟州。

可他还有个实际职务“关南都部署”,任职地在河北高阳一带,所以他实际是在那里任职。

刺史本来是一州之长官,但到了宋朝,知州才是真正的州行政长官,刺史也只是个标示资望军功的虚衔。

后来,节度使也不仅限于武官。

宰相罢免之后一般给个节度使,如赵普两次被罢免后的都被授以节度使。

枢密使罢免后有时也给节度使,如吴廷祚罢枢密使,授雄武军节度使。

将宋朝藩镇军号大致列一下:镇州成德军、潞州昭义军、云州大同军、晋州建雄军、沧州横海军、定州义武军、朔州振武军、大名府天雄军、滑州义成军、郓州天平军、兖州泰宁军、徐州武宁军、曹州彰信军、寿州忠正军、庐州保信军、陈州镇安军、杭州宁海军、夏州定难军、延州彰武军、秦州雄武军、邠州静难军、泾州彰化军、华州镇国军、同州定国军、河中府护国军、陕州保义军、邓州武胜军、许州忠武军、夔州宁江军、朗州武平军、福州威武军、桂州静江军、洪州镇南军、潭州武安军、京兆府永兴军、青州镇海军、相州彰德军、鄜州保大军、耀州感德军、凤翔府凤翔军、府州永安军、随州崇信军、金州昭化军、应天府归德军、遂州武信军、广州清海军、邕州建武军、邢州安国军、齐州兴德军、丰州天德军、新州威塞军、灵州朔方军、江陵府荆南(无军号)、襄州山南东道(同前)、兴元府山南西道(同前)、孟州河阳三城(同前)、成都府剑南西川(同前)、太原府河东(同前)、扬州淮南(同前)★环卫官左右卫、骁卫、武卫、威卫、领军卫、金吾卫、监门卫、千牛卫上、大、唐朝的十六卫,到了宋朝也成了虚衔。

一般被授以环卫官的有这么几种人:1、从藩镇退下来的节度使,一般授以环卫大、或上。

如武行德、杨廷璋等。

2、被贬的将官。

如曹彬,歧沟关败后就去天平节度使衔,绶环卫官。

3、统一战争俘虏来的小国国君。

如湖南周保权,入宋后封为右千牛卫大。

4、驸马、国舅一类的人。

如王承衍,王审琦的长子,封左卫大,又将公主下嫁与他,这也是杯酒释兵权时承诺的婚约。

★禁军三衙禁军为北宋时期的正规军队,包括皇帝亲兵。

集中于京师,有捧日、天武、龙卫、神卫等号。

也曾屯驻,驻泊、就粮于各地,是人数最多、素质最好、武备精良的军种。

分别由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步军司三衙统属。

捧日等军又以兵力情况分为厢、军、指挥、都四级编制。

后又特立粮禁兵,常戍地方。

殿前、侍卫亲军马军、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各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指挥使、副指挥使。

殿前、侍卫步军、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是禁军大将,品级从二品,俗称分别为“殿帅”、“步帅”、“马帅”。

大家应该都知道高俅吧?他就是“检校太尉兼殿前都指挥使”,被称为“高太尉”或“高殿帅”。

三衙武帅在平时分掌禁军,但无权调遣。

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发兵之权”和“握兵之权”,互相牵制。

宋初杯酒释兵权就是针对这些禁军高官而来,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不但是禁军大将、大藩节度、翊戴功臣,而且在禁军中威望极高,这自然是一大隐患。

三衙的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一个是从四品,一个是正五品,为三衙长官的辅助。

另外还有分支编制序列:各厢、各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各指挥的指挥使、副指挥使各都的都校★横班皇城、客省、引进、四方馆,东西上阁门使(从五)、副使(正六)、宣赞舍人、祉侯。

皇城以下诸司使皇城、洛苑、右骐骥、尚食、左骐骥、御厨、内藏库军器、左藏、仪鸾、南作坊、弓箭库、北作坊、衣库、庄宅、六宅、文思、东作坊、内苑、牛羊、如京、东绫锦香药、崇仪、榷易、西京左、右藏、毡毯这类武官名目最滥,好象什么东西加个“使”字就是官。

什么六宅使、尚食使……不过宋朝有很多大将甚至名将就是作这类官时扬名立万的。

如六宅使李继隆,满城一战成名。

崇仪使尹继伦,徐河之战杀败了不可战胜的耶律休哥,还给他手臂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从而赢得“黑面大王”这一绰号,辽兵闻之丧胆。

★武散官骠骑大(从一品)、辅国大(正二)、镇军大(从二)、冠军大(正三)、云麾(从三)、忠武(正四品上阶)、壮武(正四下)、宣威(从四上)、明威(从四下)、定远(正五上)、宁远(正五下)、游骑(从五上)、游击(从五下)、是昭武校尉(正六上)、昭武副尉(正六下)、振威校尉(从六上)、振武副尉(从六下)、致果校尉(正七上)、致果副尉(正七下)、翊麾校尉(从七上)、翊麾副尉(从七下)、宣节校尉(正八上)、宣节副尉(正八下)、御侮校尉(从八上)、御侮副尉(从八下)、仁勇校尉(正九上)、仁勇副尉(正九下)、陪戎校尉(从九上)、陪戎副尉(从九下)这些是标示品级的阶官,无实际职掌。

★驻防禁军统帅巡检、都部署(都总管)、部署、钤辖、经略安抚使。

宋初,有“巡检”之名,是边防军统帅。

如郭进以名州防御使(虚)充西山巡检(实),牵制北汉势力。

不过这个“巡检”,顾名思义,也并不是全权统帅,而只是掌握巡查边防之责。

后来,北方的辽兵成了重大隐患。

宋朝在河北、山西(当时称河东)的驻扎的禁军激增,但是经常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而屡屡打败仗。

后来,宋太宗在河北、山西建立“行营”,置行营都部署统辖一个地域的驻军,又以部署、兵马钤辖为分权达到一定的牵制作用。

如潘美以忠武军节度使(遥领)任三交驻泊都部署,杨业以代州刺史任三交驻泊部署。

一个总权,一个分权。

三交行营在太原之北,是整个河东地区军队的总司令部。

都部署相当于军区司令,部署相当于军分区司令。

又如傅潜任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个军区的总司令!),张昭允任都钤辖,有点军区参谋长一类的性质。

都部署在宋英宗即位后改为都总管,因为英宗讳“赵曙”,与部署的“署”同音,要避讳。

仁宗时,西夏李元昊(赵元昊)搅得宋朝西北鸡犬不宁。

于是宋廷将陕西路(“路”是宋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省)分成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后增熙河、兰会两路),各设经略安抚司,分别置于延州、庆州、泾州、秦州,并以当地知州兼任经略安抚使。

经略安抚司下面也有行营,设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都部署、副都部署,受经略安抚使节制。

不过,经略安抚使权力很大,自然不能让武将来做,所以,四路经略全部是文臣,如范仲淹、韩琦、庞籍等。

武将一般都做行营正副职,如葛怀敏为泾原副都部署。

宋朝的地方大帅,全部用文臣来担任,用武将为其副。

★王安石改革军制,地方用置将法。

废除更戍法,使禁兵不再轮调,而于诸路设军区之固定编制,配以将领统领之。

全国总计九十二将,外加配属于京师附近的其馀独立的马步军指挥所,共有一百一十七个基本战术单位。

而在配置军区的同时,作战组织与部队建制随之进行调整,由上至下为军、将、部、队四级。

前述之将即属于于其中第二级,其指挥称将,地位相当于旧制的都监,所辖兵力在后方如东南地区约为三千人左右,一些重点或前线边境地区如宋夏、宋辽边境等地则可达六七千乃至万馀人之间,相当于二十世纪的旅级乃至于师级单位。

凡诸路将各置副一人,东南兵三千人以下唯置单将。

将副都佩有调兵的虎符。

另外,将以上等级指挥官有权举护明习兵法的人(即使是布衣)充任本部参谋。

在将之下,又置有部与队两级。

部者,营也,每部编制视兵种不同,约在三至五百人之间。

一般马军一营三百、步军一营四至五百,其指挥为部将。

部之下则为队,辖五十人,指挥为队将,队以下每十人为一火,指挥为押队使臣,但一般以队为最基本的战斗编制。

将以上的级别便称为军,长官为统制,所辖将领数随地区不等。

譬如全国九十二将中,泾原路有十一将,延路九将,环庆路八将,秦凤路五将,熙河路九将,以上五路便有四十二将,总计三十馀万人部属于西北宋夏边境军区,为对西夏战役的主力。

严格说来,统制亦非正式官名,此职于旧制中称都钤辖,为路级常设统兵机构,一般而言,每路设一钤辖司,长官为都钤辖。

于军区内实施职能时即称都钤辖,于领兵出战时则称为统制。

★枢密这是宋朝最高的军事机构。

枢密使(或知枢密院)、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签署(书)枢密院事、枢密都承旨。

这些都是文职。

枢密院总掌全国军务。

枢密使,从一品,是执政官,地位仅次于宰相。

宰相与枢密使分掌文武二柄,权位极重。

枢密使、枢密副使这样的高官一般来说是由文官来担任的,不过也有武将。

比较著名的有曹彬、王德用、狄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