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保险与政策在国际和中国的实施及分析建议
建设工程中的工程质量责任与保险

建设工程中的工程质量责任与保险一、引言建设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工程质量的安全与可靠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保险机制在建设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设工程中的工程质量责任与保险。
二、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工程质量责任制度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在建设过程中承担的质量责任。
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不同阶段应负责不同的工程质量责任。
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负责,而施工单位应确保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并保证工程质量。
三、工程质量保险的意义1. 保障工程质量责任:工程质量保险的设立可以为各责任主体提供相应的责任保障,确保各方按照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减轻企业负担:工程质量保险可以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在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减少了企业的经济压力。
3. 维护社会稳定:工程质量保险的实施可以减少工程质量事故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工程质量保险的类型1. 基本责任险:主要覆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工程质量问题引发的索赔事件。
2. 第三者责任险:主要覆盖因工程质量问题对于第三方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所产生的索赔事件。
3. 环境责任险:主要覆盖因工程施工、运营等环节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所引发的索赔事件。
五、工程质量保险的申报与理赔流程1. 申报流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料进行申报,并经过保险公司评估后办理投保手续。
2. 理赔流程:一旦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责任主体需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赔偿条件进行理赔。
六、国际工程质量保险的经验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工程质量保险有着较为成熟的制度和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加强我国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建设。
例如,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保险市场,引导保险公司进行创新产品的研发等。
七、结论工程质量责任与保险是建设工程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合理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和完善的工程质量保险机制有助于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浅析我国桥梁工程保险的现状困难及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桥梁工程保险的现状困难及对策建议摘要:文章对工程保险的定义、特点、种类及作用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我国目前推行桥梁工程保险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桥梁工程的特殊性,提出了一些推行桥梁工程保险的对策和做法,并对桥梁工程保险费率的厘定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桥梁;工程;保险;费率我国自197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开始开展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业务,虽然已经过近三十年的过程,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工程保险体系,但是,我国工程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当落后,尤其在桥梁工程保险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1工程保险的概念与重要性1.1工程保险的概念工程保险是通过工程参与各方购买相应的保险,将风险因素转移给保险公司,以求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其蒙受的损失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工程保险是工程风险管理采用较多的方法之一。
工程保险主要包括建设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雇主责任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职(执)业责任险、工程质量保修保险和责任综合保险。
1.2工程保险的特点与普通财产保险相比,工程保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承保技术复杂,专业性强且技术含量高。
二是承保范围广,建筑工程的风险构成具有综合性、复杂性。
三是保险金额巨大,建设工程项目往往投资巨大。
四是被保险人多元化,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涉及多个利益方。
五是保险期限长。
六是工程保险费率需要现开并且厘定困难。
七是保险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保险人有着保险信息方面的优势,投保方占有工程方面的信息优势。
1.3工程保险的作用一是经济补偿作用。
为使各单位正在建设施工项目的财产,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或不可预见的灾害,以及被保险人无法控制的并造成物质损失或人身伤亡后能够得到经济补偿。
二是风险管理作用。
风险管理是投保人和承保人共同重视的一个问题,投保人通过财务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是为了在遭受损失时得到经济补偿。
三是财务稳定作用。
投保建筑工程保险可以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财务稳定。
工程保险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现状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焦点论坛PROJECT MANAGEMENT工程保险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现状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陈喻明S李呈阳2,张静玉S谷金省M l.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3; 2.深圳市建 筑工务署,广东深圳518028)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工程保险领域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面对我国强制性保险政策寥寥无几、工程保险市场结 构单一、业主风险管理负担过重等局面,当务之急是改善目前工程保险的市场竞争机制。
研究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保险的案例,分析 思考案例背后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险种;保险费率;建议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104 (2021) 03-0005-04工程保险作为保险的分支,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保险行业起步较早,但真正蓬勃 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大 对城市现代化建设领域的投入,工程建设的数量与规模曰 益增大,工程保险也逐渐成为企业转移风险、保障自身财 务安全的主要手段及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器”。
目前,工程保险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 待改进与完善。
为此,笔者通过对社会背景现状与工程案 例的分析和思考,总结出工程保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不足及建议,以期对我国工程保险行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1工程保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现状众所周知,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不同的项目所需要投 保的保险险种并不完全相同。
项目的规模、项目的周边环 境及项目的实际施工等因素,决定了项目险种及其费率的 选择。
以下通过对比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两个实际案例,来 阐明这一观点(见表1)。
表1某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应用对比内容项目深圳市某幼儿园建设项目深圳市某大型医院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小于4 000 m2占地面积大于55 000 m2总建筑面积小于4 500 m2总建筑面积大于50万m2周边环境位于老旧居民小区内,周边建筑密集,小区内道路拥挤位于城市开发区主干道旁,地处繁华地区,交通便利项目投资小于5 000万元大于30亿元保险险种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被保险人建设单位等所有参建单位建设单位等所有参建单位保险标的包括但不限于永久工程、业主及施工单位的临时性建筑、设施和绿化工程等包括但不限于永久工程、业主及施工单位的临时性建筑、设施和绿化工程等物质损失保险金额近3 000万元高于33亿元提交保费高于2万元高于200万元勘察设计单位购买保险-自行购买设计责任险、工作人员意外伤害险工程保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很广,保险金额根 非根据业主需求,出于周边安全考虑提供针对性的保险服 据项目投资规模的不同也相差甚远,工程保险单位应根据 务。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是指为建设单位提供保险服务,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确保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免受损失或失败。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施工质量问题成为影响工程进展和建设单位利益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的引入,对于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的背景及意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的引入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过去,施工质量问题常常导致工程滞后、预算超支,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通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可以提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减少质量风险,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的引入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可以降低其承担的风险,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保险公司在发生施工质量问题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为建设单位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的主要内容及保障范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主要包括施工期保险和维修期保险。
施工期保险适用于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发生的质量问题,而维修期保险则适用于项目竣工后一段时间内的质量问题。
施工期保险的保障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的合理费用、质量缺陷修复费用以及施工期间延误的罚款等。
维修期保险的保障范围则主要包括建筑物意外受损的修复费用、质量缺陷修复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操作流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保险需求: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购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以及保险的保额和保障范围。
2. 选择保险公司:建设单位需要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保险公司进行合作。
3. 签订保险合同:建设单位与保险公司签订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合同,明确保险责任、保费及赔偿金额等相关事项。
4. 施工阶段监管:施工期间,建设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并及时向保险公司报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工程质量保险是指由专门合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依法为工程建设单位和有关建设单位承包的建筑、市政、水利、机电等工程施工过程提供保险服务,从而规范施工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减轻建设单位和社会承担的风险。
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施工环境质量、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质量建设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可以在工程施工前就缴纳相应的保险费用,保险公司承担一定范围内的工程质量保险责任,一旦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这就能够有效地刺激施工单位提高自身的施工质量,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因施工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
二、降低建设单位和社会的风险工程建设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活动,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损失将十分巨大。
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为建设单位和社会共同承担风险提供有效的保障。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向保险公司报告并申请赔偿,从而降低风险,避免损失扩大。
对于社会各界也能够降低因工程质量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保护公众利益。
三、提高施工环境的质量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推动建筑施工行业改善环境质量,规范施工行为。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享受保险服务的同时,也将更加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提升环境质量。
这将有利于减少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等环境污染,改善周边环境,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四、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规范发展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行可以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规范发展。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参与工程建设时,将更多地遵循规范,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
同时,保险公司也将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进行监督,促使施工单位规范施工行为,提高施工质量。
这将有利于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高整体行业的竞争力。
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工程建设模式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工程建设模式。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现状比较分析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现状比较分析摘要:以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为研究对象,对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论述了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的现行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差异,及其与建设工程的区别和联系。
风险。
工程质量保险的相关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管理模式0 引言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逐步形成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实行施工图审查和工程养护管理制度,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为深入调查研究我国现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通过访谈和调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实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意义。
1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及问题探讨质量管理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但是,现行的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1.1 政府行政干预的不利影响面对大量的工程项目,政府部门倾向于将工程质量监管正规化;面对各种问题,不少业主选择求助于政府解决问题,赔偿经济损失。
对项目质量管理的过度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更多的寻租行为。
1.2 监理受业主委托限制影响较大。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存在业主超越监理合同权限,直接干预工程建设的行为。
我国监管制度执行不健全、不严格,逃避监管、签订虚假合同、无证上岗、挂钩、弄虚作假等不当行为仍普遍存在,影响质量保障。
项目在一定程度上。
1.3 质量监管力度不够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主要局限于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更加关注施工阶段责任主体的行为和工程的实物质量。
但是,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监督相对欠缺,监理单位也很少参与勘察设计阶段的监督管理,使得该阶段的质量风险无法落实。
有效的预防会影响后期的施工质量。
基于以上问题,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概念和性质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是对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经济责任的转移,以确保实现工程风险转移及履约质量责任,包括安装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工程质量保证险及相关职业责任险等,涵盖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涉及众多的参与者和各种不可控的因素。
在建筑工程过程中,质量问题时常出现,不仅会对工程进度和成本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保障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质量保险进行探讨。
一、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定义与目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是指建筑工程参建各方在工程质量发生问题时,通过投保建筑工程质量险,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
其主要目的是弥补工程质量纠纷引起的经济损失,降低各方风险,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主体及责任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主体包括建筑业主、承包商和设计单位等。
在保险责任方面,建筑业主负责购买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承包商和设计单位则承担相应的责任,保险公司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赔付。
这种相互的责任分工和保险赔付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三、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保险责任范围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保险责任范围涵盖了众多的工程质量问题,如结构缺陷、材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合理等。
对于这些问题造成的工程损失和修复费用,保险公司将根据投保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
同时,建筑工程质量保险还可以扩展保险责任范围,包括人身伤害责任、运输及安装责任等。
四、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投保流程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投保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建筑业主选择保险公司,并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其次,建筑业主需要提供工程的相关材料和信息,包括设计图纸、承包商资质等;接着,保险公司对工程进行评估和风险定价,并确定保险费用;最后,建筑业主支付保险费用,完成投保手续。
五、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优势和前景展望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可以有效转移工程质量风险,保障建筑业主的利益;二是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三是可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整体信誉和形象等。
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前景。
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挑战与建议

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建筑质量缺陷时有发生。
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提高消费者权益保障力度和减轻政府负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我国实施建筑工程潜在缺陷保险中面临的挑战,结合国内外实践,对进一步推广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保险提出了建议。
本文对在我国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十三五以来,我国建筑业呈现快速、大规模发展的状态。
然而,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开发商过度压缩成本、追求进度、设计疏漏、建造方式不当、施工方管理水平不足、监理监管不到位等因素的存在,因此,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或缺陷的事故时有发生。
目前,实践中缺乏长期有效的追溯机制,事故发生后开发商与施工方常互相推诿,导致消费者投诉无门或处理不力。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房屋建材类投诉21416件,其中质量相关的投诉案件为7141件,占比达到33.33%。
建筑工程质量纠纷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会造成政府负担,引起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研究表明,这种社会资源的浪费是一种外部不经济的表现,通过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发现质量保险制度对于减少质量缺陷带来的外部不经济非常有效(赵海鹏等,2007)。
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最早在法国提出,目前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郭振华、代建林,2011)。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已开展了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尝试,但总体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获得广泛认可和推广。
其中涉及的原因包括: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挑战与建议成文清郑薇李彤彤张帆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INSURANCE MONTHLY ·JAN (1)相关方对建筑工程质量风险和该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实施建筑工程潜在质量缺陷保险存在客观的挑战。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主要承保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因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存在缺陷,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而给建筑物业主造成的损失。
本文在分析目前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的条款内容的基础上,指出阻碍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发展的原因,病提出推广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的建议。
标签: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工程质量;推广一、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概述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广泛开办的住宅质量保证保险,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在国际上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保险保障机制。
法国是最早开展这项保险的国家之一;之后,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运作机制逐步被世界各国接受,如英国、日本、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先引人运作机制,后立法推广。
而有的国家和地区从一开始实行的就是强制保险,如意大利、芬兰、印度尼西亚、西班牙、瑞典、突尼斯及加拿大的部分省。
2004建设部准备起草《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保险试行办法》,并与有关部门协调,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定了北京、天津、重庆、上海、兰州、成都、深圳、厦门等10个试点城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办法》至今尚没有正式颁布。
2005年8月,建设部与中国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建质(2005)133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一份指导性文件,旨在为各地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工作提出一个基本制度框架。
《意见》指出:质量保证保险主要是为工程竣工后一定期限内出现的主体结构问题和渗漏问题等提供风险保障,是《意见》中力推的险种。
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又称“潜在缺陷保险”,它主要承保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因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存在缺陷,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而给建筑物业主造成的损失。
凡经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与所承揽工程相应建筑工程施工资质等级的工程施工承包人进行与施工资质相对应的工程项目施工承包时,均可作为投保人,向保险人进行投保。
工程施工承包人为该保险被保证人,工程建设单位或工程所有权人为该保险权利人。
在我国建立工程担保制度和保险制度的探讨和政策建议

体 各 方 在 自身利 益 的驱 动下 , 然提 高 合 同意 识 , 必 强
( ) 在 局部 地 区试 行建 筑 企 业之 间 的” 3可 同业 担
保 ” 同时 应 明令 禁 止 彼 此担 保 或 三 角担 保 , 避 免 , 以
2 在 我 国 建立 工 程担 保 制度 的政 策建 议 、 ( ) 久 前 , 国颁 布 了( 标投 标 法> 其 中第 1不 我 招 , 四十条 规 定 ,招标 文 件 要求 中标 人提 交履 约 保证 金
的, 中标 人应 当提 交 。 是我 国建 设 法律体 系走 向成 这 熟 的重 要 标志 ,也 是 我 国工 程建 设管 理 与 国际惯 例 全 面 接轨 的 良好 开端 。
当前我 国建 设 市场 机 制 尚未成 熟 ,建 设 市 场主 体 合 同意识 薄 弱 ,信 用观念 淡 漠 ,从 业行 为 缺 乏规 范 。 方 面 , 主 的行 为难 以得 到有 效 的 制约 , 价 、 一 业 压 回扣、 资、 垫 限期 、 欠款 , 拖 被形 象地 比喻 为压 在 承包 商 头上 的数座 大 山 。 另一 方面 , 法转 包 、 质挂 靠 、 非 资 偷 工减 料 、 制滥 造 、 粗 弄虚 作假 、 延 工 期 、 拖 延付 工 人 工 资 、 欠供 应商 货 款 、 避保 修 责任 等 现 象 发生 在 拖 逃 承 包 商 身上 可谓 屡 见不鲜 。 有这 些 , 为 导致 工 程 所 成 建 设 质量 低 劣 、 设 市场 行 为混乱 的直 接根 源 。 建
相 互推 诿 保证 人 责任 的现 象 发 生 。对于 不足 一 定 规
模 的小型 工 程可 以免除 实行 工程担 保 。此 外还 可 试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对于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析别国在其质量保险模式方面的解决措施,从而来研究出适合我国的对策,进一步的加快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方面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方面国家也是越来越重视,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视的一个方面,所以本篇文章就着重针对于在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
1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存在的问题1.1 未能强制推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施工的过程是非常危险的,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工作人员都有相应的保险,在建筑工程方面的保险分为强制险种和其他险种两大类,强制险种主要就是在进行工程时意外受伤的保险,而其他险种则包括一些在质量以及责任方面的保险,但是其他保险都没有强制性以及明确的规定的,我国的一些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对于工程质量以及责任保险方面的意见,但是这些条例只能作为意见来实行,不能强制性地在建筑工程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对于工程工作人员没有起到非常强制的作用,从而使建筑工程在质量保险以及责任保险方面都缺少制度性的保证,从而使保险公司以及建筑单位对于这些保险都不重视,从而使其缺乏积极性,使这种险种在运行的过程中难度进一步增大。
1.2缺乏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保险公司对于建筑工程在质量保险方面主要有核保和理赔两个相关的环节,但是保险公司对于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方面的参与度不够,缺乏进入工程全过程从而了解质量管理的意识。
国外很多较为成熟的建筑工程在质量保险制度方面极为重视,很多的建筑工程从勘察设计这一阶段时保险公司就已经开始介入了解,让保险公司及时的了解到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过程。
但是在很多国内的建筑工程中,保险公司甚至在工程开工之前什么都不了解,只是在工程开工以后了解对于质量控制的投入有多大,但并不会经常性去整费率,只是通过一个环节,从而来确定费率,这样很难对于投保人形成质量控制激励效应,从而影响我国在建筑工程方面的保险管理发展。
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政策

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政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质量潜在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在建成交付后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给业主和施工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各方利益,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政策。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政策进行探讨,分析其背景、意义、内容和发展趋势。
一、背景分析1.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迅猛发展。
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消防安全、结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时有发生,质量潜在缺陷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 保障各方利益需求质量潜在缺陷一旦显现,将给业主、施工方、设计方等各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保障各方利益,建立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意义和作用1. 保护业主利益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一旦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通过保险来获得经济赔偿,降低风险。
2. 规范施工行为保险公司对施工方的资质、施工技术、施工过程都会进行审核,这就迫使施工方规范施工行为,提升工程质量。
3.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责任感和市场竞争力。
三、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政策内容1. 保险范围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和交付使用后的质量保险。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险是指在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监理等过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对工程质量的保险,一般包括了结构、防水、防腐、保温、隔热、防火、水电安装等方面。
交付使用后的质量保险是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对工程质量的保险范围。
2. 保险责任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责任主要包括保险公司承担质量责任调查费、维修费用、再建费用等。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一项旨在保障工程质量、转移质量风险、落实质量责任、化解质量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各方诚实守信的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加深。
本文将从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内涵、意义、国内外实践、我国现状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内涵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投保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承担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赔偿责任。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投保主体: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2. 保险范围: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保温和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通风与空调等。
3. 保险期限: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两年起算。
4. 保险责任:在保险期限内,因工程质量潜在缺陷导致投保建筑物损坏的,由保险公司履行赔偿义务。
5. 维修责任:验收合格两年内出现质量缺陷的,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
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意义1. 转移质量风险:通过工程质量保险,将质量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工程建设各方承担的质量风险。
2. 落实质量责任:工程建设各方投保工程质量保险,意味着对工程质量承担责任,有利于推动各方加强质量管理。
3. 化解质量纠纷: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为质量纠纷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解决途径,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4. 维护社会稳定: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减少质量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5. 促进诚实守信: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鼓励工程建设各方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提高工程质量。
三、国内外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实践1. 国外实践:在国外,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已有较长时间的实践,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工程质量保险已成为工程建设的一项常规制度。
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与保险

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与保险随着各种工程建设逐渐增多,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在建筑工程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和保险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探讨了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和保险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了一些有关保险的建议。
一、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随着工程建设的完成,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就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威胁。
因此,在工程竣工交付后,建筑施工单位、建筑权利人、房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单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建筑施工单位是施工过程中直接操作的主体。
在工程竣工后,如果发现工程质量缺陷,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建筑施工单位在发现工程质量瑕疵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修缮或重建,并按照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此外,对于因建筑质量问题引发的其他损失,也需要由建筑施工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建筑权利人的质量责任建筑权利人是指建筑物的拥有者或使用者。
在工程竣工后,如果发现建筑质量缺陷,建筑权利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建筑权利人在发现建筑物质量问题后,应及时向建筑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或有关部门申报,要求相应的检查、修缮或重建。
如果建筑权利人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未及时报告,导致损失的发生,则需要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房地产开发商的质量责任房地产开发商在负责建筑工程的同时,还要对房屋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建筑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在工程竣工后,如果发现房屋质量问题,房地产开发商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我国,房地产开发商需对房屋质量承担10年的质量保证期,如果质量问题严重,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运营单位的质量责任如果建筑物建造后需要进入运营阶段,那么运营单位也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
在工程竣工后,如果发现建筑物质量问题,运营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运营单位需要对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进行监督,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运营。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条款及建议书资料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条款及建议书资料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暴露出工程质量问题的频发。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降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条款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条款1. 保险标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为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和后续维修保修期内的维修责任。
2. 保险责任范围: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主要承担以下责任范围:a) 缺陷修复费用: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导致的修复费用,包括重新施工、维修和更换等。
b) 赔偿责任:对因质量缺陷导致的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c) 法律诉讼费用:在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法律纠纷中,支付涉诉费用、律师费等。
3. 保险期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限通常与工程施工周期保持一致,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4. 保险费用:保险费用的计算通常以房屋建筑工程的合同价值为依据,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计算,并根据工程质量的具体情况进行浮动调整。
二、建议书资料1. 工程概况:在建议书资料中,需要详细介绍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工程类型、建筑面积、施工周期等。
2. 保险需求分析: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保险需求分析,明确保险责任范围和保额。
3. 保险费用计算:根据建筑工程的合同价值和工程质量情况,进行保险费用的计算,并提供费率说明和支付方式。
4. 签单条件:列明签单的具体条件,包括审查施工合同、开工前验收、工程进度支付保证金等。
5. 保险责任和免除责任:明确保险责任范围,并列出免除保险责任的情况,例如自然灾害等。
6. 定损理赔流程:详细说明保险理赔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拍照取证、事故报案、评估定损等流程。
7. 保险期限和续保方式:明确保险期限和续保方式,提供续保的相关指南和注意事项。
三、建议1. 选择正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实力和信誉是选择保险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建议选择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口碑的保险公司。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结论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结论一、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引导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更加注重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从而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提高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利于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有效监督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的行为,防止出现违法违规现象。
通过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建立健全的市场秩序,为建设工程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利于维护建设工程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为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等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降低因建设工程质量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和损失。
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的竞争力。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工程的风险,增加建设工程的市场竞争力,为建设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利于完善建设工程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促使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形成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机制,提升建设工程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有效防范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六、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实施需要借助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以确保其有效运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变化;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对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的要求较高,需要强化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意识和素质。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其实施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维护建设工程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提高建设工程的竞争力、完善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管部门、相关机构等多方联动,共同努力解决,以推动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良性发展和实施。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条款及建议书资料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条款及建议书资料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房屋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品质。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风险。
为了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应运而生。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是指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等相关责任主体投保,在保险期间内,因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缺陷造成建筑物损坏,依法应由责任主体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的一种保险。
这种保险的意义在于:首先,为业主提供了额外的保障,使其在遭遇房屋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经济赔偿,减少损失。
其次,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来说,能够转移风险,减轻因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压力,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发展,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条款(一)保险责任在保险期间内,由于下列原因造成房屋建筑工程存在质量缺陷,导致建筑物损坏,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1、设计错误、疏忽或缺陷;2、原材料缺陷或工艺不善;3、施工错误或疏忽;4、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但不包括战争、恐怖活动等不可抗力因素。
(二)责任免除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1、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其代表的故意行为或重大过失;2、被保险人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3、建筑物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自然磨损、老化;4、因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当使用、改造或维护造成的质量缺陷;5、战争、军事行动、恐怖活动、暴乱、罢工、核辐射、放射性污染等不可抗力因素。
(三)保险期限保险期限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一般为 5 年或 10 年,具体期限由保险合同约定。
工程保险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等领域不断壮大,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额逐年增加。
然而,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工程质量问题等,这些风险给工程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防范和转移风险,我国政府鼓励工程项目投保工程保险。
本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确保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二、保险方案概述1. 保险范围本工程保险方案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房屋建筑、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石油化工工程等。
2. 保险期限保险期限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工程项目合同工期或工程完工验收后一定期限内。
3. 保险责任(1)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等。
(2)意外事故:火灾、爆炸、坍塌、触碰高压线等。
(3)工程质量问题: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质量问题。
(4)第三方责任:因工程造成的第三方人身伤亡、财产损失。
(5)停工损失: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导致工程停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6)工程一切险:保险期间内,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导致工程本身损失。
4. 保险金额保险金额根据工程项目的投资额、施工周期、工程规模等因素确定,确保保险金额足以覆盖工程项目的风险。
5. 保险费率保险费率根据工程项目的风险等级、工程规模、工程地点等因素确定,具体费率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制定。
6. 保险理赔(1)出险通知: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在24小时内向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现场查勘:保险公司派员现场查勘,核实事故原因、损失程度。
(3)赔付处理:保险公司根据查勘结果,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赔付。
三、保险方案具体内容1. 工程一切险(1)保险责任:本险种承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工程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的工程本身损失。
(2)保险金额:根据工程项目的投资额、施工周期、工程规模等因素确定。
国内外工程质量保险实施对比分析及建议

国内外工程质量保险实施对比分析及建议吴芷婧;李清莹;董文斌;张伟【摘要】首先明确工程质量保险基本内涵,然后分析法国与我国工程质量保险的发展历程,并从工程质量保险的运作模式、参与方、保险费率、投保范围及期限四个方面,将国内主要试点地域上海、北京、江苏、安徽、广东及浙江的实施现状分别进行对比.再依据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分析目前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保险参与方、运作模式、保险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促进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健康有序地发展.【期刊名称】《工程质量》【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7页(P10-15,20)【关键词】工程质量保险;运作模式;保险参与方;保险费率;投保范围及期限【作者】吴芷婧;李清莹;董文斌;张伟【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湖北武汉 43006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120 引言工程质量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民经济投资效益、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建设工程的根本性问题[1]。
构建工程质量保险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参与行业管理,是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2]。
2005年8月,由原建设部牵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配合下,《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3](建质[2005]133号)文件出台(以下简称“建质[2005]133号文件”),标志着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在我国的诞生。
之后,国内多个城市根据文件的意见,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工作[4]。
201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重点阐明必须进一步有效开展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培养良好的质量保险市场,逐步建立符合我国特色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为推行工程质量保险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质量保险与政策在国际和中国的实施及分析建议
摘要:正确认识工程质量保险作为国际通行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方式的重要性。
通过对其他国家工程质量保险的分析,与中国的工程质量保险体系进行对比。
根据对比显示出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对策
2005年,我国建设部和保险监督质量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指出应“积极稳妥的全面推行实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多年过去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依然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杭州地铁工地塌陷,西宁商业港工地坍塌,珠江高架桥倒塌,以及楼倒到,楼裂裂,毛竹门等事件接连出现,让人不寒而栗。
这种事件的发生,不仅危害人身财产安全,而且浪费资源。
足显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在我国顺利实施的重要行,本文通过对比,对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实施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参考。
1.建筑工程质量保险
由于建筑工程实体质量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以及质量隐蔽性的特点,所以,项目建成后,不能像一般产品一样进行彻底的质量检查,无法对其内在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当工程交付使用后,可能依然存在适量缺陷,对人的生产活动产生威胁。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整式基于以上建筑工程的风险,而设立的,是将建筑工程在竣工验收一年后,产生的质量缺陷带来的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的制度。
是一种由第三方社会经济体对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质量行为进行制衡的机制。
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缺陷险和责任险两部分,缺陷险是对建筑本身,投保人因其所建工程有质量缺陷儿产生对工程本身的赔偿责任,投保人为开发商,受益人为业主。
责任险是工程承包商对于给业主提供的法律责任,勘察,设计,施工方对自己的责任投保。
2.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法律强制性
法国是开展强制性工程质量报销最早的国家。
1978年定制《斯比纳塔法》,其推行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具有强制性,各参建主题必须投保,否则不予开工。
开发商必须投保缺陷险,设计,施工,检查等单位必须投保责任保险,保期为10年。
西班牙吸取法国的成功经验,规定开发商必须投保缺陷保险,责任险方面,没有强制要求,只是鼓励各方积极投保。
日本1999年通过了《住宅品质确保促进法》确定了质量保证的法律地位,其法没有强制规定各参建主题投保工程质量保险,但其规定新建住宅的开发商和承包商对于住宅缺陷负有10年强制性法律责任。
但在日本,保险观念深入人心,其
投保率高达98%。
然而在我国,对于缺陷险和责任险没有任何强制实施。
只是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了试点工作。
然而几年来,并未引起较大反响。
各参建主题投保热情不高,与预期相差很大。
分析发现,没有实行强制投保的国家国内建筑质量水平较高,事故发生概率很小,或者是政府监管到位,保险业和保险制度成熟,各方投保意识强。
而我国的建筑质量水平不高,而且开发商占据市场优势,对于工程质量改进的动力不足,投保积极性不高。
2.2费率的厘定
法国工程质量保险体系采用固定费率的保费厘定方式,随着其建筑工程质量的变化,费率也发生了多次变化。
西班牙采用了固定保险费率和浮动保险费率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结构部分的缺陷保险,采用固定费率,其他方面则采用浮动费率。
并且根据开发生之前的记录,采取差别保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开发商改进工程质量。
日本没有同意的费率要求,其费率由保险公司自行厘定,但日本的保险制度相当完善,保险公司能力强,多以其费率水平也较为合理。
我国现在采用完全浮动费率,但我国的保险业发展尚不成熟,采取这种费率方式容易产生逆向选择。
高风险的人群购买保险,低风险人群不愿意购买保险,使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保费,这使更多的低风险人群退出保险,剩下的则是最具风险的人群。
这不利于保险而业的健康发展。
2.3政府地位
在发达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任务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规范化建筑市场,形成有序的建筑生产过程,完善建筑业的法规体系几严格的执法体系,依法规范建筑市场,建立行业的发展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建筑业的良性循环,不过多的干预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只是监督他们是否依法建设。
明显的特征的建设主管部门不是站在企业的对立面,不是领导机构,而是服务机构。
我够随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出台,政府监管从核验制改为备案制。
但监督工作内容却没有实质改变,政府部门仍然参与施工过程中实体的监督检查,责任和权力的定位不清晰是主要问题。
而且建设工程监管除了政府外,还有审图机构,检测机构和监理机构。
监管多头造成职责不清,责任难以追究。
目前,监理机构的收入水平较低,难以保证较高的整体素质。
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形同虚设。
2.4个人执业资格
发达国家对于专业人士的执业资格认定、注册和管理非常严格,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独立依法处理工程技术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
建筑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水平测试,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持证上岗,以人员的素质保证工程质量。
我国的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设置过细,导致职业范围存在交叉。
个人执业资格管理由多个机构承担,造成了多头分割管理,工作不规范的问题。
执业人员的执业责任不落实,执业清出制度不完善。
3.对于我国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及政策的建议
3.1立法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强制保险
由于质量保险制度建立初法制和保险体系不成熟,自愿保险投保不稳定,难以收集投保人的质量信息以及各参建主体积极性不高的现状,通过立法强制个参建主体投保。
并规定开发商,承包商等购买相应的保险缺陷险和责任险。
将其各参建主体的风险、利益和责任结合在一起,相互制约。
建立比较完善的履约记录。
保险公司根据记录,对于那些信誉差的承包商不予提供保险,达到承包商中优胜劣汰的效果。
3.2实行合理的保费费率厘定方式
我够保险业发展尚不成熟。
各保险公司的实力参差不齐,不能顺利的给出合理的保费费率通过设定合理的保费范围,可以有效地维护业主的利益。
实行固定范围内的浮动费率的保费厘定方式。
在设定的费率范围内,保险公司根据开发商和承包商的信誉记录和能力水平实行浮动费率。
激励各参建主体提高工程质量。
对于那些信誉差的承包商和开发商,其费率必然加大。
唯有提高工程质量,才能降低成本。
3.3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主观部门应该由“划桨者”渐变为“掌舵者”向“大社会,小政府”发展,除对政府投资项目外,不再承担细微的监督控制。
仅负责对企业和个人的注册和准入许可,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划全局、把握方向、制定战略政策和技术标准上。
推动立法和执法能力。
使工程监管更加市场化。
3.4建立严格的个人职业资准入和清出制度
建立完善的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的专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
强化个人执业责任,形成企业从业资质与个人执业资格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推动全国建筑市场走向成熟。
同时,注重规范从业资质复核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机敏结合,遵循市场规律进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保证从业人员素质和质量。
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4.结语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还未成熟,还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有的体系进行改进,通过立法制定完善的质量保险制度。
使我国建筑市场健康稳定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振宇,令文君. 中外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0(8):5-8
[2]宋宗宇,曾林. 住宅质量保险的立法模式与制度选择[J].建筑经济,2010(8):9-11
[3]宋宗宇,曾林. 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机制失灵与猪肚补救[J].建筑经济,2010(2):5-7
[4]王刚,高燕辉. 推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条件分析与建议[J].建筑经济,2010(4):8-10
[5]王红霞,叶贵.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逆向选择的分析及防范[J].建筑经济,2010(1):14-17
[6]王婷. 对我国建设公告称安全质量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J].建筑经济,2010(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