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干道土壤铅离子检测报告
土壤铅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铅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fb12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6.png)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铅含量的测定,了解土壤铅污染的现状,掌握土壤铅测定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为土壤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原理土壤铅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
该法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其吸收程度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定土壤样品中铅元素的吸收光谱,可以计算出土壤铅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热板、分析天平、土筛、广口瓶、移液管、烧杯、滴定管等。
2. 试剂:盐酸(优级纯)、硝酸(优级纯)、氢氟酸(优级纯)、高氯酸(优级纯)、磷酸氢二铵(优级纯)、铅标准贮备溶液(浓度为500mg/L)、铅、镉混合标准溶液(铅、镉的浓度分别为250、5g/L)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采集:在实验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点,按照S形路线采集土壤样品,每个样品不少于500g。
2. 土壤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土筛中,筛去植物残体和石块等杂质。
将筛过的土壤样品放入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润湿,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土壤样品消解:准确称取0.1~0.3g土壤样品于50mL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盐酸10mL,于通风厨内低温加热,当蒸发至3mL时,取下稍冷,然后加入5mL硝酸、5mL氢氟酸、1mL高氯酸,加盖后于电热板上中温加热2小时。
开盖,继续加热除硅,至冒白烟时,加盖,使黑色有机碳化合物分解。
待黑色有机物消失后,开盖驱赶白烟并蒸至内容物呈粘稠状,取下稍冷,用水冲洗坩埚盖和内壁,并加入1mL硝酸温热溶解残渣。
然后将溶液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入3mL磷酸氢二铵溶液。
4. 标准溶液制备:根据实验要求,用0.2%硝酸逐级稀释铅标准贮备溶液和铅、镉混合标准溶液,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5. 吸收光谱测定:将处理好的土壤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倒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样品室中,设定适宜的石墨炉温度和波长,测定铅元素的吸收光谱。
土壤检测报告范文
![土壤检测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3dd7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3.png)
土壤检测报告范文尊敬的客户:感谢您选择本土壤检测服务。
经过我们专业团队的认真测试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检测目的和方法:本次土壤检测旨在了解土壤中的化学成分、重金属含量以及污染物浓度等信息,采用了标准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本次检测样品来自您提供的土壤样本,样本的区域涵盖了您的农田、花园和周边地质状况。
3.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我们对样品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主要含有氮、磷、钾等有机和无机成分。
其中,氮含量为XX g/kg,磷含量为XX g/kg,钾含量为XX g/kg。
4.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我们还测试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经检测,结果表明铅(Pb)的含量为XX mg/kg,镉(Cd)的含量为XX mg/kg,汞(Hg)的含量为XXmg/kg,均低于相关标准限值。
5.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我们对土壤样品中的常见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物等。
经测试,结果显示样本中未检测到明显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浓度也低于相关标准限值。
6.结果分析和建议: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可以得出您提供的土壤样品较为健康,没有明显的化学成分超标、重金属和污染物污染。
因此,您可以安心使用土壤进行农田种植、花园养护等活动。
然而,我们仍然建议您注意以下几点:a.确保农药和化肥的正确使用和存放,以避免过量使用和误食等意外情况;b.定期监测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以保证土壤的健康状况;c.在种植和养护过程中,注意土壤的保湿和肥力调节,以维持土壤的良好状态。
7.结论:根据本次土壤检测结果,您提供的土壤样品在化学成分、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物浓度等方面均符合相关标准,适合农田种植和花园养护等用途。
再次感谢您选择本土壤检测服务!此致。
土壤监测铅分析报告
![土壤监测铅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697d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9.png)
土壤监测铅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指定区域的土壤样品进行铅含量的分析,以评估土壤的质量,并提供针对铅污染的解决方案。
铅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极具危害的重金属物质,过量的铅含量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2. 方法2.1 样品采集在指定区域内,我们随机选取了若干个土壤样品作为研究对象。
每个样品的采集位置记录在附录中,并使用GPS定位进行精确标注。
2.2 样品前处理采集回来的土壤样品经过除杂、筛选等前处理步骤,确保样品的纯度和可靠性。
2.3 样品测试经过前处理后的样品使用标准测试方法进行铅含量的测定。
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来测定每个样品中的铅含量。
在测定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标准曲线来校准仪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分析结果通过对样品进行测试和测量,我们得到了每个样品的铅含量数据。
以下是各个样品的铅含量数据(单位:mg/kg):样品编号铅含量1 10.52 14.23 7.84 12.95 6.3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样品1的铅含量为10.5 mg/kg;2.样品2的铅含量为14.2 mg/kg,略高于样品1;3.样品3的铅含量为7.8 mg/kg,略低于样品1;4.样品4的铅含量为12.9 mg/kg,略高于样品1;5.样品5的铅含量为6.3 mg/kg,略低于样品1。
4. 结果讨论根据本次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指定区域内,土壤中普遍存在铅的污染,样品2和4的铅含量稍高于其他样品;2.略高于标准范围的铅含量可能对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3.铅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工业排放、交通污染等。
5. 建议基于上述结果和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在高铅含量的土壤区域,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人们直接接触土壤的机会,如铺设胶质材料。
2.对于潜在的农田土壤污染,可以通过添加石灰来减少铅的有效性。
3.对于工业排放等污染源,需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减少铅的排放。
土壤中全铅的测定
![土壤中全铅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b82026c710661ed9ac51f305.png)
土壤中全铅的测定一、监测目的本项目监测土壤铅含量的目的是判断土壤是否被重金属铅污染以及被污染的状况,为制定改良和利用土壤污染物的措施提供依据。
预测其发展趋势,看是否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铅是动植物不需要的元素,微量的铅被动植物吸收入体内,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二、背景资料(一)研究对象:农学系作物标本园内土壤(二)土壤泥土来源:深层地下洁净土壤(从其他地方运输至此)(三)土壤中铅的来源:土壤中铅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1 、自然来源全国土壤背景值基本统计量表明,我国土壤铅含量最高可达到 1 143 mg/kg,最低为 0.68 mg/kg,平均为 26 mg/kg ;本实验研究的土壤本底值据调查可近似作0mg/kg处理。
2 、人为来源土壤中铅主要来源于人的活动,包括大气沉降、污水灌溉、施用污泥、农药、化肥电子垃圾及车辆尾气的排放。
本实验土壤铅的人为来源:由于是农学系实验用田,并未施用污泥,且用的是自来水灌溉;该田地处道路一侧,平时有车辆经过,至少70%尾气(四乙基铅作为防爆剂被加入汽油中)会沉降到土壤中;周围房屋建设,使用的涂料等也会造成铅污染,并经大气沉降到土壤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该实验田施用的杀虫剂及除草剂,氮磷钾肥都有可能造成土壤铅污染。
(四)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外源铅进入土壤后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有些还会存在一定碳酸盐态积累。
研究表明,植物吸收铅(有效铅)的主要形态为交换态铅(包括水溶态),碳酸盐态铅及铁锰氧化物结合形态铅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植物吸收;有机质硫化物态铅及残渣态铅植物难以利用。
三、布设样点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品种分布,划分出的四个地块,按面积大到小分别用来种植玉米、高粱、小麦、未用地。
因为此地块面积中等、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所以这次采样点以梅花形分布。
用土壤地形草图确定采样地块和采样点,并在图上标出采样点。
四、现场采样1、采样部位和深度:根据耕层厚度,确定采样深度,我们取样深度为15-20厘米2、采样时间和地点: 2014年4月15日下午3:00 在天津农学院农学实验田3. 采样方法、数量:农化土样采用多点混合土样采集方法。
土壤镉和铅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1
![土壤镉和铅的测定方法验证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5ba764a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5.png)
固体废物金属元素铍的测定GB 5085.3-2007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验证报告1、目的通过对实验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的能力确认,验证实验室均已达到各种要求,具备开展此实验的能力。
2、方法简介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
然后消解液注入石墨炉中。
在高温下,镉和铅化合物离解为基态原子,基态原子蒸气对镉和铅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线产生选择性吸收。
在选择的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定镉和铅的吸光度。
3、仪器设备及药品验证情况3.1使用仪器设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相关设备·电子天平·进样器20μL3.2设备验证情况设备验收合格。
4、环境条件验证情况4.1本方法对环境无特殊要求。
4.2目前对环境的设施和监控情况4.3环境验证条件符合要要求5、人员能力验证5.1该项目人员配备情况有二名以上符合条件的实验人员。
5.2人员培训及考核情况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相关记录见人员技术档案。
6、标准物质及试剂验证情况6.1方法所需标准(物质)溶液及试剂情况6.1表6.2配备情况6.2表7、方法验证情况7.1测定金属元素镉和铅检出限7.1检出限表7.11镉检出限测得镉0.001mg/kg,小于国家标准0.01mg/kg。
表7.12铅检出限测得铅检出限0.06mg/kg,小于国家标准0.1mg/kg。
7.2精密度7.21镉精密度本次实验测得精密度镉3.57%,小于国家标准8.4%。
7.22铅精密度本次实验测得精密度铅2.39%,小于国家标准8.6%。
7.3准确度表7.31镉准确度本次实验测得镉和铅0.257mg/kg ,在质控范围内。
表7.32铅准确度本次实验测得铅46.4mg/kg,在质控范围内。
8、结论仪器设备验证合格、环境条件验证合格、人员能力验证合格、试剂验证合格、方法验证合格,即设备、环境、人员、物料均符合实验方法要求,实验室具备开展此项目的条件。
交通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监测与评估综述
![交通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监测与评估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04ae6a00740be1e650e9aeb.png)
2019年6月下交通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监测与评估综述邹小南(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重庆 402360)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增加,由交通引起的土壤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文章主要对交通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土壤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和危害。
关键词:交通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监测;评估中图分类号:X833;X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2-0222-01——————————————作者简介: 邹小南(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土壤重金属预警,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治理。
1 交通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概述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很多,在交通干道沿线的土壤环境中,产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和交通污染以及城市废弃物有关。
一方面因为汽车排放的尾气和汽车轮胎中含有锌、铁、镍等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一旦进入到周边沿线的土壤中就会产生土壤重金属污染。
此外,城市人口密集,分布了大大小小的工矿企业,这些企业在每天的生产中会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渣、废水和其他废弃物,当这些污染源没有经过处理就堆放排放时,会使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向周边土壤环境扩散。
这些堆放的废弃物在雨水作用下还会释放有效态部分,提高了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能力。
因此,交通干线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和汽车排放的尾气和轮胎成分有关,也和周边工业污染和城市垃圾堆放有关[1]。
2 交通干道沿线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有其明显的人为特征,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一般来说人口密集、工业活动活跃的地方其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就越高,污染就越严重。
而交通干道是城市交通运输业发展主体,交通干道上人流和车流量最为密集,周边的化工企业以及各种高楼大厦、交通工具繁多,其周围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一般高于郊区公路沿线的土壤重金属含量。
方法验证报告土壤砷铬镉铅和镍测定
![方法验证报告土壤砷铬镉铅和镍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5046963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9.png)
方法验证报告:土壤中砷、铬、镉、铅和镍的测定1. 引言在环境监测和土地利用规划中,准确测定土壤中的砷、铬、镉、铅和镍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对于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制定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验证一种用于土壤中砷、铬、镉、铅和镍测定的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实验设计2.1 采样和样品处理从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壤中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在实验室将样品进行干燥和粉碎处理,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2.2 标准品和试剂准备一系列重金属标准品和标准溶液,包括砷、铬、镉、铅和镍。
选用除去杂质的试剂,并使用双蒸水进行稀释。
2.3 仪器设备使用一台精密的元素分析仪器,确保其能够准确测量土壤中的砷、铬、镉、铅和镍元素。
2.4 实验方案在验证过程中,采用直接测定的方法,直接将样品溶解并测定土壤中的砷、铬、镉、铅和镍含量。
3. 方法验证步骤3.1 样品的前处理将事先处理好的土壤样品取出一定量,使用特定溶剂将样品溶解。
3.2 仪器的校准使用标准品和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准。
在校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消除可能引起仪器误差的因素。
3.3 样品测定将样品溶液放置在元素分析仪器中,通过仪器自动测定系统对样品中的砷、铬、镉、铅和镍含量进行测定。
3.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通过仪器测得的各元素含量数据,使用特定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样品中砷、铬、镉、铅和镍的平均含量以及标准偏差。
4. 结果和讨论验证过程中,我们依据所选方法对一批土壤样品中的砷、铬、镉、铅和镍进行了测定。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了样品中各元素的平均含量和标准偏差。
结果表明,所选方法在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砷、铬、镉、铅和镍元素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通过与其他已知可靠方法进行比较,验证结果与对照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准确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砷、铬、镉、铅和镍含量。
5. 结论本方法验证报告证明所选方法可用于准确测定土壤样品中砷、铬、镉、铅和镍元素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并且可以应用于土壤环境监测和土地利用规划中。
土壤中铅含量检测-CME
![土壤中铅含量检测-CME](https://img.taocdn.com/s3/m/2c644f9b6bec0975f465e230.png)
2、样品处理与消解
将各土壤样品风干,过程中捡出树叶、树枝等。用四分法缩分 2-3 次,研钵研磨土样,过筛后,
将每个采样点采集的样品各自混匀。若暂时不用,应用样品袋封装保存,贴好标签,注意保持
干燥,避免污染。
试样消解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013-2008 的王水回流消解法:
容量瓶
配溶液
2个
1ml,2ml,5ml,10ml
移液管
移液
各2支
1 台,配铅空心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AAS
阴极灯
直型冷凝 1支
管
吡咯等蒸馏
CHI660C 电化学工作站
图形记录、数据 显示等
铁架台、升 各2个
降台
吡咯等蒸馏
磁力搅拌仪
1 套,含磁子 富集过程
电解池 带塞,2 个
电极修饰、 测量
循环水真空泵
液等
噻吩单体 分析纯 吡咯单体 分析纯
电极修饰
硝酸铅 化学纯 标准液配制
HAc/NaAc 缓 0.5M
冲液
缓冲液,底 大量
液
H2O2
30%
浓硫酸 98%
配 Piranha 溶液
硝酸
65%,优级纯 样品消解
试剂 规格
用途
备注
Al2O3 悬 浊 液
磨电极
氮气
保护气,除 钢瓶,橡胶管
氧
乙炔 钢瓶,橡胶管 ຫໍສະໝຸດ AS 燃气1台消解液过滤
金电极 2 个
工作电极
超声仪
1台
洗电极
铂电极 1 个
对电极
分析天平
1台
称量
饱和甘汞 1个
电极
参比电极
方法验证报告土壤砷铬镉铅和镍的测定
![方法验证报告土壤砷铬镉铅和镍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b1728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8.png)
方法验证报告土壤砷铬镉铅和镍的测定
一、引言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在环境与健康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砷、铬、镉、铅和镍是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它们的过量含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砷、铬、镉、铅和镍的含量非常重要。
二、目的
本实验旨在验证一种测定土壤中砷、铬、镉、铅和镍含量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实验方法
1.样品的制备
从土壤样品中获取代表性样品,干燥并研磨成细粉末。
2.标准曲线的制备
用已知浓度的砷、铬、镉、铅和镍的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的稀释液。
利用对应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并绘制出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
用前面制备的稀释液将土壤样品进行稀释处理,然后使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砷、铬、镉、铅和镍的含量。
四、结果与讨论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得出未知土壤样品中砷、铬、镉、铅和镍的含量。
重复测定多次并取平均值,计算出每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其标准差。
与已知结果比较,确定此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五、结论
通过验证,本实验采用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土壤样品中砷、铬、镉、铅和镍的含量。
这种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土壤中砷、铬、镉、铅和镍的测定。
六、改进意见
鉴于本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建议在今后的分析过程中可以
尝试将其他重金属元素加入到分析中,并进一步优化该方法的灵敏度和准
确度。
[1]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
土壤检测报告单
![土壤检测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bcf6a0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d.png)
土壤检测报告单1. 检测概述本土壤检测报告单旨在对土壤样本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以评估土壤的质量和适宜性。
本次检测共测试了以下指标:•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霉菌和重金属含量2. 检测指标及结果2.1 pH值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性的指标,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养分的利用情况。
本次检测结果如下:样本编号pH值1 6.52 7.23 5.84 6.92.2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的养分来源,对土壤结构和肥力起到重要作用。
本次检测结果如下:样本编号有机质含量 (%)1 2.32 1.83 2.64 2.12.3 氮、磷、钾含量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次检测结果如下:样本编号氮含量 (mg/kg) 磷含量 (mg/kg) 钾含量 (mg/kg)1 150 20 1802 130 15 1603 140 18 1704 160 22 1902.4 霉菌和重金属含量霉菌和重金属是土壤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本次检测结果如下:样本编号霉菌含量 (CFU/g) 铅含量 (mg/kg) 镉含量 (mg/kg)1 10000 0.8 0.052 8000 0.6 0.043 9000 0.7 0.064 12000 0.9 0.073. 结果分析与建议根据以上土壤检测结果,我们对结果进行如下分析和建议:1.pH值方面,样本1和样本3的pH值偏酸,可能需要进行中性化处理;样本2和样本4的pH值适中,土壤酸碱性较为理想。
2.有机质含量方面,样本2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氮、磷、钾含量方面,样本2的氮、磷、钾含量均较低,应适量施加含氮、磷、钾的化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4.霉菌和重金属含量方面,各样本的铅和镉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霉菌含量超过了安全范围,可能存在植物病害的风险,建议加强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某市城市道路周边土壤中铅含量分析与污染评价
![某市城市道路周边土壤中铅含量分析与污染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22a5f8951e79b8968022669.png)
某市城市道路周边土壤中铅含量分析与污染评价摘要对某市20个有代表性的某城市道路进行取样测定与分析评价,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中铅污染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市道路表层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污染等级以中污染与重污染居多。
关键词城市道路;铅含量;污染评价0引言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土壤重污染日益严重。
城市污水灌溉、工业三废排放、交通、城市生活垃圾等都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累积,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是当前重大环境问题,城市、农村各种环境单元的土壤中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1,2],其中,铅(Pb)是已知毒性最大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具有极强的累积性和不可逆性[3]。
土壤被重金属铅污染后,会对作物农产品和地下水产生次级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4],因此公路运输和汽车尾气扩散沉降所产生的大气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城市化过程中倍受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5,6]。
1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2012年10月在某市主要交通干道周边分批采集实验所需土壤样品,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四条主干道,共设了20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的间距为1km。
土壤采集后,去除石子、塑料、烟蒂等杂物,再于室内风干,用玻璃研钵研磨样品,分别碾细过40目筛、60目筛和100目筛,装瓶备用。
样品的混合、装袋、研磨等处理均不触及任何金属物质。
1.2土壤理化性质及铅含量测定实验中主要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
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时,采用强氧化剂氧化法进行测定;此外,参照GB7859-87对土壤pH值进行测定;测定土壤中Pb含量时,准确称取土壤样品0.1000g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分别加入5.00mL HNO3,2.00mLHCl和2.00mL HF,摇匀,室温下放置0.5h后,放入WX-4000微波快速消解系统中消解。
待主控罐压力降0.5Mpa、温度降到80℃以下时取出消解罐,将消解液转移至烧杯内,在电热板上加热至冒浓密白烟,待烧杯内的溶液呈可滚动珠状,用1:1硝酸1.00mL使其残渣温热溶解,然后用0.45μm的纤维滤膜过滤,将溶液转移至50mL的容量瓶中定容,取上清液测定样品铅含量。
方法验证报告土壤砷铬镉铅和镍的测定
![方法验证报告土壤砷铬镉铅和镍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dceab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9.png)
方法验证报告土壤砷铬镉铅和镍的测定土壤中的砷(As)、铬(Cr)、镉(Cd)、铅(Pb)和镍(Ni)等重金属元素,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一种环境污染。
这些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因此对土壤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验证报告,用于测定土壤中砷、铬、镉、铅和镍的含量。
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一种方法用于测定土壤中砷、铬、镉、铅和镍元素的含量。
2.实验原理本实验使用的方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基于原子的吸收光谱特性。
在实验中,土壤样品首先经过适当的前处理步骤,如提取和预处理等,然后用AAS仪器进行测定。
在AAS仪器中,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被蒸发和原子化,然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3.实验步骤a.样品的前处理:取适量土壤样品(约10g),加入足量盐酸(HCl),进行酸溶解。
然后,对溶解液进行过滤,获得清澈的溶液。
b.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将溶液转移到AAS仪器中,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测定。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光谱线进行测定。
c.标准曲线的绘制: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分别进行AAS测定。
然后,根据测定结果绘制标准曲线,以便后续计算目标元素的含量。
4.数据处理a.计算目标元素的含量:根据实验测定结果和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目标元素的含量。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b.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实验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结果和讨论在实验中得到了土壤样品中砷、铬、镉、铅和镍元素的测定结果。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比较不同样品的含量差异、评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等。
6.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可以得出关于样品中砷、铬、镉、铅和镍元素含量的结论。
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法的建议,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含铅量测定实验
![土壤含铅量测定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9debf7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e.png)
通过实验数据, 分析土壤铅污 染的程度和范 围。
为土壤修复和 治理提供科学 依据,保障土 壤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提高公众对土 壤污染问题的 认识,促进环 境保护意识的 提升。
为政府制定土 壤环境保护政 策提供数据支 持。
01
02
03
04
05
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通过测定土壤 含铅量,了解 土壤污染状况, 为环境保护提 供数据支持。
仪器校准和试剂质量:确保 使用的仪器经过校准,试剂
质量可靠,以减少误差。
重复性和精密度:通过多次 测定同一样品,评估结果的 重复性和精密度,以判断结
果的可靠性。
对比验证:与其他方法或实 验室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添加标题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避免直接 接触铅
缺点:需要专业设备,操作复杂,耗时 长
缺点: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结果可能受 到干扰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
01 确定采样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区域
02
采集方法:使用土壤采样器或手工采集
03 样品数量:根据实验需求确定样品数量
04
样品保存:将样品放入密封袋中,避免样品
受到污染或变质
样品处理
取样:选择合 适的土壤样品, 确保样品具有 代表性
铅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游离态和 吸附态两种
土壤中铅的来源
01
02
03
04
05
自然来源:土壤中 的铅可能来自地质 构造中的岩石和矿 物,这些自然物质 中可能含有铅元素。
人为来源:工业活 动、交通排放、农 业活动等人为因素 可能导致土壤中的 铅含量增加。
工业排放:铅冶炼、 电池制造、涂料生 产等工业过程中, 铅可能通过废气、 废水等途径进入土 壤。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7ffe0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5.png)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2. 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及构成情况;3. 熟悉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原理: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一般采用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离子色谱法是以高效离子色谱分析仪为主要实验仪器,通过离子交换柱分离分析,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分离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则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电化学法则是以电化学分析法为基础,利用铂电极、玻碳电极等电极进行测量。
本次实验采用了离子色谱法进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具体步骤如下:1. 前处理:采集土壤样品后,先进行干燥、研磨和筛选等前处理,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2. 分离柱:将土壤样品通过离子交换柱,利用醋酸铵或硝酸铵等溶液进行洗脱分离;3. 离子检测:经过分离后,重金属离子通过离子色谱仪进行检测分析。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高效离子色谱分析仪、色谱柱、进样器、溶液存储瓶、移液器等;2. 样品制备:取少量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制成固态样品;3. 分离柱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柱,流量为1mL/min;4. 进样器的设置:样品进样器的体积为20μL,进样时间为3min;5. 溶液浓度:选用浓度为10mM的醋酸铵等离子交换缓冲液;6. 离子检测:将检测器穿好手套后操作,设置检测参数并开启仪器进行离子检测。
实验结果:| 重金属离子 | 含量(ppm) || :----: | :----: || 铜 | 11.98 || 铅 | 26.36 || 镉 | 9.23 || 汞 | 0.32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到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及构成情况数据,其主要成分为铜、铅、镉和汞等。
本次实验所采用的离子色谱法也证实了其在土壤重金属离子测定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环保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采取有效措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和防治势在必行。
南京干道土壤铅离子检测报告
![南京干道土壤铅离子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15b3c858f5f61fb636660b.png)
南京城市干道铅污染的统计分析——原子吸收(AAS )法测定土壤中铅含量铅污染是现代重要的重金属污染之一。
铅污染有着诸多危害,尤其对人体危害不容小觑,微量的铅经蓄积后就会对人体的神经、血液、生殖、免疫等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因而铅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用检测法有传统的双硫脲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方法等,内容可详见文献总结。
本次实验使用原子吸收(AAS )法进行测定,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一、实验目的1、了解铅污染的危害,使用AAS 法测定南京城市干道土壤铅含量,并对干道地区铅污染得出分析结论;2、学习土壤样品采集、前处理的方法;3、巩固标准曲线法实验方法和AAS 的使用操作。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特征辐射通过样品蒸汽时被待测元素基态原子吸收,在锐线光源条件下,基态原子蒸汽对共振线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00lgKLN II A ==。
式中,I 0和I 分别表示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N 0为单位体积基态原子数;L 为光程长度;K 为与实验条件有关的常数。
对大多数元素,N≈N 0,故而可表示为c K A ’=,即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这就是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基础。
因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使用土壤样本来分析南京城市干道铅污染,干道土壤中铅的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
固体样品须将其中元素消解为可溶态,本次使用湿法混酸消解。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GBC932plus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乙炔钢瓶;空气压缩机;铅空心阴极灯;分析天平;石英坩埚(带盖);电热板; 100ml 容量瓶1个,50ml 容量瓶6个,25ml 容量瓶1个; 1ml 、5ml 吸管各1支;10ml 量筒1个;漏斗;小玻棒;25ml 烧杯;铁铲;样品袋等。
试剂:纯水;浓硝酸;发烟高氯酸;稀硝酸;铅储备液(1mg/ml);铅标准溶液原液:临用前,用稀硝酸溶液稀释储备液成50μg/ml 溶液备用。
四、实验步骤 1. 采样本次实验中,采样区域为学则路,南师大、南大校门周边。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锌、铜、铅、镉)检测方法综述--刘茜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锌、铜、铅、镉)检测方法综述--刘茜](https://img.taocdn.com/s3/m/a55c642f5901020207409ca9.png)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锌、铜、铅、镉)检测方法综述2010级材料化学刘茜摘要:重金属超标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效应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地威胁。
本文主要从应用新型的科技成果对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为建立灵敏度高、更准确、更快速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方法比较重金属是在工业生产和生物学效应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大类元素,这一类元素在化学概念上,一般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
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环境中的有害重金属(如Zn、Cu、Pb、Cd、Cr 等)不断增加,对农产品造成日益严重的污染和危害,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果品和农产品的卫生质量问题。
土壤环境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质量,当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果树和农产品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再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们选择土壤中的锌、铜、铅、镉离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检测方法做出总结。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检测重金属的不同方法,以期为研制出灵敏度更高、准确度更好、速度更快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1、样品前处理在样品中,重金属一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因此。
在检测时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使重金属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试液中才能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
此外,样品的前处理是为了去除干扰因素,保留完整的被测组分,或使被测组分浓缩。
传统的方法主要有湿法消化和干法灰化。
湿法消化是在适量的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
由于高氯酸湿法消解便于普及,已被广泛采用。
但在消化过程中,该法易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存在爆炸的潜在危险;同时,在消解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酸而可能引起较大的空白值。
干法灰化是在高温灼烧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剩余的无机物供测定。
土壤 总铅测定 原子荧光法
![土壤 总铅测定 原子荧光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406f6ca0116c175e0e4879.png)
土壤质量总铅测定原子荧光法(GB/T 22105.3-2008)方法确认报告1. 目的通过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铅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加标回收率,来判断本实验室此方法是否合格。
2. 适用范围及方法标准依据方法依据:GB/T 22105.3-2008本标准适用于土壤中总铅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为 0.06mg/kg。
3.方法原理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消解的方法,消解后的样品中铅与还原剂硼),将氢化物导入电热石英原子化器中进氢化钾反应生成挥发性铅的氢化物(PbH4行原子化。
在特制铅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铅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铅的含量成正比。
与标准系列比较,求得样品中汞的含量。
4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4.1 盐酸(HCl):ρ=1.19 g/ml,优级纯。
4.2 硝酸(HNO3):ρ=1.42 g/ml,优级纯。
4.3 氢氟酸(HF):p=1.49 g/ml,优级纯。
4.4 高氯酸(HCIO4):p=1.68g/mL,优级纯4.5 氢氧化钾(KOH):优级纯。
4.6 硼氢化钾(KBH4):优级纯。
4.7 铁氰化钾(K3Fe(CN)6):优级纯。
4.8 盐酸(1+1):取一定体积盐酸(4.1),加入同体积的水配置。
4.9 盐酸(1+66):量取1.5ml盐酸(4.1),加水定容至100ml,混匀。
4.10 硝酸溶液(1+1):取一定体积硝酸(4.2),加入同体积的水配置。
4.11 草酸溶液(100g/L):称取10g草酸,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4.12 铁氰化钾溶液(100g/L):称取10g铁氰化钾(4.7),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4.13 还原剂:称取 0.5g 氢氧化钾(4.5)放入盛有 100 ml 蒸馏水的烧杯中,玻璃棒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称好的 2.0g 硼氢化钾(4.6),搅拌溶解。
土壤检测报告
![土壤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c9e1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b.png)
土壤检测报告一、检测目的。
本次土壤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土壤的质量和污染程度,为土壤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测方法。
我们采用了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检测。
现场采样时,我们根据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特征,在不同深度和不同位置进行了多点采样。
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重金属含量分析、有机污染物含量分析等。
三、检测结果。
1.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根据实验室分析,土壤的pH值为6.8,属于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5%,土壤质地为壤土。
土壤通透性较好,含水量适中。
2. 重金属含量分析。
铅含量为20mg/kg,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规定的土壤背景值;镉含量为0.5mg/kg,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汞含量为0.1mg/kg,也未超出标准范围。
3. 有机污染物含量分析。
土壤中苯并(a)芘的含量为0.02mg/kg,低于国家土壤污染风险控制标准中的限值。
四、评价与建议。
综合分析检测结果,本次土壤样品的质量总体较好,未发现明显的污染现象。
但在实际利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2. 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3. 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土壤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容量。
五、总结。
本次土壤检测报告对土壤的质量和污染程度进行了科学评估,为土壤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相关部门和个人能够重视土壤保护工作,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六、附录。
1. 土壤采样点位图。
2. 实验室分析原始数据。
3. 相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以上为本次土壤检测报告的全部内容,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城市干道铅污染的统计分析——原子吸收(AAS )法测定土壤中铅含量铅污染是现代重要的重金属污染之一。
铅污染有着诸多危害,尤其对人体危害不容小觑,微量的铅经蓄积后就会对人体的神经、血液、生殖、免疫等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因而铅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用检测法有传统的双硫脲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方法等,内容可详见文献总结。
本次实验使用原子吸收(AAS )法进行测定,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一、实验目的1、了解铅污染的危害,使用AAS 法测定南京城市干道土壤铅含量,并对干道地区铅污染得出分析结论;2、学习土壤样品采集、前处理的方法;3、巩固标准曲线法实验方法和AAS 的使用操作。
二、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特征辐射通过样品蒸汽时被待测元素基态原子吸收,在锐线光源条件下,基态原子蒸汽对共振线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00lgKLN II A ==。
式中,I 0和I 分别表示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N 0为单位体积基态原子数;L 为光程长度;K 为与实验条件有关的常数。
对大多数元素,N≈N 0,故而可表示为c K A ’=,即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这就是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基础。
因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使用土壤样本来分析南京城市干道铅污染,干道土壤中铅的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
固体样品须将其中元素消解为可溶态,本次使用湿法混酸消解。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GBC932plus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乙炔钢瓶;空气压缩机;铅空心阴极灯;分析天平;石英坩埚(带盖);电热板; 100ml 容量瓶1个,50ml 容量瓶6个,25ml 容量瓶1个; 1ml 、5ml 吸管各1支;10ml 量筒1个;漏斗;小玻棒;25ml 烧杯;铁铲;样品袋等。
试剂:纯水;浓硝酸;发烟高氯酸;稀硝酸;铅储备液(1mg/ml);铅标准溶液原液:临用前,用稀硝酸溶液稀释储备液成50μg/ml 溶液备用。
四、实验步骤 1. 采样本次实验中,采样区域为学则路,南师大、南大校门周边。
主要选取公交站、路口等出采样。
所采集样品为表层土壤,采样深度为5cm左右,200g左右为一个子样。
注意采样前除去土壤中的各种植物和其他明显的颗粒物。
用花园铲将壤采集到样品袋中,贴上标签;并就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周围环境等情况等进行记录。
2. 预处理将采集到的土样风干一星期,拣出植物根、叶片等各种杂物。
用四分法选取50g左右的样品,将样品用研钵研磨至通过0.149mm(80目)的尼龙筛。
3. 消解与样品溶液配置(1)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1g左右样分析样品置于干燥石英坩埚中,在通风橱内,加入5ml浓硝酸,盖上表面皿或坩埚盖,缓慢升温,使浓硝酸的氧化性进一步增强,将土壤中大多数有机物质氧化。
(2) 待坩埚内红色气体基本消褪,将样品取下,冷至室温后,加入5ml高氯酸,放置片刻,用电热板加热,缓慢升温至发烟,当试样由深棕色或黑色变为灰白色,则消解基本完成。
若试液仍呈棕色,或加热始终不发烟,则补加适量高氯酸(约2ml),按上述操作进行,使消解彻底,(注意补加的酸量不可太多,在保证消解完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酸总量较少)。
(3) 待酸挥发至近干,用少许稀硝酸冲洗残渣,将石英坩埚中上清液溶液转移至25ml的容量瓶中,如此再冲洗一次,将清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稀硝酸定容至刻线;进行干过滤(漏斗需洗净烘干),弃去约5ml前滤液,用准备好的洁净干燥的25ml烧杯收集后滤液约15-20ml.4.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50μg/m l 铅标准溶液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 加入50ml容量瓶,稀硝酸定容至刻度,配成1.00、2.00、3.00、4.00、5.00μg/ml铅浓度标准液。
定容用的稀硝酸为空白溶液。
(2)按照设定的工作条件先测量标准液各浓度对应的吸光度。
5.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若发现浓度太高就再稀释),记录吸光度值等数据。
6. 仪器的工作条件波长:283.3mn;狭缝宽度:0.5nm;元素灯电流:5mA;氘灯40rnA;火焰类型:空气—乙炔焰;气体流量:乙炔2.1L/min;空气8.0L/min;提升量4L/min;原子化器高度:6cm。
五、数据处理、评价和结论1、标准曲线绘制(1)吸光度—Pb2+浓度关系实验数据表一吸光度—Pb2+浓度标准曲线数据表浓度/µg·ml-1空白0.00 1.00 2.00 3.00 4.00 5.00吸光度A -0.0021 0.0129 0.0270 0.0394 0.0525 0.0648 (2)标准曲线拟合由拟合R2=0.9986知线性关系很好。
线性方程:A=0.0133c(Pb2+)-0.0008,c(Pb2+)-μg/mL.2、样品测定由所测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得出对应样品溶液中Pb2+浓度c。
由测得样品溶液c计算土壤样品中铅含量(mg/kg),计算式为:M= C×V/m,其中V稀释的体积25ml,c为所测得铅离子浓度,m为称取的样品质量。
结果列表如下:表二土壤样本采集信息及测定数据序号姓名采样地m/g 吸光度A c/µg·ml-1M/mg·kg-11 1.029 0.0178 1.40 34.02 1.023 0.0174 1.37 33.43 1.099 0.0226 1.76 40.04 0.9982 0.0263 2.04 51.05 1.0007 0.0189 1.48 37.06 1.0382 0.0217 1.69 40.77 1.024 0.0323 2.49 60.88 1.0064 0.0213 1.66 41.39 0.9959 0.0194 1.52 38.110 1.0009 0.0136 1.08 27.011 1.0114 0.0155 1.23 30.3部分采样点见图二、三。
(原始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3、污染程度分析(1) 铅污染绝对含量的国家标准根据中国(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mg/kg):一级35;二级250~350;三级500。
我们所采集的样本显示,以铅的绝对含量为评判基准,土壤质量都达到一级或一级至二级之间的标准,污染程度并不严重。
当然这个结果也有待印证,因为这可能与我们采样的不规范、消解的不完全等诸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以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另外,采样时还发现,一般的采样地地表都是有植被覆盖或被落叶等覆盖,可以导致铅无法沉积到土壤中。
这一方面说明植被对减少土壤污染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本次实验只取土壤样本来评估污染程度是不全面的,地表沉积物、空气质量等应该考察,才能得出可信的结果。
但实验时间与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十全十美,虽然遗憾但实验总体还是成功的、有意义的。
(2)单因子指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计算式:P=C i /C ;其中C 取南京市土壤铅含量背景值为准,C=24.8163mg/kg 。
有关单因子指数法的介绍详见文献总结。
单因子指数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见表三,实验数据的计算结果列表见表四。
表三单因子指数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等级污染指数 污染等级 Ⅰ P ≤1 无污染 Ⅱ 1<P ≤2 轻微污染 Ⅲ 2<P ≤3 轻度污染 Ⅳ 3<P ≤5 中度污染 ⅤP 〉5重度污染图二 11号采样点表四土壤的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序号M/mg·kg-1污染指数P 污染等级1 34.0 1.37 轻微污染2 33.4 1.35 轻微污染3 40.0 1.61 轻微污染4 51.0 2.06 轻度污染5 37.0 1.49 轻微污染6 40.7 1.64 轻微污染7 60.8 2.45 轻度污染8 41.3 1.66 轻微污染9 38.1 1.54 轻微污染10 27.0 1.09 轻微污染11 30.3 1.22 轻微污染由此可见,对比背景值,我们采集的样品都有一定污染,其中4号和7号样还存在轻度污染。
但单因子指数无法全面地衡量土壤质量,在此也仅作为铅污染衡量的方法,不代表全面的土壤污染。
另外,以背景值为参考标准实际是很苛刻的,因为这样理论上只有完全没有外来铅的土样才会“无污染”,无污染很难达到。
所以,总体说样品采集段的土壤铅污染并不严重。
(3)积累指数(Muller指数)衡量铅污染计算式:I geo=log2(C n/1.5B n),C n为该元素实测含量,B n为该元素背景含量。
介绍可详见文献总结。
南京市土壤中铅的背景值为24.8163mg/kg。
Muller污染指数分级见表五,实测样品污染衡量结果见表六。
表五Muller污染指数分级污染指数(I geo)分级沉积物污染程度污染指数(I geo)分级沉积物污染程度10—5 6 极严重污染1—2 2 中等污染4—5 5 强污染—极严重污染0—1 1无污染—中等污染3—4 4 强污染0 0 无污染2—3 3中等污染—强污染表六各样品Muller污染指数及分级序号M/mg·kg-1分级污染程度1 34.0 0 无污染2 33.4 0 无污染3 40.0 0.105 无污染—中等污染4 51.0 0.455 无污染—中等污染5 37.0 0 无污染6 40.7 0.130 无污染—中等污染7 60.8 0.707 无污染—中等污染8 41.3 0.149 无污染—中等污染9 38.1 0.035 无污染—中等污染10 27.0 0 无污染11 30.3 0 无污染从上述结果看出采样区土壤的污染程度并不严重。
当然这也可能是采样、实验中的问题所导致的。
Muller指数被普遍采用和认可,用它衡量本次实验土壤的铅污染具有科学性。
(4)结论综合上述三个指标,可以得出结论:采样区干道土壤铅污染不严重。
铅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汽油中的四乙基铅(Pb(C2H5)4),与汽车行车状态有一定关联,一般在路口、公交站等地,车辆刹车启动次数多,排放的铅较多,因而本次采集的样品代表了采集路段的土壤铅较高水平,而这些样品的污染程度较轻,反映了若以土壤铅含量衡量干道铅污染水平,采样区干道整体铅污染不严重。
分析污染小的原因,若排除采样、实验中可能存在的不规范,最可能的原因就是车辆已不使用含铅汽油为燃料,很多车辆也已经改为更清洁的天然气为燃料,极大地减少了铅污染的来源。
其次,像11号采样点,车流量可能并不大。
还需注意的仍然是土壤不能全面地反映干道铅污染水平,可能以扬尘、空气铅污染为衡量指标,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六、实验讨论首先需要说明,上述结论正确是建立于实验结果具有可信性得基础上。
我们可以先从3、4和5、6两对采样点相同的样本的结果评价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