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

合集下载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茶叶审评术语
1. 外形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外观特征,例如叶形、叶色、叶片完整度等。

2. 香气评价:指评价茶叶的香气特点,例如花香、果香、甜香等。

3. 韵味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回甘、醇厚、清爽等。

4. 汤色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汤液颜色,例如黄绿色、红褐色、碧绿色等。

5. 叶底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茶渣特征,例如茶叶底的嫩度、均匀度等。

6. 味道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口感特点,例如苦涩、鲜甜、浓香等。

7. 浓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冲泡后的浓度,例如浓烈、微淡、适中等。

8. 持久度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回味时间和持续时间,例如余香悠长、回味久远等。

9. 喉韵评价:指评价茶叶的入喉感受,例如喉控舒服、绵柔顺滑等。

10. 平衡度评价:指评价茶叶各个特点之间的平衡度,例如香气与味道的平衡、韵味与韵味的平衡等。

茶叶审评的名词解释

茶叶审评的名词解释

茶叶审评的名词解释茶叶审评是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价和排名的过程。

它是一种有系统的方法,旨在识别和表彰茶叶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和认识茶叶。

1. 茶叶审评的背景和意义茶叶审评是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和茶叶贸易发展的需要。

自古以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世界各地的茶叶也多以中国为代表。

在茶叶出口和贸易中,茶叶审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茶农、茶企了解市场需求,改进茶叶制作工艺,提高茶叶品质和竞争力。

茶叶审评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提供给消费者一个权威的茶叶品质评价标准,让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更加明确和准确地了解茶叶的品质特点,避免了盲目购买和质量不佳的茶叶。

2. 茶叶审评的评价指标茶叶审评的评价指标通常包括外观、香气、口感和汤色等方面。

首先是外观,即茶叶的形状、颜色和包装等。

茶叶形状可以分为细长、平直、卷曲等,颜色也有绿色、红色、黄色等。

包装方面,茶叶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也会影响整体的印象。

其次是香气,即茶叶在冲泡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香气。

香气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类型。

口感是茶叶品质的核心指标之一,茶叶的口感可以分为涩、甜、醇等。

口感的好坏取决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含量和浸泡时间等因素,好的茶叶通常具有回甘、顺滑的特点。

最后是汤色,即茶叶冲泡所得的茶汤的颜色。

茶叶的汤色可以分为明亮、透明、浑浊等不同程度,不同的茶叶类型和处理工艺会呈现出不同的汤色。

3. 茶叶审评的方法和流程茶叶审评通常由专业的茶叶品评师进行。

他们会根据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和汤色等指标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指标的权重确定茶叶的最终得分或等级。

在茶叶审评流程中,首先是茶叶样品的准备和整理,茶叶样品需要进行分类和编号,以便后续的评估和对比。

接下来是茶叶冲泡,冲泡的方法和工艺会根据不同茶叶类型和制作工艺而有所不同。

冲泡完成后,评评者会对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和汤色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和比较,最后给出总体的评分或等级。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

茶叶审评标准范文一、外形:外形是第一个影响茶叶审评的要素,正常情况下,茶叶应该有完整的形状,色泽鲜艳,大小均匀。

具体而言,外形包括茶叶的长度、宽度、卷曲程度、均匀性等方面。

茶叶的外形清晰、整齐,无杂质,表明茶叶的健康和美观度,因此一般会给予较高的评分。

二、香气: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口腔闻香和杯中品香两种方式进行评估。

杯中品香是将茶叶注入杯中,用鼻子闻香,并从香气的浓郁度、清新度、持久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口腔闻香是通过口腔的接触来感受茶叶的香气,并从香气的纯度、层次感、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估。

茶叶的香气应该纯正、浓郁,没有任何异味,香气复杂度高且持久度较长的茶叶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三、口感:口感是茶叶的重要评价指标,包括滋味、回甘、喉韵等方面。

滋味通常可以分为酸、甜、苦、涩、咸五种,茶叶在这些滋味中的平衡度、浓淡度以及滋味的变化程度都会影响口感的评价。

回甘指的是喝完茶后口中残留的甘甜感,高品质的茶叶应该有持久的回甘。

喉韵指的是品茗时从喉部感受到的舒适感,其柔和度和持续时间是评估茶叶口感好坏的指标之一、茶叶的口感舒适、均衡,回甘持久,喉韵柔和的茶叶得分较高。

四、汤色:汤色是指冲泡茶叶后的茶汤颜色,通常从颜色的明亮度、透明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茶叶的汤色应该明亮透亮,无混浊或悬浮物,颜色鲜艳,稳定性好的茶叶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五、叶底:叶底是指茶叶冲泡后残留在壶中的茶叶底部。

通过观察叶底可以了解茶叶的内部结构和工艺处理方式等信息。

好的茶叶叶底应该均匀,叶质完整,有光泽,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口感。

茶叶审评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口感、汤色和叶底等方面进行评估,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来评价茶叶的品质和特性。

茶叶从业人员通过遵循这些标准进行评估和比较,能够更好地判断茶叶的优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品质直接影
响到茶叶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因此茶叶的审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茶叶的审评标准主要包括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几个方面。

首先,茶叶的外形是评判茶叶品质的第一步。

好的茶叶外形整齐,色泽自然,
叶片完整,有光泽,没有破碎和变形。

茶叶外形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茶叶的加工工艺和保存条件。

其次,茶叶的香气是评判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好的茶叶香气鲜活持久,
不仅如此,还能够让人闻之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而劣质茶叶的香气可能会有烟熏味、发霉味或者其他异味,这些都是不符合审评标准的。

接着,茶叶的汤色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

优质的茶叶汤色明亮透澈,清澈
明亮,如碧玉般晶莹剔透,而劣质茶叶的汤色可能会呈现混浊、浑浊或者发黑等情况,这些都是不符合审评标准的。

再者,茶叶的滋味是评判茶叶品质的关键。

好的茶叶滋味鲜爽醇厚,回甘持久,口感丰富,余味悠长,而劣质茶叶的滋味可能会有涩味、苦味、酸味或者其他不正常的味道,这些都是不符合审评标准的。

最后,茶叶的叶底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

好的茶叶叶底匀整,色泽均匀,
叶脉清晰,叶底整齐,而劣质茶叶的叶底可能会有破碎、不均匀或者其他异常情况,这些都是不符合审评标准的。

综上所述,茶叶的审评标准主要包括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评定,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茶叶的品质优劣。

因此,在进行茶叶品质评定时,需要结合这些标准,全面客观地评价茶叶的品质,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

茶叶审评基本流程茶叶审评是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工作。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茶叶样品的收集、外观评价、茶叶干香评价、冲泡汤色评价、茶叶湿香评价、品尝评价和总体评价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流程。

首先,茶叶审评需要收集茶叶样品。

茶叶样品的选择要考虑茶叶的产地、品种、生长环境、采摘季节等因素。

一般来说,茶叶样品应当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茶叶产品。

接下来,对茶叶的外观进行评价。

外观评价是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大小、色泽等方面来判断茶叶的质量。

良好的茶叶应当具有色泽鲜亮、完整的叶片、均匀的大小等特点。

然后,对茶叶的干香进行评价。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前的香气。

茶叶的干香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种类。

评价者需要通过嗅闻茶叶的干香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程度和是否具有特异的香味。

接着,对茶叶的冲泡汤色进行评价。

冲泡汤色是指泡制出的茶汤的颜色。

良好的茶叶泡制出的茶汤通常色泽鲜亮、清澈透明,不混浊或有杂质。

评价者需要观察茶汤的颜色、亮度、透明度等特征,并判断茶汤是否符合茶叶的品种特点。

然后,对茶叶的湿香进行评价。

湿香是指茶叶在冲泡后散发出的香气。

茶叶的湿香可以分为花香、果香、香草香等不同种类。

评价者需要通过嗅闻两片茶叶相碰撞时所散发出的湿香来判断其香气的浓郁程度和是否具有特异的香味。

接下来,进行品尝评价。

品尝评价是将冲泡出的茶汤品尝口感和味道。

茶叶的品尝评价需要考虑茶汤的滋味、回甘、喉韵、滋味层次等因素。

评价者需要品尝茶叶的滋味,判断其是否醇厚、甘甜、爽口,并体验茶叶的口感和唇齿留香。

最后,进行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是对茶叶进行全面评价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茶叶的外观、香气、冲泡汤色、湿香、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评分,并给出茶叶的整体质量和品质。

茶叶审评的基本流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对茶叶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生产者了解茶叶的品质,指导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茶叶产品。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

茶叶审评标准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口感和健康。

因此,制定茶叶审评标准对于保障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审评标准是对茶叶品质的一种客观评价,其内容涉及茶叶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茶叶审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茶叶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

一、外形。

茶叶的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第一印象,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依据之一。

茶叶的外形应整齐、匀称,无杂质,色泽自然,有光泽。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外形也有相应的要求,如龙井茶要求扁平整齐,毛尖茶要求芽头肥壮,银毫显露。

总体来说,茶叶的外形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整体美感。

二、色泽。

茶叶的色泽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茶叶加工工艺和保存情况的重要依据。

茶叶的色泽应鲜艳自然,不宜过浅或过深,不应出现发黄、发红、发黑等异常情况。

对于绿茶而言,其色泽应为翠绿欲滴;红茶应为红艳明亮;乌龙茶应为金黄清澈。

总体来说,茶叶的色泽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鲜活和清新。

三、香气。

茶叶的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叶的香气应清新持久,纯正鲜活,有明显的品种特点。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香气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新嫩芽香,红茶要求鲜醇花香,乌龙茶要求清雅幽香。

总体来说,茶叶的香气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清新和纯正。

四、口感。

茶叶的口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直接体验。

茶叶的口感应鲜爽饱满,回甘生津,有持久的余味。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其口感也有相应的要求,如绿茶要求清爽甘醇,红茶要求醇厚鲜甜,乌龙茶要求鲜爽回甘。

总体来说,茶叶的口感应符合其品种特点,体现出茶叶的饱满和回甘。

综上所述,茶叶审评标准涉及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多个方面,对茶叶品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消费者可根据茶叶审评标准,选择和生产优质茶叶,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知乎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 知乎

茶叶审评基础知识知乎以茶叶审评基础知识茶叶审评是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进行评判和评分的过程。

通过茶叶审评,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品味茶叶的特点,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以下是关于茶叶审评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外观评价茶叶的外观是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外观可以初步判断茶叶的质量。

外观评价主要包括茶叶的形状、色泽、锋毫等。

茶叶的形状有卷曲、扁平、条索等,不同的形状代表着不同的制茶工艺和茶叶品种。

色泽鲜亮、锋毫完整的茶叶往往品质较好。

二、香气评价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品味茶叶时最直接感受的因素之一。

茶叶的香气可以分为干香、叶香和汤香三个层次。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时的香味,叶香是指冲泡后茶叶的香气,汤香是指冲泡后茶汤的香气。

香气评价主要考察茶叶的香气浓郁度、清香度和持久度。

三、滋味评价滋味是茶叶品质的核心指标,也是茶叶品鉴的重要内容。

滋味评价主要包括滋味的醇厚度、浓淡度、甘甜度、回甘度、涩度等。

醇厚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醇厚,浓淡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浓度,甘甜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带有甜味,回甘度是指喝完茶后口中是否有余香,涩度是指茶叶的滋味是否带有涩感。

四、汤色评价汤色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茶叶审评中必须考察的内容。

汤色评价主要观察茶叶冲泡后茶汤的颜色深浅和清澈度。

茶叶的汤色可以分为明亮、黄绿、金黄、琥珀、红褐等不同颜色,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茶叶品种和制茶工艺。

汤色的清澈度也是评价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好的茶叶汤色清澈明亮,不含杂质。

以上是茶叶审评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的评价和评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在茶叶审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严谨客观地评价茶叶的品质。

同时,茶叶审评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技巧,通过多次品鉴和比较,逐渐提高自己的茶叶品评水平。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了解茶叶审评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评语

茶叶审评评语1、茶叶审评一: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2、茶叶审评二: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

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

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3、茶叶审评三: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4、茶叶审评四: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

5、茶叶审评五: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

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6、茶叶审评六: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

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

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等。

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

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7、茶叶审评七: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

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

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汤色随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的浅黄明亮等。

8、茶叶审评八: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

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

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

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剑性。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一、实验目的:
学习茶叶的审评方法、步骤,了解各类典型茶叶的感官质量状况和质量标准。

二、实验用具:
茶盘、茶具、审茶碗、茶壶
三、实验样品:
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福建)
绿茶:龙井(浙江)、日照绿(山东)
乌龙茶:冻顶乌龙(台湾南投)、铁观音(福建安溪)
花茶:茉莉飘雪(江苏)、茉莉松针(浙江)
紧压茶:普洱茶(云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茶叶的外形审评(四项指标)
通过检查、观察各种茶叶的外形嫩度、净度和干茶色泽,看茶叶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1、外形审评:看茶条是否匀整、圆直、有芽头。

2、嫩度审评:看茶条是否紧结、身骨重、有白毫。

3、色泽审评:看茶条是否油润、明亮、有光泽、颜色纯正。

4、净度审评:看茶条有无杂质(包含茶叶杂质和非茶杂质)。

(二)茶叶的内质审评
通过观察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看茶叶的内在
质量是否合乎质量指标。

1、香气:闻茶香是否高雅、浓烈、持久,吻合。

2、汤色:看汤色是否清澈、明亮、纯正、透析度高。

3、滋味:品茶汤是否鲜爽、苦涩、收敛性强、有回甜感。

4、叶底:看叶底是否明亮、细嫩、肥厚、叶形匀整。

五、实验结果:。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

茶叶审评术语大全一、各类茶叶通用评语1. 干茶外形评语茸毫密布:芽叶茸毛密集覆盖着茶条。

茸毫披覆与此同义。

披毫:茶条布满茸毛,程度低于茸毫密布。

显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高。

多毫:有茸毛的茶条比例较高,程度低于显毫。

锋苗:细嫩有芽,紧卷有尖锋。

重实:条索或颗粒紧结;茶在手中有沉重感,容重大,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身骨:茶条轻重,单位体积的重量。

匀整: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一致,完整。

匀称:指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匀净:匀齐而无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条索平整而挺呈直线状,不弯不曲。

平直与此同义。

平伏:茶叶在把盘后,上、中、下三段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翘起架空或脱档现象。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有锋苗。

细嫩:细紧完整,显毫。

紧秀:细紧秀长,锋苗显。

细秀:细嫩秀丽,锋苗显。

紧结:条索卷紧而重实;紧压茶指密度高。

紧直:条索卷紧、完整而挺直。

紧实:茶条卷紧,身骨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制工好。

肥壮:芽肥、叶肉厚实,柔软卷紧,形态丰满。

雄壮与此同义。

壮实:芽壮、茎粗,条索肥壮而重实。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嫩度稍低。

粗实接近此义,嫩度更低。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空松接近此义,更为松散。

松条:条索卷紧度差。

扁瘪: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瘦瘪与此同义。

扁块:结成扁圆形的茶块。

圆浑:条索圆而紧结,不扁不曲。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制工差。

短钝:条索短而无锋苗。

短秃与此同义。

短碎:面张条短,下盘茶多,欠匀整,制工差。

松碎: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下段茶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或中段茶多,上、下段茶少。

三段茶比例不当。

破口:茶条两端的断口显露且不光滑。

爆点:干茶上的烫斑。

轻飘:手感很轻,容重小。

露梗:茶梗比例高。

露筋:丝筋比例高。

2. 干茶色泽评语油润: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光润与此同义。

枯暗: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干茶叶色不一致,杂乱,净度低。

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
茶叶品质审评
茶叶品质审评
1.感官审评: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2.内质审评: 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评叶底
3.审评品质的依据:八大因子 干评:色泽、形状、整碎度、匀净度 湿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1)色泽(光泽度、色度) 绿茶:嫩绿、翠绿、黄绿、深绿、墨绿等 红茶:乌润、乌黑、栗褐、栗红等 色泽好的茶叶带有油润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色泽好的茶叶带有油润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色泽差的茶叶,看上去带有一种枯死的感觉,无光 色泽差的茶叶,看上去带有一种枯死的感觉, 泽的茶叶,呈暗形、颗粒状、片形、条形等等
(3)整碎度:条索的完整程度 以完整,少断碎为好。 以完整,少断碎为好。 (4)匀净度:茶叶的匀度和净度 以均匀,无杂物为好。 以均匀,无杂物为好。
(5)汤色:茶汤的颜色,即茶叶中内含成 茶汤的颜色, 茶汤的颜色 分溶解在茶汤中所呈现的色彩。 分溶解在茶汤中所呈现的色彩。 汤色本身的正常色、茶汤的亮度、 汤的清 汤色本身的正常色、茶汤的亮度、茶汤的清 澈度。即茶汤的性质 深浅、明暗和清浊。 汤的性质、 澈度。即茶汤的性质、深浅、明暗和清浊。 以清透明亮为好,浑浊不清为劣。
茶汤“正常色 茶汤“正常色”
如: 绿茶: 汤绿叶,或绿中略带黄、明亮; 绿茶:绿汤绿叶,或绿中略带黄、明亮; 红茶:红汤红叶,汤色红艳而明亮; 红茶:红汤红叶,汤色红艳而明亮; 红叶 青茶:橙黄明亮; 青茶:橙黄明亮; 黄茶:黄汤黄叶,黄而明亮; 黄茶:黄汤黄叶,黄而明亮; 白茶:浅黄而明亮,清淡; 白茶:浅黄而明亮,清淡; 黑茶:红浓明亮, 橙黄明亮 黑茶:红浓明亮,或橙黄明亮。
审评茶汤滋味的优次 审评茶汤滋味的优次
以: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及纯异 浓淡、强弱、鲜滞、爽涩、 评定优次。 评定优次。 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 茶汤的适宜温度: 50℃左右。 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为50℃左右。

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

一、茶叶感官审评的概念与作用1、感官审评的概念定义:感官审评(又称感官鉴定)是指依靠评茶员的感觉器官(简称感官),即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鉴评茶叶品质的优次、等级以及经济价值的方法。

2、茶叶感官审评的作用【包括茶叶质量检验和茶叶生产、经营】基本作用:检验质量、判别级别、确定茶叶价格和价值。

3、感官审评在茶叶质量检验中的地位茶叶质检对象:茶叶质量【两种手段为:感官审评、理化检验】二、茶叶感官审评的科学基础1、茶叶感官审评的可靠性的基础•茶叶感官审评具有科学性;•要具备茶叶审评的客观条件-设备用具;•要具备主观条件-合格的评茶员感官审评的科学基础——在于人脑对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的接受、传递与综合评判感官刺激类型感知内容直观评定视觉物理形状、色泽、净杂外形嗅觉化学香气内质味觉化(物)滋味(香味、味道)内质质地、口感触觉物(化))干茶:轻重、比重叶底:质地、厚薄1、视觉检验的基础理论•视觉提供了90%的信息,大多数商品检验都离不开视觉检验。

•视觉——茶叶形状、色泽、净杂(茶叶的商品吸引力)•视觉给消费者第一印象,决定着茶叶的商品吸引力,在茶叶审评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肉眼能见到的光,其波长在400~700nm之间,在这区域的光,叫做可见光。

人们能识别600种不同颜色。

•茶叶的色泽取决于反射光。

所以环境光源种类、光强照射角度和背景颜色等都影响人们的识别。

2、嗅觉理论嗅觉的传导【一般人的嗅粘膜中约有107万个嗅细胞。

】▪空气中的气味物质的分子在呼吸作用下,首先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粘膜的表面;▪进而扩散至嗅纤毛,被嗅细胞所感受;▪然后嗅细胞将所感觉到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的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功能特性•1、敏感性:10亿分之几,•2、强度识别:对香气浓度的识别(差别性);•3、性质识别:种类识别(对比现象)•4、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混合抑制倾向(适应、掩蔽、协同)3、味觉理论味觉的建立是一个时间过程【注:从味刺激引入口中,到感觉到味,然后味强度逐渐增强,直到达到最大强度,然后味强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茶叶审评外形常用评语

茶叶审评外形常用评语

茶叶审评外形常用评语1.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2.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3.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4.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二,三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5.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6.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但揉捻充足,尚能卷紧,条索粗大,稍感轻飘(身骨轻)。

若(破口)过多,则称为(粗钝)。

(经过切断处理的茶叶,两端显的粗糙而不光滑者,称为(破口))。

7.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或称(粗老)。

8.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9.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10.心芽(芽头,芽尖)尚未发育,展开成茎叶的嫩尖,一般洱毛多,而成白色。

11.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洱毛称为(白毫),芽尖多,而洱毛浓密者,称(显毫),毫色有金黄,银白,灰白等。

12.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13.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14.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15.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16.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17.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18.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19.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称之。

20.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称之。

21.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22.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23.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24.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25.红梗茶梗红变称之。

茶叶审评流程详解

茶叶审评流程详解

茶叶审评流程详解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茶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喜爱的饮品之一,其种类繁多,口感各异,体现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制作工艺。

茶叶外形审评流程

茶叶外形审评流程
茶叶外形审评流程
序号
审评步骤
描述
1
样品准备
选择同一品种、同一产地、同一生产批次的茶叶作为审评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观察外形
使用专业的眼光和工具,观察茶叶的整体形状,如卷曲、长条形、圆形、扁形等。注意茶叶的条索是否紧结、重实,以及是否有松散、勾曲等现象。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检查整碎度
评估茶叶的完整性和断碎程度。优质的茶叶应具有较高的整碎度,即茶叶完整、少含碎片和杂质。
4
评估净度
检查茶叶中是否含有非茶类夹杂物,如朴、片、梗、子等。高级茶叶应不含或少含这些杂质,以保证茶叶的纯净度。
5
综合评分
根据茶叶的外形特征,如条索的紧结度、整碎度、净度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分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茶叶的审评流程范文

茶叶的审评流程范文

茶叶的审评流程范文茶叶的审评流程可以分为准备、评鉴和总结三个阶段。

茶叶的审评一般由专业的品茶师来进行,他们通过对茶叶外观、香气、汤色、滋味等方面的评估,来确定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下面是一个茶叶的审评流程,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在进行茶叶的审评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条件。

通常会准备如下的工具和材料:1.品茶具:包括洁净的品茶盖碗、品茶杯、茶叶盏和茶叶碾等。

2.茶叶样品:选择不同品类和等级的茶叶样品进行评估。

3.开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使水温适中。

4.清水:用于冲洗茶具和喉咙,消除异味和干燥感。

5.筷子或茶匙:用于搅拌茶叶。

第二阶段:评鉴阶段评鉴阶段是整个茶叶审评流程的核心,通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汤色、滋味和汤性等方面进行评判来确定其品质。

具体步骤如下:1.外观评估:首先观察茶叶的外观,包括茶叶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等。

好的茶叶通常整齐匀称,色泽鲜明。

2.香气评估:倒入少量茶叶,用盖碗闻茶香,用手在碗盖内摩擦,然后盖碗判断香气的高低和质量。

好的茶叶香气鲜爽持久,且能辨识出不同的芳香。

3.汤色评估:先用热水清洗杯盖,然后倒入热水冲泡茶叶,观察茶叶的汤色。

茶叶的好坏可以通过汤色的清澈和鲜艳程度来判断。

4.滋味评估:接着用品茶杯品尝茶叶的滋味。

细品时需将茶叶含于口中,吐出茶叶渣后进行评估。

茶叶的滋味应该鲜爽且持久,回甘度高,并且能辨识出不同的口感。

5.汤性评估:继续多次冲泡茶叶,观察茶汤的变化。

好的茶叶具备良好的可冲泡性,持久的茶汤品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在完成茶叶的评鉴后,需要对茶叶的品质和特点进行总结,包括评估茶叶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分等。

在总结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茶叶的特点:结合茶叶的外观、香气、汤色、滋味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总结茶叶的特点和品质。

2.整体印象:根据茶叶的品质和特点,形成对茶叶的整体印象,如清新、浓郁、芳香等。

3.综合评分:根据茶叶各个方面的表现,给予综合评分,可以用数字、星级等方式表示。

茶叶审评是一种什么方法

茶叶审评是一种什么方法

茶叶审评是一种什么方法茶叶审评是一种通过感官评价茶叶质量的方法。

它是通过观察、闻香、品味等手段来判断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等特性的过程。

茶叶审评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审评师具备丰富的品茶经验和敏锐的感官观察力。

整个茶叶审评过程通常分为外观评价、干香评定、冲泡香评、滋味评析、持久性评价等几个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茶叶审评的过程和步骤。

首先,茶叶审评的第一步是外观评价。

审评师需要仔细观察茶叶的外形和颜色,以判断茶叶的形状是否整齐、色泽是否鲜亮等。

外观评价还包括评价茶叶的片形、芽叶的完整度、茶汤的清亮度等。

接下来,是干香评定。

干香是指茶叶在未冲泡前的香气。

审评师需要闻取茶叶的干香,判断其是否干净、清香、持久等。

干香评定是茶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后,是冲泡香评。

冲泡香是指茶叶加入水后冲泡出的香气。

审评师需要仔细品味茶叶的冲泡香,判断其是否芬芳、浓郁、回味持久等。

冲泡香评定是茶叶是否具有独特香气和品种特点的重要依据。

接下来,是滋味评析。

滋味是指茶叶在口中的感觉和回味。

审评师需要细致品尝茶叶的滋味,包括茶叶的甜、苦、涩、醇、爽等口感。

滋味评析是判断茶叶品质和口感的重要环节。

最后,是持久性评价。

持久性是指茶叶的口感和香气在口中的持续时间。

审评师需要评价茶叶的持久性,判断其香气和滋味是否持久,并且是否能够持续散发出来。

茶叶审评中,审评师不仅需要使用各种辅助工具,如品茗器具、茶杯、闻香杯等,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能力和经验。

他们要善于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和口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描述每一款茶叶的特点和优势。

茶叶审评的目的是为了确认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以便消费者能够通过茶叶审评结果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同时,茶叶审评也有助于推广和传承优质茶文化,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茶叶审评是一种通过感官评价茶叶质量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闻香、品味等手段来判断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等特性,需要具备丰富的品茶经验和敏锐的感官观察力。

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茶叶的审评一、红、绿茶的品质审评红绿茶的审评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外形: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

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

净度: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匀度: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

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二、香气:北方通称"茶香"。

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

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

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三、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

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

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四、水色:也称"汤色"。

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

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

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五、叶底:审评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

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

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

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加工学第一章茶叶加工技术发展史一、重要史点,朝代更替时间:绿-黄-黑-白-红-青公元前200-300: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唐:蒸青饼茶工艺形成宋:从蒸青饼茶到散茶(有榨茶工序)明:从蒸青散茶到炒青散茶,从绿茶到其它茶1.茶叶开始生煮羹饮,后晒干收藏后作为贡品,其间约有千年历史。

2.神农时期发现茶叶可解七十二毒,后作为贡品,贡品就有原始加工的过程3.魏代,鲜叶加工成饼状,到魏后,制成茶饵,蜀间居民,制茶成饼烘干,然后捣成粉末,以水和之,制法上略有改进。

4.唐代加工绿茶,有蒸有炒,至宋代,从北苑贡茶的史记可以看出,在加工上较唐精致。

5.自北宋到元代,加工技术有所发展,宋徽宗宣和年间,为保持固有香味,改蒸青团茶为蒸青散茶。

至元代,蒸青团茶逐渐淘汰,散茶发展量大。

到了明代,炒青制法逐渐代替了蒸青。

6.黑茶起源于明代中期。

7.乌龙茶起源于明末。

8.红茶起源于17世纪。

二、宋、唐在工艺上的区别唐宋茶叶,都是以饼茶、团茶、胯茶作为主流形制的。

唐代茶叶生产从采摘茶叶到制成茶饼共有七道工序:“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最后的“穿”与“封”两项实是茶叶的包装,如果将它们都附在焙茶工序中,则唐茶生产有五道基本工序。

宋代茶叶生产的基本工序与唐代相同,但在具体的工艺流程上因其有附加的工序又存在差别。

1.蒸茶前“茶芽在皿洗涤”;2.捣茶改为榨茶,榨前须淋洗数过,榨后还须研茶;3.改焙茶为过黄,即烘焙中须经沸水浸三次。

在这些差别中,体现了宋茶因提高茶叶品质的要求,在加工工艺方面对唐茶的发展。

第二章茶鲜叶的品质一、1.概念性:质量等级标准依据:嫩度、匀度、净度、鲜度鲜叶理化性状与适制性:1、不同品种的茶叶因为所含化学成分含量的不同,适合制的茶类不同2、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茶叶不同的产地和季节的适制性也不同3、酚类含量多的适合制红茶,氨基酸含量多的适合制绿茶二、采摘的鲜叶加工前变质的原因及现象:原因:存放的温度、存放的时间、存放地点的湿度、堆放的厚度不宜等等现象:叶子红变、产生酒精气等等三、如何做好鲜叶的保存:鲜叶管理包括鲜叶运送、鲜叶验收、分级及鲜叶堆放贮存,这些都是细致而重要的工作,是保持鲜叶质量的关键,管理不当,就会引起鲜叶劣变,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采下的鲜叶要及时运送进厂,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在运送中必须注意:1、根据老嫩不同,品种不同,表面水含量多少不同,分别装篓。

2、装萎时不能压紧,防止机械报伤、烈日曝晒。

3、鲜叶进厂验收分级后,应立即进行付制,因为从茶树上采摘下的叶子到初制,相隔时间愈长,鲜叶新鲜程度愈差,内含有效成分损失愈多。

若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及时付制,就必须做好贮存工作,采用低温贮存,尽量缩短贮存时间,最多不得超过16h。

4、鲜叶贮存.应选择阴凉、湿润、空气流通、场地清净的地方,有条件的可设贮青室。

贮青室要座南朝北,防止太阳直接照射,保持室内较低温度。

最好是水泥地面,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冲洗。

5、鲜叶摊放不宜过厚,一般15-20cm,雨露水叶要薄摊通风。

鲜叶摊放过程中,每稿1-2h翻拌一次,每隔60 cm左右开一条通气沟。

在翻拌时,切勿在鲜叶上乱踩,尽量减少叶子机械损伤。

6、鲜叶存放时间不宜过久,一般先进厂先付制,雨水叶表面水多,可以适当多摊放一段时间,然后付制。

对已发热红变的鲜叶,应迅速薄摊,立即分开加工。

7、为了减少鲜叶摊放占地面积,节省劳力,保证鲜叶品质,目前有些地方应用透气板贮青设备,这是解决困难的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三章茶的分类一、列举几种分类方法按茶叶发酵程度: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

按干燥过程:炒青、烘青、晒青、蒸青按原料嫩度:白芽茶、白叶茶;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等按制法和品质: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

按外形:颗粒型茶、针型茶、扁片型茶、卷条形茶等按产地:闽北乌龙、闽南乌龙、乌龙、台湾乌龙;滇青、川青、陕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二、六大茶类的分类依据,区分该六种的特有工序分类依据:按制法和品质,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

特有工序:绿茶:杀青;黄茶:闷黄;黑茶:渥堆;青茶:做青;白茶:萎凋;红茶:发酵三、综合利用分类方法(对某种茶类进行系统分类)绿茶:1、绿精茶;绿毛茶2、锅热杀青;蒸汽杀青3、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4、眉茶、珠茶、其它;普通烘青、细嫩烘青;滇青、川青、陕青;煎茶、玉露四、概念:眉茶:属炒青类珍品之一。

外形条索紧结、匀整、灰绿起霜、油润、香高味浓。

因其条索纤细如士女之秀眉而得名。

珠茶:是“圆炒青”的一种,又称“平炒青”,因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而得名,精制成出口茶称珠茶或称“平绿”。

长炒青:形似眉毛,又称为眉茶。

圆炒青:外形如颗粒,又称为珠茶。

晒青:是用日光进行晒于滇青: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云南有悠久历史的茶叶,是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用太阳晒干而成的优质晒青茶。

烘青: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种花茶,称之为茶坯。

特点是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露、干色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

蒸青:指利用蒸汽来杀青的制茶工艺而获得的成品绿茶。

目数:1英寸线段内的孔数五、何谓再加工茶?和精致茶的区别?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

它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

精致茶是将毛茶精致茶种不变,绿毛茶精致后是绿精茶第四章茶的品质化学一、茶叶的主要成分:1、水(75-78%)、2、干物质:有机物(93-96%)其中蛋白质(20-30%)糖类(20-25%)多酚类(18-36%)脂类(8%)生物碱(3-5%)有机酸(3%)色素(1%)维生素(0.6-1.0%)芳香物质(0.005-0.03%)无机物(灰分)(4-7%):水溶性部分(2-4%),水不溶性物质(1-3%)二、品质成分及性质:茶多酚:1、大多水溶性2、种类:(1)黄烷醇类(即儿茶素类70-80%,包括简单儿茶素(EGC):游离儿茶素;复杂儿茶素(EGCG、ECG):有核心的生理作用。

蛋白质:非水溶性氨基酸:茶氨酸的性质:1、约占茶叶干物质1-2%(茶树新梢芽叶中的70%游离氨基酸为茶氨酸)2、白色针状晶体3、易溶于水4、具有焦糖的香味和类似味精的鲜味(味觉阈值0.06%,阈值指能感受到某种味道的最低浓度。

谷氨酸0.15%,天冬氨酸0.16%)5、能缓解茶的苦味,其和绿茶滋味的相关性达0.787-0.876.咖啡碱(2-5%):无色晶体溶于水易升华相对低温条件下,易与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通过氢键缔结成大分子量的聚合物,产生“冷后浑”现象(“冷后浑”可逆,加热可使汤色回复明亮)。

芳香物质:一般为脂溶性,所以又称芳香油、香精油或挥发油等色素:天然色素:脂溶性:叶绿素(a、b)在鲜叶中约占0.3-0.8%,含量:小叶种>大叶种;春茶>夏茶>秋茶;成熟叶>幼嫩叶。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具有黄色到橙红色的多种有色化合物,主要有胡萝卜素类和叶黄素类水溶性:花黄素(黄酮类和黄酮醇类)、花青素类和儿茶素的氧化产物。

前两者是鲜叶中,后者是加工中产生的加工中产生的:茶黄素(TF):黄色、水溶性茶红素(TR):棕红色、水溶性、为一类物质的总称茶褐素类(TB):非水溶性三、这些成分和茶叶品质关系:茶多酚:滋味:复杂儿茶素——浓涩(苦);简单儿茶素——厚实、醇厚。

不同类型芽叶含量差异(总量与EGCG):主要集中在新梢部位;不同种类;不同季节(春低夏高)氨基酸:滋味:鲜爽味;甜味;甜略苦、苦略甜(对绿茶尤为明显)香味:降解和转化、与其它成分共同作用(对红茶尤为明显)和绿茶级别相关系数达到0.987咖啡碱:味苦;冷后浑作用(红茶中形成“冷后浑”的条件;复合物有一定的鲜爽度);含量:嫩叶>老叶>梗,因此也可作为嫩度衡量的标准之一;夏茶春茶;避光条件下,含量相对高。

芳香物质:香型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成分按照不同比例的综合效果色素:花黄素(绿茶汤色中黄色);花青素类(紫芽;苦味;绿茶叶底的靛青色和红茶叶底的乌暗等);茶黄素:红茶茶汤品质的主要成分指标(“冷后浑”现象);强烈收敛性,因此是滋味浓强度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是所谓“金圈”的主要成分;(与红茶品质相关系数r=0.875)茶红素:是红茶中含量最多的多酚类物质,一般红茶中TR:TF=1:10-12,如果茶汤中过高,汤色发暗;和茶汤强度有关,是“冷后浑”的主要成分。

(与红茶品质相关系数r=0.633)四、茶叶感官品质与成分之间的综合关系1、茶叶的色泽:包括干茶的色泽、叶底的色泽和茶汤的色泽,这几种色泽是由其不同的化学成分决定的,由于绿茶采取杀青工艺,所以其干茶和叶底的色泽主要是叶绿素和干燥中美拉德反应产生的类黑素,而其汤色主要是由茶多酚中的黄酮类产生的黄绿色的色素。

另外,儿茶素在热作用下发生少量自动氧化,也能增加绿茶汤色的黄色部分。

2、茶叶的香气:茶叶的香气主要取决于茶叶中芳香油的含量及其组成。

而芳香油的含量和组成又取决于鲜叶的质量和制茶工艺,鲜叶中芳香油以醇类、醛类为主,还有部分酸类,其气味特征则以青草气味占主导地位。

绿茶经过初制后,这些芳香油的含量及其组成都发生了变化。

低沸点的具有青草气味的醇类、醛类大部分挥发丧失,而高沸点的萜烯类则发生异构化,在成品绿茶中醇类、酸类化合物较多,使绿茶具有清香、鲜灵的香气特征。

3、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滋味是茶叶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反应,其中儿茶素的含量是决定茶汤滋味的重要成分,尤其是酯型儿茶素使茶汤具有较强烈的苦涩味,同时有明显的收敛性,使茶汤滋味较浓;而游离的儿茶素收敛性较弱,不苦涩。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氨基酸的存在,使茶汤滋味鲜爽,尤其是茶氨酸对茶汤滋味的影响较为明显。

4、茶叶的外形:茶叶的外形也是评价茶叶质量的一项要求,茶叶的外形与内质有密切的关系,随着鲜叶的粗老,它所含的粗纤维较多,必然影响着茶叶外形的紧结程度。

因此,一般来说,外形较粗、嫩度较差的茶叶,其色、香、味质量必然较差,而外形紧细的茶叶,其色、香、味质量均俱佳。

五、影响滋味的成分: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六、影响色泽的成分:色素:花黄素、花青素类、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七、为何需采用冷嗅和热嗅结合进行:热嗅是茶叶冲泡后,合适时间倒出茶汤马上闻嗅味道,只能快速、轻轻闻嗅,以瞬间感觉去判别茶味道,热嗅最能嗅别出茶叶的香气、异杂味;冷嗅是待茶汤温度基本接近于室内温度时闻嗅味道,好茶余香不绝,此时最能依此评判茶叶品质优良与否。

两者结合使结果能加准确。

八、其它的有关知识点1、酚氨比:要想鲜爽度好比例要低鲜醇+厚实,两者都要高2、在加工中脂类儿茶素氧化成TF→TR→TB(滋味淡,颜色暗)3 、咖啡碱被称为“茶素”的原因:咖啡碱在茶中的含量比在咖啡豆中的含量还高,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