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间献王传》颜师古注))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

《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

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

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lasepillo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广义先秦:1 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河(《汉书·(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2、间献王传》颜师古注))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3、,后亦应之,此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4、“杭育杭育派”:《淮南子·道应训》)重权力之歌也”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5、重要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原始时代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集体性、综合性等。

它们具有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

《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

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

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

先秦试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上古神话上古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1分)它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描述和解释,它往往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

(2分)上古神话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等典籍之中。

(1分)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后因其305篇,称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其代称。

西汉初年,诗三百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诗经》体现了先民最早的文学思维和文学表达,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抒情诗的传统。

3.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辑整理的一种说法,汉代班固坚持此说。

其要义在于说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集诗歌,献给朝廷以了解民情。

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

除此之外,诗经的编辑还有公卿献诗说以及孔子“删诗”说。

4.风雅颂《诗经》按音乐分为风雅颂。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5.赋比兴《诗经》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

(1分)所谓赋就是铺叙的意思,将一件事展开叙述;比即打比方,以彼物喻此物;兴即先言一物,然后引出所要说的话。

(2分)赋比兴的表现方法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也可以说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基础。

(1分)6.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7.风骚:诗经和楚辞的代称。

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离骚的代表性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成为艺术创作的典范。

8.《九歌》《九歌》之名,来源很早,后相沿成为楚地祭歌。

屈原又根据楚国祭歌加工改写为优美抒情组诗,共11篇,成为楚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楚辞:战国时,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是指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其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先秦文学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古代神话、古代歌谣、《诗经》、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先秦寓言和《楚辞》等,这些作品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间献王传》颜师古注))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

《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

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

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考研笔记分享: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考研笔记分享: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时期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以“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中国在远古时代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xi、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

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等方面的资料。

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

神话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之所以散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神话历史化的方法主要是删削和改造。

在我国,神话的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提出“不语怪力乱神”。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文学概说: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

1.上古歌谣和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淮南子)、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淮南子)、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山海经)等等。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一说孔子删诗。

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

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

《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题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题

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题自学考试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许多想要自我提升和实现职业发展的人提供了机会。

在自学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一门必选的科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提供一些有关如何准备自学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的简答题的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自学考试中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的科目。

它涉及到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等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文学知识。

因此,为了准备这门科目,我们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经验。

其次,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这门科目的简答题部分,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仔细阅读题目。

在阅读题目时,需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理解题目的考查要点,明确答题方向。

同时,还需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另外,需要注意一些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例如,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先列出重要的观点和理论,然后结合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和解释。

此外,还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在回答问题时,应该尽量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以免影响得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准备自学考试中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除了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练习。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总之,自学考试中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建议,能够帮助大家顺利地通过这门科目的简答题部分。

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文章类型与关键词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旨在梳理和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文学现象的演变。

关键词包括文学史、古代、中国、作家、作品、文学现象、发展历程等。

二、文章结构1、引言:简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背景和意义,提出本文的写作目的。

2、文学史分期:按照时间顺序,将中国古代文学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阶段。

(完整word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先秦文学

(完整word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一、名词解释1、创世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创世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2、《荀子》《荀子》现存32篇,是荀子学说的集中体现。

这32篇绝大多数是说理散文,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判,同时又吸取百家学术的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3、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诸人的仿骚作品。

4、《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运用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有深远影响。

二、简答题1、《诗经》的体制及编定(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2)《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①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②“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③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

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

(3)献诗、删诗、采诗三种说法2、《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先秦文学要点讲义教学(李士彪)

先秦文学要点讲义教学(李士彪)

先秦文学纲要一、名词解释:1、《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它内容丰赡,有歌颂周部族祖先功业的史诗,如《公刘》、《绵》等;有反映周公东征经过的,如《东山》、《破斧》诸篇;还有些揭露现实、讽刺丧乱的诗,它们反映了平王东迁、周室衰微的历史背景。

而其中的大量诗篇则是反映当时的社会斗争、人民疾苦和劳动人民的劳动与爱情。

这些诗歌句式整齐,以四言句式为基本形式,音调和谐,文辞朴素,语言洗练,现实主义精神很强。

用赋、比、兴的手法表现事物,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论语》《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的文章大多很短,但其记言记事,时有生动逼真、富有文学情趣的片断,在短短的记叙中,展现出人物的感情和性格。

《论语》中不少片言只语的记述,都很能传达出哲理和感情。

《论语》有许多简明深刻的格言,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的座右铭。

《论语》所记,多为当时口语,文辞简古,平实洗练,迂徐含蓄,对我国文学语言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3、《左传》《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左传》和《春秋》一样,顺着鲁国十二个君主的世次来记载,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

取材范围广,叙事具体。

《左传》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诸侯国之间和诸侯国内部的矛盾,表现出比较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颂扬爱国精神和肯定开明政治家等进步的思想倾向。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善于在叙事中刻划人物,文辞简约而富文采,对后代的叙事散文和小说有深远的影响。

4、《墨子》《墨子》是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很有影响,其主要内容是“兼爱”和“非攻”。

墨子的文章,文字浅显,质朴无华,常常缺少文采,但是善于用具体事例说理,逻辑严密,对后世的论说文,有其特殊的影响。

《墨子》文章虽然语言质朴,但也注意修辞,排比等手法使用很多,因此仍有一定的形象性。

5、《孟子》《孟子》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语录体散文集。

《古代文学》第一卷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第一卷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第一卷)第一编先秦文学1.神话名词解释答: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传承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一般分为是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尤其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神话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诗经》名词解释答:《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集中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诗经》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了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3.赋、比、兴名词解释答: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

赋、比、兴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4.《左传》名词解释答:《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左传》为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但后人对此颇多疑义。

《左传》是先秦时期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全书再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以及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

5.《国语》名词解释答:《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因“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所以称之为《国语》。

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论反应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1.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出现于原始社会,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为了协调劳作动作,鼓舞叨扰情绪随口唱出来的。

它算是最早的诗歌样式,特点是集体性,口头创作,歌乐舞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神话:神话是流传于远古人们口头的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功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将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实际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中国的神话人物分类为自然神,英雄神和异人异物,内容上即为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形式上是零散的片段,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时期自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篇,共305篇,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学者奉为经典后,才称做《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还包括6篇小雅中有目无辞的《笙诗》,即《诗经》有311篇篇目,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的结果。

4.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复得流传。

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长。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为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称为今文,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独毛诗流传于世。

5.毛诗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独毛诗流传于世,毛诗在每篇前均有题解,而《关雎》一篇前有一篇对《诗经》的总论,相当于全书的序言,称为大序,分散于每篇前的简短的序言简称小序,所以《毛诗序》由大序和小序构成,《毛诗序》的作者不详,班固在《汉书》中认为是卫宏之作,但没有具体根据,我们认为是汉代人作的序,其中反映了汉代人的思想6.《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篇散文集,即“上古之书”,原只称“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后称为“书经”,今存《尚书》共58篇,除33篇为今古文《尚书》所共有,其余都是东晋人伪造的《古文尚书》,不可信。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1、远古歌谣:远古(《诗经》以前的时代)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主要特点有:(1)诗、乐和舞结合、富有节奏韵律;是口头文学;(2)反映原始社会的生活;(3)二言或以二言为主的体制,篇幅短小。

多保留在《周易》中。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我国现存第一部著作,是一部占筮的参考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5、《诗三百》:即《诗经》,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创作。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间献王传》颜师古注))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

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附答案)

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附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现象做描述和解释,通常以神为主人公,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编选而成的。

全书共18卷,分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内容驳杂,保存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资料。

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地理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简答1、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①体现了慎重的忧患意识。

比如女娲、后羿和大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分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出境,主人公们则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Iran灾难。

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于现身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女娲、后羿、龙、凤等;中国神话充满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炎黄二帝为了百姓不惜以身试毒;中国神话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如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掌管日月,还要“敬授人时”,以利生产。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生存环境的艰苦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天帝的神话英雄,如精卫填海、刑天段首仍对天地大舞干戚,体现了先民顽强的抗争精神。

2、神话的思维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己和自然界分开,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转移到自然直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题库第1章先秦文学第2章秦汉文学第3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第4章隋唐五代文学第5章宋代文学第6章元代文学第7章明代文学第8章清代文学第9章近代文学内容简介为了帮助参加2022年考研科目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考生复习备考,我们参考了多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教材的知识体系,重新规划章目,并按章目精选名校考研真题和典型常考题,并提供详尽的答案解析。

第1章先秦文学一、名词解释1神羿射日[山东大学2011年研]答:神羿射日是中国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羿”有两人,“神羿”与“后羿”并不相同,前者是帝尧时人物,后者是夏太康时期人物。

《天问》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山海经》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即《淮南子》所谓:“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不得食。

……尧乃使羿诛鑿齿于畴华之野,……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

据此推断,射日神羿指的是尧时天帝帝俊命其下凡为民除害的人物。

2高唐神女[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高唐神女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女性形象。

高唐神女的故事由《山海经·中次七经》所记炎帝女死为草之事演变而来。

宋玉以丰美奇诡的神话为源头,在《高唐》《神女》中塑造了一位光耀千古的女神,其为寓言托兴甚明。

作品既从写男女之情出发,又不越过礼教的界限,宋玉真正领会了《诗经》作者“有益风化”的精髓。

两千多年来,它以浓郁浪漫的色彩、似真似幻的情节、美丽多情的形象,成为我国古代诗赋中长盛不衰的文学母题。

3诗有六义[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诗有六义是古代诗歌美学用语。

它是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风指国风,是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乐。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

雅即雅正,是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音乐。

分大雅和小雅。

颂是祭神祭祖的歌舞乐曲,音乐舒缓。

而赋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名词解释(先秦文学)

名词解释(先秦文学)

名词解释(先秦文学)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易卦爻辞《易经》中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

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

在卦辞下,六条爻辞有“九”“六”作为爻题,阳爻称九,阴爻称六。

爻,《易经》八卦的两个符号,一般认为“爻”代表着阴阳气化。

礼乐文化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它们的本义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

自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礼乐文化取代了旧的巫术宗教文化,也就是说自西周开始中国开始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礼乐”的精神实质是对社会秩序的自觉认同,“礼乐”概念或制度又是从前代原始的巫祭文化巫祭仪式中发展出来的,这些礼仪的目的在于维护等级制度,它的核心是“德”“仁”等一些政治伦理观念。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积极的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他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资源。

盘古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

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

中古古代文学史简答题整理(1)先秦(上古)文学

中古古代文学史简答题整理(1)先秦(上古)文学

中古古代文学史简答题整理(1)先秦(上古)文学1、请简述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概况:答:先秦指的是从上古到战国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

从社会形态角度看,包括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三皇五帝))、奴隶社会(夏)、商(奴隶制高度发达的时代。

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西周、东周(前770平王东迁。

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先秦时期,社会形成并发育;文化学术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战国兼并,互相攻伐,合纵连横,激烈斗争,既造成民生多艰、社会动荡,也刺激了思想文化的发生发展。

2、请简述先秦文学轮廓(分类):答:先秦文学分为神话传说、诗歌和散文三类;其中诗歌可细分为上古歌谣(原始歌谣)、《诗经》、《楚辞》;散文可细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3、请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商代时文学的特点:答:1)集体性(群居生活、集体劳动);2)口头性(没有文字);3)与其他艺术相伴随(如音乐、舞蹈)4、请结合具体作品简述原始诗歌的特点:答:1)以劳动为主题:《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2)带有原始宗教意识:《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3)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昔葛天氏(古帝号)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5、请简述神话产生的原因:答:1)落后的经济基础;低下的生产力和认知水平;2)神灵观念的产生;3)解释自然、战胜自然的功利目的和审美意识;4)人类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想象力的发展。

6、请简述神话传说的类型:答:1)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地;2)始祖神话:如女娲、契(母吞燕卵)、后稷(母踏脚印);3)洪水神话:如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如皇帝擒蚩尤;5)英雄神话: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后羿射日;6)传奇神话:如嫦娥奔月(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之一)、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

先秦文学名词术语解释(4)

先秦文学名词术语解释(4)

先秦文学名词术语解释2008-10-11 11:10:23| 分类:中国古代文学史|字号订阅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一切文学现象,主要包括原始歌谣、神话传说和先秦散文、先秦诗歌等文学类型。

2.原始歌谣原始歌谣是远古时期文学主要的样式,它是原始先民在劳动和生活中集体的口头创作,已经具备了诗歌有节奏、有韵律的最基本特征。

原始劳动歌谣是原始歌谣的主要形式。

3.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神话是指原始人类应用幻想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是人类早期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认识社会的强烈愿望的表现。

神话是一种原始人类不自觉的叙事文学作品,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XXX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5.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6.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7.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

8.《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试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上古神话上古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1分)它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描述和解释,它往往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

(2分)上古神话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等典籍之中。

(1分)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后因其305篇,称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其代称。

西汉初年,诗三百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诗经》体现了先民最早的文学思维和文学表达,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抒情诗的传统。

3.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辑整理的一种说法,汉代班固坚持此说。

其要义在于说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集诗歌,献给朝廷以了解民情。

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

除此之外,诗经的编辑还有公卿献诗说以及孔子“删诗”说。

4.风雅颂《诗经》按音乐分为风雅颂。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5.赋比兴《诗经》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

(1分)所谓赋就是铺叙的意思,将一件事展开叙述;比即打比方,以彼物喻此物;兴即先言一物,然后引出所要说的话。

(2分)赋比兴的表现方法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也可以说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基础。

(1分)6.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7.风骚:诗经和楚辞的代称。

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离骚的代表性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成为艺术创作的典范。

8.《九歌》《九歌》之名,来源很早,后相沿成为楚地祭歌。

屈原又根据楚国祭歌加工改写为优美抒情组诗,共11篇,成为楚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楚辞:战国时,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

它“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并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形式自由,句式多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此外也指以屈原为首的楚辞作家的诗歌总集。

10.《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11.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12.历史散文:指先秦时期记述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著作。

代表作《左传》、《战国策》。

13.《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事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使用比较规范的语言。

在修辞技巧方面,表现出很深的功夫,一字之用竟会"寓褒贬,别善恶",选词炼字,十分精细。

14.《尚书》尚,上的意思;《尚书》是上古时期历史资料的汇编,也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散文作品集。

其语言典雅古奥,又形象生动,充满文学的魅力;分虞、夏、商、周四部分。

15.编年体我国古代史书的传统编纂体例之一,主要以年月日的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件,条理清楚;现存第一部编年体著作是据说曾为孔子修订过的鲁国史著《春秋》。

16.甲骨卜辞: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记言、记事的简短文字,是殷商时代进行占卜时在龟甲兽骨上的简短记录。

文句虽简短,却形成了初步的语言规律,可以说是记事散文的萌芽。

1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18.《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9.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之为春秋笔法。

20.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公羊传》的作者是齐人公羊高。

《谷梁传》的作者是鲁人谷梁赤。

三传中《左传》成就最高,《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旨在解说春秋的微言大义,历史和文学价值不高。

21.先秦诸子散文春秋战国之交,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士”阶层的不断扩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思想领域的第一次大解放;(1分)各个流派的知识分子相互交锋,站在各自立场,著书立说,纷纷发表自己学派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分)后人将这些学派在争鸣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称为先秦诸子散文。

(1分)22.《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经孔门后学整理而成。

(1分)它的内容屈涉及哲学、政治、教育及文学等多方面,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全书共二十篇。

(3分)23.《逍遥游》《逍遥游》是战国晚期庄子所著《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1分)它主要阐述了关于人类达到“逍遥游”的境界问题,即必须进入“无所待”的状态,也就是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2分)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具有唯心主义的色彩,反映了庄子消极的人生态度。

(1分)2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

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

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二、简答题1.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

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

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

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等。

2.简析上古神话产生的原因。

(1)神话起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知识未开的原始人类,不能理解自然,更遑论控制自然,于是将自然力神化,并借助想象企图解释它、征服它、支配它,神话因此而产生。

(3分)(2)神话的原始形态是在有文字以前广泛流传在人民口头的神异故事。

这些神异故事虽是由于人们的幻想所构成,但这种幻想决非全然荒诞不稽,而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

举例说明。

(3分)3.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4.《诗经》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

如《关雎》、《蒹葭》、《氓》等。

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

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

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

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如《东山》、《君子于役》等。

四是颂歌。

如《殷武》、《江汉》、《鹿鸣》、《南有嘉鱼》等。

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

如《硕鼠》、《伐檀》。

六是周民族的史诗。

如《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

5.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2)《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

如:《七月》、《氓》、《东山》等。

(3)四言为主,重章迭句的形式。

如《芣苢》。

6.简析《豳风•七月》的艺术特色。

(1)此诗语言朴实无华,用铺叙的手法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

(2)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息。

7.简析《氓》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本篇是弃妇的怨诗。

篇中自敘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全诗分为六章:第一章写恋爱,第二写待嫁,第三章、第四章叙述中断,插入怨愤之辞,第五章写受虐,第六章写决绝之情。

全诗塑造了女主人公与“氓”两个人物形象。

全诗写女主人公的经历与情感交相发展,结构上故事情节与作者思绪相适应,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炉。

另外善于运用比兴也是这首诗的特点。

8.简析《君子于役》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其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深切而痛苦的怀念之情,从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此诗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通过鸡栖于巣、牛羊归栏等农村日常生活的细节,既描画出思者的家庭生活环境与气氛,又起衬托比喻的作用,亲切自然地表达了盼望丈夫归来的心情。

9.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1)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

(2)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10.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地频繁战争;(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