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身医学的概念

1、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科学。狭义概念是研究心理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广义的概念是研究正常和异常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疾病的多因素发病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2、心身医学观察方法

临床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验、实验法

3、心身医学研究的焦点

分类疾病演变的规律、特点;诊断标准;中医识别;中介机制;易感因素。

二、心身疾病总论

1、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广义角度: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

2、现代心身概念的产生

20世纪中叶,亚历山大,神圣七病,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

较为完整的心身概念由美国精神病专家邓巴于1938年提出,在《情绪与身体的变化》一书中总结了患者个性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1980年,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的心身医学疾病定义为:由环境心理应激所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变得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3、心身医学的流行病特征

多见于女性,城市多于农村,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工业化>低工业化,更年期明显上升,65岁以上、15岁以下患病率低。

4、医学模式: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和治疗观。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区别疾病和疾患

疾病:被医生所了解的客观体征,可重复的,共同证实的,只影响特定部位,存在着的不适,生活的量变,不动感情的处理,死亡的原因。

疾患:病人体验到的主观症状,独特的,不能直接检验的,影响整个个体,感受到的不适,生活的质变,有同情心的照顾,痛苦的原因。

6、病人心理:病人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和防治的过程中,其心理、生理和治疗复杂的交织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出现患病的心理。

7、病人心理的表现类型

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问题;治疗所致的心理表现;导致机体病变的心理问题;治疗或医疗环境心理变化;精神疾病的心理失常。

8、病前心理:主要研究心理状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如焦虑、疑病、恐惧、抑郁、愤怒等心理对机体的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致病的中介机制、个体差异、刺激量和疾病各类等。

病中心理:是指疾病导致的心理表现和个体差异,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防治和预后的影响。

就医心理:患者在各种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心理表现和个体差异与疗效的关系。

9、心身疾病诊断程序

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心理评估;综合分析

10、心身疾病诊断要点

确定躯体症状;寻找心理社会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联系;关注疾病症状有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11、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心身有时间相关;

躯体有器质性变化或明确的病理性过程(如呕吐);

不符合躯体疾病及神经症的诊断。

12、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的区分

从心理活动本身的特点(三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统一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根据心理、社会和自我的三个功能维度

心理活动的协调性;社会适应性;自知力。

13、心身疾病特点

心身疾病必须具有躯体症状和躯体症状相关的体征。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应是社会心理因素,或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

心身疾病通常涉及自主神经系统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三、心身障碍的治疗原则

1、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2、心理干预的分类及形式

分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系统的心理治疗;精神分析药物治疗。

形式:个体心理行为干预;团体心理行为干预。

3、心理干预的原则

综合干预的原则;患者本人积极参与的原则;持续干预的原则;针对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消除生物学症状。

4、心理干预的目标

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加强对具有明显心理素质弱点的人进行健全个性的培养;

利用心理学技术指导有明显行为问题者,进行矫正;

帮助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刺激;及时帮助出现情绪危机的正常人加以疏导;

对有心身疾病遗传倾向或已经有心身疾病的先兆征象的情况者,应注意加强心理预防工作。

5、心理治疗的5个基本要素

治疗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心理治疗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心理治疗是建立在密切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的职业行为;心理治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心理治疗的目的。

6、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原则

信赖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中立性原则;保密性原则。

7、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松弛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贝克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暗示治疗;催眠疗法。

8、心身障碍中精神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及早的治疗,恰当的剂量,充分的疗程;合理用药。

9、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

短效:三唑仑;中效:阿普唑仑,替马西泮;长效:地西泮,硝西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