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百日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百日维新
课标要求: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并分析其特点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甲午战 清政府放宽对 败赔款 民间设厂的限制
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2).“百日维新”的内容
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
政治,打破封建统治思想
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 权,裁汰冗员精简机构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方面:废除八股,设立学堂,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出国留学,翻译
和西学的传播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农民:农工商总局;没有土地问题。 官员: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资产阶级:上书言事,发展工商等;无君主立宪。 光绪:可以大展宏图,触及皇权的内容没有涉及;但因 无实权(没军权;力量单薄),变法步履维艰(落实难; 受牵制)。
5).百日维新的评价 (1)进步性: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 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 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创新运用
☆问题1:胡绳说:“认为光绪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 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 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 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事实”。
请回答:结合光绪帝支持变法运动的原因、目的和 戊戌政令,概述胡绳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事实” 的依据有哪些?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运用阶级分析法,紧扣“君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
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
大集群臣,诏定国是; 许天下士民上书;设立制度局
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思考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
和支持维新派的主
光绪
张?
一、民族危机严重,不甘做亡国之君 二、帝党与后党争权,借变法巩固自己的权力。 三、康有为多次上书,坚定了光绪帝变法决心
保国会等救亡团体成立,使 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百 日
《应诏统筹全局折》
维 新
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教育
戊戌政变
建立新式军队,更新武器装 备,增强海军实力
甲午战争后,面临严 重民族危机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
90年代,资产阶级维 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戊 戌 变 法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 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序幕)
创办报刊,成立团体、学会、 学堂,使维新变法运动在全 国开展
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戌 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早期维新思想的 形成(思想基础)
思考
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 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是什么?
表现在哪里?
1、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 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 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项目
社会背景 领导力量 具体措施 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19 戊戌变法(19末)
中)
失败
成功
项目 明治维新(19中) 戊戌变法(19末)
成功
失败
社会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背景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 倒幕派实力强大 力量 掌握了政权、武装
资产阶级弱小,寄希望 于无实权的皇帝
但是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专 制制度和巩固自身统治地位,这与维新派提出的君主立 宪、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颁布诏令看,虽然采纳了维 新派改革官制、教育、发展工商业等主张,但根本没有 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这就说明光绪帝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不是代 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
主立宪制”的中心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光绪帝的 变法诏令,理解在政治路线上与维新派的本质区别,
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 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光绪帝之所以支持变 法,一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不甘作亡国之君; 二是企图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三 是康、梁提出的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主张打动 了光绪帝。
死。
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
时间、 时间、地点:1898年,北京 地点: 性质: 性质: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宗旨: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分会: 分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
影响: 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
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张之洞的主张与 维新派的不同,
原因是什么?
(3)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 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 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 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 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 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 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国闻报
时务学堂
强学会 时务报 强学报
万木草堂
2、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表现
(1)康有为改变维新变局的两次上书:
⊙《上清帝第五书》(1897年):
⊙《上清帝第六书》 (即《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
(2)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心
经济上 改革币制;土地私有;殖产 设立机构,鼓励发展近代资
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本主义农工商业及交通运输、
采矿业。
文化上
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建立近 代教育体制;生活习惯西化; 强化皇道思想。
改科举,废八股;设近代学校, 学习西方,育科技实用人才。
军事上 建立新式军队,实现强兵
目标,开始对外扩张。
具体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措施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国际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国的
①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环境 (有利的国际环境) 的狂潮;
切入措施——中日维新内容比较
日本
中国
政治上
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颁布1889 年宪法,确保天皇权力。
鼓励图新、上书言事;重视 新政人才;裁减冗员及特权
张之洞代表的是封建地 主阶级,目的是维护 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
民族危亡的命运。 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
势进一步高涨。
3、百日维新
1).变法的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1 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 “百日维新”。
实行征兵制等
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3).未采纳的内容
光绪帝没有采纳先前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 国会”等内容,原因是大学士孙家鼐谏阻光绪帝 若“开议院,民有权则君无权矣”。光绪帝说 “朕欲救中国耳,若能救民,则朕虽无权可碍”? 康有为提醒皇帝,“而今守旧盈朝,万不可行。 日本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 也。” 原因是“民智未开”。“上然之”。故 未涉及到这一内容。
☆问题2: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是 否反对清政府?
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 议院,用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取代封建君主政 体,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
但是维新派实现这个目的方式却是企图依靠当 朝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力图让清政府自己 将封建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他们不反对 清政府。
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
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
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
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
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
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
光绪帝
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
(1871—1908) 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
设制度局,军机大臣说:“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 也,必不可开。”后来改为从部院官员中选拨轮 值备顾问。制度局不了了之。
4).局限性:
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 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戊戌变法
【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 假如你是光绪皇帝,你对变法满意吗?
(2)局限性:
政治改革: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 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改革: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理论宣传: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合作探究2】:百日维新的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 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 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 (2)从宗旨上看:是要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一定 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 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 的独立富强。 (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 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 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此内容, 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 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