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造园艺术分析

合集下载

上林苑介绍

上林苑介绍
大空间开阔、小空间静谧,在中式园林“布局有法”的基础上,营造错落有致 的空间,满足生活开阔自在、诗意悠然的不同追求。优美的宅间蜿蜒曲线,将 建筑与花木融为一体,达到自然、自在的意境。
造第 景 要三 素章
叠山
·西汉时期,蓬莱神话盛行,上林苑开了模仿海中三仙山的表现形式的先河。上 林苑中所筑的台或三山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都可视为人工叠山的雏形。随 着游赏逐渐成为园林的重要功能,叠山 形式由单纯的土山发展为筑土和构石相结合,使之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林苑 中叠山这种造园方式,造型丰富,有着深远的层次和复杂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 了景观价值,开了魏晋自然山水园的先声,在造园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建筑营造
离宫别馆是上林苑中最耀眼的人文景观.早在汉代,这里 就建有章台宫、兴乐宫、信宫、极庙、甘泉宫、阿房宫等 著名的宫殿。到了汉武帝时期,上林苑的规模不但扩展了 很多,宫殿台观的数目也成倍增加,出现了“小桥流水” 的园林景致.汉代的上林苑,人工水景进一步增多,修挖 了诸如昆明池、太液池、镐池、唐中池等数十处池沼。池 沼与河流之间,由人工水渠作为连接。
理水
“园无水不活,山无水不秀”
西汉时期的上林苑中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沼作为附属水体,且具备太液池、 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主水体,并且主、附水体间存在明确的仰承呼应关系。如班 固云:“前唐中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数量众多、相互映衬的水面形态,而 大小又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的艺术空 间,丰富了园林的艺术手段,开始改变了园林迥立尘表、质实威重的风格,而代之 以高下错落、起伏有致和疏密相间的和谐韵律,促进了造园要素更复杂的组合关系 的出现和发展。上林苑除过几个有名的大池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型池,宛若群星灿 烂,在日光和月光的映照下,水天一色,点缀着富有传奇色彩的汉家宫阙。

上林苑名词解释

上林苑名词解释

上林苑名词解释上林苑是西汉武帝时期修建的宫苑。

位于长安城以北,南起秦岭北麓,北至宜春苑。

地跨蓝田、鄠、周至三县。

在秦岭北麓,今户县境内。

始建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孝武皇帝十四年春,大搜天下,置明年(前110)。

又三年,初郡国无租,毋出今年租,令吏得推择为吏,毋有所讳。

以冬十月甲子朔旦冬至日,始皇东行郡国,上祭泰山,立石,封,祠齐七庙,行礼,因立石,封泰山下”。

从此开始大规模营建离宫别馆。

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在渭南营建甘泉宫,又“筑宜春下苑”(《史记·孝武本纪》),位于宜春苑北部,西汉苑囿的布局大体形成。

上林苑东起鸿门,西至长杨宫,南到终南山,北达子午谷,东西约20公里,南北约25公里,地域极广。

苑中最大的宫殿区有南宫、桂宫、承光宫、华林园和离宫等五处,其余多为外朝诸侯和勋臣贵戚的住宅区和草料场。

还有马厩和牛羊圈。

苑中各宫殿均有长廊相连接,可以乘车骑。

沿苑墙外围种植了多种树木,并开凿漕渠通向渭河,自此运送物资更为方便。

之后,各代王朝都加以扩建,增建,逐步形成“周八十里,离宫二百七十所”的宏大格局。

东汉建武十一年( 35),光武帝刘秀在苑内改建太初宫。

神爵二年( 60),又扩建了建章宫,更名甘泉宫。

明帝永平十五年( 72),在苑内增建章、飞翔、温室等宫。

和帝永元元年( 89),于“北池中起建章宫”,迁往甘泉宫居住。

安帝永初五年( 111),于“北池中起太液池”。

延光四年( 125),在建章、承光宫两宫之间兴建建德殿。

顺帝阳嘉三年( 134),太子升降的殿阁有5处, 6所。

桓帝延熹三年( 170),增建北宫,因北池水色如玉,故名白玉池。

灵帝建宁二年( 169),太尉赵忠曾扩建西池,并在池内建九洲高阁。

献帝兴平元年( 194),董卓将都城从长安迁往洛阳,又扩建甘泉宫。

建安二十二年( 217),曹操“徙都许”,命“起太学,如故”,“缮宫室,修学官”。

秦汉时期的园林

秦汉时期的园林
• 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统一法 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 国,为了抗击凶奴又修筑长城,从而使秦代兴盛起 来。
• 秦灭六国后,又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六国建筑技 术成就,在咸阳修筑都城,又建宫殿,秦在统一战 争中,每破一国,便仿照该国宫殿形式,在咸阳北 原上重新建造,号称“六国宫殿”,建筑各具特色、 式样繁多,建筑艺术则发达。
• 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的产生
大咸阳宫规划
驰道
• (二十七年)治驰道。……三十五年,除道,道九 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卷六秦始皇 本纪)
• 修驰道能达全国各地,是秦代的功绩之一,也是我 国城市街道绿化最早记载。据《汉书》记载:“秦 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 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 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在两千年以前,这样大规 模地沿着道路种青松,在世界上也是仅有的。
• 馳道是秦代的交通幹線,在秦代的道路系統中佔有重 要地位。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築馳道。所謂「馳道」, 即馳騁車馬的大道,路面以鐵椎夯打,相當堅固。道 寬30丈,每隔3丈植松樹一株,十分壯觀。
馳道以咸陽為中心,相當於現在的高速公路,成了全 國的大動脈,給交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秦始皇陵
*汉代产生
• 就建章宮的佈局來看,從正門圓闕、玉堂、建章前殿和 天梁宮形成一條中軸線,其他宮室分佈在左右,全部圍 以閣道。宮城內北部為太液池,築有三神山,宮城西面 為唐中庭、唐中池。中軸線上有多重門、闕,正門曰閶 闔,也叫璧門,高二十五丈,是城關式建築。後為玉堂, 建臺上。屋頂上有銅鳳,高五尺,飾黃金,下有轉樞, 可隨風轉動。在璧門北,起圓闕,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別 鳳闕,其右有井幹樓。進圓闕門內二百步,最後到達建 在高臺上的建章前殿,氣魄十分雄偉。宮城中還分佈眾 多不同組合的殿堂建築。璧門之西有神明,臺高五十丈, 為祭金人處,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承接雨露。

(word完整版)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word完整版)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摘要中国是东方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态-人文山水园。

中国的文化思想和造园技艺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催生并发展了日本的园林艺术.日本又根据本国地理环境,结合本土文化,结合禅宗文化的美学理念,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和“茶庭”两种形式的园林。

本文将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比较,不仅仅是分析比较两国园林艺术风格异同,更重要的是借鉴日本园林中优秀的因素,加深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根植于传统,面向世界,在吸收和继承中,寻求变革与发展。

对中日两国园林艺术比较认识简述如下1。

意义与目的:一、同属东方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为本源,日本园林为支流。

二、中国园林的传统人文山水园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与茶庭,都是优秀的园林形式,值得研究探讨.三、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对中国园林的认识,了解中日园林当中优秀的造园要素.方法与手段:大致分析对比两国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再从中日园林发展史分析两国园林历史渊源。

造园艺术具体从造园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入手,进行分析比较。

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两国园林发展史,我们能够看到两国园林的演变和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以及两国各自的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园林最终形成.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上,通过园林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具体展现。

通过对每个要素的展开分析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秀品质与特色.园林艺术发展到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园林发展呈现滞后的状况。

而日本园林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对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珍惜这方面的意识,使日本景观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场所性、民族气质以及时代性,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中外园林史题库分析

中外园林史题库分析

园林史试题集一、填空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 E-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着中首先提出的.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 ,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 ,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着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完成的;着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 ,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 ,___ 避暑山庄 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 ,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秦汗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着名的帝王苑囿, 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太液池、方丈、蓬莱、瀛洲 ;试写出唐代着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 ,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在1901年哈佛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着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离宫御园类型;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 影园;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 山庄 ;把中国庭园最早介绍到英国的是___ 钱伯斯 _;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东亚、西亚、欧洲园林 ;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明代叠代名师___ 张南垣的主张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城市私园和郊外别业 ;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菜园,药草园是生产庭园,而回廊式中庭属于装饰庭园;勒诺特尔对东方造园产生影响,北京东郊的西洋楼圆明园的长春园是在此影响下的产物; 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可以把园林划分为三类:规则式 , 自然式 , 混合式 ;园林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公元589—960 时期;周定王时期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苑 ,还开创了"一池三山"造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宫中有观馆的风格;秦汉时期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我国第一位文人造园家是白居易 , 他的太湖石记是最早见于文字的对”太湖石”的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的阐发.北宋李明仲的着名建筑工程典籍营造法式一书,总结了历代的建筑成果,是我国古代建筑营造史上最详尽,最科学,最系统的建筑学着作.古典园林中,岭南四大名园是顺德的清晖园 , 东莞的可园 , 番余的余荫山房 , 佛山的梁园 ;苏州四大园林是留园 , 拙政园 , 网师园 , 环秀山庄 ;东西方两个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是凡尔赛宫 , 颐和园 ;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生成 , 转折 , 全盛 , 成熟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纽约“中央公园”,1858年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而成;明日之园林城市是英国国家, 霍华德姓名, 1898 时间的着作.中国古典山水类型分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可分为大内御园 , 行宫御园 , 离宫御园 ;艮岳是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沧浪亭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苑分别是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是指方丈 , 蓬莱 , 瀛州 ;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乏众多叠石上乘佳做,比如扬州个园 ,苏州环秀山庄等;中国文人山水园林由来已久,也因而确立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外师造化、内法心源 ;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避暑山庄 ;山 , 水 , 植物 , 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衡量园林艺术作品品位高低优劣的重要标志”三美”分别指的是自然美 , 艺术美 , 生活美 ;中国四大名园有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计成在其着作园冶一书中提出了园林造园规划的两个原则,一是景到随机,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 ,其作者是着名的造园家李渔 ;提出了”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意,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叠山理水原理的为文震亨所着的长物志 ;世界造园系统分为东亚 , 西亚和欧洲三大体系;古罗马的别墅分庄园和柱廊园两种;世界古代三大造园体系为_ 西亚 _、_中国_和__欧洲_;世界园林的四个阶段为原始阶段、农业、经济、古典园林时期、工业经济近代园林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 ;中国传统园林的思想基础有神仙合一、天人合一、君子比德 ;宋代文人园的风格大体归纳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扬州画舫录记述了苏、杭州、扬州园林特点;杭州以湖水取胜,苏州以市肆取胜,扬州以名园取胜;张南垣是明朝叠山造园家私家园林的三大分支江南、北方、岭南园林 ;古希腊公共园林主要是圣林、竞技场 ;英国园林最杰出的三个人物肯特、布朗、雷普敦 ;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 1872 年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中着名的庭院有桃金娘庭院、狮子宫庭院、柏木庭院;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凡尔赛宫苑中主要的景观有阿波罗水池、拉托娜泉池、国王林荫道、水剧场 ; 白居易在洛阳为自己修建___履道坊宅园作为自己的私园;二选择题;1、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 C 时期;A、秦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唐宋2、完整“西湖十景”至 A 时期完成 ;A南宋 B 北宋3、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公园是1868年建于上海的 A 公园;A黄埔 B中山 C复兴 D虹口4、魏晋南北朝 A 开发,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景观意义的名山出现;A泰山 B黄山 C五台山5、波波利园是 A 风格的园林;A意大利文艺复兴 B法古典 C英自然风景6、在英国邱园内建有中国式塔是由 A 引入的;A钱伯斯 B布朗7、北宋东京皇家园林中呈规整式、类似官廷格局的园林是 B ;A、艮岳B、金明池C、琼林园D、玉津园8、汉代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 ;A、上林苑B、甘泉苑C、建章宫D、未央宫9、唐长安城的公共园林有 C ;A、长乐宫B、西苑C、曲江D、九成宫2“独乐园”是 A 朝的游憩园;A、宋、司马光B、唐、白居易C、晋、陶渊明D、明、郑元勋2“金谷园”是 B 朝的园林;A、宋、司马光B、西晋、石崇C、晋、陶渊明D、明、郑元勋三、名词解释见答案1、古罗马列柱中庭2、榭3、悬空园4、古埃及园圃5、囿6、隐垣7、文人园林8、波斯庭园9、古巴比伦猎苑 10、枯山水 11、英中式园林12、肯特 13、大内御苑14、行宫御苑15、离宫御苑 16、郎特花园 17、布朗 18、德;爱斯特花园 19、莱普顿 20、艮岳 21、园冶 22 清漪园 23、黄山: 24、五岳 25、瀑布 26一池三山、27、金谷园晋、28、隋西苑、四、简述题1、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需给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圩山水环境;2国家公园的产生对现代园林学科发展的意义;答: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宗旨在于对未遭受人类重大干扰的特殊自然景观,天然动植物群落,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加以保护,维持其固有面貌,并在些前提下向游人开放,为人们提供在大自然中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是认识自然,对大自然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3、国园林发展的几个时期的代表作品答:第一阶段:园林生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代表作品为“囿”、“台”;第二阶段:园林转折期公元220年—589年代表作品有“五岳四渎”;第三阶段:园林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代表作品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第四阶段:园林成熟期公元960年—1736年,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园”;第五阶段:园林成熟期元、明、清,代表作品有“燕京八景”;第六阶段:园林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代表作品有“谐趣园”;4、国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和内容;答: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囿”便是王室专门中豢养这些离兽的场所,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囿起源于狩猎;“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沼” ,主要是指水池5、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答:1.由单纯的模拟自然山水进而艺术化地再现自然,开始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2.园林以游赏为主要目的,追求视觉景观式的感受,激发人们寓情于景的感受;3.私家园林异军突起;4.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6、清时期着名的皇家园林及特点答:大内御苑:西苑,紫禁城的御花园,来福宫花园;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香山行宫,静明园,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特点:皇家园林的规模又趋宏大,皇家气派观浓郁,反映了明以后绝对君权政治的日益发展,但另一方面尤以清初甚,它又能积极的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保持自然生态;7、期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特点答: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国,虽不划分为明确的景区,但景观变化较多,尚保存着宋园的远疏朗的特点;影园:是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各处建筑物之命名亦与周围环境相切贴,颇能诱发人们之意境联想;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有简约、疏朗、雅致天然的格调;寄畅园: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之文人园林;8、国古典园林论着及匠师;园冶是计成作于明崇祯四年,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部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着作;由明末着名文人阮大铖、郑无勋作序,全书其分三卷,用四六骈体文写成;一家言又名闲情偶记,作者李渔,字笠翁,钱塘人,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9、古典园林四大特点.答: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糅合;3.诗情画意;4.意境涵蕴;10、姆斯特德提出的”国家公园”相比有什么特点答:国家公园是以保护自然的思想,提出把乡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公园,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由国家建立并永久性加以保护;11、典园林中多融入了诗情画意,那么其中的诗情都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答:1.把诗人的某些境界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法对景园作趋势的点题;2.还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酷似文学艺术的构造;12、家园林相比较,皇家园林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哪几方面答:1.规模宏大,建筑类型多,形象华丽;2.造景仍保留神仙境界的模拟;3.山水气度开阔,但缺乏曲折幽致,植物配置精而不实;13、园林与帝王园囿,私家园林相比,其所独有的特点是什么答:1.绝非私园,除了宗教活动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使寺庙包含着历史文化和科学的价值;2.园林寿命相对稳定,选址地域广阔;3.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了很多设计手法;14、较分欧洲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形成的原因;答: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地,欧洲一直以来的思想“以人为本”占上风;而中国则受孔孟之道,老子、庄子思想影响,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2.从园林创始者认识论角度看,欧洲的造园者都来自建筑师、雕塑家、哲学家;崇尚自然,造园者出自于诗人画家仕官甚至皇帝参与、经营;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欧洲园林具有明显的外延性;中国园林则具有强烈的内聚性;15、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糅合;3.诗情画意;4.意境涵蕴;16、王的灵囿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影响;答:周文王所建的灵囿是最早的园林形式,范围广阔,除有天然植被外,种树养菜,也有一些简单的建筑物,可以观赏自然风景,具备了园林的基本功能和格局,灵囿本身已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对于之后园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7、阳名园记、园冶、长物志、闲情偶记答:洛阳名园记—宋,李格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文献,具体详实地作者亲历的当时较为着名的9处园林的总体布局及园林景观;园冶—明,计成,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着作;长物志—明,文震亨,共12卷,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家庭、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其余各卷也有涉及园林的片段议论;闲情偶记—又名一家言,明,李渔,共九卷,其中八卷讲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18、三山五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圆明园的畅春园;19、ha_ha隐垣:答:英国园林设计师布里奇曼在造园中还首创了称为“哈哈”,即在园边不筑墙而挖一条宽沟,既可以起到区别园内外、限定园林范围的作用,又防止园外的牲畜进入园内;而在视线上,园内与外界却无隔离之感,极目所至,远处的田野、丘陵、草地、羊群,均可成为园内的借景,从而扩大了同的空间感;这种暗沟被称之为“哈哈”,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机在庆祝花园建成的盛会上,当设计者把客人一直带到隐垣旁时,人们才发现已到了园的边界,不觉哈哈大笑,隐垣因此得名“哈哈”;20、邱园;答:邱园为英国皇家植物园,两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瞩目的植物园之一,其园林景观也体现了英国园林发展史上几个不同阶段特色,无论是科学性或艺术性上,邱园都是十分杰出的;21、简述波斯伊斯兰园林的主要特点;答:1.水是伊斯兰园林的重要造园要求;2.植物种在巨大的有隔水层的种植池中;3.园路为种植池的支撑墙,高出地面;4.布局类型围合式中庭,植物尽量相同,以获得较高的效果;22、简述法勒诺特尔造园思想;答:勒诺特尔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鲜明地反映出这个辉煌时代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勒诺特尔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在它的构图中,府邸总是中心,起着统率作用,建在最高处,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23、英国风景园林产生的的基础;理论、自然、社会经济答:理论基础:当时的诗人、画家、美学家中兴起了尊重自然的信念;自然条件:英国多为丘陵,气候为多雨潮湿;社会经济:纺织业、畜牧业发展,农业采用改革与农作物轮作制;24、奥姆斯特德原则:答:1.保护自然景观,在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强调;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式;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和草地;4.选用乡土树种,特别用于公园周边绸密的种植带中;5.道路应呈流畅的曲线,所有道路均成环状布置;6.全国以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25、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为何被研究所重视答:作为古巴伦宫苑代表作品的空中花园,就是建造在数层平台上的屋顶花园,反映出当时的建筑承重结构,防水技术,引水灌溉设施和园艺水平等,都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六、论述题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特点, 以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传统园林中世界造园三大系统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造园特点;影响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园林文化对中国园林有何影响原因是什么中国造园史上从皇家宫苑向私家园林转折是什么时期这时的造园特点及对后期传统园林的影响是什么中国传统园林布局的原则和常用手法有哪些简述波斯伊斯兰园林主要特点从纽约中央公园看奥姆斯特德的公园设计思想举出3个清朝皇家园林中以江南园林为蓝本而模仿建造的园中园,并以其中一对加以比较分析影响着名园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着名的园林家及其造园思想和作品特点名词答案:1. 古罗马列柱中庭——住宅采用四合院布局,一面为厅,周边为住宅,厅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当中则是中庭,以后发展成为四面环绕着外柱廊的庭院,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庭内种植花草,形成柱廊院.2.榭——古时称高台上建有屋宇者为榭;多为临水建筑,又称水阁,建于池畔,形式随环境而不同.其平台挑出水面,实际上是观赏园林景色的建筑,建筑的临水面开敞,设有栏杆,建筑的基部部分在水中,部分在池岸,跨水部分多做成石柱形式,较大的榭还设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3.悬空园——属于古巴比伦,是类似于在高山上建屋顶花园;4. 古埃及园圃——古埃及最早出现的以种植果木和蔬菜为主的实用园.5. 囿——是王室专门豢养禽兽的地方,主要为帝王狩猎活动,也为宫廷提供食物和祭品.6. 隐垣——即在园边不筑墙而挖一条宽沟,既可起到区别园内外,限定园林范围的作用,又可防止园外的牲畜进入园内,而在视线上,园内与外界却无隔离之感.7. 文人园林——为科举进士和做官的人提供互相交往而创建的园林.8. .波斯庭园——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吸收波斯文明,并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所形成建筑和园林.9. 古巴比伦猎苑——古巴比伦以狩猎为目的的园林.10. 枯山水——日本园林追求贴近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11. 英中式园林——某些风景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12. 肯特——英国风景式园林最杰出的三个人物之一,影响极大,是英国园林的创始人.13.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离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14. 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驻足之用.15. 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16、郎特花园——16世纪中叶所建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17、布朗——英国风景园的杰出三人物之一,设计的园林遍布全英国.20. 艮岳——北宋在汴京所建的大型人工山水园.21、园冶——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和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着作.22、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是一座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题的大型天然山水园.24、五岳——公元571年,北齐王后主高纬于南邺城之西建仙建都苑,在苑内筑土象征五岳.26、一池三山——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到清代.由太液池,三岛——蓬莱、方丈、瀛洲27、凡尔赛宫苑-----由法国着名园林设计师勒.诺特尔设计参与施工,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建造的大型规则式园林. 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28、竹林七贤: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30、辋川别业: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辋川山谷在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大型郊野别墅园林,今已湮没,并着有辋川集,王维曾画出辋川图来描绘其园林风景;31、三山五园:清朝北京西北郊的园林分布,主要指玉泉山的静明园 ,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32、洛阳名园记:北宋李格非着,是一部专门记述北宋时期洛阳园林景观的志书,书中记载洛阳名园,如富郑公粥园等19处,表现当时洛阳园林的发展盛况;33、台地园:意大利园林的一种造园类型,庭院多建于丘陵的斜坡上,园地是逐级升高的台地;。

上林苑植物文化的内涵及其在景观构建中的应用

上林苑植物文化的内涵及其在景观构建中的应用

上林苑植物文化的内涵及其在景观构建中的应用作者:任祺卉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3期摘要:在园林中,植物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要素,既可以对园林起到美化的作用,而且还表达着一定的思想和愿望。

但是,在园林中,植物文化却被忽略,不利于园林的建设。

本文以上林苑植物文化为研究对象,立足汉代上林苑独特的时代背景和人文历史现状,科学探寻上林苑植物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其在景观构建中的应用。

关键词:上林苑;植物文化一、上林苑植物文化的研究背景1.上林苑植物文化的历史背景。

上林苑始建于秦代,到了汉武帝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和动植物园。

同时,秦汉时期,版图扩充,民族巩固,商路纵横,非本土植物大量被引入中原腹地,上林苑因此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引种培植园,也是已经具备现代自然保护区意义的宫苑。

植物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也是我国园林特色的体现。

本文以古籍记录和考古材料涉及的上林苑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近一步探析上林苑植物文化的内涵及相关概念,并对上林苑植物的表现形式和与其他因素的相互关联做简要分析,此外详细阐述上林苑植物文化在景观构建中的应用。

2.上林苑植物文化的相关概念。

植物文化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在长久的植物开发与应用的历史进程中,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伴随着文化的融入与作用,便派生出了很多与植物相关的文化体系也就是植物文化。

冯广平先生将植物文化定义为人类和植物的选择关系和协同演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以植物为载体和诱因的成果类型和行为方式。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植物文化研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汉代上林苑在与植物的选择与被选择中演绎着历史。

因此,上林苑植物文化无疑是上林苑园林发展的重要代表和历史表达。

上林苑植物与上林苑文化不期而遇,相伴而行。

二、上林苑植物文化的内涵1.上林苑植物文化的特征。

上林苑植物文化内涵是古典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内涵特征。

建筑宫苑的典范——上林苑

建筑宫苑的典范——上林苑

建筑宫苑的典范——上林苑建筑宫苑的典范——上林苑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

今已无存。

上林苑地跨长安(今西安)、咸宁,周至、鄠县(今户县)、蓝田二县县境,纵横300里。

上林苑内容,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猪苑中,取兽无数。

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

”据《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一宫、三十五观。

三十六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

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因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开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

上林苑中还有一些各具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等。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镐池、祀池……。

上林苑中不仅天然植被丰富,初修时群臣还从远方各献名果异树2000余种,但这些植物究竟种植在什么地方,怎样配置的,都无从考查了。

上林苑是一个包罗着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苑中有苑、有宫、有观、有池,各种宫观池又各有其功能用途,但整个上林苑的布局是怎样的,地形水系池沼的布置,各个建筑组群的布置,以及植物苑路系统等是怎样规划的因限于资料,都难推想了。

上林苑是在国力富裕的基础上扩建的,而且是建在物产富饶的地区。

这一点可以从东方朔《谏除上林苑疏》中清楚看到:疏上说:“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豪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谷,是其不可一也。

且盛荆棘之林,而长养麋鹿,广狐兔之苑,大虎狼之墟,又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

简述汉代上林苑的特点

简述汉代上林苑的特点

简述汉代上林苑的特点汉代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造始于汉武帝时期,持续了近300年,是中国皇家园林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上林苑占地广阔,景致壮观,建筑精美,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重要遗产。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建筑和文化等方面,对上林苑的特点进行简述。

一、历史背景上林苑的建造始于汉武帝时期,当时汉朝的统治者希望打造一个宏伟的皇家园林,以彰显汉朝的强盛和文化底蕴。

在汉武帝的带领下,上林苑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缮,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皇家园林。

二、地理位置上林苑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距离西安市约60公里,总面积约为2300多平方公里。

上林苑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形起伏,山峦连绵,水源丰富,气候温和,是一个理想的园林建造地。

三、建筑特点上林苑的建筑风格以汉代的宫殿建筑为主,又融合了西域和中亚地区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色。

上林苑内的建筑主要包括宫殿、园林、祠庙、亭台、桥梁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上林宫,其建筑风格受到了中亚地区的影响,宫殿建筑高大宏伟,气势磅礴,体现了汉代皇家建筑风格的绝佳代表。

四、文化内涵上林苑不仅是汉代皇家园林,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上林苑内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都体现了汉代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是上林宫内的壁画,这些壁画描绘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宗教信仰、历史事件等,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五、总结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造历经近300年,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上林苑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亚和西域地区的建筑特色,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遗产。

简述汉代上林苑的特点

简述汉代上林苑的特点

简述汉代上林苑的特点汉代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广阔,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它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建于公元前20年至公元3年,是汉武帝刘彻为丰富自己的帝国形象而建造的。

首先,汉代上林苑以其广阔的面积而闻名。

历史记载中,上林苑的面积达到3400多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园林之一、其辽阔的土地为各种自然景观和动植物提供了宽裕的生存空间,给人一种天地之间的宽广感觉。

其次,上林苑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园内山川起伏、河流纵横,湖泊、溪流交织其中。

最著名的景点是峰峦叠翠的蓝田山,其山势壮美、奇峰林立,被誉为汉代造园的绝妙之作。

此外,上林苑还建有众多湖泊,如临涡泽、浴凤池等,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自然山水画。

再次,上林苑以其丰富的植被而闻名。

在苑中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包括樱花、杏花、桃花、松树、柏树等。

当春天来临时,满园的花草繁盛,鲜花盛开,宛如仙境。

而秋季时,园内的树叶渐渐转红,形成了一片金黄的海洋,令人陶醉其中。

此外,上林苑还有多种野生动物栖息其中,如鹿、兔、猿猴等。

这些动物为园内增添了一种原始的野性和活力,也为人们提供了观赏、猎取的机会。

最后,上林苑还有一些特色建筑和设施。

园内建有亭台楼阁、宫殿等建筑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阆苑观、禁苑观等。

这些建筑物体现了当时汉代帝王的建筑风格和审美观念。

此外,园内还有假山、花亭、温泉等设施,为皇帝提供了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总而言之,汉代上林苑以其广阔的面积、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特色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美的皇家园林之一,展现了汉代帝王的雄心壮志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简述汉代上林苑的特点

简述汉代上林苑的特点

简述汉代上林苑的特点汉代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它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汉代皇帝们狩猎和休息的地方。

上林苑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简述汉代上林苑的特点。

一、规模宏大上林苑占地面积达到1300多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苑内建有宫殿、亭台、池塘、花园、兽圈等设施,布局严谨,风景秀丽。

其中最著名的是“宜春园”,它是汉代上林苑中最大的园林,占地面积达到500多亩,内有“依山傍水、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和众多文物古迹。

二、文化多样汉代上林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儒、道、法、兵、医等多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苑内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如“崇德堂”、“昭陵六骏”等,它们代表了汉代文化的最高水平。

此外,上林苑还是汉代文学艺术的重要发源地,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如《上林赋》、《上林中奏》等。

三、动物繁多汉代上林苑是一个以狩猎为主要活动的地方,因此动物资源非常丰富。

苑内有大量的野兽和家畜,如马、牛、羊、鹿、狼、虎、熊等。

这些动物为汉代皇帝们提供了丰富的狩猎乐趣,也是汉代上林苑的一大特色。

四、环境优美汉代上林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苑内的花园和池塘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花卉,如梅花、桃花、李花、牡丹等,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同时,上林苑还有许多山峦和溪流,景色秀美,是汉代皇帝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总之,汉代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皇家园林,它规模宏大,文化多样,动物繁多,环境优美。

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汉代文化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今天,上林苑已经成为一座重要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游览。

浅析秦汉时期古典园林之上林苑

浅析秦汉时期古典园林之上林苑

浅析秦汉时期古典园林之上林苑
毕源婧
【期刊名称】《炎黄地理》
【年(卷),期】2022()12
【摘要】秦汉时期,我国古典园林蓬勃发展。

上林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大型皇家御苑。

主要对处于关中平原秦汉时期的上林苑进行研究,浅析秦汉时期上林苑的特点及对后世园林建造的影响。

【总页数】4页(P73-76)
【作者】毕源婧
【作者单位】巴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
2.中国古典园林各时期特征浅析
3.传承古典建和谐现代园林——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造园的影响
4.秦汉时期上林苑农业功能之探析
5.秦汉时期上林苑管理述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园林史-秦汉时期的园林特点-93分

中国园林史-秦汉时期的园林特点-93分

中国园林史-秦汉时期的园林特点-93分中国园林的早期--秦汉时期的园林特点——中国园林史结课论文学生姓名学号专业风景园林班级指导教师王劲韬中国园林的早期—秦汉时期的园林特点风园指导教师王劲韬摘要秦汉园林在中国园林文化中具有开拓之功。

其主要特征为: 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结合, 山、水、建筑三位一体景观要素的形成, 园林情趣多元化。

它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与基调, 催生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绪, 山水怡情成为文人永远的向往。

关键词:秦汉,园林,山水,上林苑目录一、前言 (3)二、基本特点 (4)(一)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结合 (4)(二)山、水、建筑三位一体景观要素的形成 (4)(三)多元的园林情趣 (4)(四)蓬莱仙境——古人永久的憧憬 (5)(五)规模宏大苑中有苑 (5)(六)功能众多宫苑结合 (6)三、总结 (7)参考文献: (8)一、前言中国的园林艺术发展的源头,往前推算,有的学者强调魏晋南北朝是造园艺术的形成期,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将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

然而,秦汉工匠在模仿真山真水的过程之中就已经渐得师法自然、妙造自然之趣。

况且狩猎、生产等活动并非秦汉园林的特征,只有上林苑等皇家园囿能够提供大规模的狩猎、生产以及听政、接见外国使者等用途,其他的秦汉一般园林主要还是用于观赏风景与娱乐,这一点和中国之后的园林并没有区别。

秦汉是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秦汉时期出现以大规模宫苑建筑为特色的皇家园林,以规模气势恢宏见长。

在此时期,苑中苑兴起,面积宏大的园林丰富而不至广泛。

最富中国园林特色的叠山理水手法初步形成,奠定了中国传统园林后续发展的基础。

“苑”与囿相通,“古谓之囿,汉谓之苑”。

秦汉时期的宫苑是一种以宫室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形式,是古代囿的继承和发展。

宫苑一般在圈定的广大区域内聚土为山、辟灵沼水池,池中堆石积土成岛。

并种植奇树异卉,养禽鸟百兽,供皇帝行猎游乐。

历代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历代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历代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特点由于整个封建王朝最具有力量的是皇帝,所以皇家园林基本囊括了大量的园林艺术,其研究价值也是最高的。

在这些众多的朝代中,又有哪些皇家园林中有着怎样独特的韵味呢?“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对秦朝阿房宫的描写,其中不难看出秦朝园林的宏伟。

阿房宫是秦始皇灭六国,将各国的能人巧匠和珠宝钱财全部集中到了都城咸阳以后建造的。

其中的价值宝物不尽其数,可惜的是被项羽付之一炬了。

汉代的皇家园林基本沿袭了秦代的上林苑,在上林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

史书记载上林苑:“广长三百里,苑内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

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乘万骑。

……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

可见这个园林占地之广,我们难以想象。

而且在这个园林中宫殿也是不计其数,功能也很齐全,登高的有远宫,跟音乐有关的宣曲宫,种植葡萄的葡萄宫等等;而如观象观、白鹿观、鱼鸟观等被称作观的,应该和饲养观赏动物有关。

这些宫殿和观一起成为了皇帝止宿游乐的场所。

不仅有宫殿,上林苑中还有很多被称作“池”的水域,例如昆明池、镐池、祀池、麋池和牛首池等等。

其中最出名的是昆明池,据传说当面汉武帝曾经在这个池中教习水战,为攻打昆明国作准备。

池上还有龙首船,令宫女歌妓们在舟中奏乐吟唱,是皇族们游乐的场所。

而在昆明池东西两岸,又分别树立牵牛、织女两星的石雕像,象征着天河两岸的牵牛织女星。

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汉武帝的丰功伟绩,东汉统治者在定都洛阳以后仿制上林苑重新建造了新上林苑,除了上林苑以外还有芳林苑、灵囿和濯龙池、灵芝池等等。

张衡曾经在《二京赋》中描绘这些富丽堂皇的园林:“濯龙芳林,九谷八溪。

芙蓉覆水,秋兰被涯。

渚戏跃鱼,渊游龟蠵(xī)。

永安离宫,修竹冬青……”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动荡不安,社会进步缓慢,皇家园林基本承袭了汉朝的建筑风格,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佛教在东汉末年的传入,后来的皇家园林中开始出现佛教寺庙等建筑。

皇家园林赏析(1)

皇家园林赏析(1)

皇家园林概述
到了北宋,统治阶级沉湎于声色繁华,北宋东京、南宋临安, 金朝中都,都有皇家园林建臵,规模远逊于唐代,然艺术与技法 的紧密细致则有过之,其中东京的御苑“艮岳”,就是这个时期 最接触的作品。 元、明两代,皇家造园活动相对地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 都御苑“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他建设。 直至清代,皇家造园方才兴起一个新的高潮,这个高潮奠定 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代的皇 城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就很自然地转到园林方面。加之 王公贵族很不习惯于北京城内的炎夏溽暑之苦,提出择地另建 “避暑宫城”的拟议。待到康熙中叶政局稳定、国力稍裕时,便 在北京西北郊和热河,相继经营皇家园林。到乾隆盛世,进一步 扩建、新建,在北京西北郊最后建成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集中体现了皇家园林的主要特色。
颐和园概述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 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 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臵了殿、堂、 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整个园林艺术构 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 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 和 园 平 面 图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昆明湖 原名西湖,万寿山原名瓮山。 颐和园大约有四大景区: 最东边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 性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达成的仁寿殿和南北 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 代表的政治活动区。 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 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 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 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 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造园史 秦汉 南林园林史课件17页PPT

造园史 秦汉 南林园林史课件17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上林苑穿凿有众多的池沼水系,其中最大的水面为昆明池,池中 置有豫章台,刻石鲸长二丈,池东西岸立牵牛,织女二石象,池 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擢歌。杂 以鼓吹,载舟载歌,寻欢作乐,皇帝亲临豫章观游乐欣赏。
建章宫冶筑太液池,池中置有蓬莱、方丈、壶梁、瀛洲,象海中 神山,龟鱼之属。 《汉宫典职》中“宫内苑……激上河水,铜 龙吐水,铜仙人衔杯受水下注”。可见当时已利用上下水位差, 形成有装饰的跌水,是利用喷泉与雕塑结合划,营造工 程浩大,宏伟的宫室建筑等等建造技术都得到了 巨大的发展,并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技术,挖 池筑山,修渠筑堤,引水注池等山池之景的创作。 汉代的造山虽以土山为主,但已开始有叠石之作, 如梁孝王刘武的兔园中已有叠石;富商袁广汉园 已能构石为山,且能高达十余丈了,大将军梁翼 园中,堆造假山,以象二崤山。说明当时造山已 追求似真山之佳,并为以后构筑假山石洞奠定了 基础,足见此时叠山技术的发展。
东汉时,大将军梁翼在河南洛阳广开园囿。“……又广开园 囿,采土筑山,十里九 ,以象二崤(崤山,又名崤陵在河 南),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 以供游乐。
秦汉园林之特点
秦汉的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苑是继承 了囿的狩猎传统,但主要内容已不仅是供狩猎, 而是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注意自然景色和人工 造景的观景内容的结合,叠山理水、聚山理水、 聚土为山,辟池凿沼,种树植卉,养育禽鸟,并 布置众多建筑群供临朝、居住、游览等多功能结 合的园林形式,汉代宫苑建设在雄伟豪壮的气魄 中表现出完善的风貌,它在风景艺术设施上有了 很大进步,对以后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长忆上林春色盛,

长忆上林春色盛,

上林苑的传说——优旃巧言谏始皇

相传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在京城修筑了宏伟 壮丽的咸阳宫,再加上在攻灭六国的过程中,在咸阳仿造的 六国的六座宫殿,已经是殿宇林立,极其奢侈了。但秦始皇 还不满足,按照他的计划,想在渭水南岸修筑更为宏大的宫 苑。他想把东至函谷关,西到雍州、陈仓的八百里秦川全部 纳入自己的宫苑。这个想法在朝廷稍一吹风,即刻受到那班 奸臣的极力吹捧,当场就有人提出了不少大兴土木的“金点 子”。朝中的忠直之臣觉得这是亡国乱政的举动,但畏惧秦 始皇,谁也不敢站出来谏阻。 眼看秦始皇就要拍板定局,降旨驱赶百万老百姓离乡背 井,要在八百里秦川兴建宫室了。这时,只见从众大臣的身 后走出一个小矮人来,他的头特别大,身高竟不过三尺有余, 非常滑稽可笑。秦始皇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弄臣优旃, 不由得笑了。这个优旃特别善于玩笑逗乐,想着,优旃此时 出来必定是凑趣逗乐讨好来了,便打趣道:“优旃爱卿,你 看看朕扩建宫苑的设想怎么样?”
二、上林苑的兴盛期——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在秦代旧址上扩建上林苑 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 浐、泾、渭、丰、镐、涝、潏八水出入其中。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 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 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 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汉武 帝从此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据《汉旧仪》载:“苑中养百兽, 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可 见仍保存着射猎游乐的传统,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和园池。据 《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三十六苑 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 贤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 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 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 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 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 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承光宫、储元宫、阳禄观、阳德观、鼎 郊观、三爵观等。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镐 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大一池、 郎池等。

唐代公主庄园宅第诗园林艺术

唐代公主庄园宅第诗园林艺术

唐代公主庄园宅第诗园林艺术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园林艺术发展到较高水平。

在初唐建庄置宅的时代风尚中,公主们依仗天子帝后的宠爱和享有的特权,霸山占水,又以其特别雄厚的经济实力,竞造庄宅,模仿皇宫而精巧过之,可以说公主庄园展现出的园林艺术几乎涵括了当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精华,其庄园之宏大,园中人工造景之奇特,景致营造之华丽,这一切都远非其他大臣贵戚的庄园可比拟。

天子帝后频频临幸,侍臣文士游赏赋诗,吟咏公主庄园宅第的诗歌便一批批、一首首创制出来。

在初唐公主庄园宅第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处处弥漫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美。

本文拟从神仙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人工山水园景的建造、动植物的蓄养栽植、建筑与山水花木的搭配融合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初唐公主庄园宅第诗所体现的园林艺术之美。

一、神仙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受神仙思想影响较大,秦始皇迷信神仙方术,于兰池宫中挖池筑岛,摹拟海上仙山。

《历代宅京记》引《秦记》云:“始皇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

”[1]P43汉武帝造昆明池,班固《西都赋》云:“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2]P316都想把神仙境界搬进自己的园林,向往与神仙接近。

唐朝王室人员多受道教濡染,曾有数位公主入道观,唐代公主在庄园的建造上也热衷于摹拟道教中的神仙境界,比之秦皇汉武,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公主庄园“飞桥象河汉,悬榜学蓬莱”(赵彦昭《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同用开字》),[3]卷103“穿池叠石写蓬壶”(韦元旦《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3]卷69“主第岩扃架鹊桥”(赵彦昭《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3]卷91让人一走进公主们的庄园,“往往花间逢彩石(彩石:织女支机石),时时竹里见红泉(红泉:绛河之水,即天河之水)”(苏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3]卷73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触上仙物,稍不留神就会踏入仙境,正如上官婉儿一走进长宁公主的庄园,就觉得自己是在“逾昆阆,迈蓬瀛”(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一),[3]卷5有了别样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林苑造园艺术分析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也是我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的皇家园林。

本文将从上林苑,特别是西汉时期时的园林特征、造园手法和对我国古典园林的影响等方面,对上林苑的造园艺术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此窥探上林苑在我国园林发展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深远的意义。

1 秦汉上林苑概况
上林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上林苑特指都城附近的以“上林”命名的皇家苑囿;广义的上林苑则泛指所有的皇家禁苑。

本文中所述的“上林苑”系为狭义所指。

1.1 上林苑发展的地理基础
上林苑位于关中地区腹地,地貌类型丰富,其中黄土台原和河流阶地分布最广,形成了平衍坦荡、开敞高爽的地形特征。

从秦岭峪口法院的浐、灞、沣、滈等多条河流从这里经过注入渭水,加之北来的泾水,构建了上林苑“八川分流、纡余委蛇”的天然水环境。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亚热带型,且较少有气候异常现象。

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这一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1.2 上林苑的规模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来看,秦时期的上林苑是都城咸阳周边诸多皇家苑囿之一,其规模基本是西界沣水,东至今西安市劳动公园,北起渭水,西临镐京。

汉朝建立后,把都城建在龙首原以北渭河南岸的一级阶地上。

在其初期,继续沿用秦代的上林苑。

汉武帝时期,把“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的大片区域划归上林苑。

西汉后期,国事衰微,上林苑的规模也日渐缩小。

西汉末年,政局紊乱,战争连绵,使上林苑遭受了毁灭性的劫难,其作为皇家禁苑在很大程度上已是名存实亡了。

2 上林苑的园林特征
西汉时期的上林苑,继承了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

以秦为鉴,在秦的基础上形成了苑中苑的“大分散,小聚合”的布局:上林苑以苑为主,苑内建宫或苑内套苑;建章宫以宫为主,宫内建苑,奠定了上林苑园林空间组织的基础。

2.1 体象天地的宫苑格局
西汉上林苑中的宫苑以体象天地作为设计原则的例证很多,从表面上看,仿天象而立宫苑是十分荒诞的,但实际上它反映出秦汉帝国以空前庞大而又统一、完整的建筑格局为其国家象征的崭新要求,是为这种建筑格局寻找最神圣存在理由的努力。

由此可见,平面空间的巨大建筑、景观的包罗万象是西汉上林苑宫苑设计的基本前提。

汉代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在形制、风格等方面虽极其丰富,但它们已完全是统一布局中的有机部分了。

在上林苑庞大宫苑群中建立起统一的格局和具有统摄地位的主建筑及主建筑群,这是汉代政治观和宇宙观在园林艺术中最直接的表现。

2.2 崇楼伟阁以象仙居的造园风格
汉武帝时封建社会发展到一个高峰期,丰厚的社会财富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汉代有迷信神仙的民俗观念,所以形成了起高楼的爱好。

蝉的“居高饮清”曾经启发了汉代方士,以为仙人好楼居,于是,汉武帝才在上林苑中修建众多登高望远的台观。

这类台观是汉武帝信方士荒诞之语而“多兴台观”的原因。

这种“候神明、望神仙”之台,多极高显,然台再高,神仙也永远不会下降人间,而帝王却把地上的宫殿升到了天上。

上林苑中这类天宫楼阁、飞阁浮道之属,建筑构架已经相当复杂,开辟了神仙思想的一种建筑形式,对后世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 人造的蓬莱仙境及园林中山水体系的确立
相传在我国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3座仙山。

其中有仙山楼阁、珍禽怪兽、奇花异草及长生不老之药,是人们神往的仙境所在。

由于汉武帝跟秦始皇一样迷信神仙方术,他做了许多努力想入海登仙山,终未成功,便在人间建了一处“仙境”,即在上林苑太液池中堆筑3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

模仿海中三仙山的做法不但开创了中国园林人工堆山造园手法的先河,而且大大提高了水体在园林景观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与山体、建筑鼎足而三的基本景观要素之一。

由此得出,汉代上林苑一方面保留了先秦宫苑的某些传统,筑有相当数量的高台;另一方面,以模仿海中三仙山为契机而大大提高水体的地位,显然更带有新的时代特色。

3 上林苑的造园手法
西汉时期,苑囿的游赏功能逐渐强化,“体象天地”、“天人之际”的思想在上林苑的造园中有了更为突出的体现,造成了园林从最初对自然事物单纯的组合演变为对自然的效法。

众所周知,山、水、植物和建筑是园林构成的四大基本要素,与之相对应,叠山、理水、动植物搭配和建筑营造就成为上林苑4个最重要的造园手法。

3.1 叠山
西汉时期,蓬莱神话盛行,上林苑开了模仿海中三仙山的表现形式的先河。

上林苑中所筑的台或三山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都可视为人工叠山的雏形。

随着游赏逐渐成为园林的重要功能,叠山形式由单纯的土山发展为筑土和构石相结合,使之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上林苑中叠山这种造园方式,造型丰富,有着深远的层次和复杂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了景观价值,开了魏晋自然山水园的先声,在造园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3.2 理水
水体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园无水不活,山无水不秀。

西汉时期的上林苑中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沼作为附属水体,且具备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主水体,并且主、附水体间存在明确的仰承呼应关系。

如班固云:“前唐中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

数量众多、相互映衬的水面形态,而大小又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的艺术空间,丰富了园林的艺术手段,开始改变了园林迥立尘表、质实威重的风格,而代之以高下错落、起伏有致和疏密相间的和谐韵律,促进了造园要素更复杂的组合关系的出现和发展。

上林苑除过几个有名的大池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型池,宛若群星灿烂,在日光和月光的映照下,水天一色,点缀着富有传奇色彩的汉家宫阙。

3.3 动植物景观
西汉的上林苑,是在帝王划定的自然山水之中,建造具有不同娱游功能和特点的“宫苑”综合体,其可以称为是一处庞大的植物园。

既有郁郁葱葱的天然植被,又有人工移种和栽植的大量观赏树木、花草、水生植物以及少量药用植物。

为了保证个别南方植物在苑内成活,还配备温室栽培的设施,扶荔宫即为专门移植南方亚热带植物的植物园。

这座皇家植物园,南北植物皆有,园内林木繁茂,水草蔓被,芳草四野,具有亚热带的自然风光,也是一般城市植物园所不能比拟的。

上林苑也是一处皇家动物园,其中许多奇兽珍禽散布其间,供皇帝秋冬射猎。

主要动物有豪猪、虎豹、狐兔、麋鹿、牦牛、白鹦鹉、紫鸳鸯等,以及数万里之外异国他邦的动物,如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等。

除了一部分圈养外,绝大多数都散步森林草丛之中。

著名的圈养地有长杨宫中的射熊馆,长安城东浐、灞会合处的虎圈,建章宫西南的狮子圈等。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动物园,主要动物都自由活动其中,更加生机勃勃。

3.4 建筑营造
离宫别馆是上林苑中最耀眼的人文景观。

早在汉代,这里就建有章台宫、兴乐宫、信宫、极庙、甘泉宫、阿房宫等著名的宫殿。

到了汉武帝时期,上林苑的规模不但扩展了很多,宫殿台观的数目也成倍增加。

据王社教先生考究,认为汉代上林苑的宫观数量应在60座以内。

池沼水渠是上林苑的另一佳境。

战国秦上林苑中已有了人工开挖的石砌水渠,出现了“小桥流水”的园林景致。

汉代的上林苑,人工水景进一步增多,修挖了诸如昆明池、太液池、镐池、唐中池等数十处池沼。

池沼与河流之间,由人工水渠作为连接。

上林苑的宫观之间,皆有马道可以通行,开阔处亦可驰逐走马。

有大道,能通车辇,有便道和间道,亦有曲径和羊肠小道,蹬道和栈道则较少。

4 上林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贡献
西汉上林苑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其分割水面和划分空间的手法为后世所仿效。

汉代上林苑还开创了“园中园”造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
苑中有观的格调;大量运用叠山理水的园林工程手法,如挖湖堆山、引天然水系;还首创以雕塑装饰园景的艺术,这些造园技法无一不赋予园林流动的色彩和清新的灵气,奠定了园林景观的灵魂基础。

由此可见,西汉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的重要一环,皇家园林的多种类型和造园手法形成于上林苑的营造过程中。

上林苑是对秦代园林已有形式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同时又有很大的发展,典型特征之一是为苑囿及宫宅园林向山水方向转变奠定了基础。

5 结语
兴盛于西汉时期的上林苑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苑囿基本上为皇帝王侯富豪所专有,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规模出奇的大,建筑崇宏壮观严整,装饰穷极华丽;祈求长生成仙的意念在宫苑中时有反应,随之出现了众多的天宫楼阁、飞阁浮道等;造园手法上,挖大池、堆大型土石山、建高楼是主要的硬件,广植奇花异木和饲养各种珍禽怪兽成为治园的重点。

由此而论,上林苑形成了居住、临朝、游观等功能齐全的园林形式,对后世的造园运
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姓名:杜佳星
学号:1109014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