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造园艺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林苑造园艺术分析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也是我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的皇家园林。本文将从上林苑,特别是西汉时期时的园林特征、造园手法和对我国古典园林的影响等方面,对上林苑的造园艺术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此窥探上林苑在我国园林发展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深远的意义。
1 秦汉上林苑概况
上林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上林苑特指都城附近的以“上林”命名的皇家苑囿;广义的上林苑则泛指所有的皇家禁苑。本文中所述的“上林苑”系为狭义所指。
1.1 上林苑发展的地理基础
上林苑位于关中地区腹地,地貌类型丰富,其中黄土台原和河流阶地分布最广,形成了平衍坦荡、开敞高爽的地形特征。从秦岭峪口法院的浐、灞、沣、滈等多条河流从这里经过注入渭水,加之北来的泾水,构建了上林苑“八川分流、纡余委蛇”的天然水环境。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亚热带型,且较少有气候异常现象。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这一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1.2 上林苑的规模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来看,秦时期的上林苑是都城咸阳周边诸多皇家苑囿之一,其规模基本是西界沣水,东至今西安市劳动公园,北起渭水,西临镐京。汉朝建立后,把都城建在龙首原以北渭河南岸的一级阶地上。在其初期,继续沿用秦代的上林苑。汉武帝时期,把“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的大片区域划归上林苑。西汉后期,国事衰微,上林苑的规模也日渐缩小。西汉末年,政局紊乱,战争连绵,使上林苑遭受了毁灭性的劫难,其作为皇家禁苑在很大程度上已是名存实亡了。
2 上林苑的园林特征
西汉时期的上林苑,继承了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以秦为鉴,在秦的基础上形成了苑中苑的“大分散,小聚合”的布局:上林苑以苑为主,苑内建宫或苑内套苑;建章宫以宫为主,宫内建苑,奠定了上林苑园林空间组织的基础。
2.1 体象天地的宫苑格局
西汉上林苑中的宫苑以体象天地作为设计原则的例证很多,从表面上看,仿天象而立宫苑是十分荒诞的,但实际上它反映出秦汉帝国以空前庞大而又统一、完整的建筑格局为其国家象征的崭新要求,是为这种建筑格局寻找最神圣存在理由的努力。
由此可见,平面空间的巨大建筑、景观的包罗万象是西汉上林苑宫苑设计的基本前提。汉代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在形制、风格等方面虽极其丰富,但它们已完全是统一布局中的有机部分了。在上林苑庞大宫苑群中建立起统一的格局和具有统摄地位的主建筑及主建筑群,这是汉代政治观和宇宙观在园林艺术中最直接的表现。
2.2 崇楼伟阁以象仙居的造园风格
汉武帝时封建社会发展到一个高峰期,丰厚的社会财富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汉代有迷信神仙的民俗观念,所以形成了起高楼的爱好。蝉的“居高饮清”曾经启发了汉代方士,以为仙人好楼居,于是,汉武帝才在上林苑中修建众多登高望远的台观。这类台观是汉武帝信方士荒诞之语而“多兴台观”的原因。这种“候神明、望神仙”之台,多极高显,然台再高,神仙也永远不会下降人间,而帝王却把地上的宫殿升到了天上。上林苑中这类天宫楼阁、飞阁浮道之属,建筑构架已经相当复杂,开辟了神仙思想的一种建筑形式,对后世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 人造的蓬莱仙境及园林中山水体系的确立
相传在我国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3座仙山。其中有仙山楼阁、珍禽怪兽、奇花异草及长生不老之药,是人们神往的仙境所在。由于汉武帝跟秦始皇一样迷信神仙方术,他做了许多努力想入海登仙山,终未成功,便在人间建了一处“仙境”,即在上林苑太液池中堆筑3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模仿海中三仙山的做法不但开创了中国园林人工堆山造园手法的先河,而且大大提高了水体在园林景观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与山体、建筑鼎足而三的基本景观要素之一。由此得出,汉代上林苑一方面保留了先秦宫苑的某些传统,筑有相当数量的高台;另一方面,以模仿海中三仙山为契机而大大提高水体的地位,显然更带有新的时代特色。
3 上林苑的造园手法
西汉时期,苑囿的游赏功能逐渐强化,“体象天地”、“天人之际”的思想在上林苑的造园中有了更为突出的体现,造成了园林从最初对自然事物单纯的组合演变为对自然的效法。众所周知,山、水、植物和建筑是园林构成的四大基本要素,与之相对应,叠山、理水、动植物搭配和建筑营造就成为上林苑4个最重要的造园手法。
3.1 叠山
西汉时期,蓬莱神话盛行,上林苑开了模仿海中三仙山的表现形式的先河。上林苑中所筑的台或三山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都可视为人工叠山的雏形。随着游赏逐渐成为园林的重要功能,叠山形式由单纯的土山发展为筑土和构石相结合,使之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上林苑中叠山这种造园方式,造型丰富,有着深远的层次和复杂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了景观价值,开了魏晋自然山水园的先声,在造园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3.2 理水
水体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园无水不活,山无水不秀。西汉时期的上林苑中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沼作为附属水体,且具备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主水体,并且主、附水体间存在明确的仰承呼应关系。如班固云:“前唐中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数量众多、相互映衬的水面形态,而大小又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的艺术空间,丰富了园林的艺术手段,开始改变了园林迥立尘表、质实威重的风格,而代之以高下错落、起伏有致和疏密相间的和谐韵律,促进了造园要素更复杂的组合关系的出现和发展。上林苑除过几个有名的大池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型池,宛若群星灿烂,在日光和月光的映照下,水天一色,点缀着富有传奇色彩的汉家宫阙。
3.3 动植物景观
西汉的上林苑,是在帝王划定的自然山水之中,建造具有不同娱游功能和特点的“宫苑”综合体,其可以称为是一处庞大的植物园。既有郁郁葱葱的天然植被,又有人工移种和栽植的大量观赏树木、花草、水生植物以及少量药用植物。为了保证个别南方植物在苑内成活,还配备温室栽培的设施,扶荔宫即为专门移植南方亚热带植物的植物园。这座皇家植物园,南北植物皆有,园内林木繁茂,水草蔓被,芳草四野,具有亚热带的自然风光,也是一般城市植物园所不能比拟的。
上林苑也是一处皇家动物园,其中许多奇兽珍禽散布其间,供皇帝秋冬射猎。主要动物有豪猪、虎豹、狐兔、麋鹿、牦牛、白鹦鹉、紫鸳鸯等,以及数万里之外异国他邦的动物,如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等。除了一部分圈养外,绝大多数都散步森林草丛之中。著名的圈养地有长杨宫中的射熊馆,长安城东浐、灞会合处的虎圈,建章宫西南的狮子圈等。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动物园,主要动物都自由活动其中,更加生机勃勃。
3.4 建筑营造
离宫别馆是上林苑中最耀眼的人文景观。早在汉代,这里就建有章台宫、兴乐宫、信宫、极庙、甘泉宫、阿房宫等著名的宫殿。到了汉武帝时期,上林苑的规模不但扩展了很多,宫殿台观的数目也成倍增加。据王社教先生考究,认为汉代上林苑的宫观数量应在60座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