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 徐志摩 新格律诗

合集下载

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美在哪里

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美在哪里

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美在哪里《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名篇,这首诗是很美的。

关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美在哪里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欢迎大家阅读。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美闻一多在《诗的格律》里提出了被人们概括为“三美”的新诗格律理论:音乐美――音节,或称节奏,是指诗歌中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语音现象,它是闻一多新诗格律的核心。

他认为,“诗的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

”绘画美――词藻,是指诗歌色彩与绘画形象。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是指诗歌中诗节布局均匀对称,诗句整齐划一。

首先来说说绘画美。

《再别康桥》第二节中出现的“柳”是第一个重要意象,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作为承载留别之情的物象出现,恰与《再别康桥》要表达的对故地的留恋之情相符,作为长读中国古诗的读者,我们很容易被这第一个意象俘虏,在柳枝缠绵的美景中陷入留恋不舍的情绪中。

而徐志摩在这个意象上投注的心思远远超过柳本身的寓意,他将柳比作新娘,顿时赋予了本身婀娜多姿的柳树更多的娇艳柔美,在夕阳的金光灿烂之下,柳树的身姿同波光里的倒影交相辉映,犹如梳妆镜前盛装的新娘,这个光彩夺目的场景作为回忆中的第一个画面,令人沉醉。

除此以外,“新娘”这个喻体还有更值得玩味的地方,若是为了表现娇艳柔美,比作“美人”不可以吗?为什么偏偏是新娘?这里面有更为强烈的爱恋,诗人对剑桥大学的深情,恐怕唯有以新郎对新娘的爱,方可比拟吧,与第一个场景中灿烂妩媚的形象不同,第二个场景着意突显的是水草的油润舒展,不为惊艳夺目,只求逍遥自在,“软泥上的”“油油的”“柔波里”这些修饰语加重了水底青荇柔软的特质,除了在视觉效果上令人感到舒适愉悦之外,自由飘动的水草也容易令人理解诗人身处母校,犹如孩子在母亲的怀中一般恣意快乐,因此“青荇”这个意象与“柳”一样,兼有美化视觉效果和抒情两方面的作用。

诗歌的第四五节可以合为一个场景,诗人撑着长篙,在榆阴下的潭水中漫溯,由彩霞满天的黄昏时分,直到夜幕上张满了星辉。

比较闻一多与徐志摩作品创作的异同

比较闻一多与徐志摩作品创作的异同

比较闻一多与徐志摩作品创作的异同如果说闻一多先生是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奠基者,那么徐志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和努力实践者.闻一多和徐志摩同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为现代新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和杰出的成就.但他们在创作中风格迥异,特色各具.闻一多的诗歌,是格式的均齐,节奏鲜明;徐志摩的诗歌,是音节的整齐和变化,是荡漾的旋律。

一、论诗律创格徐志摩和闻一多同倡新诗格律化,但其创格追求却并不完全相同。

闻一多强调整齐字句是调合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徐志摩则强调诗感跳动和血脉流转构成诗形。

徐志摩诗作没有闻一多严谨,但诗却和音节波动互为因果。

徐诗轻灵而不失自然,闻诗沉郁却也蕴藉,都是复杂的金银盾。

闻一多对徐志摩之死失语的表象背后,是因诗学追求之差异而有所攻讦。

徐志摩所爱者是移情别恋、罔顾道德和舆论、追求自由与美的女性。

闻一多所爱者则是祖国和人民,为了人民自由和美好,甘愿赴汤蹈火,面对手枪毫不畏惧。

虽然两人最终都为自己的追求献出生命,但徐志摩之死留给后人无尽话题和唏嘘,闻一多的牺牲则让人永远赞颂和铭记。

二、论艺术形式三、闻一多主张诗歌要有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但就其个人来讲,更重视诗歌的建筑美,即诗行整饬。

拿他的《发现》做个例子,“建筑美”在本诗中不表现为“节的匀称”(全诗只有一节),而表现在“句的均齐”上,全诗十二行,每行基本上都是十一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

四、相比较而言,徐志摩则更多的追求诗歌的音乐美,即诗歌的韵律和谐。

例如他的《偶然》,韵律和谐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用韵的安排上,每节中九字的诗行押一个韵,五字的诗行押另一个韵,使得诗歌语言显得“血脉贯通”,读来琅琅上口;在音尺的使用上,九字诗行有四个音尺,五字诗行有两个音尺,二字尺与三字尺的安排也有变化,这使得本诗具有了一种流畅而又深沉的旋律。

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

4新月诗派徐志摩

4新月诗派徐志摩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二、徐志摩(1897-1931)
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在剑桥留学时形成人生理想,
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和信 仰,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生形 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 美的女子的自由结合。 诗集:《志摩的诗》(1925) 《翡冷翠的一夜》(1927) 《猛虎集》(1931)《云游集》 (1932)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1931《诗刊》
闻一多《也许》(葬歌)
也许你真是哭的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苍鹭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攒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许惊醒你, 我吩咐山灵保护你睡,
也许你听着蚯蚓翻泥, 听那细草的根儿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主张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1、反对郭沫若直抒胸臆的表达方 式。
2、写作诗歌要用理性节制情感, 不让感情无端泛滥,如闻一多《也 许》。
3、诗歌应该做到蕴藉含蓄,有鲜 明的形象性,如徐志摩《雪花的快 乐》。
4、诗人应该与现实拉开一定距离。 5、承续中国传统诗歌“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和之美。
主张三:“和谐”与“均齐”:诗 歌“三美”

新月派代表诗人(优秀7篇)

新月派代表诗人(优秀7篇)

新月派代表诗人(优秀7篇)徐志摩新月派篇一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

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新月派《再别康桥》篇二《再别康桥》一诗中,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解析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篇三解析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闻一多徐志摩

闻一多徐志摩

徐志摩诗歌
1922年回国,新月社活动,1926年《晨报副刊》专 栏《诗镌》问世,发刊词徐志摩表明要把新诗当 作一件认真的事做。 1925年《志摩的诗》 1928年《翡冷翠的一夜》 1931年《猛虎集》 1932年《云游集》(由陈梦家编整) 徐志摩诗歌影响最大: 一、凭借敏锐的语言感觉力,运用现代化的语言, 主要是口语,也有土白写实,使诗富有节奏感和 旋律感。 二、在诗体格式上作出大胆的多方面的尝试,为新 诗寻找合适的格式,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 • • •
• • • •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徐志摩生平与创作1897——1931
• 林徽因(1904— 1955)原名林徽因, 新月派才女之一。 她曾留学英美,兼 通中西文学,又深 谙绘画、戏剧和雕 刻,又是一位著名 的建筑师
• • • • • • • • • • • •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名眉,江苏常州武进人氏。陆家乃常州书香望族,其父前清举人, 后入日本帝国大学深造,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得意弟子,回国后从 事外交工作。 小曼自幼饱受琴棋书画熏陶,聪慧美丽,多才多艺,曾就读北京法 国圣心学堂,英法文俱精通流利;舞跳得好,交际场上一枝花;唱 一口好京戏,是当时北京名票;擅长绘画,颇得名家称赏;文笔漂 亮,写过小说,还和徐志摩合作过剧本。 天生丽质,清秀端庄,朱唇皓齿,婀娜娉婷,举措既得体,言语又 温柔,仪态万方,无与伦比。 1920年奉父母之命,嫁无锡人王赓,也是徐志摩朋友,新月社成员。 早年毕业清华,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入西点军校, 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能文能武,其婚礼曾轰动一时。 1925年底与王赓离婚 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一时间陆小曼成为徐志摩诗情世界灵感的来 源。《多谢天》《我有一个恋爱》《鲤鱼》《天神似的英雄》《雪 花的快乐》

结合作品对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

结合作品对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

徐志摩的诗歌除少数流露出一些消极、虚幻的情思,大多数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提倡个性解放,争取自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格调相当明朗,也比较健康。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理想的追求和乐观的信念。

他的关于"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的理想,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物。

在《婴儿》里,"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业的出现,/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为要寻一个明星》、《我有一个恋爱》、《无题》等抒发了作者对这一理想执着的追求。

在这些诗篇中,闪耀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诗魂。

(二)对军阀统治下黑暗现实的暴露与诅咒,对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

在《灰色的人生》中他写道:民间是"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役的,懦怯的,丑陋的。

"他的一些诗具体描写了这景象。

《盖上几张油纸》写寒冬中贫苦母亲只有几张油纸,掩盖可能是冻死的儿子。

《先生!先生!》一诗,对追逐飞奔的车子,并向车上先生求乞而无所得的女孩,表示了怜悯之心。

还有《太平景象》、《大帅》等是揭露军阀战争罪恶的。

《庐山石工歌》则歌唱出劳动者粗犷雄浑的劳动歌声,认为这是痛苦人间的呼吁。

这些诗篇确实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尽管其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局限,在写法上,这一类诗与他大多数抒情诗不同,比较严峻、写实。

(三)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反封建倾向的爱情诗。

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他的诗创作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最有特色。

这些诗歌唱纯真的爱情,委婉优美。

他的爱情诗,大多是诗人民主主义的理想在爱情生活上的投射,如《我有一个恋爱》、《雪花的快乐》、《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等篇,就是披着恋爱的外衣,歌咏着他怀抱的理想。

这些诗篇包含着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因素,既热烈又严肃、真挚、自然,没有矫揉造作之弊,但也有个别作品,格调不高。

新月诗派论:闻一多、徐志摩

新月诗派论:闻一多、徐志摩

新月诗派论:闻一多、徐志摩作者:黄昌勇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到20年代中期,结束了初期的强劲,进入了一个消歇的阶段,新诗人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新的美学风范的追寻与建立,目的是让新诗的发展向新的路途掘进。

面对五四草创时期的白话自由诗、创造社等掀起的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暴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探索值得关注:一是前期象征诗派,二是被史家称为格律诗的新月诗派,三是新起的革命诗派。

新月诗派就是这三股诗潮中引人关注的一脉。

关于新月诗派的存在应当是不争的定论了,但是这一流派的起止点的界定则说法不一,历史文献告诉我们,新月诗派形成的标志当是1926年4月1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等以清华文学社同仁为主干创刊的《晨报·诗镌》,此后又以《新月》为集结,延续到30年代初的《诗刊》,走过了它的前期发展阶段。

从30年代初到抗战爆发,以新月新人为主体,以较为松散的形式形成了新月的后期阶段。

但是,在论述新月诗派时,人们往往将诗派形成前后及其发展的不同时期的诗学观念及其创作上的特征一起进行论述,导致了对这一诗派特征认识的歧异(1),我认为,在《诗镌》创刊的前后新月诗人大都完成了新的美学观念的转换,也正是这变化了的美学新景观构成了前期新月诗派的标志性特征。

新月诗派是以创作的实践来展示他们的美学追求的,比较而言,在理论上贫弱一些,但是,新月依然有其明显的理论探讨,就前期而言,一方面是以闻一多、饶孟侃为主要代表的格律理论的倡导,另一方面是以徐志摩、梁实秋为主要代表的一般文学理论的铺垫。

新月诗人在流派形成前后诗美观念的转化,也集中地从这两方面展示出来。

徐志摩在类似宣言的《诗镌·诗刊弁言》中大体吐露了新月同仁的共同主张:一是关于新诗的创格,即各种新格式和新音节的发现;二是强调艺术创作中的人工的重要。

如果说徐文开宗明义尚不清楚的话,那么其他诗人则都明确标举对格律的追求了。

饶孟侃、闻一多先后在《诗镌》上发表的《新诗的音节》、《诗的格律》等文章,在理论上也都对格律进行了讨论。

闻一多、徐志摩对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

闻一多、徐志摩对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

闻一多、徐志摩对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
闻一多在1926年5月的《晨报副刊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徐志摩在《诗镌弁言》中宣告:我们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

……构造适当的躯壳,这就是诗文与各种美术的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现;我们发现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现。

闻和徐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探索着诗歌格律化的道路。

如:《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如果我们阅读这首诗有足够的细心,就会发现其中也有作者对三美主张的实践:
音乐美:押韵(泪、对,我、火,喜、你,风、胸,息、你、里)、句内标点的跳跃性;
绘画美:血泪、火、青天、赤胸(色彩的鲜明和强烈的对比);
建筑美:全诗12行,每行11个字。

徐志摩的诗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也可以用同样的
方式来分析。

(可具体展开分析)
分析诗歌关键在于每个人的感悟。

可以反复、仔细地多读几遍,然后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入手。

[闻一多、徐志摩对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

新月派简介

新月派简介

新月派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其中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情节。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它可以说是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他们回到自我内心世界,特别强调抒情诗的创作,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由此也就形成了新月派诗歌,新月派诗歌以闻一多与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试图为新诗的“规范化”确立美学原则。

艾青、新月派理论主张

艾青、新月派理论主张

艾青、新月派理论主张一、谈新格律诗派的诗美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

新诗格律化理论上的积极建设者是闻一多,他以“诗歌三美”的主张进行建设,即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是对新诗发展的规范,是形式上的要求。

闻一多对推进新诗格律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月社在新诗格律化的创作实践中也有创作,闻一多的第二部诗集《死水》即是严格按照“三美”主张创作的,让人们看到了新诗格律化的样子,起到了示范作用。

徐志摩更是以积极的创作对新诗格律化进行探索,在结构的完美、音韵的动听、节奏感的明显方面有完整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新诗格律化更好的局面。

闻一多严谨有余,鲜活不足;徐志摩轻飘有余,严谨不够。

新月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诗的规范化,对新诗在艺术形式上的要求提出明确的积极的看法,这对中国现代新诗健康发展是重要和必要的。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除此之外,诗作采用的生动的口语,新颖的比喻,古诗中常用的顶针修辞法,丰富了新格律诗的内蕴。

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成就和独特贡献:抒写性灵的率真、纯挚;追求意象的新颖、美妙;讲究和谐的音节、韵律;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意象美、音乐美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提高了“五四”新诗的美学品位和读者的欣赏水平。

二、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

艾青把现实主义精神当做自己诗歌创作的原则,同时也不拒绝其他文学潮流中的艺术精华。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艾青在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创造性综合的过程中,以兼具理想精神的革命现实主义为底色,而在感受和表现方式上,则较多地借鉴了现代主义,从而形成了一种可称为现代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达到了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

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黄昏》首段


《 春之末章》首段

2、爱国主义的深情 《太阳吟》
太阳啊——神速的金鸟—— 太阳! •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 北京城里的官柳裹上一身秋了吧?
• 闻一多认为典型的音尺长度是“二字尺”和“三字尺”, 他最
• 欣赏的是全诗统一为每行四个音尺。在实践中他最推崇自
• 己的《死水》形式: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 /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闻一多说,这诗“每一行都是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
《红豆篇》是一组诗,42则,表达一种相思之情,诗前题有
“此物最相思”。


相思着了火,

有泪雨洒着,

好烧得好一点;

最难禁的,
是突如其来
赶不及哭的干相思。
闻一多吟咏自然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将自然人格化,咏春 吟秋的各三首《春寒》、《春之首章》、《春之末章》、 《秋色》、《秋深了》、《秋之末日》,还有《小溪》、 《稚松》、《雪》等都有这一特点。 《秋之末日》: 奢豪的秋,自然的浪子哦!
……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you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新月派诗歌资料

新月派诗歌资料
啊!诗人底花呀!我想起你, 我的心也开成顷刻之花, 灿烂的如同你的一样;
我想起同我的家乡, 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 我的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
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吹得落英缤纷, 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一九二二年美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城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学者,在文字学、《诗经》、《楚辞》、
《庄子》、乐府诗、唐诗、中国古代神话 方面最为成就。 清华读书期间,绰号“东方老憨”。
诗歌创作分两个时期:
1、前期:以诗集《红烛》(1923)为代表, 浪漫主义的风格。
2、后期:以诗集《死水》(1928)为代表,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兼而有之。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 紫,……
剪秋萝似的小红菊花儿; 从鹅绒到古铜色的黄菊; 带紫茎的微绿色的“真菊” 是些小小的玉管儿缀成的, 为的是好让小花神儿 夜里偷去当了笙儿吹着。
大似牡丹的菊王到底奢豪些, 他的枣红色的瓣儿,铠甲似的 , 张张都装上银白的里子了; 星星似的小菊花蕾儿 还拥着褐色的萼被睡着觉呢。
散文集4部:《落叶》(1926),《巴黎 的鳞爪》(1927),《自剖》(1928), 《秋》(1931);

现代文学-闻一多等

现代文学-闻一多等
1、寄情于某一物象或某一情景(《秋 夜》、《雪》、《好的故事》)。
2、直接描写现实,隐含自己的情感 (《颓败线的颤动》)。
3、运用一定的情节(《复仇之二》、 《过客》)。
4、运用奇特的想象(《死火》、《死 后》、《影的告别》、《墓碣文》)。
鲁迅自己说过他为三种人写作:“奔驰的猛 士”、“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 年”、“自己的敌人”。
3、努力实践自己提出的“三美”的主张(《死 水》是最完美的代表)。
注意前后期的区别:《红烛》仍然是自由体, 《死水》才属于新格律诗。
徐志摩的诗
主要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
一、内容:1、对光明的追求,许多诗表 现了对光明的热烈向往、热情期待、不 畏艰难寻求光明的精神以及找不到光明 以后的失望、悲观、颓丧的心理。
二、《野草》的主要内容
1、抨击世俗社会的种种丑态及现实政 治的黑暗。
2、寄托自己在暗夜中与旧势力搏斗、 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和情感。
3、某些作品也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高潮 过后鲁迅思想的矛盾、彷徨,精神 的孤寂、苦闷,以及为摆脱这种困 惑所进行的思索。
三、《野草》的象征主义艺术手法
可分为几种情况:
光明的本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自由、 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
《为要寻一颗明星》、《海韵》、《我不 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2、对现实的不满:揭露军阀战争的丑恶 (《大帅》、《太平景象》),同情下 层人民的苦难(《盖上几张油纸》、 《叫花活该》)
3、歌唱纯真的爱情(《雪花的快乐》、 《落叶小唱》、《云游》等)。
3、对文学与革命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
4、用旁敲侧击的手法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 进行了揭露和讽刺。

比较徐志摩和闻一多诗歌的异同

比较徐志摩和闻一多诗歌的异同

比较徐志摩‎和闻一多诗‎歌的异同:同:1、都是实践新‎格律体的新‎月派诗人,坚持新诗创‎作要符合“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在“三美”中,都很重视音‎乐美,讲究韵律和‎谐。

闻《死水》音尺十分规‎则,都是一个三‎字尺加三个‎二字尺,押韵并且每‎节换韵;徐《偶然》AABBA‎式的韵尾,《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每节尾为依‎洄、迷醉、光辉、伤悲、心碎、光辉,押韵和谐。

3、都善于准确‎使用意象表‎达诗歌内涵‎,如闻《死水》用肮脏绝望‎的“死水”来比喻满目‎疮痍的祖国‎,《忆菊》用菊花比喻‎如花的祖国‎。

徐《为要寻一颗‎明星》用明星来象‎征理想,《偶然》用云和黑夜‎中船只来象‎征与爱人的‎短暂相逢。

异:1、表达方式上‎:闻更注重唯‎美的表达;如《死水》中用唯美的‎方式以美写‎丑来写死水‎,“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忆菊》中把美丽的‎菊花喻为祖‎国;又如《也许》中“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也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将女儿死后‎的世界描写‎得温柔美好‎;而徐多以爱‎情为中介表‎现,如《我有一个恋‎爱》和《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中都是用所‎爱的对象来‎象征理想;《为要寻一颗‎明星》中,“明星”也不是爱人‎而是他的“单纯理想”;2、闻更注重绘‎画美,讲究词藻的‎鲜明色彩;如《死水》中“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如《忆菊》中的“插在长颈的‎虾青瓷的瓶‎里/六方的水晶‎瓶里/钻在紫藤仙‎姑篮里的菊‎花”。

徐多选择平‎实丰富、清新明丽的‎语言。

如《沙扬娜拉一‎首》中的“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如“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3、闻的语言多‎晦涩,雕琢词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李白之死》和《剑匣》、《西岸》等长诗中多‎晦涩,“但群松舞着‎葱翠的干戚‎”徐多平易,选字随意平‎和。

浅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

浅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

浅析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摘要: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唯美诗人,他倡导的新诗格律理论对中国诗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人们对他的新诗格律理论内涵的简要概括。

余光中《乡愁》的形式十分雅美,体现出结构美、音乐美、词藻美的和谐统一,因而它在形式上继承并践行了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诗学观点。

关键词: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格律;风格;节奏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01-02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由于他追求艺术上的严谨,在继承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特质的同时,吸收了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弗莱契诗歌上的艺术特征而提出并倡导新诗创作要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使得他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等特点。

进而以及综合灵活运用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所营造臻致的思想性、艺术性交汇融合的艺术效果。

诗集《死水》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激愤、或悲痛、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些都是诗人在“三美”诗学理论主张下内容与形式高度结合的成功试验。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重要代表性作品。

它不仅以深刻丰富的意象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强烈精神诉求,而且在诗歌形式上体现出结构美、音乐美、词藻美的和谐统一,有效地助成了诗歌内在的哀婉情韵。

因此,笔者认为,《乡愁》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它在形式上继承并践行了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观点。

一、余光中《乡愁》的形式美在《乡愁》里,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局部的反讽
• 所谓局部的反讽在此是指语言方面的反讽, 例如把丑的说美,以美来衬丑,表面上好似 赞美,但实质上深层次上却是诅咒。
• 局部的反讽主要用在诗作中间的三小节: •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 • • • • • • • • • •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三
美”
绘画的美 建筑的美 音乐的美
(三)闻一多的实践:以《死水》 的第二节为例

• • •
也许 / 铜的 / 要绿成 / 翡翠, 铁罐上 / 锈出 / 几瓣 / 桃花, 再让 / 油腻 / 织一层 / 罗绮, 霉菌 / 给他 / 蒸出些 / 云霞。
• A、每句有4个音尺:3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每行字数一样多,
向它吟咏而逐层深入。始则流露责怪,继则乞求,
再而与之产生身世相同之感,向它倾诉衷肠;最后, 由于归期遥遥,又无可奈何地把它认作家乡。

• • • • • • • • • • •
洗衣歌
年去年来一滴思乡的泪, 半夜三更一盏洗衣的灯… 下贱不下贱你们不要管, 看那里不干净那里不平, 问支那人,问支那人。 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 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 贪心的油腻和欲火的灰, 你们家里一切的脏东西, 交给我——洗, 交给我——洗。
• 把铜锈铁锈说成翡翠桃花、把油污霉菌说成罗绮云
霞、称脏水为珍珠、誉蛤蟆丑陋的叫声为歌声,这 都是反语,语言的表层意义语深层意义构成反差。
• 局部的反讽使《死水》通篇反语,诗人以美好的词 语去形容死水的表象,构成外观与实质的差异,从 而表达了对黑暗腐朽势力的痛恨,进而从反面表达
了自己对祖国的爱。
•2、整体的反讽
他感到了失望,诗人以愤懑与悲愤 表达了这种失望。
• •
• • • • • • • • • • •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 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 A、通篇以赞美的口吻来表达对邪恶势力的 愤恨。 • B、以厌恶、痛恨之情表达对祖国的爱与期 待。
• 在全诗的开头,诗人说“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 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在全诗的末尾,诗人又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
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是 否意味着诗人将弃祖国于不顾,而任其腐败呢?
•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 作者对于祖国的思念的三个层次:
• A、责怪太阳(一二节) • B、向太阳提出请求(三、四、五、六) • C、先是以太阳为知己,最后诗人把太阳认作家 乡(第七节至完)
• 全诗层层推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思 念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控诉了金元帝国的罪恶。
• 构思新颖,想象奇特,把太阳拟人化后缠绵反复地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

• • • • • • •

• •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歌
(现代格律诗)
• 第一节 闻一多的《死水》及其他
蜜 月 中 的 闻 一 多
闻 一 多 在 美 国
中 年 闻 一 多
一、生平及其他
• 闻一多(1899-1946),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陈家大岭
人。生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幼时爱好古典诗词和美
术。
• 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
• • • • •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 • • •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 • •
• 闻一多:只有郭沫若的《女神》“配称新诗”,但也犯有当 年一般新诗人的“欧化的狂癖”,“不独形式十分欧化,而 且精神也十分欧化”。(《<女神>之地方色彩》)
(二)“三美”构想
• 视觉方面:
• 绘画的美:词藻的美,包括色彩的鲜明与谐调,


富于形象感等
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听觉方面:
• • 音乐的美:包括音节或音尺、停 顿或节奏;韵 脚;平仄 等)
样,水面漂浮的油腻像罗绮,蒸腾的霉菌像云霞。
• 喑喻没有“像……一样”,“像……似的”之类标志词, 喻体与本题直接用动词连接。
(二)反 讽
• 关于反讽:反讽是使语言的表面意义与其深
层意义和实际内涵构成反差、对比的一种艺 术手法,“言此意彼”,往往“此”与“彼”
的意义相反。
• 例如,有人对阿Q说“阿Q真能干”,此时阿Q正在 墙角晒太阳,他已失业多天了,闲人说他能干实际 上说他无能。
•解
读:
• A 诗人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呼天抢地喊出
了悲痛的声音 • B、接下来诗人用三句话概括了祖国的现实
和自己对现实的感受
• C、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与痛苦
三 闻一多的“三美”诗歌主张
(一)“三美”诗歌主张提出的文学背 景
早期诗歌创作的不良倾向:散文化,散而无章
• 俞平伯:“诗坛有‘随风倒’”,群相响应的现象。 • 杜 衡:“做诗道行狂叫,通行直说,以坦白奔放为标榜”。
• 他是诗人:两本诗集;倡导诗歌创作的格律
化 • 是学者: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造诣极
深;
• 是斗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求民主,热爱祖国。1932年随大 学南迁时留胡子;留学阶段对当地美国人对
中国人的歧视表现了万分的愤怒;民主战士
李公朴被杀,他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追悼会, 发表《最后一次演讲》:“一个人倒下去, 千百万个人站起来”。——当晚被杀,1946 年7月15日,仅活48岁。
• 对待诗人的态度我们有两种理解:
• 一、诗人以愤激、决绝的态度表达自己对祖国的 深爱——以恨示爱。诗人的这种态度正是“爱之 愈深,恨之愈切”心理或情感的具体表现。 • 二、诗人对邪恶、腐败的诅咒,也是诗人对未来
世界的期望。
第二节 徐 志 摩 的 诗 及其他

一、生平及思想
• 1、简 历
• 先代读书,其父经商
(一)隐喻(象征)与对比
• 1、隐喻(象征):诗人创
造了一个沉滞、死寂、腐败、杂乱、的死水
世界,用以象征或隐喻黑暗落后、多灾多难
的旧中国。
• 沉滞、死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
起半点漪沦
• 腐败:“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 杂乱:水面漂浮着油污与泡沫,水中浸泡着破铜烂铁、
剩菜残羹,蚊虫在水上飞舞,蛤蟆在水中鸣叫……
• 诗作人告诉人们:中国洗衣工人虽然
从事的是“下贱”的职业,但他们的灵魂是干净的、
高尚的;而某些所谓的“上等人”虽然穿上了白净
的衣服,但他们从肉体到灵魂都是丑恶的——穷兵 黩武,淫乱欺诈;洗衣工思念家乡,盼望祖国的强 大。
2、(归国后)对祖国 的失望与希望
• 在国外的美好的梦想与归国后所见 的现实的丑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 “先生,可怜我一下吧,善心的先生!”
• “可怜我的妈, • 她又饿又冻又病,躺在道儿边直呻—— • 您修好,赏给我们一顿窝窝头,您哪,先生!”
• “没有带子儿,”
• 坐车的先生说,车里戴大皮帽的先生——
• 飞奔,急转的双轮,紧追,小孩的呼声。 • 一路旋风似的土尘, • 土尘里飞转着银晃晃的车轮—— • “先生,可是您出门不能不带钱您哪,先生。”
• 17岁入北大学政治,后拜梁启超为师。后入美留学。
1919年获哥伦比亚政治硕士学位后,入伦敦剑桥大 学为研究生,想从罗素为师未遂。 • 徐志摩是大学教授,新月社创始人……
•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名门望族之女,出
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但受西方 教育和现代思潮影响的徐志摩对于象张幼仪这样的一个 传统女性却很难认同,自她嫁入徐家,从没有正眼看过 她。

整 体 对 比:
的东西构成一个整体,两个不同的整体或世
界形成鲜明的整体对比,凸现了死水世界的 腐败与丑恶。
• 所有的美好事物构成一个整体,所有的丑恶
• 《死水》的对比与比喻紧密的结合
• 主要使用了暗喻:“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
几瓣桃花;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 ——也许铜锈绿得像翡翠一样,铁罐上的铁锈像桃花一
• 浪子徐志摩经历过的女人有:张幼仪、林徽因、
凌叔华、陆小曼、韩湘眉 ………………
林 徽 因

林 徽 因

• 陆 小 曼 照 片
陆 小 曼 照 片

• 2、思想与信仰
• 哲学方面:
• 哲学方面主要受尼采、罗素、华兹华斯、笛卡尔等西方 名人的影响。 • 1、人道主义:
• 2、“单纯信仰” :

隐喻关系
本体或喻的 旧中国 动荡腐败混乱
• 喻体或喻矢 • 死水世界 • 脏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