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 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知识点
高考小说知识点高考中,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部分,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惑和棘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小说阅读,下面就来梳理一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高考中常常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心理等。
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的评价等方面来把握人物形象。
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的勤劳善良与命运的悲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她一次次的讲述阿毛的故事,我们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2、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高考可能会考查情节的概括、情节的作用以及情节的合理性等。
情节的作用主要有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等。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寻仇、草料场被烧等情节,一步步将林冲逼上梁山,展现了他从隐忍到反抗的性格转变。
3、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社会环境描写则能反映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
在《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众人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二、小说的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
主题的表现往往是含蓄的,需要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分析来领悟。
比如《边城》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纯净的湘西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1、叙述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能让读者了解故事的全貌,有限视角则更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2、叙述人称常见的有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人称能使读者产生亲切感,第二人称增强与读者的交流,第三人称则更客观全面。
不同的叙述人称和视角会对小说的表达效果产生影响。
四、小说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能使小说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描写手法包括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细节描写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备考策略及知识点梳理+课件54张
考情分析
1.选文特点
2.考查题型
3.考查趋势
一.选材上:充分体现全面育人的鲜明
导向,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体 每篇小说阅读设置四道试题, 一.设问指向越来越具体细
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 其中一道选择题考查小说的
致,全面考查对文本的理
国文化自信的命题意识。致力深耕红 思想内容和考生对于小说艺
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不仅可以使文理通顺,情节自然,
还能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峰回路转,具有独特魅力。照应的作用是能使情节
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蓄势 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使情节具有合理性。运用铺垫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 铺垫 好的铺垫,步步发展,引人入胜,能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
主要包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两种,常常与反衬并用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某一事物,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的特点及其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或褒扬,以
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 抑扬
先扬后抑: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说其“好处”,在读
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处”转而揭示其害处,由“赞美”转为指责
按风格分
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 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
一.常见类型
二.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 生活的文学体裁。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三要素
名称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主题
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进行描写。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必备知识梳理【小说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骨架)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依托)深刻的主题意蕴(小说的灵魂)精妙的写作技巧(小说的手段)【何为小说的“真实”】尽管小说设定的具体环境是虚构的,但这个环境依然是我们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真实反映。
尽管小说叙述的情节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情节是符合事理逻辑的,具有真实性。
尽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具有真实性。
最后,小说的情感是真实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是真实的。
所以说,尽管小说是虚构性的文学体裁,但小说同样具有真实性。
小说的真实是艺术性的真实,小说是虚构与真实相统一的一种文体。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
请从"荒诞"和"真实" 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荒诞:①情节荒诞。
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作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②环境荒诞。
小说环境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
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中的小米开尔却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环境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
(1 点2分,2点3分)(2)真实:①塑造的人物真实。
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话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
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
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
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人物知识梳理与专练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人物知识梳理与专练考点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文本中的常考题,这一题型常常有两种命题角度:①指定语段(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②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
在具体命题时,部分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
【命题角度一】指定语段(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这一命题角度是对人物形象的局部考查,往往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描写来进行,多侧重要求考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活动。
全国卷往往在选择题中以选项形式考查对语段中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的分析。
有时会以简答形式出现。
提问方式——怎样确定是指定语段(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题?解题指导——“三结合一深入”1.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把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场合,通过人物在这个场合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制于这个场合。
如《林黛玉进贾府》里对于同一个问题——女孩子读书,林黛玉前后的回答就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林黛玉刚进贾府不知道老祖宗对女孩读书的看法,林黛玉就说了实话;后来知道了,就说了假话,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敏感,当然还有她的聪慧。
锁定了相关场合,从“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准确理解人物此时的心理了。
超然客公众号2.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或心情)描写自有作者的一番苦心,更是具有一种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
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事情的发展和结局,掌握具体人物的心理在全文描写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描写的别具匠心。
从“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或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
3.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通过人物外在的表情动作来显现。
因而我们在分析人物心理时,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分析理解人物的心理(或心情)。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所谓典型的艺术形象,指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对比烘托,欲扬先抑等等(详细鉴赏方法稍后)情节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也就是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内的行动过程。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有的作品兼有序幕和尾声。
我们要透过情节来剖析人物的性格及小说的主题。
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逆来顾受、委曲求全的性格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就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出来的。
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1、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往往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比如鲁迅《故乡》《药》开头的景物描写。
温习:景物描写的一般的作用(见本资料最后的总结)2、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如《祝福》中,鲁四老爷那阴冷的书房,对地狱的迷信、对寡妇的鄙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构成了祥林嫂生活和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社会环境。
二、小说要素鉴赏:如何鉴赏形象1.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中,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2.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
高考一轮复习之小说常见考点
③ 写景 开头
作用: 交待故事产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中间情节的作用:
补充叙述,揭示矛盾;照应上文、为下文铺垫 或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5、小说结尾的常见类 型: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感伤的。结局;令人欢喜的结局;
留空白的结局。
补叙式结局: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 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
“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 “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
地喝起来。
•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
•小说是什么?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 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历 史、武侠、科幻、动物、悬疑、现代、都市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 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霎时,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
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开端,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
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 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好像聚集了全身的力 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考点梳理
高中语文备考-小说阅读考点梳理一、技巧概念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表现手法比喻、排比、夸张、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以小见……人称运用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不同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各种描写(见人物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常用开头A.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艘的美好心灵。
小说结局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里。
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漫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一、小说阅读整体指导一、小说文体特征简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巧抓阅读技巧,快速读懂小说小说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在高考中可通过以下四步快速读懂小说。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1.梳理情节脉络是阅读小说的突破口,也是基础。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可以按照这四部分梳理情节。
2.找出线索,梳理脉络。
如2015年全国卷I《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思路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切分层次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梳理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四看:①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③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1.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知识梳理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知识梳理一、情节梳理题情节梳理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和事件。
情节梳理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2.依次概括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4.简要概括人物和事件变化的过程。
在回答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以从事件角度、人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以综合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
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梳理情节脉络、提取要点,都应做到环节清楚、条理畅达,简洁明了。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这种提问形式需要注意与前四种的区别。
在回答时,需要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和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和结尾。
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和结尾。
二、情节作用题情节作用题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和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在回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大的角度考虑。
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文章格式错误已被剔除。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在回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根据题目的显性和隐性要求确定答题方向和角度,以避免答非所问、以偏概全等错误。
此类题型的分值通常较高,因此需要注意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等要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及教考衔接整理
《阿Q正传》《边城》 1、《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 一个无名无姓、无家无业的贫苦雇农阿Q短暂的一生。作品通过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 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 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 2、学习《阿Q正传》,着重分析阿Q这样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挖掘“精神胜利法” 的内涵;从人物形象、叙述语言以及幽默、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的角度,欣赏作品 的艺术独创性。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还可以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 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3、沈从文《边城》是一篇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化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小说围绕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 翠翠,描写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也写出人性的善良美好, 也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悲凉。 4、学习《边城》,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散文化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抓住动 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把握翠翠等人的性格特征;文中有大量的风俗和景物描写,体 会这些描写的作用;还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独特人生经历,思考他为什 么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选择性必修上 《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单元学习提示 1、置身不同时代,探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感受多种多样的文化风 貌。
2、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 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3、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 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
2、海明威小说语言凝练而又精当,少有修饰,往往用朴素的语句 之间呈现场景和形象,却充满内在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高考语文备考文学文本类阅读(小说)知识梳理,建议收藏!
【导语】愿你插上⼀对有⼒的翅膀。
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甜的蜜汁所陶醉。
朝着明确的⽬标,飞向美好的未来。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考语⽂备考⽂学⽂本类阅读(⼩说)知识梳理,建议收藏!》供您查阅。
复习⽬标 1. 认识⼩说⽂体特征。
2. 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学⽣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
重点、难点 重点: 1. ⼩说三要素、⼩说的分类。
2. 初步把握⼩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法。
关于⾼考 ⾼考⽂学类⽂本⼩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说的情节、⼈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本的针对性,对考⽣⽂本阅读要求⾼,尤其是对⽂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要求更⾼;对考⽣的思维素养要求⾼,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性、清晰性,突出围绕⼈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本阅读的⾼要求,在⼀轮复习过程中⼀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放在对⽂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要作⽂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字与上下⽂的关联等。
复习任务 ⼀、认识⼩说⽂体特征 ⼩说是⽂学的⼀⼤类别,是⼀种与诗歌、散⽂、戏剧并列的叙事性⽂学体裁,它以塑造⼈物形象为中⼼,综合运⽤语⾔艺术的各种表现⼿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泛地、形象⽣动地反映社会⽣活。
1.⼩说三要素 ⽆论什么样的⼩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物、情节和环境。
⼩说都是重在写⼈物的,“⽂学即⼈学”,⼩说创作的中⼼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的⼈物形象。
⽽塑造⼈物形象⼀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定的⽣活环境,所以⼈物、情节和环境是⼩说的三要素;塑造⼈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说中的⼈物 ⼩说中的⼈物,我们称为典型⼈物;这个⼈物是作者根据现实⽣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个”,通过这样典型的⼈物形象反映⽣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
课时55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知识清单(九)情节结构一、小说文体知识(一)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写实,贵“我”,言说真诚而自由,以独特的方式表现“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则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或描绘而成的。
1.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2.小说常见主题(二)文体种类小说种类⎩⎪⎪⎪⎨⎪⎪⎪⎧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 武侠小说等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 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二、高考小说选文特点 1.微型小说(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最多千余字。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作品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情节安排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
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l、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P287五三(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于:①抓住场面:(梳理有哪些情节)②寻找线索;(由线索穿起情节)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l、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列举文本事例分析)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分条列述例子:衡水点睛大联考第三次联考《吊炕》(3)小说最后两段写了石书记与靳书记、尚书记的对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析对话的内容)结构:照应标题、贯穿全文的线索。
内容: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升华小说主题。
全国大联考第三次联考《琴弦》(2)开头三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结构:运用了倒叙,分析小说具体是如何倒叙的。
先描绘了《琴弦》这个作品的画面,再写这幅作品完成的过程。
引人入胜,设置悬念,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内容:这三段写了……,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
《摆手先生》(2)小说花了大量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交代了人物的爱好与习性,丰满了人物形象;交代“摆手先生”这个称呼的由来,呼应了文章的标题;语言上,诙谐幽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内容与结构的结合。
《老人》(2)小说以大家一齐模仿大爷说话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结构:照应上文……内容。
内容主旨:写了……内容,表达了……感情,深化了……主题。
人物形象:3、评价情节安排P287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
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作用: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解题技巧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二)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1、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五三p284人物描写的角度和作用)以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描写为切入点来分析方法并点出其作用,常用语就是“通过以上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某某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某某情感。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未的性格特征。
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
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等。
概括人物形象题与概括性格特征类似。
不过人物形象试题在答题模式上常采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到体现点。
小说塑造了一个(或A是一个)abcd的人物形象。
“……”可见其a;“……”可见其b;例题:《搪瓷缸里的温情岁月》小说中的“婆婆”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贤惠朴实,体贴人、关心人。
每天总能在丈夫一钻出矿井就笑嘻嘻地递上一杯暖胃的热水;(第6段)柔弱执着。
总为丈夫的安危担惊受怕,克服害怕走夜路的心理,坚持送水几十年;(第7段)含蓄深沉。
心里牵挂着丈夫却不言破,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丈夫的牵挂和爱。
(第9段)3、对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本题一般情况下属于主观开放性题目。
对此,一般可从以下四方面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时还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
第四、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人物性格。
第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
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描写来分析观点。
例题:《活地图》(4)活地图明知马大棒子凶残成性,仍请命上山劝降,最后惨遭杀害。
活地图的劝降是否有欠深思?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表明观点:是深思熟虑还是有欠深思。
身份:侦察班里的一名剿匪骨干,他这样做体现了一个革命者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语言:“连长,求你了……不用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了。
……我不想战友们再有啥闪失。
”为战友着想,有牺牲精神。
剿匪:芬山周围的土匪除马大棒子外,全部被剿灭,……力求劝降,彻底剿灭土匪。
与马大棒子的关系:堂兄弟,活地图认为马大棒子不至于下杀手。
(三)环境描写五三:环境描写的作用(p285)和解题思路(p287)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常见类型: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⑧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环境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象征暗示作用。
⑦对比烘托,也叫比衬。
⑧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
⑨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对于要求“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一定要明确写作对像或主体,充分利用写作技巧,力争语言生动形象,要符合小说整体的氛围特点。
(四)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主题的概括:这篇……(或文本)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精神;歌颂了(赞扬了)……品质;揭示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
主题思想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五三p287)①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结局,矛盾双方的结局: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⑤注意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给小说定性,是悲剧性的、喜剧性的还是悲喜交加的。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例子《老人》(4)作者写这篇小说有多方面的意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用文中的事例分析。
表达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的理想。
寄托热爱生活、让生活充满爱的愿望。
《吉之刀》(4)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请结合作品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人性的复杂:人性中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丑恶的一面,本文主要展示了人性凶残丑陋的一面。
作品内容:小说中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本应同甘共苦,但在利益面前,弟弟糜子不惜痛下杀手,而侥幸逃脱的哥哥也在想“如果我先醒来,被五花大绑的人就是糜子了”,充分展示了人性丑的一面。
反思:作品意在引发我们反思,希望我们摒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
(五)语言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此时一定要充分理解词语的本来义和其在文中的临时义,结合作者情感和主题来分析此时该词的意义。
如“我将吞咽这大好春色”,吞咽就应该是指尽情欣赏美好春光的意思。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语境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使用了……手法,写了……,表现了……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答题句式与诗歌鉴赏同。
注:与题目照应是常常要用的作用。
例子:《活地图》(2)小说画线处三次写到程连长的目光,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一处:程连长的眼睛直了。
(句子的内容)土匪的凶残、内心的愤怒。
二处:这个钢铁男儿眼睛竟然有些湿了。
内心的感动、活地图的朴实。
《烟花惊艳》(3)文中有三处写了“一支烟的工夫”,分别说说其作用。
《花事》小说三次写柳菲絮的心跳,扑通扑通的,每次的表现大致相同,但心情不同。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第一次,是在梦里,写她看见了成片的玫瑰花,高兴、快乐;第二次,是写她看见别人都收到了男朋友的玫瑰花,想到自己为自己订的一束玫瑰花,紧张、担心;第三次,她看见了“他”收集的剪报,知道“他”不在乎自己的容貌而更看重自己的内在,感动、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