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二章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1.干洁大气2.下垫面3.气象要素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和。

2.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辐射。

4.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夏天比冬天。

5.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根据大气中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和。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8.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9.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千米。

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1.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它与平流层温度的铅直分布有什么关系?2.二氧化碳的日年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点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为何气象学中将大气中含量并不太大的水汽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成分?4.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一、名词解释题:1.辐射2.太阳高度角3.太阳方位角4.可照时间5.光照时间6.光合有效辐射7.大气逆辐射 12 .地面有效辐射 8.光周期现象 9.长日照植物 10.短日照植物 11.温室效应二、填空题:1.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

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

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

农科⽓象学复习题(附答案)第⼀章地球⼤⽓(8分)1、⼤⽓是由⼲洁⼤⽓、⽔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洁⼤⽓:指除去⽔汽及其他悬浮在⼤⽓中的固、液体质粒的整个混合⽓体;⼲洁⼤⽓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层⼤⽓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下形成的,⼤⽓中臭氧浓度最⼤的⾼度是 20~30km 。

4、⼤⽓中的臭氧的作⽤:1)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中全部的紫外C和部分的紫外B,保留对地⾯⽣物有利的紫外A;2)同时影响⼤⽓温度的垂直分布。

5、⼤⽓中⼆氧化碳浓度⽩天、晴天、夏季⽐⿊夜、阴天、冬季⼩。

⼤⽓中的⼆氧化碳的作⽤:1)⼆氧化碳是绿⾊植物进⾏光合作⽤不可缺少的原料;2)⼆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地⾯和⼤⽓长波辐射,对地⾯和空⽓有增温效应。

6、列举⼤⽓中⽔汽的重要作⽤:1)天⽓、⽓候变化的主⾓;2)直接影响地⾯和空⽓的温度;3)⾃然界中⽔分由海洋向陆地转移的使者;4)影响动植物的⽣长发育。

7、列举⼤⽓中⽓溶胶粒⼦的重要影响:1)吸收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的太阳辐射;2)吸收地⾯长波辐射并放射⼤⽓逆辐射,缓冲地⾯的辐射冷却;3)降低⼤⽓能见度;4)充当⽔汽凝结核,对成云致⾬有重要作⽤。

8、根据⼤⽓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从低到⾼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集中了3/4以上的⼤⽓质量和⼏乎全部的⽔汽,是天⽓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2)温度随⾼度升⾼⽽降低;3)空⽓具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4)⽓象要素的⽔平分布不均匀。

第⼆章辐射(16分)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于单位⾯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以S表⽰,单位W/m2光照度:阳光在物体表⾯的照度,⼤⼩决定于可见光的强弱(P56)太阳常数:当⽇地距离为平均值时,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通常采⽤1382W/m2太阳⾼度⾓:太阳平⾏光线与地表⽔平⾯之间的夹⾓称为太阳⾼度⾓,⽤h表⽰(00<=h<=900)可照时数: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出到⽇落的总时数,以⼩时、分为单位(即昼长)⽇照百分率:是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它的⼤⼩说明阴晴情况,数值⼤说明晴天多光照时间:可照时数与暮曙光的总称(⽇出前和⽇出后的⼀段时间内,⾼空⼤⽓的散射辐射仍能投射到地⾯,称为暮曙光,持续时间⾼纬长于低纬,夏季最长,冬季最短)⼤⽓质量数:指太阳辐射路径上单位截⾯积空⽓柱的质量(在标准状况下,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所经过的路径中,单位截⾯积空⽓柱的质量称为⼀个⼤⽓质量数,是⽆量纲量)地⾯有效辐射:地⾯辐射与被地⾯吸收的⼤⽓逆辐射之差,称为地⾯有效辐射地⾯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积地⾯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净辐射,亦称地⾯辐射差额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于光合作⽤、⾊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在这个波谱区内量⼦能量使叶绿素分⼦呈激发状态,并将⾃⾝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这段波普称光合有效辐射2、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和应⽤(P36——38)3、太阳⾼度⾓的影响因素:1)⼀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位置;2)⼀天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气象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农业与气象的关系B. 农业与气候的关系C. 气象与地理的关系D.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答案:A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酸碱度答案:D3. 农业气象站通常设置在什么地方?A. 农田中心B. 农田边缘C. 农田附近的山顶D. 农田附近的河流旁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A. 温度B. 降水C. 风速D. 土壤成分5. 农业气象预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A. 提供灌溉建议B. 提供病虫害防治建议C. 提供种植时间建议D. 以上都是答案:D6. 农业干旱指数是衡量什么的指标?A. 土壤湿度B. 空气湿度C. 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D. 温度与湿度之差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灾害?A. 干旱B. 洪涝C. 冰雹D. 地震答案:D8. 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农作物产量B. 减少自然灾害损失C.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观测的仪器?B. 湿度计C. 风速计D. 土壤pH计答案:D10. 农业气象数据通常用于哪些方面?A. 农作物种植规划B. 农业灾害预警C. 农业资源管理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包括哪些?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答案:A、B、C2. 农业气象站的主要观测内容有哪些?A. 温度B. 降水C. 风速D. 土壤湿度答案:A、B、C、D3. 农业气象预报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A. 灌溉建议B. 病虫害防治C. 种植时间安排D. 灾害预警答案:A、B、C、D4.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哪些?A. 干旱B. 洪涝C. 冰雹D. 霜冻答案:A、B、C、D5. 农业气象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 种植规划B. 灾害预警C. 资源管理D. 产量预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农业气象学只研究农业与气象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绪论名词解释题:1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与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气象学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与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填空题: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与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与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单项选择题: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A、大气物理学B、地球物理学C、物理气象学D、大气科学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多项选择题: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肥力A、B、C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温度B、空气湿度C、能见度D、降水量A、B、D问答题:1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3分〕2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农业气象学》复习题绪论、大气1、名词解释:天气、气候、干洁大气。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辐射、太阳高度角、光合有效辐射。

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3、根据可照时间计算公式分析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4、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引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高山上的植株为什么相对矮小?6、不同光谱成分的太阳辐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7、何谓地面有效辐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8、影响光能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第三章温度1、名词解释: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

2、分析土壤热特性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试比较沙土和粘土、干松土壤和紧实土壤温度变化的特点。

3、地温、气温极植出现在什么时间?纬度对地温、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有什么影响?4、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是什么?5、试分析晴天条件下大气稳定度的日变化情况,由分析结果解释夏天雷阵雨常出现在午后的原因。

6、何谓逆温?在什么条件下可出现逆温?逆温在农业上有什么意义?7、某种植物从出苗到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是一定的,它在日均温恒为20℃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时间为100天,而在18℃时为125天。

如果让这种植物在25℃条件下生长50天,然后转移至20℃的条件下栽培,问该植物从出苗到开花共需多少天?其生物学零度为多少?8、育种过程中,对作物进行杂交,要求两亲本花期相遇,已知杂交品种由播种到开花,母本不育系和父本恢复系各要求大于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765℃和1350℃,试问父本播种后,母本何时播种为宜?已知父本播种后,天气预报日平均温度为25℃。

9、某作物从出苗到开花需一定有效积温,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它在日均气温为25℃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需要50天。

《农业气象学》综合复习题1

《农业气象学》综合复习题1

综合复习题第一章1. 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它与平流层温度的铅直分布有什么关系?2. 二氧化碳的日年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点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 为何气象学中将大气中含量并不太大的水汽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成分?4.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6. 根据气体的状态方程,说明当一块空气的温度比同高度上周围空气温度高或低时,这块空气在铅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7. 根据状态方程,比较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密度的差异。

第二章1. 对A、B两灰体,在同样强度的辐射照射下,A升温快得多,问在移去外界辐射源后,哪一个降温快?若A、B都不是灰体,你的结论还成立吗?2. 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大(约0.9),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率也很大(可达0.99),由此解释地面积雪时天气特别寒冷的原因。

3. 设灰体的吸收率为a,试推导其总辐射能力与温度的关系式(提示:将Kirchhoff定律与Stefan-Boltzmann定律结合起来考虑)。

4. 已知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地球表面温度平均约为300K,假定太阳表面为绝对黑体,地球表面为吸收率为0.9的灰体,试分别计算太阳和地球表面的总放射能力。

5.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6. 试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7. 根据可照时间计算公式分析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8. 当太阳赤纬为δ时,在地球上哪些区域分别出现极昼、极夜?9. 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季节交替吗?可照时间还会变化吗?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如何变化呢?为什么?10. 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植物一般原产于低纬度地区?11. 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为什么?12. 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108公里,太阳直径为1.392×106 公里,太阳常数为1367瓦?米-2,将太阳视为绝对黑体,忽略宇宙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试推算太阳表面辐射的辐射通量密度、总功率和有效温度。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

第一章〔地球大气〕练习题1、大气由、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等三局部组成。

2、在大气五个铅直分层中,对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的一层。

3、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大气中发生而形成的。

4、大气中的水汽和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红外辐射。

5、臭氧层位于km高度的大气层。

6、晕主要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六边形片状和柱状冰晶对日、月光线进展折射所形成的。

对吗.7、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辐射〕练习题1、绝对黑体对于投射到其外表的辐射的反射率为〔添数值〕。

2、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为。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主要有吸收、和反射。

4、地面反射率随地表粗糙度的增大而。

5、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的吸收辐射与放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

6、冬、夏至日的太阳赤纬为°。

春分日的太阳赤纬为°。

秋分日的太阳赤纬为°。

7、光照时间〔大于、等于、小于〕昼长。

8、地面辐射差额由负变正的时间是日落前1小时,对吗.9、大气量〔m〕越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就越多吗.10、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一定是直角吗.其计算公式为。

11、简述北半球可照时数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12、试计算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省市〔32°00′N,118°48′E〕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第三章〔温度〕练习题1、温度的是指一年中最热月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月平均温度之差。

2、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气温铅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称为。

3、当空气做绝热上升运动时,其温度。

4、大气中常见的降温过程有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绝热冷却。

5、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为。

6、以下城市中,夏季光照时间最长的是。

A、B、C、D、7、地面与近地气层之间进展热量交换最主要的方式为。

A、辐射热交换B、传导热交换C、乱流热交换D、潜热交换8、以下城市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B、C、D、9、以下数值中,气温铅直梯度为℃/hm时,气层处在条件不稳定状态。

A、-0.2B、0.3C、0.8D、1.310、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时。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有答案)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洁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外表,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外表、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外表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二、填空题:(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1)、(2)、氩和(3)。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4)。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5)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6),夏天比冬天(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3) 千米。

答案:(1)氮(2)氧(3)二氧化碳(4)紫外线(5)长波(6)低(7)低(8)水汽(9)温度(10)降低(11)平流(12)升高(13)1200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A) 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B) 气候与农作物产量关系研究(C) 农业灾害防治措施(D) 降雨的分布和降水量变化2.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和 ______两个学科的综合应用学科。

(A) 气候学(B) 生物学(C) 地理学(D) 生态学3. 以下哪项不是农作物适宜生长的气象要素?(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风速4.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______和气侯变化两类。

(A) 旱灾(B) 暴雨(C) 降温(D) 雾霾5. 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气象因素影响最为显著的生长期是______。

(A) 开花期(B) 结实期(C) 幼苗期(D) 成熟期6.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观测手段?(A) 地面观测(B) 卫星遥感(C) 摄影测量(D) 化学分析7. 农作物对光照需求程度与其生长阶段有关,一般来说,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对光照的需求______。

(A) 最高(B) 最低(C) 无要求(D) 无法确定8.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测的常用手段是______。

(A) 天气预报(B) 雨量观测(C) 温度记录(D) 气象雷达9. 土壤湿度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以下哪个方法不适合用于测定土壤湿度?(A) 高频地感器(B) 湿度计(C) 刻度管(D) 遥感技术10.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气象学的应用领域?(A) 定量评估农作物产量(B) 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C) 帮助农民制定种植计划(D) 研究农作物的育种方法第二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释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指的是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对农业生产产生不良影响的天气事件。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等。

这些灾害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甚至完全灭亡,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和供应链的稳定。

2. 举例说明农业气象因子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农业气象试题库 含答案

农业气象试题库 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r) - F公式中, r 为反射率 , F 为地面有效辐射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 ____ 指向 ____ ;AA.地面;空气B.空气;地面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A.短波辐射B.中波辐射C.长波辐射D.超长波辐射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 ____ 日;B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 ____ ;AA.距平B.平均变率C.极差D.相对变率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A.高;小B.低;小C.高;大D.低,大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 ____ 倍的地方;BA. 1B. 3C. 4D. 6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A.右前方;左前方B.右前方;左后方C.右后方;左前方D.右后方;左后方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A.草原B.地中海C.季风D.高山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A.大;大B.小;大C.大;小D.小;小10.下述的几种风哪一种不是地方性风 ____ ;CA.海陆风B.山谷风C.季风D.焚风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错)2.白天地面辐射差额为正值, 地面吸收了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地面温度高于贴地气层和下层土壤.(对)3.由于水汽压和绝对湿度其数值和单位都基本相同, 所以气象上常用水汽压来代替绝对湿度.(错)4.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共有:季风性明显,大陆性很强,温度差异大,降水复杂化四个方面.( 对 )5.土壤经耕翻后,其热容量和导热率会增大,而镇压后的土地, 其导热率和热容量会减小.( 错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二)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导温率与物质的导热率成正比,与物质的热容量成反比;2.气温的垂直分布用气温垂直梯度来表示递减率;3.农业气象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平行观测 ;4.桂林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带地区;南宁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带地区;5.某一地水分资源可以用年降水量和干燥度来表示;6.农田总蒸发量包括植物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两方面;7.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称为暖流;8.中国气候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纬度、季风三方面;9.中国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型;10.太阳常数的数值约为1.98 cal/(cm2·min);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青藏高原是我国雹日最 ___ ,范围最_ B__ 的地区;A.多;小B.多;大C.少;小D.少;大2.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始终保持___;C__ 的夹角A. 0°B. 23.5°C. 66.5°D. 90°3.与大陆气候特点完全相反的气候型是AA.海洋气候B.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气候4.当某地气温年较差为20℃,地理纬度为30°N 时,其大陆度为 _B___ ; k=(1.7⊿t/sinΦ)-20.4A. 1.7B. 47.6C.19.6D.20.45.近地层空气相对湿度最高值一般出现在AA.清晨B.正午C.傍晚D.对流旺盛时6.以 ___ 为周期,随 ___ 改变风向的风称为季风;CA.年;年B.季节;季节C.年;季节D.季节;年7.活动面的 ____ 交换是小气候形成的动力基础;BA.辐射B.热量C.水汽D.乱流8.在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当中, 只改变空气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空气运动速度的力是___ ;BA.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地转偏向力C.惯性离心力D.摩擦力9.大气在 __D__ 条件下,农田中风速廓线呈对数变化A.逆温 B.稳定 C.不稳定 D.中性10. 农田中通常把气层与土层的交界面称为 ____ , 把气层与作物层的交界面称为____ ;DA.活动面;活动层B.活动层;活动面C.外活动面;内活动面D.内活动面;外活动面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1.自由大气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错 )2.水稻田上空,不论昼夜,绝对湿度都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对 )3.雨区一般出现在冷锋的锋后和暖锋的锋前.(对 )4.槽后脊前为多为阴雨天气,槽前脊后多为睛好天气.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自西向东移动,槽前脊后盛行西南气流,引导暖湿空气北上。

农业气象学习题5

农业气象学习题5

农业气象学习题1-5农业气象学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3、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4、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平行)观测。

三、单项选择题: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D )。

A、大气物理学 B 、地球物理学C、物理气象学 D 、大气科学2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B )。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 、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 、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A、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 D 、土壤肥2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 、空气湿度C 、能见度 D 、降水量五、问答题: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3 分)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1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外表,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外表、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外表等。

2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2)氧(3)二氧化碳(4)紫外线(5)长波(6)低(7)低(8)水汽(9)温度(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13)1200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答案:1.对,2.错, 4.对,5.错,6.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二章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二章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二章第二章辐射一、名词解释:辐射辐射通量密度太阳辐射光谱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太阳常数分子散射(雷利散射)粗粒散射(米散射)太阳高度角光合有效辐射(PAR)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短日照植物PAR长日照植物中性植物光能利用率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散射辐射光照时间可照时数临界日长太阳辐射光谱二、填空题;1、光照时间是()与()的总和。

2、太阳辐射光谱可大致分为()、()、()、3、大气减弱太阳辐射的方式有()、()、()、4、地面反射辐射为()辐射,大气辐射为()辐射。

5、太阳辐射为()辐射,地面辐射()辐射。

6、太阳直射()时,即为()日,北半球有极昼现象。

7、在北半球的夏半年,纬度(),白昼越长,白昼最长的一天为()7、在北半球的冬半年,纬度(),白昼越短,白昼最短的一天为()8、直接辐射的表达式为()、散射辐射的表达式为()。

9、太阳直射()时,即为()日,北半球有极夜现象。

10、到达地面的太阳散射辐照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加而(),随()增加的而减少。

11、春分时赤纬为(),夏至时赤纬为()。

12、太阳辐射随波长的分布大致可分为(),(),和()。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中()()()()a、水汽吸收最强是红外光;b、氧和臭氧对紫外光吸收很强;c、水汽吸收最强是紫外光;d、氧和臭氧对红外光吸收很强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紫外辐射的吸收;b、在对流层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对红外辐射的吸收;c、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红外辐射的吸收;d、在对流层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可见光的吸收;3、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能()()()()a、是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b、将转化成为热能而不再到达地面;c、多位于太阳辐射光谱的两端。

d、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可见光部分。

4、影响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照度的因子有()()()()a、大气透明系数 b.土壤湿度c.粗糙度 d.太阳高度5、某地纬度为30°N,春、秋分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二农业专业农业气象学试卷及答案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二农业专业农业气象学试卷及答案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xx - 20xx 学年第X 学期《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时间120分钟)年级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座位号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1. 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之。

2.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和曙暮光时间的总和。

3. 平流霜冻由于出现强冷平流天气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

又称“风霜〞。

4. 物候学研究动植物各种生活现象与周围环境的周期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5. 农业指标温度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

二. 填空题(每题2分, 共20分)1. 农业气象研究方法一般有1、分期播种法2、地理播种法3、田间实验法4、植物人工气候室法5、统计学方法6、数理模拟方法7、遥感法2. 当时角 t。

= 60° 时, 日长为8小时.3. 太阳总辐射是太阳直射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之和.4.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地表温度最冷月一般出现在1月份_.5. 设大气温度梯度为r, 干绝热梯度为rd, 对未饱和空气来说, 当__r>rd_____时,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 当__r<rd____时, 大气是稳定的, 当____r=rd____时, 大气属中性.6. 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 称鞍型场.7. 切变线是风向, 风速发生_切变_的狭窄地区.8.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气旋区内,气压从中心向外增大.9.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上气旋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热带气旋_, 强台风袭击时, 常常带来雷雨的天气.10. 农业光能资源, 主要包括生理辐射,实际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三种.三. 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1. 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 太阳直接辐射相对___B____, 其光谱中紫外线和蓝紫光成分相对______.A. 增强, 减小B. 增强, 增多C. 减小, 减小D. 减小, 增大2. 可见光谱区主要是指____ C __的波谱局部.A. 小于0.38B. 3-5C. 0.39-0.76D. 大于7603. 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气块, 具有返回原高度的趋势, 则称这时的大气是_ B ____的大气.A. 不稳定B. 稳定C. 中性D. 干洁4. 夏季支配我国近地面气流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是___ A __.A.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B. 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C.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D. 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5. 玻璃温室对太阳短波辐射透射率___ B ___, 对地面长波辐射透射率_______.A. 高, 高B. 高, 低C. 低, 高D. 低, 低6. 作物封垄后, 夜间农田上温度最低点一般出现在__ D ___.A. 地面上B. 植株顶上C. 内活动面附近D. 外活动面附近7. 在南岭山脉一带出现的静止锋, 通常称为___ C ____静止锋.A. 昆明B. 南岭C. 华南D. 西南8. 华南地区寒露风危害籼稻的指标是: 日平均气温__ B ____, 持续_____.A. >20℃, 3天以下,B. ≤22℃, 3天以上C. ≤20℃, 3天以下,D. ≤20℃, 3天以上9.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洋流, 一般称为__ A ___.A. 寒流B. 暖流C. 对流D. 平流10. 以下哪一种云属于中云, __ C ____A. 积云B. 层云C. 高积云D. 卷层云四. 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共你认为对的, 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的打"×")1. 赤道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不垂直, 通常粗略地认为是66.5°的交角. (× )2. 地外表日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是午后13时左右(√ )3. 我国雨季起止日期和季风进退日期有关, 雨季开始日期比夏季风开始盛行日期要早些. ( ×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和重要区别之一是: 前者春温低于秋温, 后者春温高于秋温.(× )5.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 不仅反映在风的季节度换上, 也反映在温度, 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上. ( √ )。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

农业气象学试题与复习

农业⽓象学试题与复习复习题⼀⼀、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辐射的波动性2、太阳⾼度⾓3、长⽇照作物4、相对湿度5、温度年较差6、季风环流7、副热带⾼压8、农业⽓候资源⼆、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东⼤部分地区的年降⾬量多在______到______之间,通常把⼀年的降⽔分成两⼤部分,前⼀部分的降⽔,称为______降⽔,主要是由______引起的;后⼀部分的降⽔称为______降⽔,主要是由______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______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不______,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向______,因⽽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_____辐射,地⾯和⼤⽓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______辐射。

4、植物在______期对低温的反应⽐⽣长期对低温的反应更为敏感,这⼀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______期。

5、⽔⾯蒸发速度的⼤⼩,与______和______成正⽐,与______成反⽐。

6、台风是指形成在______上的______。

当台风在_____以西,______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象部门将对其进⾏命名和编号,并密切监视其动向。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 B. C或D填在下表中)1、到达⼤⽓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例最⼤的部分是: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长波辐射.2、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的光谱,主要是:A、黄绿光B、红橙光C、蓝光D、紫光3、北半球的夏季(δ>0°),各地的⽇照时间随纬度增加⽽A、增加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4、⼟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式是A、辐射B、分⼦热传导C、⼟壤的流动D、潜热释放5、晴朗的⽩天,⼟壤温度随⼟壤深度增加⽽A、增加B、减少C、变化不⼤D、不变6、当冷暖⽓团相遇且势⼒相当是,形成的锋⾯称为A、冷锋B、暖锋C、静⽌锋D、锢囚锋7、常带来晴好天⽓的天⽓系统是:A、切变线B、低压C、⾼压D、锋⾯8、冬季危害⼴东农业⽣产的主要灾害性天⽓为:A、寒潮B、寒露风C、晴暖天⽓D、台风天⽓9、表征⼀个地⽅的⽔分资源多少,常⽤A、地下⽔量B、⽔库⽔量C、降⽔变率D、年降⽔量10、⼴东的⽓候属于A、亚热带海洋⽓候B、亚热带季风性海洋⽓候C、亚热带季风⽓候D、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候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5分,每⼩题1分)1、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的地理纬度称为太阳⾚纬,其变化范围是±66°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辐射
一、名词解释:
辐射辐射通量密度太阳辐射光谱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
太阳常数分子散射(雷利散射)粗粒散射(米散射)太阳高度角
光合有效辐射(PAR)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短日照植物PAR
长日照植物中性植物光能利用率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散射辐射光照时间可照时数临界日长太阳辐射光谱
二、填空题;
1、光照时间是()与()的总和。

2、太阳辐射光谱可大致分为()、()、()、
3、大气减弱太阳辐射的方式有()、()、()、
4、地面反射辐射为()辐射,大气辐射为()辐射。

5、太阳辐射为()辐射,地面辐射()辐射。

6、太阳直射()时,即为()日,北半球有极昼现象。

7、在北半球的夏半年,纬度(),白昼越长,白昼最长的一天为()
7、在北半球的冬半年,纬度(),白昼越短,白昼最短的一天为()
8、直接辐射的表达式为()、散射辐射的表达式为()。

9、太阳直射()时,即为()日,北半球有极夜现象。

10、到达地面的太阳散射辐照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加而(),随
()增加的而减少。

11、春分时赤纬为(),夏至时赤纬为()。

12、太阳辐射随波长的分布大致可分为(),(),和()。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中()()()()
a、水汽吸收最强是红外光;
b、氧和臭氧对紫外光吸收很强;
c、水汽吸收最强是紫外光;
d、氧和臭氧对红外光吸收很强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a、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紫外辐射的吸收;
b、在对流层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对红外辐射的吸收;
c、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红外辐射的吸收;
d、在对流层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可见光的吸收;
3、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能()()()()
a、是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b、将转化成为热能而不再到达地面;
c、多位于太阳辐射光谱的两端。

d、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可见光部分。

4、影响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照度的因子有()()()()
a、大气透明系数 b.土壤湿度c.粗糙度 d.太阳高度
5、某地纬度为30°N,春、秋分时,()()()()。

a、赤纬为0 ;
b、赤纬为23.5°;
c、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60°;
d、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90°。

6、某地纬度为30°N,夏至时,()()()()。

a、赤纬为-23.5°;
b、赤纬为23.5°;
c、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83.5°;
d、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90°。

6、影响地面净辐射的因素有()()()()
①太阳总辐射;②反射率;③大气辐射;④地面辐射。

四、改错(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冬至时,阳光直射赤道,这一天北半球白天和夜间的时间相等。

2、夏至时,阳光直赤道,这一天北半球白天和夜间的时间相等
3、水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

4、天空散射辐射是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是短波辐射。

5、45°N,春分时,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90°。

6、太阳辐射是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7、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8、感光性强的短日照植物,其临界光照长度长。

9、感光性强的长日照植物,其临界光照长度短。

五、判断题:(正确√,错误×)
1、大气按其本身的温度向外发射短波辐射。

2、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与温度成反比。

3、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表明物体的辐射能力与物体的温度成反比。

4、感光性强的短日照植物,其临界光照长度短。

5、对短日照植物来说,感光性越强,临界光照长度越短。

6、对短日照植物来说,感光性越强,临界光照长度越长。

7、对短日照植物来说,感光性越弱,临界光照长度越长。

8、对长日照植物来说,感光性越强,临界光照长度越长。

9、对长日照植物来说,感光性越强,临界光照长度越短。

10、对长日照植物来说,感光性越弱,临界光照长度越短。

11、对长日照植物来说,感光性越弱,临界光照长度越长。

12、纬度相近的地区之间,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13、感光性强的短日照植物,其临界光照长度长。

14、感光性强的长日照植物,其临界光照长度短。

15、感光性弱的长日照植物,其临界光照长度长。

16、地面反射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17、地面反射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18、晴天时大气逆辐射较大,阴天时大气逆辐射较小。

19、晴天时大气逆辐射较小,阴天时大气逆辐射较大。

20、晴天时地面有效辐射较小,阴天时地面有效辐射较大。

21、晴天时大气逆辐射较大,阴天时大气逆辐射较小。

五、计算题:
1、用任意时候太阳的方位角公式计算长春(43.9°N)秋分时日出、日落的太阳方位角。

六、简答题:
1、何谓大气的温室效应
2、写出地面净辐射公式并说明各项所代表的意义。

七、问答题:
1、什么是光能利用率,限制光能利用率的因素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2、从光照时间考虑,在作物引种中应注意什么?
一、温度:引种须到温度条件差异不大的地区引种,而且品种的特性与环境相适应。

前些年,我县引进的墨西哥小麦适应北方青麦区,而且要求地势高亢,干燥少雨,具有小麦发育的热量条件以及光照充足,农业气候条件与墨西哥原产地相似,引种成功率达90%以上。

在华南早熟冬麦区,11月中小旬播种,3月中旬成熟,干粒重低于原产地,平均亩产只有100-120公斤,表现极差。

但长江流域中熟小麦区、温度条件与墨西哥小麦区完全相差较大,生育期延长、春季日照少、温度大、易渍涝、后期又有梅雨,不仅易发害虫,而且产量极低。

二、光照:在引种工作中,还必须考虑作物品种对光照的要求和当地的光照条件。

如晚稻、大豆、菊花等只有在短日照下才能正常开花,象这类植物被称为短
日照植物。

而在春分至秋分期间,我国北方日照时数都比南方多。

广大农民应知道这些常识,就可以把握以下引种原则:把日照短植物从南引入北方、生育期延迟、成功率低:把长日照作物向北引种、生育期缩短、成熟期提早或推迟、产量极低。

三、海拔:在同一纬度上,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光照等条件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在山地、高原和平原之间相互引种时,气候条件须认真加以考虑。

据笔者试验:把山地的作物品种引到平原,由于温度升高、热量增加、作物的生育期缩短:反之,把平原的作物品种引到高原、生育期延长。

即把高处的水稻品种引至低处种植、由于温度升高、热量增加,促进了水稻生长发育、不但早熟,而且产量高。

如把蚕豆由低处往高处引,由于温度低、热量减少、生育期延长,种植的干物质多,使产量得到保证。

四、其它:降水、温度条件对引种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我国长江流域春季日照少、温度大、土壤水分过多,春末夏初还有“梅雨”,对要求光照充足、空气干燥的农作物生长不利、病害严重,产量均差,因此不适宜引种。

笔者建议:引种必须是农业气候相似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