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文人绘画始终是作为主要的方向...阅读附答案
《文人画是用诗人的思考方式去绘画,源于“迁想妙得”》阅读答案
![《文人画是用诗人的思考方式去绘画,源于“迁想妙得”》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30d8bd680203d8cf2f240e.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中国绘画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北宋以后,除了民间画家、宫廷画家等创作群体外,还出现了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参与创作的现象。
他们以自身文化人的气质,崇尚和追求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作品中所蕴含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在绘画创作中,他们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把表现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创作了很多为后人惯称的“文人画”。
诗人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中国文人画家基于中国传统画论中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言的“迁想妙得”,及后来唐代画家张璪所言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将表现的对象在心中“迁想”成诗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中国文人画家的这种诗人的思考方式,是大文化学养背景下成就的结果。
诗人和音乐家一样,在感情世界里是最敏感的人群,他们所创作的文人画相较西方画家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所表现的科学的艺术形象而言,更接近感情的本质,也更显得纯洁与透明。
中国的文人画家在具体创作中,以顾恺之提出的“传神”的艺术理念为要求,以追求作品的出神入化为最终目的。
如宋代画家梁楷所画的《布袋和尚图》和《泼墨仙人图》,以两种粗细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诙谐而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
另外,中国文人画家又以诗人的拟人化手段将表现的对象人格化。
如明代画家徐渭在《墨葡萄图》中所表现的“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
基于大文化学养背景的文人画家创作的文人画,在具体的画面处理中,比单纯追求形象与色彩变化的西方绘画艺术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
他们不仅追求表现对象的“实”处,还以太极中“阴阳”的理念追求其相对“虚”的空间;进而提出了“计白当黑”的画论,将表现的形象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审美空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意境界。
如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齐白石的《雏鸡》等作品。
中国的文人画家以大文化学养背景铸就了“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冲淡平和的心态,所以在作品中容易叙述心灵的情怀。
如宋代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表现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界,元代画家吴镇的《渔父图卷》表现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超然境界。
高考语文现代文弘扬中国画的传统精神阅读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弘扬中国画的传统精神阅读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6bb93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a.png)
高考语文现代文弘扬中国画的传统精神阅读题附答案中国画是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
国家的文化形象和艺术表率必须最集中、最典型地具备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诸多要素。
中国画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鲜明性、独特性,能阅读出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
中国画从形式到理论都自成体系,独一无二地呈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价值体系,从而区别于世界其他造型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画这一民族绘画,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画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以意象、兴象为理念的审美观、创作观,这是中国传统绘画矗立于世界艺术之巅、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承了数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我们民族的传统造型艺术,包含绘画、雕塑、装饰纹样、物体造型等。
传统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戏曲、建筑、园林……甚至中国汉字都具备意象、兴象理念的艺术特征。
意象、兴象理念彰显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许多方面,龙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民族的寓意与精神,龙与传统吉祥物凤凰、麒麟等都就是典型兴象理念的优秀作品。
意象、兴象理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关键思想意识形态,就是传统文化艺术沿袭横跨始终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创作观。
中国画是注重主观意识的绘画形式,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通过形象、意象、兴象而达到寄物移情言志的目的。
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之作。
如果中国画偏离了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兴象理念的表述,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
齐白石精辟地指出中国画意象、兴象的意义,“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古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
由于中国画是强调主观意识的绘画,山水画需要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需要思想情感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意象、兴象理念赋予中国山水画抒情诗的意境。
画家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审视大自然,山水非眼中之山水,山水就是“我”;画不是单纯摹写自然,画即是“我”。
《传统绘画》阅读题及答案
![《传统绘画》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a5263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1.png)
《传统绘画》阅读题及答案《传统绘画》阅读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题传统绘画【英】迈克尔·苏立文两千年以来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其语言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另一方面。
艺术家愈依赖于传统,愈受到束缚。
它所表达的观念,除了佛教思想以外都是纯中国本土的;表现那些观念的形式和风格,也是中国本土的。
大约1900年前后,如果有人进入一位中国艺术家的画室,甚至进入极少数有电灯的艺术家的画室,会发现在他们的画中没有外国影响的痕迹如果你对他说,他的画里还缺少些什么,例如:形不够准确;透视是错的;形体没有暗面,没有投影——简单地说,他的画是不真实的——他一定会感到吃惊、他可能回答说,这些技术手段对于真正的艺术是微不足道的,艺术是艺术家情感和个性的一种表现,是对于经验世界的一种普遍化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中,个别的事物只是作为一个统一体的不同侧面时才有意义。
事实上,中国艺术家不仅可能认为,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西方绘画的科学准确性并非是恰当的追求,而且还会说,如果由于描绘瞬间的偶然效果而破坏了艺术作品的一般的永恒的真实,那么如此的准确性就是绝对有害的?他可能会发现,西方的观点是如此陌生,如可以通过由颜色和暗面所界定的相互关联的形体去构想出一幅画面;可以由多次前期的素描稿,将绘画的各种元素组织到经过深思熟虑地推敲出来的构图中:在传统国画中,所有这些使西方艺术家感到刺激和挑战,并使西方观众感到有趣和愉快的因素,与国画家所要达到的那种统一性以及和谐性相比,都似乎显得微不足道?西方艺术家从未因被称为职业画家感到羞耻过。
相反,在中国,尽管存在着职业画家的阶层,人们习惯于认为,那些未受过教育的人,不过是以画笔谋生而已r当受过教育的艺术家受委托作画,或将画作为礼品,或写题跋以及纪念性文章时,人们会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决不直接地付与报酬,如此这样,他们作为业余画家的身份就没有改变。
文人画在古代中国画史的地位及主要传统阅读答案
![文人画在古代中国画史的地位及主要传统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66a39ef705cc175427091d.png)
文人画在古代中国画史的地位及主要传统阅读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文人画在古代中国画史的地位及主要传统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文人画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不单单是一个画种,而且是一个从画家到作品及理论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文人画在古代中国画...文人画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不单单是一个画种,而且是一个从画家到作品及理论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文人画在古代中国画史的地位及主要传统》阅读材料文人画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以对象形似为目的,注重画外功的修炼和情感的抒发,或成教化、助人伦,或聊以自娱。
文人画都是文人或具有文人性质的画家所作,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定时代下产生的一批特定人群的感情产物。
文人这个特殊群体掌握着中国古代最高的文化和最高的思想,因此作为文人情感产物的文人画,必然含有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
文人画于前期排斥其它画家,与其它画种并存;中、后期乃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流。
研究文人画,有助于从深层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超前因素。
文人画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不单单是一个画种,而且是一个从画家到作品及理论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体系。
已知的画史画论多为文人所作,这些画论的内容不仅有关于绘画技法的阐述,而且有相当部分将文人画的创作思想、审美理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古代文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
"诗为言之余,书为诗之余,画为书之余",因此文人画家其实是一批业余画家。
他们以将个人品行、情操、学识、修养、感受融入画中为己任,大都借助绘画入"道",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
入仕时,他们宏扬儒学,提倡绘画当"成教化,助人伦";归隐时,他们追随老、庄,讲究画面意境"淡泊""空灵"。
形神兼备中国画-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
![形神兼备中国画-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https://img.taocdn.com/s3/m/e5896c93bb4cf7ec4bfed017.png)
7.(11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形神兼备中国画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
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
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
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
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相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现为主要对象的画作。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
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
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
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
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
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
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
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
“文人画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人画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22622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e.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人画是具有“文人气”的画,它具有人文价值的追求,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
中国传统顶尖大师的文人画,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现的纯粹美,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宁静高贵的希腊雕塑、深沉阔大的欧洲古典音乐才能与之相比。
推动传统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于“真”,一种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二种是生命的真实。
画家将笔墨、丘壑(代指文人画中的具象性因素)、气象三者融为一体,使之呈现出一种超越形式的思考,变形似的追求。
画作是重视性灵传达的文人画家间"交谈"的“语言”。
这套语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题材语言,一山一水(寒林、枯木、远山、近水、空亭、溪桥)就是他们的语言,莽莽的历史中蕴藏着的无限的人和事(典故)也成为他们的语言;二是笔墨的程式化,如董源模式,是一套裹孕着披麻皴、江南山水特征、空灵的世界等内容的传统模式,米家山水又是以水晕墨染、体现空蒙迷离视觉效果的一套模式;三是境界的程式化,如画境的荒寒,自北宋以来便成为文人画着力表现的气韵特点,云林的寂寞,也成为明清画人效仿的程式。
文人画不是对“目”而是对“心”的,也就是说,它不是画给你看的,而是让你融入其中而获得生命的感悟。
视觉性使人容易停留在具体的图像世界里,这与文人画所主张的境界创造、生命呈现的观点不合;视觉性的空间容易启发人由具体的事象引起想象活动,使人受到情理世界的裂扶,这也与文人画追求的超越境界不合。
文人画致力于创造一种“生命空间”,“生命空间”是一种绝对空间形式,“惟恐有画,是谓能画”就是对空间性的超越。
物理学上也有“绝对空间”的概念,但“绝对空间”仍然是一种具体空间形式,只不过是一种永恒存在、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的空间。
文人画的根本旨归在于脱略具体空间,反映内在生命的逻辑。
为了追求永恒的真实,对时间性的超越是其必然路径。
非时间性,并不代表对历史的忽略,正相反,文人画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一种超越历史表象的深沉历史感受。
《形神兼备中国画》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334689e66f1aff00bed51e94.png)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7题。
(11分)形神兼备中国画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
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
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来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
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
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相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现为主要对象的画作。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
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
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星现出一派方象皆容的场景。
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萌,空简层次清晰。
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颇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
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
元代书法家、鉴赏家薄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
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
《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阅读题及答案
![《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615319da38376baf1faed2.png)
《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阅读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于画的似是而非之说。
从我国龙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逮殷代的青铜器,其花纹的情形,在今日犹可考见。
这可以说是今日能够看到的中国最古的绘画。
彩陶文化期的花纹,多彩多姿;青铜器的花纹,威重神秘;但两者皆系图案的、抽象的性质,反不如原始象形文字之追求物象。
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一部分铜器上的狩猎、动物的花纹,带有活泼的写实意味。
由这种古代实物的考查,可以明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
由最早的彩陶花纹来看,这完全是属于装饰意味的系统,所以它本身没有象形不象形的问题。
例如把这类花纹应用到衣服器物上面,以表示服用者的不同身份,这依然是对被装饰的对象,由装饰的象征性而赋与以当时所要求的意味。
由甲骨文的文字来看,这完全是属于帮助并代替记忆的实用系统;所以一开始便不能不追求人们所要记忆的事物之形。
等到约定俗成之后,便慢慢从事物之形中解放出来,以追求实用时的便利。
所以文字与绘画的发展,都是在两种精神状态及两种目的中进行。
何况我国六书中指事的起源,没有人能说它会晚于象形。
因造字之始,即有指事的方法,即可斥破由象形文字而来的文字是与绘画同源,或出于绘画之说之谬。
书画的密切关联,乃发生在书法自身有了美的自觉、成为美的对象的时代;其引发此一自觉的,恐怕和草书的出现有关系。
因为草书虽是适应简便的要求,但因体势的流走变化,易于发挥书写者的个性,便于不知不觉之中,成为把文字由实用带到含有游戏性质的艺术领域的桥梁。
在历史中最先在书法上受到艺术性欣赏的,当为后汉章帝时杜度的章草,由此流衍而为崔瑗的草贤,张芝的草圣。
而张彦远的《书法要录》,一开始便录有后汉赵一的《非草书》。
非草书,是对草书加以非难。
赵氏认草书为“示简易之旨,非圣人之业”,所以他劝大家把这一番精力,应“用之彼七经”和“稽历协律”这一方面。
论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艺术中渗透
![论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艺术中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d5f9265a3c1ec5da50e270fa.png)
论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渗透摘要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艺术完美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书画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字与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门类,有着极强的结合力和渗透力,其结合表现在素材的攫取、意境的营造和相通以及具备文学家与书画家的双重身份上。
关键词:古典文学中国书画结合渗透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国传统书画体系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中国传统的文学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无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内容。
也正因为中国古典文学所具有的特质和传统文化元素,才使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可以说古典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映照着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影子。
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渗透首先就表现在审美价值取向和创作理念的影响中。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传统精神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其中无不渗透着古典文学的美学思想。
这种渗透有其特有的文化意义。
一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绘画艺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文人绘画始终是作为主要的方向。
文人常与画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画家的学识、文化品质与文人的内涵构成了书画创作的内在底蕴。
文学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传统绘画与文学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
文学性的主旨要求在绘画创作中首先要得以表现。
文学与绘画,追其根本都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适应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精神现象。
两者都属于精神和意识形态的范畴。
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绘画首先表现在传统绘画的创作主题常来源于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和源泉,成为文学与绘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主要现象。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取材于古典文学由来已久。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早取自文学作品的绘画当是近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画完全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
曹植的《洛神赋》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想象中洛神的神韵,表现出了作者寄托的情愫。
《形神兼备中国画》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334689e66f1aff00bed51e94.png)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7题。
(11分)形神兼备中国画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
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
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来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
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
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相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现为主要对象的画作。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
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
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星现出一派方象皆容的场景。
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萌,空简层次清晰。
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颇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
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
元代书法家、鉴赏家薄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
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
(现代文阅读题)阅读答案:《论中国的绘画》(含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题)阅读答案:《论中国的绘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1f2129650e52ea55189892.png)
《论中国的绘画》(含答案解析)现代文阅读题阅读下文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
论中国的绘画宗白华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
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
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
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
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
至于山水画如倪云林的一丘一壑,简之又简,譬如为道,损之又损,所得着的是一片空明中金刚不灭的精萃。
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
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
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
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
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
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或名“透视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
它的境界是世界中有限的具体的一域。
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
人与空间,溶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
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
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
因为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
它是万象的源泉、万动的根本。
中国山水画是最客观的,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山川。
《中国画的“守”与“变”》阅读答案及解析
![《中国画的“守”与“变”》阅读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b98c5f16fc700abb68fce4.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①远至传统山水画和文人画的迭变,近至20世纪中国的时代变革,中国画一直在“守”与“变”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在对“守”与“变”的不断探索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面貌,谱写时代高峰。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同样需要在“守”与“变”中开拓新境,绘就时代新风。
②“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
“中华民族有一脉相乘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画也不列外。
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
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周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③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发展的逻辑。
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就相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
因此,中国画创新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
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使用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水彩、素描的样子,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
④真正意义上的求“变”,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时代、面向生活。
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己有。
这都要求创作者要有广博的学识、独立的艺术观而不随波逐流。
现代文I篇:古代文人画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T8联考)
![现代文I篇:古代文人画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T8联考)](https://img.taocdn.com/s3/m/01fe1e8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0.png)
现代⽂I篇:古代⽂⼈画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T8联考)阅读下⾯的⽂字,完成1-5题。
材料⼀:元画与宋画有极⼤不同。
⼭⽔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元代的在野⽂⼈⼿中,“⽂⼈画”正式确⽴。
尽管后⼈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芾等⼈,南宋⼤概也确有⼀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画的⽂⼈画,但它作为⼀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
“⽂⼈画”基本特征⾸先是⽂学趣味的异常突出。
元⽂⼈画⾛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绪。
中国绘画中的“⽓韵⽣动”的美学基本原则,本是作为表达⼈的精神⾯貌的⼈物画的标准,从此,倒反⽽成了表达⼈的主观意兴情绪的⼭⽔画的标准。
《艺苑卮⾔》说,“⼈物以形模为先,⽓韵超乎其表;⼭⽔以⽓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把“形模”放在⾮常次要地位。
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娱⽿。
”这样⼀种美学指导思想,是宋画主流所没有的。
与⽂学趣味相平⾏,并具体体现这⼀趣味构成元画特⾊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这是中国绘画艺术⼜⼀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在⽂⼈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然,⽽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的线条、⾊彩亦即所谓笔墨本⾝。
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阶段。
⾃原始陶器纹饰、青铜礼器和⾦⽂⼩篆以来,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在⼈物画中有所谓“铁线描”“莼菜描”“曹⾐出⽔”“吴带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正是这种⾼度发达了的线条美。
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特⾊。
它表现了⼀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
线条⾃⾝的流动转折,墨⾊⾃⾝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量、意兴、⽓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
这本⾝也正是⼀种净化了的“有意味的形式”。
任何逼真的摄影所以不能替代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的审美意义在。
文人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人画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58647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b.png)
⽂⼈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画”泛指由⽂⼈,⼠⼤夫所作之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画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画》阅读材料 “⽂⼈画”泛指由⽂⼈、⼠⼤夫所作之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时期⼀直享有崇⾼地位,为不少习画者所追随,呈现出抒情写意的同⼀性,即轻形重意、轻描重写、轻规范重个性。
⽂⼈画的地位得到确认,乃⾄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观的精神体现,究其原因,在于其创作主体的特殊性。
中国所谓的“⽂⼈”,是⼀个历史概念,农业⽂明时代,⽂⼈、⼠⼤夫的知识结构呈现出⼀种⽂化、政治、经济交融,⽂学、史学、哲学贯通的态势。
对于他们⽽⾔,“学⽽优则仕”,绘画对⼤多数⼈来说,主要是抒情⾔志的⼀种⽅式。
因此,他们并不像职业画师那样必须有具体的师承和严格的技艺训练,悟性、才情和修养是他们作画的主要凭仗。
应当说,⽂⼈画是⼀种对作者综合素养要求⾮常⾼的风格流派。
正因如此,真正称得上⼤成者凤⽑麟⾓、寥寥可数。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科技⽇新、知识⽇专、分⼯⽇严,古代的⽂⼈群体已然⽡解消亡。
20世纪初,“美术⾰命”的⽭头更直指⽂⼈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审美理想遭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写实的绘画为时⼈追崇。
进⼊当代,摄影、电脑技术的发展,⽂化话语权的多元,物质欲望的⾼涨,使包括⽂⼈画在内的平⾯绘画遭遇进⼀步的挑战。
尽管如此,⽂⼈画却仍旧顽强地存在着,这其实并不奇怪。
尽管古代的⽂⼈群体已经消亡,但中国⽂化的传统却并未消解,⽽以继承发扬这⼀传统为⼰任者,始终会前赴后继,何况今天其价值在不断地被⼈们重新发现和拓展,其追随者也必定会越来越多。
再者,以严格细化的分⼯来实现发展的⼯业社会,只是⼈类⽂明的⼀个发展阶段,⽽下⼀个阶段,即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必将开启⼀个造就“通才”的时代。
到那时,许多现在的“专业”,⼜会回到“业余”的状态,⽽对精神和个性的追求,⼜将成为艺术的⾄⾼标准。
⽽这,恰恰是⽂⼈画赖以⽣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美术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美术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b5c7d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7.png)
美术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王维B. 苏轼C. 颜真卿D. 赵孟頫2.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书法的“晋唐宋元明清”六大时期?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3. “文人画”兴盛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4.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A. 张择端B. 范宽C. 郭熙D. 赵佶5. 以下哪种画风不属于中国画的“工笔”和“写意”两大类?A. 浅绛B. 水墨C. 金碧D. 青绿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阅读练习及答案
![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e7f505ff00bed5b9f31d5e.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湖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一法国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 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
文人画的现实意义阅读题及答案
![文人画的现实意义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ce52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b.png)
文人画的现实意义阅读题及答案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
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我们要尊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人画的现实意义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人画的现实意义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
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应该说,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
赵孟頫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
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
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
“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失道则病,得道则圣。
政冶、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
所以,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
这就是中国的哲学。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
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
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
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阅读答案(二)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阅读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bf33735a25c52cc58bd6be87.png)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阅读答案《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阅读答案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程大利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
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文化精神的述说方式。
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的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
国画不只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
在“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
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
不做学问,画只见才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生活。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辍、体察生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
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很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
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这句话被千年以来的实践所证明。
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文人绘画始终是作为主要的方向...阅读附答案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文人绘画始终是作为主要的方向。
文人常与画家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
画家的学识、文化品质与文人的内涵构成了书画创作的内在底蕴。
文学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传统绘画与文学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
文学性的主旨要求在绘画创作中首先要得以表现。
文学与绘画,追其根本都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适应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精神现象。
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绘画中的渗透首先表现在传统绘画的创作主题常来源于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和源泉。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取材于古典文学由来已久,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早取自文学作品的绘画当是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画完全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
曹植的《洛神赋》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想象中洛神的神韵,表现出了作者寄托的情愫。
画家顾恺之用绘画语言将洛神赋所表现出的语言画面展现在纸卷上,准确表现出了诗赋中描绘的梦幻般柔情,使《洛神赋图》与曹植的《洛神赋》相得益彰。
此后,历代取材于文学作品的绘画不胜枚举,成为中国文学与绘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所独有的特征。
以文学作品作画几乎成为历代画家创作的必修课,历代众多诗画结合的经典之作已载入中国绘画艺术史,并传颂后世,对传统绘画“尚意”、“尚情”的艺术追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人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常表现的另一题材。
唐代著名诗僧寒山与拾得,一直是历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人物形象。
南宋著名画家梁楷和元代著名禅僧画家因陀罗等人都曾创作过寒山和拾得的人物像。
以爱国诗人屈原的精神风貌和品格而创作的《屈子行吟图》是明末画家陈洪绶杰出的版画作品。
《苏轼回翰林院图》是明代画家张路的作品,表现了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神韵。
中国古代文人以其与众不同的文人品格,独特的精神风貌,成为画家创作的对象。
中国古典文学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渗透,还表现在创作者的身份上。
中国古典文人大多具备书画家的身份。
唐代王维不仅会作诗,还擅长绘画与演奏,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王维的艺术作品显示出独特的内涵和情趣。
宋代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等多方面有较大成就,其书法和绘画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他的书法代表之作《黄州寒食诗帖》、《黄几道祭文帖》等都表现出了雄浑奇崛的气势,绘画作品《古木怪石图》则集中凸显了其厌世疾俗的孤傲与寂寞心灵。
中国古典文学中所表现出的色彩也是传统书画作品蕴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书画所表现的神韵与古典文学所表现出的意蕴,融会成新的艺术境界,使人产生更多新的感受。
我们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时,不仅仅沉醉于笔墨技法之间,更是在品味作品所表现的文学内涵,畅游于书画与文学相互交织所表现出的意境之中。
(摘编自李晓男《论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渗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人绘画始终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主要方向,文人的内涵是书画创作内在底蕴的构成要素之一。
B.中国传统绘画创作首先要表现文学性的主旨要求,可见传统绘画与文学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
C.传颂后世的历代众多诗画结合的经典之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绘画“尚意”“尚情”的艺术追求。
D.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欣赏笔墨技法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品味画作表现的文学内涵,畅游于书画与文学相交融的意境中。
2.下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中的渗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典文学经常成为传统绘画的创作主题,历代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的绘画不胜枚举。
B.以文学作品作画几乎是历代画家创作的必修课,中国传统文人形象是传统绘画中经常表现的题材。
C.中国传统书画的创作者同时兼具文人的身份,如顾恺之、寒山、拾得、王维、苏轼等,其艺术作品往往体现出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D.传统书画作品中蕴涵着古典文学中所表现的色彩,前者的神韵与后者的意蕴融会成为新的艺术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两者都是为适应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精神现象。
B.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最迟在晋代就出现了取材于古典文学的画作。
C.《洛神赋图》与《洛神赋》相得益彰,没有《洛神赋》,就不可能有《洛神赋图》,而没有《洛神赋图》,《洛神赋》也难免黯然失色。
D.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成为传统绘画创作的对象,主要是由于其与众不同的文人品格及独特的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原文第5段,欣赏笔墨技法、品味文学内涵、畅游于意境之中三者是并重的,无主次之分。
2.【答案】C
【解析】“创作者同时兼具文人身份”说法绝对,原文第4段说“中国古典文人大多具备书画家的身份”,强调大多数文人同时又是画家,反之,画家兼具文人身份者也应是“大多”。
另外,“寒山、拾得”是“诗僧”,即文人,不是画家,文中没有“寒山、拾得”是画家的信息,事实上他们也不是。
3.【答案】C
【解析】“相得益彰”意为两者互相配合映衬,使彼此的作用、好处、特征等得到更充分的表现。
《洛神赋图》取材于《洛神赋》,因此,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尚可成立,但没有前者,后者却未必就“黯然失色”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