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比较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
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
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
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
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
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
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

波动性的影响很小,因此,正如RBC模型所证明
的,经济波动是真实冲击引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
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是不相关的。由于工资和价格
更一般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提出应为宏 观经济模型中结构方程提供基于个人最优选择的微 观基础。Lucas和Sargent提出宏观经济模型中的方 程应得自于最优化行为,而这就自然需要利用动态 优化的技术,也就使预期在模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216·
了。 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实际上将现代跨期一般均
衡理论引入宏观经济模型之中。一般均衡模型与凯 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最大的不同在于市场是完全竞争 且立即出清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认为,由货 币不稳定对经济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工资和价 格不能立即调整并使市场出清所带来的,而是生产 者对经济总体状态的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
然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产生并不意味着理论 上的困难最终被解决。它将凯恩斯分析的范围再次 明确为工资和价格能够调整之前,这是对极端凯恩 斯经济学家观点的重要修正。新古典综合学派使战 后凯恩斯经济学家能够宣称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 济理论之间是相互兼容的。
(二)货币主义学派 (Monetarism) 第一个对凯恩斯理论提出根本性批评的是20世 纪60年代的货币主义学派,该学派的代表是Milton Friedman, Karl Brunner和Allan Meltzer。货币主义者 对凯恩斯理论最著名的批评就是其忽略了货币供给 的变化也是经济中总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凯恩 斯经济学则过于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否定还不是凯恩斯经济学 最致命的缺陷,但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无助 于帮助经济走出衰退,尤其是一些教条的凯恩斯主 义学者试图一般化这一理论,实际上仅在经济衰退 时这一理论才是正确的,因为政府债券的利息率在 衰退时期已经很低,因此,银行不愿借出稀缺的银 行储备。许多学者认为货币政策在理论上能影响总 需求,但经济计量的估计结果表明,利率与总支出 的关系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的 效果不明显,因而也就不如财政政策那么重要。而 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中性这一古典假设仅在长期中 有效,即货币供给的增加最终会导致价格的同比例 上升。但只有总支出的货币价值上升时,价格才能 够上升,货币主义者也给出了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货 币供给的变化会改变支出水平,因此,货币也是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综述

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它包括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目前占主导 地位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所采用的基本是均衡分析方法。但是,从哲 学的观点出发,均衡是相对的,而非均衡则是绝对的,这在宏观经济 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现实生活中更多存在的是非均衡状态,即价 格偏离均衡状态。
• 根据目前已有的文献,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1.总量分析 • 总量分析是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变动规律等进行
的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投资额、消费额、进出口额、物价总水 平等问题的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 法
• 用总量分析方法分析问题时,着重于大的经济趋势和动向、整体的经 济反映和效果,而不必过分关注具体的、个别的问题或经济变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 法
•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 考虑时间因素。换句话来说,静态分析考虑一定时期各种变量之间的 相互关系,而动态分析考虑各种变量之间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静 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也有一定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静态分析是动态 分析的基础,它为动态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便于准确分析经济运行规 律,而动态分析则是静态分析的发展和延伸。一般来说,先进行静态 分析,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分析。
• 从我国来看,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影响。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势头,如何解决压力巨大的就业问题,如 何应对交替出现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压力,如何协调与外界的经 济联系,这些都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调控。
• 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对经济发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 极的后果。因此,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如何合理运用宏观经济政 策来管理经济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充满着争议的问题。
总结:宏观经济学流派

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
产量的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 产率的增长。 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对各种要素的激 励机制。 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减税。 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拉弗曲线(Laffer curve)
5、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导地位的动摇
• 理论上无法解释“滞胀”现象(1970年 代)
• 实践上没有解决“滞胀”的有效措施
• 原有的政策措施的缺点日益暴露
3、货币主义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布伦纳、安德森、罗宾斯、 沃尔特斯、莱德勒和帕金等。 理论特征: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全面恢复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反对凯恩斯主义者所实行的、根据情况 变化来制定和执行的“斟酌使用”性质的 货币政策。
极力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4、供给学派
代表人物: – 拉弗、费尔德斯坦、巴雷、罗伯茨、 芒代尔、伊文斯和吉尔德等。 理论特征: – 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 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
货币学派的基本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 (2)自然率假说(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 曲线)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Py=MV 剑桥方程 M=kY=kPy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 M/P=L(y,r)=L1(y)+L2(r)
新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只注意到利息率和收入对货币需 求的影响,忽略了财富对货币需求的影 响,也把财富的构成看得过于简单。 在吸收和修正凯恩斯灵活偏好论的基础 上,弗里德曼提出了新货币数量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复习整理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宏观经济基本问题:国民收入(总产出)、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就业或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周期问题(经济的波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开放经济问题、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4、宏观经济学流派:①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②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
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新古典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③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理论假说: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只需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控制货币发行量。
④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卢卡斯,普雷斯科特。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崇尚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加入理性预期。
⑤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蒙代尔、拉弗等。
主要观点:(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分析转向总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
⑥新凯恩斯主义学派: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曼昆、斯蒂格利茨。
基本假设:价格和工资黏性(市场的自动调节缓慢);不完全性假设。
强调政府干预的有效。
5、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
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6、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100多年来的美国货币史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不当造成的。
宏观经济学当前的争论:四大流派

宏观经济学当前的争论:四大流派(美)詹姆斯·托宾*理论、意识形态和政策经济学是一门学术性很强的学科,因而人们愿意把它说成是一门科学。
但是,由于经济学的内容常常与政治、政策及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因此,经济学本身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
正如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经在这里(指哈佛大学-译者)给我们研究生说过的那样:经济学只能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知识的热情追求与挑战中获得活力和灵感。
否则,它将成为一种枯燥而空洞的研究。
公共政策及其辩论的刺激,伴随着健康的学术好奇心,产生了亚当·斯密1776年的《国富论》。
其实,《国富论》主要是一本反对重商主义的小册子。
用现代的行话来说,它反对保守主义、产业政策以及无休止地追求贸易盈余的野心。
同样地,大卫·李嘉图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也是由于受到当时许多重大的实际问题的刺激。
这些问题包括对战时资金的筹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阶级对自由贸易的激烈辩论等。
百年以后,传统经济学对本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无力解释,导致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对经济学的彻底革命。
一般地,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理论解释总会引起对旧学说的深刻怀疑,继而用新的学说取而代之。
经济学由此而得到进步和发展。
工业革命、《谷物法》、大萧条、70年代的滞胀,80年代的里根经济学等等,所有这些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莫不证实上述说法。
以上所言是经济学逻辑发展的一个侧面,另一侧面是经济学本身对公众观点和公共政策的影响。
毫无疑问,斯密、李嘉图及其许多后继者的“自由市场”理论迄今仍有极大的影响。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大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订者普遍地接受了凯恩斯的学说及信条。
一般地,总统及总统竞选人都拥有自己的经济顾问,官僚权贵们也很依赖经济学家。
许多经济学家直接参与国会听证会和其他宣传媒介上的政策辩论,卖弄学问的权威们和政治家们也往往有意无意地对流行的时髦学说应声附和。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体整体层面的现象和规律。
它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宏观经济体的整体运行规律和政府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响。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运行的学问,涉及整体经济体系的总体、平衡和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宏观经济学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价格稳定、降低失业率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主要由需求、产出和物价三大要素决定,通过供给和需求的调节来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增长。
3.宏观经济变量的测量与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总体上的上涨速率。
-失业率:有效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消费:个人和家庭在短期内为获得满足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投资:企业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存货等长期资本品的支出。
-净出口:一个国家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4.宏观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衰退: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体活动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变化的过程,包括扩张(经济增长)和衰退(经济衰退)两个阶段。
-供求冲击:外部冲击(如自然灾害、战争等)或内部冲击(如流动性冲击、政策冲击等)对经济体的影响。
-圆形流量图模型:展示宏观经济体系中企业、家庭、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源和货币流动。
5.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体的整体需求和收入分配。
-自由放任政策:主张由市场自由调节经济的政策,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
-平衡增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平衡增长,即经济增长与价格稳定、收入分配公平相结合。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试图解释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问题,并为政府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分析方法。
古典经济学流派是宏观经济学的早期代表。
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机制是完美而有效的,能够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和充分就业。
他们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认为生产和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即“萨伊定律”。
在他们的观点中,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的灵活性,能够迅速调整以消除任何供求失衡。
因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会破坏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凯恩斯主义则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背景下兴起的。
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市场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
他指出,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可能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此时,价格和工资的调整可能是缓慢而不完全的,从而导致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货币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他们强调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应该与经济的实际增长率相适应。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如果增长过慢,就会导致经济衰退。
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主张实行单一的货币规则,即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
这一流派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设。
他们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具有理性预期,能够充分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而且,市场能够迅速调整,实现供求平衡。
因此,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用比较分析法讲授宏观经济学各流派的分歧

在 短期 内 劳动 供 给 者 的 价 格 预期 滞 后 .导致 短 期 总 供 给 曲 线 向 右 上 方斜 率 , 长 期 总供 给 曲 线垂 直 于潜 在 产 出水 平 。 但 新 凯 恩 斯 主 义 的 总 供 给 理论 基 于 以下 两 点 假 设 。1粘 性 .
形 成 问题 是 宏 观 经 济学 的微 观 基 础 ,也 是 各 派 争论 和 分 歧 的 根源之一 . 这也 直 接 导致 了 它们 的总 供 给 理 论 的 不 同 。
古 典 学 派 的 总 供 给 理 论 是 建 立 在 以 下 三 个 假 设 前 提 下
的变 化 赶 不 上实 际 价 格 的变 化 。 由于 短 期 中 价 格预 期 不 变 。 从 而 劳 动 供 给 曲线 不 变 .当 价格 上升 引 起 实 际 工资 下 降 和 利 润
个 课 时 对宏 观经 济 学 各 流 派 理 论作 一 个 比较 分 析 ,通 过 对 各
预期 滞后 , 而 在 短 期 中 可 假 定 不 变 , 格 变 化 影 响 总 产 出 。 从 价
但 它们 同 时认 为 。货 币 工 资调 整 比凯 恩 斯 主 义认 为 的 那样 要 快 。 期 中价 格 预期 能 够 赶 上 实 际价 格 变化 , 长 从而 价 格 变 化 不
工 资 和适 应性 预 期 假 定 。 动市 场 是 合 同 安排 的市 场 , 期 中 劳 短
流 派 的总 供 给 理 论 、 总需 求 理 论 、 D A A — S模 型 的特 点 以 及 政 策 主张 等 几 个 方 面进 行 比较 ,找 出 它们 的 分歧 点 进 行 归 纳 总 结 。这 将 对 学 生掌 握 这 部 分 知 识 会起 到事 半 功 倍 的作 用 。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资比有粘性。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基本观点 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量大于菜单成
本时,才会调整价格。 交错调整是成本量小的价格调整方法。 劳资双方通过雇佣合同调整工资,也是交替作
出。 信贷市场信息不完全,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贡献有:
1、希克斯和汉森提出了IS–LM 模型。
2、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两个著名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斯旺模型(新古典 增长模型)。
3、提出了乘数―加速模型。 4、推进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的研究。 5、开放的宏观经模型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萨缪尔森(1915-)
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最主要的代表和奠 基人。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几乎在经济 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建树和发展,曾经当选为美国 经济学会会长、经济计量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 会会长等。他的《经济学》(1948年初版,至今 已出版了17个版本)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经 济学教科书之一。
1.1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二、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也被称之为“美国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 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希克斯、 托宾、索洛等人。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基本观点 1)兼顾效率与平等 2)混合经济制度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1)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多种政策的综合运用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1.3 理性预期学派
一、预期与理性预期
预期可分为静态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等。 静态预期仅仅以前一期的实际市场价格为依据来预 期本期的价格,或者说以本期的实际市场价格为依据 来预期下一时期的价格。静态预期可表示为: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重点和阐述的差别。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体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事后分析和事前分析、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及后果资源最优配臵价格理论个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学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资源充分利用国民收入决定论总量分析法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经济学的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1.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经济理论体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2.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流派 讲解版

看活跃、看热点?宏观经济学学派争论的焦点干不干预干预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用吗,能不能影响就业与产出;如何看待国家和市场对经济的作用:国家干预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流派、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
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学派与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派。
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渊源的学派,通常是主张自由,政府少干预的;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渊源的学派,通常都是认为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的。
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各主要流派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1.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
两大类经济流派的根本不同在于关于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不同,进而产生后续一些推论与结论的差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方程为L=L1+L2;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又被称为货币数量论,其货币需求函数为M/P=f(y,w;rb,re,rm,dp/pdt;μ)。
从以上两个重要的方程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L与收入Y和利率有关,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M/P与收益与财富y,w和各种资产收益率rb,re,rm等主要因素有关。
并且两个需求函数中收入Y和收益与财富y,w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凯恩斯的Y表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中的现期收入,在该理论中现期收入和消费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即现期消费随现期收入改变而变,进而收入改变消费,财政政策有效。
而弗德曼的收益与财富y,w则表示恒久收入消费理论中的恒久收入,该理论认为消费只与恒久收入有关,而与现期收入无关,即现期消费不会随现期收入变化而变化,进而收入无法改变消费,同时恒久收入又相对稳定,因此最终财政政策无效。
弗里德曼还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在长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所以,最好的经济政策应该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根据经济增长率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2.对菲利普斯曲线解释和理解的不同。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2、模型分析方法 ▲经济模型的建立标准
●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否合理? ●模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模型的结论是否可以检验? ●模型的结论与实际数据是否一致?
3、均衡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应用范围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互为前提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总供求模型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 国民经济的收支循环流 n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n 国民经济的重要恒等式 n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 n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衡量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收支循环流
一、家庭: 收入:要素报酬 政府转移支付
收入的使用:向政府交税(TA) 消费(C) 储蓄(S)
二、企业 收入:销售收入 政府的补贴
教师简介
n 孙洛平 n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n 办公室:岭南行政中心415室 n 办公室电话: n 电子邮件:
1
第一章 导论
n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n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n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n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n 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背景: 30年代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标志:1936年凯恩斯的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
▲私人储蓄小于私人投资: 本国私人投资资金的不足要由
政府储蓄和举借外债来支持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 其他指标
一、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GDP-折旧(资本损耗)
二、国民收入(NI) NI=NDP-间接税 三、个人收入(PI) PI=NI-未分配给个人的部分 +个人的其他收入(转移支付等)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其固有的缺陷,这造成了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不足并由此引起就业不足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但有效需求的不足可以通过政府支出、减税和货币扩张等措施加以弥补,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这些措施可以刺激产量和就业量的增加,而不会带来通货膨胀。
随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又从多方面对凯恩斯理论加以补充和完善,主要有: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乘数——加速数模型等等,从而形成了现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但是,上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有两个基本缺陷,一是过份重视总需求分析,而忽视总供给分析,二是缺乏微观理论基础。
各种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正是从这两方面对凯恩斯主义发起挑战并严重动摇其统治地位。
而凯恩斯主义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80年代以来也主要致力于解决这两个问题,并由此推动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其中,以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主要针对前一问题作出努力,并由此又把其理论更名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另外,一批年轻的凯恩斯主义者如格里戈里·曼基、奥利维尔·布兰查德等人,则把精力主要放在解决后一问题上,一般把他们称为新凯恩斯主义者,他们的理论则称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1)在坚持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机械组合的基础上,把总供给和总需求(AS AD)作为理解一般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动的核心方法,包括滞胀在内的宏观经济学的所有重大问题,现在都用这一方法加以分析。
(2)在综合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和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又吸收和容纳了一些现代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主要是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和理论,从而在原有综合的基础上进行了范围更为广泛的综合。
经济学原理第14章 宏观经济学各流派简介

14.2 凯恩斯主义
• 14.2.3政策上的革命
增加总需求的具体的举措有三个: (2) “扩张型的财政政策”。是最主要、最直 接的手段。在凯恩斯看来,其扩张型的财政政 策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增大政府开支,用于兴 建公共工程,而不是生产竞争性产品或服务。 这样既增加了总需求,也避免了挤出效应。更 重要的是,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来源应该是通 过发行国债的方式筹集,而不能用增加税收的 方法。
14.1 古典经济学与古典学派
• 基本结论:
(4)前面总结的三个结论已经将“实际部门”的运 行作了描述。而对于价格之类由货币表示的名 义变量,则使用了另一个独立的理论——货币 数量论。该理论的基本公式:MV=Py。即,货 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体价格×商品部数量。 其中,货币流通速度(V)被认为是非常稳定的。 因此,当产品的实际数量既定时,价格的高低 完全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
(2)适应性预期假说 “适应性预期”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卡甘 (Cagan,1956)首先提出的。这种预期方式的 具体内容是:对下一期的预期建立在本期数值的 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修正。而这个修正应该是在 吸取上次预期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 得到的。
14.3 货币主义
• 14.3.1货币主义的理论假说
• 而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学家被称为“古典学派”。 其集大成者主要有: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阿瑟· 塞西尔·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
14.1 古典经济学与古典学派
关于宏观经济理论的政策主张比较分析凯恩斯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

作者: 张金生
作者机构: 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
出版物刊名: 辽宁经济
页码: 19-20页
主题词: 理性预期学派 宏观经济理论 凯恩斯学派 比较分析 政策主张 经济政策 菲利普斯曲线 国家干预 货币政策 心理预期
摘要: 理性预期学派(School of Rational Expectations)是在70年代以后在美国形成的一个宏观经济学流派。
由于这一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的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并解释了滞胀现象,主张企业自由经营、自由竞争,依据市场的自发力量调整经济,强调政府实行长期不变的稳定的货币政策,因而它又被认为是新自由主义的一个派别,也被认为是货币主义的一个分支。
其代表人物有:芝加哥大学的卢卡斯(R.Lucas)、明尼苏达大学的华莱士(N.Wallace)和罗切斯特大学的巴罗(R.Barro)等人。
代表著作有《理性预期和货币中性》、《理性预期和货币政策的作用》、《菲利普斯曲线之后:持续的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率》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

1.个体利益最大化。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 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这一假定源 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 2.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 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 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 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 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 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因此,每个 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第三、预算在决定经济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居 民和企业如何对政策的变化作出反应决定了经济变化的规模, 甚至有时还决定着经济变动的方向。 第四、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 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无 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 经济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第五、在短期,政策制定者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 衡。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和失业存在此消彼长的 关系,政府可以在两难中作出选择。
该理论强调经济主体一般受到最优化行为的驱动因而他们对未来变量的预测应该是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作出的最优预理性预期理论证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极大地受到政策是否被预期到的影响
第一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1.货币学派:弗里德曼、菲尔普斯等 2.供给学派:芒德尔拉弗、万尼斯基、罗伯茨等 3.理性预期学派:1961年穆思提出理性预期的概念、卢卡斯 的批评。 20世纪 90年代三者共同归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门 下。 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巴罗等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的基本假设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是当代二大主要 宏观经济学流派,由于其假设前提不同,导致其政策主张不 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M)
总产出和就业自动调节到由供给因素决定的充 分就业水平, 自由市场机制具有自我稳定和调节 的功能,价格、利率、货币工资灵活自如保持各 个市场结清。故不需要政府的总需求干预政策, 1929~1933 年 自由放任是最好的政策。 的“大萧条” 。 政策主张:稳住货币(物价)+市场自发调节
私人投资需求是很不稳定的, 这引起总需求加倍 不稳定(乘数) ,自由市场的自发调节很难达到 充分就业均衡, 因此需要政府的总需求干预政策 即直接进行数量调节。 20 世纪 60 年代 政策主张:赤字财政政策。 的通货膨胀
货币存量的不规则变化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 源,若无政府不稳定的总需求干预政策(通过影 响货币) ,私人经济将是内在稳定的。 政策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稳定货币的 增长率,使之与实际经济的增长率相一致。无需 政府的积极干预政策,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总需求管理政策无效论: 总需求政策不可能稳定 产出和就业。 产出和就业无论是在长期中还是在 短期中对有规则的总需求政策都无反应。 当总需 求突变时,则影响产出,但政府无先见之明。要 稳定经济,须稳定政策以稳定预期。 政策主张:公开宣布的稳定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比较
体 系 结 流 构 派 类 别
总供给理论 总需求理论(AD 曲线) 劳动市场假定和均衡就业决定 1.理性人假定和完全竞争假定。 P LS 2.完全信息假定:劳动供求双方拥有关于 价格变化的完全信息,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Ld 均是实际工资( W/P )的函数。 Lf L 3.灵活工资假定和市场结清假定:货币工资 变化灵活自如, 使得实际工资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 从而使劳 动的供求相等即劳动市场结清。 4.充分就业假定:唯一的均衡是充分就业均衡。
1.AS 受价格预期变化的影响, P 即 AS=f( P )。 e 2.价格预期取决于对宏观经济 变量特别是政策变量的预期, P e =f( M e , G , Te ,„„)。
AS L AS S
e
Y
Yf
Y
1.灵活价格和灵活工资假定。 P LS (P e ) 2.理性预期假定:预期不仅根据过去的 价格行为,而且还根据影响现在价格行 Ld 为的变量特别是政府政策变量;人们不 L 会犯有规则的错误,预期在利用一切可 得到的信息基础上形成。 3.劳动供给量是价格预期( Pe )的函数,当 Pe ↑, Ls 线向左 上平移。 4.承认信息不完全时,预期发生错误。
供 给 学 派
小 结
短期 AS 曲线的斜率及决定总 AS(t) P 供给的变量是宏观经济学争论 的重要问题之一。凯恩斯主义 同古典学派 攻击古典学派的供给决定论, Ld 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修改 Lf L 之并反过来攻击凯恩斯主义。 Y Yf 新凯恩斯主义接受现代货币主 义的适应性预期假定,二者的 AS 线均为正斜率。 货币工资和价格这两个市场杠杆的灵活性及价格预期形成问 短期 AS 曲线的斜率及决定总供给的变量是宏观经济 题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也是各派争论和分歧的根源之 学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凯恩斯主义攻击古典学派的 一。 供给决定论,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修改之并反过 来攻击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接受现代货币主义 的适应性预期假定,二者的 AS 线均为正斜率。
W P LS
总供给是边际收入税率(t)的 P 函数,即 AS=f(t) 因后者关系 到对可支配收入、利润、投资、 劳动投入的刺激
AS(P e)
形式上与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 相同
AD
Y
Yf
Y
对决定总需求的变量的看法不一致, 有的赞同现代货币主义的,有的则 赞同后凯恩斯主义的。
P
AS L AS S 1.短期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均 P 影响总产出及总价格水平。 2.短期中货币供给变化影响 AD(M) 总需求,从而影响 Y Y f 总产出和价格。但由于总供 给线较陡,主要影响价格水平,次要影响产出。 3.长期中,货币供给变化只影响价格水平。 AS 1.由于理性预期,有规则的 P AS 可预见的总需求变化对实际 P AD 产出水平无影响,只影响价 P AD 格水平等名义变量。 Y Y0 2.突变的未预见到的总需求 变化则影响总产出和总价格(因信息不完全) 。
AD
Y
总需求在决定总产出中的作用以及货币与实际因素在决 定总需求时的作用。这两点是凯恩斯主义与其它学派的 区别点。凯恩斯主义和古典学派在这二点上都有分歧。 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的区别在于货币决定总需求 的作用程度上,凯恩斯主义攻击古典的货币数量论,现 代货币主义修正之并反过来攻击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 义与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区别则在于总需求决定 总产出的作缩的衰 退(因降低货币 增长率) 和 20 世 纪 90 年代初的 衰退(货币是稳 定的) 20 世纪 80 年代 初通货紧缩的衰 退(降低货币增 长率是公开宣布 的) 和 1997 年以 来的亚洲金融危 机(预期是非理 性的) 。 20 世纪 80 年代 的减税,并未增 加生产,而是使 财政赤字急剧上 升。
任何经济理论都 受到时代局限, 都将随着现实的 变化而被补充或 取代。经济理论 是不断创新的。
增加总产出、 提高经济效率的治本的办法是减少 政府调节和根除导致通货膨胀的总需求管理政 策。治标的办法是大幅度降低边际收益税率。 政策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干预
自由放任还是政府积极干预是资本主义从产生 以来就开始争论的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 凯恩斯 主义是对古典的自由放任主义的有力批判, 现代 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则表 明了对过度政府干预的反思。
( 后 ) 凯 恩 斯 主 义 现 代 货 币 主 义 新( 古理 典性 宏预 观期 经学 济派 学)
1.可变价格假定。 P 2.价格预期在短期中不变,故 短期 AS 曲线正斜率。 3.长期中,价格预期赶上, 总供给线垂直于潜在产出水平。
AS L AS S
Yf
Y
私人经济是内在不稳定的, 市场自我调节是很慢 的。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定之,弥 补总需求波动或总供给冲击。 在总需求管理政策 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重要。 20 世纪 70 年代 政策主张:总需求管理+总供给管理 的“滞胀” (用 AS 冲击来解释)
LS 1.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均是货币工资(W)的 W 函数。 2.刚性货币工资假定:劳动市场是长期合 W0 Ld 同市场,货币工资在短期中是刚性的或 不变的。故在充分就业点( L f )之前,劳 Lf L 动的供给线是水平的, 均衡就业量只决定于劳动需求; 而在充 分就业点之后,劳动供给线垂直。 3.非市场结清和非充分就业假定:劳动市场通常是非结清的, 非 充分就业均衡是常态均衡。 L S (P e ) W 1.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均是货币工资的函数, 劳动供给线正斜率。 2.刚性工资和适应性预期假定:劳动市场 Ld 是合同安排的市场,短期中劳动供给者关 L 于价格水平从而实际工资变化的信息不完 全, 即其价格预期滞后于实际价格的变化。 故货币工资的变化 赶不上实际价格的变化。 由于短期中价格预期不变, 从而劳动 供给线不动,所以当价格上升引起实际工资下降和利润增加 时,劳动需求增加,均衡就业和产出随之增加。 L (Pe) 适应性预期假定:在短期中货币工资变化 W 赶不上价格变化,即劳动供给者的价格预 Ld 期滞后,从而在短期中可假定不变。但货 币工资调整比凯恩斯主义认为的那样要快。 L 长期中价格预期赶上实际价格变化,价格 变化不影响总产出。
P P
AS
Yf
Y
1.总需求理论隐含在货币数量论中, P 1.AS 完全决定总产出、就业 AS P 总需求只决定于货币数量。AD 曲线 量实际经济变量。 AD(M) 的形状由货币数量方程(M=kPY)推 2.AD 只决定总价格水平等名 AD(M) 得,当 M 和 k 一定时,P 与 Y 成反比。 义经济变量。 Y 2.货币影响价格水平的机制是:当 3.总产出量决定和总价格水平 Y Yf 相互脱节,名义经济和实际经 M s M d 时,引起对商品的超额需求,再使 价格水平上升。 济互不相干。货币只是交换中介。 3.利率调节起着完全稳定总需求的作用, 使 S 与 I 保持平 4.唯一的总供求均衡是充分就业的均衡, 它取决于 衡。 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量和技术水平。 AS 1.总需求是:C、I、G、T、M 的函 P 1.总需求唯一决定均衡总产出 P 数,即 AD=f(C,I,G,T, M S ) 。 及总就业量。 2.消费决定于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 2.财政政策能稳定总需求,弥 P AD AD 倾向;投资决定于预期利润率和利率。 补私人需求的不足。 Y 3.乘数理论:投资变动引起收入的 3.与古典模型构成另一极端, Yf Y 乘数变动,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反比。 集中反映了凯恩斯理论的中心思想即总需求和财 4.当经济处于“流动陷阱”之中时,货币政策作用有限, 政政策重要。 财政政策重要。 1.总需求理论以 IS-LM 模型为中心。 P 1.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 AS L AS S 2.强调自支出(G、T、I)对总需求 均衡总产出和总价格水平, P 的重要性,其中 I 是不稳定的,故需 总需求只是影响均衡总产出 AD 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弥补之。 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供给也 AD 3.日益重视货币与货币政策。 重要。 Yf Y Y 4.总需求线由 IS-LM 模型导出,当 P↓时, 2.价格决定和产出决定是相连的。 实际 M ↑,LM 线下移,Y↑。AD=f(P, M S ,C,I, 3.长期中,总需求只影响价格水平,总产出只由供 S G,T)。 给决定。 1.由于 k 是稳定的,货币是影响名义 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2.AD 曲线由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公式 (M/ k =PY)推得。 3.总需求主要受货币供给的影响,即 AD=f( M s )。
S
AS-AD 模型
对市场机制的稳定调节功能的 基本看法和政策主张
受攻击的现 实经济原因
AS 曲线 1.灵活价格假定。 2.总供给对价格变化无反应, AS 线垂直于潜在总产出水平 (Yf ) 。 3.总供给唯一决定总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