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第6章--山岭隧道洞门结构及洞口景观设计

(仅供参考)第6章--山岭隧道洞门结构及洞口景观设计
(仅供参考)第6章--山岭隧道洞门结构及洞口景观设计

涵洞设计的涵位选择

各类型涵洞特点 公路跨越沟谷、溪沟、河流、人工渠道以及排除路基内侧边沟水流时,常常需要修建涵洞。涵洞是公路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与该公路的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遵循了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有利于环保的原则同时也满足了行车、排水、净空等要求。 涵洞的类型决定了它的功能、造价和使用年限,因此涵洞类型的选择基本按照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养护等原则,同时要考虑到农田排灌的需要,综上所述可见涵洞类型的选择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道路的等级、性质和任务 涵洞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和水力条件 工程费用和造价 当地筑路材料情况 施工期限和施工条件 养护维修条件等 石拱涵的特点: 能充分利用天然石料,不需钢材,只需少量水泥,因而造价低,工程费用少 施工技术简单,专用设备少,适于群众建桥 结构坚固、自重及超载潜力大,使用寿命长,当然石拱涵也存在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拱式结构需要较大的建筑高度,遭受破坏后难于修复,施工时占用劳动力较多,工期较长以及对地基要求较高等。由于以上这些优缺点使得石拱涵在使用范围上受到限制,但它是山区公路常采用的涵洞类型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特点: 建筑高度较小,不受填土高度限制 能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施工简便迅速 为简支结构,对地基条件要求不高 遭受破坏后容易修复 由于需要水泥、钢筋等材料,所以一般造价很高 涵洞择位时应遵循的原则 涵洞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由于单个小桥涵的工程数量不大,因而小桥涵位置一般是在路线走向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来选择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路线遇大洼深沟。路线与河沟斜交太大等情况)才进一步权衡利弊,在不降低路线标准的条件下局部调整路线,使之从较好的桥涵位通过。 小桥涵址应布设在地质条件良好、河床稳定、水文、水力条件较好的河段。不会因小桥涵位设置不当而造成排洪不畅、冲毁路基、积水淹田或使农业灌溉和正常交通受到影响。小桥涵位置和轴线方向确定,要满足设计流量的渲泄,使水流畅通,做到"进口要顺、水流要稳",不发生斜流、旋涡等现象,以免冲毁洞口、堤坝或农田。 位置选择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桥涵工程量(包括桥涵主体及一切附属工程)最小,以减少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 一般情况下,应在下列位置考虑设置小桥涵或涵洞: 天然河沟与路线相交处。凡路线与明显沟形的干沟、小溪、河流相交时,且当路线上游汇水面积大于0.1km2时,原则上应设置涵洞。 农田灌溉渠与路线相交处。路线经过农业区、跨越水渠、堰塘或水库的排水渠以及通过大片梯田,影响农田灌溉时应考虑设置涵洞。 路基边沟排水渠。在山区公路的山坡线,为排除路基挖方内侧边沟流水,应考虑设置涵洞。

浅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浅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摘要】公路景观美学在国外研究已有几十年的时间,而我国只有短短的十多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来高,对公路景观美学开始重视起来,纷纷提出“景观路”、“生态路”、“人文路”、“和谐路”等理念。隧道洞口景观作为公路景观的组成部分,加之贵州处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态敏感,破坏后恢复难度极大,在建设高速公路时,必须重视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使其更加美观、安全、自然协调。本文对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对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要素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我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研究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不在只关心隧道洞门的功能设计,也开始关注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隧道洞口景观是一个综合概念, 不仅包括视觉上的含义, 还应包括结构的合理性、形象设计的艺术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等。目前国内外对隧道洞口景观的研究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隧道洞口景观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化妆”和“美化”的层次,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隧道洞口景观的研究,但是有个好的兆头,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人们逐步开始重视隧道洞门景观的设计的研究 1.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内容 隧道两端的进出口都要修建洞门。洞门的作用是保持洞口仰坡和路堑边坡的稳定,汇集和排除地面水流,保护洞门附近岩(土)体的稳定和使用车辆不受崩塌、落石等的威胁,确保行车安全。洞门是隧道的咽喉,也是隧道外露部分,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洞门型式,并应当进行洞门美化和环境美化。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涉及到工程力学、景观生态学、美学、地理、人文、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艺术性工程。隧道洞门设计典型的形式主要有端墙式洞门、削竹式洞门等,洞门结构形式应实用、经济、美观、醒目,其景观设计也是基于其洞门工程设计形式开展的,在满足支护安全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貌、自然生态、人文风俗、全线景观协调性等因素,进而对隧道洞口中央分隔带、明洞顶景观、洞门修饰等整体规划,设计出功能满足、环境协调、包含人文、独具特色的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由于每个隧道洞门所采取的结构形式不一样,而且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可以复制的模式,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包括的因素很多,但设计主要内容有以下: 1.1洞门的设计,采用浮雕、料石镶嵌、塑石、特定形式的人工构造物等; 1.2明洞顶部和仰坡的景观设计,包括植物的选择和搭配等; 1.3洞前人工构造物和自然景观的设计,包括洞前中央分隔带的景观设计。

盾构区间隧道偏差超限案例.docx

案例一 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广区间盾构隧道偏差超限质量事故 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华阳站~广都北站右线(以下简称:华广区间右线)全长708.667m,采用盾构法施工。该盾构机于3月7日从广都北站始发,3月13日项目部测量组对1~12环进行管片姿态测量,测量成果显示隧道高程最大偏差为19mm;3月19日项目部对1~56环管片姿态进行复测,发现17-56环(GDYK25+533.3~+593.3)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限,其中56环垂直偏差达到+2010mm、水平偏差+52mm,但盾构机测量导向系统56环处显示的盾构垂直偏差为盾首-29mm、盾尾-25mm,水平偏差盾首+41mm、盾尾+35mm,成型隧道实测偏差与盾构机测量导向系统显示偏差严重不符。 经过调查,确认是盾构机VMT系统(盾构机上使用的一种测量自动导向系统)中输入了错误的盾构推进计划线数据文件,致使盾构机按照错误的计划线推进,导致盾构隧道轴线偏差。加之项目部未按照测量规定的频次(每20环人工复测一次)进行人工复核,致使偏差不断扩大而未能及时被发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3万余元,构成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一般事故。 一、工程概况 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土建1标盾构区间,由科技园站~锦江站~华阳北站~华阳站~广都北站4个区间组成,线路沿天府大道西侧辅道敷设,设计总长6039m。华阳站~广都北站盾构区间右线起点

里程YDK24+901.7,终点里程YDK25+617.3,短链6.933m,全长708.667m。 二、事故经过 1.该盾构所用的数据文件形成的经过 2013年10月,项目部完成华广区间左右线设计轴线计算后,将计算结果报三级公司精测队进行复核,设计轴线计算结果正确,项目部收到经复核后的电子文件为“华广区间右线.DT2”,该文件保存在测量组共用工作U盘中。三级公司复核后的书面材料于2014年2月23日返给项目部。 2013年11月,三级公司精测队队长郑某到工地对测量人员进行了VMT系统的使用培训。2014年1月,项目部测量人员汪某在自己的电脑上练习VMT系统(SLS-T版本)使用时,采用了华广区间右线的设计要素,生成了自己的练习文件“华广区间右线.DTA”,由于软件在试用期后其电脑无法打开“华广区间右线.DTA”练习文件,汪某将文件拷入测量组共用工作U盘,准备在其他电脑上打开继续练习(至此,埋下并初步形成了事故隐患)。 项目部测量组在始发前将三级公司精测队复核的计划线数据“华广区间右线.DT2”导入盾构机VMT系统,发现该文件只可用于左线盾构机,无法直接用于右线盾构机。原因在于左线隧道S-537盾构机VMT系统为高版本(SLS-SL版本),右线隧道S-395盾构机VMT系统为低版本(SLS-T版本),两个版本的区别在于导入的文件格式不同,后缀为“.DTA”文件只能用于“SLS-T”低版本VMT系统,后缀

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的设计和选型

一、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 1地铁车站的分类 1.1 按照车站埋深分:浅埋车站、深埋车站 1.2 按照车站运营性质分:中间站、区域站、换乘站、枢纽站、联运站、终点站 1.3 按照车站结构断面形式分:矩形断面、拱形断面、圆形断面、其他 1.4 按车站站台形式分:岛式、侧式、岛侧混合式 2 地铁车站建筑及平面布局 2.1 地铁车站的组成 地铁车站由车站主体(站台、站厅、生产、生活用房)、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厅等三大部分组成。 车站建筑又可概括为以下部分组成:乘客使用空间、运营管理用房、技术设备用房、辅助用房。 2.2车站总体平面布置 按照以下流程确定:前期工作(设计资料的收集、现场调查、构思),确定车站中心位置及方向,选定车站类型,合理布置车站出入口、通道、通风道与地面通风厅。 3 车站建筑设计 3.1 车站设计 3.1.1 设计原则 (1)根据车站规模、类型及平面布置,合理组织人流路线,划分功能分区。 (2)车站一般宜设在直线上。 (3)车站公用区间划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 (4)隔、吸声措施。 (5)无障碍通行。 3.1.2 平剖面设计 (1)车站规模确定。确定车站外形尺寸大小、层数和站房面积,确定车站规模大小。 (2)车站功能分析。确定车站乘客流线、工作人员流线、设备工艺流线等,以便于合理进行车站平剖面布置。

(3)站厅设计。主要解决客流出入的通道口、售票、进出站检票、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分隔、站厅与站台的上下楼梯与自动楼梯的位置等。 (4)站台设计。确定站台形式、站台层的有效长度、宽度和站台高度,然后进行站台层公共区(上、下车与候车区及疏散通路)的设计。 (5)主要房间布置。包括变电所、环控用房、主副值班室、车站控制室、站长室等,一般设置在站厅和站台层的两端。 (6)车站主要设施布置。包括楼梯、自动扶梯、电梯、售检票设施等的布置和各部位通过能力的设计,按照有关规范执行。 3.1.3 消防、安全与疏散 主要考虑建筑防火与防水淹问题。 3.2 车站出入口及出入口通道 3.2.1 普通出入口的设计 (1)出入口数量的确定。一般情况,浅埋地下车站的出入口不少于4个,深埋车站不少于2个。 (2)主要尺寸的确定。出入口的宽度总和应大于该站远期预测超高峰小时客流量所需的总和,可按照公式计算。 3.2.2 出入口通道 包括出入口通道宽度的设计、埋深、楼梯踏步和自动扶梯的设置等,出入口通道地面坡度等。 3.3 车站通风道 3.3.1 车站通风道 确定地铁车站内的通风方式、环控设备的布置等来确定车站内通风道的布置。 3.3.2 地面通风亭 根据风量及风口数量确定通风亭的大小,根据实际环境和设备的条件确定通风亭的位置。 3.4 残废人设施 考虑残废人专用电梯和站内盲道的设置。

隧道洞口

城市隧道结构景观设计探讨 1 城市隧道景观设计的意义 随着广州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的压力与日俱增,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修建了大量的交通基础设施,使得广州市的交通由单一的路网状体系转变为立体的路网体系。伴随着这种趋势,城市隧道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以往城市隧道设计只注重结构安全性,使用功能的完备性及经济、合理的建造工法选择等方面的要求,而忽视了隧道景观方面的设计,造成了隧道工程成为城市道路景观带中薄弱环节,更是出现了大量形式雷同、景观单调的隧道,使得隧道景观在感官上变得枯燥、乏味、缺乏生气。由于人们对艺术的向往,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隧道景观设计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2 城市隧道景观设计的内容和目的 2.1 城市隧道景观设计内容 广州市车行隧道多采用明挖顺作法修建,断面形式为矩形框架结构,因此在结构形式上就决定了隧道中部为埋深较大的暗埋段,两端为埋深较小的敞开段。根据这种隧道结构形式,其景观设计的内容主要有: (1)收集隧道景观设计要素 城市隧道景观设计应充分了解隧道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人文特点以及周围的建筑风貌。所涉及的要素也多种多样,主要为隧道结构形式、小品建筑、洞口顶棚、交通标识、照明和绿化等,通过造型、装饰、绿化和色彩等手法,使人们在视觉上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隧道景观实体。 (2)隧道遮阳棚艺术造型设计 洞口遮阳棚通常修建在隧道敞开段与暗埋段的交接处,这是光线强弱变化最为明显的区域,因此顶棚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遮挡一部分光线,使明暗交接区域的亮度变化趋于缓和;另一方面遮阳棚的艺术造型也是隧道景观与周围道路建筑景观衔接的重要构筑物,是该隧道的标志性景观,所以洞口遮阳棚艺术造型设计为城市隧道景观设计的关键。 (3)隧道洞口区域的绿化

隧道的勘察及位置的选择

隧道的勘察及位置的选择 Tunnel and location choice survey 摘要——我国公路隧道随着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目前国家将建设重点向我国西部地区转移,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必须面临大量的隧道工程。隧道勘测为确定隧道位置、施工方法和支护、衬砌类型等技术方案,对隧道地处范围内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水量等水文情况要进行勘测。本文简单介绍了隧道的勘察及位置选择的工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 Abstract——China's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raffic increase, the current national focu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network must face a large number of tunnels. Tunnel tunnel investigation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bracing, lining type of technology solution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tunnel is located in the terra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ntity of groundwater hydrology, etc.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survey and location of the tunnel project selected some of the methods commonly used. 关键词:隧道勘察目的调查位置选择洞口位置 Keywords: Tunnel investigation Purpose Survey Selecting a Location Hole location 正文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 中国铁路隧道约有半数以上分布在川、陕、云、贵4省。成昆、襄渝两条铁路干线隧道总延长分别为342及282公里,占线路总长的比率分别为31.6%和34.3%。在隧道勘测和开挖过程中,须了解围岩的类别。围岩是隧道开挖后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的周边岩体。围岩分类是依次表明周围岩石的综合强度。中国在1975年制定的铁路隧道工程技术规范中将围岩分为6类。关于岩石分类70年代以前常用泰沙基及普氏等岩石分类方法。7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应用较广并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推荐的为巴顿等各种分级系统。此外,还有日本以弹性波速为主的分类法。围岩的类别的确定,为隧道工程设计合理和施工顺利提供了依据。 隧道勘察的目的,是在于查明隧道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施工和运营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勘察资料,并对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从而使隧道工程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 隧道勘察阶段的划分应与公路设计阶段相适应,一般分为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可行性研究勘察。公路可行性研究按其工作深度,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中的勘察主要侧重于是收集与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而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需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对各个可能方案作实地调查,并对不良地质地段等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 前言 一. 地下铁道的基本功能及特点 地下铁道(metro subway)是指,在大城市下的地下修筑隧道、铺设轨道,以电动快速列车运送大量乘客的公共交通体系,简称地铁。在城市郊区,地铁线路可延伸至地面或高架桥上。地铁运输几乎不占街道面积,不干扰地面交通,有些国家称它为“街外运输”,或称为“有轨公共交通线”(mass transit railway)。它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能大量快速、安全运送旅客的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市区的客运交通流量猛增,城市规模随之不断扩大,这样就使城市中空气污染、噪音、交通拥挤等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因素逐渐突出,于是居民区就需要向城市郊区扩展。在上下班时和节假日,城市交通更显得拥挤混乱。原有的城市道路面积和城市面积的比例(道路率)是受城市发展历史制约等,一般不容易改变,想通过拆迁改造城市交通状况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可实现的。如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2.2m2,要增加道路面积非常困难。因此,许多干道的交通堵塞状况日益严重。目前很多城市道路交通的平均车速已下降至10km/h以下,很多路口交通负荷度已经很饱和。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建设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运输是缓解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市内,建设地铁,向地下发展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 地下铁道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满足大客运量的需要。一条低铁道单方向每小时的运送能力可达4~6万人次,为公共汽车的6倍至8倍,为轻轨交通的2倍多。完善的地下铁道系统会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可担负起城市客客运量的一般左右(实例见下表)

隧道洞口位置的确定

隧道洞口位置的确定 隧道洞口位置的确定是隧道走向、长度和地层好坏等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探与调绘及环境地质、人文条件、历史人文等综合资料的掌握及自然爆破和人工边坡,并通过工程经验和工程类比来确定。 一、洞口位置确定的原则 1、隧道洞口设置必须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 2、隧道洞口设置不应破坏自然环境,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3、隧道洞口设置后的边仰坡要保证围岩稳定和运输安全; 4、隧道洞口设置必须做好排水系统边仰坡及路堑的水不得流入隧 道; 5、隧道洞口设置必须远离国家重点文物古迹,以防噪音震动和有害 气体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和污染; 6、位于风景区隧道洞口设置必须与景区景观相协调,洞门宜适度美 化; 7、长大隧道和特长隧道洞口设置必须贯彻国防要求,要建成战时车 辆待避和人员防空的场所; 8、隧道洞口设置亦应满足抗震要求。 二、隧道洞口位置的选定 1、隧道洞口要选定在围岩稳定的地层中; 2、隧道洞口避免设置在带有危石的陡壁下; 3、隧道洞口避免设置在活动的断层破碎带上; 4、隧道洞口避免设置在向背斜的轴部,并与主应力方向相平行; 5、隧道洞口宜避免设置在岩堆和冲积扇上,实不能躲避要有可靠的 工程措施; 6、隧道洞口位置的设置要尽量避免靠近高速公路、水渠、井户设置; 7、隧道洞口位置的设置要尽量避开村镇和居民点,实不可免也要有 工程措施,如缓冲结构、隔音屏障等; 8、隧道洞口位置的设置要尽量避开文物古迹庙宇等,洞口的设置要

依自然环境、自然坡率和人工坡率来选定,Ⅰ—Ⅳ围岩基本上要零断面进洞,Ⅳ—Ⅵ级围岩(含新老黄土)应以结构外缘加1m高程为暗洞位置并向外延伸5—10m为洞口位置,即自然坡率或人工坡率大于45°时应考虑零断面进洞;如果自然边坡或人工边坡小于45°时应以结构外缘加1m高程为暗洞位置并向外延伸5—10m为洞口位置. 综上所述,隧道洞口位置的选定必须详尽掌握工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人文景观等综合要素,方能选定好隧道洞口位置。4

区间盾构隧道结构设计

区间盾构隧道结构设计 1)主要设计原则 ①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应满足运营功能要求以及建筑限界、施工工艺、结构防水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要求。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按地震烈度为7度进行结构抗震设计,采取相应的构造处理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结构抗力应满足人防部门的要求,抗力级别为6级。 ②结构类型和施工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周围的环境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并应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结构设计计算。 ③结构设计应符合强度、刚度、稳定性、抗浮和裂缝宽度验算的要求,并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 ④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就其施工和正常使用阶段进行结构强度计算,必要时也应进行刚度和稳定性验算。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其最大裂缝允许值为:明挖法和矿山法施工的结构为0.2~0.3mm;盾构法施工的结构为0.15~0.20mm。结构进行抗浮验算时,其抗浮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5,否则应采取抗浮处理措施。 ⑤采用暗挖法施工时,区间隧道为平行的双洞单线隧道,两隧道的净距一般不宜小于1.0倍隧道洞径。 ⑥所选择的盾构机型,必须对地层有较好的适应性,并同时依据盾构推进速度、周围环境状况、工期、造价等各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⑦严格控制工程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其允许数值应根据地铁沿线的地面建筑及地下构筑物等实际情况确定,并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⑧结构防水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环境条件、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及材料来源等因素进行,并应遵循“以防为主、多道设防、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的原则。车站及出入口通道防水等级为一级;车站风道及区间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 2)盾构机类型的选择

最新(地铁隧道)XXXX站-XXXX站区间监测方案教案资料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 监控量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集团XX项目部 年月

目录 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3) 四、信息化施工组织 (3) 五、施工监测设计 (4) 5.1、地表沉降监测 (4) 5.2、地表建筑物(构造物)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监测 (6) 5.3、管线变形监测 (8) 5.4、隧道内管片沉降、收敛监测 (9) 5.5、东风渠、七里河交叉口过河监测 (9) 六、警戒值的确定及监测频率 (9) 七、人员设置及仪器配备 (10) 八、监测质量保证 (11) 九、监测成果报告 (11)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体育中心站~博学路站隧道工程 监控量测方案 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XX市轨道交通XX号线XX标段设计图纸; 2、《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I 1/490-2007 5、《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6、《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XX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第XX标段,包括一个车站(XX站)和两个区间段,区间段即XX站——XX站盾构区间段,XX站——XX段区间段(其间包括盾构区间、明挖区间)。 第XX合同段全长XXXX米,其中XXXX站长XXXX米,盾构区间长XXXX米,盾构段双线总长XXXX米,明挖区间长XXXX米。 XXXX站——XXXX站盾构区间段起止里程为,西起左线CK32+487.74(右CK32+487.74),东至CK34+698.25(CK34+698.25);XXXX站——车辆出入线段区间段,西起RCK0+056.152东至RCK2+962.0 ;XXXX站的起止里程为CK34+698.25至RCK0+056.152 。 其中XXXX站至XXXX区间工程区间长度约为XXXX米,联络通道三处,其中中间联络通道带有通风井。三处联络通道离始发井距离分别约为:490米、1309米、1869米。 线路平面包含两段圆曲线,曲率半径分别为350米和450米。竖曲线由21.4‰-2‰等坡度组成的V字型。 隧道盾构施工选用德国Herrenknecht公司生产的复合盾构机作为隧道掘进设备。该设

隧道翼墙式洞门计算全解

第四章洞门设计 4.1洞门设计步骤 《规范》关于洞口的一般规定 1.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同时结合环境保护、洞外有关工程及施工条件、营运要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2.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 3.洞口边坡、仰坡顶面及其周围,应根据情况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并和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考虑布置。 4.洞门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4.1.1确定洞门位置洞口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洞口的边坡及仰坡必须保证稳定。 2.洞口位置应设于山坡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处。 3.位于悬崖陡壁下的洞口,不宜切削原山坡;应避免在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进洞。 4.跨沟或沿沟进洞时,应考虑水文情况,结合防排水工程,充分比选后确定。 5.漫坡地段的洞口位置,应结合洞外路堑地质、弃渣、排水及施工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6.洞口设计应考虑与附近的地面建筑及地下埋设物的相互影响,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 7.洞门宜与隧道轴线正交;地质条件较好;做好防护;设置明洞。 洞口地质条件 洞口入口端位于山体斜坡下部,斜坡自然坡度约45°左右,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在右洞为大角度相交,位置较好,围岩上部为覆盖层为碎石质,厚度为0.6m-1.7m,下部为砂质板岩,全风化岩石厚为0-2.0m强风化岩厚为0-6.4m,砂质板岩与变质砂岩中风化厚度为8.1-15.8m;为软岩,薄层状结构,岩体破碎,软 岩互层,主要结构面为层面及节理裂隙面,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对围岩有影响;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围岩为弱透水,可产生点滴状出水,局部可产生线状出水;围岩稳定性差。 4.1.2确定洞门类型 洞门类型及适用条件 洞门的形式很多,从构造形式、建筑材料以及相对位置等可以划分许多类型。目前,我国公路隧道的洞门形式有: 端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环框式洞门台阶

洞门位置选择.

2.洞口位置的选择 2.1 选择方法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是隧道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洞口”指洞门所在位置边、仰坡刷坡范围及洞口衬砌(非正常衬砌地段)和洞外附属工程地段的统称。一般应根据具体的工点地形、地质及水文等条件,结合工程施工安全、环境保护要求、洞口相关工程(洞口端衬砌形式、桥涵、路基支挡、坡面防护、排水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及便道引入、弃渣处理、施工干扰以及洞门结构形式等技术要求和工程大小)加以全面考虑,综合比较其经济、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确定洞口的最佳位置。 本设计中根据已有的资料,参考其纵断面的高程重新确定洞口位置及洞门形式。 2.2 选择原则 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应遵循“早进晚出”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决定隧道洞口位置时,为了施工及运营的安全,宁可早一点进洞,晚一点出洞。这样做,虽然隧道长度稍稍长了一些,但却安全可靠得多。从全面观点出发,这样做是值得的、合理的。当然,所谓早和晚都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进洞越早越好,出洞越晚越好。不应当盲目地把隧道定得很长,而是应当着重从安全方面来考虑问题。 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 洞口应尽可能地设在山体稳定、地质较好及地下水不太丰富的地方。 (2) 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不要与水争路。 (3) 洞口应尽可能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相垂直的地方,使隧道正面进入山体,洞门结构物不致受到偏侧压力。 (4) 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淹没的河滩上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在洪水位以上,并加上波浪的高度,以防洪水倒灌到隧道中去。 (5) 为了保证洞口的稳定和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不宜使山体扰动太甚,也不宜使新开出的暴露面太大。 (6) 若洞口附近遇到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应慎重处理,当线路横沟进洞时,设置桥涵净空不宜太小,以免后患。 (7) 若洞口前方岩壁陡立,基岩裸露,此时,最好不刷动原生坡面,不开挖山体。

区间暗挖隧道悬臂式掘进机掘进施工方案

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第七工作段 火沙区间暗挖隧道 悬臂式掘进机掘进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五局集团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七工作段项目经理部 年月日

暗挖隧道悬臂式掘进机掘进施工方案 一、工程简介 1.1工程概况 火车站站~沙冲路站区间位于南明区,线路出火车站站后先下穿火车站售票厅(3层)、行包房(2层)、客运站台、铁路股道及行包地道、于YDK26+324.116左偏下穿玉厂路后,下穿茶花、博泰等小区数幢7~9层居民楼、茶花广场地下一层停车场、沁苑商务公寓(7层)之后,再下穿朝阳洞路南明区人民法院(5层),进入朝阳洞路下后至沙冲路站。本区间右隧起讫里程YDK26+143.2~YDK27+073.8(YDK26+294.811=YDK26+300,短链 5.189m),左隧起讫里程为ZDK26+143.2~ZDK27+073.8(ZDK26+272.779=ZDK26+300,短链27.221m)。本区间为双洞单线隧道,右隧全长925.411m,左隧全长903.379m。 1.1.1线路平面 火车站站~沙冲路站区间YDK26+143.2~YDK27+073.8段左、右线线间距从16m渐变为13.5m,全隧为双洞单线结构形式。 进口端洞身段出口端 右洞平面YDK26+143.2~+324.116段为 直线 YDK26+324.116~YDK27+065.800 段为R=400m左偏曲线 YDK27+065.800~+073.8段 为直线 左洞平面 ZDK26+143.2~+353.156段为 直线 ZDK26+353.156~ZDK27+061.006 段为R=380m左偏曲线 YDK27+061.006~+073.8段 为直线 1.1.2线路纵断面

公路隧道位置及洞口位置的选择

公路隧道位置及洞口位置的选择 对公路隧道位置以及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基本原则、具体规定进行了初步介绍,力求在实际工程中,选择最好的隧道总体位置及合理的隧道出入洞口,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目标。 关键词:公路隧道隧道位置洞口位置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网不断向山区延伸,山区隧道也越来越多。由于隧道位置选择的不合理导致经济的浪费,线路运营安全受到威胁,交通事故频发;由于隧道洞口位置选择的不合理导致施工期间的坍塌、开裂,在近年来高速公路隧道修建工程中成为了施工处理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此,选择合理的隧道位置及洞口位置,不但利于施工和运营安全,同时有利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保护。 2 隧道位置的选择 2.1 一般原则 首先应综合比选隧道各轴线方案的走向、平纵线形、洞口位置等,提出推荐方案。地质条件差时,特长隧道的位置应控制线路的走向,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而中小隧道的定位应服从线路的走向。 2.2 方案比选的内容 方案的比选应结合隧道与线路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内容十分庞杂,不能简单轻易的下结论,其主要方面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适当的线形,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 (2)经济的路线长度,舒适的运行条件,长大隧道方案的运行条

件一般较好,但隧道开挖运营通风费用较高。 (3)合理的用地,对环境的破坏少,与环境相和谐。 (4)施工难度小,便于就地取材。 (5)建设投资小。 (6)运行费用与养护费用少,对于长大隧道的通风照明及养护费用均较高。 (7)安全性好,隧道作为封闭空间,事故救援十分困难,近年来长大隧道的火灾救援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8)在高寒地区,应特别注意隧道的冻害和洞口风积雪问题。 (9)隧道内外线形的一致性。近年来隧道洞口事故频发,隧道洞口的线形一致性十分重要。 隧道方案的比选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不同,充分论证。有时候几个方面不能同时满足,甚至充满矛盾的地方,应该综合考虑,选出相对最佳方案。 2.3 隧道位置选择的具体规定 (1)应修建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以及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必须通过时,应采取合适的辅助工程措施保证工程安全。 在服从线路走向的条件下,地质条件是隧道位置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果必须通过地质不良地段和灾害地质地段,则应减小其通过距离,有时宁可增加隧道长度来减少隧道在不良地质中的距离,同时应采取必要的合适的工程手段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长期运营安全。

地铁区间隧道常见结构的设计

地铁区间隧道常见结构的设计 【摘要】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实例,介绍地铁区间隧道常见结构型式的设计,以用于指导建设实践。 【关键词】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 地铁区间隧道目前主要的设计方案有暗挖马蹄形断面隧道、圆形盾构断面隧道、明挖矩形断面隧道。每种型式各有优缺点,在设计中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线路埋深和周边环境加以选择。 1、设计结构型式的选择 1.1 明挖矩形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明挖法施工工艺成熟,方法简单、可靠,施工风险小,容易控制;工程进度快,根据需要可以分段同时作业;浅埋时造价及运营费用低;对地质条件要求不高;防水处理容易。但施工对城市地面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有一定影响,在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在明挖影响范围的地下管线需拆迁;需较大的施工场地。对于跨度大、埋深浅、地质条件差且地面环境允许,有施工场地的区间段,应优先考虑使用,以减少施工的风险和减少工程造价。 1.2矿山法马蹄形结构 1.2.1矿山法优缺点分析地铁区间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是为适应城市浅埋隧道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施工方法,也称浅埋暗挖法。在我国地铁区间隧道建设中已广泛采用。它是采用信息化设计和施工,可以根据施工监测的信息反馈来验证或修改设计和施工工艺,具有适应城市地下工程周围环境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埋深浅、地面沉降控制严格及结构防水要求高等特点。矿山法施工除在施工竖井或洞口位置需占有一定的施工场地外,对地面交通、管线等干扰较少,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废弃土石方量少;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及施工方法,针对性强;对软硬不均地层,可以采用不同的开挖方式进行处理,处理方便容易。矿山法也有自身的弱点:在施工中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或隆起,在重要管线和房屋周边需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在施工中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面坍塌,从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引发事故。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施工工艺和要求进行施工,并加强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作。跨度大时,需分多步进行开挖施工,工序之间干扰大,施工组织麻烦,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论证和考虑隧道周边的环境和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和施工工艺之后,以上弱点才可以弱化并避免的。因此采用矿山法设计和施工时,必须从隧道施工方法、施工程序、辅助工法的采用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 1.2.2计算简图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平面杆系有限单元法。选取地质条件最差、最不利典型横断面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简图和计算结果见图1~图3。 1.3盾构法圆形结构 1.3.1盾构法优缺点盾构法施工不仅施工进度快,而且无噪音,无振动,对地面交通及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居民生活等影响较少。由于管片采用高精度预制构件,机械化拼装,因而质量易于控制。地铁工程建设经验表明,由于采用高精度管片及复合防水封垫,单层钢筋混凝土管片组成的隧道衬砌可取得良好的防水效果,不需要修筑内衬结构。盾构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泥水式、复合式土压平衡式盾构的开发,使之在含水砂层以及砂质黏性土层等地层中进行开挖成为可能,所以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环境情况等难以用矿山法和明挖法施工时,盾构法是较好的选择。而且采用盾构法施工下穿房屋筏板基础时,能较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减少对房屋的破坏。因此,地铁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技术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盾构法较矿山法施工有施工风险相对较小、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工程投资较省等优点。盾构法施工也有一定的弱点。盾构机在匀质地层中施工是顺利的,但是地层软硬不均,尤其是在软

区间隧道设计说明概论

第八篇区间隧道 1.概述 1.1 设计依据、范围及设计年度 1.1.1 设计依据 1、《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2、《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年9月 3、《浙江省温州市市域铁路网规划》(2011年11月) 4、《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域铁路网规划的批复》(温政函〔2011〕262号) 5、《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2011-2017年) 6、《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关于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的咨询评估报告》(咨交发〔2012〕2031号) 7、《温州铁路地区总图规划》 8、《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合同》(2012年8月) 9、《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11月) 10、《关于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咨基建(2011)2036号) 11、《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2012年7月) 12、《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预评审会专家评审意见》 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14、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 15、项目相关专题专家评审、批复意见; 16、温州市政府、铁投公司及相关部门多次听取我集团公司汇报后指示精神。 1.1.2 设计范围 S1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52.22km(正线里程DK0+100.00-DK52+188.07),另含潘桥动车运用所(含综合维修基地)、灵昆岛停车场(预留检修基地)、控制中心工程。全线近期设置车站15座,其中地下站5座、高架站8座、地面站2座、预留车站5座,近期工程平均站间距3.7km,远期平均站间距2.7km。其中隧道区间工程包括:普通山岭隧道1座0.59km、地下区间隧道6个,全长13511.4m,隧线比27%。区间隧道采用矿山法、盾构法、明挖法施工,设计内容包括区间隧道的施工方法、隧道结构、联络通道等设计。 1.1.3 设计年度 设计年度:初期2018年,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 1.2 工可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1.2.1 下阶段进一步对区间施工工法进行深化研究。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优化了线路平面、纵断面,减少部分明挖基坑宽度和深度,减少了明挖段、加长了盾构区间长度。 1.2.2 考虑地质条件、施工设备占地面积和经济因素,建议进一步对土压平衡盾构机和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比选。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根据地质资料,盾构隧道主要位于1-3淤泥质地层中,通过比选,土压平衡盾构机和泥水平衡盾构机均能满足工程要求,优选土压平衡盾构机,如受工期、盾构机资源影响,泥水盾构机可作为次选方案,泥水盾构机会增加工程造价、施工用电量和施工用场地等。 1.2.3 区间盾构下穿瓯海大道立交桥桩基,距离较近,需要近接施工,应补充地下区间风险源的设计施工和桥桩加固方案。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采用对盾构穿越桥垮处盾构机掘进断面外上、下、左、右各3m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措施,加固强度为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 1.2.4 本线有多处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下穿既有道路,应补充临时便桥方案和道路恢复工程及其数量。

偏压洞口施工方法

1 工程背景简介及基本资料 某浅埋偏压隧道穿过山地丘陵,半路半隧,长104米,隧道埋深最大约20米,为单洞两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位于直线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g。隧道净宽1 0.25m,建筑限界高5m,内轮廓净高6.97m,内轮廓净宽10.86m。地处山地丘陵,山体走向总体呈近东西向,地面标高230.3~268.9m,丘陵脊线明显,山体地形陡峻,南西高,北东低,进口端坡度32°~37°,坡向近东;出口端坡度30°~35°,坡向近北东。隧道施工区无断层出露,隧道区岩体片理化发育,片理产状270-300°∠75-82°。隧道围岩地下水与上覆盖层分布和厚度及构造裂隙发育有关,山体范围内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有坡残积层中的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岩石裂隙中的基岩裂隙水。 2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方案 2.1 施工测量 2.1.1 洞口开挖工程开工之前,测量方面做好如下准备工作:①洞口地表复核;②洞口刷坡线放样。 2.1.2 地表沉降观测预埋 在靠近截水沟顶选择一个断面通视条件较好、测量方便处预埋牢固的基准点。测点沿地面布置在隧道轴线及其两侧各4个点。测量放线定位,用水准仪量测,隧道开挖开始量测,隧道开挖超过测点30m、并待沉降稳定以后停止量测。 2.2 洞口工程 2.2.1 进口端洞口 隧道进口端洞口工程施工顺序为:洞顶水沟、截水沟→洞口边、仰坡开挖→洞门挡墙→长管棚。 根据洞口的地形及地质条件,进口端洞门采用端墙式。由于洞顶覆盖较薄,采用30m 长管棚超前支护,保证安全进洞。设长管棚的地段加设钢插管。洞口位置边坡外露面均应进行绿化。 2.2.2 隧道出口端洞口工程施工顺序 大边墙→回填水泥混合土→洞口边坡开挖→洞门挡墙→长管棚→反压护拱。 出口端洞口地段严重偏压,避免大刷大挖,体现零开挖理论。采用“明洞暗进”工法,不刷仰坡。出口端洞门采用端墙式。先施工大边墙,在大边墙与地表间隙全部回填水泥混合土,再进行反压护拱施工,洞口35米长管棚超前支护。 2.3洞口开挖 2.3.1 施工方法

第三章 区间隧道衬砌结构设计

第3章区间隧道衬砌结构设计 3.1地下铁道线路上部建筑 钢轨、联接零件、道床、轨枕、防爬设备及道岔共同组成地下铁道线路上部建筑。地铁的特点有运量较大、快速迅捷、安全、准时、不污染环境,同时地铁可以修建在建筑物较多而且不便于发展地面交通的地方。 3.1.1 钢轨 选定钢轨类型的主要因素是年通过量、速度、选定的轴负载、延长检修周期、检修工作量和振动噪声。 (1)钢轨类型 综合国内外地铁钢轨类型和南昌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宜选用60kg/m的钢轨。 (2)钢轨铺设 中山西路站至子固路站区间为直线段,在地下铁道内由于阳光不受影响,温度变化相对较小,铺设无缝线路。对于无缝线路,采用换铺法进行施工,对于长轨条的焊接,采用基地焊接与工地焊接相结合的施工方式。基地焊选用接触焊,工地焊可以选用铝热焊或移动式气压焊。 3.1.2扣件 地下铁道的钢轨扣件有刚性扣件及弹性扣件两种,考虑到中子区间地段线路采用整体式道床,因此扣件采用全弹性分开式扣件。因为全弹性分开式扣件在垂直和横向均具有良好地弹性,相比而言更加适合整体式道床。 3.1.3道床 一般情况下有碎石道床和整体道床两种道床。整体道床的类型较多,随着轨枕方式的不同,有短轨枕式整体道床、长枕式整体道床、纵向浮置板式整体道床等。结合南昌铁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利用短轨枕整体道床设计区间,道床稳定、耐久性强、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简单。钢筋混凝土短轨枕的预制混凝土采用C50,嵌入在混凝土道床,采用C30混凝土道床,布设中心沟,在单层钢筋网的内,钢筋网作为一个杂散电流排水加固。

3.1.4 道岔 道岔有单开道岔和双开道岔等形式。中山西路站至子固路站区间采用9号单开道岔。 3.2地下铁道区间隧道限界与净空 本设计线路采用2B 型接触网带电车辆通过这条线,每列车编排6辆,最高时速是80公里/小时。。2B 型车车辆长度为19m ,最大宽度为28m ,车辆定距为12.6m ,车辆限界及设备限界详细参数参照《地铁设计规范》附录。由于区间是一个圆形盾构隧道施工,无论是在直线或曲线段,只能使用相同直径的盾构,要在直线上或不同曲线半径地段采用不同半径的盾构来施工是不可能的。所以,按平面曲线最小曲线半径来选用盾构进行施工,才能够使得圆形隧道建筑限界满足要求。 (一)由于车厢纵轴线与线路中线的偏移而引起的加宽与加高 a.曲线内侧加宽曲内d R 8a l d d 2 2+=+=δ内曲内 (3-1) 式中 l-车辆定距 a-车辆固定轴距 R-圆曲线半径 b.曲线外侧加宽曲外d R d 8a l -L d -R 8L 2222)(曲内曲外 +== (3-2) (二)由于超高使车厢倾斜而引起的加宽与加高 根据《规范》可知,“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在曲线超高地段,应采用隧道中心向线路基准线内侧偏移的方法解决轨道超高造成的内外侧不均匀位移量”。所以从减小衬砌直径、保证受力和降低工程量方面考虑,只需将隧道中心向线路基准线内侧偏移即可,盾构衬砌一般不进行该项加宽。本设计不予计算。 c.顶部加高a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