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一、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高二生物)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着重是学习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该知识点是在前面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继续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量的制约与发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物质循环打好动力基础。本堂课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安排一课时完成任务,基本上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纲要和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弄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问题,解答问题。通过课堂课外的习题训练,通过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分析和能量传递率的理解,体验能量、物质乃至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五、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采用阅读、引导分析、点拨归纳法
七、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展示生物学的魅力,可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用大屏幕展示“能量逐级流动规律图解”、“赛达伯格湖能量分析图解”,并辅之于动画解说,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更透彻。同时关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八、教学过程:
1、引课: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复习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关概念,然后指出,制约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落成员间的营养关系,但是人们也可以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看出能量转变规律对生态系统的制约,从而引入新课。
2、在讲述能量流动的过程时,采用多媒体展示,先讲清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含义。然后将能量流动的过程分解为输入、传递、散失三个问题来讨论,从中概括出以下结论:1能量的源头是阳光;2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3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主渠道;4能量沿着营养级逐级传递。
3、在讲述能量流动的特点时,利用“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引导学生对能量的定量变化作出较详细的分析,讨论并回答该图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概括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率为10—20﹪)。
4、在讲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人们在利用生态系统资源的过程中,期望的“高效”与“持续”常常发生矛盾。如何根据客观规律来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实际重要问题。接着提出下列问题交给学生讨论:1在一个草场上应如何放养牲畜?过多过少分别有什么影响?2怎样判断一个草场上是不是过度放牧?3人类应怎么样做才能持续高效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资源?最后,让学生将教材中“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P91页)”绘成图解形式。这样,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课堂巩固训练:教师准备好6道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展示在屏幕上,让大家分析、讨论,得出结果,老师或肯定,或点拨,或纠正。
6、小结:教师简要归纳本堂课的知识要点。
7、作业布置:P91页复习题
九、评价分析:
教学设计的好坏,还有待于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检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执行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如课堂气氛的影响,学生思维是否同步,还有学生情绪的变化等等。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实施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作出灵活适当的调整,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另外,还应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好教后感笔录,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III第5章第2节。本节是在紧接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的内容,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因而学习本节后对下节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功能——物质循环的理解有促进作用,所以本节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另外,从考试的角度看,本节内容通常作为考试的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从这一点看,本节又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之一。
2、学情分析:从生理上年,学生仍然好动,注意力易分散,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生物学中已经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概述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能运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分析、解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理解与体验能量流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依据课程标准划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教学的重点,由于能量与营养级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抽象,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特点不容易理解,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难点。
关键(突破重点难点的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本节课作准备。
(2)运用能量流动的动画,形象演示相邻营养级能量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理解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及去向。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
(3)联系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以验证巩固能量流动的特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本节图片、表格较多及思维量大的特点,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图形直观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学法:依据文登教研中心推行的“四步八环节”教学模式,采取自学与讨论的学习方法,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主要用于图片展示、动画演示、案例展示。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与学法
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引入新课。进行了如下三步的安排:
1、由问题探讨中孤岛求生的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引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知识,让学生展开讨论。